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20 燕食记:人间食事未了情

🌑《饮食男女》中有一句台词令人念念不忘:“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没什么意思。” 📖 葛亮,出生于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香港大学,现在高校任教,著有小说《北鸢》《朱雀》《瓦猫》《浣熊》《谜鸦》……其家学渊源,太舅公陈独秀,表叔公邓稼先。《北鸢》描绘民国商贾世家子弟卢文笙的成长,卢文笙的原型是葛亮的外公,小说中毛克俞原型是他的祖父——艺术史学者葛康瑜。 🪁 从《朱雀》《北鸢》到《燕食记》,三部长篇小说都用大时代的开阖作为故事的舞台。《燕食记》以粤港之间的饮食文化流转为叙述主线,上阙以粤菜为主,下阕则描绘了本帮菜南下的故事,见证辛亥革命以来,粤港经历的时代风云兴变。 🥧 “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 作家以虚构和非虚构的结合方式,从盛传年底结业的岭南百年老字号同钦楼,一帮老伙计力挽狂澜为切入点,描绘岭南饮食文化的百年变迁,师徒二人的传奇身世、乱世儿女的爱情,饮食的文化传承…… 🌕 人间事终究是调鼎鼐、烹小鲜。愿大家在博大精深的中式餐饮中找到胃和心的归宿。 ☆.。.:*・°☆.。.:*・°☆.。.:*・°☆.。.:*☆.。.:*・°☆.。.:*・°☆.。.:*・°☆.。.:*☆.。.:*・°☆.。.:*・°☆ 🎵 莫文蔚 《慢慢喜欢你》| 周璇 《四季歌》

64分钟
99+
1年前

Vol.19 反脆弱:与不确定性共舞

本期我们邀请到从业于舞台、文化行业的小U共读《反脆弱》,而这本书目源自她的先生为“冷水洗脸”正名。 作者是投资界商业领域赫赫有名的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塔勒布是沃顿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巴黎大学博士,纽约大学理工学院金融工程系教授,专注研究运气、不确定性、概率和知识。 继“黑天鹅”之后,塔勒布并定义了“反脆弱”一词,并划分了三元论的几个词汇。脆弱的反义词不是坚强,而是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全书分为七卷,从反脆弱的概念、现代化与反脆弱的否定入手,对于非预测的世界观、可选择性与技术、非线性展开,落脚于否定法的方法论,最后谈到脆弱与反脆弱的伦理。 从某种程度上,财富的积累是认知的变现。本书深入浅出,充满哲思典故,可见作者在多学科的广泛阅读。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普罗克拉斯之床、维吉尔卦、泰勒斯的甜葡萄、跑步机效应等。 直面脆弱的可能性;保护自己不受到不可逆转的伤害;从失败中恢复和学习,是习得“反脆弱”的三种品质。 作者质疑“天真的干预”和“医源性损伤”,崇尚“古人智慧”和“创造性破坏”,通过“杠铃策略”将自己巧妙置于正面黑天鹅之中,转危为机。 对于主播们来说,至此,阅读一本与商业和投资相关的思维导图类书籍,似乎是一种总结回顾。比如我们读过彩云易碎琉璃脆,读过如何面对自然规律、衰老无力。作者的答案是—— “系统的反脆弱性来自其组成部分的死亡—而我只是被称为人类的这个更大体系的一部分。说到底,我的信息,也就是我的基因或我的反脆弱性,才是应该寻求永生的东西,而不是我。 最后,我会释然地说再见,在圣塞格鲁斯墓地(马尔萨尔基斯)举办一个体面的葬礼,就像法国人说的,腾出空间给其他人吧。“ 在草台班子一般的世界中,让我们放弃幻想,从容以对。更美的是,学习那窗外的蝴蝶,随风共舞🦋 BGM:The Flower Duet (from Lakme), Katherine Jenkins & Kiri Te Kanawa & Philharmonia Orchestra & Anthony Inglis

