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了那么多内容,却没人买单? 怎么用“免费内容”带来客户? 为什么别人靠发几条短视频就能月入过万,而自己还在苦苦摸索? 这一期,我们一起起聊聊 Alex Hormozi 的《100M Leads》。这是他继《100M Offers》之后的第二本书,从“做出好产品”到“找到买你的人”,彻底讲透了个人创业者和内容创作者最关心的问题:如何高效获客。 这不仅是一本讲商业的书,更是关于执行力、学习力和自我驱动的修行。从冷邮件、免费内容、转介绍,到分销体系与广告代理,每一个环节都藏着让小生意长成大事业的关键逻辑。 【时间轴】 00:33 从《100M Offers》聊到《100M Leads》的写作逻辑 02:05 Alex 的创业故事:从健身房倒闭到年入百万美金 07:09 三步走:找到有效线索、扩大客户量、让别人帮你转介绍 09:23 吸铁法:找到客户“前一个问题” 13:34 四大获客渠道:熟人、免费内容、冷邮件、广告 20:15 免费内容的威力:为什么他的视频能火? 33:03 从“自己做”到“让别人帮你做”——转介绍的策略 39:19 广告代理的坑与经验教训 46:06 从零开始找客户的六个步骤 47:45 当努力没结果时,还要不要继续? 50:16 “不放弃”之前,先问问自己:你真的想要吗?
有时候,我们读一部小说,不是为了了解情节,而是想借别人的故事,照见自己的命运 太田夫人、文子、雪子三个女人,代表了三种女性命运——在爱里迷失的、在爱里救赎的、在爱里安静凋零的。她们像镜子,也照出了我们身边的故事。 【节目时间轴】 00:00 《千只鹤》的故事与背德之美 04:48 三个女人:太田夫人、文子与雪子 07:39 千纸鹤与波千鸟的象征 10:26 入佛界易,入魔界难 13:34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无作为”男性 22:05 为什么女人总是更“用力”地爱 24:49 理智与情感的拉扯:做爱情里的傻瓜? 29:28 文学的意义:被看见与被理解 38:14 罪恶的吸引力与人性的复杂 41:18 文学不提供答案,只提供凝视
明明不想打价格战,却总被用户一句“太贵了”卡住?面对同行同款,很难把自己的产品卖出“高价值感”?还有,想做高客单价,却不知道该从哪一步开始拆解? 这期我们一起读Alex Hormozi的《100M Offers》,这本书里把很多问题都说透了:从“价值>价格”的底层逻辑,到如何把一个普通产品做成让人“拒绝都觉得亏”的组合包;从选市场与细分定价,到列出客户在购买前后的所有阻碍,再用社群、赠品、保证与截止日期把临门一脚踢进去。 所以在这一期里,我们聊了“如何把一个产品卖成一个方案”,以及“怎么让价值被看见、被愿意买单”。【节目时间轴】 00:33 开场:一本“让人无法拒绝的Offer”的书 03:45 作者的生意进化:健身房→补剂→线上社群/投资 07:51 核心思路:把产品做成“组合包” 09:29 四步打造:价值公式|细分定价|列障碍|打包售卖 11:25 三大长青市场:健康、财富、人际关系 12:47 细分举例:时间管理→销售→跨境电商销售 14:55 价格≠价值;高价的前提是“值” 17:02 价值四公式:梦想结果|成功概率|时间成本|所需牺牲 24:09 用“问题清单”反推产品结构 25:35 打包增值服务与差异化,避免直接比价 28:40 销售招:稀缺性、截止时间、风险保证 29:46 退款策略的边界与经验 33:11 持续生产内容与“换皮”保持新鲜感 39:40 重新定义“正反馈”:No也是反馈 41:16 别为“光环”冲动买单的提醒
如果你也曾在迷茫时想过“努力到最后是不是依然平庸”,或者想明白艺术与命运的关系,或者困惑过家庭和自我之间的较量,这期节目会给你一些答案。 我们聊了太宰治那一生五次的求死尝试和他对“活下去”的无力挣扎;聊了费茨杰拉德的才华和失落,他在生前没有见证自己的伟大,却在死后让《了不起的盖茨比》成为经典;还聊了托尔斯泰的“上帝视角”,以及幸福与不幸家庭的辩证。所有作家的命运都像一面镜子,让我们重新看清“努力”“梦想”“平庸”这些词背后的重量。 00:33 开场:聊聊“主人公”的最后一部分 01:49 太宰治:五次自杀的反抗与求生失败 12:05 费茨杰拉德:爱情、贫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 25:07 托尔斯泰:幸福家庭与上帝的距离 35:36 文学的“正确答案”与陈丹青的阅读观 43:44 认识自己:命运与原生家庭的影响 46:16 主人公的终章与读书的意义
