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提示】 04:05 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口误)包含了金庸先生的所有著作 04:46 金庸最喜欢段誉的原因 06:23 纯粹喜剧担当:呆头呆脑,搞笑 10:00 段誉从全书0%善良到了全书70%,最后善良到了结尾 12:00 时时刻刻都是快快乐乐的,无论什么(武功、性命和身份)都不足以成为段誉的包袱 15:48 段誉掉入悬崖,挂在崖壁古松上的时候,甚至试图和古松对话 17:30 掉入绝境后,不但没有绝望,甚至欣赏了美景,甚至睡了一觉,甚至兴高采烈地唱着曲子找出口 22:30 木婉清可恨吗? 25:00 金庸的笔法:段誉主观上并不在乎皇族身份+用侧面描写反复提醒读者段誉是皇族 27:44 段誉与慕容复的对比,成为体现二人性格的重要安排(少室山高潮) 37:55 原著里的王语嫣是真的人品有问题 39:35 情痴与情痴不同:段誉/游坦之/段正淳众老婆 41:39 这么甜的大理世子是怎么炼成的? 41:51 大理段氏的双重身份:既是主流人又是边缘人 44:59 段家兄弟间、妯娌间、两代间非常有爱:附一段皇后与刀白凤的互动细节 48:45 段誉从不执着武功、性命和身份,但是执着于兄弟、家庭和爱情 49:21 金庸新修版中段誉和王语嫣的结局好还是不好? 51:52 “心魔”是什么? 55:47 新修版中段誉的家庭线比爱情线虐多了 59:50 结语:慕容复家臣对段誉评价 61:33 严肃讨论:为什么段誉是中原文化的公子、君子形象,而没有少数民族特色?北宋四周的少数民族政权如西夏究竟被汉化到了什么程度? 68:07 关于有人说段誉是“绿茶”的这件事 【金庸才华大赏】 《天龙八部》原著是章回体小说,每回开头题目串联起来可组成一首词。全书分为五部,因此共五首词,这五首词也概括了全书内容: 第一部《少年游》-主角段誉 青衫磊落险峰行,玉壁月华明。马疾香幽,崖高人远,微步毂纹生。 谁家子弟谁家院,无计悔多情。虎啸龙吟,换巢鸾凤,剑气碧烟横。 第二部《苏幕遮》-主角乔峰、段誉 向来痴,从此醉,水榭听香,指点群豪戏。剧饮千杯男儿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义。 昔时因,今日意,胡汉恩仇,须倾英雄泪。虽万千人吾往矣,悄立雁门,绝壁无余字。 第三部《破阵子》-主角萧峰 千里茫茫若梦,双眸粲粲如星。塞上牛羊空许约,烛畔鬓云有旧盟。莽苍踏雪行。 赤手屠熊搏虎,金戈荡寇鏖兵。草木残生颅铸铁,虫豸凝寒掌作冰。挥洒缚豪英。 第四部《洞仙歌》-主角虚竹 输赢成败,又争由人算!且自逍遥没谁管。奈天昏地暗,斗转星移。风骤紧,缥缈峰头云乱。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梦里真真语真幻。同一笑,到头万事俱空。糊涂醉,情长计短。解不了,名缰系嗔贪。却试问,几时把痴心断? 第五部《水龙吟》-三大主角聚首 燕云十八飞骑,奔腾如虎风烟举。老魔小丑,岂堪一击,胜之不武。王霸雄图,血海深恨,尽归尘土。念枉求美眷,良缘安在?枯井底,污泥处。 酒罢问君三语,为谁开,茶花满路?王孙落魄,怎生消得,杨枝玉露?敝屣荣华,浮云生死,此身何惧!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奋英雄怒! 【音乐】 <what a difference a day makes> Laura Fygi
