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8 事情的起因:大半年前感觉出了肌肉和骨骼的疼痛感,但我当时认为这只是一时的拉伤,没有在意且仍然忍着越来越明显和严重的疼痛运动锻炼;直到一个多月前疼痛影响到了我正常的生活后,我去看了医生,医生一度怀疑我可能患有会让我不可逆残疾的病症;经历了3周的检查和诊断的过程,我最终确诊无碍,只需修养1年左右便可恢复原状,我回顾了整段经历,有了今天的思考… 08:25 我面临着严重的身体代价,但唯一做错的就是我努力锻炼身体了… * 当我仍然面对未知的诊断结果的时候,我在想:我想要在年老的时候仍然可以做我热爱的运动,所以我努力锻炼身体,而这让我可能在年轻的时候就不能再运动了,甚至可能会残疾 - 命运给我这样残酷的代价,只因为我努力了吗?我努力所以我做错了吗? * 我只学习过如何坚持、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努力达到目标,但从未学过如何休息和如何必要地放弃,以图将来 - 关于休息,我们大多都在讨论「如何」休息,但很少讨论「何时」休息:①在运动和工作前,查看资料获取“平均建议运动/工作时长”或“平均建议休息间隙”的信息,不要过分相信自己可以凭借意志力不做平均的大多数,到最后可能会因身体被迫休息;②时刻对身体和心理的疼痛感保持敏感,尊重来自自己身体的反馈,及时休息;③拥有放弃的勇气,越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越是在某一领域资深的人,越容易欠缺放弃的勇气。有时候放弃比坚持还困难;④身体和心理出现问题时,及时就医。 * 不肯休息时,可能是身体很累但精神上却不放弃,最终也许会演变成“假装很忙”和“假装坚持”,但注意力已经不在了,休息也没有休息好,工作/运动也没有效果,时间被浪费了,甚至还会受伤。 27:09 即使我们什么都没做错过,是否能够有勇气面对命运就是会给我们一些不幸的现实? * 虽然我很“万幸”我不会有不可逆的身体损伤,但是这句“万幸”,让我觉得是对于那些没有“万幸”,对于那些天生就“不幸”的人的痛苦的无视,是对TA们的一种抛弃。 * 那些在我们看来不幸的人,无论TA现在是乐观还是萎靡不振,TA都付出了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多得多的努力 - ①TA不应该被同情,TA值得被尊重。表现同情是一种傲慢,它只服务了表演同情的我们,让我们增强了对自身“我可真是个好人”的虚伪认可,但是并没有对被同情的人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②命运无常,我们的“幸运”是脆弱的,终有一天(幸运的话会是在很久以后)我们会是TA们,我们其实和TA们没有任何不同;③当面对亲友遭遇一些不幸时,我更建议我们如常对待TA们,不用表演伤心和乐观,听听看TA们希望我们怎么帮助TA们,然后给予对面那个具体的人,而不是“病人”这个群体,TA门真的需要的具体的帮助;④关注病人的心理健康,必要时可以请心理医生。 39:52 终有一天,我们会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热爱,我们会衰老、命运会有无常、我们的“努力”会失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下坡路的人生?我们可以如何提前为“下坡路”的人生做好各种准备? * 我们的“下坡路”已经是很多人费劲力气追求的“天花板”,我们天生具备的东西是很多人终其一生追求的东西。如果我们能够那么轻易地去认为我们的“下坡路”就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就是苦难的话,这是对那些仍在努力的人的蔑视和对TA们所经历的痛苦的嘲笑。 * 我想要珍惜手中尚且拥有的东西。当意识到这些东西对于很多人来讲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了的时候,我会有更多的勇气去接受自己的“下坡路”。 本期内容有些鸡汤,也有些负能量,对于很多深入的话题来讲却又有些肤浅,但这就是这段时间我真实的思考。希望可以通过本期节目,在大家不用付出像我一样那么痛苦的经历的前提下,共享思考。 ❤️忙个什么开放听友群啦,联系主播微信@Momiers,拉你入群,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呀❤️ 主播小红书:@忙个什么啊MoMi
