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黄昶《迟湖》:从湖底跃进宇宙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鱼》, by 新青年理发厅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零零后写作者来啦 02:48 南方的元素:如同扉页上的“献给一场雨”,整本书都给人一种氤氲在南方水汽里的感觉。在南方,人们往天上看,往水里看,看进梦里,看出幻来。 04:00 年轻的特点:在几乎每个故事的中后段,作者都会有个“点题”的习惯。诗一样美的语言包裹着适龄的经验和超人的想象。另外,这是一支卸下了传统的男性威权力的笔。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故事 整本书一共收录了九个短篇,排列次序上给了我们一种文笔从成熟到稚嫩的感觉。在这九个故事中,《开眼》是我们都喜欢的。除此之外,Eve还喜欢《寻找薇薇安》和《渡越虫洞》,Iris还喜欢《九龙化骨》和《美梦星》。 12:01 《九龙化骨》:“九龙治骨......万物化解......”是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爷爷从前教给孙辈们的看似迷信般的咒语。这个咒语与其说是在召唤一条龙,不如说是年迈的老人在表达一种希望被理解的期待。 20:18 《开眼》:“老天开眼啊——”这句呼号背后,是一个关于热爱的故事,更透露出年轻人的自我怀疑和恐惧。台风天里,两个大学生追着狂风大雨跑,想要去找到台风眼。最终淋成落汤鸡的他们,不仅找到了台风“眼”,还找到了台风的“眼泪”。 35:05 《寻找薇薇安》:以养老院为社会背景,这是个有些悬疑感的故事。它围绕一对年轻人对一个神秘女性“薇薇安”的寻找展开,养老院里院外的故事互相照应。“暗”里,人们对养老院单人间里的杀人犯的诸多猜测充满了偏见。“明”里,两小无猜的感情清爽又洒脱。 46:53 《渡越虫洞》:女孩儿身上背着重重的壳,每天必须去太空馆上班,每天必须抬头往天上看,看向遥远的宇宙。“我”突然地出现,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忽明忽暗地、阴差阳错地治愈着她失去父亲的痛苦,接纳着她冲冲地说话,胡乱的喝酒,任性的失踪。 59:59 《美梦星》:这是一次烂漫的、轻松的想象。在这个科幻故事里,没有常见的道德困境,它用近乎孩子气的语气问“如果人类没有梦了会怎么办”?人类会不再重视自己的来处吗,人类会停止书写和回顾历史吗,我们该去寻找那颗美梦星吗。 第三部分:会是充满期待的未来 1:10:19 短短十三万字,从湖底讲到太空,从传统文化讲到未来世界,从他的故乡来到我们的身边,我们期待着黄昶成为一个不可限量的写作者。 【涉及作品】 * 《重庆森林》(1994),王家卫/导 * 《一句顶一万句》,刘震云/著 * 《奇遇人生》第一季(2018),第二集“春夏与阿雅公路捕风” * 《盗梦空间》(2010), [美]克里斯托弗·诺兰/导 * 《黑客帝国》(1999),[美]莉莉·沃卓斯基、[美]拉娜·沃卓斯基/导 * 《爱,死亡,机器人》第三季(2022 ),第三集 “机器的脉动”