【本期主题】 《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加)卜正民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美)史景迁 《陶庵梦忆》(明)张岱 【收听提示】 09:54 我们不能够只把《陶庵梦忆》压缩成对于“美”的描述,用女性视角来看你会读到不同的东西 11:55 聊古代女性的生存环境之前,先聊古代男性的生存和发展逻辑 12:47 宗族、农耕和科举是古代社会的三大核心要素,但都与女性无关 15:40 怎样理解科举 古代女性的生存情况(以明晚期张岱眼中的女性为例) 1)正妻 18:55 正妻的生活切片---张岱母亲 21:55 正妻的人生轨迹---张岱岳母 2)妾室 23:59 妾室的焦虑与不安 25:39 妾室不自由的去与留---张岱叔叔的某个妾 32:37 做妾的女子都是从哪来的? 3)妓女(艺伎与歪妓) 37:25 妓女在明晚期极端商业化:省会城市会有几千家妓院 40:11 卜正民:艺伎的自由来源于,她们的被”男性化“ 41:30 浪漫爱情其实是男性的书写 43:29 自恋”说的就是明末的这群男人 44:51 艺伎的婚配轨迹:柳如是---江南著名艺伎 47:25 歪妓(站街女)的生活 49:00 读起来很心痛的歪妓生活细节 52:47 明末如果女子经商会发生什么? 53:28 你能想象那些女子的表情么? 55:06 你还敢读“士女凭栏轰笑 ,声光凌乱,耳目不能自主。午夜,曲倦灯残,星星自散。”吗? 57:17 古代男性异化女性,通常会遭到反噬,自己也会被异化 61:39 但被压迫阶级,比如女性,总会有一些迷思 64:24 作为女性,要感谢商业化与城市化 66:50 正史就一定是客观、正确的吗?曾存在过的非主流人群在哪里? 68:30 女性主义其实是一个新的观看世界的视角 70:23 女性主义者该如何理解传统文化? 73:12 如何去看待男权主义视角所带来的传统文化中的局限? 75:49 只有讨厌女性、怨恨女性才叫厌女吗?举例:up主-田野上的繁荣
【本期主题】 《倦怠社会》(德)韩炳哲 【收听提示】 04:22 本书主线 05:42 韩炳哲对于“自己卷自己”的描述(原文) 08:52 什么是韩炳哲批判的功绩主体行为? 10:10 为什么会产生功绩主体? 12:14 规训社会(福柯)VS功绩社会(韩炳哲) 17:09 为什么会产生自恋,大家为什么活的这么累? 24:13 为什么人们无法忍受无聊? 28:25 韩炳哲对于注意力缺陷的描述(原文) 29:06 以《倦怠社会》原文作结 33:09 大家:你们喜欢听什么话题呢?
【更正】 我今天清醒了之后,发现里面有!错!误! 余英时先生并不是说那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这个逻辑是“庸俗马克思主义”,而是把整体的19c中期之前的古代社会都称为是“封建社会”的这个说法称为“庸俗马克思主义”! 【另外】 喝到手麻了,偷个懒,不写shownotes啦
【收听提示】 01:21 中国社会并没有形成对明史有效深入的讨论 03:06 怎样看待当下传统文化的“回暖”与“复苏”?(普及传统文化的时代局限是什么?) 15:25 明事儿中的历史是“今人之古而非古人之古” 17:40 如何理解鲁迅说“明朝皇帝多无赖儿郎”?明朝皇帝一般会受什么教育? 20:29 明事儿缺乏大的、整体性的历史知识的梳理和讲解 21:30 明朝是个极度摧残士大夫的时代:廷杖 22:57 缺乏整体性的历史知识会对我们理解历史人物产生怎样的阻碍? 24:00 怎样理解张居正死后,万历可以立刻倒张、抄家? 26:31 为什么张居正当权时敢清剿天下书院? 27:15 明事儿中的历史人物:“很鲜明,不完整,有故事,没生活” 28:34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了解“古人之古”,要去了解大的历史知识,而不能只是听故事? 35:38 明事儿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成功只有一个,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明事儿系列完结,撒花!
