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共议新国辩|新的一年,我们如何自由地爱美?

在爱美这件事上,我们矛盾又双标。借着新国辩辩题,我和妈妈(小湖老师)一起探讨了困扰我已久的问题——我们如何自由地爱美?“与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责结构”怎么实践?本期播客是我们的非标准答案手册: 00:01:25:💥小湖小溪的开杠时间: 小溪→小湖:你嘴上支持爱美是女性的自由,为什么还要没收学生的项链,带着厌恶的语气批评女学生“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 小湖→小溪:你一边喊着‘爱美’是枷锁,一边买九厘米的细根高跟鞋,算不算双标呢 00:02:23:part1:🔍重返辩论现场: * 回顾新国辩”爱美之于女性是一种自由|不自由“ * 我们的新思考:“与其反思自己,不如指责结构”怎么实践?服美役和家庭、学校有什么关系? 00:07:56:part2:🆚流行审美面对面: 从”琼瑶式女主“到“元英主义“,我们跳出美的枷锁了吗? * 00:02:23小湖老师:琼瑶式女主是柔弱苍白的,我那时憎恶自己,我觉得我怎么可以不生病 * 00:10:10 元英主义:当爱美与精致成为由外而内的大女主式宣言(更多信息见shownotes末尾) * 00:13:50在K0POP美的范式下,我们好像失去了文化意义上成为少女的资格 part 3:❓什么样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容易培养出服美役的孩子?在帮助孩子脱美役上学校和家庭应该做些什么? * 00:16:34:什么样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容易培养出服美役的孩子? * 00:21:34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身体和外貌:一个案例与一本杂志《三联少年新知:每个身体都是一个奇迹》 * 00:24:26 小湖教师视角大坦白:当我没收学生项链口红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小溪:不止爱美,我们的自我客体化倾向 * 00:27:47去客体化操作指南 * 00:34:26小溪:“把心思多放在学习上,少折腾头发”,美貌与智慧对立,是一种新的偏见 00:27:47 老师或许可以这样做——一场班会、一本杂志(eg"《新知少年刊:流行是怎样被制造出来的》)、更多的选择 特别推荐part:🚩去客体化可操作指南: ①觉察与反思,打破自动化思维 * 挑战观察者视 * 区分”功能“与价值 ②在运动中体验”行为主体“的能力 ③构建新叙事 * 认知重构练习 * 记录进步,接纳反复 part4:非标准化答案手册📕:我们如何自由地爱美 怎样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服美役行为?”不指责个人批判结构“,怎么实践?被互联网审判为服美役了怎么办? * 00:39:06 非标准化依据:看看”爱美“这件事对你而言有没有性价比 * 00:40:51:小溪:我曾觉得自己没有资格聊今天这个话题 * 00:44:20情境实操:在微博上被他人批判为“服美役”,我该怎么办? 提到了: 服美役:惯例将对美的关注和对衣柜的维护变成苦役——波伏娃 元英主义(张元英主义)Wonyoungism: “张元英” 这个名字已经从公众人物变成了一种令人向往的概念,一种新时代独立女孩向往元素的集合体,Wonyoungism 就此诞生。如今在平台上搜索相关词汇,你会看到各个肤色(亚洲面孔居多)、各个地区的女孩们分享自己如何在饮食、锻炼、护肤等方面践行 Wonyoungism。Wonyoungism 的实践可以分为行动和心理两部分。 行动上,网友们效仿张元英在公开资料中展现的个人生活 Routine。在心理层面,Wonyoungism 提倡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主张 “自律”、“自我提升” 和 “自我关怀”。其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视频标签为 “Wonyoungism Motivation”,通常是张元英的舞台视频配上 “I can’t cry over you, it’s bad for my skin.” 等类似鸡血文案。 另一种常见的 Wonyoungism Motivation 是一位女生正在镜头面前护 肤,配上文案:分手后,前男友以为我正在心碎流泪,其实我在(享受生活/护肤变美)。总之,视频传达着一种 “大女主” 心态:为了自己而努力,用我的美貌、好身材、高分等成就惊艳众人。 客体化理论: 客体化理论(Objectification Theory)由Fredrickson 和Roberts于1997年提出[1],理论认为,在西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女性的身体被他人过度关注,而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女性会将自己视为被外界观察和评价的对象,以一种观察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身体,即进行自我的客体化。 👧👩我们是谁? 小湖老师:从业二十五年的初中语文老师、有二十年班主任经历。同时,是一位愿意成长的母亲。 小溪:人大传播学在读学生,同时是小胡老师的女儿,一位愿意带着小胡老师一起成长的女儿。 🎰如何联系我们? [email protected] 我们正在筹备听友群,入群链接:https://www.wjx.cn/vm/YmMMuhx.aspx#

