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78 直击 COP28 迪拜现场:人类能够拖延末日到来吗

今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28 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迪拜召开,迎来史上最多参会人数——近十万人。「螺丝在拧紧」也趁着重返世界的当口,成为其中一员。 第一次在境外录制的机会,不仅得益于出境旅行难度降低,也建立在单读与 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发起“再生”创作征选,继续积累气候传播经验的基础之上。吴琦受 WWF 邀请作为观察员前往 COP28,找到老朋友,“再生”导师、科幻作家陈楸帆,与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汲川传播联合创始人、气候传播领域资深研究者沈晓宁,分享从会场奋力打捞的信息,也分享对气候议题的疑问: 气候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如何能够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要推动气候问题的对话,我们还有什么努力的可能?COP28 上最受关注的人与事是什么? COP 作为一个聚集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公益机构、企业和社群等等的庞然大物,也有它复杂的面相。吴琦在观察员笔记里分享他在 COP 两周间的见闻:“看到野心家、技术官僚和他们的反对者如何具体地编织政治,看到岛国居民紧急的眼泪,也看到环境问题被商业社会装扮成新的奇观。还好,最终残酷的真相和怀疑没有淹没人,参与和批判依然给予我支撑。” 节目的最后,嘉宾们不得不大胆展望这一具有乌托邦性质的“气候行动”的未来——对于拯救人类,我们有乐观的理由吗?气候变化,与“我”有什么具体的关系?不论乐观的方向是去达成“破坏性的共识”,还是“拖延也是有价值的”,每一个个体仍然需要摆脱对公共事务的冷感,让气候议题在生活中占据分量。本期节目由「螺丝在拧紧」和 WWF 共同创作。 08:00 气候变化,与我有什么关系? 11:21 沈晓宁:在安静的北极,听见冰川消融 19:26 陈楸帆:孩子是未来的主人翁,也是后果的承受者 20:26 吴琦:媒体同行正在从气候议题中慢慢撤出 22:12 COP 大会中,反对抗议的声音在哪里? 32:08 损失损害基金设立,巴西总统受关注,原住民代表现身…… ——宏大的全球议程由每个螺丝具体地拧动 47:31 这个世界不需要更多词语了 VS 词语的工作也重要 55:19 “下次再来一定要穿上民族服饰” 56:17 家丑不可外扬 VS 让自己成为气候问题的一部分 1:01:05 COP28 还有哪些议题值得关注? 1:09:54 “再生”创作征选就像 COP 的小型预演 1:12:30 拯救人类,你乐观吗? 沈晓宁:让崩溃的那一天晚点到来 陈楸帆:我们需要一种破坏性的共识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巴西左翼政治家、第 35 任及现任总统,巴西劳工党创始成员 王梆,作家,螺丝在拧紧#039 期嘉宾 金·斯坦利·罗宾逊(Kim Stanley Robinson),美国科幻小说作家 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英国保守党政治人物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荒潮》,陈楸帆 《零碳中国》,陈楸帆 《三体:“地球往事”三部曲》,刘慈欣 《三体Ⅱ:黑暗森林》,刘慈欣 《The Ministry for the Future》,[美] 金·斯坦利·罗宾逊 -谈话中提到的其他内容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 15 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 5 次缔约方会议,于 2009 年 12 月 7 日—18 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92 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出席,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 损失与损害基金(Loss and Damages Fund):损失和损害是指气候变化造成的危害,尤其是那些无法通过减缓(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预防或通过适应战略(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方法)来减轻的危害。该基金旨在向最脆弱和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提供财政援助。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 OPEC,是由 13 个发展中石油生产国组成的常设政府间组织,负责协调成员国石油政策、反对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剥削和控制。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于 2007 年成立,专注于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希望通过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示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和方法。 云山保护: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注于长臂猿保护的保护机构,目前主要的保护对象是天行长臂猿,关注它们的栖息地恢复以及食性和取食行为,致力于通过野外调查、科学研究、自然教育和保护行动,抢救性地保护中国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 99 公益日:是腾讯公益自 2015 年起联合公益慈善类组织、知名企业、明星名人、爱心媒体和用户,在中央网信办、民政部指导下,响应国家中华慈善日(每年 9 月 5 日)的号召,发起的一年一度全民公益活动。 《面向中国公众的气候叙事:六类公众与叙事原则》: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发布,基于 8077 份公共问卷数据及访谈等材料,指出当下中国公众的气候认知呈现出“高支持度,低行动力”的特点;而想要解决这一症结,需要对公众进行细分、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叙事策略与传播方案。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陈楸帆@陳楸帆,WWF@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大家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陈梓芸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82分钟
12k+
1年前

Vol.77 小地方|去过大城市,还是回佛山喝糖水?

