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称呼一个苏格兰人为British”,这是不少伦敦人会告诉你的礼仪,乍一看是对苏格兰身份认同的包容。但在伦敦居住久了就不难发现,英格兰人却永远没有办法接受苏格兰独立,甚至到了直接表达抵触的程度,虽然这跟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尊重相去甚远。苏格兰独立风波又起,旅居伦敦十数年的Ben,带来他跟不列颠岛南北朋友的交流,窥探日不落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 01:38 暂时还没引起英国内部多大关注 03:40 英格兰同事要求反对票权 05:30 年轻人的“苏格兰身份认同”也很强 08:30 “伦敦城里容不下苏格兰” 11:20 “日不落凭什么是英格兰人独有的荣耀?” 15:25 为什么只给苏格兰公投权 嘉宾Ben,旅居英国十余年,从事金融科技行业。
当首相为俄乌问题振臂高呼时,英国民众却正经历着发达经济体中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即使英国央行已率先收紧银根。光怪陆离的脱节正测试英国社会对俄乌的意识形态桎梏,也进一步酝酿着经济衰退的担忧。旅英十数年的Ben分享邻居也开始跑廉价超市的趣事,带我们领略此刻的日不落余晖。 02:30 疫情以来的汽油翻倍 04:00 夏天天然气开销直追冬天 06:10 邻居也开始去廉价超市 08:20 邻居购置自行车 10:00 物价涨工党兴首相危 14:00 相当比例民众对俄心态动摇 16:00 乌克兰话题彻底凉下来了 18:00 国内无法想象两三月前的“乌克兰疯狂” 嘉宾Ben,旅英十数年,从事金融科技行业,喜欢逛廉价超市最近偶遇邻居。
得益于全球化的顺利推进,法德民众已经享受了数十年的物价平稳时光,但最近半年,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份宁静被彻底击溃。旅法15年的coucou和旅德10年的audito,分享当地的物价飞涨见闻和民众抱怨。时不时会有入木三分的个案分析比如洗洁精浓度。 02:40 巴黎城郊不敢开车进城 04:10 德国战后最大通胀下的超市涨价 07:10 发疯的法国牛角包和德国洗洁精 09:35 东西尽量一次性进烤箱 12:00 政客呼吁少逛超市和快速洗澡 14:50 物价飞涨却不敢否定对俄制裁 17:20 “政治正确”的走火入魔 19:30 对乌克兰心态松动了吗? 美女嘉宾coucou,旅法15年,擅长使用空气炸锅。 靓仔嘉宾Audito,旅德10年,擅长观察洗洁精浓度。
如果生活中没有了新鲜鸡肉,你能想象会有什么影响吗?由于粮食危机及本地禽流感,马来西亚禁止鸡肉出口,直接导致新加坡进入没有生鲜鸡肉的窘境,闻名遐迩的海南鸡饭将不得不破天荒使用冷冻鸡肉,也算是大通胀给我们这个时代留下的最诙谐的一笔之一。旅居新加坡15年的苏荷坐客分享,当通胀传导至小小城邦时国民心态作何反应? 02:13 马来西亚禁止鸡肉出口始末 04:00 餐馆因此关门 05:30 新加坡舆论会责怪马来西亚吗? 07:30 500万的人口规模有钱都不是事儿 10:10 鸡肉只是物价全面上涨的一个缩影 13:00 其实这十几年一直在涨 15:26 谁敢指望工资跟着涨? 嘉宾苏荷,旅居新加坡15年华人,目前状态为吃不上新鲜鸡肉以及怀念海南鸡饭。
如果你去年喜欢买的鱼,今年价格翻了一倍,你会作何感想?此时此刻这种价格疯涨已经出现在众多民生板块,供应链和大印钞等因素裹挟的通胀问题,正全面影响着美国民众的生活。在纽约生活了近40年的joe哥坐客分享,当下的美国通膨到底有多严重?跟40年前那场通膨危机相比有何差异?基础工程停摆,美国国民心态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03:30 开车加油感受最直观 05:10 买菜时眼睁睁看着涨价 07:30 美国公布的通胀数据跟实际感受相去甚远 09:30 40年前刚到美国时的通胀情形 11:00 为什么有工作却没人做? 12:05 美国人的买房辛酸史 14:50 期中选举选谁都是无奈 嘉宾joe哥,1983年抵美华人,恰好经历过上一次滞涨危机尾声,在纽约分享他看到的美国视角。
过度政治化于我们而言似乎是很耳熟的指责,但一个看上去繁荣的欧洲经济体,内部各国民众之间的小九九恐怕是许多国人不知悉的。一场欧冠决赛演变成大规模骚乱,围绕球迷素质/现场管理等琐碎事宜都能升级为国际舆论对峙,两边政客纷纷下场开撕。联想到法国人日常言语中对英国的鄙夷和近年英国脱欧,貌似英法百年战争的阴霾从未散去?谁又好意思说谁玻璃心? 02:05 我在现场亲眼目睹的混乱 04:25 英法开撕已经无数次了.. 06:00 围绕捕鱼引发最高领导人骂战 08:45 法国内部其实也在吵 10:40 作为中国人的疑惑:谁在把体育政治化? 14:00 英国脱欧后矛盾更加剧 15:30 法德友谊靠英国 嘉宾coucou,旅法15年华侨,欧冠决赛现场在场人士,大概率没有参与打架。
