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人
单向街基金会出品的播客

Album
主播:
单向街基金会、徐添、曲飞
出版方:
庄秋水new
订阅数:
9.61万
集数:
99
最近更新:
1天前
播客简介...
「历史学人」是由单向街基金会出品的播客。我们和历史学人聊天,展现他们关于历史、关于人的经验和理性思考。让我们一起分享历史学人的爱和怕,他们被触发的兴趣,对过去的沉迷,以及理性和想象的分配。这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关于人的价值的分享。
历史学人的创作者...
历史学人的节目...

Vol.99 工作中的女性:家庭、职场与姐妹情谊

历史学人

如今,女性在职场打拼获取收入司空见惯,然而,女性真正走向劳动力市场的历程不过百余年。19世纪的美国,工业革命打破传统家户经济模式,劳动被重新分割。男性成为工厂里拿工资的养家者,女性则被束缚于家庭,操持无偿家务。即便有女性走出家门进入工厂,也面临诸多限制,女性劳动价值长期被忽视。 这种历史困境深远影响着女性的劳动处境。为何家务劳动难被认为是正式工作?一些旨在保护女性的劳动政策,有时为何反而加剧了职场歧视?“姐妹情谊”如何因阶层差异而出现裂痕?从过去到现在,女性在追求劳动价值认可过程中,面临怎样的矛盾与挣扎?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美国史研究者焦姣及中国政法大学陈碧,深入剖析美国女性劳动角色转变及当下女性劳动困境,谈讨如何让女性劳动价值得到全面且公正的认可。 时间线: 04:40 殖民时代,美国女性是家庭劳动的组织者 14:42 工业革命后,男性拿工资,女性则留在家中 20:41 曾经的女性为何“以劳动为耻”? 28:54 美国女性如何利用社会束缚发起道德革命? 40:14 从美国穆勒案的“母职保护”到德国法的“仅限孕产”,女性是否需要特殊劳动保护? 46:32 平等就业还是平等保护,女性该选哪一个? 51:46 突破“姐妹情谊”,妇女史学更加关注女性差异 01:01:02 那些被隐形的女性劳动者 01:04:53 桑德伯格《向前一步》的精英叙事局限在哪? 01:12:13 劳动秩序会是永恒的传统吗? 01:16:34 改造家庭、职场,还是改造我们对“劳动”的想象? 01:19:16 【片尾曲】Donna Summer《She Works Hard For The Money》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爱丽丝·凯斯勒-哈里斯(Alice Kessler-Harris)(1941-):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以及妇女和性别研究中心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主席,曾获古根海姆奖、班克罗夫特奖等多个重要学术奖项。著有《出门工作:美国工薪妇女史》《追寻公平:20世纪美国的女性、男性和对经济公民权的追寻》《妇女一直在工作》等。 简·亚当斯(Jane Addams)(1860-1935):美国社会改革家,首位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女性,1889年创立芝加哥赫尔宫协会,成为美国首个系统性开展社区服务的机构。 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 brandeis)(1856-1941):美国律师、法官,曾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Kara Sandberg)(1969-):曾在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供职,担任过谷歌副总裁,目前是Facebook首席运营官。著有《向前一步》。 本期音乐:Donna Summer《She Works Hard For The Money》 「和我们互动」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特约主编:高海博 责任编辑:风子thewind 编辑:晴宝 后期:Bitcheese Brew 节目运营:蒋喆 邓纯