《明事儿》书评系列分为上下两集,本集为夸夸集,下集(下周一播出)为反思集。如果有对《明事儿》感兴趣的明粉,欢迎订阅、转发和关注哦~ 【本期主题】 《明朝那些事儿》 当时明月(2009) 【收听提示】 04:20 “明堡宗”/“大明战神”/“土木堡留学生” 08:37 原文分享:朱祁镇和叔叔的会谈 10:41 原文分享:王守仁先生为国效力梦想的破灭 19:50 在海瑞与张居正身上看见人的复杂性 28:10 当年明月十分重视书写“超越性” 28:39 中国传统的史观是什么? 30:25 原文分享:道统中的杨涟、左光斗与史可法 40:50 道统怎么理解?中国人真的没有信仰吗?中国以历史代宗教怎么理解? 48:16 为什么“大明皇帝易溶于水”? 49:50 为什么明朝有十六个皇帝,但是北京的明十三陵中只有十三个皇帝? 51:14 回应听友留言 【本集内容总结-按顺序】 优点1:用极幽默的方式推动明史的普及 优点2:重视对“人”的书写,尤其重视书写人的情感和复杂性 优点3:当年明月对于道统是有传承的,是十分重视书写超越性的(最大的优点) 优点4:“成一家之言”,当年明月对于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和判断,写作时不屈从历史人物的民间形象
【收听提示】 01:38 目前舆情呈现出的情绪状态其实是一种危机感:危机的本质是无法解释的失去(项飚:《把自己作为方法》) 06:18 这次唐山打人事件的施暴行为可以被拆解成2个,一个是性骚扰,一个是性暴力,这两个点都构成女性的集体恐慌 08:14 声讨黑恶势力,且声讨人性的麻木,但是边缘化“性骚扰” 10:38 女性的被他者化怎么理解?(上野千鹤子:《厌女》) 17:20 只有怨恨、憎恶女性,甚至对女性动手才叫厌女吗?日常生活中哪些话语也是厌女? 20:03 怎么理解女团成员被邻桌中年男性要求敬酒? 27:11 怎样理解男性说“我也很害怕”? 28:33 假设绿衣男没有男性同伴,是否会说那么下流的话,是否会那么暴烈的殴打女性?怎么从渴望被认同感,渴望缔结男性间纽带的角度理解男权逻辑? 36:32 回应一个观点:唐山打人事件是否不用从性别角度看待?而应从民族糟粕、社会治安、法治社会、人性麻木的角度看待 42:48 怎样理解部分男性对女权主义的反感情绪? 45:15 上野千鹤子对渡边淳一的调侃 48:00 大荧幕上姐弟恋中的“姐姐”的形象为什么并不能体现女性意识?(《女士的法则》) 51:24 怎样看待攻击整个男性群体的激进情绪? 【部分录音文稿摘录】 *能够定义男性程度和男性身份的,可能很大程度上不是自然的生理条件,而是后天来自于男性群体中的认同。 *“下流话”、“动手动脚”和“殴打女性”都有可能成为男性间的纽带,是一种进入“更男性集团”的投名状。 *男性之间的认同是建立在他者化其他人的基础之上的,比如他者化女性,他者化男性同性恋群体。人类不是被区分成“男人”和“女人”,而是被区分成“正常人”和“女人”。 *性别角度、人性角度和社会法治角度,是看待这件事情的不同视角,这几个视角不是独立的,分离的,而是相互交杂的。比较令我失望的是,男性拒绝从这件事情里看到性别不平等,女性并没有拒绝打击黑社会,只是对性别议题格外敏感一些。 *因此我们可以呼吁不要再麻木,可以呼吁提高奖惩程度,呼吁立法完善,但是这都不阻碍我们去从性别视角再去试着理解一下这个事件。 为什么不能忽视性别视角的存在?假设唐山所有黑社会被清除,凌晨两点的时候,女生吃烧烤是不是仍然不需要担心有人会走近搭讪等等性骚扰行为?女性表示拒绝了之后,或许不需要担心那种致命部位的重力击打,但是是不是要担心其它的报复行为? *女权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是边缘对中心的反抗,是非主流对主流的反抗,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如果男性仍觉得不对,不愿意从性别角度看这个事件,我想不能直接上升到这个男性人品有问题,不能因言废言,而是只是单纯还没有意识到女性的弱势。这不至于被泼大粪洒狗血,但也请你一定程度上包容女性看似有些极端的情绪。 *最后,男生们,如果你觉得被某些极端言论攻击了: 如果我们是很认可中国传统教训的人,那我们会同意,我们对自己尊严、价值的认可度不是来源于他人,而是来源于我们自己。因此一切情绪、话语都不足以挑战我们的尊严和价值。
