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一起床就累,谁懂?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瞬间?迷茫:即使每天什么都没做,但仍感觉很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焦虑:厌倦一眼到头的日子,明明很想摆烂放松,却又怕落后别人太多,只能咬牙跟上;逃避:害怕努力却得不到好的结果,更怕辜负他人的厚望,而不敢面对;压抑:明明累到不想说话,还要在应酬和上级面前调动200%的热情,把“疲惫”咽进肚子,用"超人"标签裹住真实的自己…… 本期纲要: 01:06 1、“低能量”的本质 01:08 ①身体“内存不足”的警告 03:32 ②生命力无处宣泄的表征 06:13 2、自我能量补给“充电”与“放电” 06:15 ①接受更多的光照 07:24 ②养成随时锻炼的习惯 08:36 ③做一件小但快乐的事 09:43 ④把能量留给自己 11:25 3、现实中的能量补给站 11:27 ①运用视觉疗愈 12:37 ②成为日常仪式 13:32 ③建立情感连接 14:26 4、不必强求成为“高能量”的人 小结: 在日常的荒芜里,请记得将情绪拾起。每一份情绪,都是自我的真实映照。给自己一些时间休息,做一些能感到舒适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影、散步等。记住,任何状态的你都是最好的自己。在设计和品牌的世界里,多样性和包容性是被推崇的,生活也是如此。所以,你可以理直气壮地成为一个“低能量”的人。 【参考资料】 [1]小红书:我发现低能量的本质是生命力无处宣泄 [2]微信公众号:吉利根:真正拖垮你的,是低能量体质 [3]微信公众号:低能量,我的身体就像只剩半格电的手机 [4]小红书:情绪疗愈|运动与疗愈的新消费场景构建方法 [5]微信公众号:如何走出低能量状态? [6]微信公众号:“饿了吃饭、睡前洗澡”都成难事:一个高学历低能量女生的崩盘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15分钟
99+
1周前

38.电子孤儿:我在网络世界寻找爱

从去年一段时间网路上“电子父母”这个赛道特别的火,我最开始还不明白什么意思,后来才知道,是一种新型的亲子关系,年轻人会用虚拟网络代替现实世界中的父母,填补了爱的缺失。 本期纲要: 01:07 1、“电子父母”:虚拟世界里的温暖港湾 03:18 2、为什么年轻人会热衷于找寻电子的情感代餐 06:35 3、回归现实,真实的需求 08:00 ①不轻易指责,允许一切发生 09:57 ②不说教,给足孩子正向的反馈 11:54 ③不过度干预,陪伴孩子进入自我探索的空间。 14:00 4、情绪导向经济下的情感需求 16:32 5、理性看待虚拟情感,拥抱现实生活 小结: “电子父母”、”电子养娃”等都是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们见证了人们在情感需求上的探索和创新。在享受它们带来的便利和快乐的同时,我们要保持理性和清醒,让虚拟情感成为我们生活的助力,而非阻碍。让我们在虚拟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用爱去编织属于自己的情感纽带。 【参考资料】 [1]微信公众号:赛博代餐:单亲女儿粉上“电子爹” [2]微信公众号:“电子爸妈”:当代年轻人的新型情感寄托 [3]4.小红书:年轻人为何热衷找“电子爸妈” [4]5.小红书:为什么“教挑菜”视频比亲妈更治愈?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19分钟
99+
3周前

