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英语还能成为优越感?不会吧!2023年了!震惊!!! 00:00 英语只是一个工具 02:28 这不是歧视是什么 03:55 计较口音有意义吗 05:40 学英语不是为了讲英语
任何国家或地区的言论都有边界,这是一个现代人基本的常识。有趣的是,经常有人喜欢拿某些社会的言论边界,来评判其他社会的言论自不自由。不仅把自己当成了有资格制定标准的圣母,还号召别人得追随他意淫出来的光环。一方面不尊重文化历史差异,一方面却要别人尊重他的自我小世界。 02:04 美国盛行的政治正确言论审查 05:00 笑果笑话严重性远甚于白左话题 07:35 别人的边界比我的高级吗? 10:05 为什么不拿我的边界去审查对方?
世界明明有上百个国家,但往往我们提到“国际”二字时,总是或明或暗被圈定在西方国家甚至说英语国家范围之内。这难免涉及英语语言的既成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在此之上的话语权碾压,最为根本的,是作为客体的我们的心智被俘虏。西方中心主义视角,是框住我们认知的一口井。 分享人coucou,小宝。 02:06 法国人怎么看大使争议 04:40 “国际”长期被定义为西方 07:16 中东机场都放西方媒体新闻 11:00 我们经济增长最大动力是内部
民族主义,一个曾经最频繁被公知拿来对内嘲笑的用词,长期被放置在西方所谓媒体专业主义的对立面。但如果参照该词在贬义语境下的定义,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国内国际宏观事件上,向来是对华盛顿,即自己国家官方立场全盘接受的。不仅从不质疑华盛顿体制合法性,同时也丝毫不接受其他国家权威,这不正是最狭隘的民族主义吗? 分享人:coucou,小宝。 02:17 西方民众默认自己国家体制优越性 04:10 “专业”财经媒体彭博社的强烈意识形态 06:35 美国主流媒体的言论边界 08:50 美国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10:45 这种民族主义由来已久
“美联储加息,是为了抑制国内通胀。全世界需要增持美元资产,因为最稳定最保值”。这是一套我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但是最近一轮加息,我们却看到了史无前例的股债双杀,尤其曾经最安全的美债,创下空前熊市。在美国国内,硅谷银行标志着加息动荡已然浮现,通胀感受如果还缓不下来,民众是否会怀疑,疯狂加息到底为了什么?自己人也割得这么直白吗? 主讲人joe哥,1983年赴纽约定居至今。 02:25 我不认为加息能降通胀 04:50 美国很多人靠支票接续生活 07:40 加息背后是联邦无能为力 10:40 疫情后流浪汉肉眼可见增多 13:45 大家都习惯政府庞大赤字了 15:35 生活美好为什么那么多流浪汉? (观点本身对错仁者见仁,本节目力图呈现的,是当地存在什么样的主流观点哈)
硅谷银行引起金融市场密切关注,都害怕是否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尽管主要服务硅谷新贵,该银行确有其特殊性,但背后是所有商业银行都会面对的升息效应。从这个角度,硅谷银行是否已经引起美国民众的密切关注,就显得很有意思,毕竟后面的牌是否倒下,就取决于恐慌是否蔓延。 主讲人joe哥,1983年定居纽约至今。 01:58 媒体炒作比较多 04:00 为什么倒闭的民间简易讲解 06:30 通胀放缓了吗 09:20 大钱庄吃小钱庄 12:10 加息本就预期的结果吗 15:00 80年代大加息遍地萧条 (观点本身对错仁者见仁,本节目力图呈现的,是当地存在什么样的主流观点哈)
