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提示】 03:15 我的同事居然认为传统文化没有断层 04:36 钱穆《国史大纲》的本意 07:26 阴暗面一:权力的体现基于对人的管理 07:58 举例:万历金丝蟠龙翼善冠VS英国王冠 12:04 花丝镶嵌工艺(万历金丝蟠龙翼善冠) 14:16 通过王冠,我们能看出中英双方对于最高权力的诠释是截然不同的:中-对内压迫,对人的管理和驾驭;英-向外征服,搜集全天下最宝贵的宝石 18:30 阴暗面二:过分重视“关系”,因此就构成了人和人之间优势和劣势的区别 20:56 阴暗面三:对于“道德”的过分推崇:“仁义出,有大伪” 21:25 《万历十五年》的核心内容之一:批判明代文官集团的“又当又立” 23:44 中国王朝更替VS日本王朝更替:前者以“德”维系,后者以“血脉”维系 25:23 关于电影《烈日灼心》的思考:一个人的善和恶是不能简单的相互抵消的 28:00 关于民族性的形成:儒家文化辐射下的观念影响是一部分,我们需要检讨另外还有哪些要素,如什么样的权利关系、制度、平台让人发展成了这样 29:53 预 告 【相关资料】 万历金丝蟠龙翼善冠 英国王冠
【本期主题】 《爱欲之死》【德】韩炳哲 【收听提示】 00:28 录这期播客之前,我已经笑了一条了 01:04 关于《爱欲之死》与韩炳哲 01:58 娇妻文学是什么(别听要脸…) 08:00 娇妻文学让我联想到的《爱欲之死》中的原文 10:30 如果是韩炳哲来看娇妻文学,他会提什么问题? 11:54 黑格尔的“主仆辩证法”中,失败者只配拥有徒劳的生命和不断的劳作 15:20 劳作和徒劳的生命会致使人们拒绝爱欲的疯癫和狂迷 16:45 为什么人们没有能力接纳爱欲? 18:42 为什么爱情是将自我置于他者之下而忘我,是自我的牺牲? 19:58 爱情中自恋的表现是什么? 24:53 为什么“他者”会消失? 25:02 原因一:数字媒体的发展 27:45 原因二:“消费模式”对于社会的影响 32:30 “分类评级”的消费思维造成了人的异化,因而造成了“他者”的独立性和完整度的消失 35:00 婚恋之中的“分类评级”与“消费模式” 38:24 对比消费社会之前的传统社会,我们可以理解消费模式的荼毒 44:05 娇妻文学中出现的这种单面向的爱情(只具有单一的愉悦感)的原因小结 46:14 韩炳哲为什么认为现代人无法承认爱情中的“无能为力”? 49:32 题外话:为什么“病娇”这种人设会风靡于网文之中?
【本期主题】 《中国文化的重建》、《中国情怀》 作者:余英时 【收听提示】 本次主要讨论余先生《现代儒学的困境》、《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的这两篇文章 《现代儒学的困境》: 06:30 传统社会中儒学都能够成功克服每一次挑战,从挑战中焕发活力,没有被根本性动摇,直至19世纪中叶 07:08 儒学和其它宗教如基督教的根本区别在于什么 08:00 儒学被制度化了,与社会制度紧密联系,是传统社会之中,人们从生到死的一系列制度化的生活方式 09:14 儒教在近代社会是如何一点点崩溃的 10:30 因为儒学与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其实从鸦片战争开始学习西方技术的时候,儒学就开始从社会中丧失立足点,不用等到五四运动 11:38 五四运动对儒学形成的重大影响:儒学影响下的各种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都瓦解了 12:30 所以儒学并不是因为五四、文革等专门针对于思想文化的革命的发生才瓦解的 13:25 制度化的儒学的死亡是不是意味着儒学的再生?意味着我们可以重新看待儒学,思想解放? 16:30 儒学从五四起成为“游魂” 18:50 为什么儒学没有外在的支持和保障呢? 19:15 1.因为儒学落脚到“人”的修行,是实践的,不主张外显外露 20:51 2.中国哲学宗教思想是没有外化的“此岸”(人间)和“彼岸”(天堂)的区别的,中国人追求的是“向内超越” 22:12 著名的学术对话:韦伯VS余英时 《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27:23 本文的两个核心 27:41 核心一-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边缘化的? 30:35 核心二-五四的教训 30:54 一是没有学好西方:“民主”和“科学”究竟指什么? 32:08 二是对中国传统、中国历史并不真正了解 33:28 三是引入“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决定文化”的基础逻辑,就把文化排斥于边缘地位了。