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50多岁的人,我此前没有料想到的一个困境是,这个年龄的人,完全有可能从一位事业有成的专业人士变成全天候护理人员。” 最近读到一篇让人动容的深度报道:《当一位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这篇报道讲的是北京大学新闻学教授胡泳照顾他85岁的,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妈妈,这其中的一些状态和感受。 作为一名 80 后,我对文章的感想是:过于真实,过于残忍。说真实,是因为胡教授所承担的,所面临的分分钟都可能是我们80 、90后这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随时可能要面临的。 往期养老话题: 005 《中年课题|高龄父母不请保姆拒绝养老院》 008 《中年课题|父母生病后我开始学习“怎么看病”》 017 《把养老当成方法,我们与无龄感社会无限趋近》 如何活得更健康: 012 《超越百岁|精读火遍硅谷的科学长寿书(上)》 013 《超越百岁|精读火遍硅谷的科学长寿书(下)》 【本期播客要点】 过于真实,过于残忍 * 01:30 “人生是从屎尿屁开始的,最后也归于屎尿屁。” * 06:34 胡教授面临的分分钟,可能就是80、90的下一刻。 养老这件事 * 08:00 父母的养老:尊重老人,外包责任。 * 09:50 自己的养老:肉体上延长健康寿命,精神上做好准备,财务上量入为出。 * 13:10 珍惜还健康、快乐的每一天。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意义感”是人类独有的一个困惑,而对于女性来说,“XX妈妈”是否能解决这个意义问题?如果不能,那该如何去构建自我身份认同? 今天这期播客,我想分享关于女性社会化的自我探索的思考,以及我自己的一些正在进行中的实践。 我的新播客,ADHD家长自救之路:ADHD家长会 中女理财探索指南: 010 《哈哈哈和买买买,和思捷聊聊中年少女的消费和理财》 015 《高净避坑指南 | 买买买的五大巨坑!》 018 《高净思维|把量化产品作为家庭理财压舱石》 【本期播客要点】 被挤压的女性 * 01:27 生了娃,“意义感”困惑解决了一半? * 02:56 当“XX妈妈”,并不是一个健康事儿 精神内核上的社会化 * 04:36 妈妈,是一个社会化的人 * 07:35 用规律性的原创输出来连接世界 * 10:01 警惕:还没开始就PUA自己 物质世界中的理财观 * 13:37 让小朋友尊重你只有一条路:学习 * 14:28 不闻不问理财,终有一天面对后果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佛教有种说法:“人生皆苦。”但是我们ADHD家长又有更加特别、赛道更细分的苦。所以今天我总结了十大苦,来跟大家吐吐槽、分享一下,同时也欢迎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A娃家长的自救之路,欢迎朋友们订阅ADHD家长会 【本期播客要点】 人生皆苦,A娃家长更苦 * 01:25 肉体之苦:抓牢缰绳,时刻控制 * 02:53 精神之苦:高度紧绷,无法放松 * 04:33 误解之苦:内部质疑,外界白眼 * 06:44 信息之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 07:47 医疗之苦:挂号不易,资源紧张 * 08:31 教育之苦:公立教育体系支持系统薄弱 * 10:36 定位之苦:每个选择都可能导向未来的主流或边缘化 * 11:17 孤独之苦:无力解释,情绪奴隶 * 12:04 经济之苦:药物不进医保,加重家庭紧张 * 12:42 认知之苦:被侵蚀的自我身份,我是谁?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前几天陪爸爸在医院看病,走在医院的走廊里,他对我说,“你小时候我带你看病,我老了你带我看病”。那时心里嫌他啰嗦,这有什么好说的。从医院出来之后慢慢品了品,觉得是这个道理。如今,我已不再纠结所谓原生家庭的疼痛,逐渐看清生命中最特别的是什么。所以这期播客,想和大家摆摆龙门阵,聊聊关于亲情 ,也关于怎么样更好地陪伴年老的父母。 虽然从小就羡慕广告片里那种完美的家庭,和谐美满,云淡风轻。但也许那也只是在广告里存在了。我的家庭,是充满缺陷和不完美的标本。但也逃不过所有家庭的规律,要一起老去,病倒,陷入困难沼泽中时的相互搀扶。