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24 在难与更难之间,What can an editor do?编辑聊天局03

三月将尽,春天的书页已经翻过四分之一。对于编辑部的我们来说,这三个月像是一次长跑,起步时满怀期待,中途气喘吁吁,但仍然坚持步步向前推进。做书从来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每本书的诞生都伴随着反复推敲、漫长等待、市场博弈,以及各种不确定的较量。 一本有价值但市场前景不明的书,我们该如何抉择? 诗歌、社科、肃穆文学,为什么越来越难卖?直播卖书如何突围?面对市场的变化,我们如何在热爱与现实之间寻找平衡?有些书,我们笃定它的价值,却无法预见它的市场前景;有些推广,我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却未必能换来理想的数据。 本期编辑聊天局,我们聊聊过去三个月的忙碌、困惑与坚持,聊聊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瞬间,也聊聊,在难与更难之间,我们为何仍然愿意坚持下去。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对本期的感受,也可留言你想在雅众echoing听到什么样的内容,评论区抽一位听众送诗歌笔记本一册~ 【时间轴】 01:27:编辑们最近的工作日常 04:37:在雅众读书会收获感动 09:18:诗歌有多难营销推广? 12:24:从《巴黎的忧郁》看到图书市场现状 15:40:经典文学为什么越来越难卖? 20:11:社会热点选题vs.出版滞后性 22:17:社科书为什么比文学书好卖? 25:13:“美国作家书号”困扰 29:07:“删减问题”困扰 34:15:直播卖书是解法吗? 44:00: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深度思考的媒介 45:43:中文系毕业除了当编辑还能做什么?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巴黎的忧郁》[法] 夏尔 - 皮埃尔·波德莱尔 钱春绮 译 特装典藏本 ➡️ 摩点众筹链接🔗 《恶之花》[法] 夏尔 - 皮埃尔·波德莱尔 钱春绮 译 特装典藏本 ➡️ 点击购买 📚 《开放水域》[英] 凯莱布·阿祖马·纳尔逊 洪世民 译 《我的艾米莉·狄金森》[美] 苏珊·豪 王柏华 译 《词语磁场:多多五十年诗歌自选集》多多 《百年孤独》[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范晔 译 《呼啸山庄》[英] 艾米莉·勃朗特 杨苡 译 《基督山伯爵》[法]大仲马 周克希 译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星月

52分钟
99+
3周前

Vol.23 爱是她迁徙的方式:胡桑、包慧怡、厄土谈毕肖普

“毕肖普的一生,特立独行,看似边缘,实则堪称典范。她戴着面具,但强烈地拒绝成为除她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像X射线一样揭示了20世纪文化的矛盾和愉悦。她生命根源上的悲剧正是她艺术成就的根源。” 伊丽莎白·毕肖普,美国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女诗人之一。以其细腻、精准同时又不拘的诗歌风格,跨越地理与文化的边界,触动了无数读者。 本期节目,特别邀请到了胡桑、包慧怡和厄土三位嘉宾老师,与我们一起从童年、家庭、旅行和爱出发,走进毕肖普的一生。雅众近期出版的《未知的爱:伊丽莎白·毕肖普传》也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帮助我们了解毕肖普的人生经历、诗学脉络及其人际交往。从童年时光到她的世界旅行和情感纠葛,这些主题贯穿毕肖普的一生,也成就了她的诗篇。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孤独、迁徙与归属,冷静而深邃,充满对世界的独立观察与真挚情感。 🎁欢迎听众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对本期节目的感受,我们将抽选一位幸运听众,赠送由三位嘉宾签名的《未知的爱:伊丽莎白·毕肖普传》一本! 【时间轴】 01:10: 伊丽莎白·毕肖普的生平、主要创作时期和作品 04:35: 包慧怡翻译毕肖普诗集的缘起 09:14: 2002年10月10日买到的《伊丽莎白·毕肖普诗选》 15:14: 《未知的爱:伊丽莎白·毕肖普传》介绍 20:10: 科尔姆·托宾如何看待毕肖普 25:02: 合理理解毕肖普的“童年创伤” 33:03: 毕肖普与罗伯特·洛威尔 41:03: 准确性、自发性、神秘性 46:17: 毕肖普对孤岛的渴望 54:40: 每一次抵达都是为了获得一个“别处” 59:56: 毕肖普和女友的情感纠葛 66:43: 语言的韵律让生活中不相关的事物发生关联 69:00: 毕肖普的爱是她的生存方式 71:32: 拒绝过度抒情 75:50: 如饥似渴地去往“别处” 85:00: 毕肖普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家 92:20: 通过传记走进毕肖普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未知的爱:伊丽莎白·毕肖普传》[美] 托马斯·特拉维萨诺 / 杨东伟 译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伊丽莎白·毕肖普诗选》[美] 伊丽莎白·毕肖普 / 包慧怡 译 《伊丽莎白·毕肖普诗选》[美] 伊丽莎白·毕肖普 / 丁丽英 译 《鲁滨逊漂流记》[英国]丹尼尔·笛福 《Elizabeth Bishop: A Miracle for Breakfast》 [美] Megan Marshall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星月

