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和你分享的故事主人公,叫里奇·罗尔(Rich Roll)。 他的故事简直就是标准的好莱坞电影。从斯坦福毕业后,他成为了一名律师,但他沉迷于酒精和毒品,每天要靠伏特加度日,就这样过了十几年,他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他去了戒酒中心,练习铁人三项和马拉松。现在,他成为了一位畅销书作家,做得播客也很成功。前几年,他还被杂志评为美国最健美的男人。 他说,酗酒和戒酒,在他生命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这两件事,他也只是一个平庸的西服领带的中年人。 是足够大的痛苦,让他真正下定决心改变自己。 在戒酒中心,有人和他说,你每天的任何一个想法,任何一个决定,任何一个行为,或者使你离清醒更近,或许使你离醉酒更近,你实际上没有一个静止的状态。 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是这样,每个时刻,你要么在前进,要么在退步,没有一个静止的状态。 年轻时参加比赛的 Rich
前两天,看到 Ted Talk 创始人 Richard Wurman(理查德·沃曼)的一段早年对话视频,很短,但很有意思,和你分享一下。 他说,人们没有意识到,好问题比好答案更重要。人们结婚,一定是因为能和另外一个人可以愉快的对话。 好的对话,一定是你提出了一个好的问题,然后我再给予答案。而我们从小到大的各种考试,都在考察我们提供答案的水平,却从来不重视提问的质量。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好的答案,在等待一个好的问题。 最后,他举了一个充满寓意的例子,是美国作家、诗人 Gertrude Stein(格特鲁德·斯泰因)生前最后的话语。在弥留之际,格特鲁德身边的人围绕着她,焦急地询问,Gertrude,答案是什么。没有回答。Gertrude 说,那么,问题是什么。 重要的是问题,而非答案。 注: 关于 Gertrude Stein 的遗言有很多个版本,比较广为流传的是下面这个版本,为了尊重 Richard Wurman,我的转述采用了他所讲的版本。 感谢他为这个世界带来了 Ted Talk。 The death of Gertrude Stein: she came out of a deep coma to ask her companion Alice Toklas, “Alice, Alice, what is the answer?” Her companion replied, “There is no answer.” Gertrude Stein continued, “Well, then, what is the question?” and fell back dead.
Hello,我是雨白,现在是11月7号晚上10点半,我已经在书桌前呆坐三个小时了。 为什么?因为我们编辑部的成功人士日程挑战。本人抽中了「表达」这个关键词,然后选了一个参照物,那就是罗振宇。于是在这个月开始的时候,我发下了三个宏愿,第一,每天早上9点之前到公司(这个做到了);第二,每天要发一条60秒的音频(这个也做到了);第三,模仿早期罗辑思维,每周发一条8~12分钟的长音频。 很好,这就是我在这里,怀着胆怯和期待,和你对话的原因。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一本很精彩的书,一款崛起又坍塌的产品,和延伸的一些思考。 ## 本期内容: 1. 克里斯坦森在《与运气竞争》里究竟提出了怎样的创见? 2. 烧了百亿元、有着业内传奇明星加持的视频平台 Quibi,为何在一年内就倒掉了? 3. 一窥摩门教的理念和生活 —— 克里斯坦森为什么要在晚年写这样一本书?他的动力是什么? p.s 小宇宙编辑器是我见过最糟糕的音频编辑器,我放弃修改了,明天再说~
前段时间在看兰小欢老师的《置身事内》,非常值得一读。和你分享其中,一个很小但好玩的点。 书里写到,影响行政区划的首要因素是「外部性」。这个词什么意思呢?这是个重要的经济学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人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在公共场合抽烟,让别人吸二手烟,是负外部性;打流感疫苗,不仅自己受益,也降低了他人的感染风险,是正外部性。 理解好这个词,可以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很多社会热点。 《置身事内》豆瓣链接
