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学人”将推出系列节目聚焦抗战历史。
本期节目我们将围绕中国的抗战外交斡旋,尤其是自1937年全面抗战至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这期间,德意日轴心逐渐联合,反法西斯联盟却尚未成型,英美苏各有算盘。中国独自面对日本的侵略,作为被侵略的一方,中国不得不游走于大国博弈中,夹缝求生。
这场外交博弈充满曲折:德国由对华军火供应国转向对日妥协,苏联援华却拒参战,英法则绥靖退缩,美国态度渐转成为关键。为何中德“蜜月”骤然终结?苏联援助背后有何地缘考量?英国为何在滇缅路问题上反复?蒋介石如何最终锁定美国?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蔡梓,分享1937-1941年期间中国如何在大国夹缝中以战促援,揭开那段从孤立到同盟的外交突围史。
时间线:
01:52 为何要让中日战争“国际化”?
10:05 中德蜜月的终结:从军火供应到陶德曼调停失败
15:04 英美“踢皮球”:中国求援初期的失望与转向
19:45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背后的算计
27:03 慕尼黑协定后,中国外交的悲观与期待
40:14 1939年中美关系如何逆转?
51:22 中国为何选择“半公开站英法”?
01:00:53 至暗时刻:「联德」的选择?
01:06:14 从孤立到同盟,中英美最终走向同一战壕
01:07:49 抗战与外交:自助者天助的四年坚持
01:09:40 【片尾曲】中央乐团《保卫黄河 (齐唱、轮唱)》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王世杰(1891–1981):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和外交家。早年留学英国和法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校长,而后逐步进入国民党高层,先后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宣传部长、外交部部长。
孙科(1891–1973):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所生长子,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
徐永昌(1887–1959):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军令部部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原大战晋绥军总指挥、抗战时期军委会四巨头之一,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政府投降。
张群(1889–1990):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应对日本侵华局势。
陶德曼(1877–1950):德国外交家。1937-1938年,奉德国政府之命与驻日大使狄克逊斡旋于中日政府之间,为谋求“停战”与“和平”开展一系列秘密外交活动。
郭泰祺(1889–1952):民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1919年以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身份出席巴黎和会。1940年后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联合国安理会首任中国首席代表。
顾维钧(1888–1985):中国近现代外交家、政治人物。1919年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就山东主权归属问题据理力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驻英大使等职,为支援抗战奔波。
孔祥熙(1880–1967):银行家及富商,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朱家骅(1893–1963):中国近代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教育部长、交通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
陈光甫(1881–1976):中国近代著名银行家、企业家。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国民政府代表赴美谈判借款事宜,促成了中美“桐油借款”等重要贷款。
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曾任驻美大使,为争取美国对中国的支持做出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期间支持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
本期音乐:
殷承宗《保卫黄河 (钢琴协奏曲)》 中央乐团《保卫黄河 (齐唱、轮唱)》
「和我们互动」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特约主编:高海博
责任编辑:风子thewind
编辑:晴宝
后期:Bitcheese Brew
节目运营:蒋喆 邓纯
本期节目我们将围绕中国的抗战外交斡旋,尤其是自1937年全面抗战至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这期间,德意日轴心逐渐联合,反法西斯联盟却尚未成型,英美苏各有算盘。中国独自面对日本的侵略,作为被侵略的一方,中国不得不游走于大国博弈中,夹缝求生。
这场外交博弈充满曲折:德国由对华军火供应国转向对日妥协,苏联援华却拒参战,英法则绥靖退缩,美国态度渐转成为关键。为何中德“蜜月”骤然终结?苏联援助背后有何地缘考量?英国为何在滇缅路问题上反复?蒋介石如何最终锁定美国?
本期历史学人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蔡梓,分享1937-1941年期间中国如何在大国夹缝中以战促援,揭开那段从孤立到同盟的外交突围史。
时间线:
01:52 为何要让中日战争“国际化”?
10:05 中德蜜月的终结:从军火供应到陶德曼调停失败
15:04 英美“踢皮球”:中国求援初期的失望与转向
19:45 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背后的算计
27:03 慕尼黑协定后,中国外交的悲观与期待
40:14 1939年中美关系如何逆转?
51:22 中国为何选择“半公开站英法”?
01:00:53 至暗时刻:「联德」的选择?
