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042 南海大地艺术节:艺术做支点,时间做酵池的中国试验田

放大Blow-Up

2023年的2月下旬,布布@徐瑞婧一行去了广东佛山南海大地艺术节,实地考察回来,感受丰富。比如,日常已经习惯用手机的GPS导航,而这次去到佛山南海,重回一张地图自行通关的游览;一行几天沉浸式游览佛山南海,忘记当下时兴的,先在网上搜寻「保姆级攻略」,再空降当地,打卡式的游览。大地艺术节所倡导的「艺术振兴乡村」落地中国后的首次亮相,令布布@徐瑞婧本次南海之行,首次了解了平时不为所知的佛山南海。西樵山、太平墟、桑基鱼塘…当艺术注入佛山南海,废旧的厂房,老旧的街巷,传统手工艺,当地的日常生活与文化脉络……旧骨血有了新面貌。 对应原版的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资深地产文旅从业者@白姐姐,分享了中日两个大地艺术节的考察心得。进入后疫情时代,一路高歌猛进的地产项目也步入了退烧阶段,地产与文旅如何做一些有长期效应的,人文与商业交融,并有延展性的项目,值得思考。大地艺术节落地中国后,是否可复制并引进贴合云南的可能与可行性。 00:05:00:为了艺术节特别去的佛山,只给一张地图,逛三天; 00:08:30:艺术节讲解员都是本地居民,讲述他们的居住地和生活场景; 00:11:20:日本大地艺术祭给人带来的震撼是浸入式的感动; 00:15:28:佛山南海西樵山有一个劳务输出传统——女性去香港给人家帮佣(《桃姐》) 00:20:20:主流的文旅项目最爱做活动,来去都是一阵风; 00:22:34:大地艺术节和本地是有交融的,加上时间的跨度,长期复利可期; 00:24:40:从日本到佛山南海,组织团队保留了很多原版的行程引导模式; 00:28:40: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给当地带来的效应是很强的; 00:31:05:艺术不是附庸风雅,乡村因艺术有了新面貌; 00:33:27: 用艺术做支点,撬动当地的文旅发展,形式可以借鉴,需要决策者的思考; 00:36:28:根据以往的经验,先做内容,后做地产,商业上延展的可能性更高; 00:41:20:文旅项目都想大动作,但要把账做平,需要考虑和相互认同的地方还很多; 00:46:50:弥勒非常适合做南海大地艺术节这种模式的项目。 主播:丽珍 嘉宾:白姐姐 布布@徐瑞婧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Bau - Raquel 新马师曾 - 客途秋恨(上)

