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漪效应
澎湃新闻人物栏目出品的热点类播客

Album
主播:
涟漪效应、喵筱筱、林真棒
出版方:
涟漪效应
订阅数:
2.99万
集数:
60
最近更新:
19小时前
播客简介...
《涟漪效应》是一档热点话题播客,由澎湃人物和镜相栏目联合出品。新闻背后的故事,热点之外的冷思考,打开可能,通往更大的世界。
涟漪效应的创作者...
涟漪效应的节目...

Vol.60 我的解放日志:不为来处而羞耻,不再假装“城里人”

涟漪效应

在近期热播的《喜剧之王单口季》中,来自云南大山的脱口秀演员真勇讲述了湖南卫视《变形计》对他童年生活的那个小山村的搅动。这部热播于千禧年的综艺折射着一种划时代的城乡、贫富观念。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觉得留在小地方是输? 从深山里的村寨走出,考上大专、学会洗澡,努力挣钱,努力生活,最后又回到村寨……扎十一惹以非虚构的自白讲述了她从云南山村一路迁徙而来的自我解放,以及内心那间永恒的房间;乡土溃散、城乡碰撞、身份重构,东来的长篇小说《凤凰籽》讲述了农村少年被一档综艺搅动的人生轨迹,以及他从小地方到大城市的“变形计”,以戏剧化的结构、冷静锐利的剖白,探讨了身份、地理变迁对人的影响。 当人像被连根拔起的植物,在陌生的土壤里艰难抽芽,当“壁虎断尾”,一路丢弃方言、生活习惯,甚至记忆,换取一张“城里人”的通行证,我们该如何平衡“旧我”与“新我”之间的裂痕?走出小地方的人,除了仰望高处,又该如何回看来时的路? 本期节目,我们想聊聊人的“来处”。伴随着如火如荼的城市化进程成长起来的“迁徙一代”,究竟从哪里来?又该往何处去?从小村寨到大都市,我们想谈一谈“变形计”之后,那些漫长的解放日志——对来路的省思与回望。 文字节选详见: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1586512 【本期阵容】 东来 小说家,90年初生人,已出版小说集《大河深处》《奇迹之年》,新作长篇小说《凤凰籽》现已出版。 扎十一惹 彝族作家,1990年出生于云南深山一个村寨。七岁开始学汉语。大专毕业后进入媒体行业,2019年离职。目前专心写作。 柳逸(主播) 澎湃新闻·镜相工作室编辑 【收听指南】 00:05:08对来路的回望:从“包裹”到“坦白” 00:12:11学会普通话之后,才好像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00:18:47有钱人的生活由“无用”的东西构成? 00:23:45“灯”和“马桶”里的文化震惊:城市的秩序缜密而隐蔽 00:27:52村里的时间是和天地赛跑,城里的时间是人跟人赛跑 00:37:38乡土给人的韧性:“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00:47:29自我改造与自我解放的区别是,解放没有范本 00:54:47怒花6万元后,我对都市精致生活祛魅 01:05:29承认自己的来处,讲述它,不粉饰也不美化 01:09:28倒流与返乡?农村出身的我,不会被“李子柒”所蛊惑 【本期福利】🎁 欢迎在单集评论区留言,留下你从小地方到大城市的迁徙故事,我们将选取一位听众送出图书盲盒一份! 【本期配乐】 迷宫物语——蔡琴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通过节目主页公告栏加入“涟漪效应听友群”,解锁更多福利!

78分钟
48
19小时前

Vol.59出版人请回答!书展到底有什么好逛的?

