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茶冲榜大战

界面新闻记者 | 马越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为了更好地冲榜,各个品牌都在卷茶种、卷产地、卷工艺,生怕被对手甩在后面。然而在何松松看来,某种程度上,竞争之中的内卷加剧也让无糖茶陷入了同质化和营销泛滥的怪圈。 “高山绿茶到底好在哪里,所谓的‘大师茶’对于瓶装茶饮料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何松松并不认同这些卖点算是产品或定位上的创新,而是营销概念。而无限细分的茶种,本质上也很难给消费者带来真正创新性的体验。 但事实上,致命性的战场不在研发端。 无糖茶的生产门槛其实并不高。这场大战与几年前的气泡水大战的一个区别是,在供应链上无糖茶品牌之间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争夺。对比气泡水大战,有新玩家曾经历过代糖赤藓糖醇供应商投靠大公司而断供的情况。 而真正能决定一个无糖茶产品生死的是渠道——这是因为饮料单价低且重量大,以及带有冲动消费属性,它不太适合电商销售,更依赖线下。让消费者一走进货架就能在醒目位置看到、方便拿取,再在短时间里完成购买,是终端陈列的意义所在。 由于线下货架的有限性,推广一个新品就意味着要干掉一个老品。 上述三得利的经销商李广宏,就需要和对手竞争,让自己代理的品牌不被干下去。而他们争夺的重点之一,是冰柜从上至下数第二层至第三层的位置。这个位置基本上在人眼平视的范围内,也被视作货架中的“黄金C位”。 “因此,大家都会优先去抢这个位置的资源。”他告诉界面新闻。

19分钟
99+
1年前

自动驾驶潮起珠江

界面新闻记者 | 林腾 张熹珑 界面新闻编辑 | 谢灵宁 广州南沙、深圳、惠州⋯⋯分布在珠江入海口东西两岸的这几座城市里的那几条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公路,以及他们所属的园区,会在未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智能驾驶的关键地标吗?至少对身处其中的创业者而言,他们愿意相信这样的假设。 其中广州南沙区是位于西岸。它是广州最年轻的城区,最早以海鲜闻名,但这些年,被讨论的最多的却是一辆辆没有司机、却能在路上行驶的雷克萨斯出租车。 日本丰田旗下的这个高端品牌曾一度是身份的象征,还被称作“凌志”,现在它被一群中国工程师改造成了“Robotaxi”,成为当地人仅需低廉的价格即可乘坐的豪华无人出租车。 这背后的关键词已经越来越被关心自动驾驶的人所熟知:硅谷归国、自研算法。在南沙一座地中海风格的写字楼里,彭军带领他的小马智行已经蛰伏了七年,自动驾驶的累计行程则达到了3500万公里。 即便老牌如丰田,也开始承认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技术具备领先优势。就在最近,丰田与小马智行成立了合资公司,计划把数千辆Robotaxi投向全国。时至今日,小马智行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独角兽公司之一,已坐享 85亿美元的估值。 ……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广州南沙的小马智行Robotaxi 行驶中的小马智行Robotaxi内部 拍摄:张熹珑

24分钟
99+
1年前

咖啡鏖战“9块9”

界面新闻记者 |赵晓娟 卢奕贝 马越 李烨 界面新闻编辑 |许悦 牙韩翔 瑞幸和库迪之间的“火药味”在江苏溧阳竹箦镇的这条步行街上升腾起来。 在这个只有6万多人口的小镇,去年秋天的一个月内,库迪咖啡和瑞幸咖啡先后在200米的商业街各开了门店,紧咬着彼此。瑞幸的门口张贴着"每周送你9.9元",库迪的门前则立起“8.8元生椰拿铁”的广告牌。瑞幸的门脸更大,那么库迪就把桌椅板凳放到路边,谁都想更吸睛。 大量下沉到竹箦这样的乡镇,是库迪不到两年内门店数量快速突破7000家的原因之一。而星巴克在中国门店突破7000家花了25年,瑞幸用了5年。中国咖啡市场在2017年迎来惊涛骇浪,咖啡消费的扩容猛然提速,也让“咖啡师”成为了社会主流的职业。而那条搅动海水的“鲶鱼”从瑞幸,又变成了库迪,一路把一杯拿铁的价格从35块钱打到了8块8。 陆正耀在这场“咖啡革命”里留有姓名。他创立了神州优车,又成立了瑞幸咖啡。2020年瑞幸咖啡因为22亿财务造假败露后,陆正耀离开瑞幸咖啡。2022年,他再次盯上咖啡行业,成立了库迪咖啡。 结果只用了一年多,库迪的规模便大到了能与瑞幸分庭抗礼。 01:40 面对这场血腥味浓重的“价格战”,瑞幸果断应战。 06:04 即便忍痛补贴,靠补贴吸引来的“薅羊毛党”,并不能高质量地转化为有粘性的顾客。 10:33 无论是库迪还是瑞幸,谁也不敢停掉补贴,看谁先把谁熬死。 15:04 为了吸引加盟商,实现各自攻城略地的目标,许多连锁品牌加盟的门槛也在不断被降低。 20:23 胜负可能以一方兼并另一方而结束。