但实际在传统中国,文化一直是第一要义 36:03 为什么有这个题目,我们为什么要重建文化、恢复文化传统 40:08 在重建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克服浅薄庸俗的情绪化政治化语言,把心态放平 40:26 语言一:“公知” 40:40 好,我这里口误了,是“文青”不是“知青” 44:34 语言二:“孔孝子” 46:27 三:“民族主义情绪” 48:07 余先生在《中国情怀》中的原文可以用来回应这一民族主义情绪 50:23 请让我以余英时先生《我承受的五四遗产》这一篇文章做结 以及, 录完这期,我就要去跳本草纲目了,谢谢大家(微笑脸)
【今日主题】 《传习录》,(明)王守仁 【收听提示】 02:07 在前期我还小的时候,学习心学的动机是一种激情 03:08 但是我低估了社会的恶意,以及高估了我自己的能力 05:00 不得不承认,在沉重的社会现实面前,我对于儒学的信仰也是且信且疑 05:24 但我们所经历的痛苦可能只是王阳明他经历的n分之一 07:29 之前我听王阳明的人生际遇时,只是把那些悲伤的故事当做成为伟人必备的要素而已,却很少心贴心地思考过,当一个真实的人经历了这些时,他会有什么感受 07:58 王阳明是一个恋家、极重视亲情的人 10:28 但是王阳明真的就放下了刘瑾 11:12 王阳明在从北京流放的路上,辗转难眠时,他可能在想什么 16:17 王阳明的遭遇虽然极度糟糕,但是他仍笃信良知 17:47 我无法像王阳明那样释怀怨恨的对象,毕竟我连疫情都无法原谅(......) 18:44 分享一首王阳明在被廷杖后,在昭狱中度过除夕夜时做的一首诗 20:46 当代年轻人可以怎样理解王阳明? 21:26 理解王阳明的第一步,拿掉我们对于所谓“圣贤”以及“士大夫”的刻板印象 24:20 心学对现实的指导一:不畏社会主流,对己诚实 28:02 心学对现实的指导二:要追求安静,安静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以及,要以“不厌外物”的心态修炼静字 31:39 心学对现实的指导三:立志与精进 34:00 曾有一个人在经历了世间所有的黑暗之后,提出了致良知之学 34:45 “便须入场” 我们下周一再见哦!
【本期主题】 《我执》,作者:梁文道 【收听提示】 02:13 梁文道粉丝对于道长(梁文道绰号)的印象 02:59 《我执》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03:28 《我执》里的梁文道绝对颠覆他自己的公众形象 04:27 八卦之魂熊熊燃烧:道长在《我执》里谈到的爱人到底是谁? 06:15 《我执》中道长真的是爱惨了他的爱人 07:49 “爱只不过是深情的愉悦诱惑,像麻药和偷窃的一时快感” 09:38 “偷窃的快感”的典故:《忏悔录》奥古斯丁 11:00 《我执》所带来的我对“爱情”和“自恋”的反省 12:36 所谓“理想型”是爱情中的谎言 15:56 《我执》原文分享:篇章名《拯救自己》 18:29 道长还真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人呢 19:50 音乐分享:佐藤康夫(日)《夜明》,以及《夜明》给我带来的一段特殊的身体经历 【补充】 《八分》,音频播客,收听渠道为喜马拉雅app或者看理想app
今天是26岁后的第一天,也终于录完了这一集。 话说从下期节目开始就要换片头音乐啦哈哈哈,最近找到了一个很喜欢的音乐! 【收听提示】 00:33 我生日都干哈了 03:52 最喜欢的两种单品咖啡豆风味(做成奶咖之后的) 08:47 最近朋友吐槽的一位相亲奇葩男 11:48 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的二元对立 15:12 我对儒学的认识过程 26:13 我学儒学的心态变化 27:10 两个更好的认识王阳明的资源 28:06 简单介绍一下王阳明的生平 44:41 王阳明的成就有什么 51:30 王阳明的性格 61:00 认识儒家的基础:明确“道德就是智慧” 67:48 王阳明的三大代表性理论 68:08 “心即理” 69:22 “致良知” 77:04 “知行合一” 84:08 Q&A,回应大家学习阳明心学的普遍性疑问 91:44 我自己如何接受、理解自己学习阳明心学这件事儿 94:43 唐君毅先生的训示“如果诸位只自觉自己是个种族生命意义上的中国人,而非一个文化生命意义上的中国人,我还是要不客气地说,诸位做中国人,做的还不到家。” 95:25 推荐音乐:佐藤康夫(日)《尺八:一声一世》