00:00:50 男性提问:为什么性骚扰的时候,你们不直接反抗? | 提问的他是善意的,但他真的“不理解”;而这个“不理解”本身,可太让身为女性的我羡慕了 00:06:59 关于保护女性,我更倾向于想要表达善意的男性你们先听,先别表达。你们距离了解我们想要什么,中间差了几十年日日夜夜点点滴滴的恐惧与痛苦。 00:10:55 性骚扰发生的频率,有时远比男性想象的要频繁,就算出声制止了,大概率这些人渣们也只会笑笑退后,消停5分钟后继续性骚扰。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对每一起“案件”保持高昂的应激斗志,并为每一起“案件”的处理付出时间和精力成本。 00:14:14 MoMi的亲身经历:所有人像观看电影一样观看我被性骚扰,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 我对暴力反抗时可以获得身边人们的帮助并没有任何自信。 00:18:53 兔子的亲身经历:他的老婆和孩子都在同一辆车上,但他仍敢对我动手动脚 - 即使我们都已对“是否穿着暴露、是否穿着裙子,与一个女性是否会遭受性骚扰没有任何关系”达成了共识,当我们面对性骚扰时,我们仍然在潜意识中会对自己的穿着自检。 * 习得了共识的、正确的观念,并不意味着在我们潜意识当中的刻板印象就会消失;当不符合我们自身道德认知的刻板印象出现在我们脑海中时,我们需要直面它、接纳它、修正它,这是需要后天练习的能力。 * 在潜意识的驱使下,当性骚扰发生时,被骚扰的女性会下意识地反思自己的穿着,围观的女性们会下意识地审视被骚扰的女性的穿着,围观的男性会下意识地去审视她的穿着的同时,还下意识地去审视她“值不值得”被骚扰。所有的审视加在一起,有时比性骚扰本身还让人反感。 00:28:29 兔子和MoMi身边发生的各类刻板印象故事(血压升高套组):“33了还不结婚生子、相夫教子,玩什么户外运动?”“你们女权这么闹到底想要什么结果?”“中国女人的社会地位已经非常高了。”“生育率低就应该给所有女性降薪,让她们回家生孩子,把薪酬都给男性还能解决就业问题。”“如果把被拐卖妇女的丈夫抓进监狱,只会让那些妇女的命运更悲惨,因为那是她的丈夫啊!” 00:41:36 为什么有的时候,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我们会觉得无法与之对话?每个人的是非观是带有年代性的 - 小的时候我们收到的是什么是非观,我们就接纳什么是非观;伴随着成长,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基础是非观后,我们就会挑选符合我们是非观的外界信息,微调自己的是非观,时间越长,我们自身的是非观越牢固;所有不符合我们是非观的信息,会被视为对我们的攻击,除非它足够震撼到粉碎我们的自我体系,否则我们不会更改我们的是非观;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是非观足够强大到我们会因它放弃本属于我们的合理权利,并认为这是“道德的”。 00:49:05 打破女性的信息差:男性恐同有时不是观念上的恐同,而是对“在同性恋的世界中,男性是被暴露在“性侵”的危险下的”的恐惧。 - 而这种恐惧,就是女性想要表达的。 00:51:03 在已经浸泡在父权社会中几千年后生长出来的社会体系下,帮女性争取权利,对于一个男性来讲,意味着要让渡出本可以天然掌握在手中的“被优待”的权利,而这是反人类“损失厌恶”的天性的。因此这需要男性们拿出极大的道德感。而这也是女性要不断向男性们对话,打破他们信息差的原因 - 深度激发他们的道德感。 00:53:55 “普信”要拆开看,我们不反对任何人对于自身的自信,甚至希望所有人无论男女都拥有对自身的更多认可和接纳,但我们不欢迎“默认他人不如自己”的自信。在父权体系下的社会中,女性在很多情况下就是要做得更好才能获得与男性相同的认可,这也造成了女性更难自我认可,亦更难培养出自信。 00:58:24 兔子和MoMi回答那个曾经被质疑的问题“女权这样闹,到底想要什么结果?” - 我们两人要对话那些心存善意的男性,告诉他们我们到底痛在哪,我们到底怕什么;如果你们真的要释放善意,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忙个什么开放听友群啦,联系主播微信@Momiers,拉你入群,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呀❤️ 主播小红书:@忙个什么啊MoMi
04:51 如果不想背锅的话,你可以做什么样的提前准备热身的动作? * 按照自己的能力,给自己的工作产出,按照不同标准,从最低(不费很多心力,但也不会折损自己的工作口碑)到最高定档。 * 盘点自己每一档工作,放到市面上,价值多少?需要你多久的工期? 09:15 如何做好客户/上级的预期管理? * 你对某一份工作的定档,如果低于客户/上级的定档,或者晚于客户/上级预期的交付时间,“锅”就这样产生了。 * 你交付的工作的水平,大幅度高于客户/上级预期的定档,会让你自己卷到了自己,以后你的日子可能就没那么好过了… * 你交付的工作的时间,大幅度早于客户/上级预期的时间,会让TA们想要在下次压缩你的工作时间,甚至觉得你的工作太简单了,所以不值得那么高的价钱… * 最好的预期管理是:你的交付物在对方预期的平均水平上下浮动,但总体保持偏上一点点的状态,不会卷高平均水平的同时,还能让你具备行业优势。 * 当马上要开会,但你的工作还有瑕疵时:主动承认自己产出物可能会被质疑的不足,而后通过话术让大家将讨论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你有信心的部分。 19:28 如何去处理工作临时加急的情况? * 不要轻易答应工作临时加急,即使答应,也不要答应得太轻易,那会让你的时间和你的工作,在他人眼中越来越不值钱。 * 第一步 | 语气软下来(比如卖惨),但拒绝,试探对方的底线(若对方不同意仍按原先约定时间交付↓) * 第二步 | 将时间引导到一个自己重新排序手中工作优先级,可以在尽量保证不加班的情况下,提前交付的时间(如果仍被拒绝↓) * 第三步 | 商量交付物的质量,是否可以在保住你自己交付物底线的前提下,打一些折扣(如果仍被拒绝,或,无论如何连最低标准的时间都不够↓) * 第四步 | 提报上级做决定:提报上级的最大价值不是为了让上级真的帮忙做什么决定,而是无论上级的决定是什么,只要TA做出了决策,承担决策后果的责任就落到了上级的头上,将来有投诉,你也不会背锅 * 第五步 | 无论你做出了何种程度的妥协,最终交付时,仍然要找一个交付内容中微不足道的小错误,和上级/客户表明,这次时间太紧所以工作确实还是有微瑕,但是你已经要来了很多的资源才可以这样,下次请一定给你留出足够的时间:多次传递你当时报的工时是合理的信号,并且规避将来被二次压榨的可能性 34:44 如果你有一些工作要爆雷的第六感,如何妥善处理风险预警? * 项目只要有问题,就将问题列下来,最好附加需要的资源,和直属上级沟通,这不是占用上级的时间,而是在做有效的风险预警 * 嗅到了上级对自己可能有不满的味道,就提前去找上级谈心,告诉TA你觉得最近你在某个方面(你觉得上级会质疑你的地方)的工作有些问题,请求指教,将TA的不满转化成你的上进求学 40:49 如果有人想要你帮一些职责范围外的忙,你可以如何处理? * 答应了要帮忙,就需要有这份工作后面如果出现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的觉悟 * 如果后果你不能承担,如果你已经很忙了,不要轻易答应帮忙 * “我很想帮忙,但我的上级让我做某事某事,所以现在暂时忙不开”会是一个很好的借口 45:08 如果有人恶意将锅甩到了你的头上,你要如何才能够丢掉这口不属于你的锅? * 如果你在被甩锅的现场,且你确实有部分过错,但有人将全部的过错扔到你的头上:承认你错误的部分,主动检讨并提供改进方案,但同时引导大家商量不是你过错的部分如何可以避免重蹈覆辙→在这个过程中,事件会被复盘,真正的过失方会显露出来 * 如果你在被甩锅的现场,且你一点错误都没有:我是不是得罪你了?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语气不要咄咄逼人,要尽量无辜)→戳破对方借着公事行私人之便的伪装,直接进入私人对私人的语言体系 * 如果你不在被甩锅的现场,且你一点错误都没有:找到一个和上级亲近,且较“大喇叭”的第三方,请TA做见证人,重复上一个步骤 * 如果你不在被甩锅的现场,且对方甩锅恶意过大:表现出哭闹的情绪(频率一定不要太高,1-2年1次为上限),但和上级复盘事情的真相,并讨论接下来的改进方案。情绪只是你表达自己不好惹的态度的手段,但即使有情绪仍公事公办的讨论内容,才能证明你的专业度。 *本期内容不会讨论,如何恶意向别人甩锅,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工作或者工作失误的后果。 *主播个人经历不具备公务员/政府工作或服务经验,因此部分工作经验可能不适用这种工作场景。 ❤️忙个什么开放听友群啦,联系主播微信@Momiers,拉你入群,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呀❤️ 主播小红书:@忙个什么啊MoMi
01:14 什么是主理人,为什么一夜之间遍地都是主理人? 主理人经济的发展在国内经历了三个阶段: * 02:28 起源 | 最早用于国内翻译日系潮流品牌的主脑领航者(多为创意总监)的日语ディレクター。因为潮牌除了品牌的属性外,也隶属于青年亚文化的一个分支,而当在亚文化群体中,那些具备独特创造力的人产出体现自己创意理念的内容和产品时,只要这个理念足够优秀,它就会在众多的理念中慢慢脱颖而出,围绕着这个人和TA的理念就会形成一个小团体,而这个小团体不仅仅是品牌的消费者,也是品牌理念的支持者。具备这种独特理念的这个核心人物,就叫做主理人。 * 05:15 广泛应用 | 国内市场对个性化、创意性、可以表达个人观点的产品,而不是单一的功能性、低价产品的追求培养了主理人经济的需求方 + 社交媒体的发展催生了个体经济;新一代品牌创始人对品牌理念而不是单一的金钱收入的追求等因素催生了有理想的主理人经济供给方。 * 16:12 一定程度上被滥用 | 主理人经济脱离了潮牌的小圈子,走入了更多商业场景中,被更多并不清楚主理人定义的人看到;出于从众心理,越来越多的 - 认为主理人的理,仅仅是打理品牌的理,而不知它是具备独特理念的理 - 的人开始称自己为主理人。 18:01 为什么很多人会反感主理人这个词?我为什么放弃了主理人这个称呼? * 18:16 对社交媒体创词创梗的反感,映射到了滥用主理人这个词的个体的身上。 * 19:35 主理人无法像负责人、老板等词一样,能够清晰地描绘出一个人应该承担的品牌责任,更像是创始人的一场自high:它弱化了品牌应该承担的,给消费者带来情绪或功能价值的产品的品牌责任。 * 21:57 主理人是否配称之为主理人在于是否这个人具备了独特的、有很高价值的个人理念,并且可以把个人理念转化成有足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如果说这个主理人做不到,那一定程度上来讲,TA就是“德不配位”。 基于以上认知,我会更倾向称自己为「忙个什么」的播客内容的创作者,或商业演讲 PPT 的创作者。 24:49 本期内容仅仅为了满足个人好奇心而创作,并不对主理人三个字承批判态度;相反,对于了解了主理人的定义,并且主动选择称呼自己为主理人的人,其希望在品牌当中倾注更多的个人观点,而不简简单单只是去赚钱的初衷是我作为消费者希望看到的。我们的市场除了低价、同质的功能性产品,太需要有趣、有表达的理念性产品了。 ❤️忙个什么开放听友群啦,联系主播微信@Momiers,拉你入群,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呀❤️ 主播小红书:@忙个什么啊MoMi
00:04:46 青甘大环线之旅回顾 00:06:13 七彩丹霞深度游:为了那一抹金色,票价就值了! 00:10:15 凌晨躺在温热的沙漠中看星空:人到底为什么要上班啊… 00:11:58 透过的风沙看莫高窟:佛像的慈祥,即使已经历经千年,还是一丁点都没有磨灭~ 00:13:55 鸣沙山上响起《还珠格格》的《当》:年轻真好啊… 00:18:17 黑独山山顶起舞:傲立玄色山巅,感受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00:22:30 茫崖翡翠湖露营:我顾不上害怕,我的命在我自己的手里呢!& 打鼓跳舞的我们那天应该出现在了无数人的短视频中… 00:28:45 水上雅丹沙尘大逃亡:工作人员冲我们喊,快跑! 00:33:32 不冻泉的传说:是什么让一群男人前仆后继地跪在泉水旁? 00:37:38 可可西里冒雪徒步:我们为什么要在无人区打电话回家翻找同事的邮箱和电话? 00:42:11 察尔汗盐湖丢失了无人机:我们混入了中国最大的盐湖工厂! 00:52:28 青海湖的藏族之夜:青稞酒、歌声、舞蹈和哈达~ 额外攻略: ①逆行青甘环线可以让身体更好地适应高海拔,但也让青海湖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 ②强烈建议包车旅行,司机师傅更了解当地“小众”的路线,而且会帮忙和酒店讲价。 01:01:46 过度旅游怎么解? 01:02:39 为什么我们认为限流 - 免费预约或收取更高费用的VIP专属旅游区 - 无法缓解国内的旅游压力? 01:05:33 为什么我们说,旅游热给当地景区带来的可能不是收入,而是亏损? 01:10:14 套票是如何让景区不知不觉间就从游客手中赚到了更多的钱? 01:13:41 环保游,或许可以成为各地旅游的新噱头。 01:15:57 小众景点,只有拍照打卡的短期“点状“热度,无法形成长期体验的“线性”可持续业态。 01:18:04你是否愿意为旅行信息差付费? 01:23:24 两个天津人的本土攻略 天津的魅力是天津人和天津人的生活,所以请一定尽量在非节假日来到天津,感受五大道的建筑、咖啡和清吧;参与海河两岸的本地人的生活;尝尝碳水+碳水的码头早餐文化。 另附专业咖啡师兔子的私藏咖啡店&清吧推荐: ①咖啡 简初SIMPLE CAFE(五大道) EASE CAFE(五大道) YEMAO也泖(五大道) LIME CARP 柠礼(五大道) CHEN COFFEE(五大道) lumos(赤峰道附近) 捌盎司(和平路附近) ②清吧 树先森(精酿|五大道) 青门(精酿|五大道) BEERCOOL(精酿|五大道) 酸房子(精酿|赤峰道附近) 養YOUNG-Ubeer(精酿、餐、调酒|甘肃路附近) pupa只身虫(调酒|和平路附近) ❤️下方二维码是忙个什么的听友群,欢迎大家进群聊天哦~❤️ 联系主播@vx:Momiers 小红书@忙个什么啊MoMi
00:00:21 Manner事件中的关键事实复盘 * 5月22日,催单作为诱因,Manner门店2名店员被顾客单方面殴打 * 6月17日,催单作为诱因,Manner2个门店的店员均与顾客产生肢体冲突 * 3段监控视频流出,网络讨伐Manner品牌压榨员工 * 6月21日,Manner官方发布声明 00:05:19 Manner品牌方没有在这次事件中隐身,但当热度稍稍退去后,品牌方还是退到后台,只留下顾客群体与服务从业者之间被加深的对立裂痕 这次的事件,双方都有很多让人共情的地方。 作为打工者,我们都被压迫过;都在自己忙不过来的时候被客户或者上级催促过;都有忙到吃不上饭的时候;也很有可能现在就在时时刻刻生活在被投诉的恐慌当中。 作为消费者,我们可能都被服务人员莫名其妙的不良态度背刺过;也非常害怕突然被一个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突然因为TA自身的情绪崩溃,被TA的暴力行为波及到了自身。 身为打工者,身为消费者,身为被暴力行为的潜在受害者,双方都能够共情,因此双方都有人认同。 当我们把矛头指向了品牌方的时候,看似中立,但我们已经把自己自然地带入了店员的身份。不自觉之下,店员的共情被放大,店员行为上的错误被掩盖在巨大的共情的阴影之下;但它没有消失,错误行为的合理化,作为共情的附属品,化身为“店员这样做还挺痛快的”、“我感觉到爽了”的字眼频繁出现在公众的讨论当中。 