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斯坦福饮食研究大揭秘:争议、真相与人人可行的健康饮食法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我们克隆了:Huberman Lab 的 How Different Diets Impact Your Health | Dr. Christopher Gardner Andrew Huberman教授邀请到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兼营养研究中心主任Christopher Gardner博士,深入探讨了不同饮食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节目中,他们对比了生酮、素食、纯素及杂食等多种饮食模式,揭示了为何不存在“万能”的饮食方案,但一致认为减少或避免加工食品对健康至关重要。Gardner博士分享了他关于蛋白质需求、植物与动物蛋白优劣、膳食纤维及低糖发酵食品对肠道健康和炎症作用的研究。此外,节目还讨论了食物过敏(如麸质、乳制品、大豆)以及生鲜乳制品等议题,并探讨了食品工业、研究资金来源及如何让健康饮食更具吸引力等现实问题。 👨‍⚕️ 本期嘉宾 Christopher Gardner博士,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营养研究中心主任。在过去25年多的时间里,他在饮食研究领域进行了开创性工作,专注于不同饮食干预对体重管理、炎症控制和整体健康的影响。他的研究以严谨著称,常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期刊》等顶级学术刊物。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精彩内容 "最佳饮食"的探讨: Gardner博士解释为何不存在普适性的“最佳饮食”,强调人体对多样化天然饮食的适应性,并批判了高度加工的“标准美国饮食”。 加工食品的真相: 深入讨论了加工食品的定义(如NOVA分类),食品添加剂(色素、乳化剂等)的潜在影响,以及如何推动食品工业改良产品。 蛋白质的争议与科学: 剖析了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DA)的由来,探讨了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的质量与氨基酸构成(如亮氨酸),并介绍了“蛋白质翻转”概念。 膳食纤维与发酵食品: 详细解读了与Justin Sonnenberg合作的研究,揭示了低糖发酵食品对改善炎症指标和肠道菌群多样性的显著效果,以及膳食纤维作用的个体化差异。 食物过敏与不耐受: 讨论了乳糖不耐受(包括生鲜乳制品研究)、小麦/麸质敏感性的普遍性及其与现代饮食结构的关系。 饮食研究的挑战与行业影响: 探讨了营养学研究(如A-Z研究, DietFits研究)的设计难点、资金来源(包括行业资助的利弊)以及保持研究客观性的重要性。 双胞胎研究解读: Gardner博士分享了著名的同卵双胞胎饮食研究(纯素vs杂食),解释了其在心血管代谢、表观遗传及微生物组方面的发现,并澄清了围绕该研究的一些争议。 饮食与生活方式: 强调了食物的口感、文化及烹饪在推广健康饮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改善学校餐饮等系统性方案的潜力。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How Different Diets Impact Your Health | Dr. Christopher Gardner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43分钟
2k+
5个月前

#118. Sam Altman红杉主题演讲:为你的生活打造“核心 AI 订阅”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克隆了红杉资本的 OpenAI’s Sam Altman on Building the ‘Core AI Subscription’ for Your Life 他们邀请到OpenAI的CEO Sam Altman,他在第三届AI Ascents活动上分享了OpenAI从一个仅有十几人的研究实验室成长为AI领域领导者的历程。他展望将ChatGPT转变为深度个性化的AI服务,能够记忆用户全部生活背景——从对话到邮件——并无缝集成各类服务。 Sam Altman还探讨了年轻用户如何将AI视作操作系统而非仅仅是搜索工具,并描绘了未来单一高效模型能够理解用户完整历史、无需重新训练的场景,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与技术的日常互动方式。