37.万物皆可联名

品牌联名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商业合作,它既是品牌借势电影热度提升知名度的营销手段,也是通过创意碰撞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文化桥梁。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的格局。如今,我们正身处个“万物皆可联名”的时代,品牌联名如同一场盛大的狂欢,席卷了从时尚到餐饮、从美妆到游戏的各个行业。跨界合作的案例层出不穷,一次次刷新着我们对品牌创新的认知,也重新定义了消费体验的边界。 本期纲要: 02:121、联名的多元宇宙 02:26 ①品牌 + 品牌:跨界融合的惊喜碰撞 04:54 ②品牌+IP:情怀与创意的完美邂逅 09:01 ③品牌+名人:流量与实力的强强联合 11:28 2、联名背后的商业密码 11:38①营销新引擎:制造话题与热度 12:40 ②重塑品牌力:年轻化与多元化 14:18 ③消费新动力:满足个性与情感需求 15:40 3、联名之路的挑战与应对 15:50 ①联名“翻车”启示录 18:16 ②如何走好联名之路 小结: 真诚营销,回归消费者的需求初心,是品牌联名的核心价值所在。品牌应坚决避免过度营销和虚假宣传,切实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并讲述联名背后的故事,传递品牌的核心价值。可以通过举办线上线下互动活动,邀请消费者深度参与产品的设计、体验与分享。比如,在线上征集创意文案,让消费者发挥自己的创意,为联名产品赋予独特的内涵;在线下举办文化展览、手工工坊等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品牌文化与产品魅力。通过这些方式,让消费者不再仅仅是单纯的购买者,而是成为联名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增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情感纽带,使联名产品承载更多的回忆与温度,真正实现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双向奔赴。 【参考资料】 [1]易佳颖,刘禹希,林昱彤.“我”为联名狂[N].21世纪经济报 道,2024-05-22(003).DOI:10.28723/n.cnki.nsjbd.2024.001875. [2]微信公众号:太疯狂了!三大茶咖品牌同时联名《哪吒2》! [3]微信公众号:近30+品牌联名大起底,跨界营销怎么“玩”? [4]微信公众号:2024年,品牌联名如何打破常规? [5]微信公众号:品牌联名联的到底是什么?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20分钟
99+
1个月前

36.吃预制菜还不够,你的人生也被预制了?

2024 年已经过去了,“996 是福报”这种观念很早就已经成为过去式,但当“躺平”与“内卷”还在拉扯,打工人与“预制菜”双向奔赴了,这种现象正在悄然变成当下热议的话题。 本期纲要: 02:31 1、渗透进我们生活的“预制”现象 03:02 ① 什么是预制人? 04:52 ② 房子为什么是拼装的? 05:31 ③ 就这个预制朋友圈,爽! 06:02 ④ 人生的剧本,是否也已被悄然写下? 07:54 2、为什么我们会陷入预制生活? 07:59 ① 风险规避心理 08:31 ② 从小接受的教育和文化强调“按规则生活”,导致人们害怕偏离轨道 09:11 ③预制生活提供了社会认同感,人们容易依赖成熟的模板和参考系 09:40 ④ 预制生活模式成为了一种“高效化工具” 10:07 3、在“稳定”和“真我”中寻求平衡 10:34 ① 树立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意识 11:10 ② 勇于尝试和探索新事物 11:34 ③ 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11:55④ 偶尔做个 p 人 12:23 4、预制现象下的网络新风尚:网友整活不停歇 12:30 ① 小米卫生巾的预制广告 13:00 ② 星光大赏中的“预制台本” 13:30 ③ 预制春晚小品 14:05 5、预制的生活,我们失去和得到了什么? 小结: 不可否认,“预制人生”是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现象,我们也需要辩证地看待这种情况。首先,效率与便捷性的显著提升是预制生活最直观的馈赠。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预制好的方案、标准化的流程大大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使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任务,从而将更多时间投入到个人兴趣、家庭陪伴或自我提升上。这种高效的生活方式,对于平衡工作与生活、缓解现代人的时间焦虑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资料】 [1]知乎:生命已经这么短了,为什么大多数人还是流于世俗而不追求真正想要的? [2]小红书:勇敢地去打破规则 [3]小红书:世界是个草台班子? [4]逃离预制:谁在定义我们的生活 [5]小红书:今日热点:“预制人”成为网络热梗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16分钟
99+
3个月前

35.赛博男友又如何?我在纸片世界里爱自己!