活到人生一半,慢慢理解到,这辈子最重要的缘分,就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不管子女是否愿意,父母将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这是最特别的缘分和恩情。债就是欠下了。陪伴,就是最好的回报吧。 【本期播客要点】 陪爸爸看病 * 00:47 “你小时候我带你看病,我老了你带我看病” * 02:44 医保很香,但医院的智能化,让老年人无所适从 * 07:38 观察老人刻进DNA里的节省 疾病和纽带 * 11:44 年龄越大,越体会到医疗资源的重要性 * 12:50 和疾病的对抗让亲人和朋友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 14:12 生命里最有份量的缘分,是没有选择的缘分 往期关于养老的思考与探讨: 005《高龄父母不请保姆拒绝养老院》 008《父母生病后我开始学习“怎么看病”》 014《高端医疗亲历|有尊严地生病是怎么样的体验》 017《把养老当成方法,我们与无龄感社会无限趋近》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前阵子去泰国玩儿随手买了一本小书——Lessons For Living,翻译成中文是《生活课》。名字很接地气,但读了下来,发现它简单又不简单。 本书作者Phil Stutz,是美国一位知名的精神治疗师,好莱坞很多明星大咖,包括得过奥斯卡的演员和制片人都是他的客户。他在中国并没有什么名气,所以这本书也没有中文版。其实在出版这本书之前,Phil已经有一部纪录片和一本书。他的纪录片,施图茨的疗愈之道(Stutz ,2022),豆瓣评分9.0 ,另一本书评分也很高。你会发现他的书名片名都非常朴实无华,但真正读了,其中很多道理非常深刻。 我因此也就特别喜欢它。这也是现在自媒体一个反讽。很多标题很耸动,但内容无比的空。 在《Lessons for Living》这本书里,Phil分享了如何对待生活中逆境的Lessons。其中既有故事,也有他对这些故事的思考和提炼 我相信收听不觉春晓的小伙伴大多出于人生中场,所以在家庭财富和人生阅历和智慧方面是有所积累的,因此这本书中传达的东西对我们而言是相关的,也是我们在有了一些经历后,更容易去理解和消化的。 Phil这本书探讨了很多话题,今天我想重点聊聊的,是这本书的聊到的比较有趣的一章:Freedom VS. Committment,自由和责任。 本期播客中提到的: 内在充沛和自由的朋友庚哥:《沉浸下乡15年,改变1万人命运,和“壹个村小”创始人庚哥聊聊》 为什么泰国人那么无忧:《曼谷归来后感觉“无用”是中年人最后的叛逆》 【本期播客要点】 一堂生活课 * 00:43 看了这本书,我想开了 * 04:05 钱有了,快乐没了 Freedom VS. Committment * 06:00 成年人不做选择 * 07:31 我痛苦,因为我能选的太多了 减法人生 * 11:35 时间太有限,必须做减法 * 15:50 自律,建立与Father Time的连接 * 16:57 4个小要点,有钱没钱都可以更自由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最近在河北廊坊发生的惨剧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事件暴露出来的乡村少年的教育、心理、和家庭问题,值得所有人关住。我们是否可以尽自己微薄之力,给中国乡村儿童一些帮助和陪伴呢? 本期嘉宾庚哥是“壹个村小”创始人,过去 15年,他一直以全职的状态在从事乡村公益。庚哥是兰州人,2006年大学毕业,偶然参加了西部乡村的支教。在支教时,他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以及有意长期捐助的资方,就这么开始以全职的状态做乡村公益。他也没想到一做就是15年。 “壹个村小”15年以来,总共捐助了超过1万名的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每年固定有2000多个学生在接受捐助,其中包含 700-800 名年新增学生。这也就是说,有超过1万名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的青少年人因为“壹个村小”链接到的爱心人士,学业得以顺利进行,命运因此得到了改变。 任何一件事情能长久地做下去,必然有其逻辑。正如交易员沉醉于通过利用金融市场的信息差进行交易和套利,“壹个村小”解决的,其实也是社会中的信息不对等和资源的错配。 