节目中,他还讨论了OpenAI的产品迭代策略、开发者生态的构建以及AI在编程和语音交互等领域的未来。 【因 Sam 的声音较为沙哑,克隆质量相对有些差,请各位包容一下~】 👨‍💻 本期嘉宾 Sam Altman,OpenAI的首席执行官 (CEO)。作为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兼CEO,Sam Altman引领公司从一个研究型实验室发展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他致力于推动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研发与普及,并通过ChatGPT等产品深刻影响了技术与社会的未来。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精彩内容 OpenAI的演进: Sam Altman回顾了OpenAI从仅有14人的研究实验室到成为AI领域主导平台的转变过程 核心AI订阅服务: 展望将ChatGPT打造成为一个深度个性化的AI服务,能记住用户完整生活背景(对话、邮件等),并跨服务无缝工作 年轻用户的使用习惯: 探讨年轻一代已将AI视为操作系统而非仅为搜索工具的趋势 未来AI模型: 描述未来单一高效模型无需再训练即可理解用户全部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人与技术的互动 产品迭代与公司规模: 分享OpenAI如何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保持高效的产品开发节奏和精简团队 开发者生态: 讨论OpenAI如何聚焦核心AI服务、模型升级和基础交互平台,并为开发者创造价值 AI与编程: 强调编程能力是AI模型的核心,未来AI应能生成可执行的定制化代码 语音交互的潜力: 分析语音交互的重要性,以及未来高质量语音体验可能催生的新设备形态 创始人的韧性: Sam Altman分享作为创始人在面对挑战和危机后如何恢复并保持战斗力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OpenAI’s Sam Altman on Building the ‘Core AI Subscription’ for Your Life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18分钟
99+
5个月前

#117.Palantir 如何打造终极创始人孵化器:与 Nabeel S. Qureshi 的深度对话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 Lenny 邀请到 Nabeel S. Qureshi,前 Palantir 员工,现任创业者、作家及研究员,深入探讨 Palantir 如何成为顶尖产品人才的摇篮,并揭示其独特的运营模式、招聘哲学和企业文化。Nabeel 分享了他在 Palantir 近八年的“一线部署工程师”(Forward-Deployed Engineer, FDE)经历,解释了为何近三成 Palantir PM 离职后选择创业。节目还讨论了 Palantir 从服务型公司转型为高利润软件平台的过程,其备受争议的“蝙蝠信号”招聘策略,以及其核心产品 Gotham 和 Foundry 的运作逻辑。Nabeel 也分享了他在空客的实际项目经验,以及这些经验如何塑造了 Palantir 的产品功能(如 Ontology)。 👨‍💼 本期嘉宾 Nabeel S. Qureshi,创业者、作家、研究员,Mercatus Center 人工智能政策访问学者。曾在 Palantir 担任近八年“一线部署工程师”,参与过新冠疫情响应、AI药物研发及优化空客飞机制造等多个重大项目。他也是欧洲金融科技独角兽 GoCardless 的创始员工和业务拓展副总裁。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精彩内容 * 创始人摇篮揭秘: 探讨为何近三分之一的 Palantir 产品经理离职后会创办自己的公司 * 一线部署工程师 (FDE) 模型: 深入解析 FDE 如何运作,以及它如何培养出杰出的产品领导者 * Palantir 转型之路: 从“咨询公司”到拥有超80%利润率的软件平台公司的转变 * 独特招聘哲学: Palantir 如何筛选独立思考、求知欲强、竞争激烈的“怪才” * 扁平化管理: 讨论 Palantir 为何刻意避免传统职称和职业阶梯,及其替代方案 * Ontology 优先的数据平台: 解析 Palantir 数据平台的核心设计,以及它如何与大语言模型(LLM)协同 * “蝙蝠信号”招聘: 揭秘 Palantir 备受争议但有效的特定人才筛选策略 * 在 Palantir 工作的道德考量: 探讨在一家业务涉及敏感领域的公司工作的伦理思辨 * 