李泽言、查理苏、沈星回、陆景和......你是否听说过这些名字?你是否见过身边的人对他们高呼“老公”?你又是否在发现那些“老公”们只是纸片人后产生疑惑,为什么会有人会谈一场无法触及的赛博恋爱?以上人物都出现于同一种游戏类型——乙女游戏。 本期纲要: 001:52 1、什么是赛博恋爱? 02:33 2、为何赛博男友如此受欢迎? 04:19 3、赛博男友对恋爱观的重塑 06:02 4、乙女游戏贩卖的是“情绪价值” 07:44 5、女性叙事文本与男性角色呈现 11:05 6、情感叙事中虚拟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13:59 7、虚拟亲密关系的意义 小结: 乙女游戏的尽头,或许并不是某个特定的剧情结局,而是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对自我认知的提升和对爱自己的领悟。当我们从游戏中抽离,回到现实世界时,应该将这种爱自己的力量延续下去。在生活中,我们要像在游戏中一样,勇敢地做出选择,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珍惜自己的价值。无论如何,每个人都有权利在忙碌的一天过后,短暂地沉浸在另一个世界做会儿梦。至于恋爱游戏能否让女性在现实生活中重拾对爱情的期待——那根本不是需要由游戏来负责解决的问题。 最后,祝愿每一位女性都可以由衷的爱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无论有没有属于自己的“男主”,我们都是自己人生的主控。 【参考资料】 [1] 公众号文章:乙女游戏的尽头,爱自己 [2] 公众号文章:乙女游戏:为什么姑娘们宁愿在网上和纸片人谈恋爱? [3] 乙女游戏情感叙事中的虚拟亲密关系——基于《恋与深空》与青年女性玩家的研究 (作者:陈晨、张扬) [4] 公众号:乙女游戏对当代女性产生的影响 [5] 公众号文章:热点透视 | 与“赛博男友”谈恋爱的背后 [6] 公众号文章:“我玩乙游,不是因为想恋爱。”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19分钟
99+
3个月前

34.《甄嬛传》为什么会成为电子榨菜长久不衰?

在《2023 年豆瓣青年生活趋势报告》总结了当下青年人的一些生活新趋势,其中,排在第三位的“赏味电子榨菜”反映了近年来在年轻人中盛行的一种观剧现象。所谓“电子榨菜”,指的是在数字媒介环境下,一些青少年一边吃饭,一边使用手机或平板电脑观看一些经典老剧以及与其相关的“再创作”视频, 如《甄嬛传》剧集与 UP 主创作的《甄嬛十级学者美食专项考试》短视频等。 本期纲要 04:12 1、电子榨菜的剧情体验:《甄嬛传》映射的情感结构 05:32 ①“借来的体验”:《甄嬛传》提供情绪满足感 07:11 ②情感共识:归属感的构建 08:59 ③台词梗广泛使用:自我表达的符号 10:26 2、从“电视剧”到“社交媒介”:《甄嬛传》的“二次创作” 12:30 ①剪辑视频 12:51 ②UGC 类混合剪辑视频 13:24 ③情境短剧 14:00 ④“周边”视频 小结: 《甄嬛传》宫斗剧中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段式的结构剧情可以填补独处的无聊与空虚,是一种有效的情感寄托方式,以此消磨时光,满足陪伴感,既能自我娱乐又不需要他人参与,从而解决“社恐症”。而在社会加速的环境中,似乎只有吃饭、坐电梯、排队的时候才是我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在这样见缝插针、争分夺秒的闲暇中,人们总是渴望把时间最大化地利用起来,于是有了“甄嬛配饭”“甄嬛配家务”“甄嬛配洗澡”等“电子榨菜”以供粉丝享用。不过,这种“电子榨菜”其实并没有填补粉丝观众内心的寂寞与空虚,相反,它们可能会加剧社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 【参考资料】 [1] 孙佳山.多重视野下的《甄嬛传》[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04):27-35. [2] 曾一果,李一溪.网络米姆与电子榨菜:数字时...传》的“二次创作”现象谈起[G].传媒观察.2023(06):82-88. [3] 小红书博主:秃头研究所新传考研 [4] 小红书博主:藏进云朵里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16分钟
99+
4个月前

