今天推荐几本观鸟的书目:《鸟有膝盖吗?》——观鸟入门及科普书;《鸟有什么好看的》——日本鸟类学家用调侃的口吻写的关于他做为鸟类学家研究及野外生活的经历;《一平方英寸的寂静》——声音生态学家描述噪音对自然的危害和寂静消失;《中国鸟类图鉴鸻鹬版》和《中国鸟类图鉴猛禽版》——进阶版识鸟必读手册。
今天早晨,南旱河公园可以听到旁边五环路川流不息的车声,虽然依然可以听到鸟叫,但车声成了底噪,这也是现代城市的特点,哪怕是在相对安静的公园里,只有树上停留的精灵才能给我们带去心灵的宁静。
凌晨7:00的桃峪口水库,是另一个难得的寂静之地。有鸟声、有虫鸣。鲜有人声。与所爱的人一起观鸟,乐趣无穷。
今天成功加新牛头伯劳,也叫红头伯劳,跟它的同属兄弟们喜欢吃老鼠不同的是,它是一种以昆虫为食的红色伯劳。巩华城半岛靠近沙河的部分正在修路,又一个寂静之地即将消失。
凌晨7:00的南旱河公园,有双簧管的独奏,有打太极拳的老者播放的古琴伴奏,有灰喜鹊群飞的呼叫,也有树鹨细细的低语,高空盘旋的红隼不会发出声音,却让地上的鸟儿们发出紧张的鸣叫。人声与自然的声音相融,却还不是噪音,有点像城市在凌晨苏醒的前奏曲。
10月2日凌晨7点,小雨中两亩半地里的寂静之声。 下雨,小鹀躲起,树鹨还在。鸟儿们自有对付雨天的方式。
凌晨6点的颐和园是属于自然的,鸟鸣、水声形成了这一片独有的寂静之地。偶而的人声也是为寻觅自然中的鸟类而来。然而,随着散步、跑步、徒步的人越来越多,这份寂静慢慢被打破了。 如果你第一次来颐和园,也可以先坐车到西门,沿路慢慢逛到西堤,看看对面万寿山建筑的全貌,听听昆明湖水的声音,想想你目力所及之处正是古人因爱慕西湖而建的圆梦之所。也是一种独特的打卡方式。
今天不限内容,敞开聊天
9月观鸟,有加新的快乐,也有重逢的喜悦。有通过播客与鸟友同道深入的交流,也有对自己的播客因为比较独特而小众不能被更多的人接受的忧虑和烦恼。痛并快乐着,亦如人生。
今天污染严重,上午在沙河水库观鸟感受很差,好在下午在桃峪口水库的观鸟收获颇丰,心情也变得好起来。希望北京的风快点刮起来。
鄱阳湖是亚洲最大的候鸟越冬栖息地。在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年均数量达到43万余只,种类超百种。但今年鄱阳湖枯水期长,湖水量减少,湖水水质也下降严重。直接影响到了鸟类的生存。
今天收集了水盆、水坑实验的照片和视频数据,发现灰喜鹊、小鹀、鸟鸫、流浪的大橘猫和黄鼠狼都来喝水、洗澡和玩耍。看来这一片的动物们确实需要多些有水的地方。 你知道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雎鸠就是我昨天拍摄到的鹗,它不仅是捕鱼能手,而且还是古代人心中英雄的代名词。”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它”关关“的叫声甚至是爱情的象征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