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 对“工作”的去自然化 2. 劳动的性别化与全球分工 3. 工作的时间与空间政治 4. 工作的道德化 5. 中国的反工作文化 6. 另类生活方式的可能 * 本期嘉宾: Vicky,劳工与文化研究学者,研究方向为数字文化、反工作文化。(如果有现在在做全职儿女、数字游民和FIRE的朋友们,欢迎联系Vicky的微信naspecial) * 本期讨论作品: [英] 威尔·斯特朗 / [英] 凯尔·刘易斯,《星期五不上班》,上海文艺出版社(拜德雅出品) [英] 大卫·弗雷恩,《对工作说不》,上海文艺出版社 [英] 阿梅利亚·霍尔根,《在工作中迷失》,上海文艺出版社(拜德雅出品) * 延伸阅读: [英] 盖伊·斯坦丁,《朝不保夕的人》 [德] 玛丽亚·米斯,《父权制与资本积累》 [意]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凯列班与女巫》 [英] 齐格蒙特·鲍曼,《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 [美] 大卫·格雷伯,《毫无意义的工作》 Weeks, K. (2011). The problem with work: Feminism, Marxism, antiwork politics, and postwork imaginaries. Duke University Press. Thompson, E. P. (1967). Time, Work-Discipline, and Industrial Capitalism. Past & Present, (38), 56-97. 日本NHK特别节目《女性贫困》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 我们各自的学术幻灭史 2. 为什么说文科学术界和其它“行业”没有区别? 3. 圈子文化和学术资本的再生产 4. 教育与阶级再生产 5. 学术话语的商品化和学术人的社会角色转变 6. 什么是“学术韭菜”? 7. 在何种意义上可以说“文科已经完了”? 本期主播: Evan、Moon、Cathy 延伸阅读: [法] 布迪厄《继承人》、《再生产》 [美] 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Al-Gharbi, M. (2024). We have never been woke: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a new elit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Littler, J. (2018). Against meritocracy: Culture, power and myths of mobility. Routledge.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 男性如何在数字空间中构建"男性作为性别秩序真正受害者"的情感认同? 2. 中国特色的失败者叙事与同时作为依恋与负担的男性气质 3. 男性网络情感表达中的厌女修辞与他们现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4. 二元性别对立的修辞是否忽视了男性群体内部的矛盾与排斥性经验? 本期主播: Alice,社会学与文化研究学者 Keith,文化研究学者 Evan,性别与文化研究学者 延伸阅读: Ahmed, S. (2014).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motio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Berlant, L. (2022). On the inconvenience of other people. Duke University Press. Chouliaraki, L. (2024). Wronged.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Liang, C. (2024). Abstinence for the sake of modest success: A Chinese anti-masturbation group’s path to individualisation.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25(3), 366–385. Wu, H., & Zhang, Y. (2025). Wounded hearts: The affective making of misogynistic male victimhood under the familial sexual contract in precarious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doi.org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 对《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著作权的争论遮蔽了什么? 2. 为什么“书写他者”本身就是一种政治? 3. “苦痛的商品化”如何服务于学术资本的再生产? 4. 从特朗普的胜选中,反对特朗普的人需要反思什么? 5. “故事”为什么重要?“情感经济”为什么成为了当代政治的核心? 6. 为什么需要整体性地反思我们写作的“语言”? 