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
过刊编辑部出品的声音叙事栏目

Album
主播:
OBA333、左小姐说
出版方:
OBA333
订阅数:
1790
集数:
4
最近更新:
2个月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声调》是一档由过刊编辑部出品的声音叙事栏目,我们经由此处走进不同调频、不同语调的生活。它或许不足以成为一次调研,也无法被称为一种调查,但我们相信这些从未被收录在郑重对话里的声音,记录着个体命运的无数剖面,其复杂与丰沛,一如我们所生活的当下。
声调的创作者...
OBA333
左小姐说
声调的音频...

声调003·摩梭:当外乡人做在地文化

【编者按】 2024年的尾声,我们去了一趟云南四川交界的泸沽湖,去探访一座位于湖边的摩梭人博物馆。 摩梭人,是中国最后一个保有「母系大家庭」的少数民族。长久以来,因为“走婚”这一独特的婚姻方式,而为外界所知。摩梭青年多吉、尔青,在90年代建立起最初的私人博物馆。它的初衷很简单,当越来越多外来者以轻慢的态度开“走婚就是一夜情”的玩笑,他们想打开一个窗口,留下真实的摩梭生活。 如今摩梭人博物馆的日常运维被很大程度地交托到一批年轻人手里,他们来自天南海北,经历各不相同。他们大多因为泸沽湖的风光、摩梭人的习俗来到这,以支教或义工的形式逐步落地自己对于本地的想象。 当最初的新鲜感退潮,是什么留住了他们。当本地人的故事交给外来人来讲,他们如何建立与本地人的信任,又要如何获取更广泛的外界关注与支持。 当逃离北上广的理想叙事已不再时髦,当返乡青年的创业故事已落入样板窠臼。发生在摩梭人博物馆的当下,或许再一次承载起了它的窗口意义。 【本期目录】 01:15 人对于远处的想象 03:10 从大城市到小地方 04:30 外来人的停留周期 08:00 从全家福敲开本地人的门 10:30 慢慢地,我就不用早起了 12:00 我不一定理解,但你去做 13:00 读书读的是另外一种文化 14:00 划独木舟去收石猴子 16:50 母系大家庭的新变化 19:30 奇观之外还能看什么 21:30 幻想破裂后能讲什么 22:40 回到母屋吧,一切从这里开始 23:50 生活的原则,是分享而非占有 24:15 走婚的背后,再叙家的概念 26:00 让对话发生,而非迎合情绪 30:00 设定一个离开的节点 33:00 什么是好的伴侣关系 35:00 孩子在这是可以这样长大的 37:00 在葬礼上狠狠跳舞送别家人 38:00 我得到了一个远方可回的家 【下期预告】 声调004:金矿移民

39分钟
99+
2个月前

声调002·调查记者(下):你知道,人没有办法拒绝自己

*注:本期节目并非完整音频,仅为片头预告,完整节目敬请移步过刊编辑部公众号收听。 【编者按】 《声调》第二期,主题是「调查记者」。 节目中的声音采制于不同时间、很久之前,我们以两位从业者所参与报道的事件为轴线,走近这个时常在回忆里被镀上金光又在更长时间里被搁置于边廊、逡巡于未来的职业。 诚如《声调》开篇时所注明的,这实难算得上一种调研,也算不得一种正式的声明。你几乎可说它是无用的,因为它不做任何的定性,也因此无法作为任何情绪与立场的背书,成为任何人的论据。但它是真实的,对于调查记者它不是一种旁观的、叶公好龙式的赞美与叹惋,而是真正身处其中的普通人如何做出过努力,又如何与某种理想的可能性失之交臂的复杂过程。 回头来听,我们想,它仍是有价值的。 以下,是下集,来自周公子的自述。他现在是一名自媒体人。 【本期目录】 什么是“严肃新闻” 大乱象里的小问题 看看有没记者,我服务服务 在攻防之间,突破关键的人 新手记者:没人知道我去过 调查需要人脉做支撑的 最优秀的记者在跟这些 什么是“会问问题” 同题竞争是最好的训练场 不再有不可错过的新闻了 流量是反新闻的 新闻是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的 强势渠道定规则 还在做调查的,更多是惯性 暗访童工工厂 闲聊出的冤案 难的不是报冤案,是推动平反 调查报道的指向,是监督权力 什么是“通稿时代” 你去现场的意义是什么 不盈利就没有博弈空间 理想主义者离开得更早 大事件里的普通人 历史,就是让你别忘记 报道的分寸在哪里 你养调查记者,就知道他费钱 人们怀念的是理想主义的年代 人对未来有希望,就会有理想 不同的媒介有各自适应的内容 总有几个时刻,你值得在现场 残存的古典主义:他无法拒绝自己 【下期预告】 声调003: 外乡人的本地文化

2分钟
99+
5个月前

声调002·调查记者(上):那是我最靠近理想的一刻

*注:本期节目并非完整音频,仅为片头预告,完整节目敬请移步过刊编辑部公众号收听。 【编者按】 《声调》第二期,主题是「调查记者」。 节目中的声音采制于不同时间、很久之前,我们以两位从业者所参与报道的事件为轴线,走近这个时常在回忆里被镀上金光又在更长时间里被搁置于边廊、逡巡于未来的职业。 诚如《声调》开篇时所注明的,这实难算得上一种调研,也算不得一种正式的声明。你几乎可说它是无用的,因为它不做任何的定性,也因此无法作为任何情绪与立场的背书,成为任何人的论据。但它是真实的,对于调查记者它不是一种旁观的、叶公好龙式的赞美与叹惋,而是真正身处其中的普通人如何做出过努力,又如何与某种理想的可能性失之交臂的复杂过程。 回头来听,我们想,它仍是有价值的。 以下,是上集,来自曹老师的自述。她是一名以法治调查报道为主的记者。 【本期目录】 关于一段对话的缘起 被记住的“权大于法” 如何潜入地下斗狗赌场 我这儿狗没有吃闲饭的 任何人都有可能出卖你 这种事不好,你少打听 从病死猪肉摸到潲水油 今天会有人来检查 没有搭档交叉印证 个体一次次被希望辗过 什么是恰当的投入 冤枉,真的是冤枉 你知不知道这孩子是“天不收” 你凭良心,你告诉我有没有做 你不承认,老婆跟你受一样苦 不能偏了良心,我会陪他到死 调查记者必须是保持干净 是否最大程度接近了真相 合力上交一卷空白的带子 从配型开始就是一场骗局 你也会希望有人为你发声 好像有一段时间被清除了 我们没有想象得那么重要 新闻是有进程的,学会与它共处 还有新闻毕业生,还有人走下去

3分钟
99+
5个月前
声调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