81分钟
1k+
1天前

Vol.98 非洲升起星条旗:在利比里亚复制美国

历史学人

在西非海岸,有一个名叫“利比里亚”的国家,意为“自由之地”,国旗几乎与美国一模一样,英语是它的官方语言,却鲜有人了解它与美国有着怎样的渊源。 利比里亚不是一个普通的非洲国家,它是由一批19世纪从美国移民而来的黑人所建立,他们怀着对自由的渴望仿照美国制度建国,却在非洲大陆上重现了种族分层与政治垄断,最终走向血腥内战与长期贫困。 为何美国殖民协会支持送黑人回非洲?那些自愿或被迫移民的美裔黑人精英,如何在陌生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小美国”?外资与族群对立又如何拖垮了它?而当土著民族在1980年终结美裔黑人的统治后,利比里亚为何没有迎来民主转型,反而陷入更残酷的内战与军阀混战?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资深媒体人段宇宏,通过诸多鲜活的细节与故事,带我们一起回顾利比里亚如何从“自由之地”走向破碎现实。 时间线: 02:21 废奴≠平等,19世纪美国主流怎么想? 06:12美国殖民协会为何鼓励送美国黑人回非洲? 11:23 1822年移民登陆,“自由之地”诞生 09:29 罗伯茨:利比里亚开国总统的选择与野心 13:29 照搬美国制度建立的非洲“小美国” 29:42 1%的外来黑人,统治99%的土著族群 34:26 凡士通公司如何绑定利比里亚经济与政治? 42:38 杜伯曼的现代化30年:表面繁荣下的隐患 52:20 血腥的政变与残酷的军阀混战 01:06:04 政权和平交接:利比里亚177年来的首次突破 01:10:55 【片尾曲】Nasseman《Who Stole the Money?》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布什罗德·华盛顿(Bushrod Washington)(1762–1829):乔治·华盛顿总统的侄子,曾任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美国殖民协会的创始人和首任主席。 约瑟夫·詹金斯·罗伯茨(Joseph Jenkins Roberts)(1809-1876):利比里亚共和国首任总统,被称为“利比里亚之父”。 威廉·杜伯曼(William Vacanarat Shadrach Tubman)(1895-1971):利比里亚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被誉为“现代利比里亚之父”。 威廉·理查德·托尔伯特(William Richard Tolbert Jr.)(1913-1980):继威廉·杜伯曼之后的利比里亚总统,1980年被塞缪尔·多伊发动政变杀害。 塞缪尔·卡尼翁·多伊(Samuel Kanyon Doe)(1951-1990):利比里亚历史上首位土著黑人总统,1990年被查尔斯·泰勒军队俘获并处决。 查尔斯·泰勒(Charles McArthur Ghankay Taylor)(1948–):1997-2003年任利比里亚总统,2012年被国际法庭判50年监禁,罪名包括谋杀、强奸、使用儿童兵等,是二战后首位被国际法庭判刑的国家元首。 乔治·维阿(George Weah)(1966–):首位获得金球奖和世界足球先生的非洲球员,后成为利比里亚总统。 本期音乐: Michael Jackson《Liberian Girl》 Nasseman《Who Stole the Money?》:Nasseman是利比里亚雷鬼歌手、词曲作者和社会活动家。2019年,Nasseman发行了单曲《Who Stole the Money?》,这是一首抗议歌曲,提到了利比里亚中央银行2500万美元的失踪。 「和我们互动」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特约主编:高海博 责任编辑:风子thewind 编辑:晴宝 后期:Bitcheese Brew 节目运营:蒋喆 邓纯

72分钟
9k+
1周前

Vol.97 新安江、千岛湖与被湮没的严州府

历史学人

在浙江西南部的丘陵地带,藏着一个被遗忘的江南——严州府。它既不在传统意义的太湖流域,也不属于富裕的杭嘉湖平原,而是远离主流江南印象的山区地带。它曾是东南水路枢纽,新安江与钱塘江的贯通,又让它成为南宋临安的屏障、徽州商人东进的门户。然而,从太平天国的战火到现代水库的修建,严州府逐渐被淹没在历史河流中。 为何这座曾是南宋“龙兴之地”的城,会在太平天国战乱中损失过半人口?杨太后投海传说怎会漂到越南成海神?西方旅行者笔下的鸬鹚捕鱼、船夫技艺,如何呈现严州在中西交通史中的隐秘地位?被淹没的不仅是古城,还有哪些被切断的文化脉络?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历史学者杨斌,他以一个建德人的身份讲述这片土地地理意义上的“淹没”,带我们重新找回严州府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时间线: 01:17 “江南以南”的严州府,到底在哪? 03:45 严州府的山水与非典型的江南饮食 08:02 徽州与严州:一条新安江,连起两大文化区 13:16 南宋的严州:两宋三帝的龙兴之地 18:58 杨太后如何变身为越南海神? 25:40 西方旅行者眼中的严州 33:27 马戛尔尼使团眼中的严州 46:23 太平天国与严州:一场战争如何改变人口与文化? 53:25 水电站建成,地理与记忆一同沉没 59:31【片尾曲】林強《三峽好人片尾 Still Life End》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鄂多立克(~-1331):意大利方济各会托钵僧,是继马可·波罗之后来到中国的著名旅行者,与马可·波罗、伊本·白图泰、尼可罗·康提一同被称为中世纪四大旅行家。著有《鄂多立克东游录》,在欧洲广为流传。 马可·波罗(1254-1324):意大利旅行家,侨居中国17年,游历中国各地。 伊本·白图泰(1304-1377):摩洛哥旅行家,中世纪四大旅行家之一。 利玛窦(1552-1610):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1582年被派往中国传教。 马戛尔尼(1737-1806):英国近代政治家、外交家。1792年英国政府任命其为正使,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名出使中国。1793年9月,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了马戛尔尼,但马戛尔尼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均未被清政府接受,最终使团无功而返。 尼·斯·米列斯库(1636-1708):摩尔多瓦学者、俄国使臣。俄国任职期间,被沙皇任命为俄国外交官。1676年率领俄国首个正式外交使团抵达北京。他将此次远行的沿途见闻写入《中国漫记》,成为俄国全面介绍中国的著作。 本期音乐: 林強《三峽好人片头 Still Life Open》 林強《三峽好人片尾 Still Life End》 「和我们互动」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特约主编:高海博 责任编辑:风子thewind 编辑:晴宝 后期:Bitcheese Brew 节目运营:蒋喆 邓纯

