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虫社
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

Album
主播:
角虫社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1219
集数:
17
最近更新:
1年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角虫社是一个汇集了文化策划,策展人、艺术家、建筑师、设计师、数字媒介创意人的新社群平台,大家将在这里分享新的文化现象,新创意、设计思潮与艺术的在地发声与创造。 特别系列节目“造物的温度”是一档围绕在地文化与在地风物,以传统与现代联动、传承与创新交融的节目,旨在记录策展人与艺术家们对于艺术媒介如何融合在地文化的思考。 本节目由角虫社策划、制作、出品。
角虫社的创作者...
角虫社
角虫社的音频...

Ep17.书店往事(下):失败过,但开书店依旧是人生中的英雄梦想

本期接着上一期的书店话题,我们继续和前书店人郑奋以及建筑设计师郭振江(Jason)聊书店 奋哥曾经和Jason一起合作开过马赛克书店,也在上海油罐美术馆呈现过非常成功的快闪艺术书店。但在当下,开书店始终不是“一门好生意”。 我们聊了为何不再有英雄般横空出世,令人赞叹的概念与设计,重回”附近“的观念即使对于日常生活的回归,也是对于更大尺度集体想象的磨灭。 以及如果不顾所有限制,奋哥会开一间怎样的理想书店呢? 如果对以上内容感兴趣,请收听本期角虫社的聊天吧。 P.S. 由于本期录制期间外面在下暴雨,导致音频有一些无法去除的底噪,对于大家的听感造成不太好的感受,在此我们深感抱歉。 本期主播 成晨|文化策划人、角虫社主理人 郑奋|前书店主理人 郭振江(Jason)|建筑设计师、玳山建筑设计主理人 本期时间线 00:55 要设计一家书店,设计师与书店主理人如何沟通 04:20 奋哥第一次创业做马赛克书店的经历 05:50 在上海油罐美术馆开快闪书店 09:55 虽然设计出了成功的快闪书店形态,但依然走上了分岔路 13:14 书店不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 14:57 无法取代且独一份的北京万圣书店 19:05 资本的对面是年轻人的理想:开一间小咖啡馆或者小书店 20:08 小书店如何生存:做回小生意,做回社区 25:29 时代偏向保守,没有了英雄式的横空出世:概念也好,设计也好 32:10 尺度重新回到了“附近” 35:07 环境的改变让很多生存模式缩减到了“小创作” 40:11 奋哥最想开的理想书店的模样:个人精神场域的承载 对我们感兴趣的话,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到我们: 微信号:touchlife_jcs 邮箱:[email protected]

51分钟
99+
1年前

Ep16.书店往事(上):一种文化想象共同体的消逝

书店是一个永恒具有魅力的话题。本期前书店人再聚首,回顾书店发展史和不同书店空间场域曾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更多思考。书店往事将分为上下两期,上期聊聊书店的模式,从大而全的新华模式到先锋书店带给人思想上的撼动以及方所追求的美学表达。我们认为大的文化场域需要某种文化想象共同体,这种文化想象是时代所赋予的,未来也未必再有。 欢迎收听节目了解具体内容,也欢迎留言和我们互动交流。 本期主播: 成晨|前书店人、文化策划 、角虫社主理人 郑奋(八爪鱼)|即将成为直播主播的前书店人 郭振江(Jason)|设计过许多书店的建筑设计师 时间线: 02:36 新华书店、书城模式和独立书店的时代土壤 06:35 先锋书店呈现选书的思想性 08:20 光合作用的闭店与方所崛起的时代需求 11:10 方所代表了一种全新形态的文化美学场域 15:58 方所选书和陈列的设计与逻辑 20:36 关于书的选取和摆放,图书馆是一种空间原型,而书店是另一种,其本质是一个零售空间 25:30 诚品、茑屋与方所都是一个时代对文化的想象 30:17 社交媒体打破了文化想象的共同体 31:40 书店网红化后的设计逻辑 本期节目提到的书店: 新华书店、方所、先锋书店、万圣书店、光合作用、西西弗、言几又、诚品书店、茑屋书店、钟书阁(依据聊到的顺序排名)