50分钟
99+
2个月前

母女共读|读不进上野千鹤子的妈妈,该被责怪吗

和妈妈(小湖老师)共读上野千鹤子的《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书没读进去,妈妈读出了我的傲慢,我读出了妈妈的对我的迎合和对女性主义的抗拒。经历了两次失败的播客录制之后,我和妈妈决定扔掉提纲,随性发挥,来一场围绕女性主义的坦白说。 你将听到以下关键主题:恐弱 /雌竞指控或是恐弱新衣 /女性主义接受程度的代际差异/中国与日本的厌女有何不同/对现状满意的中年女性为什么要读女性主义/ ���本期声音: 小湖老师:从业二十五年的初中语文老师、有二十年班主任经历。同时,是一位愿意成长的母亲。 小溪:人大传播学在读学生,同时是小胡老师的女儿,一位愿意带着小胡老师一起成长的女儿。 ⌚时间轴: 两次失败的播客录制、小湖老师的迎合与抗拒 01:20 小湖:我对女性主义本身是抗拒的 小溪:我们对女性主义的接受有重大差异,这是我现在更好奇的部分 小溪:我理解的女性主义,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自由意志。这次是我做错了。 我们的共读计划与我们的争吵 06:06 小溪:你让我有点失望 小湖:你高级你的,我低级我的,我曾想拉黑你 小溪的反思:我把进步与落后的视角带到了我们的相处中09:54 小湖:厌老现象很普遍,我也常觉得你姥姥是落后的10:37 恐弱 小溪:我向你推行女性主义的方式蕴含恐弱 上野千鹤子:女权主义是身为弱者也能获得应有尊重的思想 11:54 小湖:这句话让我很感动 小溪对恐弱观点以往的怀疑:恐弱建立在默认女性比男性弱的前提上吗12:42 小溪:恐弱--努力成为强者---跳入既定体系竞争---倾轧弱者 16:00 小溪:恐弱,是不愿承认自身是受害者 16:44 小湖与上野千鹤子的默契:弱者应毫不顾忌地说出“请帮帮我”17:08 小溪:我其实是一个非常恐弱的人17:44 互联网中的恐弱心理 小溪:对女性,大家习于批评,成为一个合格的女性主义者很难 21:25 小溪:爱给女性贴“差生”标签,是恐弱的新衣 23:11 小溪:恐弱伴生的行为——追究果,忽略因24:12 小溪:女性主义应该包容女性的过去与成长24:40 逃避 小湖:我的逃避是我特别愿意呆在自己的小天地,不愿放弃自己的小快乐 26:42 小溪:但我不应该因你的逃避去指责你 27:37 小溪:忙其实是我的挡箭牌 年轻人未必比中年人忙 28:28 再谈厌老与恐弱:每个人都年轻过,也终将走向衰老。现在(对年轻人)的恭维越多越猛烈,我们的老境就越颓唐。 30:33 我们原本的播客主题;一个对现状满意的中年女性,为什么要读上野千鹤子31:04 小湖:你讲的理论我都在践行,我忽然觉得自己越来越优秀了 32:49 小湖:上野千鹤子改变了我的女儿,那我不应该去读她吗 34:40 小溪:当女性主义者用近似压迫的方式推广思想,被排斥是自然的36:35 小湖:放下偏见的前提是我独立的人格被完全尊重 38:24 小湖:中日时代的差异,让我常常对上野千鹤子无法共情 46:26 戴锦华:中日两国的信念问题存在某种来自历史进程的结构性差异41:46 小溪:我读不进《厌女》中的女校章节;中国的厌女一定会有婆媳关系的书写 44:04 小溪:中国应当有自己的女性主义书写 比起00后年轻人,中年女性为何普遍不太能接受女性主义:45:41 小溪的猜测:不被认可的感觉与时代因素46:33 小湖的猜测:我们这一代人享受了更多经济红利47:17 小溪:我们的对话与女性主义拼图49:02 上野千鹤子:凡事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论输赢都自己承担,这可能是中日两国女性相似的心理状态。50:43 戴锦华:女性主义教会我最重要的两件事——接纳自己、不加盟对手51:49 再谈中年女性为什么要读上野千鹤子52:26 小湖:我是有进步空间的 满意背后是逃避与忽略 52:50 小湖小溪的女性主义印象接力:我们眼中的女性主义——接纳、尊重、互助、清醒、与真实的生命体验精密相关56:59 小湖老师的实践计划:写信给班上的女孩子57:38 小湖:小湖老师的实践像是“一人一杀”的延续58:04 小湖:女生的成长,会收到更多杂音 59:57 小溪:清醒给我真正的选择的自由1:01:36 我们的实践计划总结:1:08:17 小溪:调整表达方式,消除傲慢偏见 小湖:继续女性主义主题下的阅读 通过写信的方式给班上女孩子提供更多激励 📚参考及提及资料: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厌女》 《父权制与资本主义》 《始于极限》 上野千鹤子对谈戴锦华:中国的“厌女”与日本有何不同 性别议题探索指南(包含200+日常话题、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的优质信源) 这个月:女性主义到底是谁的女性主义

