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豆瓣收听《废话燃料》第74届柏林电影节相关节目,感谢豆瓣的支持! 柏林第6天,我和上次在《沃土》专题 中的对谈嘉宾 @方氏修远甫 相约来到隐于居民区和公园的ADK影城观看《空房间里的女人》的首场公众放映。结果,我跑错地方了,迟到半小时,才求爷爷告奶奶地进了场。 这是短片金棕榈得主邱阳的长篇首作,入围了本届柏林电影节奇遇单元。本场映后,贾樟柯携平遥策展团队跟邱阳影厅走廊里短暂交流,观众问答环节由柏林现任艺术总监Carlo亲自主持。 今天的播客日记,我们俩在附近公园里聊了聊各自对《空房里的女人》的看法,邱阳导演一贯的风格如何在首部长片中延续,又有哪些问题是从短片中延伸过来的。 节目最后,我们还聊了聊小方即将创作的两部作品,以及参与本届柏林电影节对他的启发。祝他好运;) 1:20 开胃菜 1:30 本届柏林观影所亲眼见到的第一起屏摄事件,闪光灯开得巨亮 3:57 工作人员对于屏摄现象的处理方式——着法宝 5:15 柏林电影节与国内电影节面对屏摄现象的处理方式对比 5:46 许多留学生参加华语片映后交流的标准话术 7:07 两位女性常州老乡跟邱阳相认,其中一位的交流过程逐渐升温 9:00 主菜 9:30 小方总结《空房间的女人》长处,邱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体系 10:42 这是一部在语言上“无根”的电影 11:30 邱阳独特的创作方法:先写一部分英文剧本,再翻译成中文 13:38 与《小城二月》的联动 15:02 一个女人试图离开 17:00 对于片名的理解,超现实场景的构建 20:10 邱阳的构图之术:4比3画幅、遮挡物的再次分割、夜戏 21:50 小方提出的影片不足:风格化的光线色调使画面脱离现实 25:15 一些桥段的处理偏向学院风,比较规矩刻板 26:00 同样的刺激,在短片和长片的篇幅里呈现出的变化是截然不同的。对于二者的转变,邱阳处理得还不够纯熟 27:43 对于唯一一处情感宣泄点的解读 29:55 对于影片结尾,来到一处充满光明的空间内的解读 31:04 甜点 32:00 小方的决心 32:44 小方在蔡明亮的论坛上,得知了他为什么不再创作剧情片的原因 35:10 小方即将着手的两部作品:自己导演一部与“禅意”相关的短片,还有一部做摄影助理的作品
欢迎到豆瓣收听《废话燃料》第74届柏林电影节相关节目,感谢豆瓣的支持! 今天的体验注定百感交集。一方面,早起抢票抢不着、现场蹲票被接连拒绝的经历让我身心俱疲;另一方面,又看到了尴尬得令人原地打洞的洪常秀新片《旅行者的希求》。 大家似乎对洪常秀有了思维惯性,好像他的电影来到柏林必定拿奖,并且奖项还不会小。不知道今年他还能否延续此前开挂的奖运呢? 0:50 开胃菜 1:13 有证没抢到票所以没法进场的情况都让我遇到了 2:05 愈发感觉到节日证和媒体证的待遇差距,心累 3:18 详细解释我被现场工作人员拒绝进场的三次经历 9:20 主菜 9:25 跟热心意大利大爷聊聊洪常秀 10:28 玩儿尬的,还得是洪常秀。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11:37 于佩尔在《旅行者的需求》里的奇怪职业——有人花钱唠嗑 13:22 权海骁跟于佩尔同框的尴尬对笑 14:02 荒谬桥段——青年女性、中年女性跟于阿姨聊天内容的重复 18:38 对于片名的解读 19:29 于阿姨的神秘感逐渐被发掘出来 20:58 于佩尔的加盟,对于洪常秀电影的作用 24:10 洪常秀近年的创作风格:大重复下的小刷新 25:11 甜点 25:26 哥们一定要看上《空房间里的女人》(已看上)
欢迎到豆瓣收听《废话燃料》第74届柏林电影节相关节目,感谢豆瓣的支持! 就在《沃土》于第74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首映当日,Varity发布对于导演王小帅的专访,当中披露了《沃土》在国内争取龙标的诸多细节。2022年10月开始提交审查,超过50条的修改意见,15个月以上的斡旋,最终还是没有拿到相关许可。 在Zoo Palast的首映场次中,我兴奋地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国人面孔,大家都在排队领取播放原声的耳机。此番场面,堪称本届柏林电影节华语电影的高光时刻之一。 