【收听提示】 04:46 目前社会现实:所谓的传统文化回暖 05:59 文化很容易被符号化、扁平化 07:35 文化扁平化的最大副作用 13:36 文化断层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19:34 流行文化能否撬动传统文化 20:58 本期节目总结 22:50 音乐推荐:《大军师司马懿》插曲-《曹操》
给自己定了ddl,那么以后就是每周一晚之前都要更新的人了,哭泣... 【收听提要】 01:45 故宫特展《何以中国》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第一单元(新石器时代展品) 02:19 特展第一件展品 铜神树枝头立鸟 03:43 第二件展品 铜太阳形器 04:22 第三件展品 青玉琮 08:20 后面几件展品 玉璧、玉圭、四神瓦当 10:50 为什么这几件物品会成为《何以中国》展的第一个板块? 11:33 不同文明都是从史前文化发源,但其究竟区别在哪里 13:45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16:35 儒家文化内核 18:00 “礼”的由来(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 19:30 “礼”的内容:礼天、丧葬、社会等级次序 22:10 孔子对于礼的反思是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突破:孔子用“仁”来诠释“礼”(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 25:00 为什么仁可以解释礼 30:0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该怎么理解 32:26 你有没有过心情很差的时候,想要夜晚多几个小时消磨? 33:26 小结:天、礼、仁 34:40 知道了仁是解释礼的,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35:18 许倬云先生在《十三邀》的原台词 36:50 儒家的道德论:每一个人的自尊自强 39:00 推荐许倬云先生的《问学记》! 42:04 阶段小结语:《问学记》原文摘录 45:00 《何以中国》独立展柜的三件文物:红山文化C形玉龙等 48:20 节目片尾音乐:坂本龙一&大贯妙子《四季》,仅以《四季》献给MU5735的遇难同胞和遇难同胞家属 【何以中国 展品实物拍摄】 抱歉,因图片较大,所以我只选用了聊天中重点谈的三个展品 铜神树枝头鸟- 三星堆文化 青玉琮- 良渚文化 C形玉龙-红山文化 就到这里,我们下周一再见
如果你也是博物馆/历史的重度爱好者,欢迎疫情过后来北京和我约展! 本集简短地聊了下我对于自己博物馆参观的反思和困惑: 03:09 我们应该更注重文物的使用价值,参与进入古人的生活。而现在博物馆的文物教育则过度强调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03:20 E.G.观复博物馆 05:37 博物馆展陈多是把文物从其自有的整体文化环境中生硬地剥离下来。 06:24 E.G.观复博物馆/故宫博物院 10:21 对于文物观看的视角极为单一和传统,也反应了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极为单一和传统。 13:39 片尾bgm:Eric Clapton - Sensitive Kind
今天这集比较长,脑子转不动所以又有很多口误,憋介意! 【收听提要】 03:29 甄嬛传/如懿传:女权了,但没有那么女权 03:46 是对于女性的传统历史书写的颠覆,对于女性为妻为妾的传统形象书写的颠覆 07:58 甄嬛是爱上皇帝-被皇帝伤害-放下皇帝,如懿是爱上皇帝-被皇帝伤害-放下爱情。似乎是发展,但是都是在谈论爱情 09:46 基础逻辑是谈论女性似乎一定要谈论爱情这一刻板印象 11:13 明朝嘉靖皇帝与陈皇后 14:35 在作者对于甄嬛、如懿形象的塑造上,看到中国人的圣人情结,看到儒家文化的影子。 19:30 为什么在宫斗剧中反而会出现“圣人形象”? 26:23 与神剧《大明王朝1566》做对比,《大明》的情节有什么不同?
收听提示: 热血青年万历为何在万历十五年之后,转变为一个怠政的消极君主? 一个皇帝为何会被束缚在紫禁城,长达三十年未能踏出紫禁城一步? 在作者黄仁宇笔下,万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为什么万历的转变会让人感到同情和悲伤? 相关阅读: 《万历十五年》美. 黄仁宇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