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长期研究当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宋老师,围绕前段时间成为焦点的姜萍事件,我们尝试超越简单的“天才论”与“阴谋论”的叙事,把注意力拉回到职校生的现实处境问题,重新反思职业教育整体的困境,并由此讨论职业教育资源、政策的不足以及职校生污名化的结构性根源。对于职业教育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归于个人努力,而是要看到教育困境中的结构性因素,切实地去思考职校生群体所需要的社会支持与帮助。

-本期嘉宾-

宋鑫淼:香港大学社会学博士,长期关注当代中国的职业教育和青年就业问题。

-本期主播-

Evan

编辑:Coda

-时间轴-

00:03:00 从姜萍事件出发思考职业教育困境

00:06:19 姜萍为什么能够成为热点?

00:08:38 “天才传奇”叙事的正反面

00:16:38 将注意力拉回职校生的处境:他们是谁?从哪里来?

00:22:10 难以将学习作为第一要务的职校生

00:27:05 职业教育不是个人生产的问题:他们从小就在靠自己

00:30:40 职业教育资源与政策的不足:市场对接与技能认证

00:37:24 职业教育特殊在哪?对职校生的社会污名化的思考

00:43:39 偏见与不熟悉:不断被抛离视线的职校生

00:56:00 职校生更需要社会支持与帮助

01:03:10 职业教育里的学生工制度:校企协作的困境

01:13:17 职业教育真正需要什么?教育是育人还是育“人力资源”?