核心产品解析:Nabeel 解释了 Palantir 的 Gotham 和 Foundry 两大核心产品的定位与功能 * 实战经验分享:以空客 A350 项目为例,说明 FDE 如何解决复杂问题并催生核心产品功能 * 创业感悟:Nabeel 分享了从 Palantir 经历中提炼出的创业原则,如快速迭代和打造独特团队文化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Lenny's Podcast - How Palantir built the ultimate founder factory | Nabeel S. Qureshi (founder, writer, ex-Palantir)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87分钟
1k+
5个月前

#116. 哈佛教授揭秘:跑步、呼吸、坐姿…你可能一直都做错了!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克隆了 The Diary Of A CEO 的 Harvard Professor: They’re Lying To You About Running, Breathing & Sitting! - Daniel Lieberman 他们邀请到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Daniel Lieberman,与主持人Steven Bartlett共同探讨现代生活方式如何与我们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身体产生冲突。Lieberman教授深入剖析了“进化失调症”——如肥胖、心脏病、癌症、慢性压力等现代常见疾病的根源,指出这些问题源于我们的身体未能适应快速变化的现代环境。节目中详细讨论了久坐、饮食习惯(从肉食到素食的演化适应)、呼吸方式、运动对骨骼与健康的影响,以及压力、舒适陷阱和卫生假说等话题。 👨‍⚕️ 本期嘉宾 Daniel Lieberman博士,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教授。他专注于研究人类身体的进化过程,特别是行走、跑步、饮食习惯以及其他身体活动的演变,并致力于揭示这些进化背景如何影响现代人的健康与疾病。他的研究旨在帮助我们理解为何现代社会中肥胖、心脏病、癌症等“进化失调症”如此普遍,并为我们如何调整生活方式以适应进化根源提供见解。著有《人体的故事》、《锻炼》等科普著作。 📒 文字版精华内容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精彩内容 * 进化失调症根源: Lieberman教授详细解释了为何肥胖、心脏病、某些癌症、腰背痛、过敏及自身免疫疾病等现代常见病,是我们的身体与现代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压力等)不匹配的结果。 * 运动与骨骼健康: 讨论了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和长时间久坐的生活方式,如何导致骨密度不足、腰背肌肉无力,以及这些问题从进化角度的解释。 * 人类饮食的进化与适应: 深入探讨了人类从早期开始食用肉类,到进化成杂食性动物的历程,以及现代加工食品、糖分摄入对健康的影响。 * 呼吸、出汗与散热机制: 分析了口呼吸与鼻呼吸的争议,人类鼻子独特的加湿与保水功能,以及高效的出汗系统在狩猎和耐力活动中的进化优势。 * 压力、皮质醇与脂肪存储: 揭示了慢性压力如何通过皮质醇激素影响能量储存(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免疫功能和慢性炎症,进而增加患病风险。 * 舒适陷阱与卫生假说: 探讨了过度追求舒适(如人体工学椅、软食)和过度清洁的环境,可能如何削弱我们身体的自然适应能力,并可能与过敏、自身免疫疾病增多有关。 * 文化进化与生物进化的脱节: 强调了文化进化速度远超生物进化,导致我们的身体难以适应由科技和现代社会带来的环境巨变,这是“进化失调”的核心。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Harvard Professor: They’re Lying To You About Running, Breathing & Sitting! - Daniel Lieberman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81分钟
1k+
5个月前