73分钟
63
11个月前

028 张天翼《如雪如山》:女人这一辈子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What Was I Made For, by Billie Eilish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书写女性,女性书写 01:03 如雪如山如lì:书里所有的主角都叫“lìlì”。好似在雪山之间,创造了一个极尽所能想要“立”住的形象,一个攀登者的形象,一个女性的攀登者形象。 06:40 女性特质:浓烈的“女性感”既捕捉到了女性独特的体验和状态,也为这本书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门槛。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故事 整本书一共收录了七个短篇。在这七个故事中,《地上的血》是我们都喜欢的。除此之外,Eve还喜欢《纪念日》和《春之盐》,Iris还喜欢《雪山》和《我只想坐下》。 09:49 《我只想坐下》:这是一个经历性骚扰的故事。春运期间,拥挤不堪的火车车厢里,一个比较刻板的、传统的、好欺负的女孩儿不仅被挤进了人群里,也被挤进了一连串“期待与恐惧的瞬间”和“动摇的瞬间”里。 23:45 《地上的血》:这是一个以家暴为导火索,大大方方讲月经和母女关系的故事。故事里母女的亲密关系就是地上的那一滴血,既浓稠、醒目,又尴尬、突兀。 40:18 《纪念日》:这是一个描述婚内出轨的故事。借用书中几次提及的一对概念,它具有“审美价值”,但不被附有“实用价值”。“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分别对应着故事里骆驼一样的男人和那个海豚一样的男人。 51:13 《春之盐》:这是一个细写产后抑郁的故事。故事里人称的设计特别精妙,从“(她)不是我”到“我就是她”,一个刚生产完的女人在经历了各种挣扎之后,终于让思绪甚至灵魂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暂时变得完整。 58:42 《雪山》:这是一个经历丧子之痛的故事。尤其是文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这句引用,让我们想起宝玉说过的“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哪里去就去了。”无论是对母亲还是对青梅竹马来说,是这样痛的失去。 第三部分:男性读者也会愿意读吗? 1:15:26 这样一套女性意识浓稠的作品,让我们担心或许会让女性故事成为“奇观”,而丢失了好些让男性读者产生同理心的可能。

78分钟
99+
11个月前

027 骆以军&董启章《肥瘦对写》:在冷静和热情之间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Talk to me, by Jahzzar, Free Music Archive(CC BY SA)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他们俩,我们俩 00:31 封面设计:一肥一瘦,一港一台,一红一蓝,一个热情一个冷静,一个斯文败类一个庸人自居。这是头一回,我们俩都对封面上的图案一头雾水。 01:31 阅读感受:是“偷窥”到别人书信的轻快和窃喜!是男性气质明确的主题下,两个年近五十岁的、惺惺相惜的同龄人快速对了26套人生答案。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对谈话题 整本书一共收录了26组书信往来。其中,Iris喜欢《谈梦》、《坐在某个角落,无人知晓,观察者着人的那些秘密时光》和《关于时光旅行》, Eve喜欢《那一刻我对自己感到陌生》、《生活中真的曾遭遇的“薛定谔的猫》和《自己的最后一本书》。 13:17《谈梦》:我们也加入肥瘦,聊起了各自的梦。“午睡之后,半梦半醒之间,我会抓紧记下自己的梦境”,“我的梦不像肥瘦的一样绝望透顶,我的梦大多是美好的”,“梦在帮我track自己的变化”......人和人之间,不仅梦境的样子不同,对待梦的态度更是不一样。 28:00《那一刻我对自己感到陌生》:“忧郁是文学性的,而焦虑是无文学性的......(忧郁是激烈的呼号,焦虑是不知名的恐惧)忧郁者确信于无,而焦虑者执著于有”。 39:22《生活中真的曾遭遇的“薛定谔的猫》:为了某次自我保护而被迫截断的那部分自我,会不会在另外的空间里成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灵魂小宇宙呢?这是小说家骆以军的灵光,是他的天真和烂漫。 47:45《坐在某个角落,无人知晓,观察者着人的那些秘密时光》:一来,作家的隐身衣是特别有必要的。二是,反思和内耗的边缘,或许恰恰是观察人的入口,是进入生活现场的方法。 1:01:31《关于时光旅行》:“作家的终极目标,也许其实不是另一个星球,而是那个黑洞,那个奇点,一切物理理论都失效,一切意义都不再存在的一点。但在那里,我们却发现,原来目的地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意识里。一切终极的小说、文学、艺术,无论去到多远,最后总是回家,回到人的世界,回到自己的经验和记忆。” 1:10:55《自己的最后一本书》:“每一个作者的创作其实是一棵共时的树,而不是一条历时的线”。愿我们对待自己的人生,都多一个“共时”的角度。 第三部分:适合偶尔一读 1:19:31 这本书更适合“散装”读法。像读专栏一样,每周一读,偶尔一读。一次性读完会觉得有点腻。 【涉及作品】 * 《始于极限》,[日]上野千鹤子 & [日]铃木凉美著 * 《故事便利店》,骆以军著 * 《黄粱梦》,[日]芥川龙之介著 * 《星际穿越》(2014),[美]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