这期节目,我和正在英国攻读的电影专业学生@方氏修远甫 一起,聊聊对于《沃土》的观感。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哪些在预期以内,哪些又在意料之外?《沃土》在大陆上映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1:15 前菜 1:48 队长对戴耳机看电影的体验的新奇 3:00 小方结合两年参加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的经验,分析为什么要让观众带耳机 4:30 耳机的使用方式并不便捷 6:16 耳机的音质同样无法还原环境音的真实质感 8:50 关于《沃土》能否在大陆公映,我们达成的共识 10:14 难得王小帅支楞了一把 11:20 主菜 12:30 小方从原著《爷爷的鬼把戏》角度出发,分享成片与文字之间的异同之处 14:30 原著小说内容只占电影篇幅的不到一半 17:52 队长在观影前以为这真是一部可以给孩子看的电影 19:00 感叹少儿观众、成年德国观众与中国观众对影片内容的反应截然不同 22:10 故事梗概梳理 23:27 我们关于超现实段落的定义:元神出窍、元神附体 27:49 第六代导演创作的共性:平民史诗 30:40 小孩角色在电影中的作用如同黑箱 31:42 小方对《沃土》所呈现的社会现实的思考 37:11 队长从电影层面,分析《沃土》有哪些不足之处 38:30 爷爷与孙子,命运的对峙与轮回 41:13 《沃土》工整结构的两面性 44:05 《沃土》对于国人价值愿景的剖析可谓一针见血 45:09 李睿珺对近似主题内容的关注 46:41 小方将《沃土》与今年入围全景单元的《从今以后》类比,都反映了家族的变迁 49:16 小方敏锐地捕捉到电影制作层面的粗糙之处:特效与夜戏 54:55 甜点 55:39 小方感兴趣的内容:日本电影《箱男》、蔡明亮的论坛以及短片策展的展映内容 1:00:46 我们对于邱阳导演《空房间里的女人》的共同期待
欢迎到豆瓣收听《废话燃料》第74届柏林电影节相关节目,感谢豆瓣的支持! 昨天,关于“拍摄电影正片画面是否违反国内著作版权法”的讨论引爆了国内社交平台的讨论,这使得我进一步地关注到柏林电影节贴片开头的相关说法。禁止屏摄这件事,在柏林的平台上是如何被提醒告诫的?老外又贯彻得如何? 今天的“主菜”,带来的是主竞赛单元中一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美国电影《不同的男人》(A Different Man)。无论是在今年的柏林和奥斯卡,这部作品都有着冲奖的潜质。 0:38 前菜 1:30 每部入围影片在正式放映前都有一个组委会官方特制的贴片,介绍“屏摄”相关禁令 2:12 对盗摄等行为的官方定义“Film Piracy” 3:52 老外看电影也屏摄吗? 6:53 在国内,大部分纠纷和民事案件的原则是“不告不诉”,这也是“本尊在写,你在赛脸”的由来 8:38 经此,国内的版权意识持续倒退 11:58 在Kino International观影有感:德国的影院影厅少,但不同制式的银幕可以切换 v.s. 国内影院厅多,但每个厅的银幕规格都没法变 13:00 主菜 13:30 A24出品的美国电影《不同的男人》 14:40 男主演赛巴斯提安·斯坦将是明年的奥斯卡影帝的有力竞争者 15:16 对于另一位男演员,患有神经纤维瘤的亚当·皮尔森的介绍 16:52 “怪人”爱德华的换脸之旅 17:56 和美丽邻居的浪漫邂逅 20:24 令人惊悚的换皮画面 22:36 变身后的爱德华走上人生巅峰 23:16 戏剧的转折——亚当·皮尔森扮演的同样患有纤维瘤的男人登场 26:10 前后主题的转变,由外部转向内部 28:45 缺陷与问题:投身小概率事件的漩涡 30:20 甜点 30:45 出发去看华语片啦