52分钟
94
2年前

Vol.041 Tigmi音乐现场,疫情后的挑战变了个面相,把当下交给当下

放大Blow-Up

疫情看上去似乎结束了,大家似乎都不再提,过去的3年,好像一场梦,但梦背后带来的改变又如此真实地嵌入了生活中,譬如出门习惯性带个口罩,以及春节之后,各种演出活动扑面而来,一时很难说 ,是我们需要活动,还是活动更需要我们。 Tigmi音乐现场诞生于过去的2年中,在受疫情影响,线下活动频繁延期取消时, Tigmi音乐现场尽量争取了每一次演出的可能性,每年平均演出六七场,为疫情中的城市生活带来了一些鲜活的体验。每一次演出都像拆盲盒,提前一天通知具体的地点,演出开始才知道具体的演出音乐人,这种源自英国的SofarSounds,在以检测与突发性状况为主题的疫情期间,用临时通知的盲盒性质搅动了被冰冻的城市生活。 Tigmi的主理人颢,不怎么使用社交网络,也不怎么亲近网络世界,她说她更喜欢检验成本相对较低的、更实在的信息和事物,所以,她偏向用真实的感官综合体验作为某种标准去描述她心目中的现场,与此同时, Tigmi还在用口耳相传的方式只在特定的场域做演出宣传和反馈,盲盒标签的粘贴权,属于观众。演出一期一会,提早没有,过时不候,颢说音乐现场的互动只在当下,应该把当下交给当下。 00:04:15:主播初次参加Tigmi,感觉是一个拆「盲盒」音乐现场; 00:05:34:嘉宾介绍何为Tigmi音乐现场; 00:07:08: 脉出品的四个关键词:生机、律动、连接、成长; 00:09:08:盲盒性质的音乐现场势必筛选/反向筛选了一部分观众; 00:11:30:过去两年延期状况多,一年最多能做六七场; 00:13:20:Tigmi音乐现场的形式来源于英国的SofarSounds; 00:17:00:Tigmi音乐现场没有预设过观众受众; 00:21:20:提前一天通知演出阵容和地点给人一些「快闪」的感觉; 00:23:38:所有的准备围绕演出呈现而做; 00:25:05:疫情阶段性结束后,整个演出市场一片活跃; 00:26:15:后疫情时段,活动内容多了以后,真正的竞争开始了; 00:28:10:选择乐队/音乐人的时候对音乐类型和风格没有预设; 00:30:30:选择音乐的基本指标是要被触动; 00:32:20:Tigmi需要先活下去再说; 00:36:30:嘉宾分享个人印象深刻的Tigmi现场; 00:40:20:音乐活动自带社交属性; 00:43:20:做活动的时候想的是受众体验,不是分析受众; 00:46:10:标签就应该让别人来贴; 00:49:10:与网络世界保持距离是颢的偏好和主动选择; 00:51:20:如何在线上描摹好Tigmi的形象是主理人和团队也在思考的事。 主播:丽珍 嘉宾:颢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吞吐 — 八仙饭店 Tigmi live 净西 MIX Tigmi DANSA Live

57分钟
44
2年前

Vol.040 春节,年度爱怨清账劫

放大Blow-Up

录这期节目的时候,正是元宵节的前一天。主播和青春君在过完初五又还没过完年的时候就约好,来一期过年类的节目。节目里,主播和嘉宾各自分享了一些过年前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物体验与观察。关于过年,大家百感交集,爱与怨,想念的情感与相处的怨念都如此真实,是中国人一年一度都要面对的「节难」。 00:04:00:青春君家的常规过年氛围; 00:07:40:今年过年回家,青春君感受到的新状况; 00:09:50:吵架并不可怕,能争执和冲突是亲密的象征之一; 00:13:50:我们对亲人怀有的期待也被社会规训过; 00:18:20:亲人之间迸发出的影视化台词; 00:20:00:年前家庭成员之间容易摩擦爆发矛盾; 00:23:50:成长的第一步就是破除对父母的滤镜; 00:25:50:孩子是父母婚姻关系中的黏合剂; 00:27:00:父母需要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的常规原因; 00:30:20:养护一个生命的成长会给人带来创造力的欣喜; 00:32:30:过年回家主动陪爸妈打牌与挨批; 00:34:38:过年因为不结婚受到的攻击; 00:36:50:一些大家族喜欢家庭聚餐; 00:41:30:亲戚之间的交往还是要走动要维系; 00:42:30:家长就算理解孩子也很难脱离身为父母的这个角色; 00:44:45:父母会担心你没有孩子怎么办; 00:47:14:总怕后悔这件事的本质是:总想要一个没有损失的可能性; 00:50:43:当女性决定生一个小孩时最好觉得孩子是为自己而生的; 00:53:30:人生和做菜都不是什么都准备好了才下锅的; 00:55:30:没有办法面对变化和接受损失是网络性集体焦虑的根本 00:57:20:人真正被绑住的是被自己的思维限定了。 主播:丽珍 嘉宾:青春君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You’re a big girl now