97分钟
1k+
1个月前

Vol.22 女作家、女导演、女编辑,“全女时代”来临了吗?编辑聊天局02

女性主义和女性写作,似乎总是有着一种天然的亲密关系。从西蒙娜·波伏娃、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弗吉尼亚·伍尔夫、苏珊·桑塔格、伊丽莎白·毕肖普,到今天在文学世界中崭露头角的更多独立声音,让女性写作从被边缘化的文学一隅走向了更广阔的主流文化领域。 在编辑部,我们也常常讨论,如何选择作品,如何理解和呈现女性的声音,如何将那些深刻、复杂、甚至被忽视的女性故事带到读者面前。 本期节目,我们要聊的就是这个属于编辑和女性主义书籍的特别话题。无论是作品中塑造的女性角色,还是探讨性别与社会关系的深度议题,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声音不再是附属品,而是独立、鲜活的存在,她们的故事是对抗、是突破,更是对传统观念的挑战。 【时间轴】 01:05:编辑们年底的工作日常 04:10:如何看待“女”编辑 07:26:戴安娜·阿西尔,五十多年的编辑生涯 12:08: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文学创作 21:04:女性作家的作品推荐 31:04:如何看待被过度标签化的“女性主义” 38:08:师生恋中的性权利 42:16:毕肖普与里奇 49:20:雅众即将出版的女性书籍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暮色将尽》[英] 戴安娜·阿西尔 《一个规矩女孩的回忆》[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一间自己的房间》[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其后 それから》赖香吟 《文青之死》赖香吟 《如雪如山》张天翼 《明亮的夜晚》[韩]崔恩荣 《黑箱:日本之耻》[日] 伊藤诗织 《裸泳》[日] 伊藤诗织 《性权利:21世纪的女性主义》[英] 埃米娅·斯里尼瓦桑 《未知的爱:伊丽莎白·毕肖普传》[美] 托马斯·特拉维萨诺 《潜入沉船:阿德里安娜·里奇诗合集》[美] 阿德里安娜·里奇 《芭比:美役元凶还是独立标杆》[美] M·G·Lord 《改变焦点:有关性责任的全新思考》[美] 加布里埃尔·布莱尔 《火之花:韩国女性运动历程》[韩] Hawon Jung 《沉默:所有问题之源》[美] 丽贝卡·索尔尼特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对本期的感受,也可留言你想在雅众echoing听到什么样的内容,评论区抽一位听众送诗歌笔记本一册~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星月