欢迎到豆瓣收听《废话燃料》第74届柏林电影节相关节目,感谢豆瓣的支持! 柏林前线日记的第二天,今天心血来潮,打算以西餐上菜的顺序:“开胃菜+主菜+甜点”的方式来作为节目的结构。 在“开胃菜”里,我会简明扼要地总结一天的见闻,整理出一些大家可能会感兴趣的话题和内容; 在“主菜”里,我会详细展开讲解当日重点影片/事件; 在“甜点”里,我会提出一些我很期待的未来日程。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精彩的内容。喜欢本期播客的朋友,也欢迎你们多多订阅、点赞、转发,大家的支持是我日更最大的动力~ 1:16 开胃菜 3:15 佛系堵明星的柏林影迷 5:18 开幕式红毯前,“法西斯分子人人喊打”的横幅随风飘扬,柏林叔叔置若罔闻 6:41 节日证没抢到票,现场排队看片的体验 8:10 主菜 8:25 三宅唱入围论坛单元的新作《黎明的一切》概况 9:17 各种拍摄手法都与前作《惠子,凝视》有较高雷同度 10:00 三宅唱习惯的画面叙事,是他在改编小说的创作之中有所优势 12:03 相比《惠子,凝视》,《黎明的一切》关注更为弱势的女性——患有经前期综合征(PMS)的病人 14:38 遇到了患有恐慌症(Panic Attack)的男主 18:20 两人间微妙的。介乎于朋友与恋人之间的关系,我将之称为“战友情” 20:17 令人难忘的擦玻璃镜头 21:46 前提简单的正能量小鸡汤 23:00 三宅唱的都市童话能够成立的条件 23:38 总结:《黎明的一切》仍旧不错,但比之《惠子,凝视》已有较大自我重复 24:30 甜点 24:40 对于几部已经在圣丹斯首映过的影片,以及阿萨亚斯新作《暂停时光》的预告
欢迎到豆瓣收听《废话燃料》第74届柏林电影节相关节目,感谢豆瓣的支持! 第74届柏林电影节正式开始!我也已经抵达现场,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的三大之旅。首日的体会还是比较复杂的,有亲身参与的兴奋激动,也有被各种证件等级权益间的信息差所造成的不便冲击到的失落。 作为本届柏林博客日记的首期节目,我会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参展身份,所谓“节日证”的定义,以及抢票网站的使用体验。 此外,也聊聊今年在柏林看到的开幕片,由基里安·墨菲主演的剧情片《像这样的小事》观感。 1:00 开幕片《像这样的小事》媒体场“从天而降” 1:44 对于我此次参展证件类型——“节日证”(Festival Badge)的简介:如何申请?权限如何? 3:30 柏林电影节独有的节日证是桥接媒体证与市场证之间的证件类型 4:05 本届柏林媒体证申请证件难度进一步提升 4:45 产业嘉宾市场证和EFM(欧洲电影市场)挂钩 5:35 节日证具备一部分的媒体场观看权限,和场地使用权限 6:20 媒体证、节日证申请费用的对比 8:06 抢票网站的信息公布方式不成熟,导致抢票排片的临时性 9:54 市场证件的申请费用 10:29 证件人士的嘉宾票在系统上也非常有限 12:50 节日证的申请方式相对门槛较低 14:45 官方服务中心的设施 15:30 在官方场馆内仍旧存在"不消费不让坐"的情况 17:15 柏林电影节场馆指南:电影宫周围的Cinemaxx和Arensal,以及其他周边场馆 20:23 我的成长:真正线下参展,地理位置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所以我很喜欢的奇遇单元可能很多没法看了 22:07 《像这样的小事》简评 23:08 影片改编自爱尔兰同名小说,聚焦丑闻事件 25:30 从电影改编角度讲,照本宣科,较为平庸 26:30 导演蒂姆·米兰特斯此前与莲老师合作过《浴血黑帮》,以及其他作品风格简述 27:55 选来当开幕片多半是看中莲老师作为奥斯卡热门的人气 29:27 唯一一个有意思的镜头,把莲老师拍得颇为柔美 29:45 早起继续去抢华语片喽! 本期节目特别鸣谢豆瓣友邻 @月亮出来了
欢迎到豆瓣收听我们的第74届柏林电影节相关节目,感谢豆瓣的支持! 马上要出发去柏林啦!出门前,我和一位资深电影节记者朋友 搜肠刮肚,结合了我前后3年的柏林电影节线上观影体验,以及朋友额外两年线下的参展经验,整理出这份城市观影攻略。我们根据对于近年来柏林电影节的认知,介绍了7个官方单元的情况。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柏林电影节,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 同时,我们还讨论了今年柏林目前为止影迷最关注的问题:王小帅新作《沃土》入围新生代儿童单元,而非主竞赛,这算不算某种意义上的“降级”? 尽管已经在用力控制,这期还是录到了一个半小时的时长。干货比较多,剪掉哪里都肉疼。所以,大家还是可以先收藏,有时间慢慢听。 