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季度收入只低于市场预期29亿,拼多多的股价却暴跌了30%,相当于市值蒸发了4000亿人民币。创始人、在今年8月份刚刚坐上国内首富宝座的黄峥,个人财富也直接缩水了1000亿人民币。不就是一个季度的收入、低于市场预期29亿吗?市场为什么反应这么大? 01:18 这种靠卷价格获得高速增长并大获成功的生意模式,是不是到了尽头?是不是该回归到生意的本质了? 02:12 在这个季度的投资者电话会议上,拼多多的高管说,“竞争环境的加剧是电商行业的主旋律,高收入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 02:36 拼多多一个季度的收入和淘宝天猫的淘天集团是已经是一个体量了,金额也非常的接近。现在刚刚过去几个月,高收入增长就不可持续了? 03:32 “致力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就意味着现在的发展质量不够高。 03:43 “促进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建设”,就意味着现在还不太具备可持续性的生态系统。 03:51 “支持高质量商家”,就意味着现在对高质量商家的支持不够。 04:03 “坚决打击低质量商家”,就意味意味着,现在低质量商家并未得到相应的治理。 04:46 “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也许会波动反弹,但拼多多长期利润降低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 04:59 这句话不把那些只听得懂数字的变化,对数字背后的业务含义毫无概念,也毫无兴趣和能力去了解的投资人给吓坏了才怪呢。 05:48 这是一个时代变化的开始。 07:09 这样的平台机制之下,就会有亏钱的商家不断的退出。那不想退出,又不想亏钱,还必须得继续卷价格。你说能咋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降成本。 07:34 品质降到某个程度的时候,就会开始影响购买,开始有用户不买了,商家和平台看到的就是增长放缓了。 07:58 终有一天,当不再有新的商家能加入这个卷王大赛的时候,就是平台需要转型的时候了。 08:08 海外的Temu更是直截了当的,接管了商家的定价权。 08:52 在零售行业,商家如果连自己的定价权都不能决定,为什么还要去参加这个零售活动呢? 09:02 价格不仅决定的是你的销量,还直接决定你的利润,也就是直接决定你的生意的存亡。 09:51 而现在的状况是,商家自己只能决定产品这个P,价格、渠道营销,不仅都决定不了,而且都是黑盒儿。 10:25 我们几乎所有的行业,包括所谓的科技行业,直到今天,都仍然在重复着用低价格卷走竞争对手、独占市场之后尽享蛋糕的发展之路。 11:29 长期依赖低价格策略就会抑制整个行业的创新动力,导致经济增长缺乏源泉。 11:58 日子久了,消费者已经慢慢的习惯了低质的产品,就会慢慢的忘了好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子。 12:14 你有多久没有吃过厨师在厨房给你现炒的一盘美味了?除了爽剧爽文儿,你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能够打动你的内容了? 12:28 希望拼多多这次转向高质量发展,能够给平台上所有商家开启一个新的发展篇章。 12:45 向高质量的方向去发展,有利润的发展。 13:00 是时候开始回归到生意的本质,也就是要赚钱,要利润,而不是只要营业额赚个流水。 13:14 好产品不怕价格高,山姆销售额和利润均完胜盒马就是最好的例子。 13:23 好商品配得上好价格。 13:30 不仅在国内要停止卷价格,在海外更应该如此。 13:35 同样品质的商品,海外的价格要贵几倍才对,这样才不会受到当地国家和市场的排斥。
Eric Schmidt(施密特)的很多观点和看法都非常坦诚直白,美国的科技行业里也很少有人如此讲真话,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美国行业里也没有几个人有能力看到本质、并敢于讲实话讲真话? 02:10 访谈的第一个问题,当然是让施密特来谈对AI接下来发展的看法。。 02:17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施密特先问了现场观众3个问题 02:32 第一个问题是:有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百万token的上下文窗口?” 03:44 施密特是这样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回答的,他说,“百万token上下文窗口”就是你可以问大模型一个长度为100万字的问题。 