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投资指南:从品鉴文化到避雷实战

I Dissent

欢迎大家收听新一期的I Dissent! 一年前,我们做过一期关于去苏格兰采购威士忌的专题,叫《和家办同去苏格兰买威士忌,都会遇到哪些新鲜事?》。节目播出后反响不错,很多听众对这个领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过去这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也一直在行动,代表买方客户成功在苏格兰收购了七十多个单桶威士忌。其中有几个表现非常突出的桶,已经在装瓶过程中了。 随着我们深入这个市场,我们既积累了一些心得,也看到更多听众想了解更多关于威士忌的知识和市场信息。​所以今天这期节目,我们特别高兴请到了一位新朋友,威士忌爱好者——Vincent!Vincent平时不仅热爱品鉴威士忌,也会收藏一些威士忌。​​ 这期节目,Vincent就会和我们全面聊聊威士忌:从市场动态到品鉴技巧,再到实战购买中的避雷要点,全都覆盖! Notes: 1、 全球威士忌市场趋势 * 市场规模:880亿美元(全球烈酒之首) * 增长情况:亚太地区贡献超50%增量 * 中国市场动态:高端进口下滑+本土品牌崛起+口粮酒稳步增长 2、 威士忌的品鉴 * 品鉴本质:自由(饮用方式)+ 分享(社交属性) * 品饮重点:“闻” * 品鉴途径:一支会、分享瓶 3、 威士忌的投资机遇与风险 * 机会窗口:苏格兰单桶价格现正处于周期低点 * 金融属性:受众广、拍卖市场捡漏难 * 重大风险:虚构酒桶/一桶多卖/以次充好 4、 法律风控指南 (1)卖方背景调查-(2)仓库实地查验-(3)保税仓资质核验-(4)所有权文件三重认证- (5)Delivery Order三方签署-(6)第三方代管机制 友情提示: * 威士忌在开瓶瞬间,从金融产品回归消费品本质。 * 别被《勇敢的心》浪漫化,桶里装的本质是农副产品/工业产品。 * 跨国交易记得请法律专业人士把关! 本期嘉宾:Vincent 主持人:Gloria 音频剪辑:Grace

54分钟
99+
2周前

豪门20亿美金争夺战!专家拆解娃哈哈家族信托疑云与遗嘱争议

I Dissent

欢迎大家收听新一期的I Dissent! 近期,一场涉及20亿美元资产的家族继承风暴席卷中国香港与杭州法院,Jacky Zong、Jessie Zong与Jerry Zong通过代理律师首次公开主张三人系娃哈哈集团接班人宗馥莉(Kelly Zong)的同父异母兄妹。这一消息的发布,再次将信托、遗嘱等家族财富传承工具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鉴于相关消息的真实性尚待核实,本期节目暂不讨论具体继承案件的进展,而是将重点放在讨论两类财富传承工具:信托和遗嘱。我们特邀境外信托专家与跨境家事业务资深律师,深入解析豪门继承背后的法律博弈,并揭秘财富传承工具的实际运用与风险防范。 Notes: 1. 信托设立后,受托人可能面临的挑战——未取得配偶同意的信托可能因“处置夫妻共同财产”被击穿 2. 离岸信托设立铁律​:(1)完善的KYC尽调(税务身份/家庭结构/资产来源);(2)配偶确认函(防道德风险);(3)律师推荐信(证明委托人“良民身份”) 3. 遗嘱效力攻防战:公证处做遗嘱“跑断腿”,但想推翻它?没那么简单 4. 遗嘱执行人核心作用​:(1)复杂资产分割(股权/艺术品/境外账户);(2)制衡强势继承人 5. 跨境继承特殊挑战:(1)银行的反洗钱审查;(2)资产混同风险;(2)税务身份陷阱 为了方便听友们的互动交流,我们的“I Dissent 小助手”(微信号:IDissent20220710)上线啦,大家在收听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微信添加“I Dissent 小助手”,和我们作者一起聊聊天。 本期嘉宾:P总、世钢 主持人:Gloria 音频剪辑:Grace