“小地方”专题做久了,在分享民俗与游乐生活之外,我们也好奇:这个地方的年轻人在做什么?什么样的工作与生活选择,在向这里的年轻人打开? 于是,趁着单向空间·顺德 ALSO 店开业,也趁着单读的新书活动与「螺丝在拧紧」的线下见面会齐聚佛山,主播也抓来了两位在当地工作的年轻人——始终没有离开过广东地区的,顺德地方传统文化非遗创新推动人刘铿,和沪漂 7 年后回归的,单向空间·顺德 ALSO 店主理人伯尼。 在他们的心里,佛山顺德,以及周边的禅城、北滘、大良等等地区,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地方”?为什么这里有不输北上广的城际交流,却也有巧妙平衡快与慢的生活节奏,能够给人“小地方”之感? 三人从错综复杂的分区聊起,谈到从大城市撤退的年轻人,再谈到在地文化如何哺育年轻人与社区,吸引他们在家乡展开自己的生活——刘铿将关帝侯王出游的习俗与展览、音乐节结合,伯尼则开始畅想,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书店卖早餐?当小地方留存原初的生命印记,构成坚实的自我认同,你也会发现,“世界就在你门外”。 04:28 当我们说“佛山”时,我们指的是什么? 12:21 伯尼:无论多晚,去喝个糖水能让我找到生活的节奏 19:20 刘铿:在家乡工作,对顺德人来说是历史演变后的幸运 37:35 如何通过年轻人的表达,改变千篇一律的“美丽乡村”? 41:41 “你不能抱着外地人的立场在村里做事” 44:08 吴琦:你不能不去这个世界,世界就在你的门外 48:14 城市慢下来,社区营造反而走得更快? 53:36 私藏线路大推荐!(“小地方”保留节目) 1:03:18 工作未来大畅想…… 伯尼: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书店卖早餐 刘铿:文化活下来之余,还能扎根 -谈话中提到的其他内容 自梳女:大体指 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 40 年代的近百年间,在珠三角地区涌现的自主选择终生不婚的女性群体,这一名称来自古老婚俗——旧时女子出嫁,需要挽发为髻,她们自行将头发梳成已婚女性的发髻,表示独身终老。 关帝墟:是一年一度与均安关帝侯王出游结合的文创活动,它囊括了青年文化创新、社区营造、乡村改造和民俗文旅,渴望通过文创与多元乡建的方式进行传统非遗的创新,让乡村有更丰富的当代内涵与表达,提供均安地域的民俗文化以及乡旅体验。 关帝侯王出游:每年农历九月初四至十二日,多以渔业和水道运输谋生计的均安人,会抬出关帝侯王,仿照古代帝王出巡的阵势,由锣鼓柜开道,遍游均安十三乡,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谈话中提到的地点 北滘、三水、祖庙、大良、垂虹社区、逢简村、均安镇、江门、中山、三华村、上村、仓门村、和美术馆、林头、罗氏宗祠、华盖里、金榜社区、杏坛、青田村、乐从、陈村、勒流、黄连村 |本期音乐| 万水千山总是情,汪明荃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陈梓芸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70分钟
25k+
1年前

Vol.76 对话索马里:育儿是充满弹性的互相教育

生育与乐观主义,常常在讨论里结对出现。但是,在一个乐观主义备受怀疑的时空里,AI 与数字技术正在颠覆人类的认知,全球的气候危机正在撬动对未来的判断…… 我们还能怎样为下一代的到来做准备?对未来世代的构想,是否也能为我们继续生活提供力量? 今天「螺丝在拧紧」再度请来编辑、新手妈妈索马里,了解了解在今时今日成为家长,背后提供支持的方法论,心中怀抱的期盼,与“未来式育儿”的具体实践。在一片对原生家庭的讨伐声中,我们也反思过去的生长痛,在伤口上寻找第二次成长的机会,让未来的大人们占有更多的爱与信心——在新世界保持独立的信心。 索马里说:“独立是我在成为母亲之前没有人教我的东西。它是一种操守,也是最深处的一种信心。我相信我的孩子有独立的能力,宇宙生了他、造了他,他是能够适应这个社会的。这个能力可能需要你前期引导,但后期他自己就发现了这个世界。” 当然,未来的人类也包括与下一代共同生活的我们。当我们有勇气让孩子进入荒野当中,是不是也有勇气让自己在同一片荒野中继续行走? 长效自护,领熠未来。本期节目由「螺丝在拧紧」和爱他美旗下的顶配奶粉「领熠」共同创作。希望在未来的种种危机和可能之下,我们都可以以“未来式育儿”的长期主义心态,为自己也为孩子提供更多快乐健康的可能。 07:38 索马里:当妈妈,你永远不可能准备好 15:05 “孩子是一个世界的容器,什么都会吸收进去” 19:57 育儿的过程中,什么价值与方法最重要? 22:54 亲密背后,是相互独立的信心 25:44 这一代成长的遗憾,下一代可以补全吗? 33:23 “亲职化”的小孩:一个人要把自己照顾好 37:26 吴琦:让自己与让他人快乐的平衡,需要训练 41:10 面对未来,“你要敢于让你的孩子去荒野当中” 55:40 未来式育儿,什么是孩子需要的长效能力? 56:31 索马里:能从劳动、工作和休息中都获得快乐 1:01:10 吴琦:身体上的准备,让人获得面对世界的韧性 1:08:05 “保持那种刚刚睁开眼看到世界的信心”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基斯杜化·埃里克·希钧斯(Christopher Eric Hitchens,1949-2011),美国杂志撰稿人、记者和评论员 劳拉·E·伯克 (Laura E. Berk),美国心理学教授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1929-2020),美国文学批评家、散文家、哲学家、小说家和教育家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法国作家 玛丽莲·萨默斯·罗宾逊(Marilynne Summers Robinson),美国小说家和散文家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Rainer Maria Rilke,1875-1926),奥地利诗人 织田信长(1534-1582),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活跃的大名(日本封建时代对一个较大地域领主的称呼),“战国三英杰”之一 丰臣秀吉(1537-1598),日本安土桃山时代公卿 德川家康(1542-1616),日本战国时代的大名、元和年间朝廷的太政大臣、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Hitch-22》,[美] 基斯杜化·埃里克·希钧斯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美] 劳拉·伯克 《实用程序育儿法》,[美] 特蕾西·霍格,梅琳达·布劳 《巴别塔之后》,[美] 乔治·斯坦纳 《基列家书》,[美] 玛丽莲·罗宾逊 《An ABC of Democracy》,[美] Nancy Shapiro,[智利]Paulina Morgan -谈话中提到的其他内容 婴儿主导式断奶法(Baby-led weaning),让婴儿在副食品过渡期以自己吃饭的方式来主导自己想吃的食物与分量,家长不喂食米糊或泥状食物,而是提供方便婴儿抓取的固体食物。 亲职化(Parentification),指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发生颠倒,孩子承担父母应负的经济和社会责任。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索马里@索马里索马里,与主播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宋思漫

69分钟
45k+
1年前

Vol.75 小地方|为什么,云南是你的“绿洲”?