81分钟
99+
11个月前

026 [马来西亚]黄锦树《雨》:大地何处未遭雨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Rain Of Recollection, by 柏大辅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总算来到了马华文学面前 00:47 阅读缘起:这本书在我们书架上躺了许久,直到我们对马华文学的了解、对黄锦树作品的好奇、对南国的想象、在异乡的感受......被慢慢积攒进我们各自的生命经验里。 07:45 封面设计:内外书封上包括了这本书中所有的重要意象。其中,树杈间几段灰白色的垂线最为突出,它们是橡胶、是金钱;是雨滴、是自然;也是眼泪、是希望。 10:36 新颖的编排:我们俩,一个把这本书读成了短篇小说集,一个把这本书读成了个长篇。这个“分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雨》作品系列”8篇被分成了两组,夹在另外8个作品中。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部分 整本书一共收录了16篇作品。其中,《后死Belakang mati》是我们都喜欢的。除此之外,Eve还喜欢《老虎,老虎》和《沙》,Iris还喜欢《仿佛穿过林子便是海》和《龙舟》。 26:16 《仿佛穿过林子便是海》:作为读者,“林子”就像一个非常茂盛的故事丛林,而“海”是梦境。我们行走在故事和梦境之间,经历虚构的艺术。或许,我们一直都生活在循环往复的时间里,会看到无数片段重叠在同一个地方。“未来与过去,虚幻与现实迎面而来,折叠”。 33:33 《老虎,老虎》|《雨》作品一号:南国的热带雨,参天大树就在眼前,人只是天地间小小的,并且极其脆弱的一部分。黄锦树笔下的雨,不仅交代了环境,更雕刻着时间。 41:21 《龙舟》|《雨》作品五号:人生如梦的感觉再次出现。 55:19 《沙》|《雨》作品六号:失去妻儿的阿土和伊之间非常野性的、生殖的、原始的吸引力从日常生活的缝隙里钻了进去,变成了一份强大的生命力。 1:07:00 《后死Belakang mati》:“他的样子似乎没变。仿佛看不出时间在他身上的变化。但也许,某个失误,时间齿轮散架、脱落,让他很年轻时就把时间用完了。他那时突然就老了,就把自己的未来給压缩掉了。所有的时间成了一纸薄薄的过去,装进瓶子里,带着它返乡。” 第三部分:花踪与华宗 1:15:36 人生走到中段,不管出走得多远,都适合看看这本书,找回一些更原始的东西。就像被视为马来西亚门槛最高的华文文学奖“花踪文学奖”这个名字,作为花的踪迹,是华人的传统。