34分钟
99+
1个月前

“反向讨薪”攻坚战:听劳动法专家拆解绩效追索扣回的合法边界

I Dissent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I Dissent! 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反向讨薪这一现象逐渐进入公众视野。 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于“反向讨薪”是否有直接规定?企业“反向讨薪”到底是尚方宝剑还是霸王条款?公司让员工签署的文件埋藏着哪些“扣薪陷阱”?如果双方出现争议,公司和员工都有什么攻防策略? 本期节目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上海和北京的两位劳动法领域资深专家,也是我们播客的老朋友,蒋律和胡律,共同探讨这一颇具争议的话题。 Notes: 反向讨薪案件类型的演进: 1. 2015年前争议类型:主要涉及工资发放错误,如考勤数据错误导致多发薪酬或同名同姓重复发放,属于劳动争议范畴。 2. 金融行业特殊规定:央企、银行及国企对超额薪酬有追回机制,尤其是递延奖金或风险项目报酬,需按监管规定或制度退回。 3. 近年政策影响:金融企业爆雷事件后,国家限薪令加强,部分案件甚至涉及刑事追回(如中植系)。 司法审查要点: 1. 薪酬发放事实:发放记录、完税凭证是否完备。 2. 薪酬性质:基本工资追索难;激励性、附条件薪酬追回可能性较高。 3. 发放条件:如薪酬属于预发或附条件支付,用人单位需证明条件未满足或已触发追回条款。 4. 制度依据:需有合法有效的公司制度、行业规范或国家政策支持,否则司法机关通常持审慎态度。但在国家专项政策下,法院可能倾向支持用人单位。 为了方便听友们的互动交流,我们的“I Dissent 小助手”(微信号:IDissent20220710)上线啦,大家在收听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微信添加“I Dissent 小助手”,和我们作者一起聊聊天。 本期嘉宾:蒋律、胡律 主持人:Gloria 音频剪辑:Grace

28分钟
99+
3个月前

饭圈摩擦指南:粉头人手一本残疾证?明星名誉侵权案大揭秘

I Dissent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I Dissent! 明星与粉丝的关系现在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粉丝对于偶像的维护,已经不再仅仅局限贴海报、买周边上,甚至还衍生出了洗广场、对对家明星进行恶意侮辱等行为。因此,涉及的法律事件也层出不穷。包括明星告自家粉丝、告对家粉丝、粉丝告明星、告工作室等等。 今天我们请到了资深娱乐法律师岱元,和前饭圈女孩奶盖,来聊聊饭圈文化。明星和粉丝纠纷的法律底线到底在哪里,名誉权侵权中的诽谤和侮辱到底要如何界定?这篇饭圈摩擦指南请收好。 * 01:58 饭圈文化中,粉丝通常做些什么来维护自家明星? * 07:40 常见的名誉侵权案中,如何定义诽谤和侮辱? * 11:25 肖像侵权通常有哪些情况?法院在判断侵权时主要考量哪些因素? * 18:43 未成年人、 36:20 身体有疾病的人发表言论不用承担责任? * 34:25 律师在取证时,通常有哪些考量? * 粉圈内的粉丝权益与维权问题。说到底还是本经济账。 为了方便听友们的互动交流,我们的“I Dissent 小助手”(微信号:IDissent20220710)上线啦,大家在收听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微信添加“I Dissent 小助手”,和我们作者一起聊聊天。 本期嘉宾:岱元、奶盖(变声) 主持人:JoJo 音频剪辑:Grace