38分钟
99+
1年前

Ep15. 数字艺术与纸艺艺术的跨界合作:互动纸艺装置的诞生

大家好,欢迎来到角虫社,这里将由来自文化、创意、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的设计师与创意人,为大家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中有意思的观察与实践,他们有一些也将成为角虫社的常驻主播,希望和大家一起用更多元的视角去关注新鲜的创意、有趣的设计,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维度。 【本期简介】 本期节目,数字艺术品牌CT.LAB的创始人Pd和Fafa,邀请了他们的老朋友以及跨界创作伙伴,知名纸艺艺术家、雯艺工作室主理人Jackie温绮雯做客角虫社;将从她和Pd认识的机缘以及萌生合作的想法聊起,一一分享他们这些年所有跨界作品,互动纸艺装置的诞生以及背后的制作故事,一起来听听艺术家之间的跨界是多么美好的事。 【本期主播】 专业领域:新媒体数字艺术 Pd Zhang / CT.LAB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Fafa Deng / CT.LAB创始人兼品牌总监 【本期嘉宾】 Jackie温绮雯 / 知名纸艺艺术家、雯艺工作室主理人 【时间轴】 Pd与Jackie的合作起点? 1:31 Pd与Jackie因为共同的好友认识,觉得一拍即合,跨界共创了三个作品,这三个作品是他们合作的起点 Pd和Jackie是怎样互相萌生合作想法的? 4:11 Pd:Jackie对纸艺颠覆性的创作理念特别吸引我;同时我也在寻找数字艺术与其他艺术媒介碰撞的可能性以及更触及数字艺术内核的创作,所以我很愿意做这次尝试 5:28 Jackie:我觉得和数字艺术的跨界是一次很好的自我突破;此外,数字艺术能为观众带来对艺术品更深的接触和了解 这次跨界创作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7:42 Jackie:我和Pd在理念上非常契合;比如在「暗香」这个作品中,我们想呈现东方的风格,我们从颜色到互动装置都选择了东方的方式 作品:暗香|互动感应纸艺花墙 如何克服跨界合作中不同领域艺术家的磨合问题? 9:11 Pd:不同行业的艺术家刚开始做跨界的时候信息互通是必要的,因为大家都是想潜心创作,这种磨合最终也会体现在对作品精益求精的打磨上 10:35 Jackie:我们在前期的测试和调试上就花了好多功夫,就是为了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除了「暗香」以外,Jackie和Pd跨界合作的其他作品 11:34 Jackie和Pd合作的起点三个作品,还包括「一眼一世界」和「夜潜」;「一眼一世界」作品:闹市中的一个瞳孔 作品:一眼一世界|互动纸艺装置 15:10 「夜潜」作品:一个用纸作为媒介去表达水母轻盈的主题 作品:夜潜I|互动纸艺装置 16:32 第一个「夜潜」作品,在网络得到推广后,受国家地理杂志的展览邀约,Pd和Jackie为他们创作了2.0版本的「夜潜」 作品:夜潜II|当人走进这个沉浸式的展厅里,每个水母都会欢呼雀跃 Jackie和Pd在创作中如何平衡艺术与商业价值? 20:01 Jackie:我会把两者分得很开,和Pd这次跨界一开始也没有考虑到之后会有商业合作的带来 21:06 Pd:我的创作也会分商业服务和自我满足两个方向,但是有特定契机下这两个方向的边界也会模糊 Jackie和Pd觉得未来的合作会有的更多延展性和机遇在哪? 22:46 Pd:首先我们之前的一些作品的商业合作会继续,此外我们二人的工作室会一直寻求新的创作机会 23:26 Jackie:除了那三个作品外,后续我们还一直保持联络,比如创作了「众森」;我有一个梦想是日后有一个关于和Pd跨界的大展,展示这些年我们积攒下的跨界作品 24:10 Jackie和Pd后续作品「众森」:希望通过点亮树木唤醒大家的环保意识 作品:众森|互动纸艺装置 27:34 Pd:「众森」是一个大体量的,有一定冲击力的作品,它是一个向剧场体验转化的艺术作品 对于新兴的技术/表达与纸艺结合,有什么新的构想? 29:06 Pd:技术可以改变/生成纸的材质;AIGC可以为展览带来更多实时生成的数据,给设定好的程序增加更多变的触发 31:35 Jackie:我之后会在纸艺的作品中更探寻观念的表达,甚至融入一些行为艺术;作品「200℃与-79℃间的涅槃」是一个艺术现场而非装置 涅槃温绮雯艺术作品展|展览现场图 作品:200℃与-79℃间的涅槃|大型纸艺艺术现场 AI会让艺术家失业吗? 33:09 Pd:不会;因为AI现在只是停留在帮助人类提高效率的层面,好用的AI仍需要输入大量的数据去训练;人的创意,我们的想法,我们的情感,是无法用电脑生成的 36:58 Jackie:跟 AI 最大的区别是艺术家会有好奇心,就像我跟 PD 的跨界,因为好奇心,我们去做了这个跨界;好奇心促使了社会不断进步,使很多好玩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发生;但是AI都是各自在做自己事情,不会有跨界这样好玩的尝试 如果还想对Jackie和Pd的跨界作品,以及他们各自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在 * 小📕:@Jackie温绮雯、@CT.LAB新媒体艺术 * CT.LAB官网:ctlab.co 查看相关作品更丰富的视频、图文介绍 -本节目由耳光和角虫社联合制作-