#115.Claude Code深度探秘:对话Anthropic 核心团队成员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克隆了 Latent Space 播客的 Claude Code: Anthropic's CLI Agent 他们邀请到 Anthropic 公司 Claude Code 项目的产品经理 Kat Wu 和首席工程师 Boris Cherny,与主持人 Swix 和 Alessio 共同深入探讨了革命性的命令行 AI 编程助手 Claude Code。节目中,嘉宾们分享了 Claude Code 从内部实验到热门工具的诞生历程,其遵循“从简开始”和“Unix工具”的设计哲学,以及如何通过文本I/O作为核心接口实现强大功能。讨论内容涵盖了 Claude Code 的关键特性、开发迭代、成本效益,以及它在AI编程工具浪潮中的独特地位和未来展望。 👨‍⚕️ 本期嘉宾 Kat Wu:Anthropic 公司 Claude Code 项目产品经理。曾就职于 Dagster 和 Index Ventures。 Boris Cherny:Anthropic 公司 Claude Code 项目首席工程师。 📒 文字版精华内容 见微信公众号(点击跳转) 🌟 精彩内容 * Claude Code 核心理念: 深入解析其作为“终端版Claude”和“Unix工具”的设计哲学,强调“从简开始”和文本I/O的核心地位。 * 诞生与演进: Boris Cherny分享了 Claude Code 从个人实验到 Anthropic 内部广泛使用,并最终公开发布的历程。 * 关键功能揭秘: 讨论了上下文压缩、记忆功能 (如 cloud.md 和 #tags)、WebFetch、自动补全、自动执行、Vim模式、自定义斜杠命令以及规划功能 ("/think")。 * AI 编程四大战场: 剖析了 AI IDE、氛围编程平台、自主外循环 Agent 及命令行 Agent (如 Claude Code) 的竞争格局。 * 开发与迭代: Anthropic 内部如何快速迭代产品,团队成员如何驱动功能开发,以及 AI (Claude Code自身) 在开发过程中的应用 (约80-90%代码由AI生成)。 * 成本与效率: 探讨了 Claude Code 用户平均每日6美元的成本,以及其在提升工程师效率 (可能高达2倍甚至10倍) 方面的巨大潜力。 * CLI 工具设计: 分享了使用 React Ink 构建CLI界面和 Bun 进行打包等技术选型。 * 模型局限与未来: 讨论了当前模型的局限性 (如上下文长度、过度“较真”) 以及对未来模型能力 (如处理更复杂任务、更强自主性) 的展望。 * 非交互模式与工作流: 介绍了非交互模式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将其集成到如 GitHub Actions 等工作流中。 * 企业应用与开源可能: 探讨了 Claude Code 在企业中的应用前景以及未来开源的可能性。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Claude Code: Anthropic's CLI Agent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72分钟
1k+
5个月前

#114. 听力和平衡感如何帮助你更专注、更高效学习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中,斯坦福医学院神经生物学与眼科学教授Andrew Huberman深入探讨了听觉与平衡系统如何影响我们的学习能力与身心健康。他详细解析了声音如何被感知,大脑如何处理听觉信息,以及如何利用双耳节拍、白噪音等声音工具来优化专注力与放松状态。此外,节目还介绍了平衡感(前庭系统)的运作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身体运动来增强平衡感,甚至改善情绪和学习效率。 👨‍⚕️ 本期主讲 Andrew Huberman教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与眼科学教授。他的研究专注于大脑的可塑性、发展、功能及修复,特别是在视觉系统、压力调节、睡眠和学习等领域拥有深入见解。他致力于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普通大众可以理解和应用的实用工具。 🌟 精彩内容 声音的旅程: 从声波到大脑信号,解析耳郭、鼓膜、耳蜗及毛细胞如何协同工作,将声音转化为我们能理解的信息。 听觉工具助学习: 探讨双耳节拍(Delta, Theta, Alpha, Beta, Gamma波)如何调节专注与放松状态,以及低强度白噪音如何通过多巴胺系统提升学习效率,并提示其对婴幼儿听觉发育的潜在影响。 选择性听觉与记忆: 揭秘“鸡尾酒会效应”背后的注意力机制,以及如何利用声音的起始和结束特征来更好地记住名字。 平衡的科学: 深入了解内耳前庭系统(半规管、耳石)如何感知头部运动(点头、摇头、侧倾)并与视觉系统协作维持平衡。 动态平衡与情绪提升: 介绍如何通过特定运动(如骑行转弯、冲浪)中身体倾斜时的加速度来增强平衡感、改善情绪(血清素与多巴胺释放)并促进学习。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Essentials: How Hearing & Balance Enhance Focus & Learning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7分钟