04:08 施密特的第二个问题是:“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AI Agent?" 05:04 施密特自己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简单为“AI agent就是能够完成特定领域的任务的大模型”。 05:16 施密特的第三个问题是:“谁能定义一下什么是text to action?(就是从文本到动作)” 05:37 施密特自己的回答是:“就是把文本的语言命令、自动转换成Python编程语言编好了的、可以执行的程序”。 06:49 施密特问现场所有人最后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英伟达是指2兆亿?而其他所有AI公司都在挣扎?” 11:02 施密特说,“想象一下啊,如果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程序员,去完美的做到你要求他去做的每一件开发工作,而不是像我手下的程序员不去做我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如果有一位既不自大啊,又会真正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事的程序员。而且这样的机器程序员又无穷无尽“ 12:09 施密特说:“目前来看,头部的三家公司的大模型和跟在后面的创业公司的大模型的能力差别,是越来越大,而六个月前,我曾经认为会越来越小”。 12:30 施密特解释,他看法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13:33 接下来啊,史密特被问到了这个灵魂问题:“为什么谷歌落后了?” 14:14 初创公司真正需要的是、创始人一直掌管着公司,因为创始人通常极为勤奋。。 15:27 施密特说,当他第一次听说微软和openai的合作,他觉得那是一个愚蠢的想法,因为本质上微软是把AI的主导地位让渡给了openai。 16:12 关于AI之争,史密斯说,AI需要巨量的资金、大量的人才和良好的教育体系。放眼全球,满足这几个条件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 16:52 施密特还分享了一些美国AI方面具体的前沿进展,比如在安全性方面。人类如何检测到、AI自己已经学习到了的一些潜在的危险和威胁,这些危险和威胁,如果人类不知道如何检测,或者不知道如何去问AI,AI是不会主动告知人类的。 17:35 主持人接下来问到了关于“知识的本质是否变了”这样一个有趣的话题。 19:08 接下来现场提的问题是:“到底是什么在驱动AI的进步?” 19:33 施密特说“我在AI领域几乎什么都投,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谁最后能够赢” 20:30 施密特说“美国和法国都有人或者是公司已经推出了新的transformer算法” 20:49 施密特还补充说,“市场上对于AI的投资普遍认为会带来无尽的回报” 21:02 因此呢,我们可能正在经历巨大的AI的投资泡沫,但是呢,最终市场会自行调整。美国的科技界的投资过去一直是这样。 21:37 AI开发所需要的资金的规模之巨,可能彻底改变软件开发的方式。 21:45 造成公司间AI差距的直接原因,就是你能够投入的的钱的规模。 22:28 目前的大模型每一个版本需要训练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所以大模型永远是过时的,它是没有时效性的。 22:44 通过巨长的对话窗口,用户可以给大模型提供巨量的最新的信息,这样可以让大模型能够像谷歌搜索一样表现的有时效性。 24:00 接下来的问题是关于“用AI来制造假信息、假新闻”。 24:31 “美国人民需要学会批判性思维,这对美国人民是个挑战”。 24:36 “有人告诉你某件事,完全无法说明他告诉你的事情就是真的”。 26:16 “大学在AI研究方面已经落后于企业很多了,大学是否值得更多的投入?” 26:56 施密特在这个访谈里面对谷歌的吐槽,不仅仅只是“工作生活平衡了”。 27:06 关于AI对人类工作的影响的这个问题。。。 27:34 在回答“AI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影响”这个问题的时候,施密特说。。。 28:11 “这一切,将会把那些不参与前沿模型开发和无法获取计算资源的国家带向何方?” 28:19 施密的回答说,“富国越来越富,穷国尽力而为”。