“小地方”专题久违地更新了!抓住秋天的最后时刻,从大城市的紧张氛围中逃离,本期「螺丝在拧紧」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小地方——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的启别村。 面前是泛黄的田地、连绵的山脉,不远处有一棵枇杷树,头顶是湛蓝的天空和悠游的浮云……主播吴琦和两位长住云南的嘉宾身处其中,一起呼吸“季风之北,彩云之南”的空气,探寻鲜为人知的岔路。两位嘉宾中,一位是曾在媒体工作,与云南有着奇妙缘分,现居大理一年的安小庆,另一位是家园计划(AnotherLand)联合创始人,目前在昆明大墨雨村进行社区实践的唐冠华。 (录制现场旁的一棵枇杷树,被主播不小心误认为桂花树) 云南为何吸引和包容着来自四方的陌生人?为什么是云南成为都市人身心复健的大后方?在拥有“树医生”“花医生”“云医生”的安小庆看来,“如果说有一个云南性的话,就是它的多元多样”。当如此丰富的自然之物直接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身心都会打开一下”。 在云南,改变的不仅是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与人的关系。当本地人与外来者的生命之网互相交织时,那些抽象的矛盾在具体的生活中被化解:一起工作,学说大理话“苦钱”,在菜市场与本地人互动……“找到一个空间,有人协作,才能落地内容”,唐冠华说。在都市的标准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自然的运行中获得灵感,在另一种物质与文化流通的过程里,创造另一种关系法则。 本期节目由「螺丝在拧紧」和东方草本可持续护肤与生活方式品牌东边野兽共同创作。东边野兽回到主要的原料产地,落地云南维西塔城的“东边绿洲”共益实践,为我们描摹出一种小地方与其内外部达成交流与生产的模式。“很多新的创意和想法,可以是从岔路里面来的”,在边缘与主流的变动中,新的可能正在不断出现。 04:24为什么向大后方云南转移? 唐冠华:在大墨雨村,我感受到没有中心的状态 安小庆:自救的过程中,大理正好打开了门 12:58 “整个四季的风物,都足够成为我的医生” 19:50 “我觉得这边的云很不一般” 29:49 搬到云南之后,什么是长久的生计? 39:06 “我完全做到了快乐穿衣,经常大笑” 41:47 关于名字的故事:雨连与斯娜楚措 46:28 吴琦:小地方更开放,愿意和外界建立联系 54:53 唐冠华:我有时间去慢慢打磨一个乐器 1:02:59 岔路走通了,不用去主路上堵车 1:06:28 大理山川自然的启示:写一个星云,而不是一颗星星 1:17:24 云南不为人知的“岔路”推荐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丹纳(Hippolyte Adolphe Taine),法国历史学家、评论家和哲学家 曾孝濂,生于云南威信,中国生物绘画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会员 杨潇,记者,作家,背包客,螺丝在拧紧 #037 期嘉宾 詹姆斯·C·斯科特(James C. Scott),美国政治学家、人类学家和比较政治学学者 -谈话中提到的小朋友们 斯娜楚措,与作品合影 和雨连,与作品合影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季风之北,彩云之南》,[新加坡] 杨斌 《艺术哲学》,[法] 丹纳 《中国植物志》,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编 《逃避统治的艺术》,[美] 詹姆斯·C·斯科特 《弱者的武器》,[美] 詹姆斯·C·斯科特 -谈话中提到的其他内容 东边野兽,诞生于上海的东方草本可持续护肤与生活方式品牌,旨在通过复兴中国草本的功能与文化价值,为世界带来健康与美的东方解法。 超级草本实验室,隶属于东边野兽,以生物医药技术探索草药活性在肌肤上的运用,为肌肤带来健康、高效的长期解决方案。 灵感实验室,隶属于东边野兽,进行草本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实践;作为一个开放的共创平台,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伙伴,一起通过策划出版物、展览、社群活动等多元形式发声。 共识社区(Intentional Communities),是人类群居生活的一种形式,有共识的某类群体自发组成的独立生活社区。 家园计划(AnotherLand),针对生态村(共识社区)进行探索、集成、服务的非营利性组织。 自给自足实验室(Self-Sufficient Lab),2011年创办于青岛,为家园计划营建自给自足的生态社区做技术准备。 墨线图,用于表现平面、立面和剖面图,一般使用水彩、彩色铅笔、马克笔作画。 阿央白,位于石钟寺石窟的第八窟,“阿央”指白族语的“小孩子”,“白”是对白族语音似“脉”或“蛮”的错译,意思为“门”,白族妇女为求子嗣而祭拜阿央白。 -谈话中提到的地点 东边绿洲共益合作社,维西塔城 大墨雨村 喜洲 寂照庵 虎跳峡 八角地 素方舟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雷悦雯 王璇