61分钟
9k+
2周前

Vol.96 以法之名:第三帝国的法律改造

历史学人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纳粹德国的暴行无疑是黑暗而沉重的一页。然而,这样一个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统治著称的政权,并非“无法无天”,反而构建了一套形式上臻于完美的法律体系。它不仅继承了德国的法律传统,还通过实证主义的改造,将法律转化为服务于暴行的工具。 这样一种法律的异化何以发生?纳粹德国如何利用历史法学派、宗教传统和哲学思潮编织新的法律叙事?拉伦茨、施米特这样的法学者,为何一度为纳粹背书?今天的法律人该如何守住“让人成为人”的初心?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高仰光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碧,从法律视角切入,探讨纳粹如何利用法学传统、民族主义话语和意识形态改造,将法律变为压迫的工具。对话不仅回顾历史,更希望唤起每一位法律人和每一位听众对法治本质的思考。 感谢豆瓣播客 × 罗德RØDE为本期节目提供的录音室和声音设备。 时间线: 04:01 纳粹法律:形式完美的“坏蛋” 12:20 自然法与实证法的冲突 16:10 二战德国如何改造传统法律? 21:50 纳粹对德国民法典的继承与扭曲 33:04 如何看待施米特的“敌我二分”? 43:27 最终被纳粹当局放弃的施密特 48:59 1933年学者的选择:效忠、流亡还是蛰伏? 52:27 为何研究纳粹法学? 01:03:11 法律的底线——让人成为人 01:06:00 【片尾曲】莱纳德·伯恩斯坦《马勒A小调第六交响曲「悲剧」第三乐章 中板》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卡尔·拉伦茨(1903-1993):德国民法学家、法哲学家。在纳粹德国时被封为“桂冠法学家”,并且是受纳粹德国官方肯定的“基尔学派”成员之一。代表作有《法学方法论》等。 卡尔·施米特(1888-1985):德国法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其与纳粹政权的关系使他的思想备受争议,许多人认为他的理论为极权主义提供了理论支持。代表作有《政治的概念》《政治浪漫主义》等。 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1878-1949):德国法学家、法律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民主主义者。其“拉德布鲁赫公式”为二战后德国法学界反思纳粹法制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代表作有《法学导论》《法哲学》《社会主义文化论》《德国通用刑法典草稿》《论刑法的优雅》《英国法的精神》等。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曾公开支持纳粹政权,后期与纳粹保持距离。 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1779-1861):德国法学家,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萨维尼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现代法学的方法论基础,并在罗马法史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现代民法学的体系。 京特·雅科布斯(1937-2013):德国法学家,机能主义犯罪论的缔造者之一。他认为对市民不能适用死刑,但对敌人则可以适用死刑。 本期音乐: 莱纳德·伯恩斯坦《马勒A小调第六交响曲「悲剧」:第一乐章 充满活力的快板》 莱纳德·伯恩斯坦《马勒A小调第六交响曲「悲剧」第三乐章 中板》 「和我们互动」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特约主编:高海博 责任编辑:风子thewind 编辑:晴宝 后期:Bitcheese Brew 节目运营:蒋喆 邓纯

67分钟
10k+
3周前
历史学人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