比如,城市里的爱心人士有余力,但并不清楚力往哪儿发。中国乡村范围太广,最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哪里?怎样找到他们?他们的家庭状况如何、具体困难是什么?信任也是个大问题。怎么确保我的钱是直接给到学生的? 没有被其他隐形陷阱坑掉? 这是“壹个村小”工作意义所在。他们通过持之以恒地调查、确认信息,把想帮忙的人和需要帮忙的人匹配上,最终让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匹配。 壹个村小的工作人员在拿到潜在学生名字后,会与学生安排见面访谈,在学校见了学生,工作人员再到学生家庭走访,与家长核实信息,进行初筛。家访中搜集情况后,壹个村小的工作人员会把照片和文字编辑成家访报告,提供给爱心人士。社会爱心人士认捐后,会直接把钱转给学生本人账户。 新学生第一次申请援助时,壹个村小的工作人员要去学生家里家访,了解搜集真实和详细的家庭信息。一位母亲曾在家访中告诉壹个村小,自己刚打工没几天,工资没拿到,但孩子马上要开学了。介于她之前就已经找亲友借了不少钱,再去借学费比较困难。“学生这时就会犹豫要不要辍学去打工,他也不愿意给家庭增加负担。”庚哥告诉我。这位妈妈后来在开学前一天晚上去村里找领居凑够了学费。这样的艰难和坚持,是志愿者们只有深入家庭才能得到的信息。 确认支持对象后,壹个村小会每学期回到当地,去学校跟踪家访,确保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 有时爱心捐赠人士本人,和其他志愿者有时也会加入他们,一起下乡去访问。家访和回访工作要求义工去到比较偏僻的云南和四川地区,往往耗时耗力。而壹个村小仅有6名全职工作人员,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也是他们会招募义工一起下乡的原因。 正是因为壹个村小长年亲力亲为,做这样的“苦活累活”,“效益很低”的工作,当地的老师、学生和家长们才更信任他们,愿意跟他们讲真心话。 我认识庚哥是在15年前的暑假,我报名成为了一名英语老师,为一批来成都短暂体验生活的乡村学生教英语。而负责组织学生的就是庚哥。我还记得在我负责的英语堂课上,有一个固执又顽皮的小男孩,几乎要把我气哭。 庚哥告诉我,当年惹我生气那个小男孩已经大学毕业,成为当地公务员,还进了检察机关。想起当年淘气的男孩,成了如此优秀的成年人,我们都唏嘘不已。 和庚哥聊天时,他当然也会分享这样的“成功案例”。但是最让他惦记着的,其实还是一些无能为力的情况。 他跟我提起的,有一位幼年的初中女生,父母希望她早点嫁人,她迫于经济压力而辍学,也有在严重家暴循环中无法解脱的中年妇女。对于后者,他们甚至提出可以给她找一个城市的公寓落脚。但对当事人来说,走出农村来到陌生的城市,如何生存,如何自立,这本身也相当令人恐惧和困难。对许多人来说,只有一个更完整社会支持体系,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这是正常的,有时我们希望的变化会以代际的时间发生”。 我问庚哥全职做公益15年以来最大的感动来自哪里, “好像其实说起来也没有,其实就是你参与且陪伴了她/他人生中可能最困难也是最需要鼓励的一个阶段,你对他来说不是一个过客”。 如何联系: 壹个村小的官方微信公众号:cunxiao4u 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期播客要点: 壹个村小,在做什么? * 03:37 2006年毕业,2008年开始全职15年深扎公益事业。 * 07:41 15年帮扶10000+学生。 * 13:38 流程:学生申请-核实初筛-跟踪家访-搜集信息-网络公布-直接捐助-回访学生 * 22:21 壹个村小和政府扶贫工作其实是一个互补关系。 大山里的孩子 * 25:51 观念的落后、世俗的枷锁和缺乏的支持系统,相比下,钱反而是最好解决的问题。 * 32:32 一个孩子走出来,再影响下一代,改变以代际为单位在发生。 * 37:15 推倒信息壁垒,大家互相理解,互相连接。 大钱挣不着,但还要继续做 * 42:27 村小内部没有KPI,全靠主观能动性。 * 44:35 首先得是一份正常工作,才留得住伙伴。 * 46:55 对孩子们而言,我们不只做一个过客。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嘉宾简介: 庚哥:“壹个村小”创始人,15年全职乡村公益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今天这期播客,是我前段时间串台“姜就一下”录制的一期节目。