99+
5个月前

#113.AI 的万亿美元机会:红杉 AI Ascent 2025 主题演讲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汇集了红杉资本的三位合伙人Pat Grady、Sonia Huang和Konstantine Buhler,他们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AI)领域的现状与未来。节目内容涵盖AI市场规模的类比分析、技术采用的加速趋势、AI应用的价值沉淀、关键技术突破(如AI编程、语音技术、推理能力),以及对未来AI代理经济、垂直智能体崛起和AI引发的社会经济变革的深度展望。他们为AI创业者提供了宝贵的战略建议,并强调了在快速发展的AI时代抓住机遇的重要性。 👨‍⚕️ 本期嘉宾 Pat Grady,红杉资本合伙人。 Sonia Huang,红杉资本合伙人。 Konstantine Buhler,红杉资本合伙人。 🌟 精彩内容 AI市场与趋势: Pat Grady分析AI市场潜力远超云计算,将同时影响服务和软件;技术普及因意识、分发渠道和基础设施成熟而加速。 AI应用与价值: 价值最终沉淀在应用层,初创企业需深耕垂直赛道,解决复杂问题;关注收入质量、客户信任和数据驱动机制。 AI技术突破: Sonia Huang指出AI应用用户留存改善,AI编程和语音技术成亮点;预训练放缓,推理、合成数据、智能体框架成新方向。 AI代理经济: Konstantine Buhler展望未来将形成AI代理经济,AI间协作、交易、建立信任;面临身份连续性、通信标准和安全三大挑战。 未来展望与社会影响: 预测垂直智能体崛起,可能出现AI内容供给过剩;AI将带来随机性思维、管理思维转变,并极大提升经济杠杆。 创业者启示: 强调AI创业95%与普通创业无异,关注痛点、特色与团队;利用数据闭环构建竞争壁垒,全速前进抓住市场“真空”机遇。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AI's Trillion-Dollar Opportunity: Sequoia AI Ascent 2025 Keynote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7分钟
99+
5个月前

#112. 为什么AI时代软件架构设计比以往更重要?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邀请到斯坦福大学教授、《软件设计哲学》作者John Ousterhout,与The Pragmatic Engineer的主持人Gergely Orosz展开一场关于软件设计的深度对话。Ousterhout教授分享了他在软件设计领域的独到见解,探讨了AI工具对软件开发的影响,并深入解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设计方法的优劣。节目中,Ousterhout教授还分享了他对测试驱动开发(TDD)、代码注释、错误处理等话题的独特观点,并讨论了他在Linux内核开发中的实践经验。特别亮点是Ousterhout教授对“设计两次”原则的详细解释,以及他对深层模块与浅层模块的深刻理解。 👨‍⚕️ 本期嘉宾 John Ousterhout,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软件设计哲学》作者。他曾在Sun Microsystems工作,开发了TCL脚本语言,并发明了Raft共识算法。Ousterhout教授在软件设计和分布式系统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 ⏱️ 时间戳 00:00 开场介绍 & 播客说明 AI与软件开发 02:06 AI工具如何改变软件开发 02:12 AI工具在底层代码生成中的作用 13:34 AI工具对高层设计工作的影响 软件设计哲学 15:01 模块化分解与软件设计的核心 17:13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 19:45 设计两次的原则与实践 25:13 深层模块与浅层模块的对比 25:58 错误处理机制的设计建议 代码注释与测试驱动开发 54:43 代码注释的重要性与最佳实践 51:27 测试驱动开发(TDD)的局限性 实战经验与案例分享 59:15 Homa协议与Linux内核开发 01:01:26 软件设计理念的演变与未来趋势 🌟 精彩内容 AI工具的影响: Ousterhout教授探讨了AI工具如何改变软件开发,尤其是对底层代码生成的影响,以及软件设计在未来开发中的重要性。 