63分钟
99+
1年前

Vol.17 受戒:桨划芦花荡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本期我们阅读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文人士大夫”的汪曾祺老先生之作,同名小说作品集《受戒》。他著有的其他《人间草木》《八宝辣酱》《山河故人》《慢煮生活》《人间滋味》等小说、散文都值得一读。 汪先生1920年生于苏中水乡高邮的文人之家,小城风物培养了他闲散的个性,上海、香港至昆明一路求学,在西南联大遇到恩师沈从文,却没有拿到文凭。青年时期多坎坷,至张家口改造四年依然苦中作乐。直至1980年迎来了他小说创作的黄金时代。《受戒》一经发表,震动文坛。《异禀》《大淖记事》《岁寒三友》《故里杂记》等相继发表,年过六十却至创作高峰的汪老让同时代作家羡慕。 1997年,于北京逝世。享年77岁。 他的文字写熟悉的日常生活,凡人小事,写他魂牵梦绕的家乡。也将情愫埋藏于深处。没有宏大叙事,却于方寸之间,怀有万物。 两位主播都很喜欢并分享的短篇有: - 《受戒》:小和尚明海和小姑娘小英子的纯情爱恋——“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异禀》:王二的“飞黄腾达”对“志存高远”的陈相公之冲击。 -《大淖记事》:巧云对十一子的同甘共苦、不离不弃,人间自有真情在。 -《鸡鸭名家》:养鸡放鸭各有学问,名家身上有功夫。 -《鉴赏家》:“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钓鱼的医生》:父亲离世22年后的隔空对话——“你好,王淡人先生。” BGM: - 开头:莫扎特 第23号钢琴协奏曲 第二乐章 - 结尾:《夏日漱石》by 橘子海乐队 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四时佳兴,可与人同。 立秋了,带着汪曾祺先生对世间的深情,世界是不是美好一点?

69分钟
99+
1年前

Vol.15 我们仨:彩云易碎 情比金坚

录制节目的当天,传来一代文豪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去世的新闻。他在《生活在别处》中写道: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本期我们邀请了互联网从业者、行过不少路的自由灵魂“三妹”,共读一本跟告别有关的书,希望能从足够智慧的百岁老人那里获得力量。在先后送别了伴侣钱钟书和女儿钱媛后,杨绛先生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凝结成了这本回忆录。 “我们仨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他们一家三口经历了动荡岁月的颠沛流离,行至暮年又面临生离死别的考验。他们始终能苦中作乐,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熠熠生辉。 神仙眷侣也并非事事契合,重要的是处理分歧、求同存异。痛失至亲,杨绛先生“心上流泪”,我们感同身受,更能会心一笑的是他们之间的妙趣横生——在国外的”探险“,回国途中的发音比拼,下馆子连着看戏,圆圆画爸爸…… 书中写道“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患。” 释然、淡然、坦然,也许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焦虑、抑郁普遍存在的现代社会,我们要学会面对,也许是从”每天记录一件小确幸“开始,这也是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走出丧夫之痛的阶段性疗法。不如试试吧。 祝你我,迎难而上,珍惜所有。 BGM:开头《送别》- 口琴伴奏版;结尾《浪淘沙令· 窗外雨潺潺》- 秦刚 昆曲 单集封面:钱媛简笔画《My father doing a major》