33.你患上“文字讨好症”了吗

你是这样的吗? 微信聊天的时候,总喜欢加上一些语气词,比如“好滴”“好哒”“好的呢”…… 能说“嗯嗯”“哦哦”,就绝不说“嗯”“哦”。 甚至一句话说完,还要配个表情包才舒服。 本期纲要: 01:05 1、“文字讨好症”概述 01:07 ①“文字讨好症”缘起何处? 01:32 ②“文字讨好症”是什么? 02:17 ③“文字讨好症”的等级划分有哪些? 02:28 2、“文字讨好症”的行为动机解析 02:30 ①社交礼仪:高情商群体社交素养的语言表达 04:40 ②情感表达:情感过度补偿带来语言通货膨胀 06:43 ③新型网络文化:青年群体的身份认同和情感传染 09:12 ④自我呈现:塑造积极形象以获得社会支持 11:03 3、“文字讨好症”&语言“通货膨胀” 11:06 ①语言“通货膨胀”的定义 12:22 ②“文字讨好症”是导致语言“通货膨胀”的必然原因 13:32 ③“文字讨好症”是语言“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14:29 4、如何对待“文字讨好症”和语言“通货膨胀” 14:52 ①保持真诚,坚守原则 15:38 ②正常看待,避免过度担忧 16:52 ③善意的表达不该被“病化” 小结: “文字讨好症”作为线上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不可否认具有社交表演性质,但也用于友好信号释放、强烈情感传递、自我形象塑造等方面。本研究虽然尽可能地兼顾性别、专业、学历、年龄、职业等变量因素,但受客观条件所限,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过, 研究不仅从批判视角洞察该社交行为,更从“文字讨好症”行为产生的内在肌理,明确了其对于个人、青年群体、互联网人际交往环境发展的重要意义,洞察了“文字讨好症”行为的形成原因。最后,“文字讨好症”无论是好还是坏,其产生的行为动机以及引发的社会意义都值得深思。 【参考资料】 [1]青年文摘:壹心理,13年专业心理咨询品牌.全网吐槽的“微信文字讨好症”. [2]陈梓萌.语言“通货膨胀”与“文字讨好症”[J].今古文创,2024,(25):134-136.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25.041. [3]管梦瑶.“文字讨好症”:个体在线社交行为研究[J].全媒体探索,2023,(04):118-121. [4]小红书:新传案例|为何会出现“文字讨好症”? [5]小红书:10月热点话题|微信文字讨好症. [6]小红书:原来语言早就通货膨胀了.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18分钟
99+
4个月前

32.上网冲浪,我被确诊为NPC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种“NPC”文学热潮。所谓NPC,即non-player character的缩写,意为非玩家角色,指那些在游戏中不受真人玩家操控的角色类型,它们有设置好的固定的任务和台词,由真人玩家触发而启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似乎经常要被迫开启对话,其间充斥着尴尬与离谱,对话完,便又回归到茫茫然不明就里的初始蒙昧状态。而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如上操作的瞬间,恰恰是最能令人们发出天问的时刻:“我到底是不是NPC?” 本期纲要: 01:08 1、什么是NPC文学? 02:19 2、NPC文学兴起的原因:普通人的自嘲 03:34 3、每日疑问:“我到底是不是NPC?” 03:51 ①一些发现自己被“确诊为NPC”的证据。 05:51 ②如何辨别身边的究竟是人还是NPC? 07:55 4、打破西西弗斯的神话:在重复中前行 13:00 5、顶级松弛感:以玩家心态游戏人生 13:02 ①敢于接受,回归真我 14:42 ②生活的游戏还在持续升级 小结: 或许,我们最应该做的是拿出游戏心态,在这场名为“人生”的游戏里多刷经验值。每天游戏开始,当耳畔响起那句,“欢迎来到地球online,请选择你的武器”,便兴冲冲去战斗。毕竟NPC的世界里没有失败,只有经验值+1。亲爱的玩家,愿我们都能卸下重担,放肆生活,在只走一遭的世间找到自己的快乐。 【参考资料】 [1] 张修权.摆脱NPC成为主角[N].中国会计报,2024-07-12(016). [2] 赵金文.困顿与觉醒:现代青年精神生活的现实透视及引领理路——基于网络热词的话语嬗变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53(03):69-77. [3] 邢立龙.基于模因论的自嘲类网络热词传播机理研究[D].河北大学,2022. [4] 公众号:曾经被吐槽狗血的霸总文学,怎么被一个保姆逆转口碑了? [5] 公众号:月薪几万,才不会怀疑自己是NPC?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16分钟
99+
4个月前

