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介绍 之前,新世相对歌手粒粒做了一篇专访,这是采访时的录音,首次公开。 公开的原因是因为今天《幻期颐》的单曲实体在新世相进行全国独家首发。希望你们能够在采访的录音中,获得更多有关这首歌背后的想法和故事。 《幻期颐》单曲实体购买链接:新世相微信公众号中。 更多专访内容,请在微信公众号“新世相”里回复“粒粒”即可收到。 深夜陪伴品,一个会说话的新世相。 每周一、三、五、日更新。 如果你喜欢,欢迎订阅。
深夜陪伴品,会说话的新世相。 如果你喜欢,欢迎订阅。 摘要: 我是一个生活在大城市、每天疲惫地工作到深夜、需要应对最琐碎的工作和生活的人,也就是说,由于身份使然,我了解喧嚣,投入喧嚣,这个时代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杂乱刺耳的声响,我都能听到。同样与这大多数人相同,我没有任何假期与身体空闲,所感受到的身体和心理的疲惫,正如所有疲惫、烦躁和总有逃离之心的人所感受的那样。 但我清楚地知道,有一件事让我从这大多数人中跳脱出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这种喧嚣,躲进某个寂静之处喘口气。我从来不咒骂生存的环境,或哀叹自己的苦刑。 尤其是,我的工作之一就是搜集信息。过去11年来,我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媒体人,我需要知道小地方和小人物的故事,也要知道大人物的秘密;有段时间我开始做国际新闻,所以每天生怕错过一些理所应当知道的(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琐事——比如美国的市长去脱衣舞厅当了保安。后来,我开始写微信公众号,这就更可怕了,互联网的海洋,我恨不得全部喝进肚子里。 ...... (阅读全文请搜素微信公众号:新世相) —————————————————————— 是的,我们回来了,不只是文字,还有会说话的世相。 这里是世相的2.0版,欢迎回家。
不管我随著风飞翔到云间,我希望你能看得见 就算我偶尔会贪玩迷了路,也知道你在等著我 —————————————————————— 是的,我们回来了,不只是文字,还有会说话的世相。 这里是世相的2.0版,欢迎回家。 添加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留言“电台”,就会获得文章福袋
一个人还在成长的证据,是每次过很短时间(比如两年)回头看自己,会发现当时的自己幼稚、含混,甚至为当时的举动觉得尴尬。 当抵达一定年纪,成长会突然前所未有地变成一个坏词。相比之下,成年人的世界更需要稳定的标准,需要你对一件事情言之凿凿,认准方向绝不回头,需要坚定的判断,让人觉得可靠、踏实,那种自信和带有喜剧感的执著让人着迷。但成长则意味着不断调整、否定自己,甚至突然折向相反的方向。成长是改变自我而不是进一步确认自我。 到我这个年纪还在成长的感觉,经常是令人沮丧的而不是欣喜的。因此我一直希望自己已经极为成熟而坚定,认准了的事情就不会更改。(那些成功者看上去都是这样酷,对吗?)但每过一两年回头看自己,却总会发现离那个时候又变了很多。成长自然是比那个时候变好了很多,但仅仅是变化这件事本身就足够吓人了。两年前的深夜,当我打开网页敲入“世相”这个名字时,我清醒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要影响什么人,要跟人们说什么话。如今我觉得那时候的想法已经很遥远了。 看那时候的用词是幼稚的,那时候相信的未来是狭窄的,那时候的坚持是不牢靠的。这两年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许多人会认为改变让人遗憾甚至失望,因为改变意味着你曾经大声说出的观点,如今你又要大声地否定。那些热爱你的坚定的人会感到被甩开了: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你踩出了一个步调,靠自己的魅力吸引了他人,他们开始踩上你的节奏,与你形成了共鸣,突然有一天,你变了。 就像一个背信者那样。变化招致质疑,更招致控诉。我花了很长时间明白才克服因为这种改变而导致的内心的内疚感。 意识到仍在成长不是坏事,既是因为广泛阅读中看到的各种故事,也是由于为了克服这种“变化”之后的内疚而进行的思考。最后我相信,那些令人动容的长期的“不变”,往往是由无数次变化组成的。 网页设计师Ruby说:“当你停止创造,你的才能就不再重要,剩下的只有品位。品位会排斥其他人,让你变得更狭隘。所以,要创造。” 或者说,要成长,要改变。 我仔细分析了自己改变过程中的每一次心理感受。就像一个很多人都玩过的“仓鼠球”游戏,你需要小心地转动圆盘,使玻璃球乖乖地沿着某个方向前进,不掉入陷阱,又不进入错误的通道,直到它叮的一声击中目标的原点。 击中目标的感觉,人一生中都会有那么几回。但因为很少,每一次都让人印象深刻,有时候是完满地完成了目标。站上 IPO 现场的创始人和被法官判无罪的辩护者都会叮一下,但也不一定非得那么重大。