63分钟
49
2年前

Vol.039 程耳的《无名》:谍战片是面子,东亚现代性是里子

放大Blow-Up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虹山西路十八号附近书店的主理人诗杰。诗杰对电影有自己的兴趣和观看经验,学习研究的是电影与媒介研究的方向,同时,诗杰对程耳的作品有持续性的关注,对程耳的创作风格和意识有独到的见解。 《无名》是2023年度春节档,最具话题争议度的电影。作为导演程耳的第五部电影,本片启用了流量明星担任主演,号称是「超级商业片」,引起了一些话题争议。电影上映后,在非常有「逼格」和看不太懂之间,给观众提供了很大的解读空间。 本期节目由《无名》为话题中心和切口,与其前作《罗曼蒂克消亡史》作了比较,再与旧作《边境风云》一起对照,结合作者更早的作品《犯罪分子》和《第三个人》,对程耳的创作风格、特点、偏好和创作意识,得出了一些观察结论。 00:03:14:嘉宾诗杰是虹山西路十八号附近书店的主理人; 00:07:00:《边境风云》已经显露出商业类型电影中鲜明的作者性; 00:08:08:《无名》在春节档的表现和引发的话题; 00:10:05:诗杰对《无名》的观后感受; 00:12:15:《罗曼蒂克消亡史》的优点; 00:18:00:《无名》中给王一博的那个角色本来是设置了更深的两面性; 00:20:24:《无名》中演员表现的差异; 00:23:30:《无名》的视觉风格等影像表现很优秀; 00:27:30:《无名》中的闲笔凸显了导演的风格趣味; 00:29:20:诗杰认为汉语写作真正厉害的地方恰好是一些小说闲笔; 00:35:00:程耳与王家卫都是对味道和质感很敏感,有要求的创作者; 00:38:50:与市场角力是导演功力的一部分; 00:39:39:程耳的作品呈现出他希望奠定一种属于自己的类型; 00:41:46:从《罗曼蒂克消亡史》开始,程耳的作品除了说故事还在呈现历史; 00:43:15:程耳把想说的东亚现代性揉进了作品中; 00:47:17:「看上去是个治安问题,实际上是个情感问题。」 00:49:47:所有的类型电影背后都潜藏着某种认识论; 00:52:38:所有犯罪片的背景都是城市,城市是危险的; 00:55:47:《罗曼蒂克消亡史》和《无名》中的日本角色都是追求控制但最终失守; 00:57:32:《无名》看上去是个谍战片,实际上是个历史片; 00:58:37:程耳拍电影符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01:00:11:通俗电影首先是个商品; 01:02:12:诗杰把电影看成一个媒介,是我们自身生活的现实和想象,是我们视觉汇集的一个场域; 01:02:50:关于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之间的冲突; 01:04:05:左翼电影对电影的界定定义了我们把电影等同于艺术的判断; 01:05:25:电影在诞生初期就是一种商业的娱乐内容; 01:07:00:法国新浪潮倡导的作者性是在商业类型片中突破出的有辨识度的风格和印记; 01:09:32:艺术片与商业片并不是对立的。 主播:丽珍 嘉宾:诗杰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Take me to Shanghai》 《你在何处,我父》