52分钟
60
1年前

Vol. 14 大地双心:一会儿好心,一会儿狠心,是我今年的模样。

武侠是适合更东方宝宝体质的浪漫故事! 在如今大家屡屡感慨世风日下的今天,呼唤仗剑天涯行走江湖的侠义精神。 这一期我们邀请京城某知名出版社编辑——化城,与我们一同录制,从徐皓峰的新书《大地双心》延展开去。他录制的地点在北京东城区的菊儿胡同,那周边就是徐皓峰笔下的某个小江湖哟! 很多人从《一代宗师》的编剧开始熟知徐皓峰,他出身武术世家,二姥爷李仲轩武林名号“二先生”,传授给他武术技法和家族独立武学世界观。 在涉足电影之前,徐皓峰在文学的世界里寻找他的江湖。著有长篇小说《道士下山》《国术馆》《大日坛城》,短篇集《刀背藏身》《处男葛不垒》《花园里的养蛇人》等,影评集《刀与星辰》……电影《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另外两部杀青后没有上映的消息。 《大地双心》的故事背景设定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翌年清帝逊位。1917年,一位守墓少年受托来到皇帝身边,以秘法护其十年……徐皓峰版本的末代皇帝“秘史”,亦真亦幻,酣畅淋漓。 本期内容提要: ☯️ 担任徐皓峰小说出版的责任编辑的幕后故事。 ☯️ 玩谐音梗的历史人物:张雪凉(张学良)、王果味(王国维)、兰词芳(梅兰芳)…… ☯️ 徐皓峰的文风:少用形容词,偏爱短句和动作白描——似乎是武人的节奏。 ☯️ 啥是“蜜桃双眸”听着有点飘?猜猜“乱岗”是以谁为原型? ☯️ 同样值得推荐的短篇小说集——徐的调性更注重武人,武行,与传统的武侠书写有所区分。 BGM: 《一代宗师》电影原声 Opening 🎵 《末代皇帝》OST 🎵莫里康内 La Donna Romantica 😘大家有没有听完想去习武呢?😘 去吧!心是一切的原创力。 ❤️❤💙❤💚❤🖤❤❤️❤💙❤💚❤🖤❤❤️❤💙❤💚❤🖤

73分钟
99+
1年前

Vol 13 弗兰妮与祖伊:有勇气做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

邀请未来的脱口秀新星——袁袁来与我们分享曾经带给她精神宽慰之书——塞林格的《弗兰妮与祖伊》。 J. D. 塞林格,传奇的文学隐士。从《麦田里的守望者》大卖后,开始神隐。 《弗兰妮与祖伊》由《弗兰妮》与《祖伊》两篇互相关照的中篇组成,是塞林格在35到40岁之间创作的“格拉斯(Glass)家族系列故事”之一,描写该家族两位最小、最漂亮的早慧天才。 《弗兰妮》是弗兰妮与男友赖恩的对话,《祖伊》是祖伊分别与母亲格拉斯太太、妹妹弗兰妮的对话。弗兰妮,名校英语专业学生,好动,无法停止挑剔,常陷入精神崩溃,“厌倦于自己没有勇气做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 祖伊,演员,智慧程度被认为仅次于大哥西摩,话锋犀利处处可见,喜欢看他苦口婆心(字字诛心)劝说弗兰妮与世界和解:“我以为,如果你真想知道的话,这个世界上一半恶心事的始作俑者,都是那些没有使用自己真正的自我的人。“ 作家在《弗兰妮与祖伊》里借祖伊的口表述:“感伤的东西都是温柔的,所有野蛮的东西都多少是现实主义的……”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创伤,塞林格本人的战后创伤应激障碍的经历在作品中时隐时现。 同时推荐阅读《九故事》中的《抓香蕉鱼的好日子》,其中的西摩就是弗兰妮和祖伊的大哥,对于吃了太多香蕉变胖游不出洞的“香蕉鱼”(塞林格虚构的生物)的隐喻尤为精彩。 看一眼粉红落日,就会融化的玻璃心肝人儿啊! 本期提及的书: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九故事》《破碎故事之心》,埃里希·弗罗姆的《爱的艺术》 电影:《金币灰黄》 BMG: FKJ Let’s live