作为全人类的通用人工智能的探路人、领导者,全球无数科技人才仰望、并希望有机会加入的顶流公司,不仅是昨天,在最近的一年里,联合创始人级别的高管离职率这么高,背后的原因,不能不让人开始思考,真实原因到底有哪些。这些原因,从来都不可能是当事人简单的几句“个人发展,个人原因“能够随便解释过去的。OpenAI这些顶流人员的离开,对正在突飞猛进的通用人工智能行业,可能会带来远超过我们想象的影响。 01:39 有趣的是,美国的所有媒体,在当天都没有透露丝毫的分析,哪怕是一些传闻,即使你去Google,头几页的搜索结果都看不到相应的新闻报道。 04:10 但这句才是他休假声明里最关键的一句话,这意味着安全的通用人工智能还非常遥远,说的再直白一点,今天open I的通用人工智能应该是非常不安全的。 07:43 除了安全性这个巨大的可能随时引爆的雷之外,财务问题也是open奈今年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07:59 12个月内如果不能融来新的资金,公司的现金流就会终结了。 08:55 事实上,OpenAI的用户数,自从2022年11月开始快速增长,并在2023年5月到达顶峰之后,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就没有再增长过。 10:42 Open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是独特的技术吗?看起来并不是。 11:08 在这么多的研究人员离职之后,几乎也没有听到有哪些顶流的研究人员加入了OpenAi。 11:36 OpenAI的研究人员中,几乎全部都是应届的硕士和博士,从侧面也说明了这并没有什么研究方面或者是技术方面的护城河。 12:29 OpenAI最早来自于马斯克和微软的、没有回报期望的投资,才是OpenAI能够把大模型这条技术路线跑通的真正的护城河。 12:38 而在现在这个阶段,OpenAI在再出去融资,想再找到不追求财务回报的投资人,并且能够拿出百亿千亿规模的资金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了。 12:55 而面对要求财务回报的投资人,除了难以回答的护城河问题,OpenAI还需要去回答更难的问题,那就是“盈利的路在哪里?”。 13:39 大模型火爆了快2年了,放眼全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所谓的杀手级应用出现。 13:58 这个局面跟前几年火爆的VR、AR、元宇宙开始变得非常的像了。 14:20 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到底财务模型是否成立? 14:29 现有的大力出奇迹的方式是不是已经到顶点儿了? 14:38 是不是就不存在所谓的杀手级应用? 14:49 没有任何一个大模型公司有所谓的护城河。 15:40 而能够让创业近10年、不再等着上市的联合创始人,离开的最直接的现实的原因,除了现金流很快枯竭,并且融资困难,还能有其他更现实的原因吗? 17:05 这个靠大力出奇迹的行业,当没有人在前面大力投入来探路的时候,如何走下去?
在刚刚过去的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內卷式』恶性竞争」。 早年前,历史和社会学家黄宗智用“内卷”,來分析小农经济、在人多地少的约束条件下、容易出现越来越高的、单位土地劳动投入、和越來越低的边际回报现象。 目前,內地语境中的內卷,往往用來形容个体的收益努力比下降,故不得不付出比往日更多的努力、才可能获得与往日持平的收益,甚至许多时候的努力、都是低效的重复、或无意义的精益求精。 02:25 内卷与竞争有相似之处,却又有明显的不同。 02:36 内卷则包含了贬义的色彩,常常指恶性的竞争,是被迫的自我压榨,妨碍长远发展的低效无意义的努力。 02:49 既不能用内卷来污化竞争,又不能用竞争来为内卷辩护,这两者是不同的概念。 04:37 卷的又绝不仅仅是打工人和所有的公司。地方的财政,也在内卷。 04:56 无论自己是否有能力,都加码卷进来,导致了低质量的产能无处不在。 05:47 “美国人在想怎么把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做得更好...而中国的汽车科技公司还在卷周销量榜...这不是科技竞争应该有的样子" 07:33 说到底,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之所以会在一些行业愈演愈烈,本质上还是因为蛋糕有限。 08:52 限制内卷,就要停止给低质量的产能进一步补血,竞争力不行的就应该尽早退出。 09:26 内卷这种思维,是根深蒂固的植入在了每一个人的骨子里,也因此,深深地植入了每一个公司和企业的基因里。 10:02 流通和消费环节需要的是低价格,只要低价就有销量,这就是过去几十年的模式。 11:36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主动参与到推动社会进步的行动当中去,我们如何能指望内卷式的恶性竞争能够自行消失呢?