86分钟
29k+
1年前

Vol.74 我们可不可以做一个很 I 的中年人

“35+”是一个合理的人生刻度吗?进入 35+,人真的会改变吗? 无论是消费主义的广告语,还是各类新闻报道,35+ 都传递出一种焦虑的情绪:人生到了这个节点,应该做些什么了。另一方面,进入 35+,也似乎进入了一个难以定义的中间地带。人到 35+,既不像年轻人,在面临第一份工作时茫然无措;也与自己的父辈不同,“他们那种责任感好像要比我们来得深重得多”。 面对社会赋予的“35+”标签,「螺丝在拧紧」最新一期继续不拧紧,主播吴琦与两位好朋友一起聊聊个人成长的日常,抖落那些沉重的东西。一位是螺丝的老朋友,现在是编辑和策展人的赵梦莎;另一位是 35+ 的观察者,与 35 岁仍有一段距离,在自由撰稿人、编剧、瑜伽老师间灵活转换的顾玥。 工作、自我、人际关系、金钱……在面对人生抛出的这些命题时,刚刚度过了一场精神危机的赵梦莎说:“可能不在 35,也可能是在其它的节点,你总归要通过一个外力让你看清自己。” 清醒之后,我们也许可以发展出自己的工具箱,用更直接、更简单的方式去解题。如顾玥所说,“我的活法一直以来都很宠自己,原因在于我会把生命看得很随机”。我们期盼,劳动与享受的顺序并非线性,但如何在年龄框定的标准外去感受,去生活?答案仍在时间里。 03:49 35+ 是一个衡量人生的合适刻度吗? 10:39 年轻人与父辈之间,怎么定义中间这帮人? 18:05 赵梦莎:我的 20 多岁是极度加速度的 19:10 “走到 35 发现,成人的世界好难” 29:42 人生给你泼了一盆冷水,也是让你清醒过来 32:37 顾玥:我没有什么余地在社会意义上再往下坠了 34:05 “面对掷骰子式的人生,我稍微有点不安” 37:56 吴琦:从 I 变 E,原来那是一个假的自我 44:18 我们可不可以做一个很 I 的中年人 49:54 用自己的一套工具主动表达爱 57:34 放弃那些假动作,人与人之间也变得更简单 1:03:19 35+ 的金钱观:“我有点在乎钱了” 1:08:57 顾玥:拿出我的工具箱,路边支个摊也能有收入 1:14:30 学着像老年人一样去真正地生活 1:18:08 外面的世界变窄了,就在小世界里往深处走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和机构 韩夏,导演、作者、播客《喷嚏》主播,螺丝在拧紧 #021 期嘉宾 陈翠梅,马来西亚女导演 高田唯,日本平面设计师、AGI 和 JAGDA 成员、东京造形大学教授 熊阿姨,自由撰稿人,螺丝在拧紧 #073 期嘉宾 艺术界,英文名为 LEAP,一本中国当代艺术杂志,2010 年改版为双语双月艺术刊物。 -谈话中提到的其他内容 MBTI(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是人格类型学中一种内省的自我报告问卷,取各倾向的英文名称首字母来组成四个字母的评量结果,如“INFJ”或“ENFP”等 16 种人格类型。 |本期音乐| White Gloves,Khruangbin 倩女幽魂,张国荣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赵梦莎@赵梦莎,顾玥@_顾玥,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雷悦雯 王璇

81分钟
51k+
1年前

Vol.73 对话熊阿姨:Gap Year 出去玩,发现世界已经不同

十月最令人期待的无非是假期。「螺丝在拧紧」本月迟来的更新,同样与“出远门”有关。 这次的嘉宾,从社交媒体上来看,格外令人羡慕——她怎么总是在玩?她就是主播吴琦从学生时代就认识的老朋友、非常活跃的媒体人,熊阿姨。 她说:“憋得实在太久了,有任何能出门的机会我都会抓住它”。 裸辞之后,熊阿姨不断地去往不同的国家和地方:在香港学着怎么上小巴车,与不同时期的朋友重逢;在瑞士,和同行见面,“第一次发现原来外面是这样生活的”;在柏林歌剧院的门口,与一位在瑞士重建生活的乌克兰阿姨聊天……“像一个干瘪多年的海绵突然进了水一样,每个毛孔都往上吸收。” 三年后重返世界,不仅新鲜,也有长久停滞后的麻木。二月,当熊阿姨推着箱子到深圳过关时,才知道去香港需要签注。换港币、带信用卡、打Uber……这些经验都像肌肉记忆一样消失了。这种陌生感不仅停留在个人行为层面,“我们跟世界的这种隔膜也已经比原来深太多了”。 正好,十一假期前面世的《单读 35·当我们重返世界》也受启发于同样的困顿、同样的不甘。即使以恶补的心态去旅行,即使所见所闻验证着世界正在变糟,也得打开触角去感受真实,打起精神去面对真相。 03:21 “有任何能出门的机会我都会抓住它” 04:55 之前的生活经验,现在怎么失效了? 13:42 与朋友重逢,“哇,为什么所有人都在香港?” 17:46 辞职去旅游,就像一个干瘪多年的海绵突然进了水 20:29 在具体的个案上,大家还是可以好好沟通 29:17 在普吉岛,俄罗斯人“松弛感”的背后是什么? 32:40 在瑞士,一个水晶球里的国家 47:48 四处借钱的故事:“我又没有带信用卡” 49:27 在巴黎,过着梁朝伟喂鸽子一般的生活 51:42 把中国故事,包装在女性主义的角度之下 1:02:03 “我在柏林最有意思的一天”,像采访一样去聊天 1:13:55 吴琦:大家都面临一种孤军奋战的情况 熊阿姨:辞职后,很理解为什么大家都想进编制 1:25:43 “我们跟世界的隔膜比原来深太多了”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和组织 季天琴,资深调查记者,曾任《财新传媒》《南都周刊》主笔 姚家怡,前凤凰网记者 安小庆,前《人物》杂志主笔 吕晓宇,青年作家、学者,螺丝在拧紧 #033 期嘉宾 朱利安·阿桑奇(Julian Paul Assange),澳大利亚记者和行动主义者,于 2006 年创建揭秘网站维基解密,2019 年被拘捕后,一直被关押在伦敦的贝尔马什监狱。 风雨兰,成立于 2000 年,是香港首个性暴力危机支援中心,为曾经历任何形式性暴力的女性提供支援。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幸存者言:九位童年性侵幸存者口述故事》,风雨兰 《单读 35·当我们重返世界》,吴琦主编 -谈话中提到的活动 全球真实故事奖,首个为全球记者设置的奖项,将由独立基金会授予以 10 种语言撰写报道的记者,旨在让记者的声音能够超越其祖国的国界,被整个世界听到。 |本期音乐| 恐怖的房子,超级市场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熊阿姨@啊熊姨,与主播和嘉宾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雷悦雯 王璇