59分钟
99+
1年前

Vol.12 魔术师:荒诞现实化作文坛巨著的戏法

由作家朋友陶立夏推荐,本期我们阅读一本远超预期的新书《魔术师》,作者科尔姆·托宾(Colm Toibin). 科尔姆·托宾是享誉国际的爱尔兰当代“桂冠作家”,生于1955年,毕业于都柏林大学,主修历史和英文。目前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英文与比较文学系教授,在纽约和都柏林两地居住。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小说《南方》以来,托宾已出版七部长篇小说、一部中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多部游记、戏剧、散文集等。 延续《大师》(以作家亨利·詹姆斯为题)里展现出来的天才笔力,《魔术师》也是一部“大师写大师”的佳作。经历两次世界大战,跨越半个世纪的动荡岁月,从成长经历、个人情感、政治主张、以及对德国的复杂情感等角度,细致书写托马斯·曼的一生。 托宾设置了三个景别:远景是风云变幻的战争,中景是托马斯·曼的复杂家族史,近景是曼内心的隐秘世界。 托马斯·曼成长于保守的德意志,只有把自己对同性情愫藏在书中塑造的一个又一个异类:比如《魔山》中的病人,《死于威尼斯》的艺术家,《小个子先生弗里德曼》的残疾人...又以《浮士德博士》从德国的民族性角度将内心的魔鬼和时代较量。 托马斯·曼希望自己不断靠近的歌德和他代表的人文主义:不仅包含好的东西,也把不好的东西包含在内。你不能把战争和恶完全消除掉,让世界只剩下善,这是世界的一部分。 瓦格纳、马勒、勋伯格的日常:音乐让他摆脱理性,制造混乱,也获得灵感。“而纳粹领袖听同样的音乐,看同样的画,读同样的诗,这让他们自觉代表了某种更高等的文明。” 高雅被撕扯下来。 细微之时,他喜欢石榴甘甜之余的干涩,也喜欢这颜色。学会怎么把一个石榴切开,把鲜红饱满的果实装进碗里,母亲的巴西血统让他感到轻快。漂洋过海出逃美国,却始终没有归属心安。 他又回到了吕贝克“托马斯站在房子前,很想问问其他人——海因里希、卢拉、卡拉、维克托他们是否也记得布克斯特胡德和巴赫的故事。他已多年没想起它了。也许他还会想起其他故事,那些久已忘怀的、和其他几个也曾住在这栋房子里的人一起听过的故事。那些人如今已离开时间,进入了一个边界对他依然不明的界限。” 落叶归根,平淡如水。 谢谢托宾。520快乐!

83分钟
99+
1年前

Vol.11 故事便利店:用别人的故事开我们的心

我们都喜欢听故事,用别人的故事下酒,用故事里的故事陪伴,总是再好不过的。 作家骆以军就是这样一个说故事的人。他著有《西夏旅馆》《我们自夜暗的酒馆离开》《遣悲怀》《纯真的担忧》等。 2019年冬天,他受梁文道邀请,到北京录制“看理想”音频节目,《故事便利店》源于此。 LX在朋友圈看到作家廖伟棠推荐了这本书,于是打算去打探一二。《故事便利店》集合了40篇关于家庭、爱、父亲、后悔、安慰、许愿、梦境等或温暖或滑稽的故事。 写作中,骆以军还巧妙融入了他自己喜爱的几十本书籍和十几部电影。王德威曾说骆以军的作品里有“人渣世界观”,骆回应他笔下的这些人和事“很像赫拉巴尔的《底层的珍珠》。” 这一期两位主播请来了媒体人Momo来当嘉宾,她曾在台北、北京生活,目前暂居上海,从事商业报道。 我们聊到城市,或许每个人总会在记忆里寻找熟悉的闪光片段,Momo觉得上海的有些街角和台北很像,而主播LX则认为“东方的巴黎”这种有点俗套的说法,至今也并未过时。 本期节目里,Momo阅读《发光的房间》《关于南方的故事》片段; SM分享《关于骗子的故事》《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发誓》节选;LX 拎出《奇怪的处境》《故事可以拯救故事》的字句。 《发光的房间》里,开头提到一个词——“狼狗时光”,其实是源于法语“Entre chien et loup”,直译是在狼和狗之间,这个词本身就是个故事:凌晨四五点,天将明未明之际,或者黄昏六点光线暧昧的时刻,所有的人和景物都看不那么清楚,你不知道对面走来的动物是一只狗还是一匹狼。 “故事对我来讲,好像不是一个确定的、完整的东西,它是种异态的存在,它像萤火虫,在夜间的草丛中任意地飞舞。我觉得它其实是我们这种说故事的练家子最珍惜的一些故事的流萤,流光幻影。 每一个小故事它之所以被说成故事,一定是有什么地方被弄错了。本来你在人世中,你习惯或是期待正常延续下去的那个动作,可是你可能搭错车了,你可能跑错剧院了,你可能演错角色了,它就变成了一个有点趣味的故事。” ——《故事便利店》关于搭错车的故事 五月快乐! 本期BGM:陈绮贞, Sentimental kills | Miles Davis,So What。