想搞副业却总是找不到有人愿意买单的产品?总是有很多灵感却一动不动?看了很多创业内容,还是对“商业逻辑”一头雾水? 那我们这一期聊的这本《真需求》,也许会帮你把这些问题串起来。我们不仅一起拆解了商业闭环,也讨论了行动力的底层逻辑。最重要的是,这本书教我们如何从用户视角去构建价值,而不只是凭自己的一腔热血去猜。 所以在这一期里,我们聊到了: 从“需求识别”到“产品价值构建”,这个链条到底该怎么走?为什么拼多多能火,而情绪价值和资产价值才是突破利润天花板的关键?我们还拿泡泡玛特、特斯拉、脑白金这些案例举例,讲了品牌到底是怎么靠“讲故事”撑起价格的。更重要的是,我们也聊到“为什么你一直动不了手”,以及改变的动力公式是怎么回事。 🎧 接下来,一起看看这一期聊了些什么—— 00:00 真需求:帮你理清副业和行动力的逻辑 聊这本书的初衷,从商业视角到个人成长都适用。 02:21 行动力是商业的起点:改变的公式怎么理解? 不满 × 远景 × 第一步 > 改变的阻力,这个公式带你走出原地踏步。 03:54 商业闭环第一步:识别真需求的能力 为什么很多创业者做的产品只是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06:10 产品价值的三层结构:功能、情绪、资产 从小灵通到诺基亚,从房子到比特币,这三种价值能不能撑起高价格? 10:00 资产价值的关键是“共识” 举例房产、奢侈品、钻石和泡泡玛特,聊“讲故事”和“二手市场”是如何创造资产价值的。 18:10 商业逻辑的根源:让改变发生的三个点 怎样制造客户的不满情绪?如何画好远景?第一步该多小才有效? 33:00 可口可乐是怎么征服中国市场的? 一个百年品牌的地推逻辑,才是真正的“让共识发生”。 38:56 如何形成规模:靠互联网,靠系统 产品再好,也得靠流量和数据驱动,像瑞幸、链家、霸王茶姬、特斯拉那样思考。 44:51 延伸:副业和长期价值的搭建思路 卖房中介也能玩订阅服务?用好数据才是新型赚钱思维。
为什么女性创作者总在"成为自己"的路上挣扎?为什么历史上那些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往往比男作家承受更多隐秘的伤痛?当我们谈论"不能和聪明女人结婚"这种论调时,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性别困境?这次空中书房的聊天,就从玛丽雪莱炭化的心脏、伍尔夫带锁的房间和李清照被不断篡改的改嫁史里,挖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们聊了三个在文学史里闪着光也带着伤的名字:玛丽雪莱在丧子时丈夫正忙着偷情,却把审判写进《弗兰肯斯坦》而把爱留给现实;伍尔夫13岁被侵后,那些公众号没告诉你的婚姻真相;李清照被元明清三朝文人忙着"洗白"改嫁史。最后发现,女性创作者最犀利的笔锋,往往来自她们被性别铁链勒出的伤痕。 00:56 玛丽雪莱:看透男人所有弱点却选择去爱的科幻之母 10:19 炭化的心脏与《弗兰肯斯坦》里的性别审判 14:06 伍尔夫:"宠妻人设"掩盖的婚姻 20:44 到灯塔去!那些吸饱情感的家庭主妇海绵 27:26 李清照:一个被发明了八百遍的才女标本 35:35 当男人说"别娶聪明女人"时他们在害怕什么 42:50 文学不是美容院,是女人和世界的谈判桌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买房买车、不想结婚生娃,甚至从30岁就开始为养老做准备?难道这真的是“理性选择”,还是对未来失去信心的结果?我们在这期节目里认真聊了聊这些看似经济问题、实则是生活选择的事。 《低欲望社会》这本书对日本社会做了深刻的观察,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理想的状态。 下面是本期节目的时间轴,一起来看看我们聊了哪些: 00:00 “低欲望社会”到底是个啥? 04:46 涨工资真能刺激消费? 06:29 “对未来没信心”才是低欲望的根源?一起复盘日本经济泡沫 13:52 为什么作者极力鼓吹“多花钱”?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17:35 低欲望社会的真实代价 21:03 老年人怎么花钱才不焦虑? 26:16 美国老年人的生活方式 28:42 老年大学的商业潜力 34:23 “花钱是享受,不是负担” 这集节目,是一次对“钱该怎么花”“人生该怎么过”的深度唠嗑。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纠结,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2025年上半年的一次“轻总结”,我们一起聊了很多关于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的真实感受。 