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楼婍沁 朱咏玲 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 *原文刊发于2024年05月23日 过去一年,Zara母公司西班牙Inditex集团的全球CEO奥斯卡·加西亚·马塞拉斯(Óscar García Maceiras)不止一次和来自中国的客人见面。这位眼神锐利的前金装律师习惯在每次见面最后,向在场的所有中国面孔反问:“作为消费者,你们怎么看待Zara在中国的表现?” 加西亚·马塞拉斯常穿着Inditex旗下另一个品牌Massimo Dutti的西装套装。Inditex总部园区里随处可见穿着时髦随性的员工,而加西亚·马塞拉斯笔挺得像是随时能登上《财富》杂志的封面。 在西班牙滨海城市拉科鲁尼亚近郊小城阿尔泰修,Inditex拥有一个仍在不断扩建的园区式全球总部。最早的办公楼在2000年建造而成,如今一栋全新的楼房正在热火朝天地盖着,预计在2025年投入使用。 在老楼的走廊望向工地,线条圆润的新大楼更为摩登现代。如果Zara的新计划一切顺利,那么它也将带给消费者同样的耳目一新的感觉。 只是这场变革就像眼前的这片工地——一切还在进行中。 01:17 在中国做生意的这18年来,Zara也逐渐尝到了被追赶的滋味。 04:14 一家几乎是开创了“快时尚”的公司,现在与“快时尚”划清界线。 08:32 Zara常规产品的价格也在悄然提升,其整体价格带在变得更宽。 13:38 强调品质也让Zara有了制定更高价格的基础。 18:51 得有人精于算账。
界面新闻记者 | 赵晓娟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任雪松 *原文刊发于2024年05月17日 张晨从今年2月到4月频繁去往河南许昌出差——他是华北一家连锁超市的中层管理者,去许昌的目的只有一个,想要复刻一个高仿版的胖东来。 他和团队已经把胖东来许昌天使城店3000平内的1万多个商品都捋了一遍,由此模仿产品组合和品类;此外,他们还联系到了为胖东来生产自有品牌产品的供应商,甚至连货架和陈列道具都定制了和胖东来一模一样的。 目前这家同样3000平方米的“高仿版胖东来”,正在进行最后的筹备阶段。为了保证完美复刻,高仿版胖东来的商品差不多已经到位,包括自营的餐饮区域,除了Logo不一样之外,这里和胖东来相差无几。 似乎一夜之间,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成为了中国零售行业“教父”一般的存在。 胖东来没有对外披露详细的财务数据,但在去年年底,于东来曾向外界预估胖东来2023年营业收入在100亿元左右,净利润1.4亿。这个数字来自于胖东来在许昌、新乡两地仅有的13家门店,意味着其单店盈利能力已经超过业界所有的商超上市公司。 02:32 于东来隐秘的“网红”流量运营密码究竟是什么? 09:10 在爱与自由之外,教父于东来还能提供的是金钱激励。 15:24 于东来和胖东来更像是运营“流量”的大师。 19:41 胖东来在许昌已经潜移默化影响了很多服务业。
界面新闻记者 | 陆柯言 徐诗琪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原文刊发于2024年05月10日 设计精巧的柔树曾是深圳机场的一大地标,恰如柔宇这家火爆一时的独角兽。 这棵由柔宇科技打造的5米高的大树,集成了500片柔性屏幕,每片皆都能实现人机互动,展示定制视频与图像。 柔树在深圳机场存在四年之久,每个月的维护费超过十万元。即便是在柔宇债台高筑、欠薪数千万元的时候,柔宇也没有放弃在这棵树上烧钱。直到2023年11月,柔宇在债务重压之下几乎无回旋余地,柔树才从深圳机场撤走。 柔树是柔宇的缩影。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柔宇过去总是与一些漂亮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它的创始团队来自清华与斯坦福,被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称为“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它是全球首家量产柔性屏的企业,其自称知名企业客户超过300家,“不乏LV、空客、苹果等行业巨头”;它声称独创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能够比肩三星,还比后者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精致包装的柔宇看起来无比完美,这让它迅速成为了资本的宠儿。 成立于2012年的柔宇在天使轮就获得了深创投、松禾资本等机构的数百万人民币投资,此后融资数额与估值一路飞涨。2020年估值已经高达60亿美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之一。 但12年后,曾疯狂吸金的柔宇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成为柔性屏巨头,而是成为了破产新闻的主角。 04:08 技术真相 12:04 真假订单 17:10 融不到钱了 22:17 聪明人刘自鸿