涟漪效应

每年夏天,上海最火热的现场在哪里?不少喜欢书的朋友一定会说上海书展。 今年上海书展在8月13日至19日举行,活动数量将达1267项。其实,在世界各地,书展不仅是读书人的重要盛会,也是出版商展示新书、洽谈版权交易的平台,更是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国际友谊的桥梁。 本期涟漪效应邀请了群岛图书的创始人彭伦老师和上海译文出版社法语文学编辑黄雅琴老师,一起聊聊他们和上海书展的故事,他们去过的那些历史悠久的国际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巴黎书展)特别在哪,以及《那不勒斯四部曲》《冷到下雪》等等畅销外国文学作品引进的背后故事。 书展结束,人潮散去,但连接真的消失了吗? 听完这期,下次逛书展,你可能会带着“雷达”去! 文字稿已上线⬇️ 但是还有书展!我们用书连接,成为彼此的“浮岛”|涟漪效应 【本期嘉宾】 彭伦 群岛图书出版人,文学编辑,译者,国际版权经纪人。 黄雅琴 上海译文出版社法语文学编辑,译者。 【本期主播】 吴筱慧(澎湃新闻·镜相工作室编辑) 【收听指南】 04:56 三个关键词形容上海书展 08:07 出版从业者眼中的上海书展 11:26 上海国际文学周的诞生故事 18:02 书展前夜之出书大作战! 23:26 也谈北京书展的可能性 26:20 世界第一!奔向法兰克福书展! 36:12 全世界法语编辑的“秘密聚会” 40:50 小而美的伦敦书展 42:47 去香港书展感受风向,或疯狂淘书 45:04 做翻译图书的编辑,咪咪喵喵地跑来跑去 47:43 真正有用的信息都是从八卦里来的! 52:33 《繁花》出海的“秘闻轶事” 56:01 文学出版一个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充满了冒险 57:58 重新发掘女性作家的意义 1:00:40 悲观vs乐观:纸质书会“消亡”吗? 1:07:43 书展的力量:连接读者、编辑、与作者的“浮岛” 【本期配乐】 The Wren Orchestra / Choir Of St. John's College, Cambridge / George Guest - Gloria in D Major RV5891. Gloria in excelsis Deo James - Waterfall 【提到的书】 《冷到下雪》[澳] 欧健梅 《书的世界与世界的书》方世忠 《福尔摩斯症候群》 [法] J·M·埃尔 《留在这个世界的理由》 [爱尔兰] 露西·考德威尔 《我与兰登书屋》 [美] 贝内特·瑟夫 《繁花》金宇澄 《家庭絮语》[意] 娜塔丽亚·金兹伯格 《那不勒斯四部曲》[意] 埃莱娜·费兰特 【提到的人】 桑贝 丁丽洁 杨素秋 科尔姆·托宾 勒克莱齐奥 林白双 雪涛 葛亮 郑执 黄昱宁 顾湘 《以读攻读》林晓筱

