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当追求饥饿成为都市新宗教,168是中产迷思还是认知升级

春节胡吃海喝,一看体重秤就痛下决心:不吃了!这波节后汹涌的轻断食大潮,特别是被中产们当成宗教般追捧的断食168。它被推崇的目的只是为了那串数字或是视觉效果吗? 其实我在之前《超越寿命》这两期播客中就介绍了,这本畅销书的作者提出的最精华建议,就是少吃。 《超越百岁》|精读火遍硅谷的科学长寿书(上)》 《超越百岁》|精读火遍硅谷的科学长寿书(下)》 断食这一概念推翻了“不能饿肚子”的普遍认知。为什么少吃,真有好处吗?它是否就是心血来潮搞一搞就能成功的?在本期播客中,我们就来系统性的分解下,如何少吃、轻断食阻碍以及我的168法则。 断食——都市新宗教? * 04:39 断食,社会高级阶层的新潮流?其实有科学加持的。 * 08:50 隔日断,阶段断,每日固定断(168)。 168之难: ①工业大网: * 12:59 快餐化强大和资本化操作。 * 14:31 软件的游戏化热量摄入,刷着刷着就下单。 * 15:58 高糖高油组合拿捏你的胃和心,难逃食品R&D迷宫。 * 17:37 食物消费附加社交属性,为了合群吃吃吃。 ②个体困境: * 20:32 社会压力:朋友亲人不理解“饿肚子”。 * 22:19 社会阶层:职业、生活、习惯的差异。 * 23:49 意志力欠缺:睡眠+情绪影响,就暴饮暴食。 我的168Tips: * 25:10 不吃早餐 VS 不吃晚餐,还是看自己。 * 28:38 吃什么?植物基底饮食,少量粗碳水和肉类;甜食要么不吃,吃了就开心点。 * 30:49 避开无聊,充分安排,把事情填满空缺。 * 32:24 试一试自己去做饭吧。 饥饿感是我们的朋友: * 34:23 灵魂拷问:吃就是我人生最大的乐趣。 * 36:16 重口味(比如火锅),是好是坏? * 37:21 轻断食只是为了活得久?《超越百岁》给你答案。 * 39:22 友谊亲情适可而止, 决定是你的,身体也是你的。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42分钟
99+
1年前

023 你是多讨厌自己的工作才会想提前退休?普通人对FIRE运动的逻辑底层和实操探讨

最近我读到一条新闻,35岁就提前退休的前华尔街高盛交易员,知名的FIRE运动(Financial Independent and Retire Early)先驱,在15年后的今天宣布,由于心动买了大房子,导致失去“财务自由”的状态,出来找工作了。(阅读原文) FIRE运动,近年来炒得火热的香饽饽,很多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工作再见,靠积蓄赚取被动收入,渡过余生。 FIRE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不可靠的纸上谈兵还是真的具有实操性?本着好奇心和中立的态度,我们就来坦诚布公地聊聊。 如果你对FIRE存在憧憬或疑虑,欢迎点击收听,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下你对FIRE的见解。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龟之后写过书,打过工,目前是量化FOF基金经理,生活修行者。 嘉宾介绍: 品哥:读了理科的文科生。 FIRE实操中的风险和矛盾 * 03:46 FIRE,到底是啥? * 05:23 FIRE的技术层面三个风险:欲望变化,通货膨胀,投资风险 * 09:13 FIRE的哲学层面:财务自由(时段概念),二元对立(生活工作) 动词化存在VS“死劳动”绑定“活劳动” * 14:10 品哥:FIRE并不适合我这样的人 * 17:34 提前退休的悖论:抱着死劳动,真的就可以绑定活劳动撒手不管了吗? * 25:39 不退休是索罗斯的现实吗还是普通人的妄念 * 30:28 IKIGAI与普通人的实操探讨 小结FIRE:一个诱人的表面理念(34:57)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嘉宾介绍: 品哥:读了理科的文科生。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38分钟
99+
1年前