57分钟
99+
3个月前

Vol.21 车轮与书页,自由与思考的双重旅程:Talk with资深骑行者老秦

在都市,每一个匆匆的身影都是城市景象的一部分。自行车穿梭在来往的车流中,轮胎转动的声音如同城市脉搏的跳动。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声成了耳熟能详的旋律,偶尔响起的铃声,提醒着我们,这座城市的每一条街道,依旧在不停地运转,仿佛从未停歇。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资深骑行爱好者老秦,一起探讨骑行如何塑造一种别样的城市体验,从穿行在熙熙攘攘的街道出发,打破固有的生活节奏,触发过往时间线之外的事件。我们也将挖掘骑行与阅读之间意外的相似之处,将骑行的自由与文字的力量结合在一起,带你走进一个关于运动、思考与发现生活小确幸的全新视角。 【时间轴】 00:52:十年前的外版书引进工作 04:47:小时候骑车的回忆 09:54:骑车与阅读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短暂抽离 12:53:北京和上海的城市骑行环境 20:55:西安古城墙上的骑行 21:29:在纽约的城市骑行体验 26:09:哥本哈根“城市骑行之都” 39:43:八十年代的骑行热潮 42:18:《永久1940-1990》分享 46:27:《The Dot》分享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New York Bike Style》[美] Sam Polcer (Author) / David Byrne (Contributor) /Casey Neistat (Contributor) 《永久1940-1990》上海自行车厂厂史编写组 《The Dot》[澳] Lachlan Morton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对本期的感受,也可留言你想在雅众echoing听到什么样的内容,评论区抽一位听众送诗歌笔记本一册~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星月

56分钟
99+
4个月前

Vol.20 我在京都做出版:Talk with《你好小朋友》出版人夏楠

“世界万籁俱寂中,生命有自喜,我想要做这种感受的书。” 2019年6月1日,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的摄影集《你好小朋友》复刻版正式发行,甫一面世,便引起强烈共鸣,还原了一代中国人记忆中色彩明丽的童年,掀起一股怀旧热潮,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美好的旧日时光,光景宛如昨。这本书背后的出版社——青艸堂,一家2018年成立于京都的出版社,随即被大众看到。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青艸堂创办人、出版人夏楠和设计师简枫,从《你好小朋友》背后的故事开始,经由图像和回忆的再现,反映出版的理念,如不断发展的织锦中的一缕细线,以艺术和沉思的手法编织着影像和文化的叙事。我们的对话也像一本图册一样展开:充满旧时光记忆的闪耀,从热爱中获取幸福的坚定,以纯粹、真诚的形式讲述青艸堂的出版历程。 【时间轴】 02:16:《你好小朋友》第二部和第三部加印 03:19:《你好小朋友》的出版过程 13:39: 通过外太空的照片缓解工作焦虑 14:22: “没有完美的出版物” 18:16: 成立一家出版社的契机 24:10: 辞职后决定去京都 28:00: 钝感力,对困难的感觉是滞后的 31:50: 秋山亮二拍下的正是我们的时代 39:52: 京都生活 44:35:《土門拳 日本古寺》的制作过程 57:06: 值得期待的新书 59:10: 申请100个书号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你好小朋友 : 秋山亮二写真集》[日]秋山亮二 《光景宛如昨 : <你好小朋友>第二部》[日]秋山亮二 《往事成追憶 : <你好小朋友>第三部》[日]秋山亮二 《土門拳 仏像巡礼》[日]土门拳 《土門拳 日本古寺 : Ancient Temples in Japan》[日]土门拳 《古都》[日] 川端康成 《完蛋》[意] 库尔齐奥•马拉巴特 《皮》[意] 库尔齐奥•马拉巴特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对本期的感受,也可留言你想在雅众echoing听到什么样的内容,评论区抽一位听众送诗歌笔记本一册~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星月