61分钟
99+
1年前

Vol.10 起初·纪年:纵观帝生功与过

作家刘震云说,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坛,如果没有王朔会失去很多趣味。马未都说,他影响了几代人,给他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都不为过。 在王朔的写作履历中,能明显看到心态变化的痕迹,因为他不愿重复自己。 1984年,他以《空中小姐》成名,自称“大陆琼瑶”;经过90年代的几场笔仗他被贴上“痞子文学”的标签,“朔爷成角”个性张扬独树一帜;1999年,他以小说《看上去很美》重归文坛,因《无知者无畏》化身“喷子”;2007始陆续出版《我的千岁寒》《致女儿书》《新狂人日记》《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四部作品。 前不久他刚过了64岁生日,心境随着年岁变化,不再是年轻时候的心态。 《起初纪年》与此前已有很大不同,已然完全无关爱情。 序言里,王朔说,这是一本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书写完了,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完了,才是最重要的。 书中讲到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主线是从汉武帝少年时发起北征匈奴,到中年时的开疆拓土,再到晚年酿成后宫之祸,最后孤独终老甘泉宫来串联的。这其中还能看到传奇将领李广、屡建奇功的卫青、少年将军霍去病、史学大家司马迁、文学家司马相如、一代贤后卫子夫的千古传奇等等故事。有嬉笑怒骂、家长里短、家国困顿…… 开疆拓土千万里,百姓哀怨饥寒交。纵观帝生功与过,千秋万代后世议。 一代帝王的故事,归根结底,是人的故事。 看他们,也是在看我们自己。 阅读历史,以史为鉴。我们得以站在不同时空之下以多元开放的心态思考问题。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王朔!

49分钟
99+
2年前

Vol. 9 缓步:你的船上始终满载着镀金的贝壳

班宇,作家,已出版小说集《冬泳》《逍遥游》《缓步》,这几个名字很有趣,似乎在用肉身丈量世间,丈量各种人情冷暖。 班宇成长于沈阳铁西区的工人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出版社的古文编辑,业余时间撰写摇滚乐评。曾用笔名坦克手贝吉塔在豆瓣驰骋,这个名字显然是出于他对郑渊洁童话的喜爱。 班宇最近的一次出圈经历(竟然)是因为易烊千玺,后者在Instagram上发了《冬泳》的书封——导致《冬泳》多次加印,有媒体调侃——四字弟弟拯救了严肃文学。真棒。 本期我们选择他最新的《缓步》与大家分享,该书收录了他近两年创作的九篇小说。其中有大量关于水、河流、海的描写,故事里总是水汽氤氲,暗夜如丝绒般降临,文笔带着东北特有的冷幽默。 作者在自述里写道:”至于这些小说,能谈的极为有限。当然可以说,我所有想讲的话,想要告诉给自己和他人的事情,全在其中,而那也如同小说一样——无非虚拟的风物,变动的真实,单数的祈盼。但,如果为人之责任即是使得自己消失、粉散,融入世间的搅动,如灰尘,如词句,如废池与枯井,如地下河,那么,我也正在通过小说完成这一使命。船身过海,在清晨与黑夜构成的白昼里,如若遗去背后的光芒,影子便先于我们抵达对岸,像是一把巨大的提琴,发出阵阵哀响;或是一朵微小的浪花,缓缓袭去,浸润着朽木、岩石与草地,年轻的煤,寂静的鹿群,一次又一次,一年又一年。这也是一场值得庆祝的重逢,我们必定紧随其后。可是,亲爱的友人,与此同时,我是多么希望你也能一直驶在海上,迎击风浪的呜咽,驻于所有虔敬的时刻,渡越虚空之歌,而你的船上始终满载着镀金的贝壳。“ 缓步,A slower pace,能慢得下来,才能快得起来。 BGM:Golden Hour, JVKE

64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