31.祛魅时代,逢事一句那咋了

“那咋了?” 这并非是对问题的逃避,而是对世界的一种成熟和包容。 本期纲要: 00:25 1、关于祛魅 02:29 2、学会祛魅 03:04 ①对他人“祛魅” 03:42 ②对自我“祛魅” 04:55 ③对物欲“祛魅” 05:50 3、祛魅的本质是经历 07:59 4、那咋了? 08:53 ①自我中心与不拘一格 10:03 ②拒绝迎合与审视压力 10:50 ③对传统价值观的挑战 11:50 ④网络文化中的自嘲与幽默 12:43 ⑤对生活琐事的豁达态度 13:39 5、祛魅与设计 小结: 在这个看似杂乱无章的“草台班子”中,我们通过自嘲与幽默,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精彩。这个世界并不需要过度包装,我们的生活不必按照别人设定的剧本来演绎。通过祛魅,我们走向了一个更为真实、自由的世界。“祛魅”不仅仅是对过去社会期望的解构,它也是一种更为深刻的生活态度,它要求我们通过理性、批判性和自我觉察的方式去审视和接受这个世界,放下对物质、成功等传统观念的过度依赖。在这个过程中,年轻人不再盲目追求外界的评价和认同,而是选择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去生活,追求自由、独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参考资料】 [1]方格格,王璐璐.从风格态度迈向生活哲学:“松弛感”的本土化突围[J].中国青年研究,2024(10):92-101. [2]微信公众号:哲思 | 一个人变强的征兆:学会祛魅 [3]微信公众号:祛魅,年轻人的新“修行”? [4]小红书:对这个祛媚是成长的第一步 [5]小红书:不要慕强,要祛媚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17分钟
99+
4个月前

30.爆梗奏乐,一场荒诞的狂欢!

近年来,抽象文化势头燎原,并经历多次更新换代,逐渐成为一种风行网络的青年亚文化现象。对待这种反传统、反规则、注重个性表达的网络风潮,人们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审丑文化”“解构严肃”“群体猎奇”的范式上,却少有人思考,为什么年轻群体喜欢抽象表达?在仰天大笑与肆意狂欢背后,是否存在着一个真实的谜底?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品牌“抽象”频出圈? 本期纲要: 00:59 1、什么是“抽象文化”? 04:05 2、“抽象”为何能成为流量密码? 04:09 ①抽象是“找乐子”的重要方式 05:28 ②抽象是社会情绪的投射 07:24 3、品牌玩“抽象”频出圈 08:11 ①麦当劳:麦门文学 11:09 ②多邻国:劝学人设 12:57 ③巴黎世家:丑学营销 14:40 4、“抽象”过后,现实生活该落脚何处? 小结: 透过抽象文化消解严肃、背离主流的现象,能够探寻青年人的生存状态和一个时代的深层图景。但是,无意义的宣泄与肆无忌惮的相互攻讦,始终不是抽象文化的归宿。青年如何在网络热梗的传播和狂欢中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品牌如何巧妙借助这股热潮进行合理营销,仍需在真实的生活体悟中不断试探和摸索。 【参考资料】 [1]微信公众号:为什么品牌都开始玩疯感设计? [2]搜狐网:整活、乐子和赛博梦乡:为什么“抽象文化”越来越火? [3]微信公众号:华为、蕉内、RIO……这些品牌已经开始玩抽象了 [4]微信公众号:玩“抽象”是情绪解药吗丨焦点网谈 [5]人文院报:评论|抽象不是“无厘头”,是年轻人情绪的出口 [6]汤雪灏.话语争夺、意见表达与网络狂欢——青年亚文化视角下的“抽象” 文化透视[J].天府新论,2020,(05):143-152.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19分钟
99+
5个月前