我和主播“姜就一下”的小姜聊的,是关于我是怎样从传统财经媒体人转型到金融行业,怎么样从北大到美国,又从纽约海龟的故事。以及这一路一来,其中的挑战和思考,以有趣的人生故事。 播客中提到的我创办的公众号:交易门(ID: Tradingmen) 播客中提到的我写的书: 《“快”钱游戏》 京东链接:《快钱游戏》 本期播客要点 * 04:06 自媒体创业初期和裸奔差不多 * 07:04 那时有10万块我们就觉得可以撑一年 * 10:08 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纽约做犯罪报道 * 07:18 一直在没有赚钱的边缘 * 08:11 在北大爱上了新闻 * 12:50 回国第一份工作在路透社 * 14:10 去香港继续做媒体接触到了中环金融人 * 17:28 2017年受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川R奖学金项目邀请 * 19:25 采访传奇的“婷姐” * 29:26 用爱发电发不动了怎么办 * 32:49 文科生一谈到做生意就很别扭 * 40:38 量化管理人亏钱的时候都不愿意讲 * 54:15 对赚钱的热爱不够热烈 * 01:01:17 人生不做什么更重要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贾玲的减肥神迹大家都在讨论,就我自己10年健身的经历,我觉得对普通人而言,减肥是一个能收获的礼物,但并非健身的目标。 对于40岁的我来说,蜜桃臀啥的吸引力有限,更着眼考虑的是七老八十后,怎样能不摔跤,怎么能自己去上厕所且自己给自己擦屁股。也就是在稳定性、肌肉保存和最大摄氧量这几个维度去进行锻炼。 今天聊聊我十年以来怎么逐步改变对健身目标的追求,以及怎么慢慢找到乐趣和适合自己的方式。 在此之前,你也可以回顾往期关于健康的播客节目: 《超越百岁|精读火遍硅谷的科学长寿书(上)》 《超越百岁|精读火遍硅谷的科学长寿书(下)》 《当追求饥饿成为都市新宗教,168是中产迷思还是认知升级》 《和90后明星教练 Aries 三得利聊聊如何科学健身》 十年健身三阶段 * 03:31 ①仅仅想变牛:美国的精英健身和香港的行山文化。 * 06:41 ②踩坑交学费:倒闭、跑路、被转手?被辜负的健身人。 * 09:50 ③团课新体验:模式新兴,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为什么团课适合小白和中白以及不同类型的健身房避坑探讨 * 14:14 团课是如何吸引我的:安全,陪伴,科学编排,高水平教练,群体激励感 * 18:30 不同类型的健身房(传统、新型、工作室、线上)的选择 * 24:45 快乐了,才能更长期 不要钱拿走!我的吃练实践心得 * 27:06 健身是一项长期工程,找到心仪项,坚持下去吧 * 28:30 力量和有氧,科学搭配 * 28:58 保持开放,尝试进阶,健身有惊喜 * 29:55 分享我自用的训练app,以及到底该怎么吃?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龟之后写过书,打过工,目前是量化FOF基金经理,生活修行者。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曾经我茫然前行,黯夜的路上……” 看了最近大爆的《周处除三害》后,在电影里,陈桂林对邪教团体处刑式的除暴画面,肯定震撼了不少朋友。而这首《新造的人》也颇为洗脑。 邪教是什么?它跟自由又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人类的自由之困。 新造的人 * 03:12 病急乱投医: ①缺失的理性框架 ②突然的外部无常(《是错觉还是科学,无常感越来越高频且加速来袭》) ③空虚的精神世界 * 07:43 精神无处安放,自由使我痛苦。 * 13:45 放弃自由是我的解脱。 * 15:53 不欺诈敛财算邪教吗?剥夺作为人的控制权才是核心。 又爱又恨的自由 * 20:04 个人主义:为所欲为拒绝责任的自由。 * 23:22 那我放弃自由了!品哥:不要那么极端嘛。 解药只在我身上 * 24:41 建立对冲迷茫空虚的正向人际连接。 * 25:52 品哥:别瞎想,别盲信,多读书,多实践。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嘉宾介绍: 品哥:读了理科的文科生。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无常,小到投资亏损,大到疾病袭来甚至死亡,它是我们每个人逃不过去的话题。