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Lucia首次见面还是2016年在五原路的“故事公园”,那时她刚回国,放弃了Papi酱的offer,开始创建“当下频道”。 一个原本在咨询行业,身上带着波士顿美东气息的上海女生,做带有媒体属性的内容,换做其他人,可能一开始切入点就不容易找准。 但是五年多下来,Lucia的当下频道已经成为不多的能够反映中国社会“当下性”的内容平台,称之为媒体也不为过。过去五年,传统媒体沧海桑田,很多媒体对选题操作的穿透性都没有当下频道好。更可贵的是,在做这些独立选题的时候,“当下”也没有受到商业和运营上太多的影响。 比如,他们可以为了追踪二手衣服的去向,给衣服装上定位器,最终去到了河南的旧衣处理厂,找到自己捐赠的羽绒服。 在做“媒体性”选题空间越来越小的今天,反倒是我这个所谓有20年传媒从业经验的老人,来到当下频道的办公室,向Lucia请教他们的内容操作和项目管理方法。录这个播客的时候,她一直带着上班的两条狗也毫不生分地趴在我大腿上。一贯和宠物不够亲近的我,也有了录播客至今最独特的现场体验:) 欢迎大家来听这一期! ———————— 新气集已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Timeline 1:58 当下频道的起步与过去五年国内视频行业的发展 6:55 媒体可以有“偏见”吗?严肃内容与视频风格如何平衡? 10:05 Lucia在上海的生活日常 15:10 创业和生活中,如何看待社会中结构性的压力? 20:40 不带预设地做选题 32:59 翻开当下频道的工作手册 39:37 如何根据选题找到对的人,如何保护讲述者 41:31 结合互联网思维,做观众愿意点开、愿意看完的视频 48:05 对 “我们这代人到底是谁?” 有答案了吗? 延伸阅读 海归也加入内容创业战团,沈文馨和Yanyan们的独立新媒体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Lucia Shen, "当下频道“创始人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二十一世纪,技术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时代开始了,我们的希望与绝望都注定要在技术营造的仿像当中迷失掉。” “2020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某种历史的拐点显然已经可以窥见。小说家怎能对这样重大变化背后的内在精神动机视而不见呢?” 这是我在读王威廉的科幻小说集《野未来》时比较欣赏的两段叙述。 本期节目中,我和读物理出身的小说作家王威廉讨论了技术对人类未来生活的“科幻影响”。王威廉的科幻小说主人公多是普通人,他们生活中产生的科幻情节可能就是未来世界的真实日常。这也让科幻小说的流派有了一种新的可能,即在传统的“硬核”的“进步论”科幻写作之外,出现一种布满“怀疑”的写作,对人类能不能在旧秩序和新的社会结构当中寻找到新的平衡充满了怀疑,但仍然试图向人们展现镜子的多面性。 ———————— 本期节目Timeline 2:23 “技术营造的仿像” 8:42 对技术通向的未来是悲观还是乐观 14:59 如何评判一个社会/文化的好坏 21:06 当下年轻人“拓扑结构”的需求 27:10 创作者如何面对“网络+疫情”的时代? 34:25 “小说是人类最早的逆向艺术” 40:35 身体与生命的价值剥离 50:30 当科技的力量席卷一切,来不及上车的人怎么办? 53:29 切割现实与虚拟世界的可能性 57:10 国内关注科幻主题的文学写作者现状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王威廉,文学博士,小说作家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子仪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这一期播客节目算是三明治“555 project”系列中的一期。 555 project的命名来自三明治定义的“555街区”,是指武康路、乌鲁木齐中路、五原路三条上海小马路的周边区域,以它们的名字发音首字母谐音命名。我们用文字、影像、声音、建筑、数据、策展等方式在这里做“在地叙事学”的实践。 2020年元旦前夕,“多抓鱼”创始人猫助从北京搬到上海,并在安福路开设了多抓鱼的上海新店。我和她聊了聊工作和居住在“555区域”近两年来的日常和感受。猫助详细说了她为什么选址在安福路,她对空间的灵感直觉,和对周边区域的暗中观察。 节目的最后,猫助还分享了她在上海最爱去的几家咖啡馆,她说在里面办公效率很高! 猫助在上海的家 猫助在永嘉路 安福路多抓鱼开业 ————————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Timeline 01:03 有黄鼠狼、猫和松鼠光顾的老洋房 12:27 在上海街头走路是一件很舒服的事儿 15:40 多抓鱼选址:中介说,快来安福路300号,我帮你按住了房东 25:40 在街边开店和在商店有什么不一样? 