58分钟
99+
4个月前

Vol.19 一开始,我只是以为可以方便读书而已:编辑聊天局01

在文字和页面的炼金术中,编校往往是创作的隐秘基石。在每一部作品的背后,都有一位编辑,他可能与作者不曾谋面,甚至不处于同一个时代,但需要在文字和符号中筛选出意义,像呵护嫩芽一样培育思想,在看不见的交响乐中协调作者和读者的声音。 本期节目,我和同事/雅众的编辑们坐在一起,共同探讨编辑的职业核心,层层剥开编辑的职业意义——根植于严谨和遐想的召唤。 我们从聊天中发现一条条热爱的线索:对雕琢叙事的渴望,发掘未曾引进的作品的喜悦,以及为文字注入生命的满足感。在雅众,编辑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它还是一个不断探索的空间,让文学保持永久共鸣的集体旅程。 【时间轴】 01:36:编辑们的工作日常 09:50:对编辑职业的理解 16:00: 成为麦克斯·珀金斯一样的编辑 19:37:难以开口的“拒绝” 21:49: 从外企转行到出版业 24:09: 想要成为一名编辑的原因 27:12: 工作中收获的小小满足感 32:50: 工作之后阅读量翻倍 33:45: 生活和工作如何平衡 37:44: 大家周末都怎么安排? 40:06: I人编辑和E人编辑 41:13: 值得期待的新书有哪些?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未知的爱:伊丽莎白·毕肖普传》[美] 托马斯·特拉维萨诺 《盈边:安德烈·布勒东诗选》 [法] 安德烈·布勒东 《笔底千花:中日书法简史》[日] 鱼住和晃 《二十亿光年的孤独》[日] 谷川俊太郎 《我:谷川俊太郎诗集》[日] 谷川俊太郎 《一个人生活》[日] 谷川俊太郎 《一个拣鲨鱼牙齿的男人》胡续冬 《乐园37号》陈陈相因 《无尽之河:平克·弗洛伊德传》[英] 马克·布莱克 《黑箱:日本之耻》[日] 伊藤诗织 《斑驳之美:霍普金斯诗精选》[英] 杰拉尔的·M.霍普金斯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对本期的感受,也可留言你想在雅众echoing听到什么样的内容,评论区抽一位听众送诗歌笔记本一册~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星月

45分钟
99+
5个月前

Vol.18 素食者是弱者和有罪的吗?与周琰谈韩江及韩国文学

上月初,韩江获得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第18位女作家。正如韩江本人所说“我的写作是从诗歌开始的”,她的作品不是孤立的碎片,诗、小说、散文甚至音乐互相拼合,许多意象、事件、情绪以不同形貌出现,反复以至于无穷。批判现实的立场、对自然与女性的关心、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流淌在文字里,借血与雪,借变形的植物,在现实与超现实之间向暴力发声。从韩江到其他当代韩国文学作品,我们也能更加理解东亚社会中“弱者的坚持”。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翻译家、诗人、策展人周琰,从她翻译韩江诗作的感性体验开始,经由语言风格、写作主题、抵达现实关怀。 马克·罗斯科和我 2(节选) 周琰译 一个深海的夜晚 不被任何声音 或光线触摸, 一个长久持续的暮夜 在千年前爆炸的 一个星云之畔。 某种东西向上渗透, 某种东西向上蔓延, 某种东西在它的嘴里 升起并举起血色的天空 像一只鸟 刚刚穿过一片云 发出雷霆之击 【时间轴】 00:00 朗读韩江诗歌《马克·罗斯科和我》 01:47 对韩江作品以及韩国文学的关注 03:44 翻译韩江诗歌的契机 04:51 诗歌的语言风格和形成原因 18:15 诗歌中常用的意象 22:30 韩江笔下的“生命和死亡” 24:23 韩江作品里的自然 32:06 自我意识的觉醒 37:55 面对疼痛与创伤 40:40 植物的情感与联结 45:39:《素食者》人与植物的情念 60:05:韩江与丽斯派克特比较讨论 65:50:漫谈近年来关注过的韩国文学作品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素食者》[韩]韩江 《少年来了》[韩]韩江 《把晚餐放进抽屉》[韩]韩江 《白》[韩]韩江 《失语者》[韩]韩江 《佛国记》法显 《狮心兄弟》[瑞典]阿斯特里德·林格伦 《我的痛苦有名字嗎?》[韩]河美娜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对本期的感受,也可留言你想在雅众echoing 听到什么样的内容,评论区抽一位听众送诗歌笔记本一册~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司文