在《疯狂的石头》里,当石头物归原主,杀手被捕,老包站在厕所里终于尿了出来,我相信那一刻他脑子里“叮”了一声。 有一年回家,我吃到了一盘用酱油和花生油熬出锅巴的土豆,佐了一点香菜,那一次我也听到了“叮”的一声。我感觉到了一些过了很久都没有变的东西。 一种小蛋糕的味道,一件念念不忘的衣服,一个多年后突然让你流泪的人。 只有当过了很久,那样东西还没有变,才说明它是自己人生质地的一部分。但愿到那时候,我们还来得及意识到它是宝贵的东西,或是可以珍惜的人。 原来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你才格外能意识到一些顽固不变的东西。 题图:水原希子 —————————————————————— 是的,我们回来了,不只是文字,还有会说话的世相。 这里是世相的2.0版,欢迎回家。 添加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留言“电台”,就会获得文章福袋
电影《黑衣人》里面,两个负责秘密处理地球上的外星人并且对所有人保守秘密的警探坐在地面上看着星空。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有生命的星球,充满了攻击和阴谋。他们互相问:你有多久没有看到星空而感到神秘和美丽了? 你呢?你有多久没有看到星空而感到神秘和美丽了?不如用下面的方法判断下自己生活是否还坚实。总有一件只要做起来就会觉得信念坚定的事,总有一个回去就可以感到安心的地方,无论任何时候都有一个想到了就感到踏实的人,在抬起头的时候总有一个可以望着的地方。 比如,猎户座。很久以前,只要有隐约的星空,我总是能准确地看到猎户座,并且掌握它东升西落的规律,只要看到它,我就相信自己还在自己确定的坐标系里,不管周围的楼房或者树林怎么变化。 一定要找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地方,一个人。也要找到自己的星座。不是那种在命盘上和占星师和苏珊博客文章里的星座,而是一个让你确定自己并没有完全迷失的坐标,并且可以对抗所有惶恐。 ... —————————————————————— 是的,我们回来了,不只是文字,还有会说话的世相。 这里是世相的2.0版,欢迎回家。 添加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留言“电台”,就会获得文章福袋
有一个很庸俗的比喻是当下这个年代的很好的写照。在平原上,你总能一眼看到山或沟壑,也就是说,你总能看到那些特别的东西。但在一片满是沟壑和山坡的原野上,一小片宁静的平地才是你容易看到的东西。 我这个年代(1980年前后)出生的人,格外容易注意到那些“特立独行”的人,也就是那些很酷的人。而且,每一个很酷的人都是一种强大的压迫,整个年代的特性仍然是被压抑个性的,是“寻常”的,因此,某个方面非常极致或者极端的人无疑引人注目。因为这样的人有很多成功故事,潜意识中,我们认为酷和成功是有着天然关系的,因而对个性平庸的自己究竟能否成功这件事,就越发盛满了怀疑。假如你是这个年龄的人,那么你身边就一定充斥着那些很用力地将发型、穿着、谈吐甚至喜好改变的“很酷”的人,而这些人原本就是个性平平的,改变之后也仍然是个性平平,那些竭尽全力的改变,只是给自己增添了一种外在和内在气质之间的古怪的反差。 接受自己并不酷这件事,大概要花费特别长的时间。对很多人来说,最终是放弃了对自己的期待,才接受这一点的——这并不是夸大其词,很多人接受自己“不酷”的那一刻意味着少年的结束和中年的开始,意味着自己最终接受了在这个世界上无奈的位置,接受了自己不再有惊世骇俗的远大雄心。 但这些感受,在十年之后出生的人看来也许是很罕见的。因为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已经不再有“寻常”这回事儿了,每个人都个性迥异,都坚持着自己的偏好。舆论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假如你还记得两三年前的商业报道,你会发现,如果一位企业家身上有着很酷的特点(乔布斯这个例子最显眼啦),他会被所有人津津乐道。张朝阳甚至是利用了这一点成功实现了个人品牌和公司品牌的第一次崛起。但是,现在,看看那些对年轻企业家的报道,你已经很难找到一个“不酷”的年轻企业家了,每个人都很酷,这当然不是坏事,但我是说,因为每个人都很酷,再多看到一个个性飞扬、偏执、疯狂的少年创业者的故事,我一点都不觉得稀罕,甚至有些乏味。 满坑满谷都是很酷的人,一个不酷的少年企业家,简直就是个怪物。假如你是个很酷的人,我首先要恭喜你,因为你不用怀有那种“平庸者的恐惧”,那种生怕成功永远与自己无关的恐惧。 但假如你恰好是个平庸的恐惧者,我们倒是可以一起好好庆祝一下——现在,作为一块平地,我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到处都是山坡和沟壑的年代,我们的机会可能已经来了.... (本期封面图片经授权来自摄影师陈淡宁) —————————————————————— 是的,我们回来了,不只是文字,还有会说话的世相。 这里是世相的2.0版,欢迎回家。 添加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留言“电台”,就会获得文章福袋
