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边
带着文化罗盘,探索人文社科与地域特色的边界

Album
主播:
莫名-橙子球、斯恒
出版方:
佚名
订阅数:
2,035
集数:
23
最近更新:
1个月前
播客简介...
『象牙塔边』是一档泛文化类播客,关心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真实体验,我们以学校为原点,探索“官方指南”之外的文化彩蛋,构建一个具有丰富视角的人文领域。 每一期会针对一个学校或是一个话题,邀请嘉宾分享文化背景、有趣故事、地方关系和变化等,再向外无限延伸。 希望这些分享能成为你随行口袋中的罗盘,从精神原点出发,使向心之所往的海。 Campus is your compass.
象牙塔边的创作者...
象牙塔边的音频...

22.面子和里子:留学在外,人真的自由吗?

留学,让人“完整”还是更“破碎”? 本期嘉宾Toni在小红书写了一个系列故事:给有钱人孩子当陪读、代理委托生活琐事,甚至跨城送鸡汤、帮忙吵架、劝分手… 同时,曾经的“镀金”承诺正在失效,我们见证着中产阶级的悄然滑落 留学产业本身也已变成了精密的商业机器,教育的本质被置于何处? 归国之后,许多“留子”面临着身份的迷茫,就业道路似乎并不如想象般宽阔。 留学,本是踏上探索自我与世界的旅程。但它往往陷入更复杂的漩涡… 也有人在挣扎中找到了新的出口。或许,从“旷野”到“轨道”,来回横跳,也可以是成长的常态。 我们没有标准答案,但Toni带来亲见的故事、切身的困惑,以及对留学本质的冷静叩问 这不仅仅是关于学业和文凭,更是一场关于家庭权力、个体成长、文化适应与人生选择的深度探讨~那我们就!开始吧! 😎【本期福利】 在评论区中分享你对这期节目的感受,我们抽两位走心的朋友送出Toni写的故事的这本书~ 书籍《我不擅长的生活》购买链接:淘宝 / 微信读书 🔎从学校和地域这些精神原点出发,聊聊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文化体验与彩蛋 🧐主播: 莫名:00后up主,个人播客【莫名奇妙:)】(b站/即刻:莫名-橙子球) 斯恒:个人播客【浮世会】(即刻:斯恒) 如果想和我们联系 / 加入听友群,欢迎添加莫名的微信【CZQiong-v-】,备注【象牙塔边】,期待和你产生连接! 😎嘉宾:Toni 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学本硕毕业,从事过留学中介,英文教育 目前是独立雅思老师,下课后会写点东西~ 小红书:Toni的福 时间戳: 02:00 海外遥控的母亲:叫代理煲鸡汤跨城送去、替她的孩子吵架 16:54 面对巨大的文化差异,人有各种各样的崩溃 24:25 什么是真正的独立?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密边界在哪里? 37:07 追求“完满”的中式家庭 vs 个人主义的西式教育 49:50 留学”镀金”失灵:见证中产阶级滑落 58:59 流动的教授、赚翻了的中介:当留学教育变为商业工具… 71:50 留子在国内外的求职现状:当中介?雅思老师?自由职业? 81:44 人总是在轨道和旷野里反复横跳的,但这也没关系 🌟往期节目: 05.困在第一学历里的,是正在找自我的“小吗喽” 10.古埃及向死而生的璀璨:亡灵之书为何而吟?(节目中提到的笑笑) 21. 回归故里:融不进的圈层与一生的精神流亡 🎧片头曲作者:记忆中的回信-N.Warden