Sam Altman给华盛顿邮报写了一封长文章,其实是给美国政府的,关于“谁会掌控AI的未来”的建议书。这封建议书里,提到了“美国需要在中国加速发展AI之前保持全球领先地位”这样的言论,也给了4条所谓的建议。国内媒体把这篇文章成为“重磅新闻”。 这封建议书里到底写了什么?实际目的是什么? 01:39 他探讨了“为什么美国需要保持在AI发展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不是给其他国家留下真空”。其他国家,他提到了中国和俄罗斯。 02:18 “没有第三种选择,是时候来决定走哪条路了,美国目前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继续领先远非有保障”。 02:43 中国表示,其目标是到2030年成为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导者。 04:21 “我们必须为人工智能制定一个连贯的商业外交政策。包括明确美国打算如何实施出口控制和外国投资规则。” 04:34 “这意味着制定出关于芯片、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和其代码的规则”。 04:58 马斯克一直坚持吐槽的当前所有美国AI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追求政治正确,而不是追求正真相“,这一事实,又一次直白的摆在了世人面前。 05:35 一个科技公司的领袖谈价值观的输出,是不免会让人产生思考,他的动机到底是什么? 06:28 这篇文章的主要论点与我们在奥特曼的、其他所有的游说努力中,看到的大部分内容,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06:37 从游说者的语言翻译过来,“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公司正在失去领先地位,并且对未来是否能够保持竞争力没有信心” 07:23 有一些分析指出,ChatGPT今年可能会亏损至少50亿美元。 09:19 整体来看,OpenAI今年的运营成本大概至少是在85亿美金这个规模。 09:52 估计OpenAI今年整体的年收入是在35亿到45亿美金之间。 10:10 在收入增长方面,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初创公司或者是大厂找到了打开规模收入的这扇门的钥匙。 11:19 更多的投资者正在慢慢的相信华尔街的一个观点,也就是人工智能过去一年引发的泡沫必然会破裂。
“我不配”,这句话看似幽默,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心理问题,暗示了个体内心深处的自我贬低,或者不足感。如果“我不配”这种低价值的自我感,已经形成了,要如何去改变自己呢? 00:59 这种我不配的感觉或者心理起源,通常来自儿时的成长环境。 01:11 但一旦孩子考第二,回家时父母的脸色就会抑制不住的难看,吃饭的时候谁都不说话,好像如果孩子不优秀,孩子就不配吃饭,不配做他们的孩子,不配被爱。 02:23 这种不配感,心理学上叫做“冒名顶替综合症”,它指的是一种低估自己的心理倾向。 02:57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看法,就会成为孩子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03:38 心理上的自我一旦形成,就会选择性的吸收与自我一致的信息,排斥不一致的信息。 04:20 低价值的自我感与高价值外在的反馈的强烈不一致,会产生心理冲突。 04:27 为了缓和这种心理冲突,心理上的自我采取的方式是,维持与低价值的自我的一致性,否定高价值的外在反馈,即认为“我不配”。 06:01 在儿童心理学里面,有两个儿童情感虐待的元凶:一个是否定,一个是忽视。让人难以想象的是,我们所有成年人仍然在重新经历这两个东西。 06:43 这种“不优秀、就不配”的潜意识,对一个人的影响远不止于“我不配”的低价值自我感。 10:04 只有内在爱意满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爱的孩子。 10:28 改变低价值自我感,既是要改变性格,改变人格。 10:36 比如,每天空闲时询问自己,“我现在想要什么”。 10:50 即使当下条件不允许满足需求,也在心里告诉自己,我知道了这份需求,但因为什么原因暂时无法满足。 11:44 感到“我不配”的时候,可能理智上自己也明白,没有必要有这种感受,甚至会告诉自己我值得。 12:36 “普通力”并不是指平凡,而是只能够有普通的思维方式,凡事都能正常进行。
国内所有媒体都煞有介事的报道转发,但没有一家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流片”了?“流片”了意味着什么呢?为什么电动车公司卷完“端到端”的智驾软件,又开始卷自研的智驾“芯片”了? 01:49 为了测试芯片设计是否成功,必须进行流片 02:01 芯片完成了图纸上的设计,实际上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因为你的设计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还没有得到实际的验证 02:53 流片的成本就更夸张了,流片一次等于上海一套大平层。 04:19 流片不仅烧钱,还耗时间 04:36 3~6个月之后的流片出来了,如果你的测试失败了,而你的竞争对手的设计公司的流片成功了,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完全丧失了市场机会。 05:05 蔚来,小鹏自言制假芯片已经流片,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标志着蔚来小鹏自研的智驾芯片已经完成了设计。 07:31 自研的芯片,一定不会比外采便宜。 07:48 而蔚来,小鹏这样有资源、有野心的头部车企,却仍然选择尝试自研自动驾驶大算力芯片,这充分说明了他们是要活到这场电动车残酷竞争的终局,而且,这是活到终局的唯一手段。 08:18 抢占市场份额,优先于保利润率,这是中国所有科技公司的一贯做法。 08:48 当行业的竞争达到到达一个新的阶段之后,参与其中的玩家们就会谋求在供应链上获得更强的掌控力。 09:21 除了芯片以及芯片上的自动驾驶软件,电动车就没有任何的门槛儿了。 09:32 在特斯拉已经在这两方面都已经交出了完美的答卷之后,对于国内厂家来说,自研芯片和端端到端的支架软件已经不是一个选答题了,而是必答题。 09:47 这些尝试和努力之后,最终是通向决赛圈的门票,还是另一次白白花钱的弯路?
