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婚恋市场的女性物化现象(下)

从小到大,身为女性的“你”有被安排过相亲吗,你有主动去相亲吗?你有接触过中国的婚介机构吗? 本期策划起因来自凤梨在行动的志愿者——墩墩的切身感受,24岁的“我”被社会、工作、家庭裹挟着,陷入焦虑的怪圈,主动去接触中国的婚介机构,在和机构的老师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当下的女性因为年龄、收入、外貌被物化,被标签,被裹挟。 本期凤梨在行动邀请了从十五岁到三十岁不同年龄的五位女性,讨论自身的婚恋观念,探讨其成因以及如何去抵抗婚恋市场的物化现象,保持“自身”独立。 本期嘉宾有来自「无色房间」的两位主播 夏目和 Euphie。 无色,寓意着女性才有五彩斑斓的可能;房间,代表着希望每一位女性能够在这个拥挤嘈杂的世界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无色房间由两位生活在日本的的女权主义者夏目和Euphie建立,旨在讨论、分享女性相关的话题。 凤梨的特邀嘉宾 阿秋 凤梨在行动的志愿者 墩墩和十五 关联推荐 《剩女时代》by 洪理达 无色房间 Vol.05 Around 30又如何?单身大龄女青年有必要焦虑吗? 1:10邀请三十岁以上嘉宾遇冷,是否潜意识觉得大龄单身的状态是一种失败的体现? 3:30 三十岁的时候仍旧期待是自己是成长或者提升的状态 4:50 二十五岁时候对于年龄焦虑达到峰值 6:55 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同你一起抵抗焦虑的最大战友 7:40 “剩女”本身的含义 11:24 十五岁的视角,觉得30岁的时候feel damn good 12:55 女权是否等于单身主义? 19:50 关于如何保持自己思想的独立性,拒绝被加持的物化观念。

26分钟
99+
2年前

13. 婚恋市场的女性物化现象(上)

从小到大,身为女性的“你”有被安排过相亲吗,你有主动去相亲吗?你有接触过中国的婚介机构吗? 本期策划起因来自凤梨在行动的志愿者——墩墩的切身感受,24岁的“我”被社会、工作、家庭裹挟着,陷入焦虑的怪圈,主动去接触中国的婚介机构,在和机构的老师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当下的女性因为年龄、收入、外貌被物化,被标签,被裹挟。 本期凤梨在行动邀请了从十五岁到三十岁不同年龄的五位女性,讨论自身的婚恋观念,探讨其成因以及如何去抵抗婚恋市场的物化现象,保持“自身”独立。 本期嘉宾有来自「无色房间」的两位主播 夏目和 Euphie。 无色,寓意着女性才有五彩斑斓的可能;房间,代表着希望每一位女性能够在这个拥挤嘈杂的世界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无色房间由两位生活在日本的的女权主义者夏目和Euphie建立,旨在讨论、分享女性相关的话题。 凤梨的特邀嘉宾 阿秋 凤梨在行动的志愿者 墩墩和十五 关联推荐 《剩女时代》by 洪理达 无色房间 Vol.05 Around 30又如何?单身大龄女青年有必要焦虑吗? 时间轴 0:46 策划起因 4:26 有过相亲经验吗,或者有接触过正规相亲中介吗 10:10 Euphie在日本的相亲经历 12:58 家庭对于未成年女性在婚恋观方面的引导 14:10 原生家庭对于女性的婚恋观的影响 17:10 婚姻能够给予女性的是什么呢? 17:38 社会给予女性在婚姻的容错率也很低 19:00 社会等各种因素导致了个人对于婚姻的消极态度 19:44 父母婚姻给予“我”消极的婚恋观 20:08 如果爱情转化为亲情、友情,那还叫爱情吗? 23:45 中小学生时期对于婚姻的讨论 24:23 影视剧/恋综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 25:48 离异家庭给予子女在婚恋观方面的影响

29分钟
99+
2年前

11. 听见进城务工女性的声音(上)