柏林见;) 2:00 攻略篇 2:10 购票网站系统使用体验、票价与购票方式 7:50 柏林是三大里卖票卖得最好的 8:52 影院间距离较远,场馆杂 16:21 排片换场时间长,吊脚 20:15 柏林的通勤方式 22:30 科普篇 23:52 嘉宾总结国内观众对国外电影节关注的3点:红毯、奖项、流量明星 25:46 队长以近3年的片单为依据,分享对柏林电影节的整体感观:总监Carlo Chatrian 的创意能力可圈可点,总监的洛迦诺出身,给柏林带来很多怪诞的气质 30:00 嘉宾对近年来金熊奖的颁布存有很大疑惑,选择标准究竟是什么? 35:50 柏林电影节对华语新人导演还是很友好的 37:28 队长给各个单元重要性排序的依据:观赏性和导演发展潜力 38:12 嘉宾的经验是排片要把观赏性放在第一位 39:48 嘉宾对于7个单元的排序:主竞赛>特别展映/全景>短片>奇遇/新生代>论坛/论坛扩展 ,以及他对各个单元的现场体验 48:17 柏林的主竞赛的特质:门面、名片 51:05 艺术总监Carlo的工作风格在主竞赛单元集中体现,大师不多,但会从各个影展挖掘新人 53:26 中国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很多都是从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起步的 54:16 2020年创新设立的奇遇单元是什么气质? 57:00 嘉宾盘点近几年拿过奇遇大奖的电影 59:06 守护全世界最好的短片竞赛单元 01:02:30 国产片在新生代单元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2024年补录的两部华语片——《开始的枪》和《沃土》 01:06:16 特别展映像是一个首映礼合集,“好朋友”单元 01:08:07 全景单元,大众最爱的单元 01:10:32 论坛/论坛扩展单元非常注重映后激烈的讨论,关注不同的媒介手段 01:14:11 全景:已知事物的未知面貌VS论坛:完全未知的领域 01:15:36 话题篇 01:16:00 王小帅来到新生代单元究竟算不算降级? 01:16:48 嘉宾的观点:落差会有,但是算不上降级 01:19:57 《沃土》里小朋友是头号男主 01:23:05 队长从柏林电影节各个单元关系的特殊性进一步分析,为什么《沃土》不算降级 01:28:48 希望大家能对世界电影节祛魅
近日,#多位知名艺人参演电影涉嫌投资诈骗#词条冲上热搜,一时间受害者群情激愤,也勾起我的回忆。 就在几年前,我进入一家同样号称“业内龙头”的电影投资公司,从事的便是所谓“电影份额销售”的工作。入职的一个月时间里,我看到太多光怪陆离,荒谬绝伦的事情发生。在没有收到薪水与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我选择离职。没想到,后来这家公司的名字会与多起高额诈骗案产生联系。 我的记者朋友@八五,得知我的这段工作经历后一直非常好奇。最近她付出了很大精力,化身投资者在网上主动结识了一位“投资顾问”,并联系到一位被骗金额高达数百万元的受害者。有了她提供的一手素材,我们决定深度还原骗局,让大家生动地感受到这一过程中的各种弯弯绕绕。 本期节目有点长,但绝对精彩。一次性听不完的话,欢迎大家先点收藏,有时间慢慢品 02:06 对于明星艺人是否要对诈骗案件负责的情形解析 08:48 我入职电影投资公司的经历简述 11:20 骗局开场·行骗天下 11:47 通常是以一份电影简介PPT开始的,有的不走心的骗子拿剧本就出来骗了 12:35 依客户预算定制投资方案,大小钱都不放过 13:30 邀请来公司拜访,进放映厅看片花 16:27 高端的约会议室看合同,低端的发PDF截图 18:36 微商型骗子会认真经营自己的朋友圈 19:27 销售员有人脉的消耗人脉,没人脉的进“资源群” 22:30 每天的工作日常:广撒网,关键是公司电脑还不好用 23:27 销售的薪资构成:3000底薪+每单成交额7%提成 24:21 诡异的守候:全公司上下半年不开工资,没人吱声 26:16 公司上市前的终极大饼:股份抵工资 27:00 每月业绩完不成,上司一起凑钱补窟窿 29:34 关于影片拍摄成本、回收利润,与份额占比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在这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份额稀释,导致个体投资者赚钱极其困难 