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阐述我的观点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认为你丧吗?或者你认为你佛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再数量万千的亚文化分支中,悄悄盛行了一支,“丧文化”。美国媒体称之为“垮掉的一代”,叔本华说它是“悲观主义”,日本把这样一批人称为“御宅族”。 本期纲要: 1、“丧文化”是什么? 2、你真的丧吗? 3、丧文化,其实是个伪概念 4、从丧到佛,我们经历了什么? ①治疗 ②反抗 最后: 要记住,中国的年轻一代,从来都不丧,无论是科研领域,还是服务行业,无论是疫情救灾的一线,还是风雪如刀的边关,90后甚至00后都在成为中坚力量。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逆来顺受的承认了这些标签,选择自己平凡而普通的活着,这没什么不好。 但是如果有人整天告诉我们,应该跳出舒适区,要努力奋斗,要多加班赚钱,请一定记住,我们努力的目标,就是实现一个自我满足的舒适区。在衰退的大环境下,如果你已经在舒适区了,请学会佛系地享受这一切,再选择稳步向前。 时代总在进步,文化也一样,在未来,佛系可能还会演化为别的文化,也许是大威天龙系、赛博朋克系,甚至是克苏鲁系,都没什么可奇怪的。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如何演变,愿每个年轻人都拥有这样的英雄主义,愿每个年轻人都学会接纳普通,接纳不上进的自由,也保有奋进的勇气。生活可能朴实无华且枯燥,年轻的你也许有些生不逢时,但如果你错过了时代,没关系,请别错过你的人生。 【参考资料】 [1]bilibili:图灵的猫 从"丧"到"佛",我们这代年轻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2]bilibili:汪博士心理学.如何看待李诞的丧文化 [3]腾讯视频:《腾讯新闻巅锋第四季》“打工人”李雪琴:我就是娱乐圈的基层 [4]腾讯视频:【一席】梁永安:在单身的黄金年代我们如何面对爱情 [5]微博:#被李雪琴笑死# [6]段水莲,刘莼汐.“丧文化”现象的社会心理学思考.《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20-23,共4页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栗子|大宁 配图:网络
《三体》作为科幻小说其三版影视作品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以及它的受众群体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关于于三版三体,观众在期待些什么? 本期纲要: 1、文学脉络与观众类型 《三体》影视属于影视改编作品,它有原著世界观的支撑,它是我国科幻作家刘慈欣于2006起在《科幻视界》上连载的三部长篇小说,分为是第一部《地球往事》、第二部《黑暗森林》、第三部《死神永生》,这三部作品在国际科幻圈子引起不小的反响。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要知道科幻影视作品相较于其他类型作品有什么特征。“科幻”这两个字可以分解为科学与幻想,那么影视作品中就要带有的符合当代科技发展逻辑的“科学性”和一定的对未来科学延展的”幻想性”。 2、作品总结与焦点思考 从各大平台的弹幕、评论中,我们可以将观众分为三类人群:第一类“原著考据党”,这类观众看过且热爱原著,对影视作品是否高度还原原著有相当大的执念,对于他们来说,《三体》影视版就是《三体》小说的视听语言后的艺术呈现,如果编剧对其大量修改,那么无论作品结果好坏都无法满足;第二类“科幻向观众”,这类观众曾经看过原著或通过互联网和某些途径无意中了解到《三体》的主旨或部分片段内容,这类观众对于是否改编不会表现出太多的要求,偏向从剧情和视效与欧美科幻电影对比做出作品评价;第三类“纯路人观众”,这类观众对《三体》几乎不了解也不熟悉,关注到《三体》是通过平台宣传,对此类作品的评价标准相对理性,这类观众评论主要表现为“整体观感和剧情是否易于理解”。 