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呀挖
源自哲学社区·探索女性主义·穿梭时空·主观真诚

Album
主播:
AD要啥来啥
出版方:
哇呀挖
订阅数:
1385
集数:
21
最近更新:
2周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哇呀挖电台(Wow! Dig)从哲学社区生长而来,探索女性主义与亲密关系,是一档「独立、去主持人」的私聊播客。 内容主题:探索女性与亲密关系、穿梭时空与无所局限 形式呈现:保证主观、绝对真诚、散漫生长 「哇呀挖电台」 热烈期待女性小伙伴一起参与女性内心与亲密关系的「挖掘中」,如果你想到有意思的挖掘项目,可以留言到评论区,发邮件、或到社区@AD
哇呀挖的创作者...
AD要啥来啥
哇呀挖的音频...

VOL.21「女性困境」被默许的性别冷刀·游走在法外之地的隐秘攻击·性别微侵犯

VOL.21「女性困境」被默许的性别冷刀·游走在法外之地的隐秘攻击·性别微侵犯 从这期开始,我们要开启新系列。用女性主义视角切入,仔细拆解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常的言行细节——这些不经意间的用词动作,怎么就在默默加固性别刻板印象? 我们要揪出这些日常现象里藏着的性别权力关系,更要看清这些细碎微小的日常操作,是怎么像水滴石穿般渗透进我们的身体和思维。 回想一下,在职场、社交、家庭或网络生活中,我们是否常常遇到这样的瞬间:一个眼神、一句玩笑,甚至是看似善意的言语,却让我们感到不适,像一根刺,隐隐作痛? 你是否也曾因此怀疑自己是否过于敏感?但真相是,这些看似微小的“性别微侵犯”,正在逐渐削弱我们的自信和生活。 本期节目,我们首先要聚焦一种隐匿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性别微侵犯”。 “性别微侵犯”正是通过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隐藏着难以察觉的偏见和伤害。 这些“小事”会让我们感到孤立、焦虑,长期积累,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逐渐削弱我们的力量、蚕食我们的内心。 那么,这些“性别微侵犯”到底是什么?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 时间轴: 00:00-01:50 导言“性别微侵犯” 01:50-09:18 是谁?为什么?首次提出了“性别微侵犯”?|概念溯源、定义、展开 依据心理学实验中的访问案例,深入探讨,生活中各个层面的性别微侵犯 [案例分析----从心理学角度解析、从女性主义角度批判] 09:19-12:40 职场上性别微侵犯·案例1-被打断的她; 12:40-17:59 学术界性别微侵犯·案例2-赞扬背后的刺伤; 17:59-21:04 家庭中的性别微侵犯·案例3-砍向全职妈妈的"钝刀" 21:04- 26:24家庭中的性别微侵犯·案例4-逆转命运的工程师晓晓 26:24-29:29 网络中的性别微侵犯·案例5-消失的空乘女孩 29:00-31:32 这些看似零散的性别微侵犯案例,以及日常互动中基于性别的歧视或贬低行为,并非孤立和偶然的现象。其背后,实则指向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社会共谋”。 下一期栏目,我们将深入地探讨“社会共谋”的具体表现及其应对策略,以便更好地识别和处理这些无处不在的隐形伤害。 期待与你再相遇!

31分钟
79
2周前

VOL.20「以魔法打败魔法!三招验出咨询师真段位,假共情退退退!」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3

VOL.20V「以魔法打败魔法!三招验出咨询师真段位,假共情退退退!」|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3 我是话题发起人AD,前两期我们就「建立咨询师关系」为目标,聊了如何依据自己的情况筛选和挖出咨询师简历的含金量,今天我们要一起啃一块硬骨头: 「第一次会谈咨询师」对于完全不懂心理专业的人而言,我们如何通过三个问题来判断咨询师的专业度,简单说这三个问题就是: 1、你的心理咨询专业流派是什么? 2、你的从业经验分享以及在你的从业中处理过的和我类似案例的举例分享? 3,您有什么想法和计划,如果按照您的计划做,我的状态将会有怎样的进展呢? 三个问题简单说,就是治疗流派、治疗经验和案例、针对于我的想法和可能的发展,那么,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提问,如何判断答案的对错?每个问题的答案判断是有怎样的逻辑关联?三个问题之间也有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下面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栏目整片,对话近十年研究心理干预的李涛老师,也是这三个专业判断问题的提出者,让他解读三个问题之间的底层逻辑,以及公布问题的正确答案吧! 还要给大家一些补充:其一,咨询师的专业水平非常重要,但是“货比三家”也是同等重要,或者说,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很重要,而建立咨询关系中的良好默契也很重要,这的确需要耐心,尤其当我们正处于极度痛苦的时期,虽然耐心是很难的,但是,如果不是简单情绪问题,而是真正的心理问题的话,跨越它的第一个难关,就是打破僵局去一次次尝试寻找到合适自己的咨询师,当然如上一期结尾提及,保持对某些咨询师会给我们带来的二次伤害的警惕,及时说不。其二,除了保持警惕,也要保持对自己感受的信任呢,千万不要迷信那些高级背景和熟人推荐的五星好评咨询师,只要和他交谈感到不舒服,就及时跟他反馈我们的感受,如果之后他调整了,或者坚持不改变他的沟通模式,就说明他真的不合适我们。如果和某位咨询师沟通后,您感到兴奋或充满希望,那么他们可能是我们可以建立咨询关系的好人选。对国内外对于咨询师专业化水平与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中表明:成功治疗结果的最大预测因素是治疗师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因此找到一个能让你感到安全、能被倾听的人是最重要的。