78分钟
99+
1年前

025 [德]伯恩哈德·施林克《夏日谎言》:倾盆大雨后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A Rainy Morning ~Main Title~, by 柏大辅, 《言叶之庭》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带来暴雨过后,清凉的感觉 02:21 关于书名《夏日谎言》的猜想:一方面,夏天的热烈,让生命爆发出一些冲突的能量,让故事发生。另一方面,伯恩哈德·施林克的语言是柔美的,是充满节奏感、夏日感的。 08:47 封面设计:绿色的植被在书封上疯长。巨大的砖红书封后面,狐狸会出现!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短篇 整本书一共收录了七个短篇。在这七个故事中,《树林中的小屋》是我们都喜欢的。除此之外,Eve还喜欢《夜晚陌生人》和《吕根岛上的巴赫》,Iris还喜欢《最后的夏天》和《南方之旅》。 18:20 《树林中的小屋》:亲密关系里,强弱关系在不同境遇下难免失衡。我们该如何面对伴侣的失意?我们该如何认识到强弱关系需要一个动态平衡?安全感、快乐感、亲切感并不会永远只来自彼此。 37:42 《夜晚陌生人》:黑暗又颠簸的头等舱里,谋杀了自己女友的杀人犯竟然获得了研究所所长一连串的信任。人性里对危险,对刺激的向往,隐匿在黑暗里,发着淡淡的光。 47:07 《最后的夏天》:选择安乐死是一种欺骗,一种对死亡的讨好吗?选择安乐死后,试图导演出自己“幸福的死亡”的老人,固执地相信幸福不是一个持续的状态,而是由“幸福的配料”组成的短暂温暖。 59:53 《吕根岛上的巴赫》:这对传统的、陌生的父子的情感修补之旅向我们展示了父母们的另一面。家庭身份之外,喜欢巴赫的父亲,谅解上司的父亲,原来可以那样的宽容。 1:12:09 《南方之旅》:妮娜至死是少女!在人生的最后,再次相遇的时候,她最想知道的是他跳舞的时候,是不是还依旧像他们初恋时候一样帅气。 第三部分:成为感情里的强者,热烈地爱 1:24:52 就像没有绝对的真实一样,或许也没有绝对的谎言。对自己诚实就好了,就对自己诚实。 【涉及作品】 * 2023年电影《坠落的审判》,朱斯蒂娜·特里耶执导 * 2014年电影《消失的女孩》,大卫·芬奇执导 * 小说《朗读者》,伯恩哈德·施林克著

89分钟
99+
1年前

024 [美]大卫·福斯特·华莱士《无尽的玩笑》:你会发现有目标的重复的痛苦的清醒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Our Lips Are Sealed, by Fun Boy Three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阅读里程碑 00:16 当我们走向“无尽的”尽头:在过去20多天,我们密不透风地读完了这111多万字,经历了从未有过的挣扎。从“真好哇!”“有意思!”“好累啊”,“完蛋了”......到“前面的内容我还记得吗”......帮助我们坚持阅读的办法包括表示和整理章节、提取关键词、写下内容梗概、添加小标题、分组分类阅读等等。 04:34 好似一次漫长的思想实验:书中的章节是混乱的、语言是复杂的、感觉是灵敏的、故事是戛然而止的......因为它描述的生活是重复的、失序的、微小的、流动的、无尽的。更因为华莱士是懂我们的,他是真诚的。 17:58 混乱中的稳定:网球学校、康复之家、轮椅暗杀团这三个地点搭建起了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以这三个地点基础,上百个人物接连登场。托华莱士的福,在短暂进出过许许多多人不一样精神状态后,我们会慢慢迎接并紧紧抱住一份大大的温暖。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片段 27:00 第85页,关于“无限可能”:明明是在科学理智地分析网球场上不断增加的击球可能性,但能轻易就让人感叹到“(有)无限可能”几乎是生命里万事万物共有的特点。 34:33 第175页,关于“把自己当作身体”:这是一个“赋能”的片段。它描述了一个非常饱满的击球和比赛状态。这个状态是实现了“只有现在、完全的物理性和绝对的潜能”的结果。 45:18 第213页,关于“上瘾和戒断”: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在追求快乐的过程中进入“上瘾”的状态里,因此也无法避免“戒断”的挑战。无论是在上瘾还是戒断的过程里,我们都是在跟快乐不断地重逢。 56:54 第320-326页,一组时间的比喻:华莱士极其善于描述人与环境的动态关系。时间残忍,痛苦缓慢,如脚上装着刀刃、像被蚂蚁抬着走、似一个没有光线的走廊,就像一只盘旋在屋顶上方的家禽。 1:07:37 第471页,关于“遗忘、没有意义的痛苦、和清醒的痛苦”:两条小鱼在水里游,恰好遇到一条老鱼迎面游过来。老鱼对他们点头致意,然后说:”小朋友早!水怎么样啊?”小鱼继续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终于忍不住,看着它的同伴说:“水是什么东西?”这一段摘自华莱士2005年在Kenyon College做的毕业演讲《这是水》。 1:24:22 第553页,关于“正中心的妈妈们”:华莱士的文字不是水平、单向流动的,而是立体发展的。比如在这个例子里,他做到了把“妈妈进入办公室并落座”这个简单动作,放慢了好几倍。 第三部分:小心翼翼又极力地推荐 1:34:47 扎扎实实读完后,我们愿意说,这是一本其实可以随时、随意翻看的书! 【涉及作品】 《生日故事集》村上春树/编 《弦理论》大卫·福斯特·华莱士/著 《旅行终点/The End of the Tour (2015)》James Ponsoldt/导