接下来我通过三类人群对“三部作品”关注的焦点来对照评价。 首先是艺画开天的动画版本。第一个焦点是:“前期危机感铺垫不足”。第二个焦点是:“改编”问题。第三个焦点是:”制作视效”问题。 然后是腾讯的网剧版本。这部作品第一个焦点是:“剧情节奏问题”。第二个焦点是:“高度还原原著”。 最后一版是奈飞美剧版《三体》 3、续作思考与三体美感 《三体》作为中国市场有望国际化的潜力IP,各大影视公司一定会陆续拍摄续集,面对开发难度更大的第二卷《黑暗森林》中章、下章以及第三卷《死神永生》,如何能让观众满意,或观众到底在期待什么?这是文学影视化作品都要面对的问题。众口难调的现实无法避免,一部作品质量再高呼声再高,也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喜欢科幻的我们也可以问自己,到底什么作品才能让我们满意? 对于《三体》的影视化我认为最关键的美感是必须营造的。《三体》的美感也许不在于它作为科幻巨作展示的壮阔庞大的叙事和炫目的科技,而在于平静且深沉的引人思考的物理学背后的美,像三体人作为武器的“水滴”,在优雅如“圣母的眼泪”般脆弱的外表下,以看似违反物理学常识的位移方式,用最原始的撞击的形式,毁灭人类张牙舞爪引以为傲的恒星战舰群。以无情感的状态告诉人类:“毁灭你,与你何干。” 汇总大多数观众对所有文学改影视的科幻作品的评价,大家真正关注的点,集中于故事,影视就是视觉化的故事,这也许也是观众最想要得到的《三体》本质的美 。 【参考资料】 [1] Bilibili:《三体》电视剧做到了什么?不吹不黑分析优缺点 [2] 东方甄选: 董宇辉访谈吴京郭帆沙溢 [3]腾讯视频:《三体》网剧、《火星救援》、《星际穿越》截图。 [4]微信公众号:豆瓣评分升至8.2!腾讯剧版《三体》以匠心探索成就开年神作。 [5]微信公众号:“停播”和“免费看”,阻挡不了《三体》动画向豆瓣3.0狂飙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栗子|大宁 配图:网络
相信在网上冲过浪的各位朋友,在每周的星期四这一天收到过类似的消息,这些消息文本的开头可能是悬疑推理故事,可能是狗血纠缠的爱情故事,可能是某个明星的娱乐新闻八卦,可能是文艺抒情的短篇……但无论是那个引人注意的开头,无论其故事如何真实、深情、耐人寻味。最后的结尾一定会回到那一句看过无数遍的魔性台词:“今天肯德基疯狂星期四,谁请我吃?v我50”。 本期纲要: 1、走红的疯狂星期四 2、什么是“疯四文学”? 3、“疯狂星期四”的发展史 4、关于“疯四文学”的全民狂欢 ①肯德基关注舆论,寻找机会点。 ②造梗营销,UGC 运营,实现用户裂变。 ③构建特殊仪式,给时间贴标签。 总结: 托马斯·凯勒说,厨师的使命就是给食物再造一个灵魂,而“疯四文学”就像食客给那灵魂挤上的番茄酱。所以,肯德基在将“疯狂星期四”进行到底的同时,也应不断关注消费者的文化娱乐需求和实时话题变动,调整自身宣传方式,让“疯四”更丰富、更治愈,将品牌年轻化、流行化,并以此迎接体验消费和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 最后,我想说,其实我不是秦始皇,我也不能让你统领三军。但是如果你觉得我讲的还不错,v我50,明天肯德基疯狂星期四。 【参考资料】 [1]九派新闻.学者谈肯德基“疯四文学”流行:创作门槛低,满足社交属性,一定程度上不可控 [2]新消费内参.是谁在创造肯德基“疯狂星期四”|营销观察 [3]运营的小事. 肯德基「疯狂星期四」,营销界的天花板? [4]知著网.“疯四文学”:在仪式感与认同外,找到更简单的生活乐趣 [5]常江,田浩.迷因理论视域下的短视频文化——基于抖音的个案研究[J].新闻与写作,2018(12):32-39. [6]王子健,李凌凌.网络“梗”文化的意蕴内涵与传播逻辑[J].青年记者,2021(14):109-110.DOI:10.15997/j.cnki.qnjz.2021.14.053. 策划:九研所社会观察与设计策略工作室 OF ZSTU 审核:刀姐 编辑:栗子|大宁 配图:网络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