春天一来,好几个人在后台问同样的问题。 今天,淼淼又说:“为什么春季自杀的人这么多?春天不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吗?” 这是老世相读者都很熟悉的一篇文章:《春光越美越杀人》。 祝大家都活过春天。
越是脆弱的人,越有希望保护的东西。但“保护”这个词,总是被过于严肃和凝重地对待了。 似乎我们总要奋斗着改变世界,才说得出口。总是要做伟大的事,才堂堂正正。 《银魂》是一部与武士精神有关的电影,按照惯常的套路,主角的奋斗应该是一个武士的奋斗。为了荣誉、为了胜利……但并不是这样。 甚至,“保护”这个词每次出现,都好像怕人们太隆重一样,通常要消解一下,用无所谓的样子说出来。 “把耳垢给我挖干净了好好听着……” —————————————————————— 是的,我们回来了,不只是文字,还有会说话的世相。 这里是世相的2.0版,欢迎回家。 添加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留言“电台”,就会获得文章福袋
这是新世相的第 24 篇文章 很久前,我在微博上提了一个问题,然后收到了许多女孩子的答案。这些答案说明:将购物这件事简化成“买买买”是绝对不准确的。 没有借口,每个理由都走了心。 消费这件事上,经常附带着强烈的精神动机。许多人靠买衣服建立自己内心世界的物质基础,获得满足和期待,逃避不快和沮丧。 物质生活是改善精神世界的工具。购物不亚于读书、思考,是这世界上最能体现我们精神价值的事之一。仔细读读下面这些这些回答,就知道女孩子们通过买衣服治好了多少爱恨情仇。 —————————————————————— 是的,我们回来了,不只是文字,还有会说话的世相。 这里是世相的2.0版,欢迎回家。 添加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留言“电台”,就会获得文章福袋
老街SKY:这就是那种最干净的成功 这篇报道讲的中国某一代年轻人眼里最风光的人物,魔兽争霸的世界冠军SKY,中文名李晓峰。但它最动人的地方,也就是李晓峰这个人故事里最动人的地方,却是他的失败。是他半夜溜出家门,路过一条布满荒草的小路进入网吧的那些夜晚。 因为这些失败,当讲到李晓峰的成功时,它变成了一种极为纯粹的成功,一种让人感叹其美好的成功。相比其它那些成功来说,它是一种毫无动机、只是因为从本能上产生的对某一件事物的热爱而导致的成功。李晓峰喜欢一件事,只想做这件事,不考虑得失,也忍受代价。他最后的成功有非常大的运气成分,但这种运气不但不会令人嫉妒,反倒会令人同样感到愉快。 得承认,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不但没有获得这种成功,也没有机会将这种成功当做目标,但即使有人得到过这种机会,他们也往往毫不犹豫地放弃了。 ...... (封面图片来自GQ) —————————————————————— 是的,我们回来了,不只是文字,还有会说话的世相。 这里是世相的2.0版,欢迎回家。 添加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留言“电台”,就会获得文章福袋
做导师是一件非常诱人的事情。人们其实都挺享受“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感觉——自己随手一划,对别人就是关键事件。 做精神上的导师是有这样的快感的,横切进他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在决定性的时刻和事务上轻轻一划,做出了重大决定,甚至改变了别人的一生。像斯蒂芬·金说的那样,多年后,接到一个女人的来信,告诉他当年因为他而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我相信,斯蒂芬·茨威格在回忆录里特地写到这个故事,是因为这对他的确是非常大的成就感来源。 更何况,当导师还有更具体的收益。人们凭借“导师”身份来构建一个巨大的品牌。这一点,在互联网年代,显得格外常见了。 ...... —————————————————————— 是的,我们回来了,不只是文字,还有会说话的世相。 这里是世相的2.0版,欢迎回家。 添加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留言“电台”,就会获得文章福袋
“把写信作为固定主题,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意图是?” “并不是因为喜欢写独白。但是,平常不太写的东西,偶尔做一次,就会变成必杀技一样的存在。” (BY 坂元裕二) 《“要遇到很多人哦”——来自日剧里的九封信》这篇文章里的九封信,选了几封读给你们听。 —————————————————————— 是的,我们回来了,不只是文字,还有会说话的世相。 这里是世相的2.0版,欢迎回家。 添加微信公众号:新世相(thefair2),留言“电台”,就会获得文章福袋 。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