39分钟
99+
3个月前

疯抢鸡蛋价格疯涨?刨开关税,从衣食住行来聊聊美国的真实物价

I Dissent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I Dissent! 关税战开打之后,话题铺天盖地,有国内贸易公司考虑怎么出口转内销的,也有不少人担心海外的生活成本。但是鲜少有真实比对中美物价的。 这期我们请来了老朋友JoJo,她由于家庭原因在北美生活了4个月,刚刚回国。所以我们这期从衣食住行四个角度,来聊聊北美真实的生活物价,也从侧面了解,关税正式实施之后会对美国人民产生哪些影响。 06:20 - 15:26 1、 美国吃饭真实的物价。JoJo生活在得州,因此整体的成本不如LA、NY那样离谱。因此这里所有的价格对比都是以得州为例。 鸡蛋确实有出现限购(部分超市),但是没有出现疯抢的情况。Costco的价格也在8-10刀/24个之间;牛奶价格也较为平稳。 15:27- 26:22 衣、日用品。美国的衣服大多都是印尼、马来西亚进口,所以之后肯定会受关税影响。但是衣服始终是可选消费,因此影响也依然在博弈中。另外,美国是棉花出口大国,因此抢卷纸这些行为可能就是偶发情况了,关税不会对这些日用品产生很大影响。 26:23- 30:53 住。得州的住相对便宜。买房持有成本高,50w的持有成本一年差不多2w。美国的房产交易也和国内不太一样,是竞价制。竞价价高者得。这部分可能和关税影响不大。 30:54- 35:16 出行。关税主要是对零部件的影响,所以影响主要集中在新车。北美的二手车市场非常成熟,因此影响也会有一些滞后性。 35:17- 39:25 收入。没有网上说得人均中产,但是过得也不能说很差。 39:26- 41:45 关于关税,可以给点耐心,让鸡蛋再飞一会儿。 为了方便听友们的互动交流,我们的“I Dissent 小助手”(微信号:IDissent20220710)上线啦,大家在收听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微信添加“I Dissent 小助手”,和我们作者一起聊聊天。 本期嘉宾:JoJo 主持人:Gloria 音频剪辑:Grace

43分钟
99+
4个月前

【严肃单口】历史洪流中的个人意志:从康熙的“红票”到当今时代的“蝴蝶效应”

I Dissent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I Dissent! 这期节目依旧是Claude的严肃单口。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暗流涌动,悄然改写文明的轨迹,个体的偏好、决策,甚至一念之差,都可能成为撬动时代的杠杆。作为浪花中的微小个体,是任由浪潮裹挟,还是在湍流中寻找自己的航道? 本期内容,我们将从孙立天的学术著作《康熙的红票》出发,穿越三百年时空探讨个人与时代的永恒博弈。 Notes: 00:33- 07:43 《康熙的红票》:被遗忘的东西方对话 * 一份1716年康熙发往欧洲的“红票”谕令揭开康熙与传教士深度互动的隐秘历史。 * 康熙绕开官僚体系,通过内务府与传教士密切合作:学习代数、西医、葡萄酒,甚至让八旗满人集体学习西洋算数。 * 传教士因“九子夺嫡”站错队,加之雍正对佛教的虔诚,清朝与欧洲科学交流的中断。 07:57 - 11:55 历史辩题:个人意志vs. 时代洪流 类比:特朗普政府的“黑天鹅式决策”(关税事件、忠字舞式效忠)——总统的个人意志,已超越美国政府的集体理性。 12:06 - 15:38 巨浪中的微小个体:青年律师如何自处? * 许知远:当前局势如《神奈川冲·浪里》:巨浪滔天,但尚未拍下。我们正身处目瞪口呆的过渡期。 * 青年律师的集体命运:行业寒冬中,务实者需在湍流中保持平衡,以独立思考寻找小生态机遇。 为了方便听友们的互动交流,我们的“I Dissent 小助手”(微信号:IDissent20220710)上线啦,大家在收听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微信添加“I Dissent 小助手”,和我们作者一起聊聊天。 本期嘉宾:Claude