-延伸阅读-

宋鑫淼(2024)看见职校生:职业教育的广袤森林里,每一棵树都有价值,澎湃思想市场 mp.weixin.qq.com

宋鑫淼:看似“混日子”的职校生,有不为人知的伤痕与拼争,正午访谈(界面新闻) m.jiemian.com

潘毅等(2012),《我在富士康》,知识产权出版社

布尔迪厄、帕斯隆(2021),《继承人》,商务印书馆

盖伊·斯坦丁(2023),《朝不保夕的人》,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期配乐-

丢莱卡WastedLaika - 年轻的士兵

主播...
歧义Podcast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各行其是
5个月前 北京
0
开始的音乐听着不舒服
猫咪和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
8个月前 江苏
1
我感觉主播在给职校生“找借口”,他们学不好是因为家庭、成长环境等一系列外部原因,但是,职校生的平均智商、努力程度确实是不如普高生呀。很多职校生确实本身就是不想学习,人家学习他不学,这种人占很大比例。
HD206341y
4个月前 安徽
1
也许只有通过不同于成绩的标准的筛选方式,才能让职业与本科学习有真正的区别
Sue小陆
7个月前 江苏
1
52:34 一样的,我现在硕士,我小时候的同伴现在没有是本科学历的
呼噜呼噜叽里咕噜
8个月前 湖北
1
1:03:09 就连很多家长也是这种心态吧,很扭曲,会像他们在社会上受到的伤害和压迫一样,伤害和压迫他们的“子女”,美名其曰“教育”,下乡变成下厂。
李汤圆
8个月前 河北
1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家长给学校的定义不止是教学的地方,更多的是觉得管孩子的地方,我听到很多父母尤其是农村或者打工的父母(无歧视意味),更多的送到职教不是学东西而是孩子管不了,职教反而成了变相的托儿所(我在职教当老师的朋友说,每天主要的任务就是所谓“难管”的学生别出事别打架,,,,)
nonomom
5个月前 山东
2
15:47 现在确定是阴谋了,奇怪通报真相后没人来讨论这个事情。
Jec
8个月前 荷兰
2
53:05 说到医院里的劳动状态我就来劲了。不过我自身只关注到低年资医生这个群体,对其他群体还不了解。
鸣蜩_GrwM
8个月前 天津
2
这一期实在是和我个人生活太贴近…出于家庭矛盾和搬家去外地等等原因,初中最后一年几乎没有去上学,在这之前成绩相对是还不错的。但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处理家庭问题矛盾,等发现这些问题不是一个小孩子能左右的时候已经很晚,当时甚至没有参加中考,想明白人生不必为了与母亲作对和把让他人正视问题处理 而让自己难过时也已经比较晚了。
埃琳
8个月前 广东
2
我在康德哪里学到人生下来就只会感受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其他都是需要通过经验和先天综合判断,之前看戴锦华老师视频就说她以前读大学时候80%的学生都是农村家庭,但现在读大学农村家庭好像剩下不到20%。我所思索到某些人口中不喜欢学习注意差之类,他们从一生下来那一刻就开始面对那些人大学毕业才会面对危机性,他们在这样的环境又有多少幸存者比例?
比海更深的播客
8个月前 四川
3
被卖到电子厂真的是我真实经历,又适应不了高强度的流水线,最后凑齐一车干不下去的学生包俩公交以天价1400车费单人送回家,我之前已经做了一个月结果就是一分没得到倒贴几百生活费,还被忽悠签了一个说明他们是怎么分我那一个月工资,那时候年纪真的太小什么也不懂,而且学校后面因为办不下去也直接摆烂,甚至老师都没有了,就像提供一个托儿所一样。职校资质真的太参差不齐了
Tsukine
8个月前 北京
3
階級分化嚴重,基本沒有解決辦法,而且貧困家庭也越來越不看重學習,一方面大學生氾濫,另一方面大學生水平有限,還有就是下鄉支教的老師水平也和二三十年前差距極大。上升就業通道全都是本科以及本科以上,國內職校天然存在歧視,反觀鄰居日本是專門學校,不會被人看不起
Evan_Zhang
8个月前 广东
5
大家对这个话题有什么自己的思考也可以分享在评论区,另外大家也可以在小宇宙搜到Hope学堂的播客。
宇老黑
8个月前 福建
6
我17年中考后没考上高中,由于信息差,我根本没填中专的志愿,在暑假经人介绍,去了厦门上了一所民办技校(比中专还低一规格的学校),19-20年参考职教高考上了大专,23年4月参加了专升本考试,9月就将升入专升本二年级(大四),目前在准备考研。 从技校到现在的本科,一个很明显的发现是,有“个性”的人越来越少,乖学生越来越多。技校就是打架斗殴、上课玩手机、宿舍打游戏,在这里我看到了学生之间的放贷、性开放程度之高、公开的几对同性恋(对当时的我来说很震惊)。 技校的老师看不起学生,学生也不尊重老师,两个随时可能互掐的群体在一种对抗的关系中渡过了不那么快乐的2年(为什么是2年,因为第3年进了那所学校的大专部读预科,交了学费但并没有学籍...后面我和另一个同学是班级唯二没有选择继续交第二年学费,而是报了其他学校的志愿) 后面我参加职教高考(全称高职分类招考),我们那一届改革,第一年考卷很简单,我在19年-20年分别参加了学业水平考试(文化科目)和职业技能测试(实操科目),以一个中等偏下的分数进入一所公办高职就读。 高职和技校的区别在于,有相当一部分的高中生,整体素质更高一些。