68分钟
2k+
1年前

母女共议|聊过年发疯,我拥抱了作为小女孩的妈妈

这个春节,“发疯”成为热词,我和妈妈(小溪与小湖)作为年轻人与中年人将顺着这一热词,聊聊发疯与发疯后的自我创造。妈妈也曾发疯吗?从发疯到情绪自由,需要经历什么?古人会发疯吗?发疯与情绪稳定是否矛盾?听完这一期,你将得到答案。 📢本期声音: 小湖老师:从业二十五年的初中语文老师、有二十年班主任经历。同时,是一位愿意成长的母亲。 小溪:人大传播学在读学生,同时是小胡老师的女儿,一位愿意带着小胡老师一起成长的女儿。 ⌚时间轴: “发疯”现象梳理:从爬行活动到发疯文学再到过年发疯 01:20 小湖老师对年轻人发疯现象的评价:有趣,可以理解 02:12 曾经是小女孩的妈妈,也曾“发疯” 作为孩子的小湖老师说:青春期的我,也曾因为亲戚的外貌羞辱而选择发疯 03:07 作为孩子的小湖老师说:模仿书中人物对话的我,在父母眼里“中邪了”05:47 小溪的总结——小湖发疯行为与当下年轻人发疯的同与不同 07:17 小湖老师说:发疯之后的内耗——别人扎我的心,我回去加倍扎自己的心 10:30 小溪说:面对缺乏自我意识的亲戚,沟通无意义,发疯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11:34 小溪说:小湖的发疯,是一种天赋12:55 小湖老师说:从不受控制的发疯到情绪自由,是一段漫长的重建 14:10 小溪说:坚持自我、捍卫自我,为自我创造自由的环境——小湖自我救赎的关键 16:40 小溪引用塔拉(《Educated》作者)的话:广义教育——自我创造的力量 18:49 小湖老师说:我一直在救赎当初那个小女孩 20:44 小湖老师说:你对我的肯定,要是被当初那个小女孩听到就好了21:34 古人也曾发疯 小溪说:从佯狂说起,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有发疯的文化基因(阮籍、李白、济公) 22:27 小溪说:发疯,是小我对大我的诘难(王阳明、李贽) 24:14 小溪说:中式发疯,并非理性的对立物,有消除恐惧的作用(《红楼梦》宝玉凤姐发疯) 25:07 发疯与情绪稳定 小湖老师说:鼓励发疯与追求情绪稳定,并不矛盾 27:43 小溪说:我也曾用情绪稳定PUA你 28:44 小湖老师说:我们追求的其实是做情绪的主人30:14 如何实现做情绪的主人 30:47 小湖的经验:我的方法是哭 30:56 小溪的经验:写时间书,记录自己的情绪31:42 我们的家庭实践计划:共读《亲密关系》,建立沟通规则33:18 小溪说:从《Beef》(怒呛人生)谈起,西方的疗愈解决不了东方的心灵34:23 小溪说:用发疯,为自我创造空间,是通向情绪自由的关键36:18 我们的家庭实践 我们的家庭计划之二:让小溪成为“过年主理人”,来一场举家citywalk 38:18 我们的家庭计划之二:改造毒舌的爸爸39:43 发疯再审视 小溪说:发疯,但不要向弱者发疯;反抗,但不要成为压迫者40:06 小溪说:活在真实中,不要活在热搜中 40:27 小溪说: 用自我创造捍卫自己,不再轻易被裹挟41:35 小湖老师的寄语:相信自己,不要停止自我创造——给听众,给当初的自己 42:21 📚参考及提及资料 塔拉·韦斯特佛:《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Educated) 《怒呛人生》(beef) 社会学视野:“发疯文学”与青年人的集体“狂欢”(包含古代“发疯”现象梳理) 三联生活实验室:最近的年轻人,开始流行当“过年主理人” 城市的地得:你对父母的恨意,多少有点热搜的功劳