本期对谈嘉宾: 雯雯:主要是个创作者,目前在做非虚构写作的伦理研究。(小宇宙@雯雯Cassie) 微博:甘草雲weibo.com 網易雲音樂人:Cassie Wen 個人網站:apparitionalism.montaigne.io 延伸阅读: Lilie Chouliaraki. (2006). The spectatorship of suffering. Sage Publications. Illouz, E. (2007). Cold intimacies: The making of emotional capitalism. Polity. Laclau, E., & Mouffe, C. (1985). Hegemony and socialist strategy: Towards a radical democratic politics. Verso Books. [法]皮埃尔·布迪厄,《学术人》,上海文艺出版社 本期配乐: Pulp - Born to Cry
这是一期新形式的尝试,没有简介,没有时间轴。 主播: Evan、Coda 延伸阅读: 劳伦·贝兰特《残酷的乐观主义》 贝尔·胡克斯《写给所有人的女性主义》 本期配乐: 范晓萱 - 稍息立正站好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听众来分享ta作为一名职校生、酷儿以及双相“患者”的经历,在ta的生动讲述中,我们能够逐渐感受到个体的性/别(不)麻烦以及正常/非正常的模糊边界,这些多样而复杂的经验正是理论的真正寓所。同时,这些经验也揭示了权力如何以规训的方式将我们制造为“正常的”性化主体与“合格的”的社会人——世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精神病院。 -本期制作- 嘉宾:思缠 采访:Evan,Lemon 编辑:Coda -时间轴- 00:02:40 童年时期关于性/别的认知 00:10:39 酷儿身份以及与酷儿群体交往的经历 00:12:40 跨性别群体:pass or not pass 00:15:20 职高中的性少数群体 00:21:15 抑郁漩涡:“空”的感觉、治疗、家庭 00:27:11 双相情感障碍:诊疗经历与自我感受 00:33:04 住院日记:那所精神病医院及规章制度、时刻表 00:41:18 住院期间的人与事:形形色色的“病人”与“医生” 01:02:40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精神病院:制造正常 01:08:30 理论内在于经验之中 -思缠的图像表达- 家中墙壁涂鸦 在病院中的创作 护士 隔离病区平面图 -延伸阅读- Tsang, A. K. T., & Ho, P. S. Y. (2007). Lost in translation: Sex and sexuality in elite discourse and everyday language. Sexualities, 10(5), 623-644. Plummer, K. (2019). Narrative power: The struggle for human value. Polity Press. 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 米歇尔·福柯《对活人的治理》(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 米歇尔·福柯《精神病学的权力》(法兰西学院课程系列) -本期配乐- 汪峰 - 地心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长期研究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宋老师,围绕前段时间成为焦点的姜萍事件,我们尝试超越简单的“天才论”与“阴谋论”的叙事,把注意力拉回到职校生的现实处境问题,重新反思职业教育整体的困境,并由此讨论职业教育资源、政策的不足以及职校生污名化的结构性根源。对于职业教育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于个人努力,而是要看到教育困境中的结构性因素,切实地去思考职校生群体所需要的社会支持与帮助。 -本期嘉宾- 宋鑫淼: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长期关注当代中国的职业教育和青年就业问题。 -本期主播- Evan 编辑:Coda -时间轴- 00:03:00 从姜萍事件出发思考职业教育困境 00:06:19 姜萍为什么能够成为热点? 00:08:38 “天才传奇”叙事的正反面 00:16:38 将注意力拉回职校生的处境:他们是谁?从哪里来? 00:22:10 难以将学习作为第一要务的职校生 00:27:05 职业教育不是个人生产的问题:他们从小就在靠自己 00:30:40 职业教育资源与政策的不足:市场对接与技能认证 00:37:24 职业教育特殊在哪?对职校生的社会污名化的思考 00:43:39 偏见与不熟悉:不断被抛离视线的职校生 00:56:00 职校生更需要社会支持与帮助 01:03:10 职业教育里的学生工制度:校企协作的困境 01:13:17 职业教育真正需要什么?教育是育人还是育“人力资源”? -延伸阅读- 宋鑫淼(2024)看见职校生:职业教育的广袤森林里,每一棵树都有价值,澎湃思想市场 mp.weixin.qq.com 宋鑫淼:看似“混日子”的职校生,有不为人知的伤痕与拼争,正午访谈(界面新闻) m.jiemian.com 潘毅等(2012),《我在富士康》,知识产权出版社 布尔迪厄、帕斯隆(2021),《继承人》,商务印书馆 盖伊·斯坦丁(2023),《朝不保夕的人》,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期配乐- 丢莱卡WastedLaika - 年轻的士兵