021 接受人生巅峰已过,聊聊“四十无力”一代的自我安放

收入下滑、脑力和体力退步、社会家庭的重担……时代红利的消逝让无力感在年龄增长中逐渐升温,我们似乎难以再以从容平静的心态接纳自己与生活。 那么无力感究竟从何而来,怎么来定义“我”,“我”的生活如何改变?今天我邀请到贝塔宇宙的早期嘉宾——品哥,我们并非学院派哲学科班出生,只是两个80普通人用生活和实操结合的哲学,来寻找撬开无力感困境的支点,希望能对正在迷茫中烦恼着的听众们有所帮助。 四十无力的实操哲学 * 03:21 谁最需要关心?品哥:每一代际都觉得自己最难。 * 04:37 四处弥漫的无力感:巅峰期已过,财务压力,各种责任。 * 08:28 品哥:生在中国前所未有的变局之中,我们欠的“账”该还了。 红利期完结时代的人回到正确归因 * 12:00 品哥:身边三类人应对无力感的方式,他们对“我”的定义截然不同。 * 17:23 动词化生活的人,全身心沉浸在“存在”状态中。 * 20:53 用心若镜,该做什么做什么。 亲测有效的摆脱无力感的小技巧 * 25:00 允许情绪进入,同时随时抽离。 * 28:39 备好排布优先级的篮子。 * 33:10 降低物欲,保持生活。 * 37:15 扼制加法,适当减少。 * 40:46 想三次的事就立马解决!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本期嘉宾: 品哥:读了理科的文科生。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42分钟
99+
1年前

020 四十岁的我们应该害怕独居吗?向100岁日本老奶奶学学(下)

在上期(《40岁的我们应该害怕独居吗?(上)》)中,我和葛老师讨论了被污名化的词——“独居”后,我们发现了这个词的另一面:乐观,积极和连接。 大多数现实的“独”,其实背后是断连老人的生活。老,是每个人终要应对的话题,而我们的后天意识似乎还少了点:当我面对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全龄友好社会还在理想的云层之上,但各个世代的力量集中起来,这一天还会远吗? 死亡之实 * 00:56 好朋友的死亡让我看到现在和后天 * 05:25 连接越多,更会重视价值锚点 * 09:22 葛老师:我想从文字中抽离出来做些实际的事情 9073,90%的人怎么过? * 11:45 养老院的探索与体会 * 16:19 葛老师:其实养老在哪里都可以实现,但我们还差点意识 * 23:14 需要年轻、中坚的力量参与9073模式 * 28:45 不同世代的彼此给予互惠 葛老师好书推荐:《人生厨房》 京东:《人生厨房》 当当:《人生厨房》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本期嘉宾: 葛维樱: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新养老出版人,《守破离》《东方守艺人》等作者。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39分钟
99+
1年前

019 四十岁的我们应该害怕独居吗?向100岁日本老奶奶学学(上)

和葛老师在《把养老当成方法,我们与无龄感社会无限趋近》的播客中畅谈无龄养老和世代关系后,感觉还没有过够瘾,这期我再次请来葛老师,一起聊点更现实的话题。 最近因为周海媚老师的去世,人们唏嘘的同时,一个话题却被放大了——独居。女性、老年、独身……在这些标签的组合后,“独居”是否真的是个羞于出口、带贬义的词了吗?但是再看看海外,一个快百岁的老奶奶正在享受独居,烹饪、乱逛、写专栏,努力与整个世界产生连接,她给我们展示了独居另一种难以想象而美好的状态。所以我们恐惧的是一个人的生活吗,独居的背后又是什么? 独居只是一种状态 * 01:25 为什么“独居”会变成一个沾上羞耻感的问题? * 05:05 100岁日本老奶奶独居秘诀:把家门永远打开。 * 08:51 现代社会的单元家庭消解。 人,社会,世界和连接 * 11:35 连接了世界,独不独居也无所谓了。 * 15:24 做个有用的人,寻找连接锚点。 * 19:11 独居,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 怕孤独的人们 * 21:54 我们怕的不是独居,怕的是孤独,而友情太难得了。 * 27:07 葛老师:我鼓励用人生去做一个实际的连接。 葛老师好书推荐:《人生厨房》 京东:《人生厨房》 当当:《人生厨房》 未完待续,下期和葛老师接着聊,请小伙伴们不要走开哦。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本期嘉宾: 葛维樱: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新养老出版人,《守破离》《东方守艺人》等作者。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30分钟
99+
1年前