设计两次原则: Ousterhout教授详细解释了“设计两次”原则,强调在设计过程中多思考、多比较的重要性。 深层模块与浅层模块: 讨论了深层模块与浅层模块的区别,以及为什么深层模块对好的软件设计至关重要。 错误处理: 分享了错误处理的最佳实践,强调减少异常处理带来的复杂性。 同理心在设计中的作用: 讨论了同理心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何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The Philosophy of Software Design – with John Ousterhout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68分钟
1k+
5个月前

#111. 25%到50%:Devin代码贡献率暴增背后的技术革命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邀请到Cognition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Scott Wu,他与Lenny展开一场关于AI工程师Devin及其对软件开发行业影响的深度对话。Scott详细介绍了Devin作为全球首个真正能自主工作的AI软件工程师的独特之处,以及它如何在实际开发中与人类工程师协作。特别亮点是Scott分享了Devin在Cognition团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目前Devin已承担团队25%的代码合并请求,预计到年底将超过50%。节目中还探讨了AI对工程师角色转变的影响,未来编程教育的必要性,以及Devin在大型代码库中的应用潜力。 👨‍💻 本期嘉宾 Scott Wu,Cognition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作为连续创业者,他在AI领域深耕多年,带领团队开发出革命性的AI工程师Devin。Devin能够像真人工程师一样完整跟进整个软件开发流程,与现有开发工具无缝对接,显著提升工程师的工作效率。 🌟 精彩内容 Devin的实际应用: Scott分享了Cognition团队如何高效使用Devin,每位工程师平均同时运行5个Devin实例 代码贡献比例: Devin目前承担团队25%的代码合并请求,预计年底将超过50% 工程师角色转变: 未来工程师将从编码转向架构设计,Devin将承担更多基础编码工作 编程教育未来: Scott强调编程思维的重要性,认为未来编程教育仍必不可少 大型代码库处理: Devin采用分层次的方法处理超大规模代码库,先理解整体架构再深入细节 技术突破: Devin的核心在于智能体系统的构建,能够自主决策和接收反馈 行业竞争: Cognition通过用户黏性和持续学习能力建立竞争优势 未来工作方式: AI将推动异步协作的普及,工程师将更像管理者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Inside Devin: The world’s first autonomous AI engineer that's set to write 50% of its company’s code by end of year | Scott Wu (CEO and co-founder of Cognition)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91分钟
99+
6个月前

#110. 对话扎克伯格:从哈佛辍学到Meta帝国的背后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邀请到Meta创始人Mark Zuckerberg,与主持人Theo Von在Meta硅谷总部展开了一场轻松有趣的对话。Zuckerberg分享了他从哈佛辍学到创立Facebook的传奇经历,探讨了管理一个拥有30亿用户的社交平台的挑战与机遇,并畅谈了他对未来科技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见解。节目中,Zuckerberg还透露了个人生活中的趣事,包括他的健身习惯、家庭生活以及他对巴西柔术的热爱。此外,他还分享了对AI、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看法,以及他对未来科技如何改变人类生活的深刻思考。 👨‍💼 本期嘉宾 Mark Zuckerberg,Meta(原Facebook)创始人兼CEO。2004年,年仅19岁的Zuckerberg在哈佛大学宿舍创立了Facebook,随后辍学全身心投入公司发展。