店员群体的委屈终于被看到了,而在这过于庞大的委屈之下,顾客越发地战战兢兢,品牌方再度隐身,徒留下店员和顾客两个群体之间被加剧的对立。 00:12:25 独立思考的信息处理能力:在选边站的洪流中保持客观性 选边站的内容才有争论,有争论的内容才有数据,有数据的内容才会被算法认作爆款而推送给更多的人。当我们看到一篇图文,哪怕只有一点点认同它,伴随着算法认定点击行为等于对这个观点感兴趣,我们会收到越来越多同观点的图文,“大家果然都是这样想的啊”会不断加深我们对这个观点的信服度 - 我们就这样被大数据塑造了片面化的价值观。 ①情绪能够被共情≠行为可以被认同 共情意味着我们会产生“如果我在那个场景下,可能也会那么做”的想法,这时当有人指责那个行为错误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被指责的是自己,骂战就这样开始了。将情绪上合理,和行为本身的正确分开,也有助于我们避免将任何错误个人化-做了一个错误的行为,不意味着这个行为不合理,不意味着我们整个人都是垃圾。 ②共情和认同一方≠否定和辱骂另一方 一方的错误,不能让另一方的错误消失,这不是一个比烂的游戏。 我们不是一定要选一边站。虽然算法在给我们选边站的阅读压力,但客观分析共情、分析对错,是我们能够在信息的洪流中自救的稻草。 00:25:24 Manner的发展历史:靠抚慰打工人心灵起家的Manner,终于倒在了打工人的怒意下 00:39:46 在追求利润和追求增长的岔路口,选择了不顾能力地追求增长,可能是造成了Manner现在的局面的原因之一 店主的目标是通过服务好客户实现口碑和利润的增长;店员的目标是通过完成工作,实现工资。 店员的自我实现,体现在了工作是否被老板尊重了,是否被每一个顾客尊重了。恰好这一次,过高的工作压力让店员体会不到来自老板的尊重;顾客的催单和指责,让TA体会不到被顾客的尊重。 如何能够在尊重店员的前提下帮助店员做出符合店主利益的行为,变成了规模性增长的前提,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武器叫做SOP。 而在Manner事件中过于粗暴的、教条化的SOP为本就燃烧的愤怒加了一把柴。 00:59:36 精细化(实用)的SOP,依靠制定者走到一线、体验一线、尊重一线、帮助一线。 能真正帮助一线的SOP,坐在办公室里,每天刷着策略和趋势的人是想不出来的。 品牌的利益在哪?商业机会在哪?在一线。不尊重一线,错失商业机会的最终只有品牌自己。 而错失机会并不等于事件发生后Manner门口一个人都没有了,错失了本可能增长更多利润的机会,也是错失了商业机会的一种。 联系主播@vx:Momiers 小红书@忙个什么啊MoMi
本次节目的筹备,是在孤独死那期之后,最辛苦的一期 耗时1个多月,对比了《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冬牧场》3本书和《我的阿勒泰》电视剧中的众多细节,大纲码字1w+,录制3遍之后才完成的 (但仍因收音设备的问题,偶尔有杂音,在此致歉…我已经购买了全新的录音设备,应该不会再发生这个问题了) 不过筹备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却让我有机会多次走进真实的十八九岁的李娟,在那天高地阔的牧场中的生活,心生欢喜~ 00:01:52 李文秀:乌鲁木齐工作碰壁 & 人在囧途找不到回家的路 & 妈妈是酷酷的人生导师 李娟:在乌鲁木齐挣不到钱却仍然喜爱那个地方 & 总是买很多的东西回家 ,在归家的路途中就已经感受到家的温暖 & 妈妈连夜赶制驼毛被+连夜搭车给李娟送温暖 李娟总在描写日常生活时,突然话锋一转,轻巧的几个字,让你抽离出实景日常,感知到背后深层的情感。 就像是穿着毛衣在日常中行走,也不知道哪里碰到一枝小木刺,勾起来毛衣中的小线头。 线头里有悲伤、愧疚、被爱的温暖,而在这温暖中,也有年轻人想要外出闯荡的野心与朝气。 情感复杂得横七竖八的,你不知道它来自横着的那根毛线,还是竖着的那根,还是里面的小金丝,反正它是被挑起来了,交交错错的,你分不出来,却能感觉到它那复杂的存在。 00:14:39 李文秀:追债脸盲追错了人 & 来到巴太家里追债,被偿还了骆驼,母女二人欢喜地接受骆驼 李娟:李娟妈妈错认一对母子拿了裤子没给钱,小孩子在古尔邦节连夜走了十几公里的雪路上门解释 & 欠债的一家还李娟妈妈一匹马,李娟妈妈要送给在阿勒泰市上班的李娟上班通勤用,被李娟因为马看不懂红绿灯为由拒绝了 00:26:18 李文秀:和巴太谈恋爱(于适太帅了…) 李娟:陷入了对哈萨克小伙子麦西拉的暗恋 但是李娟真的喜欢的是麦西拉吗?我不确定,相信大家也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 00:37:15 李文秀:妈妈拿着移动座机(多别致的词啊…亏我想得出来…)打电话 李娟:妈妈拿着移动座机打电话(巧了不是…) & 因为家里小卖部提供公共电话服务,被迫听人谈情说爱到凌晨 00:40:21 李文秀:和妈妈骑马、骑骆驼转场 & 路过仙女湖捡到渣男高晓亮 李娟:搭牧民的车转场 & 经历了传说和喧闹后,承载了那么多人的希望,却又被那么多人抛弃的滴水泉 00:45:00 李文秀:高晓亮采木耳,但是卖不出去 李娟:妈妈采木耳,被哄抢,随后木耳的世界疯狂了…抢劫、枪支、瘟疫、垃圾…让李娟害怕的,是木耳,还是毒蛇? 00:59:47 李文秀和李娟的人生还有很多如烟花、高勇别克、澡堂高歌的相似情节。