71分钟
99+
4周前

Vol.58在旧货市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长期主义」

涟漪效应

2014年,畅销书《废物星球》的作者亚当·明特在处理母亲的遗物时,产生了想要了解二手物品是如何被回收利用的想法。当时全球二手交易蓬勃发展,但相关交易数据却少之又少。 由于数据的缺失,亚当·明特横跨五洲四洋,对全球知名回收公司与旧货市场进行了田野考察式的跟踪采访,他探寻二手商品的前世今生,用《二手世界》一书带全球读者进入了一个“二手世界”。 而今,中国的二手市场也在不断蓬勃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和经济理性的回归,二手正逐渐成为更多人的消费选择。与此同时,二手文化的盛行,也反映出现代社会里,人们对物质、价值和生活方式的重新思考。 那么,中国的二手市场是什么样子?什么是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二手文化正在如何重塑我们的社会环境与城市氛围?本期涟漪效应邀请了永续旧物的店主武楷斯以及Goodone旧物仓的创办人杨函憬,一起聊聊他们对旧物的看法,他们眼中中国二手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以及二手文化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或许,进入“二手世界”之后,我们的生活方式将从此改变。 文字稿已上线⬇️ 在旧货市场,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长期主义」|涟漪效应 【本期嘉宾】 杨函憬 Goodone旧物仓创始人,旧物爱好者,从事旧物空间营造13年 武楷斯 永续旧物店主,旧物爱好者,可持续生活实践者,从事旧物回收10年 【本期主播】 吴筱慧 澎湃新闻·镜相工作室编辑 【收听指南】 06:39 原来有那么多“破烂”藏在城市的角落啊! 11:43 武楷斯:旧物如何改变我的生活 13:06 从纽约到上海的“捡垃圾文化”——Stooping 16:14 在世界各地的旧货市场,用同一套话术砍价 18:29 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大规模的二手市场? 21:55 旧货市场没有消费主义? 27:40 来不及了,快给“旧物猎人”的眼睛上保险! 29:46 对旧货市场的商业循环模式探索 35:35 近几年在中国大家对二手物品的态度变化 42:13 省钱博主的长期主义:让一件物品的价值最大化 46:48 从冲动消费到感动消费:物为人用,方为良物 52:14 钢琴、漆画、信件、相簿——四个旧物故事 55:48 杨函憬:把旧物仓看成是城市记忆的博物馆 59:51 独家分享:二手世界一日体验路线 1:01:53 旧物的吸引力到底是什么? 1:03:55 (不要错过一个小彩蛋) 【本期配乐】 林生祥 - 面会菜The Last Meal Bob Dylan - Workingman's Blues #2 【本期书单】 亚当·明特《二手世界 : 全球旧货市场调查手记》 亚当·明特《废物星球》 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 王牧之 主编《四开02:中古、二手与永续》 郁达夫《故都的秋》

66分钟
1k+
1个月前

Vol.57 “出租屋文学”里有什么?迁徙世代的家庭想象丨涟漪时刻

涟漪效应

毕业季一向是租房旺季, 这个夏天, 又有一大批年轻人即将搬入自己人生的第一个出租屋, 他们会在这个空间里完成自己新旧身份的转变——成为一个社会人, 也将基于此地, 向更广阔的城市空间进行探索。 在倡导生活美学的小红书上, 出租屋改造始终是大热的词条: “楼道破,关我屋里什么事?” 、 “爆改 30 ㎡老破小” 、 “妈妈以为我在上海出租屋过得很惨” ……大量 关于漂泊与租房的感受、 经验和段子被批量炮制出来, 形成一种独特的“ 出租屋文 学” 。 租房的生活意味着脆弱、 变动、 漂泊、 不占有, 也意味着一种轻盈的力量, 意味着变革与流动的可能性。 脱离大家庭在异乡独自生活, 在大都市的出租屋里, 有着属于成年人的“后青春期” 吗? 从千禧年初《蜗居》《裸婚时代》《北京爱情故事》中的出租屋,到如今的“出租屋文学” , 出租屋这一特殊的空间所承载的意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为迁徙的世代, 今天的我们如何理解租房这件事? 通过讨论、 想象一种“租”的生活, 我们期待看见更多格外的活法。 【本期嘉宾】 夏周 出版编辑, 播客《席地而坐》 主播。 普照 出版编辑, 编辑有非虚构作品《我在北京送快递》 等。 【本期主播】 柳逸 澎湃新闻· 镜相工作室编辑 【收听指南】 08:38精致又悬浮:上海梧桐区生活图鉴 16:08疫情之后,我和社区的链接感更强了 20:08“妈妈以为我在老破小过得很惨”:出租屋文学在反抗什么? 26:55爱情地狱or友谊乌托邦?出租屋寄托了千禧年初的家庭想象 32:59萧红、鲁迅、沈从文、张爱玲......沪漂作家与黄金时代 42:15“东京8平米”如何可能?年轻人为何涌进酒店洗衣房? 48:42706社区、定海桥互助社......生活可以是一场实验吗? 53:00韩国的出租屋文学:“半地下”里的露馅人生 【本期福利】 欢迎在单集评论区留言,我们将选取一位听众送出图书盲盒一份! 【本期配乐】 591——郑宜农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通过主页公告加入“涟漪效应听友群”,解锁更多福利!

62分钟
1k+
2个月前
涟漪效应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