37:50 鲜有光顾的岳阳路和人山人海的武康路 46:40 务实的精明比异想天开更难 01:03:00 555区域宝藏咖啡店大公开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猫助,多抓鱼创始人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节目编辑:备备、徐睿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本期是一期特别的串台节目,我和好友傅踢踢在他的播客频道《说点傻话》中一起聊了聊我们观看电影《梅艳芳》的感受。 我是一位香港流行文化的爱好者,这次傅踢踢邀请我借由《梅艳芳》的上映谈谈我们所理解和感受的香港文化以及年代变迁。节目中,我们回顾了同时代的艺人和歌者,聊聊我们永远怀念的、朝气蓬勃的、多元并蓄的香港乐坛黄金年代。 本期节目会在《说点傻话》首发,我也希望在《新气集》和大家分享。 本期主播 傅踢踢,做过媒体,做过编剧,还想继续做下去。活了30岁,听流行音乐50年。 李梓新,非虚构媒体和文化平台“三明治”创始人,播客“新气集ThinkAge”主播。有20年媒体从业经历,粤语歌资深爱好者。 本期节目内容索引 05:23 二刷《梅艳芳》,第一次流泪,第二次告别 12:04 一个80后,看《梅艳芳》为什么会哭 21:55 小时候看梅艳芳和张国荣,其实会有距离感 26:27 《梅艳芳》里动人的歌曲和那个逐渐工业化的流行乐坛 34:14 最后一曲《夕阳之歌》:嫁给观众,嫁给音乐,嫁给舞台 40:58 梅艳芳和张国荣为什么关系那么好 46:07 梅艳芳的一生是一个好故事,但好故事往往因为没有好命 50:04 我们怀念梅艳芳张国荣们,怀念的是香港当时的蓬勃感 60:32 怀旧是容易的,前行是困难的 68:48 港乐话题的文艺作品推荐 背景音乐 《歌之女》-梅艳芳 《夕阳之歌》-梅艳芳 音乐推荐 《留住我吧》:太极乐队,太极乐队 曲,潘源良 词 《你在何地》:卢冠廷,卢冠廷 曲,潘源良 词 《太极The Mega Hit 30周年演唱会》,太极乐队 《卢冠廷 2050 演唱会》,卢冠廷
在伦敦开设了自己工作室的独立时装设计师杨桂东(Samuel),疫情以来已经三次来回伦敦和上海,参加了上海时装周等活动。 他的团队和日常需要的设计氛围在伦敦,他的产品市场在中国。 在过去,国际之间来回是很正常的事。疫情之后,对创意行业的从业者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我和杨桂东聊了聊他在数次极不容易的飞行和隔离之间,对伦敦和上海两边生活的观察。 ————————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本期节目Timeline 01:20 疫情期间的国际往返 08:28 “后疫情”时代的伦敦工作生活 11:11 作为独立设计师在疫情中看到的变化 24:42 在西方成长和求学,如何探索设计中的东方元素 30:48 华人设计师在伦敦开设工作室的历程 39:04 关于品牌未来市场重心的考量 45:29 对上海时尚氛围的感受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杨桂东,常驻伦敦的独立时装设计师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程予、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上海姑娘艾米在伦敦组建了自己家庭,定居伦敦十几年了。9月份,她开始了一项独特的新工作——到伦敦的埃平森林(Epping Forest)上班。 埃平森林是伦敦面积最大的自然森林,长度20公里,面积达到30多平方米公里。艾米服务的这个埃平森林保护基金会,是一个长年在这里耕耘的民间组织。她更是这个组织第一个全职成员! 以前国王在此狩猎的皇家森林,变成“人民的森林”之后,如何依靠非政府组织保持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艾米每天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在森林工作给她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请听本期播客。 ————————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本期节目Timeline 01:04 关于埃平森林 05:22 保护森林的公益组织与生物多样性 11:22 在伦敦的森林工作属于“公务员”吗? 19:01 森林保护组织如何运营? 28:24 在森林里办公能遇到有哪些小伙伴? 32:20 艾米在森林里工作的一天 45:15 年轻人的森林保护参与度如何? 58:07 绿地与社会公平 50:13 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矛盾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艾米,埃平森林保护基金会工作人员 延伸阅读 我在伦敦申请了一片菜地,成了疫情时的“桃源”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4月底,王磬从荷兰回国的时候,我就邀请她做了在国内的第一场分享会。后来还在她的家乡,贵州凯里一起聚餐。 在那之前,她已经有三年没有回国,她和若含、孟常两年前开办的播客《不合时宜》受到广泛关注。她也借此观察到中国年轻人的生活和思想。