40分钟
99+
1年前

Ep14. 从D'strict到MSG Sphere,聊聊数字艺术应用的现在与未来

大家好,欢迎来到角虫社,这里将由来自文化、创意、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的设计师与创意人,为大家分享他们在各自领域中有意思的观察与实践,他们有一些也将成为角虫社的常驻主播,希望和大家一起用更多元的视角去关注新鲜的创意、有趣的设计,也为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维度。 【本期简介】 数字艺术品牌CT.LAB的创始人Pd和fafa,又回到了角虫社做客。这一期他们从韩国D'strict团队在成都的新展厅“永恒的自然”聊起,Pd和fafa主要分享了他们对数字艺术商业化应用的思考,以及一些他们自己落地或者观察到的成熟案例、未来数字艺术应用的可能性。 【本期主播】 专业领域:新媒体数字艺术 Pd Zhang / CT.LAB创始人兼设计总监 Fafa Deng / CT.LAB创始人兼品牌总监 成晨 / 角虫社主播,品牌主理人 【时间轴】 Pd、Fafa对韩国D'strict团队在成都的新展厅“永恒的自然”的参观体验 2:03 Fafa:从质量到内容,都体现了这个展览的真实度和还原度都很高,且超过国内的水平。 “永恒的自然”数字艺术展厅之「繁花」,非常浪漫与细致 5:15 Pd:展览细腻的细节大大增强了游客的体验,以及一大亮点是它和商业也有很好的结合,最后的衍生品商店给人一种“所看即所得”的观感 “永恒的自然”数字艺术展厅之「沙滩」;视觉效果、声效和香味相互交织,给观众营造出沉浸式观览体验 现在的数字艺术内容上以还原自然/名画为主题较多,以后会不会有更多角度的内容可以呈现? 8:56 Fafa:随着穿戴式MR设备技术的发展,未来数字艺术可能更多会结合线上的形式,呈现在真实/虚幻空间里面交错的效果 11:50 成晨:现在数字艺术更多的呈现奇观,但以后的趋势会越来越日常化;Apple Vison的发布会让数字艺术真正走入日常生活。 13:25 PD:数字艺术去翻新悠久文化会是一个很好的内容方向; 14:07 硬件已经达到瓶颈,内容怎样突破:未来想打破数字媒体的预设,让观展的人实时生成可影响参数的数据,从而实现更深度的动态交互 17:51 预告一则:CT.LAB今年12月,圣诞左右,将在香港北角的油街落地一个AIGC技术结合情绪的作品 D'strict介绍自己是一家Art Tech Factory,怎样理解它的这种自我定位? 20:44 其中的Factory指的是,D'strict已经有许多类型艺术加技术的IP了;关于艺术创意团队如何将自己的一些创意和作品变成产品,D'strict在这方面有很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路径 拉斯维加斯的MSG Sphere亮相,对数字艺术行业的启发 22:46 Fafa:MSG Sphere亮相,说明数字艺术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4:18 Pd:未来建筑的外立面不仅仅是建材,懂交互的建筑师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数字艺术的商业化应用,相关案例分享 27:39 CT.LAB在广州太古汇落地的作品:《connection/同源共振》 33:43 teamLab在深圳打造的中洲湾C Future City 35:26 SKP、K11等艺术化的商业空间 运用数字媒体的表达形式,会给商业空间带来什么? 37:15 Pd:除了美陈以外,商场还需要体验类展陈吸引客流 38:40 Fafa:打造商业综合体的品牌调性以及精准target一些特定的客群 数字艺术未来还有什么可想象的运用场景? 40:33 Fafa:城市的更新以及乡镇的城市化都需要借助数字媒体来做更创意、更有效的城市形象表达;数字艺术完全可以融入立体的装置中,呈现整体的外观造型 43:30 如果公共艺术、建筑、数字艺术能融合在一起,会是很好的发展愿景 44:11 Pd:数字艺术能在衣食住行这些传统行业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找到CT.LAB】 查看CT.LAB更多作品以及更丰富的视频、图文介绍: * 小📕:@CT.LAB新媒体艺术 * CT.LAB官网:ctlab.co -本节目由耳光和角虫社联合制作-

47分钟
99+
1年前
角虫社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