018 高净思维|把量化产品作为家庭理财压舱石

在前两期本播客关于中年少女资产配置的专栏中,春晓和思捷分别聊了“投投投合买买买”(《和思捷聊聊中年少女的消费和理财》),以及“买买买和亏亏亏”(《和思捷聊一聊这些年踩过的坑》), 播客录制的当日是2024年第一个工作日,主播春晓和“量化fof经理、基金买手”思捷一起来揭开量化投资的底层密码,从人生经历和职业生涯的角度出发,分享下量化为何成为了当下高净人群家庭理财压舱石。 本次聊天以较为轻松、更口语化和带入式的方式展开,如果大家期待一个更密集文字的解读,欢迎移步交易门的文章《量化投资的底层逻辑》、《量化投资的真正优势》。 (BTW,交易门是由播客主播春晓创办的垂类量化公众号) 我们也强烈推荐您把这两篇文章也可以当做本期播客的补充阅读来进行阅读。 量化投资最底层是在投什么? * 01:45 春晓:量化就是我的压舱石。 * 02:50 不失效的策略,只可能是庞氏骗局。 * 04:13 从华尔街到上海的历史见证。 * 10:09 量化——越来越卷的精英脑力聚焦地,未来发动力在此。 普通人怎样投量化可以走得远? * 15:50 这么厉害,为何就是不赚钱? * 18:45 量化人的能力和三观和我契合十分重要。 * 23:53 自营和资管策略,如何闭坑? * 27:35 大家的期望值在向良性的方向回归。 春晓和思捷对量化FOF赛道想说的话(32:12)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本期嘉宾: 思捷:FOF基金经理,百支以上私募基金购买经历,爱消费爱美食,追求投与买极致平衡的金牛女。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36分钟
99+
1年前

017 把养老当成方法,我们与无龄感社会无限趋近

养老突然是个时髦的话题了?为什么年轻人都在聊养老?连90 后都住进养老院了?老去,真的是一件让人回避的事吗?最近几年我在亲身陪父母看病治疗,再对保姆和养老院的交锋中,对养老这个主题有了些心得(《中年课题 | 高龄父母不请保姆拒绝养老院》)。 而如今在多世代共融的社会中,对于“老”的概念,是否需要重新审视呢? 这期播客,我邀请到嘉宾葛老师,我们聚焦“精神养老”和无龄感社会,探讨一下我们该怎么思考和面对“老”。 年纪轻轻就想养老 * 01:08 葛老师:我的人生顺序是逆向的,在职业生涯中见识了社会的各个状态,现在活得像是个00后。 * 05:31 葛老师:精神准备才是关键点,但又如何梳理成文化产品?于是我开始做养老出版。 为什么要精神养老? * 11:18 把养老作为寻找自我价值的方法。 * 13:40 “老”是人造的概念,我们在多世代社会中,养老的界限正在模糊。 * 17:14 80、90经历对家庭和亲情的祛魅后,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 25:07 葛老师:精神养老,不是“养”,是怎么认知,怎么面对“老”。 * 29:26 无龄主义——“成佛”,别人对给你贴的标签消失了。 老龄化是机会 * 35:27 老龄化是个整体社会问题,加入的主力军是中青年人。 * 42:10 如果大家都能思考无龄感,说不定年龄的边界就淡化了。 * 45:24 跨世代共融的社会中,中青年人面对的更多是机会。 * 48:32 玉林的“老带小”模式:非血缘跨代际关系可能会成为解决诸多问题的钥匙。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本期嘉宾: 葛维樱: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前三联生活周刊主笔,新养老出版人,《守破离》《东方守艺人》等作者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53分钟
99+
1年前