为什么平时喊环保最大声的欧洲社会,却能对俄亥俄人为污染不闻不问?甚至对家门口的北溪事件也毫无调查下文?如果真的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为什么会陷入集体沉默?那些一浪又一浪的口号,什么环保之类,仅仅是自我感动吗?这份虚伪要掩盖的是什么?是不敢明说自己谈环保其实是谈政治吗?是白人优越感吗?当然是的。 主讲人Audito,旅德十余年。 02:50 关注“中国威胁”远多于环保 05:20 德国教育重大众化而非批判精神 07:25 世界观非常欧美中心主义 09:40 跟德国法官朋友的冲突 12:50 不能接受来自非白人的批评
欧洲尤其领头国家德国,往往在环保等后现代议题上积极发声,在中文语境里其理性科学精神可谓是尽享赞誉。但近期美国俄亥俄州无需讨论的严重污染,却被德国舆论集体漠视。更好笑的是,德国最直接受伤害的北溪爆炸,除了环保外更涉及国家安全,但调查记者的跟进结果也没有引起任何讨论,可关于它的刷屏可过去还不到一年啊! 主讲人Audito,旅德十余年。 02:00 搜索俄亥俄出来NBA 05:00 北溪事件也没有任何下文关注 07:30 零星环保抗议被弹压 11:00 社交平台加入沉默大军 13:40 没有德国媒体只有美国媒体
俄亥俄州出了什么事,按道理应该远比几颗万米高空的气球,更值得美国媒体关注,但二者的报道幅度却惊人地反过来。这种常常沦为调侃的场景,此时正在灯塔之地上演。如若说这是媒体配合阴谋论,此番操作在公众角度效果如何?如果明明知道观众在笑,导演为什么还要如此乐此不疲? 主讲人:joe哥,1983年定居纽约至今 02:10 媒体与生活脱节已是常态 07:10 民主党需要炒作气球 11:00 政客知道观众不信 16:00 俄亥俄州严重还需要说? 19:30 长期危害被习惯忽略 22:00 一颗气球看尽无奈
同样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并且有着自我骄傲的民族认同,法国人按道理不至于跟随英美话语亦步亦趋。但是,面对自己国家工业巨头阿尔斯通被美国长臂管辖,司法权被践踏,法国却从上到下无动于衷。不仅相关书籍没引起话题,连本国媒体对此事都保持缄默。旅法15年的coucou推荐一些法国朋友读了相关书籍,尝试解答这一扭曲的国民心态。 02:14《美国陷阱》在英文世界基本失声 05:00 法国人不认为这涉及政治? 08:05 法国视角震惊点:官方毫无作为 11:25 为什么法国媒体上下缄默? 14:35 法国人深受渗透也自知力量悬殊 17:00 脱美反思仍然不是主流民意 嘉宾coucou,旅法15年,医药疫苗行业从业者,曾服务多家法国巨头。
美国真的很分裂吗?如果美国民间并未感受到切实的严重分裂,那我们该如何理解MAGA和BLM这类闹腾?他们真的只是极端群体吗?那为什么全世界媒体都热衷去夸大这些极端?或者分裂是以与媒体报道所不同的形式进行着?旅美40年华人坐客分享,他数十载看到的美国真实分裂。(下) 02:20 现在年轻人/知识分子一面倒支持民主党 04:10 共和党强调自己的孩子自己养 06:26 减税不仅仅是大公司的诉求 08:30 民主党的票仓为什么越来越大 10:00 35岁以后自然会转共和党 嘉宾joe,1983年抵美,定居纽约至今,共和党支持者。
美国真的很分裂吗?如果美国民间并未感受到切实的严重分裂,那我们该如何理解MAGA和BLM这类闹腾?他们真的只是极端群体吗?那为什么全世界媒体都热衷去夸大这些极端?或者分裂是以与媒体报道所不同的形式进行着?旅美40年华人坐客分享,他数十载看到的美国真实分裂。(上) 02:18 美国没有党派忠诚 06:12 亲身参与选举义工的体验 09:10 我为什么投给特朗普? 11:00 FBI帮了川普大忙 嘉宾joe,1983年抵美,定居纽约至今,共和党支持者。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