特朗普引起欧美舆论反思社会极端化撕裂,但这个反思在法国却碰到了大学生更狂热的打脸,直接因为大选闹停课。同时,一个比特朗普还要“特朗普”的勒庞正在法国获得史无前例的得票率,而素来标榜温和的马克龙也表现得越发尖锐。coucou亲身经历数场法国大选,给我们分享她此刻正在目睹的社会光景。 02:17 周围人没像五年前那么忌惮极端勒庞 03:35 因为大选大学闹到停课 05:30 穆斯林戴头巾要“被违法” 07:10 法国人投票相对很热情了 09:30 身边没人明说支持极端勒庞 11:20 为什么我觉得马克龙还是会赢 12:40 “特朗普“在法国制度难当选 嘉宾coucou,旅法15年华侨,从事医药疫苗行业。
在谈与新冠病毒共存问题时,中英文舆论圈都把眼光盯紧欧美社会,更准确地说,是盯紧欧美主流年轻人社会。但这明显与现实不符,这个世界不乏发展中国家迫于无奈选择共存,由此造成的人间悲剧却往往不能出现在聚光灯下。在欧洲医药行业从业多年的coucou将基于两篇柳叶刀的论文,分享这些发展中国家的“躺平后果”。 02:44 以柳叶刀论文出发谈“超额死亡率” 04:40 都在说美国死100万,多少人知道印度死了400万? 05:50 越南躺平后经济生产没有恢复 06:35 智利超额死亡51% 07:50 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发展中国家 08:55 欧美超额死亡在60+很难看 10:00 omicron数据没有大幅改善 10:45 为什么欧美老人没有被媒体关注? 嘉宾coucou,旅法15年,医药疫苗行业从业者。 节目中所援引两篇论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action/showPdf?pii=S0140-6736%2821%2902796-3 https://idp.nature.com/transit?redirect_uri=https%3A%2F%2Fwww.nature.com%2Farticles%2Fs41597-021-01019-1.pdf&code=20e36229-26ee-4c27-b566-fa898bb91c15
因为新冠疫情直接或间接影响,家里在这期间连走几位老人,这对不管是谁,尤其中国人而言更是难以言语的悲恸,这件事就发生在旅美40年华人Joe哥的身上。听闻国内疫情反复加之所谓共存声音又起,Joe哥坐客分享他在纽约的个人遭遇,特别致上对国内防疫前线的敬意。 02:40 “美国式检测核酸” 05:40 周围老人基本都九死一生 08:40 纽约养老院,人间悲剧 12:20 清明节发现墓地成倍扩张 14:00 关店潮恢复不了了 18:00 为什么美国舆论还是选择躺平 20:40 申诉无效的华人族群请求 23:30 羡慕躺平就像羡慕上餐桌的小鸡 嘉宾Joe,1983年赴美定居至今,闽台两地出生成长。
作为“防疫躺平鼻祖”欧洲,面对持续的病亡案例是如何保持不防控的社会心态?主客观条件与国内有什么不同?本期做客的是在欧洲疫苗行业从业多年的coucou,分享她专业视角下与病毒共存的法国社会生活,以及她对国内目前纷扰的防疫话题看法。 02:25 法国疫苗加强针的覆盖率较高 03:50 反复横跳的法国防疫解除 05:20 解除防疫后的巴黎街头 06:30 防疫解除后目睹人头攒动 09:10 香港数据说明国产疫苗并不差 10:45 灭活疫苗的一定短板 14:00 为什么国内还谈不上病毒共存 嘉宾coucou,旅法十五年华侨,疫苗行业从业者。
不仅日本紧跟欧美步伐,连华人社会新加坡也开始选择与病毒共存,叠加内地疫情拉扯,中文舆论圈的“躺平论”蠢蠢欲动,尽管从经济效益看躺平论尚未能有数据支撑。本期嘉宾是在新加坡学习生活十几年的苏荷,撇除其国内家人因素,基于东南亚生活经验他也很想给“躺平论”浇浇冷水。 03:15 新加坡其实“躺平”挺久了 05:20 “躺平”后仍然是挺谨慎 08:00 “躺平”后各行各业都好转了吗? 11:20 “躺平”后对每日死亡人数麻木 15:00 换算到14亿人的社会你能想象吗? 18:00 “躺平”后上班生活就正常了吗? 20:30 你怎么知道“躺平”后你是获益方? 23:00 某些人纯粹就是为反对而反对 嘉宾苏荷,新加坡学习生活十五年,从事互联网行业。
同为东亚国家,在防疫问题上日本却选择步欧美后尘,进入“躺平”状态。明明有着较发达的卫生条件,为什么历经博弈后也选择了与病毒共存?公众心态上更多是一种妥协无耐?还是对于解封有着更高的经济效益期待?如果这个期待不能被验证又将如何?本期对话旅日20余年的华侨Erika,尝试通过她了解一下日本公众的“躺平心态”。 01:40 周围人心态正在慢慢回归 03:50 为什么对防疫缺乏信心 05:45 长者往生为什么没有引起重视 07:50 连口罩都亦步亦趋欧美节奏 09:40 外婆如何照顾阳性小孙女 12:40 普遍已视新冠如天灾 14:45 医院不接收新冠患者 嘉宾Erika,旅日20余年华侨,从事不动产管理。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