01:06:14 从孤立到同盟,中英美最终走向同一战壕
01:07:49 抗战与外交:自助者天助的四年坚持
01:09:40 【片尾曲】中央乐团《保卫黄河 (齐唱、轮唱)》
谈话中提到的公众人物/群体
王世杰(1891–1981):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和外交家。早年留学英国和法国,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校长,而后逐步进入国民党高层,先后任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宣传部长、外交部部长。
孙科(1891–1973):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所生长子,民国时期的重要政治人,长期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
徐永昌(1887–1959):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军令部部长,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中原大战晋绥军总指挥、抗战时期军委会四巨头之一,代表中国政府接受日本政府投降。
张群(1889–1990):国民党元老,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应对日本侵华局势。
陶德曼(1877–1950):德国外交家。1937-1938年,奉德国政府之命与驻日大使狄克逊斡旋于中日政府之间,为谋求“停战”与“和平”开展一系列秘密外交活动。
郭泰祺(1889–1952):民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1919年以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身份出席巴黎和会。1940年后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联合国安理会首任中国首席代表。
顾维钧(1888–1985):中国近现代外交家、政治人物。1919年和1921年,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出席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就山东主权归属问题据理力争。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驻英大使等职,为支援抗战奔波。
孔祥熙(1880–1967):银行家及富商,曾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财政部长。
朱家骅(1893–1963):中国近代教育家、科学家、政治家。国民政府成立后,历任教育部长、交通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
陈光甫(1881–1976):中国近代著名银行家、企业家。抗日战争时期,作为国民政府代表赴美谈判借款事宜,促成了中美“桐油借款”等重要贷款。
胡适(1891–1962):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曾任驻美大使,为争取美国对中国的支持做出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期间支持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
本期音乐:
殷承宗《保卫黄河 (钢琴协奏曲)》 中央乐团《保卫黄河 (齐唱、轮唱)》
「和我们互动」
出品方:单向街基金会
出品人:许知远
特约主编:高海博
责任编辑:风子thewind
编辑:晴宝
后期:Bitcheese Brew
节目运营:蒋喆 邓纯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越向书
1周前
美国
24
在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眼里,哪有什么“抗战外交”,只有英米鬼畜的代理人……
阿佳快没电了
1周前
浙江
14
40:06 那时候的中国好孤独
灍XZK
1周前
北京
13
09:20 真的有点彼时彼刻彼时彼刻的感觉,同一时间中东在打,俄乌也在打,然后没人承认罗刹的侵略,联合国没名存实亡但也确实对俄乌比较无力,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到1937什么时候到1939亦或是1941
刀刀匠
1周前
四川
9
36:06 当年校长真难啊,抗战最黑暗的日子
教父是死神
1周前
浙江
9
中日苏在抗战爆发至远东开战前这段时间 的多角博弈看起来是非常值得探究
从中苏角度,蒋介石作为民族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考察后就认为苏联只是表面上的共产国家实则沙俄内里,列宁的加拉罕宣言号称归还侵占中国土地口号喊的震天响,但实际根本无意归还,相反还对对中国包含无比巨大的领土野心;
斯大林一方面对中国开放对华援助派遣援华航空队和武器援助,另一方面在远东极度提防中日万一和解一致对苏,将远东华人以防日本间谍渗透的名义,要么秘密处决要么驱逐出境,远东华人一度绝迹,遭殃的还是华人.
日本心心念念的对苏备战结果搞出了九一八事变,一路不断的为了解决问题搞出更大的危机,直至中日战争爆发。为了平定中国抗日情绪的而发动的抗日战争结果到41年,战前作为准备金的460吨黄金储备只剩40多吨,无论美国的禁运与否日本都只能选择继续扩大战争。
至于日苏的诺门罕冲突,在我看来反倒是获得了最黑色幽默的结果——日本军队里踌躇满志的北进派遭到当头一棒不说,原先只是需要提防远东苏军,现在不得不在进行损耗庞大的关内作战的同时还要在关外维持一支庞大的武装集团对苏战备。而苏联在具备人数和装备双重优势的条件下损失还大于日军。结果就是这样前提下签订的苏日互不侵犯条约一路维持到了45年八月条约到期为止,双方都互有诚意的维护住了这个奇怪的条约:日本从没有攻击过经过白令海峡的美国援苏租借物资,苏联则一直阻挠盟军开辟经过苏联境内进入中国的租借物资运输通道……
教父是死神
1周前
浙江
5
挺期待聊聊史迪威对抗战的负面影响的,尤其是影响了豫湘桂战役前国军部署和战役期间阻挠十四航空队对日军的作战行动,还有租借法案中苏联阻挠援华物资经由苏联运往中国的计划,只能依靠效率极低代价极大的驼峰航运
suwei
1周前
山东
5
自助者,天助之!坚持抗战,抗战到底,至关重要
吉米多维奇
5天前
上海
4
这集真是听得令人唏嘘,我们的教科书里简单地把二战描述成法西斯和反法西斯两个阵营的对抗,但现实中,国际政治的合纵连横比这要复杂的多。特别是37-41这几年里,国与国的关系可能每几个月就大不一样。在抗日战争中出于绝对劣势的中国,在这么复杂的外交局面下简直每步棋都是游走于悬崖边缘,最后能挺过最艰难的岁月,获得最后的战胜国地位,真的是不容易。