回国的四个月,《不合时宜》播客在小宇宙的订阅量从五万增长到十万以上,她也在一场场的朋友聚会和公开活动中亲身感受到当代中国生活的脉搏。 八月底,她回到荷兰,继续担任驻外记者。我和她聊了聊她对在国际间来去的in-betweener(中间人)这种状态的感受,以及驻外做媒体报道延伸下去的追求。我们也一起讨论了今天全球化的中国年轻人可以做些什么。 最重要的,这是一场朋友之间的漫谈。 ————————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本期我们聊了这些话题 5:10 疫情之下的“全球化难民” 9:38 回国后,王磬在国内的这半年 18:03 驻外记者的孤独感 24:30 如何建立我们的同温层 30:00 梓新怎么理解In-betweener 48:18 In-betweener的行动带来的积极影响 52:28 对国内年轻群体,我们的观察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王磬,“不合时宜”主播,界面新闻国际报道主笔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程予、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2020年我生活在伦敦封城的时候,和在诺维奇的作家颜歌取得了联系。 那个时候,她刚刚从享有盛名的东英吉利大学(UEA)创意写作MFA项目毕业,这个专业诞生了石黑一雄、麦克·尤恩等著名作家。 拿到这个专业offer的时候,颜歌还在爱尔兰,怀着身孕。 “做这个读书的决定是一种自我沉溺(Self-indulgence) 。”颜歌说。一年后,她带着一岁的孩子,在丈夫的陪伴下搬到诺维奇开始读书。 我们的播客在各自孩子暑假忙乱的尾声中好不容易约上时间。这是有孩人士最真实的日常。 颜歌说:“当妈妈和写英文小说这两件事,在我身上是同时发生的。” 之前在华语文学圈已经颇有建树的她在2016年开始尝试英文写作。后来她的英文作品发表于《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并入选了爱尔兰国家图书奖短篇小说奖的候选。她也作为五名评委之一评选了都柏林国际文学奖。与此同时,她的中文作品的英译本也在近年出版,《异兽志》美国版还获得了《纽约时报》的编辑推荐。 接下来,她的英文短篇小说集Elsewhere以及长篇小说Hotel Destination 将由英国的Faber出版社和美国的Scribner出版社在2023年出版。Faber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也出版过石黑一雄和塞巴斯蒂安·巴里等作家的作品。 我们聊了聊从疫情之后,一个作家的生活和写作日常,以及中国作家在海外可以做的拓展。 本期节目话题 2:10 作为父母的作家 7:04 作家更加需要创作的独处 15:38 父母双方育儿的家庭机制 24:07 作为母亲对颜歌的改变 31:11 与文学奖项有关的工作经历 48:50 从中文写作到被英文文学界认可 1:11:12 英文写作中的中国面孔 ————————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颜歌,作家,作品有《我们家》、《五月女王》和短篇小说集《平乐镇伤心故事集》等。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911事件二十周年了。我从一个大三学生变成一个四口之家的父亲,从从未出过一次国到去过近三十个国家。可是,2977人的生命却停止在那一天的早上。 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911是认知世界的分水岭,这个世界会有残酷的因为信仰、政治等差异而引起的杀戮,也会因为越来越多的纷争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抛开政治,我最关心普通人的日常,在纷乱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各自存在。关于911事件的全记录《坠落与重生》这本书,给我呈现了二十年前的那一天,几十个普通人事无巨细的早晨,有人在最后一刻被好心的安检员放行赶上了最终坠毁的航班,有人正在世贸大楼下面酒店里等待一场能够改变自己事业的商业会谈,退休的中国化学家和他的退休儿科医生妻子,探望完女儿在回中国的途中..…… 我很荣幸能和这本书的中文译者,现居住在波士顿的杜先菊老师录这期播客。当年撞向双子塔的那两架飞机,都是从波士顿一早飞往洛杉矶的。这本书的作者,Spotlight团队的成员之一Mitchell Zuckoff也是居住在波士顿,可谓巧合。他采访了非常多死难者的家属以及幸存者本人,才能呈现出20年前那惨烈的现场图景。我们也以此哀悼20年前的死难者。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杜先菊,译者,以色列研究专家,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博士,译作有《瓦尔登湖》等 本期节目Timeline 06:54 美国对9·11恐怖袭击的反应过程 12:54 生命的最后一刻,普通人的群像 17:03 写作和翻译《坠落与重生》的目的 19:26 《坠落与重生》的作者祖科夫如何获得大量的真实材料? 22:00 与幸存者的家人通信 25:36 最早报告被劫持信息的空乘 28:40 杜先菊的求学经历以及亲历过的重大事件现场 34:48 美国近期对阿富汗局势的反应 38:07 后9·11时代的年轻人对于这个事件如何看待? 42:43 从9·11到疫情,世界将如何改变? 47:56 回顾杜先菊曾经翻译的《瓦尔达湖》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音乐:These are precious memories — A Cerulean State