36:00 投资公司真正拿到多少份额是不可查的 38:48 如果员工不给公司创造价值,就会受到离谱的剥削 42:00 各种神操作 43:50 客户要保底(做不亏本的买卖),除了砸钱,就得跟员工个人签协议 46:56 收益结算周期同样有猫腻 48:06 一类受害者会在网络平台上接触到相关信息 48:46 还有一类受害者则是遭遇了杀猪盘 56:53 受害人的重要构成人群画像:试图满足精神需求的女性,以及暴富的大哥 01:02:39 不怪我们太天真,实在骗子太狡猾 01:04:28 骗局落幕·你这里欠我的用什么还 01:04:44 维权追债的成功率大吗? 01:06:15 意识到自己被骗,但电影还没上映的话,找叔叔没用 01:10:28 影片能否公映、过审日期的不确定性,客观给骗子带来更多可乘之机 01:12:00 投资骗局跟电信诈骗的最大区别:时间线拉得太长 01:13:00 坏账太多,催生了追债的黑产 01:14:08 因为不发还劳动合同,员工试图追回应得薪水同样无计可施 01:22:04 个人投资参与影视份额是否具有可行性? 01:22:57 八五金句:不要做认知之外的事,不要赚概念以外的钱 01:24:30 极少数特权阶级可以通过上游信息赚到钱,可以忽略不计 01:25:30 队长总结的两点:投资就是投人;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处在信息链条的哪一环 01:27:50 电影节的产业创投环节相对靠谱,但也不能保证能成 01:31:50 一听就是包赚的大项目,多半是骗局 01:36:27 不考虑赚钱,纯热爱奔赴,反倒可能成功 本期封面图由AI生成
2024年第74届柏林电影节官宣片单,虽然部分单元入围影片离最终版本可能还有所出入,但大势基本已定。肉眼可见,今年的柏林电影节华语力量的参与相对稀薄。 有人说,这是柏林现任总监离职前的“小年”所致。而经过这期本届柏林电影节华语力量片单的梳理,我反倒看到了一些可喜的联结,比方说国内电影节对柏林竞赛片的输送,以及对首映权要求的放松,实际是给了国内更多青年导演机会。 从2月14日开始,我将会来到柏林,开始人生中第一次的三大之旅,届时将会给大家带来更多一手报道,敬请期待~ 01:35 哥们要上柏林啦! 02:10 本期主题简介 02:46 引言:一些概念的明晰 03:27 电影的“籍贯”,要看制片国家和主资方 05:37 “国产片”的定义:大陆资本为主资方制作的电影 06:39 “华语片”的定义:以普通话为语音语义基础展开对白的电影 07:20 资本与语言构成的坐标轴 08:30 华人资金+华语班底=华语力量 09:00 这二者都不够多,那就只能叫“华语元素” 10:10 主竞赛单元 10:20 《以爱之茗》算不算华语片?太算了 13:00 《香巴拉》具备华人资金、藏语元素,以及华人班底 15:23 特别展映 15:32 蔡明亮导演的第十部行者系列电影《无所住》 17:43 奇遇单元 17:50 《睡觉时眼睛睁开》,既有华语元素又有中方资金 19:20 国产片其一,邱阳导演长片首作《空房间里的女人》 20:34 短片竞赛 21:00 黄树立导演新片《经过》,与对其前作《当我望向你的时候》的回顾 23:18 王裕言导演《月亮照常升起》,灯光装置与真人表演的结合 24:08 张文倩导演《热天午后》,没进新生代的儿童片都值得高看一眼 24:56 林诣涵导演《是日访古》,目前柏林华语片单中唯一一部已经看过的作品 25:54 由《是日访古》展开的两个话题:FIRST青年影展与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的相互疏通,以及关于“首映权”的讨论 34:00 全景单元 34:05 《叔·叔》导演杨曜恺(播客中口误)新作《从今以后》,男同转向女同 34:58 国产片其二,今年华语最大的星光《家庭简史》,祖峰郭柯宇主演 36:10 论坛单元 36:20《共和国》摇滚街溜子的智慧人生 36:47 《今时的绿洲》马来西亚导演,华语元素 37:00 《虎腹之中》大陆与台湾资金双重加持 37:40 论坛扩展单元 38:09《基地的外围》戈壁滩基建的荒芜之景 38:38《ROOM 404》香港街道的人声鼎沸 39:18 新生代单元 39:43 蓝灿昭导演短片《夏日句点》,首部入围柏林的潮汕语作品 40:20 刘耀楠导演长片《小半截》,动画+真人的形式 42:00 柏林电影节后续内容的预告