016 2023年末小结|向生命学习谦卑与无常

2023,我向生命学习谦卑和无常。可能你和我一样,觉得自己是生命的主角,是舞台的中心,世界在我们的指间旋转,一切都在控制中。其实灯光随时可能黯下,幕布随时可能垂下,梦也可能会醒。其实我们什么也控制不了,很多时候甚至不能控制自己的心。 理解了这样的荒谬,你会无奈吗?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漩涡?会傻傻乐观继续呢?还是选择去玩自己的游戏?至于我吗,我每天醒着的每一分钟都在做抉择。我要选择痛苦,还是欢乐,是无奈,还是积极,是刻薄,还是宽容。成不了佛,因为有自我的牵绊,但是又丢弃不了自我,这是人的困境。 至于自我,我到底是谁呢?我是我的角色和责任的集合吗?我是我的学历和过往的总和吗?我是尚未实现的,未来的某个辉煌愿景的主体吗?我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或房产证上的名字吗?我是某某人的某某和某某人的某某吗?我是我的情绪和欲望吗?我是我的恐惧和脆弱吗?我是我的日常琐事的集合吗?我是我的文字吗?以上应该和我都有关系。那这些加起来就是我吗? * 00:57 2023,我感受人生如梦。 * 02:28 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诚实,接受一切,不回避。 * 03:34 向生命学习谦卑和无常,每个瞬间都在做抉择。 * 04:45 我是谁?永恒的哲学难题 * 05:33 练习平视,对强者,也对弱者,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 05:51 学习原谅,没有迈过去的坎,交给2024吧。 祝大家新年快乐~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7分钟
99+
1年前

015 买买买的五大巨坑!

上期和思捷畅谈了“买买买”(《哈哈哈和买买买,和思捷聊聊中年少女的消费和理财》)后,收到不少好友中招血泪史的吐槽,老老实实挣的钱结果被全部亏完?所以今天我又邀请到思捷,继续分享我们亲历或观察到的投投投巨坑,希望对听众朋友们有所帮助。 盈亏的中庸之道 * 02:00 思捷:我的答案可能让你们震惊。 五个坑 * 03:38 房产坑:最近收的精装房和预期大相径庭,但幸好没有烂尾,但牛市的红利也没有充分收获 * 05:56 借贷坑:一借就是好几百万?情感、关系、性格等因素,让要钱这件事难上加难。 * 12:58 信托坑:延期兑付,钱流向哪里?结合时代、抓住内核、多请教专业人士,再出手吧。 * 19:37 VC坑:胜率低的接盘游戏,不是普通人能驾驭的。 * 23:46 实体坑:费钱费时费精力,还有挫败感。如果它不是收入主力的话,我支持,人生乐在多体验。 理性下头小课堂 * 22:39 思捷:别做美梦啦,投之前先考虑最坏结果吧,多问多看多打听。 * 27:21 保守投资的极端案例:律师朋友只买定期。思捷:啊?我从来不存银行,太保守也是亏钱的。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本期嘉宾 思捷:FOF基金经理,百支以上私募基金购买经历,爱消费爱美食,追求投与买极致平衡的金牛女。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29分钟
99+
1年前