去年底,我在梵几的北京国子监店见到了高古奇墨白夫妇。他们住在北京六环外,特地开车来相遇。他们已经开始了一种相对自由的艺术生活方式。古奇喜欢路亚钓鱼、野营,几乎每个月都要跑到外地一次。墨白一直在画画。他们带着四岁的孩子一起在京郊生活,比较能接触自然。 梵几创办十周年了。去年古奇特地出版了一本十周年纪念书《寻河》,他说他经常梦到自己在找一条河,这让他想到在东北小城80年代的生活。去年他退出梵几的日常运营之后,我好奇于他现在的生活状态,于是便有了这一期两个四十岁男人的对话。 由于位于历史建筑保护区域,今年9月10日起,梵几客厅国子监店将暂时关闭,进行重建和改造,这个过程预计需要1-2年的时间。 我们谈了他现在的生活方式和爱好,对年轻人和潮流的把握,对中国设计的思考。 本期节目我们聊到了这些话题 01:31 什么是流行?由河流的流动带来的意向 09:06 露营的生活方式与个人迁徙 18:03 在工作与家庭之中寻找自由 22:03 带着孩子体验自然与不同的生活 34:00 探索艺术创作的生命力 40:30 对自身无意义感的思索 47:14 生活、创作与生活方式的合一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高古奇,梵几创始人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珊珊在纽约曼哈顿一家私立小学当三年级老师。这家学校的特色是,拥有中文的沉浸式课程。所谓沉浸式课程,就是基本上所有课程都用中文教,孩子们在全中文环境中学习。 你可能觉得这样的学校的家长主力是华人吧,但实际相反,众多的西方家庭以及ABC都想将孩子送入这样的中文沉浸式学校,让孩子多掌握一门语言。虽然学费不菲,但学校的waiting list排得很长。 作为一名全科老师,珊珊要教语文、数学、自然等等多学科的课程。她也从中观察到了美国中产精英家庭对教育的心态,以及学校所想为学生提供的环境。这对“双减”氛围下的中国教育,是一种值得参考的对照。 ————————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本期节目我们聊了这些话题: 1:10 珊珊在美国的教学经历 6:19 美国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中文沉浸式学校 25:32 选择私立的家长看重哪些因素? 31:05 家长的焦虑与对学校的信任 33:44 如何判断低年龄段孩子的成长? 44:54 美国孩子在学习如何使用中文 1:02:43 对孩子的成长不再“唯结果论” 1:11:24 发现孩子的独特性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珊珊:美国沉浸式中文学校老师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音乐:Skyway——Jeremy Messersmith
去年在伦敦的时候,我就联系了2019年刚刚搬到泰国清迈定居的摄影师朋友李米,想了解那里的中国人在疫情之后,生活有了什么变化。因为原本泰国和中国之间的来往,无论从航班到签证,都无比方便。那里性价比较高的国际学校和整体的生活状态,吸引了无数中国家庭去那里定居。疫情之后,形势转变之巨大可想而知。 这期节目,我联系到了李米和另外一个“清迈妈妈”刘菁。她们的轨迹最近刚好打了个交叉。从疫情爆发后一直坚持到现在的李米,刚刚带着读初中的孩子回国隔离,决定开始接下来一年的gap year。而刘菁从去年3月底带着两个孩子回国呆了15个月之后,在7月份又历尽艰辛,飞到曼谷,经过隔离之后自驾到了清迈(清迈的机场已经关闭多时了!)。 我和她们聊了聊这两种归去来背后的思考,孩子们在清迈的学校和国内接受的教育之间的差异,在清迈和在国内物价和生活状态的差异。 疫情或许能够停止我们的脚步,但没有停止我们的思考,无论是边界、教育、环境还是未来。 来听听她俩的故事和思考! ———————— 在迎来创办一周年的时候,新气集也建立了听友群,欢迎大家添加微信 明仔(Ming30s),申请入群! Timeline 1:37 回国十五个月,刘菁重返泰国的感受 6:24 2017-2019年,移民清迈的中国人 9:24 在泰国,中国家庭的教育选择 17:10 疫情之下的清迈生活 23:22 泰国的教育成本 27:50 刘菁和李米泰国的职业经历 30:07 不同的社会环境与孩子们的culture shock 52:21 疫情过后,中国家庭的去和留 主播:李梓新,“三明治”创始人 嘉宾:李米,摄影师 刘菁,创业者 感谢大家的收听,您也可以在公众号“ThinkAge新气集”找到关于「新气集ThinkAge」的推送。 剪辑:备备 片头原创配乐:李其乐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