李娟的外婆,也绝不是背景板一样的角色,她也有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巴太的爸爸的原型是否是弹唱会上那个帅气的老人… 欢迎大家自己阅读这3本书 更多好的句子,我也会陆陆续续更新3本书的原文摘抄到我的小红书@忙个什么啊MoMi,欢迎大家关注~ (节目剪辑后发现,托肯原文中存在原型,只是名字被写做了吐滚,她有一个林场看守员的男友,却因为不想和孩子分开迟迟不肯再婚,以此更正) 片尾曲节选自《寻找手艺》中新疆老人胡大拜尔地,在自家牧场中弹唱的热瓦普歌曲: 爱你的路程并不遥远 远方的爱人等着我 我不彷徨也不惆怅 你早已把我的心勾走 我踏着星夜奔向你 春天里放羊在山沟 你在家中留守 人们说你的情人来了 我循着足迹连夜奔走 节目录制两年后,胡大拜尔地因车祸离世,但只要多一个人记住他的声音,他就能在这个世上活得更久一点点… 联系主播@vx:Momiers 小红书@忙个什么啊MoMi
话题1 | 自律给我带来的好处和负面影响都有什么? 00:01:24 健身5年,我体会到了主动调控精力,而不是被动等待身体告诉我今天状态如何的美妙 00:04:24 过度自律的日程安排,让我因为害怕结束一天中唯一可以放松的晚餐时间,而通过暴饮暴食,试图延长晚餐 00:13:12 从小缺失的目标教育,包含了寻找目标和接受没有目标。 上学时我们被强行灌输了一个外在的标准答案的目标,并被规训,要忘记内在的、“不务正业”的目标。 长大后,我们看似成年了,但内心中的“老师”和“家长”已经成型,我们开始自我规训。 当一个孩子出生时,家长希望TA以后成为一个开心快乐的人,但是当TA长大后,家长们希望TA成为一个别人家的孩子。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开心快乐是个人主观对自己感受的判断,但是别人家的孩子是社会给我们的价值的评分。 00:18:33 你有多久没有庆祝了?不是奖赏、犒劳自己,而是庆祝。 庆祝是为自己实现了一个内心的渴求而快乐的表现,奖赏是为自己的吃苦耐劳而自我驯化。 一条狗,只有完成了主人的指令,才会被奖赏。 00:23:02 为了追求外在目标而自我工具化后,人的潜意识却城市地不断警告我们自己:“出错了”,这种拧巴的负能量的积攒,在严丝合缝的日程之后伺机而动,静候撕毁自律的表象。 00:27:18 我希望我可以有「半局开香槟」的勇气。 就算注定失败,今天为小成就而开心的快乐,是我额外赚到的。 既然我担心成功是暂时的,不值得庆祝;那凭什么要认为失败是永恒的,不会转败为胜呢? 话题2 | 如何识别自己真正想要自律什么? 00:29:52 发现-尝试-提升自我情绪敏感度-找到自我北极星䯮-选择自律的维度 00:44:23 北极星目标永远都不会是虚无缥缈的“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大多数情况下“更好”的定义,是外界的社交媒体潜移默化灌输给我,让我误认为是我自己想要的。 我的北极星目标应该是我不断尝试、剖析自我情绪后,把自己内心的渴望就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从外界声音的外衣当中识别出来的。 好似因为我知道永远会有浮力,我才可以在水中放松手脚;甚至我越不放松,我可能会越快下沉:只有当我有了稳定的内核目标,我才拥有了没有目标的安全感。 话题3 | 如果想要尝试健身,可以如何坚持? 00:47:08 找到健身对自我北极星指标的意义后,仍然需要一个短期的、具体的小目标做每次走进健身房的期望的支点。 00:49:33 在决定去健身的路上,想象中的痛苦,远远大于实际健身的痛苦。所以尽量缩短动身去健身房的决策时间。找一个近一点的健身房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 00:51:54 不要找同为新手的健身搭子,你们只会成为互相不去的借口,不会成为互相坚持的理由。 00:54:09 允许自己偶尔一次的“不自律”,不要因为这一次的放弃而给自己贴上“不能坚持”的标签,随时允许自己退步后重新开始。 00:56:36 同一时间,尽量只努力自律一件事儿。过分苛责自己,往往只会什么都做不到。 结尾 00:57:38 网上大多只听“已经拿到了结果”的人说话,这就造成我们看到的都是成功的案例。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成功了,只有我不行。”;这只说明很多没有成功的人没有发声而已。 不要试图解决情绪问题、解决身体问题。客观的身体和主观的情绪不是我们的敌人,接纳自己的真实感受,是拒绝自我驯化的开始。 希望大家很快就有值得庆祝的瞬间~❤️ 联系主播@vx:Momiers 小红书:@忙个什么啊MoMi