28分钟
62
1个月前

VOL.19「第一次心理咨询面谈指南·如何“高效开箱”你的心理治疗方案?」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2

VOL.19「第一次心理咨询面谈指南:如何“高效开箱”你的心理治疗方案?」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2 本期内容摘要: ~「提高咨询效率让我的每一分钱不打水漂」 综述与咨询师第一次面谈的「核心内容以及流程规范」包括但不限于: · 标准首诊流程,判断咨询师操作基本规范; · 作为来访者需要提前准备,以及准备些什么,以此。 · 来访者与咨询师如何建立关系,如何进行相互了解,明确咨询目标和治疗方案。 ~“开箱初检验”——咨询师应该是怎样完成他的角色与任务: · 搞清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沟通套路(方法); · 评判咨询师对我们的观察姿势(体验感); tips:强调面谈比网络治疗更具优势,因为可以全面观察来访者的身体语言。 ~ 考核咨询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是否符合我的预期),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 · 来访者应主动询问治疗方案,确保方案的适合性和可接受性; · 判定咨询阶段的目标,短期、中期或长期 时间轴: 00:00 第一次咨询流程规则的基本原理,以及其流程要达到的目的 04:19 第一次面谈中的细节展开——“咨询师=人肉潜意识测谎仪?”、“侦破内心深处的真正需求”、“咨询目标如何被规划?”、“如何检查咨询的有效?--个性化咨询治疗方案” 26:35 面谈前关于我的咨询目标的思考: 比如: ~我最近感受到了什么情绪?我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 ~最近当我感到不安或有压力时,我是如何应对的?这些应对策略有用吗? ~我发现自己整天都在想些什么?这些想法是有益还是有害? ~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需要改变?为什么需要改变? 这些问题都能帮助我们探寻自己的的治疗动机,如果你自己很难确定哪些是你觉得重要的第一目标,你可以拿这些问题的答案,在第一次会谈咨询师时去商量解决,有的放矢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咨询效率。 31:40 与咨询师第一次前面前,来访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建立

33分钟
67
1个月前

VOL.18「三角定位法·心理咨询不迷路」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1

VOL.18「三角定位法·心理咨询不迷路」心理咨询的正确打开方式01 无论是在心理行业成熟的欧美国家,还是心理咨询行业新兴的中国,心理咨询行业从没有一马平川,尤其是深陷心理问题发作的朋友们,如何一面对抗心理和情绪的困境,一面还要淌入这片浑水寻求帮助,是在从做心理主题开始的九个月研究里,始终缠绕在心间的痛…… 除了运气,能用科学方法对心理咨询过程的每个阶段逐一切片解决,成为这个主题的目标: 很多朋友都知道,回答这个问题,专业度必然是心理咨询的信任关系建立的基础,所以一般在寻找咨询师时,查看咨询平台和咨询师背景简历往往成为最初的起点,但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切入点。 打个比方,一个人要去某个地方,如果她并不清楚与这个地方的距离,也不清楚自己有没有汽车或者自行车,银行卡里是能支付打车还是公共交通时,这个人就开始查阅汽车班次、各种网约车平台的信誉情况,甚至查询航班信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她真的能顺利到达么? 「三角不等边」方法: 在对行业从业者们追问中,经常会提及三个考察点,即「咨询能力、咨询时间、咨询费用」 「我能付出多少费用去合作咨询师」就是咨询费用; 「我需要一位怎样咨询能力的咨询师」就是咨询能力,; 「如果基于费用和需求,这位咨询师能以每次多长时间来和我对话」就是咨询时间, 在一位资深精神科医生口中,给出了我认为最好的起点答案,她总结为「三角不等边」法,即「能力值、时间值、费用值」的三个点是永远不可能形成等边三角。这个方法是对于来访者层面的,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自己实际经济能力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去粗略判断出,我们将咨询师级别设定在哪里。 说完了基于我们自己维度的判定,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二步,也就是尽管通过「三角不等边」方法缩小范围了咨询师级别的范围,但是依旧要对这个级别的数十位乃至百位的咨询师简历,对于普通人而言,那些动辄名校毕业以及各种专业培训的背景资料,还有几千几万小时的心理咨询从业时长,再到让银行卡颤抖的价格表,这些项目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他们到底是否和治疗能力有关系么?如何从中进行筛选可以进行初步接触的几位咨询师呢 「三角可等边」方法: 这是针对于咨询师简历做出放大细节的判断方法,尽管考察点依旧围绕着「咨询能力、咨询时间、咨询费用」的逻辑关系,但是其中关于「咨询时间」解读是与「三角不等边」中咨询时间定义为来访者与咨询师可以进行治疗时长不同,「三角可等边」咨询时间是指咨询师的简历资料里的从业治疗时间,让我们有请李涛老师,听他细细解读如何用「三角可等边」去「甩干水份,戳穿咨询师简历背后真相。 ··时间轴·· 00:00 开场白 01:00 国内外心理咨询行业状态介绍 02:50 打开心理咨询之路的起点 03:54 定位自我情况的「三角不等边」方法 05:30 甩干咨询师简历的「三角可等边」方法简介 07:00 对谈详细介绍「三角可等边」 22:00 其他需要注意的小tips 23:00 尾声总结

24分钟
74
2个月前
哇呀挖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