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界面新闻记者 | 马悦然
界面新闻编辑 | 张慧 杨悦

*原文刊发于2024年04月12日

市场对商业火箭运力的渴求,从未如此强烈过。

“你这火箭,有没有可能一周给我打一发?”3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坐在办公桌对面的客户向姚颂抛出了这个问题。

这一刻,作为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空间)联席CEO的姚颂真切感受到,国内商业航天应用到了要爆发的时刻了。“市场对火箭发射能力的渴求,就像当今人工智能对于算力的渴求。”

这位2021年从AI芯片跨界到航天领域的创业者,对中国商业火箭的前景也因此变得更加笃定。他预计,到2025年,国内商业火箭发射能力将达到去年的3-4倍。

东方空间是新近崛起的一家民营火箭发射公司。今年1月11日,它刚完成“引力一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将云遥一号18-20星共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创下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目前在中国,像东方空间这样的民营火箭公司,还有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天兵科技、中科宇航、星河动力等超过20家。

现在,它们正在合力将中国的商业火箭发展带到第三阶段——一个卫星互联网大规模组网发射需求爆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商业火箭发射总量将实现可预期的翻倍式提升:发射频次增加,单次运载能力将更大,主流火箭公司们也将从固体赛道,逐渐转向可重复使用的液体火箭赛道。

01:55 在前方等待它们的,是一个超万亿的巨大市场。

08:04 中国商业航天的第二波创业潮。

13:49 液体火箭是商业航天第三阶段竞争的重点。

16:36 中国商业航天火箭也在越做越大。

18:49 除了技术、发射场因素外,商业火箭最关心的还是资金和盈利问题。

主播...
界面新闻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