上周在深圳的线下活动引起了我录制本期节目的想法,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在我的听众面前我仍然是面目模糊的,这与我习惯性的不安全感和通过谈论他人来构筑自我防御的无意识活动有关。这一期我通过对个体经验以及与文化研究打交道的个人史的自我分析来与大家分享我这两年来问题意识的转变。另外,我还在本期节目与大家分享了对我所参与到的两个平台的媒体生态的简单观察。最后,通过对“界限”和“歧义”的阐释,我对本节目的定位进行了厘清以及对未来的节目可能的策划进行了预告, -本期制作- 主播:Evan,传播学(文化研究)博士在读,关注劳工、性别与社交媒体上的情感政治 编辑:Coda -时间轴- 00:03:12 为什么要做本期节目 00:07:25 个人成长经历与思想史速写 00:16:00 为什么是马克思——对个人处境与生产结构的发问 00:20:23 文化研究打破了理论话语与生活经验的鸿沟 00:23:00 文化的生产性:观念的实践与阶级意识的发生 00:30:25 “感觉结构”:生活中感觉到的活生生的观念与意义 00:35:00 英国战后青年亚文化:通过仪式抵抗 00:42:40 B站与播客的运作逻辑:审核、推流与媒体生态 00:48:55 从“启蒙的知识”到“用着的知识” 00:53:05 公共学术与知识祛魅:知识及其生产过程的展现 00:55:37 一个设想——“歧义计划” -延伸阅读- 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1983》 雷蒙德·威廉斯《漫长的革命》 E·P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诞生》 理查德·霍加特《识字的用途》 雅克·朗西埃《歧义》 汪晖《去政治化的政治》 陈光兴《去帝国》 -本期配乐- 4 Non Blondes - What's Up?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历史学者王晴佳老师,围绕王老师的新作《什么是情感史?》展开了对于情感史研究的讨论。从认识论到具体研究的范式与方法,我们探讨了情感史研究对传统史学方法论的挑战与突破,并进一步说明“情感转向”为突破近代史学“就一分史料说一分话”的窠臼及推进更多跨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性。 -本期嘉宾- 王晴佳: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杰出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兼职讲座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历史系长江讲座教授。主要从事比较史学史、史学理论与思想文化史研究。 Alice, 爱老师(公众号:她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兴趣:情感、性别、文化政治。《残酷的乐观主义》译者。 主播:Evan 编辑:鸽鸽 -相关阅读- 王晴佳(2024)《什么是情感史?》,光启书局 贺萧(Gail Hershatter)(2017)《记忆的性别》,人民出版社 Shih-Diing Liu & Wei Shi (2024). Affective Spaces.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时间轴- 00:01:50 为何转向情感史研究:个体情感与研究旨趣的交织 00:09:06 情感史得以出现的历史语境 00:12:45 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理性与情感的交织 00:15:45 事实性与现实性何者为“真”:从“慰安妇口述史”看史料的确证问题 00:22:15 对情感的重视使我们走出“分科之学”的窠臼 00:26:00 具体研究中情感史的研究思路与框架 00:31:33 史料的不确定性为我们打开可能性的空间 00:33:06 贺萧《记忆的性别》对史学方法论可能性的探索 00:37:40 情感史书系出版计划与情感史研究的三大路径 00:45:36 记忆研究、数字人文的史学研究意义 -本期音乐- 玉置浩二 - 夢のつづき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聊学术作为一个复杂的场域在当下网红学院知识分子盛行却从不被提起的“那些事”。我们从个人身处其中的困惑与挣扎聊到了作为社会政治经济链条一环的知识生产和学术产业所环绕着的权力场域,试图通过一种“不可能”的反思来重新锚定我们自身的信念和位置。 -本期嘉宾- 雯雯:主要是个创作者。学术路径从国内中文系到LSE性别文化传媒再到香港做非虚构研究。(小宇宙@雯雯Cassie) 微博:甘草雲weibo.com 網易雲音樂人:Cassie Wen 個人網站:apparitionalism.montaigne.io -主播- Evan -时间轴- 00:01:39 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和个人困惑 00:10:50 “青椒之死”背后高压的学术职业环境 00:19:48 对“纯粹学术”的祛魅:知识分子无法置身于政治之外 00:26:40 从“理论的界定”看普遍性与权力的关系 00:35:20 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考核标准和学术劳动体制 00:43:35 学术知识生产:何种知识是可见的?