界面新闻记者 | 肖芳 佘晓晨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原文刊发于2024年04月26日 小红书是什么? 它是一个形容词。比如,这张照片非常“小红书”; 它是一个图文社区,甚至成为当下年轻人和中产用户可选择的唯一一个图文社区; 它是一个搜索引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小红书代替百度,搜索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它是一个潮流策源地。从上海安福路到汉服拍照攻略,从露营到飞盘,小红书的内容不仅影响了年轻人想法,也正在影响他们线下真实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厌倦了带货主播的吆喝和短视频的喧闹,厌倦了社交媒体上的辱骂争吵和意见撕裂,想要退回到个人生活,想要安静一下,那你可能不自觉地就会打开小红书。喜欢它的用户认为这里相对其他的产品更加友善及平和。它关心个体,比如无论你发什么帖子,总会有人在下面要你的穿搭链接。 小红书就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进化,并成为DAU(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2021年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 但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观察者们一度都很难看懂小红书。它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2019年,小红书曾在2000万DAU停留了较长时间,这让很多同行产生了误判。它的增长路径也确实和稳定发展的微信、野蛮增长的抖音有很大不同。小红书办公室曾经挂着的一副标语是,“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这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小红书对于高效和速度的不信奉,而这家公司的文化也和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大厂不同。 如今,在1亿DAU徘徊一年之后,面对巨头林立的互联网市场,小红书也来到了“不进则退”的拐点。它还将如何进化下去? 02:06 普通用户意识到了小红书的搜索价值。 06:37 真正意识到小红书增长潜力的却是字节跳动,他们在随后的数年间都有过应对的动作。 09:49 毛文超作为小红书最大的定义者,产生了最关键的作用。 12:43 和用户一起涌入的是品牌方。 16:29 小红书目前的微妙就在于可上可下——它还拥有继续向大众化平台增长的潜力,但如果运营失当,也可能就此沉沦。 21:13 在广告产品的搭建上,小红书的工具也还在打磨。
界面新闻记者 | 周芳颖 界面新闻编辑 | 楼婍沁 *原文刊发于2024年04月19日 2024年,老牌化妆品公司上海家化正式交出了盘踞长达23年的中国化妆品之王宝座。取而代之的新王是珀莱雅。 4月18日晚,珀莱雅发布2023年度财报。这家中国民营化妆品公司在成立的第21年,把自身年营收拉升至了89亿元,顺势成为首个逼近90亿元营收大关的中国本土美妆公司。其股价已经从15.34元/股的发行价一路上涨至如今破百元的位置。截至4月18日收盘,珀莱雅股价为103.46元/每股,市值410亿元,领先一众本土同行。 这意味着中国美妆市场开始迎来久违的“变天”——不再是欧美企业独大,也不再是一家老牌本土公司苦苦上探天花板多年而不得。珀莱雅、韩束、丸美等中国本土民营化妆品品牌开始成为市场当中最大的变量,而珀莱雅是它们当中目前的优胜者。 01:13 珀莱雅开始成为“全村的希望” 08:59 没有人会比珀莱雅更清楚大单品离成为真正的独家秘技还有多少距离。 13:49 在珀莱雅,靠近核心管理层的员工都知道“老板们花最多精力的就是研发。”
界面新闻记者 | 马悦然 界面新闻编辑 | 张慧 杨悦 *原文刊发于2024年04月12日 市场对商业火箭运力的渴求,从未如此强烈过。 “你这火箭,有没有可能一周给我打一发?”3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坐在办公桌对面的客户向姚颂抛出了这个问题。 这一刻,作为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空间)联席CEO的姚颂真切感受到,国内商业航天应用到了要爆发的时刻了。“市场对火箭发射能力的渴求,就像当今人工智能对于算力的渴求。” 这位2021年从AI芯片跨界到航天领域的创业者,对中国商业火箭的前景也因此变得更加笃定。他预计,到2025年,国内商业火箭发射能力将达到去年的3-4倍。 东方空间是新近崛起的一家民营火箭发射公司。今年1月11日,它刚完成“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将云遥一号18-20星共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目前在中国,像东方空间这样的民营火箭公司,还有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天兵科技、中科宇航、星河动力等超过20家。 现在,它们正在合力将中国的商业火箭发展带到第三阶段——一个卫星互联网大规模组网发射需求爆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商业火箭发射总量将实现可预期的翻倍式提升:发射频次增加,单次运载能力将更大,主流火箭公司们也将从固体赛道,逐渐转向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赛道。 01:55 在前方等待它们的,是一个超万亿的巨大市场。 08:04 中国商业航天的第二波创业潮。 13:49 液体火箭是商业航天第三阶段竞争的重点。 16:36 中国商业航天火箭也在越做越大。 18:49 除了技术、发射场因素外,商业火箭最关心的还是资金和盈利问题。