88分钟
10w+
1年前

Vol.72 多谈谈公益:做点好事怎么这么难

谈起公益,首先会想到什么?以名人为首的基金会,平台举办的募捐活动…… 便利的技术似乎让人更接近公益了,但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办人梅若了解到,在刚过去的 99 公益日中,“78% 左右的捐赠款项进入了头部机构”。而曾与公益工作紧密相关的“志愿者”概念,如今更多地在电影节、音乐节的招募里被人认知。 二十年前,公益行业曾吸引也留住了许多年轻人。过去十多年一直从事环保公益的伟亚说,“今天我觉得那种(有责任和使命感的)时代氛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下沉时,找到一份保障生活的工作成了年轻人最要紧的问题。当梅若认为一个年轻同事可以接手鸿雁的工作时,ta 也在今年离开了,“ta 说 ta 不希望有一天活得像我,这么辛苦”。 今天,如果一个大学生说要以公益为职业,他会被劝退吗?仍然希望与社会联结的年轻人,还能如何参与公益?主播吴琦邀请梅若、伟亚两位长期身处公益领域的朋友来到「螺丝在拧紧」,聊聊影响今天做公益的那些变量。梅若的公益组织鸿雁创立于 2015 年,通过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和活动,为在城市打拼的家政工提供一处可以休憩和相互支持的空间;伟亚是鸿芷文化协调人,多年来在北京做公益主题的公共空间。 社会在收缩,“非必要”的名单在变长,公益行动的个体化、向内探索……都是为了更有质量地活下去。主流之外,节日之外,我们仍然需要看见那些在真实世界中行动着、在角落里韧性地生长着的公益组织,在向下的氛围里做向上的努力。 07:16 世纪之交的公益,从论坛、社团、互联网开始 15:50 二十年前,“整个行业把年轻人往前推” 27:34 现在,“我发现身边已经没有年轻人了” 35:15 如果一个大学生要做公益,你们会劝退他吗? 41:32 以个体化的公益行动,来适应这个时代 49:39 平台让人更接近还是远离了公益? 梅若:99 公益日的门槛越来越高 伟亚:技术把我们跟真实的公益区隔开了 1:03:54 收缩性的社会中,怎么做公益? 伟亚:放弃增长,向内寻找与人的联系 梅若:今天的条件下,要更有质量地活下去 1:11:13 主流之外,小众的公益开着“韧性的小花” 1:16:41 做公益必须面对生、老、病、死,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谈话中提到的公益组织 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创立于 2015 年,位于北京朝阳区,是中国唯一一家专门做家政工赋能与创新服务的公益机构。2018 年,鸿雁首次提出了绿色家政的概念。 自然之友,成立于 1993 年,位于北京朝阳区,是中国成立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 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于 1961 年,总部位于瑞士格朗,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 绿色和平(Greenpeace),1971 年成立的全球性环保机构,总部设立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在世界 55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分部。 根与芽(Roots & Shoots),1991 年,由珍·古道尔(Jane Goodall)和一群坦桑尼亚青年创办,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的面向青少年的环境教育项目之一。 北京木兰花开社工服务中心,成立于 2010 年,位于北京昌平区,是一个以关注和服务来京务工的打工女性为宗旨的非盈利社会服务公益机构。 北京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成立于 2015 年,位于北京东城区,是一家专门为家暴受暴妇女儿童、性骚扰、性侵受害者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心理、社工等各类服务的 4A 级社会组织。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简称红枫中心,成立于 1988 年,是中国第一家民间妇女公益组织,以热线为基点,关注女性的生存和发展。 -谈话中提到的其他内容 TRIPS 协议,全称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该协定是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的组成部分,1995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它明确了知识产权是一种私权。 第三部门,指除财政拨款的政府(第一部门)、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第二部门)外的其他社会组织。 CSR(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 |本期音乐| 生命相遇,北京鸿雁社工服务中心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雷悦雯 王璇

80分钟
11k+
1年前

Vol.71 八个故事:被时代埋伏的年轻人

今年,“年轻人”是一个很敏感的词。它不仅在各大标题上吸人眼球,连在单读编辑部的聊天会里,都是一个无法回避,又危险重重的题目。 年轻人到底怎么了?关于年轻人的状态,标签与现实都在不断更新。“卷”和“躺平”依然适用,“玄学”和“发疯”成为常态,经济与文化的下沉比数据更加刺眼。 作为「螺丝在拧紧」的专题节目“青年危机”的第二期,“不再年轻”的主播吴琦邀请单读编辑部的两位同事——小菜和 Can,集中挖掘那些在聊天会上的出现过的年轻人故事。 当过去的经验高速崩塌,努力和幸运的等式不再应验……本应向前追寻理想生活的人们,他们正在经历什么?这里面有努力到崩溃的年轻人,有被时代埋伏的年轻人,还有那些过着另类生活、在反抗与边缘处寻找意义的年轻人。 “我们列举了各种各样的痛苦、沮丧、发疯、反抗,其实都在提醒我们,对人单一的、线性的认识,其实不能概括这个物种。尤其是年轻人,因为他们身上的人味更重一点。” 以下八个年轻人故事,也像一个简单、零散的参照系:什么是成功的图景,什么是边缘的体验,什么是内心的算式,哪里又是社会的松动之处? 01:43 年轻人故事会:年轻人到底怎么了? 05:22 故事一:幸福感,会让好学生感到罪恶 12:40 “永远有一种成功的可能是你没法放弃的” 14:50 故事二:都这么努力了,到底为了什么! 21:01 成功的图景是什么?普通人工作是为了什么? 39:12 故事三:那些想给“恶”画上休止符的年轻人 44:33 时代给你派单,但不给你发工具包呃 45:45 故事四:踩中了疫情以来所有的埋伏 51:21 故事五:搞玄学,只是为了一句吉祥话 1:04:26 从“认命但不认输”,到“认输但不认命” 1:08:32 故事六:活该你倒霉,你怎么办? 1:20:46 故事七:我什么都不要了,你还能怎么样要挟我? 1:26:04 故事八:生产自行车,最后把钢材卖了 1:41:13 “没有谁生下来真的是 100% 的乖乖仔”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林小英,博士、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主任,螺丝在拧紧 #068 期嘉宾 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美国政治哲学家、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 胡波,中国大陆导演、编剧、作家 项飙,社会人类学教授、马克思·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螺丝在拧紧 #029 期嘉宾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单读 33·多谈谈问题》,吴琦主编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郑雅君 《精英的傲慢:好的社会该如何定义成功?》,[美] 迈克尔·桑德尔 《冬泳》,班宇 -谈话中提到的其他内容 刘学州事件,2021 年年底,幼时被亲生父母贩卖的刘学州在网上发布了寻亲视频。与亲生父母爆发矛盾后,刘学州遭到了大量网暴,最终在 2022 年 1 月 24 日服药自杀身亡。 高彦事件,2022 年 9 月,山东艺术学院的学生高彦自杀离世,生前疑因性少数群体的身份,遭到班主任的不公正对待。 鹿道森事件,“鹿道森”本名周鹏,是一名摄影师。2021 年 11 月 28 日,鹿道森在微博发表遗书后透露过去曾遭受家庭暴力和校园霸凌。失踪三天后,他的遗体在浙江舟山附近海域被发现。 紫微斗数,中国古代的算命方法,用农历的出生年、月、日和时辰来排个人命盘,进而窥探吉凶。 |本期音乐| 时间,声音玩具 Born To Be Alive,Bea and her Business Your Screams,Flying Lotus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雷悦雯 王璇