15分钟
99+
4个月前

【严肃单口】缴2万仲裁费退300网购费,从315金融维权看国内仲裁有没有改进的必要

I Dissent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I Dissent! 315被锤的除了黄焖鸡、卫生巾,我们还关注到了南方周末的一篇《缴两万仲裁费,退三百网购款:消费仲裁“霸王协议”》(www.infzm.com)文中提到,想退掉网购的300元商品,需先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支付约2.59万元仲裁费。有人仲裁胜诉近10个月,申请退回的课程费、预付的仲裁费仍没到手。 这些案件在我们的执业生涯中屡见不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消费仲裁的是与非。 1:30-4:06 现象揭露 * 315晚会曝光的"预付百万仲裁金"荒诞案例 * 跨境消费维权遭遇天价仲裁门槛 * 金融机构通过格式合同转嫁维权成本 4:12-6:52 法律纵深 * 最高法新规:显著失衡的仲裁条款无效 * 现行《仲裁法》排除消费纠纷的立法缺失 * 中欧对比:欧盟禁止强制消费仲裁条款 6:53-8:15 行业反思 * 虚假繁荣:国际商事仲裁选择率下降 * 香港仲裁公信力遭跨国企业质疑 * 制度突围:从程序正义到实体公正 8:22-10:15 行业痛点 * 国内仲裁周期反超法院诉讼(最长3年+) * 救济渠道缺失:仲裁失误难纠错 10:16-13:23 实务建议 * 律师私下忠告:慎签仲裁协议 * 识别可能的"花瓶仲裁员":挂名机构多;主业非争议解决领域;企业法务背景转岗 为了方便听友们的互动交流,我们的“I Dissent 小助手”(微信号:IDissent20220710)上线啦,大家在收听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微信添加“I Dissent 小助手”,和我们作者一起聊聊天。 本期嘉宾:Claude

14分钟
99+
5个月前

律师和记者这两个行业会被Deepseek取代吗?来听听一线从业者怎么说

I Dissent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I Dissent! 年前Deepseek的横空出世,再到近期Manus被顶在风口浪尖,AI工具已经以迅雷之势的进入到了几乎所有使用电脑工作的打工人的生活中,避无可避。律师和记者这两个大量需要检索、理解并成文的行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这期我们就和美女律师Gloria一起来聊一聊,文字工作者要如何与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工具相处,我们到底该如何使用它。 04:09 一个case告诉你,ds的信息检索能力对于律师来说有多恐怖 07:44 DS告诉你了很多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09:38 DS也是有漏洞的,不能完全依赖,特别是法律检索方面 11:59 不同语言最好使用不同的数据库 13:00 法律方面这几个工具更好用 14:37 用DS去检索法条,到底算侵权吗? 16:00 在国内,律师和inhouse的法务对ds的态度如何?都有哪些具体的应用 17:56 未来会不会出现原告和被告都是AI出具的辩护思路,然后法官也根据AI给出的线索来判案?可能不会 20:08 DS自己的认知:他负责搬砖,人类负责雕玉 21:48 DS会颠覆记者行业么?可能也并不会 24:36 律所也开始招AI分析员了? 24:50 DS的出现,可能对于刚入行人来说会有些冲击 为了方便听友们的互动交流,我们的“I Dissent 小助手”(微信号:IDissent20220710)上线啦,大家在收听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微信添加“I Dissent 小助手”,和我们作者一起聊聊天。 本期嘉宾:Gloria 主持人:JoJo 音频剪辑:Grace、JoJo

30分钟
99+
6个月前

在日本旅游时生病,到底要怎么看病?这期为大家指一条路!

I Dissent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I Dissent! 停更许久,我们回来啦! 大S在日本由于感染流感,因病离世的消息令人十分遗憾。但是这也将对日本医疗制度的讨论推上了风口浪尖。由于签证、距离等先天优势,日本已经成为了国人出国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但问题也接踵而至。除了基本的旅游问题之外,在旅游时生病竟然也成为了一大困扰,特别是现在日韩流感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了解在日本旅游时看病的流程也成为了不时之需。 这期我们请到了在日本生活和工作多年的成步堂,来聊一聊他是怎么看待日本的医疗体系的,以及在日本到底要怎么看病。 1. 到底什么是分级诊疗?日本的分级诊疗的目的是什么? 2. 辟谣!不存在先去小诊所再去大诊所的流程。你可以直接去大诊所,只是需要额外交一笔费用。 3. 深入了解后,对日本医疗体系祛魅! 4. 有一说一,日本的强制险是“宝藏”。 5. 聊聊日本殡葬业。机器人念经,无人机调取骨灰?这是什么赛博朋克! 6. 即便葬回老家(日本乡下),也会被价格“歧视”。 为了方便听友们的互动交流,我们的“I Dissent 小助手”(微信号:IDissent20220710)上线啦,大家在收听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微信添加“I Dissent 小助手”,和我们作者一起聊聊天。 本期嘉宾:成步堂 主持人:JoJo 音频剪辑:Grace、JoJo