但我个人感觉是技校的复刻版,大家还是上课玩手机,宿舍打游戏,区别在于打架斗殴事件变少了。当然了,这里的高中上来的同学可能也看不起中专上来的同学。 也许是命运垂青,我在21-22年参加了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22年8月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这虽然也要参加专升本考试,但能够以“获奖考生”的身份单独录取。但比赛本身的内容在我看来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互联网加创新创业大赛,对于高职生来说都只是一个获得专升本获奖考生单独录取的途径罢了。甚至有专门的产业链在做比赛培训,获得国奖的学长学姐也可能转身做起了培训,赚其他学校的钱。 技校和高职学的东西很像是高中,也就是上课考试,我读的是商贸类专业(不理不文最尴尬),学到的东西可能不如我自己买书自学来的实在。 也许又是运气好,专升本考试也是第一届改革,我又考到了一个相对来说还可以的分数,进入现在的这所公办本科。 进了本科之后,我发现我所能做的事情好像就只剩下学习,可是我不禁要发问,如果职校生高职生本身学习就很出众,那为什么还要去读职校呢?我们升本的意义难道还是只为了获得一份应试教育下的文凭嘛?但坐在我旁边的同学们,确实都是会读书的,在全省这一类别考试中的前几百或者前几十名。 在迷茫了一学期之后,考虑到我还是没想好要做什么,我又将继续参加12月的考研。
过年了换头像
8个月前 湖南
7
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的家教,小区里有一个孩子中考完要去读中专。他们家里是要他以后去对口高考,到时候会考文化课,所以把他送到我这里学一个月。很惭愧,我和他之间的交流特别有限,教学过程中总是隐约感觉到心里的偏见在作怪。我除了教一些课本内容,别的完全没有头绪,不知道还能帮他什么。我后来反思,我这种莫名其妙的同情心是建立在自己在学历上所谓的优越之上的。 我还有一个高中同学,他在高中一直不属于“乖学生”,小违纪家常便饭,大违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般都是特别大的事。他不关心成绩,但由于他总是被抓,跟抓人的那些管理人员熟络了。他本人以前就属于那种社会上的混混。之后他甚至被学校那些管理人员带过去看监控,帮助他们去管纪律。 我面对他们时总是在想,网上那些说自己大学是什么大专中专,是不是一种变相的优越和隐形的歧视呢?他们真的明白大专生中专生在这个标签下真正的生活吗?很多农村的和底层工人的孩子,他们在学校里生活状态完全就是被外界以看动物园的视角来看待的。
Zeng_Haoxu
8个月前 江西
10
14:33 我教过成绩没有那么好的小孩,其实都很聪明,课本上的知识能记住,但做起来就是错,有时候反应不过来有时候会往前想很多步,明显就是只要静下来多练习一些熟悉应试教育会有很大的进步。聊起来说城中村的老师流动性大一年换一个碰见不喜欢的老师就不听讲,学校里面也是一个大杂烩什么人都有,也会想去风评好的中学,家里的环境和互联网的环境更不用说。但又能要求这些小孩更多的什么呢?户籍,学籍,薪资,性别,教育投入,这些方面有太多可以做的事情了,连体育场都没进凭什么要求在起跑线上定输赢呢?或者说为什么要这个跑道能呢? 个人层面,对于应试教育的"胜利者"可以做的其实很多很多也很容易,就是一起聊天玩耍,体育运动,共同完成某个目标,但凡能有更多的空间让这些隔阂减少多相互理解也不至于造成职业教育是另一个世界的现状了。
HD992288h
8个月前 上海
15
我曾经是三年制的中专生,我初三时班级排名经常是20名,班级里30名前的同学都至少考上出赞助费就能少考几分录取的高中了,那时是两考,初中毕业考加中考,不是一考定终身,我班级里当时家境垫底,就只选择毕业考,对口全是中专,进了近乎百年的中专,也是我爸爸的母校中专,初中同学曾经提醒我千万不要去,她亲戚刚刚毕业读过,说里面都是顽劣的暴力的可怕的,说中了,从小到大非常听话的我遭受了几个老师和大部分的班级同学三年的暴力和言语霸凌,甚至不让我吃午饭半年之久,这是我在幸福的初中从没遇到过的人生的大苦难,因为我中专的期末考试从来不作弊还考高分,其他人几乎都买答案,我在初中也是绝无仅有的不作弊的同学,这是四年时间的初中班级同学公认的,而中专的专业性强的毕业的3个月的大型作业全年级近乎18个班级左右的同学中,老师说只有我一个人做对了,完全正确。另因为这三年给我大脑和身心巨创,让我对人性的深不见底的恶大开眼界,当然这只是我一个人个体的亲身经历。
有馬
8个月前 广西
17
后面讲到的职校生被学校老师贩卖成廉价劳动力,我自己在去基层做调研时也有亲历过,感觉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学校一批批把实习生往企业工厂输送,有学生见环境脏乱差想退出,被老师以毕业要求和三方合同的名义劝阻。老师在其中充当了“中介”的角色,肯定有拿了一些回扣的。
KK_whatever
8个月前 日本
26
说实话最近刚结束现场研修,建筑监理,在工地,本建筑系(虽然是规划)研究生,在职校出来的同期/前辈面前,完。全。就。是。个。废。物。。在涉及具体工作的部分他们真的好能干好靠谱(就是电脑操作/事务工作有时候比较慢,但也不是不行),搞得我简直自卑,,,以前是没接触过,现在真是对职校毕业生充满敬意🥲
未月明
8个月前 浙江
29
等领导的孩子也上职业教育的时候,估计才有前途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