104分钟
46k+
1年前

Vol.70 对话许知远:去东京,重新向陌生人解释自己

以防还有人不知道:单向在东京开店了! 八月,单向的年中总结正在进行,却迎来了新故事。在东京的银座开一家书店,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它如何从一个念头变为具体的现实? 好奇之下,我们的老板、“流量之王”“播客先驱”许知远再次来到「螺丝在拧紧」,与主播吴琦一起,共同完成一次任务式的,也是必要的对话。 东京店的出现是“蓄谋已久”但又意外发生的一件事。和 18 年前开第一家单向街书店类似,一开始免不了慌乱;但是相比 18 年前,许知远说:“人和人的善意和信任,我更坚定这件事情了。” 在东京开店,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是“梁启超”。正值梁启超五卷本之二《梁启超:亡命(1898—1903)》面世,许知远的写作与行动在东京重叠。这一时期的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开始了流亡日本之旅,同时,当西方在文化与军事上崛起,亚洲不得不作出反应,一个危机中的共同体就此显现。 而在八月隐喻性的大水中,选择一个陌生地带再开书店,不仅是一种边缘性的尝试,也是“完成一种精神上的镇定”。当大的理念、行动破产,我们还可以从小的 idea 开始,慢慢靠近一个好的结果。 03:39 许知远 × 吴琦:对话是一种任务 04:35 8 月 26 日,东京单向街正式开业! 13:30 “人文主义很柔软,但内核又很坚定” 17:46 为什么是东京?为什么是梁启超? 22:33 太宰治、夏目漱石、永井荷风之后,单向街来到了银座 29:28 大的理念破产了,小的 idea 也能导向一个结果 33:01 Asian Beer、Asian Thinkers,为什么选择“亚洲”作为书店的重要象限? 47:17 “重新向陌生人解释自己,是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50:35 涿州的大水,是时代的隐喻 51:49 谈边缘性:每个角落都是主流? 1:01:05 “我经常会觉得有责任保持某种乐观” 1:04:00 许知远:你永远要把自己推到一个陌生的地带 吴琦:我们去陌生的东京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项飙,社会人类学教授、马克思·普朗克社会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螺丝在拧紧 #029 期嘉宾 刘宽,导演、写作者,螺丝在拧紧 #066 期嘉宾 佐藤春夫(1892-1964),日本诗人、小说家 冈仓天心(1863-1913),日本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思想家 石川啄木(1886-1912),日本诗人、小说家、评论家 永井荷风(1879-1959),日本小说家 梁启超(1873-1929),中国清末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新文化运动驱动者、民初知识分子与政治人物 何多苓,中国现代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景亮,中国综合格斗运动员 渡边淳一(1933-2014),日本作家 冯立,中国摄影师 森山大道,日本摄影师 何塞·黎萨尔(José Rizal,1861-1896),医生、菲律宾国父 潘佩珠(1867-1940),20 世纪初期越南的民族主义革命家 阿彼察邦,泰国电影导演、监制、剧作家 李欧梵,中国文学教授、作家、文化评论员 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Pramoedya Ananta Toer,1925-2006),印尼作家 加藤周一(1919-2008),日本评论家、小说家 丸山真男(1914-1996),日本政治学家、思想史家 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1933-2016),美国汉学家 朱英豪,摄影师、旅行专栏作者、译者、艺术家,螺丝在拧紧 #037 期嘉宾 杨全强,出版品牌“新行思”联合创办人、总编辑 杨芳洲,编辑、译者,“新行思”联合创办人 特里·伊格尔顿(Terence Francis Eagleton),英国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文化评论家、马克思主义研究者 爱德华·瓦迪厄·萨义德(Edward Wadie Said,1935-2003),国际文学理论家与批评家,后殖民理论的创立者 西奥多·阿多诺(Theodor Ludwig Wiesengrund Adorno,1903-1969),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音乐家及作曲家,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之一 詹姆斯·马奇(James Gardner March,1928-2018),美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梁启超:亡命(1898—1903)》,许知远 《茶之书》,[日] 冈仓天心 布鲁岛四部曲,[印尼] 普拉姆迪亚·阿南达·杜尔 《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Chinese Among Others: Emigration in Modern Times,[美] 孔飞力 《知识分子论》,[美] 爱德华·W·萨义德 -谈话中提到的组织和活动 上海内山书店:由日侨内山 1917 年在上海北四川路魏胜里创办,1929 年后搬迁至施高塔路 11 号(今四川北路 2048 号),成为鲁迅晚年主要的活动地点,1945 年被关闭。 野草书店:创办在北大校园里的一家学术书店,2017 年搬迁到北大东门附近的成府路,2022 年书店再度辗转至北京房山南边,最后在河北涿州落脚。 Tokyo Sketch:由单向空间与独立摄影画廊 Place M 联合策划推出的冯立摄影展,该展览于 2023.7.29-8.24 期间在单向街书店·东京银座店举办。 水手计划:“水手计划”是单向街基金会发起的文学和艺术公益活动,资助青年创作者进行海外旅行和探索中国,实现一种新的互动交流的可能。 万圣书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的一家民营书店,以经营人文、学术类书籍为主。 |本期音乐| The Spy,Ivri Lider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与主播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 |本期彩蛋| 「螺丝在拧紧」去东京线下开会啦!扫描海报上二维码报名参加,一起放松 👇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菜市场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实习生:雷悦雯