104分钟
99+
1年前

023 张悦然《茧》:走在秘密织成的大雾里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Cocoon, by Entertainment for Braindead, Free Music Archive(CC BY-NC-ND)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想要继续保持联系 05:16 一部长篇:虽然全书“只”描述了漫漫长夜里的一场对话,但是这本书有足足三十四万字。也只有这么长的篇幅,才能把纠缠三代人的爱恨细细描写出来。 06:46 青春文学:这是一个不该轻易落入“伤痕文学”或者“青春疼痛文学”分类的作品。因为在这份回忆里,无论是时代的残忍和感伤,还是青春的痛苦和迷茫,都只留下了离去的背影。它让我们了解到,背影里痛苦的残留,才真正充满了力量。曲终,人散,但情留在了原地,会长久守护着。 09:40 封面设计:书封和书底的两只俄罗斯套娃就像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彩色的、热烈的、露出头来的开始,和灰色的、平静的、隐过身去的结束。除了跟故事中李佳栖的梦境相关,俄罗斯套娃的形象也跟书名“茧”相得益彰。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片段 全书分别五个章节,用两个视角,叠起同一份回忆。从当下,写到李佳栖和程恭的童年、少年、青年时期。 13:54 第32页,选自第一章,一次语言暴力:虽然成长于同样的家族荣耀里,但是李佳栖和堂姐沛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她们之间的言语暴力是无法避免的。我们愿意相信的是,在这层暴力之下,也有一份无法割舍的亲密关系。 19:39 第182页,选自第二章,来到生死之间:“有人在死,有人在生,(年幼的)我们在生死的隔壁玩耍”。 29:17 第223页,选自第三章,一场手榴弹炸出的爱情:程恭奶奶不仅用极端的方式换取了自己的婚姻自由,而且奶奶的才华吸引来了爷爷。只不过,这样爆裂的、单纯的生命姿态逐渐被时代抛弃,叫人叹息。 41:56 第268页,选自第三章,点题的“茧”:茧,代表束缚也代表重生,是伤痛也是保护。在“茧”出现点题之前,小白房、雪、雾等一连串的意象已经提早铺垫了同样的主题。 53:53 第487页,选自第四章,追寻爱:我们天生对爱有一种向往和追寻。如同李佳栖,花了小半辈子去寻找自己,寻找她失去父爱的理由。 1:02:00 第517页,选自第四章,陈莎莎的重生:这是一个很残忍的场景,程恭眼睁睁地目睹了爱自己的、突发哮喘病的陈莎莎的垂死挣扎。可就是这样一份极恶,成全了陈莎莎的重新开始。 第三部分:雪夜的秘密 1:10:21 雪夜里,三十出头的我们曾经共同的痛苦回忆,落下过,也停留过。但等太阳出来之后,这个夜晚的秘密会融化掉,我们依旧可以轻装上阵。