76分钟
99+
5个月前

Vol.17 在内卷或躺平的时代,做一个文化探险者:Talk with 海蒂

你是否曾经想象过一种“平行”于日常的生活?就像人生旷野的两条轨道,看似永不相交,但却如同对称于镜面,共同延伸、独立着对话。在诗意的小小宇宙中,人与城市的尺度会否发生变化?独立空间、文化事件、诗歌节,会给我们带来什么。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长沙【镜中】书店的主理人海蒂。当这位“文化探险者”来到上海,带来了她与诗歌相伴的生活故事,分享了创办诗歌活动与打造书店空间的经验。在海蒂的实践与观察中,诗歌是唤醒世界的《Nosepaper》,是打开生活的门把手,而文化工作者是调香师、铸型人,是经验的转译者,和大家共同抵抗孤独、迟疑、不确信的时代情绪。开书店、做活动、打多份工、广交朋友,“除了不赚钱什么都好”,还好,是人在世界正中慢慢移动了结构的边界—— “各自破土而出的树株都直指天空,当长高到视线不再被遮挡,即刻彼此看见,在空中互相伸出枝丫,不是攀援,是结成生态。” 镜中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了下来 比如看她游泳到河的另一岸 比如登上一株松木梯子 危险的事固然美丽 不如看她骑马归来 面颊温暖, 羞惭。低下头,回答着皇帝 一面镜子永远等候她 让她坐到镜中常坐的地方 望着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时间轴】 00:01:朗读张枣诗《镜中》 03:02:城市气质的不同 06:30:为什么创办平行诗歌节 17:14:诗歌节的线下主题活动 23:00:镜中书店像一棵树 29:35:我们要持续相见 33:38:爱与变现 41:18:诗歌节、诗歌活动、诗歌坊 51:20:朗读詹姆斯·赖特诗《祝福》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再度唤醒世界:赖特诗选》[美] 詹姆斯·赖特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星月

52分钟
99+
6个月前

Vol.16 像诗一样生活:Talk with 张定浩

“诗人不是职业,诗人是来自他人的赞美。” 在这个诗意稀缺的时代,为什么TA们仍在坚持写诗?诗人又是怎样写诗,如何生活的?在日出和黄昏之间,在应当率性而为的时刻,如何将情与思定格于纸上?「雅众echoing」特别栏目「像诗一样生活」再度回归,继续邀请诗人朋友们共话生活。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诗人、批评家张定浩老师,一起穿越文字、灵感、寂静或凛冽,在“内卷”的城市森林中谈谈写诗、读诗的“手艺”。除此之外,张定浩老师还将与我们分享对于诗歌出版的观察、担任文学奖评委的感受。细读的魅力何在?青年作家与原创文学面临哪些挑战?情感的生活、丰盈的思考,有机锋亦有共鸣,“像今天/我们说话不能停下来。” 小手工 你厌倦一切对抗性的游戏, 宁愿待在书桌前,花费几个小时 在白纸和一些细碎物件中探寻, 再给它们添加颜色和图案, 然后,等我回来,邀请我一起 赋予这些新生者以活力, 用我们的触摸、呼吸,和惊叹。 这些小手工, 这些由孤寂、耐心与热情所造就的 拙劣模仿物,它们多像 我曾经写下的那些诗, 安放着我们日常生活无法消化的 那一小部分笨拙的生命。 雨在打湿一个新的秋天, 我向你学习纸与手指的纠缠, 学习如何投身于创造又迅速逃逸 在每一个具体事实的中间。 张定浩,1976年生于安徽,现就职于《上海文化》杂志,写诗和文章。著有文论随笔集《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爱欲与哀矜》,《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诗集《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山中》等,另译有e.e.肯明斯《我:六次非演讲》,丁尼生《悼念集》。2024年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评委团成员。 【时间轴】 00:01:朗读张定浩诗《小手工》 02:26:诗人不是职业,诗人是来自他人的赞美 09:09:与女儿的生活日常 09:50:通过写作和阅读让情绪稳定 13:29:诗人要让自己成为一个日常的人 15:25: 20岁需要保持阅读、思考和写作 16:48:当下议题与写作是两回事情 20:25:文本“细读”还有意义吗 30:14:担任文学奖评委的感受 37:04:对“诗歌出版”的观察 42:24:如何看待图书营销 47:45:人生和写作一样都有不同的阶段 49:25:过去受奥登和艾略特影响很深 53:16:分享最近喜欢的诗歌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山中》张定浩 《取瑟而歌:如何理解新诗》张定浩 《十扇窗》[美] 简•赫斯菲尔德 《诗的九重门》[美] 简•赫斯菲尔德 《里斯本丸沉没》方励 导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司文