西风吹吹
1周前
上海
4
53:35 客观讲 老蒋到抗战外交政策还是选对了
健_dHf6
1周前
广东
4
嘉宾是潮汕人还是福建人,听口音
教父是死神
1周前
浙江
4
苏联在39年九月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之后又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发动苏芬战争,一度被看作和德国一起发动二战的元凶,40年挪威战役之前的静坐战争期间,丘吉尔曾经计划过将苏联视作德国的盟国并轰炸巴库的油田,如果不是斯大林继续毫无节制的领土扩张向罗马尼亚声索领土要求,威胁到德国视作生命线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希特勒还未必有这么快发动巴巴罗萨行动。
不过和中国在40~41年坚持作战,以拖待变外一样,英国在40年法国投降后继续进行不列颠战役也是向外界尤其是美国传达自己与轴心国战斗到底的姿态,不仅将儿童从大城市疏散到乡村,将黄金储备从本土转移到加拿大,争议非常大的消灭法国海军的“弩炮行动”也被认为是向世界传达英国将独自与纳粹占领下的欧洲继续作战的决心

叶织秋
1周前
重庆
4
03:11 这期嘉宾听起来好年轻。
HD186840c
1周前
江苏
3
1:09:06 最危险的光头,哈哈哈

kriskris
1周前
上海
2
讲的很精彩
拉昆
1周前
上海
2
听起来真的很沉重,弱国无外交啊🥺
香槟_ROwi
1周前
广东
2
这期嘉宾幻听罗翔老师青春版
不吃香菜的瘦子
1周前
四川
1
41年还发生了一件事,苏联和日本签署《苏日中立条约》,苏联断了给中国的援助。
Choltitz
1周前
上海
1
12:47 爱来自同济…
曲景
1周前
浙江
1
太不容易了

丸尾同学
1周前
北京
1
来晚了马上听

树上一南橘
1周前
北京
1
1940年,国民政府真的好难

叶织秋
1周前
重庆
0
44:33 “跟美国平行”,指的是跟在美国身后?平行?

Daniel_Q6Ny
1周前
广东
0
1:09:18 中国撑过最危险的光头,迎来了最终的胜利。😬✌️✌️✌️

AgThroat10
1周前
山东
0
感谢分享
淡定加菲
1周前
山西
0
↓头回见忽悠别人挨廷杖的~

独步91
1周前
浙江
0
小板凳坐好了!
松子的果
1周前
湖北
0
哎,孙科屡屡在重大问题上判断失误,要是在 40 年转向德国,那真是万劫不复

真老蔡
1周前
福建
0
这个节目主持人是海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