知识如何被估价? 00:48:31 当代语境中后殖民理论与民族主义的接合 00:57:58 在权力网络中,抵抗性话语生产的可能性 01:03:18 学术劳动产品(知识)的流通过程与私有化 01:16:59 学术是中产俱乐部吗? 01:23:27 为什么选择留在学术界:对自身位置的反思 -节目中未解释的名词- Positionality: 一个人相对于其各种社会身份(性别、种族、阶级、民族、地理位置等)而言所处的位置,这些身份的组合及其交叉形成了我们接触和理解世界与他人的方式。 Intermediality: 作为表达和交流的手段,不同的媒体或明或暗地相互参照和依赖,它们作为传播过程的各个要素相互作用,同时又是更广泛的社会和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 Lyricism & Epic: 抒情、史诗的两种文学传统 Activist Capital:借助展演自己社会运动家的角色或自己参与社会运动的“成果”以完成“文化资本”的积累,这一积累可以直接被商品化交换成货币收益或仅仅作为运动家社会地位再生产的条件。 -提到的相关阅读- 南林宋凯新闻 mp.weixin.qq.com 缅怀晓宏|陈朗:请君重作醉歌 mp.weixin.qq.com 被剥削的博士生与大学使命的变质 mp.weixin.qq.com 项飙: 当学术发表变成对青年学者的驯化方式 mp.weixin.qq.com 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 mp.weixin.qq.com 开放权限宣言 weibo.com 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 吉尔·德勒兹《差异与重复》 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 迈克尔·桑德尔《精英的傲慢》《成功的反思》 克里斯托弗·卡特林《离开学术界》 胡安焉 《我在北京送快递》 Gayatri Chakravorty Spivak,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Wendy Brown, Regulating Aversion: Tolerance in the Age of Identity and Empire 纪录片 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互联网之子) -本期配乐- X JAPAN - ENDLESS RAIN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爱老师来和主播们共同讨论情感/情动研究的话题,首先我们从思想史的角度讨论了一种基于具身性的情动所处的位置以及传统的知识生产对于情感/情绪的偏见,并由此探讨了情感研究在当代社会科学中的重要角色。从爱老师的博士论文对农村老人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我们进一步讨论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之下人们普遍遭遇到的“日常的残酷性”。面对这样的现状,一个研究者应该如何革新知识的生产范式?个体又可以如何理解自己在“历史的当下”的处境?一起来听这期节目吧! 本期主播:Evan、Lemon 本期嘉宾:Alice, 爱老师(公众号:她译),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研究兴趣:情感、性别、文化政治。《残酷的乐观主义》译者。 大家可以通过爱发电支持我们的创作afdian.net -时间轴- 00:01:36 为什么情感/情动研究是重要的 00:09:40 “科学主义”对情绪/情感的偏见 00:13:16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身体与情感 00:36:55 从“人”开始的研究——对农村老人群体的研究 00:47:00 农村老人对完满家庭的幻想——一种“残酷的乐观主义” 01:05:10 文化研究对无产阶级的“去神话化” 01:19:21 翻译《残酷的乐观主义》时的个人思考与感受 01:35:36 危机的日常化与日常生活的“日常性” 01:50:08 当下社科学术场域中研究者的个人困境 02:02:50 情感/情动并非已然确定之物 -爱老师翻译作品- 劳伦·贝兰特. 2023. 残酷的乐观主义. 中国工人出版社 Sara Ahmed | 情感及其对象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TcyNDQ5OA==&mid=2247484757&idx=1&sn=036b1f3bb1fef049cda4d33f4c586d6a&chksm=ec2b8468db5c0d7e301c02f231edd3f06bf5276a04518b42e8f66ff780884ebefda5851bed9d&token=483089109&lang=zh_CN#rd -其它本期参考文献- Ahmed, Sara. 2014.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Emotion.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Butler, Judith. 2012. Subjects of Desir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Brown, Wendy. 