当面对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证明自己无需改变,这两个选择时,几乎所有人都会忙于证明自己无需改变. 01:56 如果你对现实的认知与实践世界大相迳庭,那么你每天都会非常的挣扎与内耗。 02:05 然而,真实和准确并不是人类心智唯一关心的事情,人类还有强烈的归属的欲望。 03:16 我们并不总是因为事情正确而相信他们。 04:01 这种现象被称为,事实上错误,但社交上正确。 04:35 事实不会改变我们的想法,但关系会。 05:10 改变人们想法的方法是与他们成为朋友,将他们融入你的圈子。 06:01 饭局或者是酒局,就是一个互相认识,互相去掉怀疑和猜忌的过程。 08:59 当人们没有抵触情绪时,更容易保持开放的心态。 09:04 而争论是最糟糕的去改变别人观点的方式。 09:56 只有当想法被重复的时候,想法才能被记住;只有当想法被重复的时候,想法才能够被相信。 10:39 相信一个想法的人数与他在过去一年中被重复的次数成正比,即使这个想法是错误的。 11:17 一个坏想法,最好的结局就是被遗忘;一个好想法,最好的结果就是被分享。 11:39 大多数人讨论是为了赢,而不是为了学习。 12:10 辩论则是最糟糕的一种讨论方式。 13:02 我们经常专注于在讨论当中获胜,以至于忘记了建立连接;我们很容易将精力花在给别人贴标签上,而不是与他们合作。
大概从年初开始,“端到端自动驾驶“或者”端到端智驾“这种说法开始流行起来,恨不得每个电动车品牌都开始说自己已经完全端到端了,或者已经在端到端的路上了。那到底什么是端到端呢?为什么这些品牌都急着说自己端到端了呢? 01:02 这是一种深度学习的过程,模型当中所有的不同的部分是同时训练的,而不是按照顺序分别训练的。 01:53 非端到端的模块化的方案实现就是把驾驶过程拆分为感知、检测、规划和控制等多个独立的模块,相互配合。 02:30 非端到端的模块化的方案,它基本依赖于工程师们一行行写代码来制定的规则来训练汽车去完成驾驶的动作。 04:11 在马斯克看来,端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方案是更加接近人类驾驶的模式,把感知与驾驶决策全部都交给了AI。 07:57 谈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明白为什么从今年开始,国产品牌就开始卷端端到端了吧? 10:09 事实上,这并不只是端端到端自动驾驶的问题,这其实是所有大模型的通用的问题,也就是说,人们对大模型内部是知之甚少的。 10:23 大模型本身对于人类来讲,本质上是一个黑盒。 11:15 衷心希望我们的企业在占领营销高地,宣称自己支持端端端智驾的同时,能够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硅谷著名风险投资人Vinod Khosla,在和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谈到投资和创业时提到一个惊人的数据,“90%的投资人没有给被投公司带来钱以外的任何价值,70%的投资人给被投公司带来了负面的价值”。Sam和Vinod虽然年龄相差甚远、但二人都同时具有连续创业和投资人的经历。他俩的谈话不装不端,没有一句空话废话。 01:05 Vinod在福布斯美国财富排行榜排名前100名,在做投资人之前,Vinod是一个连续创业者。 02:10 这些投资人去给创始人提各种的建议,但这些投资人并不是通过自己的真实的能力去获得了给创始人提建议的机会,只不过是因为他们是投资人而已。 03:12 这个过程中,有多少痛苦,有多少精神创伤,有多少令人恐惧、如坐针毡的时刻? 03:52 只有你经历过无数次的、做出让你自己都觉得非常担忧的决定之后,你才有资格去给创业者提建议。 05:00 创业者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去想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就去咨询了错误的投资人。 05:20 Sam“我最讨厌的董事会成员的风格,当我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压力山大的时候,我的董事会不是过来让我冷静、别慌,告诉我他们会支持我、帮助我,而是不停的给我发各种媒体对竞争对手的报道”。 