上个周末,我去参加了Podfest China,和你分享一个我印象很深的片段。 第一场是文化圆桌,请到的嘉宾是梁文道。爱听播客的你,大概率听过梁文道的《八分》,很受欢迎。在当场,大家特别关心一个问题,你的《八分》究竟是怎么录的? 要先把稿子写好吗?录到一半会停下来重新录吗?最起码,总得有个大纲吧? 梁文道是这样回答的,我录制八分,从来都不写逐字稿,也没有很详细的大纲。他只会把一些关键的事实,比如新闻事件、数据记录下来接着就开始录。 然后就有人问了,那没有大纲,如果你讲着讲着跑偏了怎么办?梁文道就说,那我就大方承认自己跑偏了,不好意思,扯远了。 问的人就很失望,就这么简单吗。梁文道说,也不是,我会假装麦克风后面有一个人,在听着我说话。 虽然听起来有点像恐怖片,但你仔细想想,这个方法特别对。什么是播客?播客就是我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声音,和你交流。我既不是对着空气讲话,也不是在录制一篇美文朗诵,一分钟也好,三个小时也罢,我讲的一切,只有当你愿意聆听,才有意义。
记者问冯柳,如何做到买错了也不亏钱?冯柳说,买错了肯定会亏钱,无非是尽量少亏点,怎么样才能少亏点?这就需要有安全边际和操作纪律。 冯柳的操作纪律是,价格大幅向下变动后,必须要无条件地行动起来,要么加仓要么减仓,不加就要减,没有中间状态。 在他看来,对专业人士来说,得出结论和判断不难,可人总是不愿意面对痛苦,总希望在更舒服的状态下解决问题。但市场往往都是在不舒服的时候让你做选择,这就容易造成拖延和回避。所以,他给自己设定了一系列的机制,把难度分解掉,大的行动做不出来那就做小行动,先获得行动力再说。生活中很多艰难的抉择都是这样,犯错不重要,哪怕一动就错也远比丧失行动力要好。因为丧失行动力,才会让人自欺欺人,越陷越深。 # 原报道链接 👉 冯柳:要勇于把自己托付给信仰和机制 # 明天见~
想和你分享一段我非常喜欢的话,来自和菜头。 每当我感到迷茫、沮丧、或者不知所措的时候,我总会把这段话拿出来反复阅读,它会让我变得平静,给予我一些行动的勇气。 这段话是这样说的: 此时此刻的困境,一定在遥远的过去就埋下了种子。 在过去的每一刻,因为你总幻想在当时当地解决,不想要那些费时费力的方案,于是你错过了每一个可以真正造成改变的时刻。 无论解决方案是多么的复杂费时,在过去的任何一刻你真去做了,那么现在你多少都可以收获一点时间累积下的成果。但是你放弃了过去的每一刻,所以你的现状没有任何改变。 如果你继续放弃,那么未来的每一刻也会重复你此刻的困境。如果把人生看作是漫长的旅程,那么你此刻每做的一点努力,都是在为未来的旅程做准备。如果把人生视为一个个瞬间,只需要解决瞬间发生的事情,那么最好不要奢望任何需要时间累积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因为下一秒你就是个新人,时间对于你毫无意义,那样同样可以过完一生。 和菜头原文链接 👉 https://mp.weixin.qq.com/s/RNqwjIJ0SGfujvETwRYbDQ 明天见~
30天播客录制挑战第二天,聊聊一条微博带给我的启发。 吃一顿大餐的快乐,和在工作学习上取得成就的快乐,究竟有什么不一样? 最近看到王川老师的一条微博,可以说是醍醐灌顶。 他说,吃喝玩乐这种事,虽然愉快,但是做多了,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不对在哪呢?本质啊,在于事情完成之后,你的能量和信息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平时你的饭量是两碗饭,不管你去吃了什么山珍海味,下一顿饭,还是两碗才管饱。 这种快乐虽然一时爽,但如果人没有实质性进步,结束之后仍然空虚。 可如果通过持续努力,在某个维度上,你获得了真正的效率提高,过程可能很艰难,但这是真正的幸福。你会发现,因为效率的提高,你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有了更多冗余,以前做不了的事情,也变得易如反掌了。你满怀期待,主动去寻求进一步提高。 这就是快乐和幸福的一个本质区别。 原微博链接 👉 https://m.weibo.cn/5339148412/4689103074886288 明天见~
Hello,我是雨白,这是我在做的一个新挑战。接下来的 30 天,我每天会发 60 秒的语音,和你分享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今天想分享的,是美国数学家 Richard Hamming 的故事。有段时间,他和一群化学家做饭搭子。吃饭的时候,他问了人家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你们领域里最重要的问题有哪些?」得到答案后,他又问了第二个问题:「那你们在研究哪些重要的问题呢?」紧接着,第三个问题:「如果你们正在做的研究没那么重要,不会对你所在的领域做出重大贡献,那还研究它干嘛?」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人和他吃饭了。 又过了很久,这群化学家中的一个人,把他堵在了餐厅。他和 Hamming 说,我想了很久,什么是我这个领域最重要的问题。我并没有改变我的研究,但这个思考非常有价值。 后来这个人(Dave McCall),成了美国国家工程院的院士。Hamming 说,那张饭桌上的其他人,他再也没有听说过了。因为他们没能问自己:什么是我这个领域里最重要的问题? 我只选取了其中一个最让我有启发的小故事,整篇演讲稿非常值得一读,推荐给你👇 Richard Hamming 演讲「You and Your Research」原文 明天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