界面新闻记者 | 杨诗涵 周姝祺 界面新闻编辑 | 赵柏源 *原文刊发于2024年04月07日 从来没有一款汽车产品像小米SU7这样密集地对外释放信息,营销宣传无孔不入地钻进所有你可能接触到的社交平台。 雷军和小米历时三年成功打造出爆品,它的影响力甚至不局限于汽车行业内,上周四(3月28日)的发布会更像是一场泛商业领域的狂欢,中国甚至全球范围内都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盛况。 一种看起来夸张的评价是日本专家称小米汽车发布带来的震撼如同iPhone问世,“就像美国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发布第一代‘iPhone’时一样,我感到十分震惊”;美国《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认为小米做到了苹果花费十年时间尝试去做却最终放弃的事情;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小米第一款车仅用三年取得成功,这凸显了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小米也极有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最后一家倾力造车的科技巨头。就在SU7上市的前一个月,苹果宣布放弃造车计划及时止损,资本市场对这一决定给予正面反馈。近些年来火热的造车事业逐渐回归理性,曾经蠢蠢欲动的软硬件公司需要仔细考量是否有足够资本迈入重资产制造业。 宣布造车以来,小米仅去年在相关创新业务上投入67亿元人民币,预计十年内投资额将达100亿美元。这一数字虽不及大众、通用、福特等跨国汽车公司宣布电动化转型时的投资规划,但这些公司都已先后选择了推迟或者搁置。 如何看待雷军和他声称的最后一次创业成为各家汽车公司掌门人无法绕开的话题,全世界都好奇小米如何在三年内成功实现苹果已梦想十年的造车项目。 03:18 定价是外界最关心的、也是令雷军承压最大的核心信息。 07:24 定价中规中矩的背后是小米汽车选择了保守开发。 14:59 SU7上市对汽车行业最大的冲击是全新的营销方式。 22:22 在电动汽车领域,能否保证制造规模是制造商走向盈利的关键步骤。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戈振伟 张灵霄 界面新闻编辑 | 彭洁云 *原文刊发于2024年03月29日 隋广义露面了。 这位身处危机的鼎益丰集团创始人,2月18日现身在深圳一家餐厅包房。在这里,他的信徒们恭恭敬敬排着队,给“师父”999元或者1999元的红包。身形瘦弱、留着一缕花白胡子的隋广义逐一点头笑纳。几天之后,又有投资者在地下车库堵到了隋广义讨要钱款,隋广义一边口头保证兑付,一边有几十个业务员蜂拥而上将众人分散,让他离开。 去年11月以来,鼎益丰危机愈演愈烈,隋广义却“藏”了起来,这家公司的投资者们也再没收到诱人的分红。 “如果鼎益丰不出问题,我的财富大概只要六七年就可以达到一个亿。”在成为隋广义的忠实信徒后,深圳退休教师方东海曾对实现财务自由满怀憧憬。三年多来,他在这家自称以“禅易投资法”为核心技术的财富管理集团陆续投入800万元,收获了动辄翻倍的高额分红回报后,亲戚朋友也跟着投了600多万元。 直到历经深圳市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专班办公室风险提示、以发行等值“数字期权”为名暂停所有投资者兑付8个月、被香港证监会立案起诉等多个事件后,方东海等投资者幡然醒悟,原来他们早已深陷一场披着“玄学”外衣的庞氏骗局。 鼎益丰千亿骗局摇摇欲坠,但令外界难以理解的是,这家没有任何金融牌照的公司何以在2011年成立以后安然展业十余年?在这场“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游戏中,鼎益丰又是如何将“玄学”落地变现,得以长久维系集团现金流?鼎益丰创始人隋广义如何一步步“走上神坛”,摇身变成投资人仰视膜拜的“神一般存在”? 界面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隋广义多年在深圳得以“笼络人心”,离不开其在吉林和香港两地的精心布局,前者通过实业“造梦画饼”,后者通过资本运作展开市场操纵。伴随着兑付告急东窗事发,在虚假泡沫一一被戳破之时,香港和深圳两地监管也已展开行动。 02:37 “师父”隋广义 08:38 销售股权,玄学敛财 18:35 钱去哪了? 27:37 终局有时