【本期主题】 《陶庵梦忆》【明】张岱 《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美】史景迁 《我执》梁文道 【收听提示】 01:48 初印象:《湖心亭看雪》 05:38 “张岱写陶庵梦忆时,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我连想都不敢去想。”(梁文道《我执》) 11:38 张岱其人 13:23 张岱让你不能把《陶庵梦忆》只是当做江南文化/风景记录 14:08 张岱再返西湖的心境体现了他的“深情” 18:20 张岱的深情:金山夜戏 24:26 文化断层发生之后,中国还能延续下来的文化基因是什么 25:57 张岱文辞大赏:“如在秋水”“先月早归”“曲倦灯残,星星自散” 29:27 文辞优美的前提,是人赋情于景物 30:36 《陶庵梦忆》中最可怕的张力:张岱的深情以及时代背景下的“雨打风吹去” 31:43 张岱的后半生到底遭遇了什么? 34:29 张岱好朋友祁彪佳在明亡后的个人选择 39:18 张岱的暮年是如何度过的? 43:09 张岱的童年记忆:龙山灯笼展,“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倾数斛萤火于山谷间。” 45:45 张岱凭借他的兰雪茶,成为中国奶茶之父 49:07 所以张岱写陶庵梦忆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53:43 结尾:张岱和他的梦
【本期主题】 宗布:电影《一一》 /音乐《冀西南林路行》 /书《史记》 小明:书《陶庵梦忆》 /书《明朝那些事儿》 /书《传习录》 【收听提示】 00:36 关于宗布 《一一》 04:16 这部电影有很强的生活感,在离开后,我想用这样一部影片来作为对华人社会日常的纪念 09:41 《一一》的悲凉:东亚社会的婚恋挣扎 12:29 在东亚社会中,非主流、反主流和逆主流可能只是幻想 《陶庵梦忆》 15:22 这本书携带的病态而痛苦美丽:“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怯!)。” 19:44 北京目前过分形式化的、功能化的城貌无法让眼睛和耳朵有任何享受 22:45 梁思成守护的北平保护计划并不是只保护城墙,是保护整座北京城 《冀西南林路行》 29:13 国产音乐的TOP之作,非常优秀! 30:11 第二张专辑好在哪:歌词意向更为抽象,可以慢慢地去猜测思考 33:54 为什么河北这个地方适合捕捉一种荒诞和迷茫的情绪? 39:09 《采石》歌词牛逼而致郁 《史记》 42:03 我们的生活依旧暴露在高度的不确定性中,这个时候再回去读历史,应该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可能会读到那些“都一样”的时刻 44:15 中国人的DNA:中国以历史代宗教,导致我们一困惑就去翻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 46:17 当年明月做的最好的事情,其实不是普及历史知识,而是传承传统史观,即传承道统 48:37 在当年明月笔下,杨继盛和徐阶怎样分别体现了道统? 《传习录》 63:51 王阳明是一个能量很大的人,语气自信到你不想怀疑 宗布还想超载带走的《西游记》与王心凌 66:21 《西游记》中的讽刺意味 60:42 讲完整期节目后,我发现他其实是想带走王心凌 71:18 为什么我们突然开始怀念王心凌? 73:04 让我们听一听郊眠寺吧 还有想要一起录播客的伙伴嘛!put your hands up! 【《郊眠寺》歌词】 新语言 旧语言 该怎样回答 不眠的时间 星河下 电子荒原 亿万场冷暖 亿万泥污人 切断电缆 朝霞晚风 临时收入 临时生活 切断电缆 数字云烟 免费月光 免费惊险 月光熔铁星 铸我神与心 月光熔铁星 铸我神与心 渤海地产 太行水泥 宗教医保 慈善股票 幻觉贸易 阶级电梯 高级魔术 高级发明 凝聚神与心 建此不夜城 凝聚神与心 建此不夜城 演员失业 电缆失窃 共享富裕 共享恐惧 东方睡衣 涌上街头 街头嘈杂 公共聋哑 紧急换电缆 循环追捕令 紧急换电缆 循环追捕令 我有迷魂 额头滚烫 我有迷魂 人间明暗 鸟兽暗语 危险消息 自然友谊 自然躲避 西郊有密林 助君出重围 西郊有密林 助君出重围 人间明暗 人间明暗 人间明暗 人间明暗 新语言 旧语言 该怎样回答 不眠的时间 星河下 电子荒原 亿万场冷暖 亿万泥污人