25分钟
96
6个月前

聊出海|中资企业出海招聘难?海外猎头给到你这些建议

I Dissent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I Dissent! 前两期聊了工厂落地、公关方面出海话题。但实际上,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最重要的人。而为合适的岗位找到合适的人才,成功管理和留住人才,就是HR的职责了。今天我们请到了拥有超过10年出海服务经验的Zoe,来聊聊跨国HR的工作内容。 1. 你遇到的中企,在为出海岗位招人的时候都会有哪些误区? 2. 那在招聘的过程中,中企最关注求职者哪些素质? 3. 你遇到的求职者里面,大部分诉求是什么? 4. 作为猎头,如何保障一个成功的海外招聘? 5. 在招人方面,有哪些建议可以给到这些即将出海的中企? 以下是Q&A部分节选 Q1 中企出海一般需要的人才都有哪些特质? Zoe:我们接触到的案例来看,中企需要的人才都要善于变通。因为外企前期的尽调会做得比较充分,但是会花费很长时间;但是中企可能对于出海的路径不是特别清楚,更多情况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需要人才有很强的变通能力,随机应变。 Q2 从第三方角度来看,中企出海招人,经常会有哪些误区? Zoe:首先,需求方可能会根据习惯沿用他们在国内的合作公司,但这些在国内的猎头企业不一定在海外有充分的人才库,就会导致后期在招聘过程中,没有办法通过口碑和行业人脉去说动那些企业真正需要的海外优秀人才。第二点就是关于预算问题。中资企业想在当地取得成功,需要的人才其实要求很高,这部分人才拥有的的选择也包括除当地中资企业以外的其他跨国公司。如果要去“抢”这部分人才,需要给到的工资水平应当是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但出海的中资企业往往在这个过程中,缺少这部分高于平均水平的预算,所以往往很难吸引优秀人才。 Q3 那在招人过程中,海外的求职者都会有哪些顾虑? Zoe:最基本的就是工资这部分。但是要明确一点,海外求职者对于工资的诉求,只是他们诉求中的一部分,他们还会考虑到工作的稳定性。稳定性的考量因素包括公司的文化背景、长期规划和投入、内部协同和沟通机制。我们有遇到过情况,客户的海外销售,因为在和当地客户对接过程中,国内总部的研发和支持部门跟不上,最终导致丢单。另外,公司的价值观,比如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多元化、公平和包容)背景,是否有多元文化,这些都是海外求职者的考量标准。甚至我们也遇到过中企开的工资比当地水平要高,但是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 Q4 可以给一些要出海的中企一些招人方面的经验吗? Zoe:首先,这家公司自己就要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而不是被迫出海。其次,招人方面,要找靠谱的、有海外资源的猎头机构,因为这也是为中企的背书。试想一下,当你新进入一个市场,人生地不熟,很需要在当地有资源的机构为你背书、帮你熟悉当地市场。所以这个选择实际上是事半功倍的。其次,我所看到的成功案例,都需要企业的CEO或者C Level的管理层进入招聘流程。因为只有这个级别的管理层才可以在战略层面和当地优秀人才说清楚公司的愿景和未来发展的目标。最后,国内总部的国际化配套也要跟上,包括总部的管理人才、内部的沟通系统,以及相应的支持相应机制,都需要做全面国际化升级。 为了方便听友们的互动交流,我们的“I Dissent 小助手”(微信号:IDissent20220710)上线啦,大家在收听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微信添加“I Dissent 小助手”,和我们作者一起聊聊天。 本期嘉宾:Zoe,领妙人才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跨境业务负责人 主持人:JoJo 音频剪辑:Grace、JoJo