聊了梦瑶从0到1开门店的过程,谈谈什么叫“发心正”,也复盘了思琪尝试MCN项目时的各种“抓狂”,并一起思考: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控制别人”和“顺势而为”之间拉扯。生活部分,我们谈到了价值观的稳定、爱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边界,甚至聊到了糖的摄入顺序和如何对抗午饭后的犯困……真的啥都聊! 00:00 半年总结的感慨:时间过得飞快,压力也在增长 01:40 工作回顾 13:32 从“控制人”到“顺势而为”:我们能做的其实是创造 20:35 生活感悟 31:50 人际关系篇 43:43 总结结束:半年后再见,期待我们的成长 如果你最近也在经历职场瓶颈、情绪内耗、或者人生的轻微迷茫,不妨一边走路一边听听我们聊点生活里的小感悟。
重量级作家:卡夫卡、米兰·昆德拉、王尔德、马尔克斯,还有他们笔下的故事和生命中的挣扎。从“被困在系统”到“用软弱对抗现实”,从“爱上一个肤浅的人”到“讲述是活着的意义”,这些不只是作家的故事,更像是我们身边的生活写照。 00:56 卡夫卡 22:01 米兰昆德拉 25:53 王尔德 36:42 马尔克斯
明明已经努力了,却总在和人“斗智斗勇”中筋疲力尽? 在工作中遇到那种不明确、不合理的指令,不知道该怎么优雅反击? 或者你也有过“带人太累,管人太烦”的领导烦恼,却又不知道怎么提升团队战斗力? 这一期我们聊聊《孙子兵法》,用我们自己的经历,把这本战争兵法变成了一本实用的职场沟通、领导管理和冲突应对的“说明书”。从“如何打赢一场架”,到“怎么让别人听你的”,再到“什么才是靠谱的团队领导”,结合书里的智慧和自己的职场翻车经历,聊了聊怎么在日常生活中“以智取胜”。 00:00 孙子兵法适用于职场和生活的那些事 03:08 冲突应对核心策略:先搞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 04:30 四种“吵架等级”:从伐谋到攻城,你在哪一层? 12:38 胜兵和败兵的区别:你是开打前就赢了,还是打着打着靠运气? 14:21 全胜之道:打仗前的信息战和“写剧本”有多重要? 17:57 如何让团队听你的:团队管理的第一步是自我管理 18:42 将帅五德:智、信、仁、勇、严,做个有料有范儿的领导 23:45 “将有五危”:哪些行为是领导最容易翻车的地雷? 30:54 管人太累?其实是你和团队没达成“共识” 32:14 最强团队管理术:讲一个大家都信的好故事 33:12 孙子兵法的内化:道理听懂了,才是改变的开始
你是不是也常有这样的瞬间: 明明有人在听你说话,却感觉比独自沉默还孤独? 总觉得别人的生活才是“理想生活”,而自己的只是过渡? 每天像个打转的陀螺一样奔波,却说不清到底在追什么? 这期节目,我们想和你一起聊聊这些细微却真实的情绪,从苗炜的《文学体验三十讲》出发,我们聊到了语言的欺骗性、文学的安慰力、孤独的宿命感,还有那些被我们忽视但又无比真实的日常荒岛。 我们一边读书,一边生活,一边尝试搞懂文学到底能不能给我们一点点指引。结果是,它不能给我们答案,但能给我们一点点光,一点点火,一点点勇气,让我们知道:原来莎士比亚也怕死,惠特曼也会感到孤独,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允许自己有点脆弱? 00:32 开场介绍 + 苗炜和《文学体验三十讲》 04:05 文学关心失败者:人类的悲喜是相通的 07:31 从孤独开始:心灵是孤独的猎手 11:12 要感情做什么?文学的危险与必要 21:36 荒岛上的我们:大城市里的鲁滨逊 27:39 寂静之声:安静的自我是一种能力 31:55 不同文学评论者的差别和自我大小 39:26 如果你爱文学但又不写小说,那就来做评论吧! 下次翻书的时候,不妨也试试:这本书能不能帮我更好地理解我自己。
在职场默默无闻,存在感稀薄? 做副业、搞创业,却总觉得找不到突破口? 想用自媒体改变命运,但一开口就卡壳,不知道从哪开始? 这一期我们就来读读金枪大叔的《主角》,如何放大你的独特能量,打破心理障碍,找到能变现的个人品牌,还有如何抓住一次风口就能逆袭人生。 00:00 开场|聊聊《主角》:为不甘当配角的人写的书 03:00 IP的底层逻辑:能量感才是关键 10:00 成功只要抓住一个风口,焦虑没必要 15:00 打造个人品牌的心理建设 17:00 为什么粗糙打败精致?真实感才是共鸣点 34:00 向上收割 VS 向下收割:忠诚大于能力 41:00 做自媒体的难点:不是开始,而是发现和修正错误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