06:10 确实有很多时候,恐慌也是一个创业公司必须要经历的。 08:35 创业者如何从头开始去思考这个全新的问题,是考察这个创业者学习速度的最好方式。 09:13 你应该去考察VP of Marketing,作为未来公司最位高权重的5个人之一,他如何能够让其他几位高管能够更大的发挥价值,比如这个VP of Marketing如何能够让CFO去最大程度的发挥出CFO的价值。 09:52 商业计划书除了能反映一个创业者是如何思考之外,对整个创业过程几乎是毫不相关的。 10:58 事实最后证明,这都是双方做的、人生中的最好的决定。 11:26 极为成功的公司都是招对了最初几位创始团队成员。 12:12 任何公司都会变成这个公司招来的的人的样子。 12:57 投资人一旦入局,就是你无法赶走的。
在传统商超竞争激烈、部分企业面临淘汰的当下,这家开在河南的连锁商超却能脱颖而出,成为现象级商超?它做对了什么?有哪些过人之处? 00:58 和现在大多数的企业拼命的卷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它不不卷,不拼价格。胖头来做生意的核心就两条。 01:44 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出生于1966年,比贝索斯小两岁。于东来是农民出身,一共读了7年书,连初中都没有毕业。于东来在贝索斯创办亚马逊在线书店的第二年,也就是1995年的3月。在下岗之后,和他的四名伙伴白手起家。 02:12 这两个背景、出身完全不同的人,在平行时空差不多同一时间,在世界的两端开始了各自的零售创业历程。 02:32 在一贯的坚持“顾客之上”这个理念30年之后,亚马逊成为了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在线零售公司,而胖东来成了中国零售界神一般的存在。 06:49 大厂对待员工的态度基本就是,“我付你这么高的工资,我就应该、而且可以随意的使用你”。 07:14 对于做企业,于东来用了两个词:尊重和快乐。 08:57 于东来说“人们对别人的爱往往是要求回报的,这不是真爱,真爱是无条件的”。 09:31 但凡让你感受到压力和束缚的爱都不是爱,那是控制。 10:02 于东来总能直面人性的弱点,因为他和很多人一样,都体会过生命中的许多不完美和不愉快。 10:53 坚持商业的最本质:对顾客好,对员工好。你就无需去卷对手,无需卷供应商,更无需去卷你的员工,你依然可以获得商业和人文上的成功。 BGM: Mayer Hawthorne - Henny & Gingerale
"咖啡是一种艺术、一种生活、一种让人安静下来的力量”,那到底是什么让喝咖啡的、和做咖啡的,都如此不能安静下来呢?Manner以及Manner类似的品牌,似乎是真的把星巴克的价格给打下来了,打下来的真的是价格吗? 00:40 更便宜的价格,更好的出品,更优质的牛奶和精品豆;这个模式也曾经让这个品牌迅速成为潮牌,并且达到了28亿的估值。 01:53 Man在融资的神话当中,声称做到了中国精品咖啡的好喝、廉价和优质体验的不可能三角;在这个疯狂拓店,疯狂扣人力成本的过程当中,这个说法坍塌了。 04:38 在我们的市场环境下,基本所有行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已经无法影响价格了。 我们的各行各业,都是一个无限内卷的竞争局面。 05:46 到最后把所有的利润空间都牺牲掉了之后,还有什么办法去继续卷价格呢?那就只有牺牲品质了。 07:16 “把价格打下来”,不仅反映了企业或个人的独占市场的心态,更暗示了他们在竞争中所持的一种以损害他人为基础的成功观。 08:35 消费者虽然在短期内享受到了价格上的优势因为质量的下降而受到实质性的损害。但却因为质量的下降,受到长期甚至严重的伤害。 08:58 大家常常听到一句话,“最好不要去考验一个人”。对公司也是一样的,最好不要去考验一个公司。 09:51 “把价格打下来”减少了产品创新的动力和可能性,而且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最终对整个经济将会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 BGM: Mayer Hawthorne - Henny & Gingerale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