71分钟
99+
2年前

Vol.038 专访郑宏昌 装置艺术作为表达,云南也很适合做大地艺术节

放大Blow-Up

本期节目,放大Blow-Up联合植愈力Lab专访了艺术家郑宏昌。郑宏昌的作品《我的宇宙》正在CGK昆明当代美术馆的展览「风景后」(2022.12.31-2023.03.04)展出中。 从艺术家的作品《我的宇宙》谈起,有关这件影像装置作品的缘起、制作和诞生;再谈到艺术家的成长脉络,缘何选择了装置艺术,中央美院的学习对自己的影响以及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艺术家;作品《手风琴》以及带着作品参加了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策划并参与了浙江松阳斗米岙国际艺术村;大地艺术节落地中国的现状以及云南是否也能做大地艺术节。 00:02:53:关于艺术家郑宏昌以及CGK的展览「风景后」; 00:05:00:关于作品《我的宇宙》与艺术家在昆明的个人经历; 00:10:50:实体风景的艺术抽象化表现; 00:17:50:艺术家缘何选择了装置艺术; 00:19:58: 在中央美院是学习装置艺术的原点; 00:24:08:对自己影响大的艺术家之白南准; 00:25:08:对自己影响大的艺术家之皮埃尔.索朗; 00:30:20:参加了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作品《手风琴》; 00:32:40:参加大地艺术祭的机缘以及大地艺术祭提倡的「人始终被自然所覆盖」; 00:39:45:越后妻有的当地特色; 00:43:52: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主张——艺术振兴乡村; 00:51:20:以浙江松阳斗米岙国际艺术村为例,艺术进入乡村在国内; 00:53:30:「能不能山寨一个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 01:00:09:实验音乐艺术家芬尼老师在松阳斗米岙的作品与当地村民的参与; 01:02:53:在云南可以做大地艺术祭这样的活动吗? 01:04:30:大地艺术节落地中国是个很好的缘起; 01:06:00:文化的介入和更新能让云南生出一些新的东西。 主播:丰吉 Fungi@植愈力 丽珍@放大Blow-Up 嘉宾:郑宏昌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Raphaël Beau-Mimotronik

71分钟
71
2年前

Vol.037 阳了不离婚指南

放大Blow-Up

12月的全面高烧,引发了许多热门话题,譬如:你阳过了吗?;退烧了就去离婚;生病了才明白人应该结婚/生孩子…… 不一而足。本期嘉宾除了话题发起人青春君,还有两位之前阳过的男嘉宾,聊了聊之前生病中的感受和体会,生病的时候该不该对伴侣有所期待?当我们生病时,我们需要的关心是什么?怎样地关心和照顾病人是恰当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对于伴侣的期待差距很大吗? 都说人和人的关系都是在特殊事件中碰撞出真实的成色的,人和人的相处也会在相互的期待和沟通中出现误会,但需要情感,对他人有所期待不是可耻的。当我们生病/虚弱时需要关爱和爱护,当我们照顾他人时也需要注意照顾人的方式和技巧。 生病了总得让人有点期待吧! 祝大家都能自然地表达和相处,不在需求与付出中纠结拧巴。 00:04:16:男女在生病时,不同反应的讨论; 00:05:00:嘉宾们各自生病的感受; 00:10:25:网络热图:小孩生病了继续玩,女人生病了继续干活,男人生病了:我要死了! 00:14:05:前段时间,全民生病烘托出了新冠社交属性的高光; 00:17:56:男性父辈的「疑病症」现象; 00:24:26:二位男嘉宾怎么看:生了场病才知道自己嫁的是人是鬼? 00:27:30:很多女性在相处中容易口是心非,不直接提要求,这样容易令伴侣感觉很混乱; 00:29:40:介意被伴侣感染吗? 00:30:32:道故老师生病时对女性伴侣的需求; 00:32:00:二斤老师更需要伴侣情感上的关心和支持; 00:34:20:没眼力见的地问对方:「你要不要什么什么?」是常见的矛盾诱发句; 00:36:30:照顾人的时候需要对他人需求的观察并附上恰当的行动; 00:37:00:「再吃一颗布洛芬吧。」 00:42:05:男性对待生病的态度要么讳莫如深,要么疑神疑鬼; 00:44:00:「经过这次生病我觉得人还是得结婚/生孩子。」 00:49:40:二斤现身说法伴侣给人带来的安心感时刻; 00:51:48:阳了之后几天洗澡的? 00:53:27:感觉大家不太能根据自己的感受为自己做决定; 00:56:30:男女在囤药方面表现也不太一样; 00:59:20:人被生活训练得非常精明并不是什么好事。 01:01:30:新年愿望除了健康,还应有些别的。 PS:因各种变数多,普洱咖啡全产业链之旅的时间以此后的确定发布为准,欢迎关注参加。 主播:丽珍 嘉宾:青春君 二斤 道故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 Amy Winehouse-Stronger Than Me