00:38 网络现状复盘 输入法讨好症:在聊天时通过呈现出明显高于信息传达所需要的情感浓度,而付出的额外情绪劳动(例如本可以用“好的”来回复,却选择用“好滴”或“okk”来回复); 有人认为:输入法讨好症更常见于女性,并将其归因于女性因为不想表现得“发号施令”,所以将自己放置于「从属地位」的心理,因此认为这是女性在职场和生活环境中所遭受的困境。 05:28 聊天时呈现出更高的情感浓度,不应被简单总结为“讨好”。 这是弥补线上聊天中损失掉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的手段之一。 表达善意≠讨好,反而下意识地认为善意等于讨好的人,才更可能是深陷讨好困境的人。 因为害怕被诊断为“讨好症”,而刻意不散发善意,才是讨好的行为。 11:33 将所有社会现象,都简单粗暴地归因于男女问题,都归因于女性受到了刻板印象的压迫,是吸睛、痛快的,但是是无益于女性判断能力和独立成长能力的提升的,因此也无法改善女性的生活环境。 不要贪图骂战的爽快,我们要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要先自立,要先有辨别的能力,我们才可以为自己去争取更多。 20:52 帮助弱势群体争取权利,应该同时鼓励两种声音并存: ①号召社会为弱势群体的抗争提供更良好的抗争环境; ②将弱势群体正在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作为“无法改变的前提”,去讨论如何以一个身处弱势地位的个体的力量,尽量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我们在呼吁教导男性不要侵犯女性的同时,也要鼓励教导女性如何自卫的声量的出现;而不是通过前者指责后者,毕竟不可能一夜之间“天下无贼”。 联系主播@vx:Momiers 主播小红书:忙个什么啊MoMi
本期没有任何要售卖的 PPT 课程和 PPT 模板,请放心食用。 00:01:24 为什么PPT模板容易打造“精致土”型PPT? 以沟通为核心的PPT,与为美丽而生的 PPT 模板背道而驰。 我们会被 PPT 模板的外貌 - 它是否好看、是否看起来很厉害 - 所吸引,并下单购买。 PPT (PowerPoint) 是为沟通而生的辅助工具。 「张艺谋都用不好刘浩存,我们凭什么能用好一个美丽的空壳?」 * 00:03:21 模板中颜色&图片的配色营造出的氛围感,会被我们替换进去的图片打碎 * 00:07:49 模板中文字与我们内容的字数不一致,替换进去后,原排版的整齐度会被打破 * 00:10:11 很多新人没有修改PPT模板的能力 ① 例如,将5层金字塔修改为6层金字塔,绝不是简单地复制粘贴一层后再拉宽这么容易 ② 你是否曾为了套进一个“好看”的PPT模板,反过来要编多余的内容? 00:16:19 如何产出一份「好被看懂」的PPT? * 00:16:39 一张白板、一沓便利贴、一支笔,决定PPT的内容框架 * 00:26:33 PPT设计=读者注意力管理 ① 避免单页内容过多 ② 从左上到右下、从中心到四周的阅读顺序管理 ③ 差异性视觉设计,突出中心论点 优秀案例↓ 00:36:04 如何训练PPT制作能力? * 通过发布会、海报、官网的临摹,同时积累PPT审美和制作能力 * 📢PPT最好用的设计功能:一齐遮10丑,用好【排列】-【对齐】功能,PPT就不会丑到哪里去 00:47:52 在进阶过程中,如何挑选PPT模板? * 00:49:08 尽量挑选正文页配图较少的PPT模板,偶尔可用如↓的排版作为结论页或分隔页调剂视觉疲劳 * 00:49:28 尽量挑选正文页背景色为白色且修饰图案较少的PPT模板,深色PPT模板会大大限制修改时正文内容的配色可选范围 * 00:54:04 根据“我想要在这页写多少块内容、每个内容大约多少字”,而不是“哪套模板好看”挑选模板 联系主播@vx:Momiers 小红书@忙个什么啊MoMi,会陆续更新PPT技巧,欢迎围观催更
拜佛就是拜智者,礼佛就是礼善心,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了一些处理不了的事情,或者只是压力太大的话,去寺庙走一走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或者可以去灵隐寺去求一求,那里的菩萨真的很努力。 00:01:11 逛寺庙的3种目标: * 欣赏寺庙的建筑、雕塑和壁画,代表寺庙:河北正定隆兴寺、山西浑源永安禅寺、敦煌莫高窟 *私心安利天津蓟县独乐寺:安静、古朴,当人站在石阶下,抬头仰望3层高的观音阁,蓝天白云的背景上,小鸟肆无忌惮地在那块已经斑驳、脱色,写着「观音之阁」的牌匾上嬉戏,这和人类在佛像面前恭敬的局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唉,人类真是露怯。 * 被历史典故吸引,代表寺庙:江苏镇江金山寺、苏州寒山寺 * 拜佛许愿,代表寺庙:北京雍和宫(bushi) 00:08:49 年度最灵验寺庙:杭州灵隐寺 我许愿求姻缘后,失联多年的前同事突然联系我,要给我介绍相亲,原因是“我昨晚梦到你了”…菩萨,您也太努力了吧 佛祖看人类,应该就像人类看蚂蚁吧:短暂的生命中,不知道为了一些什么不重要的东西,终日忙忙碌碌转圈圈。但正是这种无谓的忙碌,让人类更加可爱。 