57分钟
99+
6个月前

Vol.15 只因爱,只因共情太深:与墨墨聊科特·柯本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燃烧殆尽。”或许,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一首中文歌中,但实际上,这句话最早出现于尼尔·杨的歌词中,最终因科特·柯本在遗书中对其的引用,成为世间所流传的名句。 “我有一个女神般的妻子,她野心勃勃,充满同理心。我还有个女儿,她总能让我想起我曾经的样子。她满载着爱和欢乐,亲吻着每个她遇见的人,因为所有人在她看来都是好的,都不会伤害她。这让我惊恐万分,几乎动弹不得。一想到弗兰西丝可能会变成像我一样可悲、自毁、走向死亡的摇滚乐手,我就难以容忍。我的生活很好,非常好,对此我很感激,但从 7 岁以来,我就憎恶这世上所有人。这仅仅是因为人们似乎很轻松地就能友好相处,怀有同理心。同理心!或许我只是太爱人们,也对人们共情太深了。我从翻江倒海的胃里感谢你们过去几年来的来信和关心。我实在是个反复无常、喜怒无常的巨婴!我没有任何激情了,所以记住,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燃烧殆尽。” 一面是被粉丝追捧的知名乐队主唱,一面是心理几近崩溃的“瘾君子”,这种割裂的形象却成了科特·柯本的一生。在他结束生命后,曾有媒体发文“科特·柯本因不堪忍受胃痛、药物及商业化运作带来的压力,在西雅图家中开枪自杀。”但对于这位充满悲剧色彩的摇滚巨星来说,这样的解释未免有些浅薄。 本期「雅众echoing」,我们邀请《重于天堂:科特·柯本传》的特约译校蔡哲轩一起聊聊科特·柯本短暂而炽烈的一生。从辉煌到陨落,如同病痛般的憎恶与痛苦,只因爱,只因对人们共情太深。 【时间轴】 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 00:58: 90年代听到涅槃乐队的时候 06:02:涅槃乐队改变了一个时代 09:48:垃圾摇滚的出现打破传统的行业规则 17:21:与《重于天堂》的缘分 23:32:不得不“燃烧殆尽” 28:48:原生家庭的不幸与个人成就的关系 37:31:27岁俱乐部 42:40:如何看待柯本的死亡 46:34:推荐五首涅槃乐队的歌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重于天堂:科特·柯本传》[美] 查尔斯·R.克罗斯 《大卫·鲍伊访谈录》[英]肖恩·伊根 编 【节目中播放的歌曲】 Nirvana - Come As You Are Nirvana -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Nirvana - Something In The Way Nirvana - Heart-Shaped Box Nirvana - All Apologies Nirvana - 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 (Live)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星月

