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从传统文化重建的视角看五四,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本期主题】 《中国文化的重建》、《中国情怀》 作者:余英时 【收听提示】 本次主要讨论余先生《现代儒学的困境》、《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的这两篇文章 《现代儒学的困境》: 06:30 传统社会中儒学都能够成功克服每一次挑战,从挑战中焕发活力,没有被根本性动摇,直至19世纪中叶 07:08 儒学和其它宗教如基督教的根本区别在于什么 08:00 儒学被制度化了,与社会制度紧密联系,是传统社会之中,人们从生到死的一系列制度化的生活方式 09:14 儒教在近代社会是如何一点点崩溃的 10:30 因为儒学与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其实从鸦片战争开始学习西方技术的时候,儒学就开始从社会中丧失立足点,不用等到五四运动 11:38 五四运动对儒学形成的重大影响:儒学影响下的各种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都瓦解了 12:30 所以儒学并不是因为五四、文革等专门针对于思想文化的革命的发生才瓦解的 13:25 制度化的儒学的死亡是不是意味着儒学的再生?意味着我们可以重新看待儒学,思想解放? 16:30 儒学从五四起成为“游魂” 18:50 为什么儒学没有外在的支持和保障呢? 19:15 1.因为儒学落脚到“人”的修行,是实践的,不主张外显外露 20:51 2.中国哲学宗教思想是没有外化的“此岸”(人间)和“彼岸”(天堂)的区别的,中国人追求的是“向内超越” 22:12 著名的学术对话:韦伯VS余英时 《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27:23 本文的两个核心 27:41 核心一-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边缘化的? 30:35 核心二-五四的教训 30:54 一是没有学好西方:“民主”和“科学”究竟指什么? 32:08 二是对中国传统、中国历史并不真正了解 33:28 三是引入“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决定文化”的基础逻辑,就把文化排斥于边缘地位了。但实际在传统中国,文化一直是第一要义 36:03 为什么有这个题目,我们为什么要重建文化、恢复文化传统 40:08 在重建文化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克服浅薄庸俗的情绪化政治化语言,把心态放平 40:26 语言一:“公知” 40:40 好,我这里口误了,是“文青”不是“知青” 44:34 语言二:“孔孝子” 46:27 三:“民族主义情绪” 48:07 余先生在《中国情怀》中的原文可以用来回应这一民族主义情绪 50:23 请让我以余英时先生《我承受的五四遗产》这一篇文章做结 以及, 录完这期,我就要去跳本草纲目了,谢谢大家(微笑脸)

56分钟
99+
2年前

9. 在2022年,我们可以怎样理解王阳明和他的心学?

【今日主题】 《传习录》,(明)王守仁 【收听提示】 02:07 在前期我还小的时候,学习心学的动机是一种激情 03:08 但是我低估了社会的恶意,以及高估了我自己的能力 05:00 不得不承认,在沉重的社会现实面前,我对于儒学的信仰也是且信且疑 05:24 但我们所经历的痛苦可能只是王阳明他经历的n分之一 07:29 之前我听王阳明的人生际遇时,只是把那些悲伤的故事当做成为伟人必备的要素而已,却很少心贴心地思考过,当一个真实的人经历了这些时,他会有什么感受 07:58 王阳明是一个恋家、极重视亲情的人 10:28 但是王阳明真的就放下了刘瑾 11:12 王阳明在从北京流放的路上,辗转难眠时,他可能在想什么 16:17 王阳明的遭遇虽然极度糟糕,但是他仍笃信良知 17:47 我无法像王阳明那样释怀怨恨的对象,毕竟我连疫情都无法原谅(......) 18:44 分享一首王阳明在被廷杖后,在昭狱中度过除夕夜时做的一首诗 20:46 当代年轻人可以怎样理解王阳明? 21:26 理解王阳明的第一步,拿掉我们对于所谓“圣贤”以及“士大夫”的刻板印象 24:20 心学对现实的指导一:不畏社会主流,对己诚实 28:02 心学对现实的指导二:要追求安静,安静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以及,要以“不厌外物”的心态修炼静字 31:39 心学对现实的指导三:立志与精进 34:00 曾有一个人在经历了世间所有的黑暗之后,提出了致良知之学 34:45 “便须入场” 我们下周一再见哦!

37分钟
1k+
2年前

5. 从故宫特展《何以中国》谈到许倬云《问学记》:寻觅意义

给自己定了ddl,那么以后就是每周一晚之前都要更新的人了,哭泣... 【收听提要】 01:45 故宫特展《何以中国》中我最感兴趣的部分:第一单元(新石器时代展品) 02:19 特展第一件展品 铜神树枝头立鸟 03:43 第二件展品 铜太阳形器 04:22 第三件展品 青玉琮 08:20 后面几件展品 玉璧、玉圭、四神瓦当 10:50 为什么这几件物品会成为《何以中国》展的第一个板块? 11:33 不同文明都是从史前文化发源,但其究竟区别在哪里 13:45 余英时《论天人之际-中国古代思想起源试探》 16:35 儒家文化内核 18:00 “礼”的由来(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 19:30 “礼”的内容:礼天、丧葬、社会等级次序 22:10 孔子对于礼的反思是中国文化思想发展的突破:孔子用“仁”来诠释“礼”(余英时《中国文化史通释》) 25:00 为什么仁可以解释礼 30:00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该怎么理解 32:26 你有没有过心情很差的时候,想要夜晚多几个小时消磨? 33:26 小结:天、礼、仁 34:40 知道了仁是解释礼的,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35:18 许倬云先生在《十三邀》的原台词 36:50 儒家的道德论:每一个人的自尊自强 39:00 推荐许倬云先生的《问学记》! 42:04 阶段小结语:《问学记》原文摘录 45:00 《何以中国》独立展柜的三件文物:红山文化C形玉龙等 48:20 节目片尾音乐:坂本龙一&大贯妙子《四季》,仅以《四季》献给MU5735的遇难同胞和遇难同胞家属 【何以中国 展品实物拍摄】 抱歉,因图片较大,所以我只选用了聊天中重点谈的三个展品 铜神树枝头鸟- 三星堆文化 青玉琮- 良渚文化 C形玉龙-红山文化 就到这里,我们下周一再见

54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