00:14:39 杭州永福寺:打卡永福寺慈杯的“随缘”咖啡、永福寺与灵隐寺的路线安排、请十八籽的介绍 00:18:25 南京灵谷寺:钟山风景区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和体力、兼顾爱国主义教育的寺庙、保安教我“不要太守规矩” 00:21:59 南京牛首山:耗资40亿的现代化佛教文化宣传园、拜佛,但赛博朋克版、又一个教我“不要太守规矩”的保安 拜佛,但赛博朋克版:牛首山佛顶宫供奉的佛顶舍利,很难见到其实物,但是游客可以看到「全息投影」的佛顶舍利,并且扫码捐功德,还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功德名单和明细😂 00:25:37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原土层展览、玄奘与佛陀的千年对望装置艺术、玻璃版大报恩寺琉璃宝塔 00:29:23 青甘大环线(上):榆林窟与莫高窟 | 年度最美寺庙:莫高窟 * 游玩攻略:收费标准、时间&路线安排建议、关于特窟和蹭窟 * 敦煌之行耗费较高,建议提前观看《河西走廊》&《敦煌》等纪录片,确保自己感兴趣再安排行程 * 请谨慎考虑是否带小孩子看窟:当下小孩子普遍更欠缺自然教育,家长有义务从小为其种下环保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种子;艺术教育的熏陶更需要家长放下手机,日常陪伴孩子们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贸然带太小(尚无法控制自己脾气)的孩子逛窟,只会又苦家长、又苦孩子 * 私家珍藏看窟体验No.1:透过讲解老师的手电光,凝视悬浮的大漠风沙,那就像是银河中的星辰一样,虚空又美丽 * 私家珍藏看窟体验No.2:注视壁画线条的笔锋痕迹,想象它刚被画上去、墨汁新鲜的样子,千年前的画工和现在的你一样,都曾盯着同一道笔痕看,这是专属于你们两人的跨时空对话 00:44:32 青甘大环线(下):塔尔寺 * 酥油花和以颜料粉墨堆砌城池中的禅意:一切有如法,如梦幻泡影 * 塔尔寺讲解老师:佛教不是玄学,拜佛拜的是智者的智慧,佛可以是我们所有人,只要有人拥有值得被尊敬的智慧,那这个人某种程度讲就是我们拜的佛陀 * 老喇嘛的养老院门前,刚下课的小和尚嬉笑着跑远,就这么消失在了一座庭院中 * 旁观当地民众耗时数月的磕长头修行:我慨叹其虔诚,却忍不住想如果这个世上是唯物的,是没有佛祖的,那他们穷其一生追求的价值是什么呢? * 塔尔寺交通&讲解员聘请攻略 00:51:48 镇江金山寺:中规中矩的寺庙、中规中矩的建筑物与俯瞰镇江的景色(仅个人体验,没有不尊重镇江文旅的意思) 00:53:03 年度最沉浸式礼佛寺庙:南京毗卢寺 * 沉浸式参与当地法会、罗汉堂中练习诵经的居士 * 在“爱惜食物是积德”的标语前,咬牙我也要吃完面前的这碗素斋! 00:56:13 年度最爱寺庙:苏州西园寺 * 素面超好吃!!!我不会承认我就是因为爱素面爱上西园寺的!!! * 逛寺庙-逛花园-撸猫-看鸽子-吃素宅-数罗汉-抄经-领福字,在这里我好像不是在逛寺庙,我就是在过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 本期片尾曲节选自音乐剧《飞天》同名合唱曲目 *主播不是佛教徒,也不具备专业的佛学、建筑、艺术等知识储备,本期仅从游客角度提出个人纯主观的游览体验,如有用词不当等冒犯,我在此致歉,是否原谅随缘不强求,阿弥陀佛 联系主播@vx:Momiers
00:02:06 我无法忍受同为人类的他们,无声无息地死掉。 00:06:45 孤独死可能会发生在我们的明日,或者此时此刻。 当你作为旁观者去看《孤独社会》时,它用近乎惊悚的叙事逻辑,搭起电影中那长长的镜头:从太空中瞄准人类,逐步放大到一个分不清日本和中国的东亚家庭,透过窗户,你看向主人公,他/她回过头来,和你长着一样的脸… 00:16:46 孤独死就是在轰轰烈烈中戛然而止的人生。 00:29:19 孤独社会不是世风日下的社会病症,是人类社会在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生长痛。 我们人类“长本事”了,生活和思想都可以靠网络自给自足。 伴随着宗教和社区老大姐的淡出,人类不再出生自带NPC,我们需要靠自己锻炼社交能力,这可太难了… 00:33:44 福利政策恰恰因为不以盈利为目的,才无法承担解决问题的巨大成本,也才无法忍受缓解孤独对社会“无用”的微小收益。 00:42:10 孤独社会下的巨大商机,商业社会残忍的美妙:利用人性只关心自我利益的“自私”,达成人文关怀帮扶他人的「无私」 00:52:26 长期被忽视的人性:死亡和护理行业从业者的情绪损耗。 如今的泛死亡行业,只有生意没有「人」:从业者的心情、家属的亲情、逝者/老者/病者的尊严,通通被无视。 本期片头和片尾曲致敬两位年纪轻轻便因为世事无常离开了人世间的「非正式会谈」代表:金韩一和唐小强。你们的节目给了我普通人也可以分享观点的勇气。 本期中插 BGM 节选自「海上钢琴师」,我希望以这期节目,祝愿我们所有人都拥有面对世间千万种可能性的勇气。 联系主播@vx:Momiers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