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人物》作者戴敏洁到了湖北钟祥,见到了余秀华和杨槠策,那正是这段并不持久的关系最甜蜜的时期,他们在油菜花旁休憩,在院子里饮酒作乐。这些细碎而黏稠的状态,记录在报道《春天,诗人余秀华尽兴快活》里,一同被记录的,还有余秀华在甜蜜之外的感受:她知道外界对她的恋情有非议,她知道这段关系里包含着交换,但她不愿意在感情里斤斤计较。她也知道恋情总会结束,但她愿意尽力对杨槠策好一些。 四个月后,这段关系以杨槠策对余秀华使用暴力告终,在当地警方的调解下,杨槠策给余秀华写了一封道歉信,在其中教导她如何读书,如何生活。而余秀华在微博上表示,自己陷入了漫长的失眠。 这段从一开始就被直播的关系成了探究当下两性对于亲密关系理解的典型样本,《人物》杂志编辑槐杨、楚明和作者戴敏洁在本期播客中聊了聊余秀华和她的这段爱情,也谈到了亲密关系中的两性差异,爱情在当下遭到的规训,以及女性如何处理自己与情欲的关系。我们希望,在拒绝暴力的前提下,爱情仍然能有获得新的叙事的可能性。 【时间轴】 01:44 通过直播,他们展示了恩爱,也让余秀华在关系的最后,明确地被杨槠策裁定为一个“疯女人”。 06:09 争强好胜的石牌女人,而杨槠策在当时接过了她的矛。 13:43 强烈的“得不到”,一种女性生活的孤绝状态。 20:30 爱是多少条件的匹配?多大程度的交换?余秀华对此有认知,但她不愿意计较。 25:55 当一个男性主动去追求一个女性,他拥有更多的权利。“疯女人”无处不在。 34:06 爱情与身体的关系,漫长的无解的冲突。 39:10 有些人指责余秀华“恋爱脑”,但爱可能是唯一能够穿越偏见、建立连接的东西。 43:43 对爱欲的追求,一代一代地在女性身上发生。 51:38 在文学作品中,女性对于情感的冒险往往都没有好下场。 54:03 是依靠自己还是仰赖他人?情欲到底该如何解决? 01:01:37当杨槠策劝诫余秀华如何读书。 【本期音乐】 《What It Is to Love》 - Painted Water 《勇》- 杨千嬅
「成功女性」是什么样的?我们写过许多普通女性的故事,世界在「成功女性」的眼里,是否会有另外的版本? 2022年初,《人物》和李一诺、邢军聊了次天。李一诺是《人物》的老朋友了,她有一串闪耀的履历,曾经是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的首席代表,又创办了一土教育;邢军的职业履历同样闪亮:大型跨国器械公司的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她们总是被冠以「成功女性」标签,最近,她们也分别写了书,《力量从哪里来》和《决战职场》,讲述自己的职场经验。 某种程度上,她们都符合你对「成功女性」的想象,言辞利落,表意明确,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但同时,她们又都有着日常的毛边儿,琐碎的家务,是否要孩子的犹豫,甚至深重的痛苦。她们也经历过许多时刻,意识到自己是女性,意识到自己因为是女性而需要承担更多、跑得更快、走得更有智慧,意识到仍旧普遍存在的男权意识对女性的不公,但更多时候,她们因为自己的女性身份而骄傲、充满自信,「女性是更自然、更天然的领导者」,「一流的领导都有女性特征」,她们这么说,打破对「领导」严肃板正的想象,如果更多女性能以自己的样子成为领导,是对女性整体巨大的激励。 这是一些诚恳的经验。那天,《人物》主编张寒在北京,李一诺在美国(偶尔听得到小朋友在她旁边嬉闹的声音),邢军在上海(她刚刚回国,正在酒店隔离),三地通话,有时声音效果不太好,有时她们感受相左,但每个人都试图为对方做出补充,让关于女性的思考更开阔地延展下去。 【时间轴】 02:20 那些让女性意识到自己是「女性」的瞬间:生育、自我保护。 07:01 生育对女性意味着什么?家的感觉,无可替代的喜悦,或者,为这个世界增加一个生命,希冀Ta成为一个创造者。 14:37 年轻一代女性为什么不那么愿意生孩子了?因为「收益」是缥缈的,成本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不应该用这种「成本」「收益」的方式来思考人生。 17:58 生育对职场女性有什么样的影响?一时的放缓是不可避免的,但你是否还依然拥有雄心,你是否能够在现有的生活状态下做优化? 25:44 因为生育,因为家庭,放弃晋升的女性比比皆是。成功女性的幸运之处往往在于一个支持自己的伴侣,如果你真的对事业有很高的追求,寻找伴侣时,要睁大眼睛,寻求共识。 