76分钟
99+
1年前

022 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四段艰难的停顿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Someone New, by Laufey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一部低于预期的作品 00:18 封面设计:一本绿汪汪的书,墨绿色打底,一只荧光绿色的蝴蝶翩翩飞舞于山峦之上,大面积的留白给人一个绝对的权威感。 02:34 整体感受:相比于短篇《逝川》和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这个短篇小说集不太符合我们的期待。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逐一聊聊这四个短篇 这本书收录了迟子建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创作出的四个短篇,分别是《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芳草在沼泽中》、《草原》和《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 09:03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一个带着最单纯的心对待感情的女人,像收到一份礼物一样深爱着她作为魔术师的丈夫。直到丈夫突然离开,女人的旅途中意外停留在了一个矿区小镇,她小孩儿样的委屈得以疏通。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都仿佛降临之后,她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触到了更大的悲伤。 21:09 《芳草在沼泽中》:故事讲述一个失意的青年在一个破败的景区,遇见了一个辍学母亲和他被误诊致哑的孩子的故事。故事里,所有人事物的破败都是由小小的意外组成。 31:56 《草原》:这是一个主旋律的、向善的故事。我们尤其喜欢故事里“信使”这个身份。信封上最简单的信息里,包裹着的总是最亲密的思念。或许我们稍微慢一点,才能让更多的善意抵达。 43:00 《布基兰小站的腊八夜》:一个好似梁山好汉集结般的,带点超现实感觉的故事。尤其是其中的两个动物意象,猎犬和红鱼,让人印象深刻。 第三部分:关于“停顿”的故事 51:21 这样诚实地聊下来过后,我们想“单纯”、“暂停或停顿”或许能作为这四个故事的共同点和关键词。 【涉及作品】 《额尔古纳河右岸》迟子建/著 《逝川》迟子建/著

56分钟
99+
1年前

021 [日]山本弘《艾比斯之梦》:Ai爱的故事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Was It a Dream? by Alfonso De Vilallonga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浅浅谈,从封面特点到结构设计 01:23 封面设计:以红金为主色调的封面颜色和内容,让我们想起了今敏大师的动画神作之一《红辣椒》。 03:35 整体结构:全书由八个“中场休息”和七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这样的布局让《艾比斯之梦》既可被看成一个整体,作为一个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也可以以七个小故事为主,把这本书当作一个短篇小说集。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故事 这本书里,我们俩都很喜欢第四个故事《黑洞潜者》,除此之外,Eve还喜欢《正义不打折的世界》和《中场休息八》,Iris还喜欢的是《诗音翩然到来之日》和《艾比斯之梦》。 07:34 《黑洞潜者》:这是一个孤独又浪漫的故事。当一个目睹了一次次离开甚至死亡的太空站产生了无法名状的孤独感受时,它迎来了一个新的访客......它想开始写诗。诗,源于矛盾、复杂、差池、美等一切不理性的冲动。 21:38 《正义不打折的世界》:这是一个会让人感到亲切的“模拟人生”般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不是“我”,而是“我的席姆/一部分人格”成为主角。这样的视觉转换,让我们反思到“保持身为正义使者的自觉”、维护一个真正正义的世界,是件无比艰难的事。 31:05 《诗音翩然到来之日》:强者一定要帮助弱者吗?机器人为什么会无条件地服务人类呢?我们该如何跟机器人共处?初代老人护工机器人初音通过在老人院的实习,完成了自己的进化。她的“成长故事”试图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答案。 42:52 《艾比斯之梦》:讲完了前六个“虚构”故事的艾比斯,终于要讲她自己的故事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为一个被“赋情”过的战斗机器人,这个故事讲述了艾比斯如何逐渐拥有自主意识,直到成功反叛她的主人。 57:55 《中场休息八》:至此,艾比斯已经像个菩萨一样对听故事的“我”循循善诱。她一连串的故事,包括自己的成长,不仅治愈了受伤的“我”,更试图让人类意识到自己的不完美。意识到不完美后能保有有羞耻感,并且愿意持续成长,或许能帮助我们克服弱小。 第三部分:包容和理解 1:04:17 全书主题:山本弘用一个个故事浇灌出了一份生动的“包容和理解”。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足够包容,互相理解,人类的未来一定会值得我们去期待。