31分钟
99+
9个月前

揭密百亿级别并购才会用到的杀手锏:并购交易公关

I Dissent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I Dissent! 在国内,涉及收购交易的中介机构,主要是投行、律所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分别负责交易框架的制定、法律合规以及财务信息。但是一旦涉及规模较大、跨境以及结构复杂的交易时,另一类中介机构就会浮出水面:并购交易策略沟通顾问。 日常这类中介机构很少露面,经常只有涉及十亿美元级别以上的并购交易才可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并在此类交易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确保并购交易顺利完成。那他们是如何见招拆招,推动交易的?又有什么八卦可以分享? 这期节目我们请到了返场嘉宾Oscar,请他来聊聊并购交易策略沟通顾问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日常的工作中那些“狗血”且富有戏剧性的并购案例。 Shownotes: 1. 什么情况下,需要并购交易公关:规模大、跨境、交易结构复杂; 2. 为交易保驾护航三大顾问:财务顾问+法律顾问+策略沟通顾问,他们三者的工作边界在哪里? 3. 一个案例说明并购交易公关的工作:实现客户最大利益; 4. 并购交易公关,需要面对公司决策者、公司股东、交易对手等等不同利益相关方,也需要用到不同的沟通策略与战术; 5. 沟通能够减少误判,而误判往往是由于信息不充分、决策不理性。 为了方便听友们的互动交流,我们的“I Dissent 小助手”(微信号:IDissent20220710)上线啦,大家在收听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微信添加“I Dissent 小助手”,和我们作者一起聊聊天。 本期嘉宾:Oscar Wang 主持人:JoJo 音频剪辑:Grace、JoJo

45分钟
99+
10个月前

聊出海|北美墨西哥建厂指南:中国企业要出海建厂,原来第一站找的是他们

I Dissent

欢迎收听新一期的 I Dissent! 今天接着聊聊出海。继上期和Oscar聊了聊财关出海的那些事之后,今天聊一个更硬核的话题:中企出海建厂。 往往谈出海,大家都想到销售口设到北美。但实际上,工厂出海才是趋势。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等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中国的家电制造商如海尔、美的等,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但出海建厂就比销售端出海来得复杂得多,不仅仅涉及到资金、客户等问题,还需要了解建厂所需要的一系列流程、各个节点。其中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建厂选址的工作。 今天请到了高力墨西哥的合伙人陈洋。陈洋担任高力的执行董事,负责北美地区(包括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的亚太投资事务。她本人在北美已有超过20年的生活工作经验,她所带领的团队致力于为来自亚洲的企业提供最为优质的行业资源以及全方位的商业地产落地服务。陈洋主导并参与的北美租赁交易总面积超30万平方米,交易额逾4.5亿美元。 陈洋过去参与的项目包括顾家家居、爱丽家居等,因此她对于中国企业出海的需求十分了解。这期就由陈洋来分享,中国企业出海最可能踩的坑有哪些。 Shownotes: 1. 如果要出海设厂,北美一般是怎么样的流程?有哪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一般耗费多长时间? 2. 预算很重要。但是中国企业出海建厂,往往问题就出在预算不准上:前期准备不充分; 3. 如果我的“舅舅”来问我,6个月内必须工厂落地,我会真心地给出这些建议; 4. 出海工厂选址千万不要抱着捡漏的心态,一定会吃大亏; 5. 墨西哥和北美在文化以及工作流程上有什么异同点?墨西哥项目落地的难度在哪里? 6. 两条最忠诚的建议:免费为你干活的人千万不要用,夸海口的人千万不要信。 为了方便听友们的互动交流,我们的“I Dissent 小助手”(微信号:IDissent20220710)上线啦,大家在收听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欢迎微信添加“I Dissent 小助手”,和我们作者一起聊聊天。 本期嘉宾:陈洋 主持人:JoJo 音频剪辑:Grace、JoJo

45分钟
99+
1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