43分钟
1k+
1年前

母女共议|从陶勇育女事件聊起:关于劳动教育与晒娃,我和妈妈这样说

📢本期声音: 小湖老师:从业二十五年的初中语文老师、有二十年班主任经历。同时,是一位愿意成长的母亲。 小溪:人大传播学在读学生,同时是小胡老师的女儿,一位愿意带着小胡老师一起成长的女儿。 2023年年底,陶勇医生教育女儿小作文事件备受关注,引发了中年与青年群体较为割裂的舆论反应,我和妈妈(小溪与小湖老师)决定聊一聊这件事,并延伸开来,谈一谈劳动教育与晒娃的问题。 ⌚时间轴: 事件梳理 01:42 事件分析(网友对陶勇批评的面向):教育方式、时机、内容的问题 03:00 小湖老师的第一反应与进一步思考 04:14 劳动教育再讨论 * 小溪说:劳动教育宣扬的“吃苦耐劳”,有问题 05:25 * 小湖老师说:合作与承担责任,劳动教育应有的内涵 09:11 * 作为孩子的小湖老师说:我也曾在“劳动教育”中受到伤害 11:01 * 关键词概括我们心中理想的劳动教育 12:51 * 我们给陶勇医生的建议 13:18 * 我们的家庭实践计划:开一次春节期间劳动分工的家庭会议 14:33 晒娃/在公共领域暴露孩子的私事,有问题 16:29 手段层面:线上线下晒娃的晒娃行为,存在什么问题 * 小溪说:数字化养育,以及背后的互联网隐私风险 17:26 * 小溪说:晒娃风险一—不可控的互联网中,创伤以及创伤的扩大化 18:35 * 小溪说:晒娃风险二——数字绑架 22:51 * 小湖老师说:孩子和老师是合作关系,家长可以适当向老师讲孩子的隐私以获得帮助 24:29 * 小溪说:给老师讲孩子的私事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适;沟通是关键,孩子的感受是判断标准 25:13 * 作为班主任的小湖老师说:在征求孩子意见时,家长的沟通技巧 26:19 目的层面:家长会出于什么目的选择晒娃,这些目的合理吗 * 小湖老师说:记录生活,我晒娃的初衷,我快乐的重要来源 27:35 * 小溪说:社会渗透理论与拿隐私换交情 28:09 * 小溪说:晒娃与家长的印象管理 29:21 * 小溪评价小湖老师的晒娃行为:通过晒娃督促教育孩子,可取吗 30:18 * 小溪说:晒娃与晒娃背后父母的失权焦虑 33:21 * 作为班主任的小湖老师说:家长有时候是弱势的一方,也需要成长与被理解 34:41 应该怎样做:我们的倡议与晒娃实操小提示 * 小溪说:父母是子女在家庭之外的教育场所隐私权的守护者 37:34 * 实操层面,我们的建议:线上线下不同情境下,家长应该怎样做 39:08 * 我们的家庭实践计划:数字化时代的技能反哺,从分组打码开始 41:17 * 小湖小溪说:给成长留一些时间和空间 41:34 📕参考及提及资料 * Leah A. Plunkett:《Sharenthood》(晒娃沉思录) * 三联生活周刊 晒娃反思 * 晒娃相关研究 * 《初识传播学》社会渗透理论

44分钟
10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