62分钟
99+
6个月前

Vol.14 无尽之河流至永恒:与陈震聊平克·弗洛伊德

你已经听过他们的歌了,为什么还要读乐队的传记? 为了研究歌曲创作的背景,有人一本正经地说;为了了解乐队成员幕后的个人生活,有人兴致勃勃地说;为了谈恋爱时没话找话,有人腼腆忸怩地说;为了抵挡摇滚乐的衰败,有人郑重其事地说。 是的,这些在传记里都有:既有创立乐队的激情,也有瓦解乐队的分歧;既有风光无限的黄金年代,也有樵柯烂尽的衰退时期;既有起,也有伏;既有生日,也有告别之日——还有绵延至今的火热余烬。 《无尽之河:平克·弗洛伊德传》从平克·弗洛伊德在“现场八方”演唱会上历史性的重组演出开始,回溯乐队自最初瑰丽奇异的迷幻/太空摇滚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历经巅峰、80年代乐队内部开始分裂,直至2014年推出最后一张专辑《无尽之河》的完整历程。 再现乐队五名重要成员席德·巴瑞特、罗杰·沃特斯、大卫·吉尔莫、尼克·梅森、理查德·莱特的隔阂、冲突、分别、重聚,并将这背后种种充满张力而又不为人知的细节串连起来——性格迥异的乐手之间冲突激烈,饱受痛苦纷扰;而灵感和创造力却始终能从中迸发,成就他们音乐中的深刻与复杂。 本期「雅众echoing」,我们特邀《无尽之河:平克·弗洛伊德传》的译者陈震一起走进平克·弗洛伊德的世界,从“开始的结束”到“结束的开始”,无尽亦是永恒。 【时间轴】 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 01:17|接触到英国摇滚乐的契机 06:15|剑桥对平克·弗洛伊德的影响 15:00|罗杰·沃特斯在创作中引用李商隐和李贺的诗词 17:52|《动物》与《动物农场》 21:06|因为一首歌,想起一个人 28:53|喜欢一个乐队有必读他们的传记吗? 36:48|推荐喜欢的摇滚乐队 42:42|推荐五首平克·弗洛伊德的歌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无尽之河:平克·弗洛伊德传》[英] 马克·布莱克 《柳林风声》[英] 肯尼思·格雷厄姆 《动物农场》[英]乔治·奥威尔 《在路上》[美] 杰克·凯鲁亚克 《我是你的男人 : 莱昂纳德·科恩传记》[英] 西尔维•西蒙斯 《布鲁斯往事 : 巴迪·盖伊自传》[美]巴迪•盖伊/[美]大卫•瑞兹 《狂想人生 : 皇后乐队传》[英] 马克·布莱克 《谁愿永生:弗雷迪·莫库里传》[英] 彼得•弗里斯通 / [英] 大卫•埃文斯 【节目中播放的歌曲】 Pink Floyd - Hey You Pink Floyd -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t. 2 Pink Floyd - Set the Controls for the Heart of the Sun Pink Floyd - Wish You Were Here Pink Floyd - The Great Gig in the Sky Pink Floyd - High Hopes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星月

50分钟
99+
7个月前

Vol.13 诗人、作家、歌手、音乐家、情圣、浪子、禅僧:与墨墨、韩晓蕾聊莱昂纳德·科恩

无论是熟知莱昂纳德·科恩,还是略有耳闻,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他的神话。这个神话或是源于他浪漫而耀眼的身份——歌手、词曲创作者、诗人、小说家;或是他传奇的人生经历——战争、爱情、信仰、隐居和几度起落的事业。他总是随心地一走了之,去往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或者走进高山上的禅寺,销声匿迹数年,留下一群好奇的人,揣测他、解读他、定义他。 多年来源源不断的传记和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美化了这些神话,渐渐地,它们变成了“事实”,科恩的形象似乎已深入人心——忧郁、风流、虔诚、浪漫,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即使看上去像一百岁却依然能被冠以诸如“情圣”“浪子”“浪漫主义者”这样的名号,那这个人一定是莱昂纳德·科恩。 但真实的莱昂纳德·科恩绝非这些形容词可以概括,正如他一直生活在某种介于快乐与挣扎,确信与怀疑的灰色地带,真实的他被排除在神话之外,被忽略,被误解。而走近他最好的方式莫过于通过他自己抛出的管道,透过他自己的阐述,他会带你走进“封面故事”背后的世界。 本期「雅众echoing」,我们特邀自由撰稿人墨墨和《再次远行:莱昂纳德·科恩访谈录》的译者韩晓蕾一起走进科恩的世界,聊一聊科恩如同过山车般跌宕起伏的人生。 【时间轴】 在本期节目中你将听到: 01:23|第一次了解到科恩是什么时候? 02:25|从诗人和小说家的身份转向音乐创作 06:43|60-70年代的科恩 11:51|1973年科恩参加赎罪日战争 14:22|80年代的美国音乐行业 18:13|科恩作品中的宗教性 21:56|“万物皆有裂痕,光便如此进入” 26:44|林忆莲“这作品并不完美,但真实如人生。” 28:57|2004年被经纪人凯利·林奇骗走钱财 31:43|恐惧的并非是死亡,而是准备死亡的过程 37:59|猜猜科恩的mbti 【节目中提及的作品】 《再次远行:莱昂纳德·科恩访谈录》【美】 杰夫·伯格 编 《林忆莲:野花》蔡哲轩 《大卫·鲍伊访谈录》 【英】肖恩·伊根 编 出品人|方雨辰 本期策划|简雅 后期制作|张丽超

43分钟
99+
7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