31:05 越往上,女性越少。一些做到高级管理者的女性,不愿意提拔女性,而一个女性能够以自己的样子成为领导者,是对其他职场女性非常大的鼓励。 43:44 女性打破职场天花板仍然很难,但一些改变已经发生,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推动。 53:45 其实女性是天然的领导者:敏感,有同理心,擅长处理关系,能够一心多用。 01:04:03 什么是自我实现?别想这赛道那赛道的,路径是你往回看的时候它才是个路径,人最大的成功,其实是活出自己的样子。 01:14:10 那些生命中的至暗时刻,经历之后,Nothing is gonna upset me。 01:24:57 最后的一点建议:自信点,人生是一个主观的旅程。 【本期音乐】 《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 Patti Smith 《The Ladies Who Lunch》- Patti LuPone
2021年6月27日,作家张嘉佳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惊恐发作。“从小腹排山倒海往上卷上来一股麻木,水泥从脖子往下灌到胸口,只有心脏跳得异乎寻常,激烈又疼痛”,他产生了强烈的濒死体验。那之后,他在医院确诊为焦虑症、抑郁症、惊恐症三症齐发。 对大多数人来说,惊恐症是一种陌生的疾病。其最主要的症状就是惊恐发作,患者会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演员余文乐、企业家陈天桥都曾谈论过自己惊恐发作时的体验,当发作时,你的生理指标一切正常,所有的恐惧只发生在意识里。 这之后,张嘉佳开始记录自己产生濒死感受的时间,并定期服药。那时他刚刚写完自己的新书《天堂旅行团》,他把自己的经历写在后记中,作为对读者的“交代”。 9月,来到《人物》编辑部录制播客时,他仍在治疗的过程中。他瘦了20多斤,每天散步,几乎吃不下东西,你能感受到他被一种极为痛苦的东西摧残了,但另一方面,他的语气非常平静,丝毫不回避自己的病情,他有强烈的求生意志,“我一天都不愿意少活”。 他一度是最红的畅销书作家,然后是被唾骂的烂片导演。我们试图谈论一个公众人物对于心理疾病的思考,但张嘉佳讲述的,是一个人生病之后的亲身体验。生病是难受的,生病需要治疗,他想要快点好,然后出去玩,仅此而已。最后,他祝大家健康。 【时间轴】 05:55 “不是每个人都那么频繁地感受猝死”,所以要记录下来 15:00 发作的时候你不要理它,只要记住你不会真的死 20:10 无论状态好坏,这个世界上值得你快乐的事情都挺多的 23:30 医生告诉我抑郁症、焦虑症、惊恐症三症并发,我自己都乐了 24:52 当你说出你的经历,你发现原来那么多人经历过类似的麻烦 29:56 吃不下饭,瘦了很多,食欲是生命力的象征 41:00 过一种全面放纵的生活,是我自己的选择 53:08 《摆渡人》之后,一年不回微信,回到自己的小世界 64:40 当然有寻找原因的过程,也许是一次大清理 72:38 我的经历,仅供参考 【本期音乐】 《Amore》- 坂本龙一 《天堂旅行团》- 张靓颖
综艺咖——在综艺节目里出现的熟脸,他们负责有趣,总是金句频出,常常点燃现场,但很少有人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综艺领域,阿雅算是杨迪的前辈。最近,他们一起出现在明星社交实验节目《仅三天可见》中,要在三天的时间内了解彼此。 在这档节目里,阿雅和杨迪产生了一些类似的感叹。阿雅感觉杨迪像过去的自己,在每一个节目中铆足全劲、拼命投入,她记得自己刚刚进入演艺圈的日子,每张照片里自己的嘴都是歪的,想要告诉所有人,你看我多开心! 而杨迪希望,未来的自己可以像现在的阿雅一样。 现在的阿雅是什么样子呢?她出现在《人物》编辑部,穿深蓝色的丝质衬衫和平底鞋,语气很沉着,总是望向你,很平静地叙说自己的生活。 人们从《锉冰进行曲》《壁花小姐》认识她,因为她在节目中总是被朋友“亏”(“损”)而认识她,而她渐渐长出更多的枝蔓。 从《奇遇人生》到《很高兴认识你》,阿雅从主持人、综艺人转型为“内容人”,她在本期节目中讲述了这转变的背后——她是如何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总是被害怕所主导,又是如何花费十年的时间才走上自己向往的道路。 她也成为了一个松弛的母亲,她聊到自己的女儿,像她一样有幽默感,但不像她一样,小时候总是哭。 