65分钟
49k+
1年前

Vol.69 对话戴锦华、余红苗:母女是一种有痛感的关系

今年,母女关系成为一个颇具共性的叙事视点。我们反复看见母亲与女儿的身影重叠,反复听见母亲与女儿隔空诉说。 在 CHANEL 与 FIRST 携手开启的 “FIRST FRAME 第一帧”单元里,不论是获得年度影像的《这个女人》,还是获得特别提及荣誉的《但愿人长久》,以及长片《洋子的困惑》《长谈》、短片《当我走近你的时候》《裂帛》等等,都或多或少地映照出母女关系的复杂性。 单元内唯一的纪录长片《金鸡冠的公鸡》更为直白,它用摄影机直面了一位强大的母亲吴军——吴军的大女儿十六岁时从家中一跃而下,后来的小女儿又罹患癌症,在如此艰难的两段母女关系里,一位怎样的母亲是如何度过的? 或者,用导演余红苗自己的设问——“母亲是一个怎样的物种?” 于是这一期「螺丝在拧紧」,她和“FIRST FRAME 第一帧”单元的学术推介人戴锦华老师一起追溯:母亲之所以成为母亲,女儿之所以成为女儿,她们各自脚下踩着哪些习性、权力与爱的土壤。 戴老师发现,“在独生子女政策、成功学、应试教育三重的高压结构当中,我基本上觉得我们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少年时代。”与之同步发生的,是母亲没有自由、没有社会角色之外的人生。余红苗在播客里将其称之为“西西弗斯式的母爱”。在两代人生存的重压下,母女关系是否有超越的可能? 电影的魔力就发生在这里。在看见问题、提出问题之外,它用细密的影像语言留出了希望的缝隙。这也是“FIRST FRAME 第一帧”单元的生命力所在。年轻的导演们将目光放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在类型叙事之外,寻找讲出真实而多元的故事的新方法。 ​作为“FIRST FRAME 第一帧”单元的创造和支持者,CHANEL 在电影行业内开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空间,容许年轻的电影人们共同在场、相互批评,持续地为电影输送富有创造力的声音。在过去三年的实践中,这些电影人从短片走向到长片,从一个单元走向主流院线,从西宁的影展走向全球各地的影展,成为这个行业未来的力量。 戴老师也说,“公共艺术的手段就是人与人真实的相处。”我们需要去寻找那些真实的、共处的时刻——即便是剧烈的母女关系,即便是需要迂回与养护的跨越代际的对话,电影仍然给予我们机会,使个人的痛感变为共同的理解。 05:50 又一年 FIRST FRAME:女导演比例大提高,女性形象更多元 12:23 余红苗:母亲是一个怎样的物种? 18:55 当亲密关系成为噩梦性的存在 21:18 戴锦华:母女关系的剧烈还在于女性作为社会人的多重艰辛 29:55 西西弗斯式的母爱,无法呼吸的孩子 39:35 “我们的文化缺少一种反省,就是爱的侵犯性” 1:01:45 我们要如何忍受那些不完美的、有冲突的、有痛感的关系? 1:17:16 母女关系负载着典型的社会矛盾 1:19:29 吴琦:性别平等的历史化进程可能以令个体痛苦的方式展开 1:27:43 “公共艺术的手段,就是人与人真实的相处”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黄树立,导演、摄影师,螺丝在拧紧 #047 期嘉宾 山田洋次,日本导演 -谈话中提到的电影/戏剧/影视作品 金鸡冠的公鸡(2023),导演:余红苗 阳光普照(2019),导演:钟孟宏 当我走近你的时候(2023),导演:刘雅琴 当我望向你的时候(2022),导演:黄树立 黄昏的清兵卫(2002),导演:山田洋次 你好,李焕英(2021),导演:贾玲 妈妈!(2022),导演:杨荔钠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2014),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Nolan) 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Everywhere All at Once,2022),导演:关家永,丹尼尔·施纳特(Daniel Scheinert) 风起前的蒲公英(2023),导演:梁君健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SorryWe Missed You,2019),导演:肯·洛奇(Ken Loach)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戴锦华,余红苗@余红苗,与主播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蔡芷芩 陈梓芸 剪辑:昂 视觉设计:李政坷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99分钟
58k+
1年前

Vol.68 对话林小英:教育精英化,谁是淘汰者?