29.我重生了,这辈子我要先甜

近期引发热议的年轻人的“没福硬享”,年轻人们总有办法能把5分的福气享成10分;把泡面吃成满汉全席;两杯起送的奶茶一人喝两杯;3000的工资吃饭花4000。总之绝不亏待自己的“独生嘴”。他们信奉“省着点富不了,花这点穷不了”“先苦不一定后甜,先甜肯定是甜了”,立志要把自己富养一遍。年轻人不理解老一辈“没苦硬吃”,老一辈也很难接受年轻人“没福硬享”,年轻一辈和老一辈的人们在线上线下也是因此争执不下。 本期纲要: 01:29 1、什么是吃苦 03:26 2、先甜or先苦,that’s a question 04:170 ①年轻人是怎么“没福硬享”的? 06:04 ②年轻一代真的吃不了一点苦吗? 07:38 3、“吃苦“并非受苦理的满足 07:40 ①为什么吃苦 09:04 ②吃什么苦,怎么吃 11:02 4、吃苦&吃甜背后的情绪经济 小结: 在万物呼啸而过的世界里,我们仿佛只有仅仅抓住些什么,才能证明自己的确然存在。而这种联结本质上是一种情绪上的欲望和诉求。由此,年轻人所谓的“享福”实际上是正视并尽力满足个人的情绪诉求的一种表现。这本身就需要停下吃苦式的不断奔跑,正式自己内心对于与外界产生深层联系的渴求,以内心充盈的状态与外界产生共鸣。近年来兴起的“情绪经济”也体现出了这样一大趋势:年轻一代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之外,也越来越重视起情绪价值的获取。 【参考资料】 [1]本刊编辑部 ,刘书锦.当代年轻人不能吃苦?——“吃苦文化”主题素材拓 展与运用[J].作文与考试,2024(05):8-11. [2]微信公众号:老一辈没苦硬吃vs年轻人没福硬享 [3]小红书:热点话题��当代年轻人没福硬享 [4]小红书:第三期|当代年轻人要不要没苦硬吃 [5]小红书:稻盛和夫先生的吃苦观,颠覆你的认知了吗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13分钟
99+
5个月前

28.谁的童年DNA动了

噪点、抖动的屏幕,空无一人的教室,古早windows电脑屏幕上停着页面,蓝色玻璃建筑优雅伫立,电台频道的嘶嘶声,远处传来《鲁冰花》的合唱声……它的本质是怀旧伤感,是网友们通过影像切片完成一场对千禧年的集体追忆。而中式梦核的经典符号,则是由记忆里的旧日图景所构成的。所有的意象浓缩成童年里普通的一天,在20世纪20年代,我们想在那虚构的时间里待一会儿,再待一会儿…… 本期纲要: 01:33 1、中式梦核是什么 03:05 2、中式梦核特点 03:07 ①中式生活记忆元素 03:30 ②梦核、怀旧与阈限性 03:53 ③梦境编织的文字 04:12 ④“已经没有人了” 04:24 3、中式梦核的元素 04:25 ①千禧年建筑 05:46 ②世界是个巨大的游乐场 07:06 4、中式梦核为什么火 07:08 ①成为社交货币,群体性怀旧的联结共同情感投射 07:50 ②满足负面情绪下的逃离需求 08:38 ③怀旧情绪的补偿作用 09:35 5、中式梦核——回不去的童年 小结: 当我们凝视那些熟悉的事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纯真的“小孩”,在怀旧的氛围中汲取力量。之后,我们带着一颗童心勇敢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克服成人世界中的重重难关。或许,这正是怀旧美学的真正价值所在,它不只是逃避更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在现实中更加坚强与勇敢。 【参考资料】 [1] 黄顺铭,刘欣庭.制造“梦境”:技术怀旧视角下的中式梦核实践[J].新闻记者,2024,(09):21-39.DOI:10.16057/j.cnki.31-1171/g2.2024.09.005. [2] 陈致颖.中式梦核的慰藉[J].环球人文地理,2024,(11):4. [3] 丁喆彦.阈限空间视域下诗意动画创作维度研究[D].湖北美术学院 ,2023.DOI:10.27132/d.cnki.ghmsc.2023.000089. [4] 微信公众号:中式梦核:当代青年的赛博庇护所 [5] 微信公众号:中式梦核是对千禧年的集体上坟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壹月|小虎 配图:网络

12分钟
87
5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