如今,Meta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之一,Zuckerberg也因其在科技领域的卓越贡献而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 📒 文字内容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 🌟 精彩内容 Zuckerberg的晨间格斗训练:如何通过巴西柔术保持精力充沛 不喝咖啡的科技大佬:Zuckerberg的健康生活理念 Facebook的创立故事:从哈佛宿舍到全球社交巨头 元宇宙与AI:Zuckerberg对未来科技的深刻见解 家庭生活:与妻子Priscilla的浪漫故事及育儿心得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Mark Zuckerberg | This Past Weekend w/ Theo Von #579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82分钟
99+
6个月前

#109. 游戏技术30年巨变: 对话Epic Games CEO【Lex Fridman 中文版】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克隆了 Lex Fridman 深度对话传奇程序员、Epic Games创始人兼CEO Tim Sweeney。Tim分享了他从11岁接触计算机开始的编程之旅,以及创立Epic Games并开发出革命性产品如ZZT、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和现象级游戏《堡垒之夜》(Fortnite)的历程。对话深入探讨了虚幻引擎三十年的技术演进(从软件渲染到Nanite、Lumen)、游戏开发的挑战与哲学、Fortnite的成功秘诀与创作者经济模式。Tim还就元宇宙的未来、AI在游戏中的应用、Verse编程语言的设计理念,以及他对抗平台垄断(尤其是与Apple的争议)和推动行业开放的观点进行了精彩阐述。 👨‍⚕️ 本期嘉宾 Tim Sweeney,传奇游戏程序员,Epic Games的创始人兼CEO。他领导开发了改变游戏行业的虚幻引擎,并打造了包括《堡垒之夜》、《战争机器》、《虚幻竞技场》在内的多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游戏。他对技术创新、开放平台和游戏未来有着深刻的见解和持续的推动力。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 ⏱️ 时间戳 00:00 开场 & 嘉宾介绍 (Tim Sweeney, Epic Games CEO) 编程之路的起点与启示 02:30 从IBM PC到BASIC编程:11岁的编程启蒙 04:08 第一个文字游戏与早期探索 (BBS, 类Pascal语言) 05:16 早期积累的价值:兴趣项目是成功基石 06:29 工程学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 Epic Games 的诞生与早期探索 11:26 游戏启蒙:从《Adventure》到《Zork》 13:03 从文本编辑器到ZZT:意外的游戏诞生 15:19 Shareware模式与早期成功 18:20 ZZT编辑器的重要性:奠定双轨模式DNA 行业变迁与开发者视角 20:34 BBS时代与早期互联网 22:37 游戏发行的变迁:从实体到数字盗版与Steam 23:31 给独立开发者的建议:创新与细分市场 虚幻引擎的传奇 28:18 《毁灭战士》冲击与3D转向决心 31:29 组建团队与早期开发挑战 (资金、工时) 37:27 开发者的工作状态与硬件进化 42:30 技术深潜:软件渲染优化与CPU周期 45:03 技术深潜:Nanite与Lumen核心概念 50:38 引擎授权商业模式的诞生 54:16 技术攻坚:CSG建模、动态光照与体积雾 (30小时攻关) 01:06:22 John Carmack的启示:专注与迭代 01:07:24 虚幻引擎的演进:UE1到UE5的关键技术 01:10:10 展望虚幻引擎6:解决瓶颈,重构未来 01:11:24 UE5实力展示:Nanite, Lumen, 材质与特效 01:21:13 数字人类的挑战:MetaHuman技术解析 01:28:23 Lumen全局光照技术详解 01:31:21 虚幻引擎在影视行业的应用 未来展望:AI、元宇宙与Verse 01:33:27 AI与虚幻引擎:潜力、挑战与工具论 01:40:29 元宇宙、模拟现实与伦理考量 01:53:17 定义元宇宙:多人社交体验与互操作性 02:13:33 Verse编程语言:为大规模仿真与并发设计 02:19:05 Verse详解:函数逻辑、类型证明与事务性内存 Fortnite 