014 在上海做子宫肌瘤手是怎么样的体验

首先声明:本期纯分享无广告。 12月7日,我在上海X影医疗做了子宫肌瘤手术,本次由于配置了高端医疗险,所以 10 万的总账单,自付部分仅为 3000 多。手术费用是肯定比公立医院贵的,好在事先有保险准备好,因此我只需支付自付部分。并且我其实提前也了解很多公立医院自付甚至比我这次自付的费用贵。所以亲们,一定要把保险用起来。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本期播客主要是个人体验分享,顺便提醒下各位中年人,高端医疗保险配置好,对自己对家人都是巨大的价值。 在这里也推荐大家收听我的另一期播客《父母生病后,我们学会怎么看病》。 作为一个长期陪伴家里老人在公立医院看病治疗的子女,“舒服”这两个字在我这,是对医疗机构最高评价。因为病人在从看诊,入院前准备,手术前手术后,我都有亲人在公立看病住院一手体验的对比。我深深明白,病人每一个好感受,其实都是医院的管理层,医生,护士和服务人员在理念和执行上完完全全从病人角度出发去才能完成的。曜影让我感觉到是一个良好的医疗体制的模范。所以本期播客,我将具体聊聊这次手术,从术前到出院日当天的每日经历,以及对一家优质医疗机构的观察和感受。 做了一名有尊严的病人 * 02:12 只是“高级一些”?不,完全不一样。 手术前1天(12月6日): * 06:58 术前准备,X光+MRI+心电图检查,喝协助排泄的电解质药。 手术当天(12月7日): * 11:12 入院:好朋友傅冰见我第一面:“怎么感觉你是来休假的呀”。病房像酒店单间,接着与麻醉师沟通确定术后止痛方案。 * 14:50 进手术室:推车的小薄毯以及手术台的垫子都贴心地提前加热好了。 * 17:43 术后:三个半小时后醒来,疼,但居然切了这么多肌瘤?第一晚,吃不下睡不好,靠数时间熬过去。 术后第1天(12月8日): * 21:58 今日KPI通气,腹痛腹胀加剧,不忍了,晚上仍打了止痛药。 术后第2天(12月9日): * 27:19 疼痛感减轻,在闺蜜陪伴下一起在走廊溜达,入院以来第一次走出病房。 术后第3天(12月10日): * 29:29 今日KPI排便,决定在医院多住一天。 术后第4天(12月11日): * 31:15 出院日,拿账单,保险帮大忙,最终自付3600。 我们普通人如何得到最优质医疗服务? * 33:34 首先获得全面信息;其次配好保险,省钱省时省精力;最后,医疗机构和病人互相尊重,处处安心感。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

37分钟
99+
1年前

013 《超越百岁》|精读火遍硅谷的科学长寿书(下)

在上期,我介绍了《Outlive: The Science and Art of Longevity》一书,也介绍了作者Peter提出的总目标:延伸生命总长度的同时也延长Health Span,和影响我们生命质量的慢性疾病“4 架马车”,以及科学运动。 上期播客:《超越寿命》|精读火遍硅谷的科学长寿书(上) 活得久,又要活得好,“吃”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在本期中,我将结合本书和自己的饮食计划试验心得,来聊聊在热量超标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又该如何行动,安排健康合理的diet。 食品诱惑之下,我们怎么吃? * 03:02 食品工业大发展,但我们的身体还未做好迎接如此多热量的准备。 * 04:31 三个让热量匹配生理的方法:少吃,3R(restriction),没有适合所有人的饮食疗法。 * 09:20 diet与我们的人生阶段、经济地位息息相关,而吃饭是项复杂的社会性活动,健康饮食开始前跟周围人好好沟通,坚持才有正面反馈。 影响健康的饮食元素 * 13:04 酒精:适度饮酒,时刻保持对酒精的警觉。 * 13:40 碳水:碳水并非洪水猛兽,避免精致碳水。 * 14:56 蛋白质:控制好摄入量,而植物蛋白缺乏少许氨基酸,摄取效率可不如肉类高。 * 16:44 脂肪:身体最爱的是健康脂肪,尤其是单元不饱和脂肪酸。 近年流行的fasting * 17:30 禁食好处多,作者觉得“168饮食法”稍不合理?fasting时间是否加长还需根据自身情况。 * 20:10 怎么吃,根据风险状况(Risk Profile)安排饮食。少吃是一切的基础。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21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