本期主要吐槽《女士的法则》这部姐弟恋文学电视剧,可能说的比较激进,请见谅 【收听提示】 04:00 姐弟恋文学中的“姐姐”的固定形象:有身材+有钱+有地位,但在当下的城市工作生活背景下,年轻女性们却很难成为“姐姐” 且我们可以追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做一个“姐姐”或说成功的女性,一定要有身材有钱有地位呢? 06:36 “姐姐”占据社会资源+“弟弟”很帅+“弟弟”很爱我,是典型的传统男女关系的复刻,是父权逻辑的复刻 08:46 女性主义没有成为另外一种观看世界的角度,反而和“父权逻辑”越来越像:成功者们对于自己占据的社会资源没有任何的反思 09:58 东京大学开学典礼上,上野千鹤子的致辞 11:21 同时非常古怪的是,现在成为“成功者们”的概率已经非常小了,影视剧对年轻人的生存现状没有进行反思,反而继续幻想成功者们的生活 12:37 样貌姣好是“姐姐”们的标配 12:51 对于爱情的极高掌控力也是“姐姐”们的常见属性,可为什么女性一定要对两性关系有掌控力? 15:28 女性主义本来是一种反主流/反中心视角,但是很可惜从没有在荧幕上见到过这样的一种视角 16:30 姐弟恋中的那种爱情在现代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短时间男方就产生的极度忠诚+性愉悦的暗示+帅气的皮囊+动人心魄的爱情 17:40 现代社会中幻想的两性关系是那么顺利、浓烈和具有诱惑力 17:59 男性之于女性,或者女性之于男性,不过是元素和功能的集合。人和人之间的那种基于人的完整性而产生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已经彻底消失(《爱欲之死》) 19:08 继续刻薄一下 【一些编辑节目时发现自己没说进去的话】 浪姐3开播了。 荧幕上满是被娱乐工厂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那些形象里折射了你我的认同和渴望。 希望每一位女性都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这种成功不被社会所塑形所定性,不被他人评价和审判。 因为每一种存在都不需要被认同。 而存在即是成功。
【瞎聊到的书】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杨潇 《风起陇西》马伯庸 《前朝梦忆 :张岱的浮华与苍凉》 【美】史景迁 《陶庵梦忆》【明】张岱 《青年变革者梁启超》许知远 【收听提示】 01:08 新系列Withfriends介绍 02:28 抵御抗议疲劳,我们的回答是 03:50 听 前 友 情 提 示 06:45 我们确实已经抗疫疲劳了 09:32 “其实许知远写的比史景迁好。” 16:02 深刻的“在场感”非常迷人:杨潇和《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19:43 张岱和他的西湖:当“在场感”已经变成一场易碎的完美梦境 24:50 《风起陇西》吐槽 25:45 疫情期间,是细节所带来的深刻在场感拯救了我们 【花絮】 26:43 沉浸式体验尤伯杯观赛现场 【相关】 张岱,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于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悠游自在,创作了许多诗文;于崇祯八年(1635年)参加乡试,因不第而未入仕;明亡后,避兵灾于剡中,于兵灾结束后隐居四明山中,坚守贫困,潜心著述,著有《陶庵梦忆》和《石匮书》等;康熙四年(1665年)撰写《自为墓志铭》,向死而生;后约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与世长辞,享年约九十三岁。 希望大家听的开心!我们下周一见!
【收听提示】 王阳明作为男性说的话对女性没有指导意义吗? 02:25 超人/圣人的意思是什么? 02:56 难道士大夫群体的思想主张是那样干干净净、纯纯粹粹地出自于男性群体,而没有女性的影响吗? 06:08 Eric.H.Ericson(1902-1994)的心理史学观强调关注家庭对于历史人物的影响 08:39 另一个网上的观点:精英集体的思想对于大众没有指导意义,且精英群体应该被消除 09:16 中国的上层文化与民间文化之间是泾渭分明的吗? 11:43 王阳明真的是那么纯粹的“士大夫”吗? 12:51 《传习录》中有王阳明对于大众(指不了解四书五经,没受过教育的大众)修行的指导么? 16:57 结束之前分享一下余英时先生在《中国文化重建》中对于文化断层的思考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