在《繁花》收官的一周后,我们得到确切消息,电影版《繁花》是与剧版同步规划的,已经拍摄完成!目前在忙后期,理想的话很快将会跟大家见面 除此之外,现有的剧集内容还将由王家卫本人继续调整,推出一个他本人更为满意的新版剧集《繁花》 今天,废话燃料邀请到家在宁波的影评人@陆支羽,一起聊聊现有的1.0版本《繁花》的遗憾与高光,以及对于未来的2.0、3.0版本的展望 宁波话是沪语的鼻祖,我跟陆老师也从语言的角度上,聊了聊各自对于“不响”和“腔调”两个词的理解 这期节目我们聊得非常畅快,带来了很多大家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如果朋友们喜欢,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我还开设了投票通道,大家也可以参与到节目中来,表达出你们对于电影版《繁花》剧情上的期待 01:28 两则重磅消息 03:29 剧版《繁花》宣传王家卫没露面,大概率还是在赶后期 05:27 陆支羽从原著小说出发对比,聊聊对于现有的1.0剧集版本《繁花》的一些遗憾 08:57 队长总结《繁花》与王家卫以往作品相比的特别之处:开始拍人怎么赚钱了 10:16 《繁花》在最后两集商战编排内容的详略失当 14:00 结尾每个人四散飘零的处理突然且刻意 18:57 陆支羽对唐嫣饰演的汪小姐一角感到惊喜 22:28 王家卫想拍《上海往事》,但还差一口气 23:30 女性角色整体比男性角色出彩 24:17 单机位的拍摄方式,以及棱镜、遮挡物的画面设计 26:45 队长喜欢1.0《繁花》的原因:熟悉的抽帧,汪小姐危机与夜东京震荡的链式反应 33:47 从方言角度 聊聊“不响”和“腔调” 42:12 陆支羽和队长各自对于电影版本《繁花》的遐想 48:00 2.0版本剧集《繁花》可能会优化哪些内容? 53:15 对于雪芝一角的好奇心
废话燃料第5届HiShorts!短片周特别节目,本期迎来了一位重磅的对谈嘉宾—— 当我说到第五代导演中,有一个人可以担得起「国手」称号,你会想到谁? 没错,正是担任今年HiShorts!评审团主席的黄建新导演。 54年出生的他,到今年已经迈入古稀,我迫切想知道长年累月被「主旋律」洗礼的他,对于短片创作还有没有敏锐的观察与感知? 聊完的结果,是我被上了一大课。 开头——14:00 队长的引言 01:15 最主流的电影制作人来到小众影展评审主席,有意思 07:48 我们在探讨短片时达成的两点共识:时长——30分钟以内,作用——创造语言 10:52 对黄建新导演状态的描述:精力满满 14:01——14:45 黄建新在HiShorts!开幕式上的致辞 14:50——32:00 短视频+短剧+短片的结构性发言 20:00 短视频流行的原因分析 28:48 黄建新总结电影与观众的关系——苹果效应 30:10 我们期待短片导演能像库布里克那样创造新的电影语言 32:15 黄建新走上导演之路,其实是一场意外的借调之路 36:53 休假的8个月里,黄建新在做什么? 37:47 黄建新对自己未来的期待 38:10 结语 39:27 我对这档电台节目的定位,还有片尾的小设计
HiShorts!厦门短片周 5周年啦!今年在冬天来到厦门避寒,看短片,主持活动,有了不少新鲜的收获。这一期#废话燃料 播客节目,聊聊2023年@HiShorts 随想,也总结一下这一年对短片的思考。 开头——05:40 一些寒暄,以及这档播客的大致介绍 05:40——12:00 我眼中HiShorts!最显著的两个标签,去年与今年参展体验的差别 12:00——15:30 HiShorts!六个竞赛单元的情况 15:30——18:13 今年HiShorts!爆款短片《上海笑话》的观感 18:13——27:44 两部我很喜欢的剧情短片《白驹卧隙》和《夏日练习曲》 27:45——31:04两部我很喜欢的记录短片《菠菜》《消失在1946》,以及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 31:05——39:12 主持一场“广告与公益”的映后谈的经历 39:13——43:20 两场重磅论坛,其中一则是程伟豪导演的论坛,分享他成名前的故事 43:21——结尾 预告下和第五代导演黄建新的对谈!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