65分钟
99+
2年前

Vol.036 新年快乐:人要是幸福就不会上网给大V投稿

放大Blow-Up

本期节目的录制时间是2022年的11月27日,当时我们只是想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把夏天时,青春君四处游历时的经历与Tina整个上半年哪儿都去不了的经历都记录下来,没想到几天后,生活的主题就从防控变成了放开与全民发热。这一年跌宕起伏又荒诞残忍,就这么过完了,之前的生活好像未曾存在过一样,还好记录下来的内容提醒人:记得你不久之前还在跑毒做核酸。 新年新始,没有比健康平安更实在的祝福了,祝您:新年快乐! 本期节目的内容涉及三块: 00:04:10:— 00:31:18: 防控时期时,青春君出门旅行,因不同地区的政策宛如「躲避流窜」; Tina整个上半年哪儿都去不了; 被核酸有效期所控制的生活; 「出门全靠算计,出行全靠运气。」的生活。 00:31:20:— 00:47:08: 最近三年,常因观点不一在网上与人吵架; 因观点差异太大,因此删掉人的联系方式; 与人打字讨论更容易恼怒,但大家能够语言沟通或者见面,就更容易有效地对话; 观点差异大的人可以亲密相处吗? 立场和观点并不是全部,人和人建构出来的东西比立场和观点重要。 00:47:10:— 01:04:48: 互联网悖论 —— 被解决了的问题和困惑并没有在网上留下信息,网络上的信息还是以声量大引人夺目; 一个人要是幸福,他就不会上网给大V投稿。 人还是要去经历自己的生活,不能靠总结他人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表达是可以巧言令色的,对一个人的体会才是真实的。 祝大家新年快乐,来年活的真实满足又快乐,当然了,首要的是健康顺利! 主播:丽珍 嘉宾:青春君 Tina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 Nouvelle Vague-In A Manner Of Speaking

64分钟
66
2年前

Vol.035 松露的生殖秘语与平价之路

放大Blow-Up

每年的10月底到来年的3月,正是松露成熟的季节,本期节目是由放大Blow-Up与植愈力Lab一起策划制作的有关松露这种食材的节目。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曾味Sumerians的创始人,资深的松露美食研究者华立夫。大家围绕着松露的民间轶事传闻与嘉宾的个人经历展开,关于松露的风味与香味,松露的分类与鉴别,生鲜松露的食用与松露风味产品以及曾味Sumerians在C端运用的有趣案例,并回源企业发展和松露的可持续运用,呈现曾味产品多场景运用和可持续的品牌价值。让我们带着迷思与好奇看欧陆传奇食材如何平价地进入我们的生活。 本期节目由曾味Sumerians提供了10份松露薯条与松露酱的尝鲜,假如你对松露风味的食物有好奇与兴趣,欢迎在各平台与我们互动(转评赞),我们将抽取热心听众一起尝鲜。 时间轴 00:03:26:松露迷思之,为什么这么贵?;为什么这么香? 00:06:25:何为黑松露与白松露; 00:09:28:松露的香气与附着的树种的代谢产物息息相关; 00:10:20:松露的著名传说:拿破仑的生殖秘闻与松露的费洛蒙之味; 00:12:50:松露富含雄性酮与矿物质锌铁镁; 00:14:45:现在都用狗取代猪进行松露的采收; 00:16:56:松露除了在高档餐厅,现在越来存在常见的食物当中; 00:20:40:让更多的人尝到松露的美味,才能有更精品的划分; 00:22:47:松露的风味提取一直有人做,如何保存并还原风味才是核心; 00:25:09:不时不食鲜松露:每年的10月底-来年的3月; 00:27:20:配方表越短的松露酱越好,但也对厨艺有一定要求; 00:29:20:食用松露产品时,主要是味觉体验还是嗅觉体验? 00:32:20:自己在家冷冻松露,条件一般都达不到,会造成冻伤失活; 00:36:00: 食品科技本质上确实是「科技」,但并不一定是「狠活」; 00:38:50:烘焙与零食是松露风味产品的主要使用品类; 00:41:48:松露薯条的口味普适性很高; 00:45:42:主食碳水类的产品较容易普及; 00:47:00:普通蛋羹加点松露酱除了提升风味还可以有情趣暗示; 00:53:42:做一个普遍性的生意的逻辑就是全民普及化; 00:55:30:松露风味的产品价格其实和胡椒的市场价差不多; 00:57:00:农产品能够产业化运营都要经历标准化; 主播:丰吉 Fungi@植愈力Lab 丽珍@放大Blow-Up 嘉宾:华立夫@ 曾味Sumerians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Igor Tuhmanov - Kalinka