而随着年龄增加、阅历积累,这种感觉愈发高频。这种无常加速感是幻觉吗?还是另有其因? 今天就聊聊“无常”。 本期播客的主题是上期播客:《量化大崩盘后还能爱吗?》中讨论的衍伸。您也可以随时点击收听上期播客。 被无常收割的我们 * 03:46 二十岁时拥有的自己人生话事人的感觉,到四十岁七零八落 * 06:21 无常,打破了常之惯性 无常,净是坏事? * 13:06 春晓:微型车祸后,我开始事前预想最坏情况 * 15:47 接受无常,要抽离自身 * 19:30 品哥:惊吓当中说不定有惊喜 强烈而虚幻的主观世界 * 24:34 我脑中的世界并非真实?! * 27:48 碰上无常就脆弱的量化 * 30:40 变高频的无常: ①年龄增加而“常”积累的个人主观感受 ②全球化而连接加深的群体社会环境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龟之后写过书,打过工,目前是量化FOF基金经理,生活修行者。 嘉宾介绍: 品哥:读了理科的文科生。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春节前来了一场精准的“量化股灾”,本想安心过年的量化人春节都被毁了。更有十亿级别以上的大佬因自营基金押注 DMA 而亏损惨重。那么量化还能爱吗? 今天,我邀请品哥一起来聊聊这次在国内市场史无前例的量化大回撤。 参考阅读:品哥的专栏文章 《量化投资的底层逻辑》 贝塔宇宙之前曾经聊过关于量化的几期播客有: 《哈哈哈和买买买,和思捷聊聊中年少女的消费和理财》 《买买买和亏亏亏?和思捷聊一聊这些年踩过的坑》 《高净思维|把量化产品作为家庭理财压舱石》 节前大震荡 * 00:47 2007华尔街Quant Meltdown * 02:46 2024和2007,外部因素引起的连锁反应。 * 05:03 微盘股,近年来市场上最靓的仔? DMA——大佬的滑铁卢 * 08:29 品哥:模型哪能预言国家队出手。 * 12:22 哲学内控、风险红线、问题理解所决定的两派量化人。 * 16:41 一加杠杆就不存在可选择的空间了。 * 20:44 品哥:量化值得信任,但标签太鲜明也不是好事。 亏钱警钟 * 25:03 投资渠道少得可怜的10亿身家理工男。 * 27:29 品哥:安全带系好,前方有波动。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龟之后写过书,打过工,目前是量化FOF基金经理,生活修行者。 嘉宾介绍: 品哥:读了理科的文科生。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曼谷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有人嫌它摩托车太多,交通噪音大,嘈杂而喧嚣,然而它同时又非常的本土化,有股让人上头的顽固,让人去了还想去。 今年我去了好几次曼谷。之前分享过一期播客:《中年放飞|曼谷3日沉浸纯吃让我感觉成都就是美食荒漠》。最近再去了一次,体会又有所不同。仿佛那里才是真正让心灵慢下来的地方。而再次对比成都....哈哈哈哈。 本期纯属主观分享,期待给你一段最无用的陪伴。 【本期播客要点】 曼谷local骑 * 00:57 吃行结合的曼谷自行车tour最大限度的沉浸体验 (环绕曼谷的自行车tour,开始!) (骑行中间穿插的小吃) * 02:47 安然处之是曼谷本地人简单朴素的生活状态 (提供晚餐的曼谷本地家庭) (丰盛晚餐:冬阴功汤味道非常正宗,还有几个炒菜) * 06:08 中年“无用”是我们的祝福和造化 变空的成都 * 09:02 成都的舒适安逸是广告也是地产商的噱头 * 10:35 只剩锅魁的空心化的老城是地产商的阳谋也是一代人的选择 (荣誉满满、排长队的严太婆锅盔) (小料塞得满满当当) (买了五个,一共32元) (文殊院附近,成都人常去的张老二凉粉) (碳水炸弹——甜水面) (当然凉粉味道也很足) * 17:07 慢下来是中年人对空虚最大的对抗 关于主播: 春晓:80后成都人。北京、纽约、香港、上海各自生活过5年,现居成都。第一份工作在纽约报道犯罪新闻,追着警察屁股跑。海归之后写过书,打过工,创过业,目前是认真生活的人。 “不觉春晓”现已上线多个播客平台,您可以在Apple播客、小宇宙、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BiliBili中搜索“不觉春晓”,订阅我们并收听。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