2015. Undoing the Demos: Neoliberalism’s Stealth Revolution. Zone Books. Harding, Jennifer, and E. Deidre Pribram. 2004. “Losing Our Cool? Following Williams and Grossberg on Emotions.” Cultural Studies 18 (6): 863–83. Illouz, Eva. 2019. The End of Love: A Sociology of Negative Rel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aggar, Alison M. 1989. “Love and Knowledge: Emotion in Feminist Epistemology.” Inquiry 32 (2): 151–76. Turner, Bryan S. 2008. The Body and Society. Sage. 萨拉·艾哈迈德. 2023. 过一种女性主义的生活. 上海文艺出版社 郑艳姬. 人类学视野下的“身体感”研究: 观点与脉络. 广西民族研究, 2019, (04): 57-65. 冯珠娣, 汪民安.日常生活、身体、政治. 社会学研究, 2004, (01): 107-113. 赖立里, 张慧. 如何触碰生活的质感——日常生活研究方法论的四个面向. 探索与争鸣, 2017, (01): 104-110. -其它与情感/情绪研究有关的中文出版物- 阿莉·霍克希尔德. 2020. 心灵的整饰. 上海三联书店 罗斯·哈克曼. 2024. 情绪价值. 中信出版集团 赫尔穆特·舍克. 2024. 嫉妒与社会. 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彼得·斯特恩斯. 2024. 羞耻. 光启书局 -本期音乐- Patti Smith - My Generation 文字编辑:鸽鸽
本期节目从对“性与性别”作为概念本身的反思出发,谈了谈“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作为社会话语的“权力-知识”谱系,并由此分析“性/别”如何作为权力运作的中介而存在。伴随着上世纪末开始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相应的性/别生命政治也在被不断重构。在对性/别治理与抵抗的历史性回顾中,重新思考性/别身份是如何在当下参与到组织我们社会生活的“真理体制”中去的,借此反思个体经验与集体身份间的矛盾以及与此相关的团结政治实践的困境。 主播/制作:Evan 文字编辑:鸽鸽 大家可以通过爱发电支持我们的创作 afdian.net -时间轴- 00:02:18 重新思考性别范畴:我们怎么被指派为某一性别? 00:04:00 对“生理性别”的反思 00:06:28 “Gender”的话语谱系与“性别指派手术” 00:11:11 作为治理手段的性别规范 00:15:12 猎巫运动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00:19:10 发达工业社会下劳动力再生产问题与“照护”的市场化 00:21:20 自由主义女权的界限 00:30:15 女权运动中女性群体的分化与交叉性的提出 00:33:56 新自由主义性别主体化工程 00:41:30 中国“性别-人口”政治的变化 00:46:25 生命是权力技术治理的对象 00:48:56 什么是身体 00:52:02 权力创造了性别而非性别创造了压迫 00:56:05 大写“女人”能指在异性恋体系中才有效 01:00:02 身体的意向性:可欲望之物与恶心 01:07:10 性别身份认同是重复操演的产物 01:14:01 女权主义逐渐变为一种纳入性政治 01:15:10 “女性偶像”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 01:18:55 集体身份的僵局与团结政治的困境 -延伸阅读- 朱迪斯·巴特勒《性别麻烦》 米歇尔·福柯《性经验史》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凯列班与女巫》 西尔维娅·费代里奇《超越身体边界》 玛丽亚·米斯《父权制与资本积累》 McCall, L. (2005). The complexity of intersectionality. Signs, 30(3), 1771-1800. https://www.journals.uchicago.edu/doi/abs/10.1086/426800 Repo, J. (2013). The biopolitical birth of gender: Social control, Hermaphroditism, and the new sexual apparatus. Alternatives, 38(3), 228-244.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177/0304375413497845 Rottenberg, C. (2014). The rise of neoliberal feminism. Cultural Studies, 28(3), 418-437.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abs/10.1080/09502386.2013.857361 -本期音乐- Kesha - Rich, White, Straight Men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