66分钟
71
2年前

Vol.034 蘑菇之语|策展人叶滢:回到自然的庇护所,编织万物共生的菌丝网络

放大Blow-Up

本期话题我们邀请到了“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策展人叶滢,“这是一程充满新发现的自然、科学与艺术之旅”,如展览导言所写,“‘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带领我们以多样的、超出想象的方式走入蘑菇的世界,了解蘑菇如何在自然界中发挥作用,乃至影响人类的精神与意识,从而帮助我们重塑对于生命的认知并理解物种共生的智慧。” 叶滢将和我们分享她多年来从事媒体与艺术领域的职业经历,并将谈话拉回到十年前她参与“看见世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项目在西藏进行田野调查的经历,以及从柏林到纽约所亲见的 “The Whole Earth“(“全球“,2013年,柏林HWK)、”ostalgie”(“怀旧”,2011, 纽约New Museum)等展览中对于加州和前东欧特定时代风貌的描述,对于她理解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呼应关联的影响。 在谈到目前国内的展览状况时,叶滢也提到了展览的“繁荣的贫乏”,她谈到以“行星花园,孕育共存”为主题的第12届巴勒莫欧洲宣言展的策展方式,对于地缘变动、物种交融与人的流动的综合关照,中国的当代艺术既面临现实表达空间有限的困境,也亟需以更开放的视野回应此刻人的处境、对生命与物种的关切以及普适性的生态问题。 从中心撤退,以退为进的“蘑菇之语”如同这个不确定时代一个另类隐喻,它发轫于云南,在这个自然资源更为丰沛的庇护所,“蘑菇之语”在寻找新的表达空间,重新编织自然科学和生态艺术交织的菌丝网络,这个网络正在生长和蔓延,静待在合适的气候与土壤环境中,散发孢子,长出新的子实体。 04:03 真菌盟友们缔结成生命意识多元网络; 09:03 云南位于全球前列的真菌学研究; 13:11 生态艺术与云南地方视野的交结; 18:01 科学和艺术的链接是重识真菌的必由之路; 26:48 新一代华人艺术家以蘑菇作为方法的创作; 41:16 漂浮的蘑菇群让人仰望 人类的自我在后退; 45:53 如同实验室一样工作的策展过程; 55:38 “蘑菇之语”的菌丝网络生发; 01:14:29 行星花园:多元文化融合的欧洲宣言展; 01:17:03 当去美术馆看展成为都市人的摩登密码; 01:25:38 繁荣而贫乏展览缺乏共情人类和物种的深度; 01:32:33 以退为进的“蘑菇之语” 静待合适土壤生发; 01:42:21 云南是一个人类可以退却的自然避难所。 主播:丰吉 Fungi@植愈力 丽珍@放大Blow-Up 嘉宾:叶滢@艺术新闻中文版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Prelude & Fugue No. 1 in C Major, BWV 846:Prelude - Glenn Gould 本期结尾音乐:来自闫晓静利用电极采集来自灵芝菌丝的数据,记录的灵芝生长的生物电信息的数据生成的音乐。 图片来源:CGK昆明当代美术馆、艺术家与受访嘉宾 (详细图文见:公众号:放大一下BlowUP) 本期节目获得了CGK昆明当代美术馆提供的5张免费展览门票,欢迎听众评论并转发本期内容后,可留言私聊主播:wingala,获取「蘑菇之语」的观展福利。