67分钟
99+
1年前

020 韩少功《马桥词典》:用词语守护生活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Words Fall Apart (Instrumental version), by Josh Woodward, Free Music Archive (CC BY)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这本被错过的好书 00:27 阅读缘起:这本书是Iris要求看的,来自于大学当代文学史课上,老师推荐的众多书目中的一本。虽然“拖”到了现在才看完,但也很庆幸是“现在的自己”把这样一本好书看完了。 01:23 两个版本的封面:我们俩看的分别是2017年和2023年出版的两个不同的版本。一蓝一棕,不同的装帧强调了“词典”的不同功能。 02:06 整体阅读感受:这本书很容易进入,但是读完整本书又非常费神。“容易进入”是说,读三、四个故事就能明白作者想要留住什么。“非常费神”是说,这是一本呈现了作者与编辑的互动,同时需要作者与读者互动的书。而且二十九万字的体量,创造性的语言,需要仔细斟酌着读。 06:26 用母语习得的方式走进马桥:马桥的方言是Iris最亲近的语言。这样的亲近,也为阅读这本书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到底外婆和妈妈的日常语言背后有哪些更深的含义?于是,这次阅读也充实着她自己的身份认同。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喜欢的三个片段 在百来个故事中,Eve最喜欢的是《神仙府》、《枫鬼》和《梦婆》,Iris喜欢的是《一九四八年(续)》、《火焰》、《归元(完)》和《白话》。 19:28 《神仙府》:这里描述了一种无法想象的生活方式,在文革的特殊时期,生活着四大金刚,四个彻底拒绝了社会尺度的人,借此提供了一份生活里全然轻快的自由。拒绝成人就能成仙吗?不一定吧,但想要成仙的话,肯定不该好好做人! 31:59 《枫鬼》:从论小说的主导性原则,到让两棵枫树跃然纸上,这是一个构思不算新颖,但叙述结构很大胆的故事。 37:47 《梦婆》:“梦婆”不仅代表远离知识和理智的人,也代表最接近真理的人,最可信赖和依靠的人。另外,如果睡觉是让我们过上了另一种生活,我们是不是会更安心地睡去? 46:48 《一九四八年(续)》:我们承认现实世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度量,时间就是一种度量的单位。但在这个故事里,时间是感官,是猎物。于是我们或许会问,人和时间谁才是主体? 56:10 《火焰》:除了靠知识,我们也可以靠做梦提高我们的生命状态。“人们希望看见什么的时候,这个什么总有一天就会出现。人们可以用两种手段实现之:火焰高的时候,用革命、科学和经济发展;火焰低的时候,用梦幻。” 1:03:58 《还元(完)》:“yuan”是“元”,是“原”,也是“圆”。它本身既代表开始,也代表结束。有多少事物能真的回到原点呢?又有多少事物的成型不算圆满呢? 1:12:00 《白话》:我们是不是已经遗忘了不少先人的言词、巫公的符咒,梦婆的癔语,大自然的雷声和雨声......除了言语所在的符号系统,我们的故事,我们的身份,我们的身份还可以以什么样的形式被流传下来? 第三部分:当词典成为小说 1:23:14 一直会忘记,又会一直记起来,这是一本小说!一本立体小说,一本互动小说。它让我们回味起了日常生活,想起了家人朋友,学业和工作,过去和未来。遇到一本好书的幸福,是无论发生多少次,都会感叹近乎神迹。