1993年的11月19日,一场大火吞噬了深圳葵涌镇致丽玩具厂,87名(另说81、84人)工人在这场大火中丧生,其中85名均为女性。另有50余人(另说40余人)留下了终身的残疾与创伤。 这场大火给中国社会的现代性梦想留下了永恒的伤疤,也让我们看到广大的农民工人为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付出的惨重代价。TA们用自己的青春与血汗托举起辉煌的特区经济,却始终是历史地表之下的“无名之辈”,在这之前主流社会从未向TA们投去一瞥。火灾发生后,学者常凯进入现场,在女工宿舍发现了日记、书信、请假条等纸张,最后整理出230余封女工的书信。这些书信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她们从乡村来到城市后的工作、收入、生活、感情等情况,向社会发出了她们自己的、真实的声音。 城市务工乡村女性是城市新生代的边缘群体,她们怀抱着希望与梦想,或为改变个人/家庭生活、或为反抗家庭控制,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成为自己生活的“积极行动者”。对主体性的追求给了她们一双翅膀,然而欲振翅的她们常常难以飞过家庭与工作、乡村与城市之间的鸿沟。女性与农民的双重身份注定了务工之路的坎坷崎岖,她们不得不直面户籍制度产生的区隔、异性的骚扰、劳务市场的性别歧视等现实。同时,目前大多数工厂尚处于低信任阶段的管理阶段,易陷入“地方专制主义的工厂体制”的模式之中,非人性化管理、超时劳动、低工资、宿舍环境恶劣等问题仍然是城市务工农村女性面对的挑战,据调查,女工中普遍存在各类慢性疾病如背痛、眼部疲劳、头痛、痛经等。不仅如此,严苛工业化工作与工厂的时间规训也会压抑心灵,“劳动异化”现象屡见不鲜。 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中产阶级女性觉醒的光芒背后,是城市务工乡村女性阵痛的阴影。她们无法表达自己,只能被表达,无法代表自身,只能被代表。我们熟知的“她们”是惨痛社会事件的受害者,是潘毅笔下可怜的、逆来顺受的、备受压抑的“绝望主体”,是《外来妹》中赵小芸、阿芳、风珍等面对城市手足无措的年轻女性……谁应该说话、谁可以说话、谁应该为谁说话是很复杂的问题,叙述本身就是一种权力,而城市务工乡村女性长期处于被叙述的地位,缺乏话语权和言说的能力。 但值得庆幸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浮出历史地表,被社会看见,越来越多的城市务工乡村女性通过社交媒体记录生活、维护权益、建立社群。似乎无须引证斯皮瓦克的发问:Can the Subaltern Speak?她们始终在发声:85年出生于辽宁的女工段玉在“尖椒部落”网络平台发表“给女儿的一封信”:我希望你是女权主义者;2017年在工友之家的“打工春晚”上,深圳绿色蔷薇女工的原创剧本《红》“爆红”;2017年妇女节,来自多个公益组织的女工们相聚深圳,以自己的方式庆祝节日,“拒绝被代言”……城市务工乡村女性讲述生存之痛,但拒绝苦难标签,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生存的尊严。 城市务工乡村女性们都有相同的梦、相同的背景、相同的生活,以及相同的“无法进入城市”的体验。她们需要集体的发声,但也需要个人的自我表述。群体经验不能消融个体叙事,每一个「她」都有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 为了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作为个体的「她」,「城市务工乡村女性深度访谈」活动期待能够创造为自己发声,为女性发声的平台,让世界听到我们自己的、有力的声音,与生动的、真实的生命经验。

34分钟
99+
2年前

08. 从《妈的多重宇宙》聊聊亲密关系和人生选择

《妈的多重宇宙》(又名《瞬息全宇宙》)这部电影爆火,这部电影触及了我们对于亲密关系、家庭关系、以及未来的种种思考。在东亚文化背景下,也许这样的故事更能够触动切实生长在这片文化土壤中的人们。本期节目邀请了一位性少数群体的朋友,从电影出发,一起聊聊那些剧情带来的所思所想。高剧透预警! 0:43 节目介绍 3.57 性别身份带来的不同亲子关系 5:33 长辈对lgbt+群体的接受问题 7:03扭曲拉扯的亲子关系——打压与取悦 9:40 如何看待电影里“伟文”这个角色 18:33 亲密关系中我们是否“需要”依靠别人 20:33 文化背景下的表达压抑 25:43 亲子关系的代际遗传 27:00 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态度是出于惯性还是出于认同? 29:45 为什么要穿越多元宇宙寻找母亲?——恨意和渴望交织的亲子关系 34:45 “出柜”的家庭含义 36:45 无法与家人割裂的东亚人生 39:45 “放过我”是不是更好的结局 40:50 电影是母亲自己的救赎 42:10 “接受”并不一定是“和解” 46:43 表达爱意后我们又会陷入面对的困境 48:15 文化带来的“自毁”情结 50:43 香肠手的世界——被爱与爱情的形式“BDSM” 53:35 对结局的看法 54:45 家庭关系作为人生的锚点 56:45 没有一个人畅快的现实 57:45 如何面对无限的人生选择 67:15 如何理解结局 希望收听播客的听众能够在评论区与我们交流你看了这部电影后的感触~

69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