【时间轴】 01:36 一年只做一件事,从学习说“不”开始 06:16 很多综艺人、主持人都是讨好型人格,你会忘了照顾自己 08:01 当我开始意识到我太害怕了,我选择去游学 09:47 想要做内容,想要做主动创造的人 14:07 上社交软件体会年轻人交友,和周迅去玩剧本杀 17:04 小时候不自信,所以常常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 23:37 当我变得自信,我仍然可以柔软、充满善意 28:14 成为一个松弛的母亲 39:10 阿雅的小花园,有小树和南瓜 【本期音乐】 《锉冰进行曲》 - 阿雅 《Into The Mystic》 - Van Morrison
历时17天的东京奥运会于8月8日闭幕了。像许许多多观众一样,《人物》编辑部也每天关注着比赛的赛程,跟着场上的运动员一起,感受着比赛的激烈,运动的魅力,以及久违的——全世界「be together」的情感。 这个奥运赛季,《人物》操作了一系列奥运题材的报道,包括《东京奥运赛场的一些“小事”》《倪夏莲阿姨,打球快乐!》《东京不见叶诗文》等。在运动员的故事中,我们重新理解运动的意义,也记录他们的命运和人生。 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人物》杂志编辑张跃、姚璐和作者林松果一起进行了这场讨论。我们从美国华裔羽毛球选手张蓓雯聊起,聊到因为0.01秒差距落选东京奥运会的游泳运动员叶诗文,也聊到横空出世的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婵。 我们发现,面对输赢是运动员生命中的永恒命题,但也许更重要的命题是,如何从一个身体强健、天赋异禀的人,长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完整的人。 奥运会的结束令人失落,但还好,我们仍在故事的中途。 【时间轴】 02:40-10:00 美国华裔羽毛球选手张蓓雯负伤退出,一个关于热爱的故事 11:15-13:10 对于一个16岁的运动员来说,拿到金牌意味着什么 17:30-21:07 跨越千山万水的相聚,奥运会是真正的人类盛典 21:08-35:00 《东京不见叶诗文》的操作过程,从天才少女到「理想运动员」 35:40-37:50 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面,输的故事是更动人的 37:51-43:30 全红婵的胜利,她是否有好的支持系统来面对变化? 46:00-55:40 从许昕的偷笑到倪夏莲的大笑,运动员的快乐如此珍贵 55:41-59:05 王璐瑶的自拍,徐嘉余说的话,运动员留下生动的表达 59:10-66:44 运动员的人生仍在展开,我们还在期待新的故事 【本期音乐】 《东京五轮音头》-石川小百合/竹原和生/加山雄三 《马赛曲》
“爱”这样虚幻的题目不是和谁谈都合适,但和姜思达也许可以。他极度敏感,不介意袒露自我,多思又擅长表达,因此他总是能够把这个话题带到具体的体验之中。 我们从他的微博头像谈起——他作为婴儿被姥姥抱着,那是他对于纯然被爱的感受。那之后的人生,他寻找爱,付出爱,感受爱,也面临挫败,感到匮乏,并在这个过程中理解自我。在X美术馆举办的个人首次展览中,他甚至使用《爱我》作为自己首次展览的主题。 一小时的对话中,最动人的部分来自于他对于父亲的谈论,因为父母从小离异的关系,他和父亲“不熟”——“残缺的部分让你有所需求”。 作为艺人、节目制作人、主持人、导演、花艺师,姜思达的身份众多,有一部分人喜欢他,还有一部分人对他感到好奇。但当剥离这些身份之后,“爱”是如何影响了这个人,姜思达自己讲述了可能的答案。 【时间轴】 04:37 作为婴儿特别幸福的点在于,你能够相信那个拥抱 13:03 我们在生活,但是我们没有任何的争取和行动 21:16 爱,和身体的关系非常强 24:17 我就需要满满的幸福,终极夙愿 28:47 在社交软件上,为什么那么多人配不上你,却那么自信 33:55 最没有办法的时候,大自然会给你很多宽慰 37:45 情绪过度,这是我的风格 42:16 关于爸爸,有时候想到这个我会比较难过 48:58 我就是在琢磨这些,我是“爱”的小镇做题家 【本期音乐】 《Mr. Moustafa》- Alexandre Desplat 《Let It Be Me》 - Phil Everly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