84分钟
86
1年前

019 白先勇、奚淞《红楼梦的神话结构》:了、怜悯以及痛苦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林海,《琵琶语》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红楼梦》会是我们的终身陪伴 00:16 阅读缘起:是理想国呀,是口袋本呐,是白先勇啊! 00:47 一张“梦幻舞台”:这张艺术版的思维导图,被叫做“梦幻舞台”。因为印刷成了黄橙色,所以看起来也好似一张符咒。导图创造出了一个环形的立体结构,对《红楼梦》这个故事来说,非常合适。全书/整场演讲,就是把这张图讲清楚。 4:06 红楼梦与我们:虽说这是我们第一次专注在了解《红楼梦》中的神话结构上,但从小读到大的《红楼梦》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或许都会是终身陪伴。有红楼,我们就有归宿。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分享我们俩各自(这次是共同!)喜欢的三个片段 16:27 第62-63和201页,关于“好了”的解释:过去,“好了”对于我们来说只可能在结束时发生。现在,比起代表“结束”,“了”更代表“了解”,代表哪怕只是浅浅的认识,也有收获圆满的可能,也能算“好了”。 24:37 第77页,以英莲的故事说“怜悯”:菩萨会以跟我们一样的样子来到我们身边,陪伴我们经历世事无常。这样的怜悯之心会幻化成万千样子,带给我们平等的感受,引导我们最终接纳自己。 38:08 第169-171页,妙玉的修行:我们常常会无意识地,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他人,好像以此才能证明我们真正拥有。可就像妙玉,她的结局才是她真正修行的开始。 44:46 第219和224页,关于“痛苦”:“痛苦就是一种生命的撞击”,我们以此获得光亮,就像我们的祖先钻木取火一样。这是一份多大的安慰啊。 第三部分:读不完的人生之书 51:33 对我们来说,《红楼梦》不是个日常的话题。托这本书的福,我们不仅又过了一遍《红楼梦》,而且了解到,开放式的对话可以如此有趣。

56分钟
99+
1年前

018 [美]莱尔德·亨特《佐丽》:我的心宛如一朵颠倒的火焰

Thursday Bookclub

【本期音乐】 Hope, by Yakov Golman, Free Music Archive (CC BY) 【本期主播】 Eve & Iris 【本期内容】 第一部分:细腻和温柔 00:20 时间性价比超高:看起来特别不起眼的一本口袋本,共十万字,只需要2-3个小时的阅读时间。 01:20 无尽的温柔:这是一个20世纪初出生的农场女孩,看似波澜不惊的一辈子。莱尔顿·亨特用最温柔的文字,写尽了女性心里的波澜、动荡、折叠和悸动。佐丽会是个肤色偏暗的女孩儿吗? 07:20 封面设计:蓝绿和鹅黄的配色不算出彩,但够妥帖,适合这个不算热烈的故事。整体上给人“夏日晚风”的感觉。 第二部分:进入书中,聊聊我们俩各自最喜欢的三个片段 10:42 第16页,选自第一章,第一次发光的佐丽:佐丽在镭表盘厂工作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友善的玛丽和贾妮。第一次,三个女孩儿一起“发着光”。这时候,她们还不知道自己被叫做“幽灵女孩”。只不过,发光粉从此一直出现在女孩儿们的生命故事里,从带来单纯的快乐,到变成无尽的痛苦,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17:16 第32-33页,选自第二章,被温柔地、热烈地爱着的佐丽:生活中一个看似随意的瞬间里,充满了新婚夫妻温柔的情意。这样美好的瞬间,不是一种悲伤的怀念,而是佐丽力量和勇气的来源。 24:47 第61-62页,选自第三章,失去挚爱的佐丽:面对丈夫的去世,从强迫自己忘却,到鼓起勇气表达,再到重新面对回忆,佐丽终于从身边最细致的日常中积累起了安稳和幸福。 35:08 第98页,选自第四章,再次去爱的佐丽:重新出发去爱的佐丽,想要拥抱的是那个跟她一样受过伤的、孤单的、也深爱过另外一个人的诺亚。 40:57 第143-144页,选自第五章,小心翼翼的佐丽:年仅五十的佐丽,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爱的表达放进了行动里......“透明塑料保鲜盒里的樱桃在晨光里显得太红火了,不合时宜,于是,她拿来白桃,削皮,去核,切块,称量糖......” 51:43 第173-174页,选自第六章,海边的佐丽:走出失去的佐丽,终于来到了丈夫葬身的水域。这一次,“她真的在想哈罗德”。虽然眼前的海景,跟她过去的土地经验几乎毫无关联。然而此时,佐丽的整个世界已经是平静的、舒缓的、安静的。 第三部分:女性成长 1:00:08 成长和失去:这是一个女性成长的故事,佐丽所拥有感知和收藏幸福的能力,让她成为了一个值得被爱的女性。这也是一个关于失去的故事,失去是为了好好送别,是为了整理好行囊,去迎接更多。

65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