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庄键 界面新闻编辑 | 张慧 杨悦 *原文刊发于2024年03月21日 2024年农历新年后,张恒的第一次出差是飞往西亚地区商谈新订单。在谈判桌上,船东方反复提及合作过的韩国船企,张恒不禁皱了皱眉。 对方列举出韩国船厂的LNG运输船(下称LNG船)报价、交期、条款.....每一句话都在有意无意地暗示:韩国船厂的条件更好。 作为中国船舶集团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沪东中华)营销部部长的张恒,思索了片刻,挺了挺腰身说:“我们船厂的实力,完全配得上这个价格。” 在经过如此几番斡旋后,最终,这笔LNG船建造订单还是以原本的价格和条款敲定了。 这是中国船企近期所签LNG新船订单的一个缩影。 在被誉为船舶工业“皇冠上明珠”的LNG船领域,以沪东中华为代表的中国船企,正在全球范围内攻城略地,成为造船界不容小觑的新兴力量。 01:13 全球LNG需求增长,急需建造更多的船只,但韩国无力应对。 06:56 “一船难求”成为中国LNG船走向国际舞台的催化剂。 09:15 之所以能接住俄乌冲突带来的暴增订单,沪东中华本已做好了准备。 14:07 此时,韩国则面临着“用工荒”和成本上涨。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婷婷 界面新闻编辑 | 李慎 *原文刊发于2024年03月15日 3月初的上海楼市大战一触即发。 总投资590亿元,央企中海地产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上海黄浦区建国东路67-71街坊历史风貌保护及城市更新项目“中海顺昌玖里”终于持证入市。 跟中海一起拿到预售证的,还有新鸿基、保利、浦开等房企,上海历来是开发商最重要的粮仓,“神仙打架”,这批豪宅项目入市背后是各家公司的命运分水岭。 黄浦“新天地板块”新房均价突破17万元/平方米,也让保利世博、融创外滩壹号院、翠湖天地六期、凯德茂名公馆等市中心项目看到了希望,这当中不乏被开发商“捂盘”多年熬成现房的项目,是扭转公司命运的最好机会。 当然,这也是上海楼市一场硬碰硬的较量。 01:05 上海政府相关部门的“手松手紧“背后,是对市场真实水温的小心试探。 07:11 现在上海豪宅市场天量供应来袭,“物以稀为贵”定律面临挑战。 11:05 以90后、甚至00后为主的各种“二代”群体能否支撑起整个市场?
界面新闻记者| 戈振伟 界面新闻编辑| 林腾 *原文刊发于2024年03月09日 两个月前,科技博主Linus费尽心思从中国“偷运”了一台115吋电视到美国。收到产品后他难掩兴奋,拍摄了一条产品开箱视频发在了自己的YouTube频道。如今,这条视频的播放量已经突破了500万。 美国网友都惊叹于这款电视的巨型屏幕尺寸和价格,115吋整块屏幕无拼接的“超级大电视”,售价大约13000美金。可以作为对比的是,三星110吋Micro LED电视售价为149999美金,价格贵了超过10倍。 这款尚未在北美市场上市的产品,出自中国厂商TCL之手。它是全球最大尺寸的QD-Mini LED电视。 过去数年,依靠性价比策略,以TCL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已经在北美市场站稳脚跟。 群智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北美彩电市场三星继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超过20%,紧随其后的是TCL和海信,份额分别为16%和15%。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场地位逐步提高,TCL又开始“卷”向大屏幕尺寸的高端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TCL电视北美出货量同比提升11.4%。其中大尺寸55寸及以上产品出货占比近半,65寸及以上出货量同比增长45.7%,75寸及以上同比增长144.8%。 伴随大尺寸电视出货增加,TCL电视在北美的收入也有所突破。“ TCL电视2023年在北美的营收,已经进入了前三名,其他是三星和LG”,TCL北美市场团队负责人Justin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 02:07 TCL电视慢慢打开市场。 06:34 一款110吋以上的大电视,为什么TCL可以做到比三星便宜十倍? 10:47 在逐鹿各地市场的背后,既需要稳定且先进的技术,也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 15:35 北美市场是TCL电视征战全球最重要的一个缩影。
界面新闻记者 | 吴容 赵晓娟 牙韩翔 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 *原文刊发于2024年02月29日 2月28日的杭州冷雨绵绵,宗庆后的追思仪式在娃哈哈下沙基地举行。仪式上,他的女儿宗馥莉哽咽承诺,她的双手将会成为父亲续写饮料传奇的笔耕者,会接好父亲递出的接力棒,将品牌和企业传承下去。 追思会的场外,马路边站满了从各地赶来的娃哈哈经销商、合作伙伴和员工。白天最高只有8摄氏度的低温也没能阻挡人群的聚集,杭州出动了交警维持着场外秩序。 02:51 宏胜饮料是宗馥莉真正意义上的试炼场。 09:34 这艘巨轮的水下礁石重重。 13:59 联销体是宗庆后留给娃哈哈以及商业世界最重要的创造。 17:56 娃哈哈的销售体系是理解把握市场的终极密钥。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