与 Epic 的商业哲学 01:55:01 Fortnite的诞生:从Game Jam到大逃杀 01:58:27 技术挑战:支撑亿级用户的后端扩展 02:00:53 Epic的商业模式:盈利反哺未来投资 02:03:09 开放元宇宙愿景:打破围墙花园 02:05:34 Fortnite创作者经济模式解析 行业观察与抗争 02:47:06 支持独立开发者:效率与资源共享 02:49:40 对抗平台垄断:以Apple为例的抗争 03:01:18 Epic Games Store:12%分成策略与独占争议 03:18:14 游戏行业的未来趋势:AAA vs 服务型游戏 03:22:50 伟大的游戏:沉浸感与未被发现的类型 03:29:35 技术、人性与希望:游戏社区的正能量 03:32:13 结语 🌟 精彩内容 编程初心: Tim Sweeney分享了从11岁开始的编程热情,以及早期大量实践如何奠定成功基础。 ZZT诞生记: 讲述了如何从开发文本编辑器意外创造出第一款游戏ZZT,并开启了Epic的编辑器工具传统。 虚幻引擎攻坚: 回顾了开发早期虚幻引擎时的技术挑战、团队协作和疯狂的30小时编码马拉松(如攻克体积雾)。 技术深度解析: 深入浅出地解释了Nanite、Lumen等UE5核心技术背后的原理与突破。 Verse语言愿景: 介绍了为元宇宙和大规模并发设计的Verse编程语言的核心理念,如函数逻辑编程和事务性内存。 Fortnite的崛起: 揭秘了Fortnite如何从一个内部项目演变成全球现象,以及其成功的关键转折点和技术支撑。 创作者经济: 详细阐述了Fortnite如何通过收益分成机制赋能创作者,打造庞大的经济生态。 对抗平台垄断: Tim Sweeney坦率地表达了对Apple等平台垄断行为的批评,以及Epic为推动行业开放所做的努力和抗争。 未来游戏图景: 探讨了AI对游戏创作的影响、元宇宙的真正含义以及未来游戏可能出现的全新形态。 人性与希望: 对比社交媒体与游戏社区氛围,表达了对通过技术构建积极人类互动的希望。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Lex Fridman Podcast #467 – Tim Sweeney: Fortnite, Unreal Engine, and the Future of Gaming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212分钟
1k+
6个月前

#108. 企业数据变金矿:RAG技术落地全解析

跨国串门儿计划

📝 本期播客简介 本期节目由Contextual AI的CEO Douwe Kiela主持,深入探讨了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技术在企业级AI应用中的实际场景和挑战。Kiela分享了他在AI研究和企业服务领域的丰富经验,特别是如何通过RAG技术解决企业在AI应用中的痛点。他详细解析了RAG技术的核心优势,如何通过系统架构设计提升AI的整体性能,以及如何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有效部署和迭代AI系统。节目中还讨论了企业如何通过AI实现业务转型,以及如何通过专业方案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来释放企业知识资产的潜力。 👨‍💼 本期嘉宾 Douwe Kiela,Contextual AI的CEO,曾在Facebook AI Research工作,是RAG技术的共同开发者。他在AI研究和企业服务领域有丰富的经验,专注于通过AI技术解决企业级应用中的实际问题。 📒 文字版精华 见微信公众号 🌟 精彩内容 莫拉维克悖论: Kiela用机器人学中的莫拉维克悖论解释企业AI应用中的“语境悖论”,揭示AI在理解上下文方面的挑战 RAG技术: 详细解析RAG技术的核心优势,如何通过系统架构设计提升AI的整体性能 专业方案: 讨论如何通过专业方案和定制化解决方案来释放企业知识资产的潜力 生产环境部署: 分享在生产环境中部署和迭代AI系统的实际经验与挑战 高通案例: 高通公司如何通过RAG技术解决长期困扰的文档问题,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型 错误处理: 探讨如何通过监控预警和溯源功能处理AI系统中的错误 🌐 播客信息补充 翻译克隆自:RAG Agents in Prod: 10 Lessons We Learned — Douwe Kiela, creator of RAG 本播客采用原有人声声线进行播客音频制作,也可能会有一些地方听起来怪怪的 使用 AI 进行翻译,因此可能会有一些地方不通顺; 如果有后续想要听中文版的其他外文播客,也欢迎联系微信:iEvenight ```

15分钟
99+
6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