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100 | 不想读书了,那回去教书吧

本期主播:投球手 涂色刷 本期嘉宾:今年刚从复旦英语系毕业,并选择回到家乡重庆一所重点高中任教的【小龙人】。 小龙人是高中生们会很喜欢、也是公立学校里非常稀缺的那种英语老师。选择她作为第一期正式播客节目的嘉宾,是一个不会后悔的决定:打开播客音频,听上15分钟,你一定会和我们一样,被她带着重庆话风味的俏皮话术带得前仰后合。因此,如果只看文字整理,很遗憾会损失不少对话中最精华的部分。 *录制时,我们三个人都不在同一个物理空间,所以后期呈现的音轨始终有“合成感”。而且音质略扎耳朵,对此向大家致以歉意!在接下来的音频节目里,我们会努力找到一切技术手段克服这些问题。 本期缘起: 1)近几年,对中小学教育中的过度竞争、育儿焦虑的讨论越来越多,前段时间的“海淀家长+鸡娃培养”又引发了新一轮网络热议,我们在这类新闻的密集轰炸下,怀疑之外也感到一种倦怠,于是希望从小龙人处获取一些更真实的信息:作为中学教育的一线参与者,她观察到了什么? 2)对于大学选择人文学科的学生而言,“当老师”是一条普适性的出路,但许多毕业生对这一职业有着复杂的态度。小龙人作出这一决定,经过了怎样的思量,而她的工作体验具体如何? 本期特别建议收听人群: 1)以后可能会当老师或正在从事教育的毕业生 2)原子社会里怀念中学时代集体生活的孤独浮萍 3)对育儿焦虑和教育内卷十分关注的热点追踪者 4)反思老师-学生二元对立关系和公立学校统一规训的叛逆人士

63分钟
99+
4年前

ASK100 | 推倒象牙塔:女大学生毕业前的圆桌吐槽

这是Ask 100采访计划第一期播客节目。 我们邀请了成为2019年中国罗德学者的严严同学。她正在学习应用心理学专业,计划前往牛津精神病学系攻读临床与治疗神经科学的硕士学位。这里有三位大四学生,毕业前想真诚地聊聊,带学生气的大学教育议题。 *本期你可以听到: 第一部分:"成绩好"和"水课"背后大学某些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成绩判定规则。【00m00s-18m17s】 — 成绩好是遵守一些特定的大学学习规则后的体制内奖励,那些不遵守规则或自我学习的学生们在系统内被隐形了,被压抑了。 —大学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会该怎么选课、如何上课?也是在过渡自学与听讲式学习模式。 —大学的某些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落后于社会发展,不切合未来真正需要的能力需求。 第二部分:教育系统的评判体系多大程度上能衡量每个人的真实能力?如何处理自我评价与外界评价的平衡?【18m17s-39m08s】 —大学的成绩判定在具体实施中随意性非常大,拿最后的分数来衡量我们日常真正的付出与所得都是虚妄。不要因烂成绩养成失败者心态,也不要因高成绩骗一无所获的自己。 —分数和真正的研究素养与创作水平并不完全挂钩,过分专注某些硬性知识甚至有害无益。 —高中语数外的分科设置无法甄别我们真正有天赋的分支学科,要相信一定有一些能力没被粗糙的外部评价衡量到呀。 —在精神上抵抗奖学金系统很难,大胆承认自己需要鼓励,或者争取一些其他渠道的认可能帮助我们走下去。 第三部分:一手是象牙塔里的文学,一手是带着泥土的直接经验。【39m08s-61m20s】 —学术性的文学研究容易使专业内的学生感到虚妄和架空,但文学本身又并不一定要背负社会价值,不一定必须要先行于社会实践。 —就专业的社会作用绩效而言,自然科学的学者存在产业转化路径,而文科理论甚至连被证伪的路径都不存在。学习的专业、个人的取向多因素共同决定了,学校内的你与社会的关系。 —我们更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更关乎人格教育的。希望老师可以主动去除威权,学生也可以自己争取交流。 第四部分:既频发抑郁症又有光明前途的我们【61min20s—84min21s】 —自我暴露我们大学生活中真实的心理状况(听完会觉得大家都惨哦) —心理健康的社会塑造论:心理健康或许是被创造出的幸运。让我们扩大下心理健康的定义。 —我们能不能在松散的大学社交结构中交到真正要好的朋友?大学里的普通朋友未来还会见面吗? *本期音乐 1.Busy and Important by Tom Rosenthal 2.She was a pretty one by Ianie / Pao Gumba 3.Believer by Imagine Dragons / Lil Wayne 4.I'm Not OK by Trent Dabbs 5.宇宙在你滑动的指尖 by 白日密语(Ask 100有采访过他们) *我们在vx平台上有文本采访,已经做了20期啦。可以搜下“第1001种生活”了解前序,之后如果改名了的话,搜关键词Ask 100也找得到这两只熊的!

84分钟
99+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