111分钟
64
2年前

大玩儿 | 一起去植物/食物多样性的版纳,自然疗愈,暖冬之旅

放大Blow-Up

在薛定谔的解封和在凌冬已至的12月,我台和植愈力Lab邀请你于12月26日—12月30日,跟着我们(俩主播)与常驻版纳的艺术家资佰鸿雁老师,一起去版纳暖冬行,结束这个跌宕起伏,既漫长又过得特快,激荡和低迷交织的2022年。 假如你想在这一年的结尾,来一次出游,去到版纳,浸入感受版纳植物与食物的多样性,在自然的美和丰富中度过一个犒劳自己的假期,来参加吧! 精致小团对外招募4-6人,12月9日之前可享早鸟价优惠,额满即止。接受定制可自由选择出行时间,详情可添加WeChat:wingala 咨询。 时间轴与要点概览 资佰鸿雁所住的传统傣族村寨,自住吊脚楼,庭院里满是植物与香料的生活; 蝶豆花、观音草、苏木、密蒙花做成的植物饮; 版纳植物园正确打开方式:五感夜游植物园; 植物学家裴圣基在曼远村恢复傣药园的故事; 畅享热带晚霞:自然又静谧的美妙时刻; 林间百色染版纳100种可用作染色的植物; 寻觅南糯山古茶园 浸入感知茶树朋友圈; 森林生态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决定茶的品质; 基诺族独特的采集文化:山里野食和昆虫蛋白; 基诺族包烧、 竹筒 、万物皆可舂的烹饪方式。 版纳行程亮点概览(更多图文介绍请在公众号:放大一下BlowUp 艺术家介绍博物绘画并一起体验生物/食物多样性的餐桌 体验药食同源的雨林民族生存智慧 植物园专家带领夜游植物园 探访当地傣药博物馆,了解佛寺药园及傣族竜林文化 漫游橄榄坝曼远村 (向往的生活取景地) 参观保留完整的傣族古村落 寻秘南糯山古茶园,探访茶树朋友圈 晨起逛当地菜市场体验本地的早餐与生活 体验勐仑镇曼乍品味傣家烧烤大餐 么等村 体验野性十足的雨林大餐 万物皆可包烧的本地食物 更多行程的细节,报名后私享 如有兴趣以及其他,添加WeChat:wingala 主播:丰吉 Fungi@植愈力 丽珍@放大Blow-Up 嘉宾:资佰 云南当代艺术家 鸿雁 黄白游艺术工作室主理人、独立学者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Prelude & Fugue No. 1 in C Major, BWV 846:Prelude - Glenn Gould

