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9: 遗书,一次关于「告别」的实验

想起清明节,总由不得就与“死亡”这两个字联系在一起,湿答答的季节特征更是让人想起它就感到脖子里凉飕飕。 Tata想出「遗书」为本期主题的馊主意时,我眼前一亮,这件事实在太「不加油」,太适合我们了,松弛中见真知,我们邀请你和我们一起松弛,有些烦恼,当我们以终为始来观看,或许就豁然开朗了,就如释重负了,就云淡风轻了。 说来也巧,最近在看一本书叫《remember death》,让我不由静下心来,也斗胆多看了「死亡」几眼,其实它并没传说中那么可怕,它是每个人都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状态,至于它是不是所有的终点,人们因不同的信仰有不同的版本。 如果明天就是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们会写一封怎样的遗书给后人呢?不必想象自己年老后,只是当时当下,以目前对生命的经历与经验,我们会说些什么呢? 遗书, 也可变为整理生命的艺术。 在浩瀚的生命小宇宙里, 挖掘那颗最闪亮的星。 出走半生, 愿你想起那个少年。 今天这期节目,荔枝姐和二嗲萌Tata就来和大家分享在练习写遗书这件事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写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领会了什么,对未来生活的启示又是什么。 话题概要 本期节目有4个话题: 1、遗书,从来没老师教过的作文 2、写遗书的是什么感觉? 3、读一读自己的练习作品 4、写完后的新看见 感谢你的收听与关注! ——荔枝姐 & 二嗲萌

71分钟
89
4年前

Vol.18:我为什么讨厌做广告?不吐不快

广告,是你变了吗? 既然讨厌做广告,为什么要去做广告呢?肯定有人会这么问。大多数人当初想去广告公司做广告,都是带着对创意创造这件事的热忱去的。一个好的广告,完美的平衡了创意和商业,这种平衡本身,让艺术与创意有了生存的空间。 只是这些年,原本的平衡已经完全被打破,担任广告策略的这群人,感触应该是最深的,甚至我也问过我自己,这样下去,这个世界还会好吗。 最近二嗲萌裸辞了,用她的话说,她又在经历一个广告的职业倦怠期。 在这段休息的时间里,她好好思考了一下自己为什么讨厌做广告的原因,这也启发了我把这些年对广告积累的槽点一吐为快。 本期节目,是一次广告策略的灵魂自白。谈谈广告业的有趣和无趣。别相信电视剧,那都是言情小说,就和电视剧拍时尚编辑一样苍白。 今天我们谈的是: 广告业本身存在的意义的理解, 我俩在不断变化的意义面前, 是随波逐流, 还是维持初心呢? 心里的挣扎是什么? 舍不得的是什么? 如果你不是做广告的,这期节目会告诉你很多所谓的“智商税”是怎么被流程化制造出来的,它如何让人们愿意去为它消费。 如果碰巧你也是做广告的,我俩等不及想听听你的感受,有些真话,或许没地方说,憋在心里太久会难受,来这吐吐更健康。 话题概要 本期节目有4个话题: 1、当初我为什么去做广告 2、我为什么开始讨厌广告 3、灵光消逝的年代 4、如何安放我们的热爱 不加油的人生,I am fine.——荔枝姐 & 二嗲萌

74分钟
99+
4年前

Vol.17: 都市大龄女自白,我为什么还是单身?

2月14日,情人节这是一个有情人秀恩爱,单身狗喊宣言的日子。 在2020年11月12日,#我国单身成年人口2.4亿人#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有人说想到那么多人单身,自己也感到不寂寞了。 其中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预计到2021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9200万人。 当时这个话题引出了90后面对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男多女少,有人不得不被迫单身。而面对80后,单身的原因就不仅于此,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离婚率不足1%,2019年我国离婚率高达39%。从2003年到2019年,离婚率已经连续16年上升,这个趋势让人们对结婚的态度形成2级分化,相结就结,或者索性不结。80后的单身者,不在少数都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 35岁+单身女性想说懂我不容易 如今走在奔四路上的80后,已经成为了黄金剩女,也被网络称为小姐姐,虽然电影电视剧把单身女性的形象包装得如女神般令人仰视,但现实生活中,那些35岁+的单身女性,她们真的是这样吗? 她们究竟遇到怎样的困境,怎样的理由选择仍然单身呢?她们是否还相信爱情呢?过去失败的感情经历,对她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今天荔枝姐和二嗲萌,和大家来聊聊35岁+大龄单身女性在感情上的自我问答:“我为什么会单身”,结合身边同龄女性朋友的故事,大型深挖单身狗真心话讨论现场,不说大道理,不喊口号,走到心里最柔软最真实的地方,女人才懂的一些心绪,欢迎你来听。 面对情人节,单身不焦虑不加油的人生I am fine. 本期节目有4个话题: 1、单身的状态是怎样的? 2、担心自己没人追吗? 3、尝试过什么方法寻找伴侣? 4、现在对感情的态度是什么?

62分钟
99+
4年前

Vol.15: 在最丧的时候,我经历了什么?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披露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3.5亿人罹患抑郁症,近十年来患者增速约18%,截至2017年,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这个数字到2020年,已经上升超过9500万。也就是说,你我身边,每10个人中,就可能有1.5个人因抑郁症饱受折磨。 在抑郁的暗黑时刻, 你是自己的帮助者, 还是自己的摧毁者呢? 暗黑中,你看见谁? 暗黑时刻的抑郁体验,常常让我们羞于去与周围的人分享,缺乏这方面的交流,局限了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对生活挣扎的真实认识,从而更容易陷入到“为什么是我”的自怜自艾中,没有透明度,就无法建立互帮互助的支持。 当幸福的标准在社交媒体上被不断拉高,我们就更容易丧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更何况许多我们所对比的“幸福”与“勇气”,都是世界上并不存在,被人为制造的鸡血,这简直是一个圈套。 这期节目,我和Tata会分享我们如何在黑暗中前行, 那些让我们痛苦的、抑郁的事情,以及我们如何去解开那双在暗处控制我们的手。 我和Tata也都曾经历过一些暗黑时刻,被打击到去看过心理医生,甚至我还去读了心理学。经历了自我放弃,又重新站起来去自救,仍旧失败,走在认识自己的路上,最终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入口。 与自己和解,这句话, 许多人都误解了。 它不是否认自我的软弱, 也不是放弃对自我的期待, 一了百了。 医治抑郁的不是正能量, 对抑郁的负面情绪, 可以有不加油的态度。 不加油,I am fine.

69分钟
99+
4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