“「螺丝在拧紧」一直在等待一些嘉宾的出现。” 在教育议题上,林小英老师就是我们一直在等待的人。鸡娃、双减、二本学生……教育总是能牵动每个人的神经,因为教育几乎是社会中每个人的共同经验,也是塑造社会世代与结构特征的有力工具。 在《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这本书里,林小英老师问出了那个困扰我们许久的问题:精英之外,大部分人对于教育的期待是什么? 于是,我们迫不及待地将她请到录音间,请她谈谈自己的受教育史、选择教育这条道路的初衷,当然,还有普惠教育的理想图景、加速时代的问题所在。 她指责教育中的不平等:“如果优质教育永远是以忽略掉另外一部分人为必然的,我觉得这种优质不是基础教育应该有的定义。”她也安慰处于县中以及相似境遇的孩子们:”我有时候觉得人生的画卷慢慢展开比较好,最好不要一览无余,一下看到尽头。” 在这期节目里,林小英老师正如她评价自己的写作那样,“更加勇敢,明确地把自己的立场亮出来”。教育走到最后,是对个体的美好生活与共同体的美好社会关系的追问,我们还在等待慢下来,回归真实、完整、自然的教育的那天。 05:02 从个人的受教育史谈起 13:32 “就近入学,就是我的教育理想” 19:25 边缘学生想往上走,怎么走? 23:05 优质教育,以忽略掉另外一部分人为必然? 26:55 “五六年级,老师一高兴就教我们唱歌” 31:00 学校教育,怎样确立我们对某些东西的望而却步 41:21 学校应该做的三件事 44:54 县中的孩子是一种处境 1:04:22 当我们只盯着“牛孩”,评价教育的标准会发生偏离 1:17:12 最有可能给孩子兜底的机构是什么? 1:27:13 本地校长是“听得见炮声的人” 1:31:53 教育,其实就是无数的小事情 1:43:15 加速竞争之后:身处荒野,四下无人 1:46:50 去成为真实的人,完整的人,自然的人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浪漫主义中期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 上野千鹤子,日本社会学家 潘光旦(1899-1967),中国近代社会学家、优生学家和民族学家 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Fredrich Froebel,1782-1852),德国教育家,现代学前教育的鼻祖 哈特穆特‧罗萨 (Hartmut Rosa),德国社会学家、政治学家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 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1930-2002),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哲学家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县中的孩子:中国县域教育生态》,林小英 《理想国》,[古希腊] 柏拉图 《倦怠社会》,[德] 韩炳哲 -谈话中提到的社会事件 贵州毕节儿童自杀,2015 年 6 月 9 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坎乡的 4 名留守儿童在家中死亡。四名儿童生前均遭受严重家庭暴力。 南京女童饿死案,2013 年 6 月 21 日,南京市江宁区麒麟派出所社区民警王平元上门走访辖区居民乐燕时,发现其 3 岁与 1 岁女儿饿死家中。乐燕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本期音乐| 《出埃及记》主题曲,中国交响乐团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林小英,与主播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蔡芷芩 陈梓芸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程子萱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108分钟
48k+
1年前

Vol.67 对话陈楸帆:AI 越发展,人类越需要萨满?

我们是否会被 AI 取代? 最近,主播吴琦总是在各种场合被追问这个问题。 他担心自己只有充满偏见的回答,解决不了年轻人的 AI 焦虑,于是拉来了熟悉 AI 的老朋友——正在围绕地球加速度运转、处于“全方位转型期”的科幻作家陈楸帆。 两人一起,都对年轻人的焦虑感同身受。过去几年的情势,让吴琦逐渐开始理解年轻人末日般的心情,“甚至是共情他们远多过共情于我们的前辈”。陈楸帆也同意:“因为确实留给他们的世界、留给他们的社会和现实,就是这么的无力、这么的绝望,这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样的。” 和年初何雨珈提出的“最小单元的抵抗”相似,陈楸帆认为,现在每个个体能做的只是构建自己“最小单元的行动纲领”。当资本与技术在宏观层面合谋,我们只能在微观层面发挥想象力,找到有别于大结构的自己的故事。 吴琦找到的叙事是“小地方”——这个概念不仅作用于「螺丝在拧紧」,也作用于单读的最新一期MOOK《小地方》。陈楸帆则另辟蹊径,跟随萨满朋友云游四方——身处无力感中,我们需要一些非理性,需要一些神秘主义,拥抱更深层次的科学与幻想的结合。 这一期,螺丝继续拧紧。 另外,宣布一个好消息!「螺丝在拧紧」上线 Spotify 平台啦。欢迎搜索「螺丝在拧紧」进行订阅,获取节目最新信息。 05:56 “这几年,我的生活有点加速度” 09:35 技术焦虑时代,怎么自我修行? 19:04 大家都有一种“收着”的状态 22:30 热力学第二定律:封闭的系统容易崩溃 24:19 最近的情势,让你完全共情于年轻人 32:46 AI 这个黑匣子,从军备竞赛到地缘政治 50:10 把对 AI 的焦虑,转移给制度的设计者们 52:50 技术越发展,我们就越需要萨满? 1:10:56 为什么说,AI 也是一种赤子之心? 1:14:25 最后想说的:好好活着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 李开复,信息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研究者、企业家、作家 Sh.S.敖登托雅,青年写作者、蒙古族传统萨满 刘宽,导演、写作者、蹦迪高手,螺丝在拧紧 #066 期嘉宾 淡豹,作家 梁鸿,学者、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螺丝在拧紧 #026 期嘉宾 李霄峰,电影导演、编剧 张定浩,青年诗人、评论家,《上海文化》副主编 郭帆,电影导演 萨古鲁·加吉·瓦殊戴夫(Sadguru Jaggi Vasudeva),印度瑜伽大师、作家 艾弗拉姆·诺姆·乔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美国语言学家、哲学家、认识科学家、史学家 加里·基莫维奇·卡斯帕罗夫(Garry Kimovich Kasparov),俄罗斯国际象棋棋手,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李世乭,韩国围棋九段棋手 刘宇昆,美籍华裔科幻作家 -谈话中提到的书籍 《AI 未来进行式》,李开复、陈楸帆 《悲剧的诞生》,[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本期音乐| solari,坂本龙一 |本期封面| 摄影:吴琦 |来互动| 如果你对本期话题或本节目有任何想法或问题,请大胆在各收听平台评论区留言,或者微博找到吴琦@五七,陈楸帆@陳楸帆,与主播互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挑选一些问题,由主播吴琦做出回答。 |关于「螺丝在拧紧」| 监制:彭倩媛 制作人:胡亚萍 编辑:蔡芷芩 陈梓芸 剪辑:椋生 视觉设计:李政坷 程子萱 节目运营:刘雨萱 原创音乐:徐逍潇

77分钟
27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