102分钟
99+
1个月前

21. 回归故里:融不进的圈层与一生的精神流亡

教育是阶级跃升的阶梯,还是固化的帮凶? 当父母成为阶级天花板,逃离原生家庭是背叛吗? 回不去的家乡,融不进的圈层,人们在否定自己的同时,有总在寻找真正的“归属” 当填写父母职业栏时的手部颤抖,成为一代人突破阶级的隐秘伤口; 当改掉方言口音需要先杀死某部分的自己,才算拿到新阶层的入场券——我们该如何丈量这场身份突围的代价? 本期播客将打开法国作家迪迪埃·埃里蓬的《回归故里》,解剖一个知识分子的三十年突围纪实: ▸ 为什么有人宁愿背负"背叛者"骂名,也要逃离原生家庭的语言、餐桌与生存逻辑? ▸ 当父亲葬礼的缺席不是出于怨恨,而是两个阶级之间竖起的高墙,这种决裂算不算另一种和解? ▸ 那些模仿精英书写方式的笨拙伪装,那些在哲学书籍与工人父亲的工具箱之间的来回撕扯,是否正是我们突破阶级时共同的窘迫样本? 这不是一个逆袭神话,而是一份鲜血淋漓的阶级诊断报告。 在这里,教育可能是突围的阶梯,也可能是新牢笼的钢筋;自我和解不是与过去握手言欢,而是学会带着伤疤重新生长。如果你也曾在地铁通勤时,突然察觉自己切换着两套话语系统——欢迎进入这场关于身份、尊严与归属的残酷解剖。 🔎从学校和地域这些精神原点出发,聊聊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文化体验与彩蛋 🧐主播: 莫名:00后up主,个人播客【莫名奇妙:)】(b站/即刻:莫名-橙子球) 斯恒:个人播客【浮世会】(即刻:斯恒) 如果想和我们联系 / 加入听友群,欢迎添加莫名的微信【MomingCzq】,备注【象牙塔边】,期待和你产生连接! 😎嘉宾:Teresa 播客【小煎饼儿】主播 🌟往期节目: 05.困在第一学历里的,是正在找自我的“小吗喽” 11.人格心理学 | 假如“验出”恋爱脑,就像做MBTI题库一样 15.渐进式延迟退休:打工打到60+岁,养老生活如何描绘? 🎧片头曲作者:记忆中的回信-N.Warden BGM:forever young

79分钟
99+
2个月前

20.混血的香港:从教育史聊聊中西文化交融

80年代藏在抽屉里的大陆学历,为何成了今天的“湾区敲门砖”?为何60年代的香港人会放弃中环,选择武汉的算盘声? 当香港医学生挤破头报考内地医学院,教育鄙视链真的逆转了吗? 从殖民时期的英文书院到国安法后的普通话课堂,香港教育史暗藏着一部的“身份漂流记”。 当暨南大学的华侨生代码撞上港岛DSE的“低分上清北”潜规则,你会发现教育选择背后藏着比维多利亚港更深的经济暗涌——那些曾因大陆学历被职场排挤的港漂一代,正在用大湾区校友会的人脉网重构规则。点击收听前,请备好你的双语思维:这可能是你第一次听到香港茶餐厅里的教育论战。 🔎从学校和地域这些精神原点出发,聊聊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文化体验与彩蛋 🧐主播: 莫名:00后up主,个人播客【莫名奇妙:)】(b站/即刻:莫名-橙子球) 斯恒:个人播客【浮世会】(即刻:斯恒) 如果想和我们联系 / 加入听友群,欢迎添加莫名的微信【MomingCzq】,备注【象牙塔边】,期待和你产生连接! 😎嘉宾:Fanny ESTJ,香港大学历史学硕士毕业生,现从事教育行业,熟悉中国大陆高考、中国香港及英联邦教育体系。爱好历史文化、看展、旅行、访谈、理财等,擅长“口述史研究”。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时间戳: 01:35 精英制、中文教育边缘化…殖民后的香港教育是什么样? 11:45 香港经济开始腾飞时,为什么那么多人开始来大陆求学? 21:24 多元文化交融:新老香港人,身份认同有什么变化? 26:25 香港人来大陆学汉语言,回港后却掩盖自己的学习经历? 36:43 暨南大学文化交融的统战目的,达到了吗? 46:52 香港和内地的教育倾向互相交融:改开后,经济、文化、国力认知是怎么一起变化的? 53:00 盛大校友会的背后,是文化联结 🌟往期节目: 01.在香港读书:面对浓厚的创业氛围和海景 02.当语言不只是工具,世界会如何展开 10.古埃及向死而生的璀璨:亡灵之书为何而吟? 🎧片头曲作者:记忆中的回信-N.Warden BGM:MOVIE -JUNNY