58分钟
88
2年前

Vol.033 蘑菇之语 | 资佰与鸿雁:用艺术链接生态多样的故乡与世界

放大Blow-Up

本期节目是与@植愈力播客一起策划制作的,CGK昆明当代美术馆主办,艺术新闻中文版协办的展览,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相关话题的节目。 这一期节目从艺术家的作品入手,对谈艺术家的相关经历与创作,围绕着人与自然,故乡与世界的相关话题展开。 基本内容与时间轴 一、蘑菇之语:鸡枞菌与白蚁的共生聚合体 00:04:40:CGK的展出「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 00:08:43:资佰的参展作品——《鸡枞菌与白蚁的共生关系》。 00:10:09:真菌是非常复杂的,与人类和世界连接比较紧密的一个世界。 00:12:40: 用绘画的方式把鸡枞在地下与白蚁共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来。 00:13:18:资佰近年来的创作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应该去中心化。 00:14:10:白蚁与鸡枞之间的共生关系。 00:17:25: 鸡枞不管长多高,它的菌丝最后都连接到白蚁的蚁巢里。 00:19:42:资佰参与「蘑菇之语」展出的感受。 00:24:55:创作时有痛苦,但创作完毕的体验非常好。 00:26:26:作为「植二代」的资佰,从小的成长环境就是在中科院版纳植物园。 二、夫妻共同的创作:茶树的朋友圈 艺术翻译生态多样性 00:27:45:资佰发现近年来的创作方向是回到自然中来,与成长经历有了自然的融合。 00:28:30:鸿雁的职业背景与版纳的缘分。 00:31:05:鸿雁与资佰共同创作的作品《茶树的朋友圈——森林茶园的生物多样性群落》入选了COP15艺术项目。 00:33:35:博物绘画是资佰的「童子功」。 00:35:46:身为茶乡长大的人,资佰决定用博物绘画的方式做一些创作把普洱茶讲清楚 00:36:55:生物多样性的环境造就了普洱茶内含物质的丰富和香气的独特。 00:38:45:博物绘画的优势:走到一副博物绘画面前,能最直观地了解到,一棵茶树就是一个 生态系统。 00:40:50:普洱茶主根的根系与树冠是对称生长的。 00:42:25:茶树除了地下的,「隐藏的朋友圈」,还有「公开的朋友圈」。 三 、故乡与世界:远离中心,建构个体生态圈和生活多样性的可能 00:43:47:资佰平时就很注意观察土壤以及土壤的剖面。 00:45:13:资佰小时候,在版纳植物园看到过许多绘画名家来写生。 00:44:03 :植物学家如何认识和看待植物,用科学的语言来叙述,也对资佰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00:48:40:如何与其他的博物类绘画做出区别是资佰在创作时仔细思考过的。 00:49:44:鸿雁是如何用工艺美术的方式来呈现作品的。 00:51:56:创作历程中所花时间的2/3 都是去森林里写生和田调。 00:53:02:作品不是在家完成的,是在森林里完成的。 00:54:37:鸿雁的作品想表达的是:自己做一片森林,反哺给所有向往森林又不能抵达的人。 00:56:38:资佰的作品揭示了, 好茶叶的秘诀在于不可复制的小型生态。 00:59:50:云南是人和权力的边缘,但是自然和植物的中心。 主播:丰吉 Fungi@植愈力 丽珍@放大Blow-Up 嘉宾:资佰 鸿雁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Prelude & Fugue No. 1 in C Major, BWV 846:Prelude - Glenn Gould

61分钟
41
2年前

SP.友台邀请 : 养生反派的偏见VS东方养生和身心疗愈

放大Blow-Up

10月凄风苦雨。月初国庆假期「在家游」之第九季;(从2020年春节起,差不多每年三个长假的宗旨)月中家中小狗病重直至去世;月末微信遭遇赛博监禁15天。 感谢友台@植愈力主播丰吉的邀请,参与他们关于东方养生与身心疗愈的一期节目。一开始,我就如实地对丰吉说,在养生这个话题上,我几乎是个彻头彻尾的反派,如果是关于个人观点的大型Battle,我甚至会火力全开。感谢丰吉的善意与大度,让我参与了这期节目。我能贡献的,只是一些个人的经验与偏见。 话题一 人为什么会生病,藏医学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从藏医学角度如何来看身心健康的关系 ; 唐卡与藏医学的关系; 话题二 植物猛药与食物疗愈; 从藏医学角度来如何看待植物食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植物食物能量的转化; 关于「气」的看法; 藏区食物植物科普(酥油 /牦牛奶/蕨麻); 民间传说之市集上的藏医藏药生猛药材; 高原植物猛药:藏红花、冬虫夏草等 关于药方和秘方的看法。 话题三 养生「偏见」与自我身心健康; 从藏医学、中医、西式营养对人的健康和疗愈手段之间的区别,对照着看自然与人的关系,如何在对比之中更好地理解身心健康; 为什么东方养生,藏式养生之前离我们越来越远,这几年又有逐渐复苏的迹象? 主播:丰吉@植愈力 丽珍@放大Blow-Up 嘉宾:次成达吉 藏传阿育吠陀心身互动疗愈(藏医养生文化)传承人 CHACCRA 主理人 小琳 技术支持:蔡猜 音乐:Karma - Bruno Coulais

98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