69分钟
99+
3个月前

19. 亲密关系的系统崩溃与重建:如何让关系“恰到好处”

懂很多道理,却不会亲密?现代性进程中,个体既渴望深度连接又恐惧真实暴露的矛盾。这种矛盾在技术理性、绩效社会、代际创伤的三重挤压下,形成了当代人特有的「亲密关系失语症」 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在流动的现代性中,希望能重构亲密关系的锚点:从“防御”转为“连接” 详细来说,就是从沟通失效、边界失衡、代际创伤、意义消解四个维度展开 这四个亲密关系议题的本质,都指向了现代人在建立深度联结时遭遇的「系统性失能」,共同揭示了后现代亲密关系的根本悖论:在物质丰裕与信息爆炸的时代,人类反而在情感联结能力上出现了进化逆差—— 我们拥有更多沟通工具,却更易陷入防御性倾听; 强调自我觉醒,却更难建立弹性边界; 追求关系平等,却陷入新的权力博弈。 这种困境实质是文明转型期的人类适应性危机:当传统的关系脚本失效,而新的情感操作系统尚未完备时,我们正在经历从"血缘共同体"到"心灵共同体"的范式转换阵痛 🔎从学校和地域这些精神原点出发,聊聊同一个世界的不同文化体验与彩蛋 🧐主播: 莫名:00后up主,个人播客【莫名奇妙:)】(b站/即刻:莫名-橙子球) 斯恒:个人播客【浮世会】(即刻:斯恒) 如果想和我们联系 / 加入听友群,欢迎添加莫名的微信【CZQiong-v-】,备注【象牙塔边】,期待和你产生连接! ⏰时间戳: 01:09 沟通表达失效:技术让人更冷漠?防御、逃避、冷热暴力 10:45 暴露脆弱有用但令人恐惧、焦虑型依恋与非暴力沟通 24:09 边界感失衡:查岗式恋爱、情感勒索、责任转嫁 29:44 剧本里的浪漫化依赖,让人误以为“无边界”是亲密 41:11 代际创伤传递:孩子观察学习,复刻家庭的情感模式 47:28 创伤治愈与自我觉察:CBT认知重建、内在小孩疗愈、价值观澄清练习 57:14 关系搭子化:功能化相处、仪式感消失、意义消费主义 68:23 绩效社会渗透下,我们也可以培养共同叙事,构建意义飞地 72:56 哲学与社会学维度碰撞:现代社会流动性、不确定性与「临时契约化」关系(如搭子文化)削弱了深度联结,而真正的独立需多元支点支撑(如家庭、朋友、事业) 亲密关系是「对抗现代性异化」的锚点,需从「凝视彼此」转向「望向共同方向」(如合作式成长、意义共建) 深度关系是缓解存在主义焦虑的良方,将「不确定」转化为「共同探索的浪漫」 心理机制错位:无论是沟通失效的防御性倾听、边界失衡的"薄边界"特质,还是代际创伤的强迫性重复,本质上都是个体用错误的心理防御机制应对关系中的脆弱性。 能量循环阻滞:沟通中的认知偏差、边界越界的"温柔暴政"、意义消解的搭伙状态,共同构成了情感能量无法正向流动的闭环系统。 时空维度纠缠:代际创伤体现历史系统对当下的入侵,沟通错频折射数字化时代的对话危机,边界问题则暴露传统伦理与现代个体主义的冲突 存在主义困境:当亲密关系从"命运共同体"降维为"功能搭子",实质是意义系统崩塌后,人类对情感联结本质的集体迷茫 📚提到的书:《恰到好处的亲密》、《非暴力沟通》 🌟往期节目: 06.中日对比:Lesbian鄙视链、亲密关系里寻求舒适还是表达自我? 11.人格心理学 | 假如“验出”恋爱脑,就像做MBTI题库一样 13.思维深潜01 | “外向崇拜”的社会里,我们如何脱下社交面具? 🎧片头曲作者:记忆中的回信-N.Warden 片尾曲:Capital Letters-Andy Davis

81分钟
99+
4个月前
象牙塔边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