25分钟
1k+
1年前

大模型大甩卖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振芳 伍洋宇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原文刊发于2024年05月30日 每当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梁文峰总会想起量化投资先驱西蒙斯的话:“一定有办法对价格建模。”梁文锋是私募基金幻方量化的实际控制人。由他创立的大模型公司DeepSeek在业内被称为“价格屠夫”,是最近这一轮大模型价格战的始作俑者。 2024年5月6日,DeepSeek发布DeepSeek-V2开源MoE模型,在市场毫无预见的情况下改变了大模型厂商格局。其API接口定价直接下探至每百万tokens输入1元、输出2元(32K上下文),价格仅为GPT-4-Turbo的近百分之一。 不出半个月,智谱AI、字节跳动、阿里云、百度、腾讯云接连选择跟进降价。其中,腾讯和百度直接免费了几款大模型产品——正如梁文峰曾经相信的那样,由他发起的价格战正在重塑整个大模型产业格局。 过去一年多的大模型狂热推动英伟达市值一路暴涨。然而,除了提供GPU的英伟达赚到了钱,大模型厂商依然在大量烧钱。每一次模型训练,用户的每一次询问,开发者的每一次调用,都对应一份算力消耗,每次消耗都是一笔成本账。 这使得突如其来的降价潮更加出乎旁观者意料。“去年跟LP汇报时,我们预测三年后才能达到现在的价格水平,没想到不到一年就达到了。”一位硬科技投资人告诉界面新闻,降价肯定会促使AI应用迸发,只是这一天更早的到来了。 01:52 引领这轮降价潮的梁文峰被认为是一个“搅局者”。 06:01 大厂和创业公司面对降价潮态度不一的背后,是心态和资金储备的全然不同。 10:15 降价能不能最终带来AI生态的繁荣?

14分钟
99+
1年前

Zara上攻高端

界面新闻记者 | 楼婍沁 朱咏玲 界面新闻编辑 | 许悦 *原文刊发于2024年05月23日 过去一年,Zara母公司西班牙Inditex集团的全球CEO奥斯卡·加西亚·马塞拉斯(Óscar García Maceiras)不止一次和来自中国的客人见面。这位眼神锐利的前金装律师习惯在每次见面最后,向在场的所有中国面孔反问:“作为消费者,你们怎么看待Zara在中国的表现?” 加西亚·马塞拉斯常穿着Inditex旗下另一个品牌Massimo Dutti的西装套装。Inditex总部园区里随处可见穿着时髦随性的员工,而加西亚·马塞拉斯笔挺得像是随时能登上《财富》杂志的封面。 在西班牙滨海城市拉科鲁尼亚近郊小城阿尔泰修,Inditex拥有一个仍在不断扩建的园区式全球总部。最早的办公楼在2000年建造而成,如今一栋全新的楼房正在热火朝天地盖着,预计在2025年投入使用。 在老楼的走廊望向工地,线条圆润的新大楼更为摩登现代。如果Zara的新计划一切顺利,那么它也将带给消费者同样的耳目一新的感觉。 只是这场变革就像眼前的这片工地——一切还在进行中。 01:17 在中国做生意的这18年来,Zara也逐渐尝到了被追赶的滋味。 04:14 一家几乎是开创了“快时尚”的公司,现在与“快时尚”划清界线。 08:32 Zara常规产品的价格也在悄然提升,其整体价格带在变得更宽。 13:38 强调品质也让Zara有了制定更高价格的基础。 18:51 得有人精于算账。

22分钟
99+
1年前

胖东来你学不来

界面新闻记者 | 赵晓娟 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任雪松 *原文刊发于2024年05月17日 张晨从今年2月到4月频繁去往河南许昌出差——他是华北一家连锁超市的中层管理者,去许昌的目的只有一个,想要复刻一个高仿版的胖东来。 他和团队已经把胖东来许昌天使城店3000平内的1万多个商品都捋了一遍,由此模仿产品组合和品类;此外,他们还联系到了为胖东来生产自有品牌产品的供应商,甚至连货架和陈列道具都定制了和胖东来一模一样的。 目前这家同样3000平方米的“高仿版胖东来”,正在进行最后的筹备阶段。为了保证完美复刻,高仿版胖东来的商品差不多已经到位,包括自营的餐饮区域,除了Logo不一样之外,这里和胖东来相差无几。 似乎一夜之间,胖东来的创始人于东来成为了中国零售行业“教父”一般的存在。 胖东来没有对外披露详细的财务数据,但在去年年底,于东来曾向外界预估胖东来2023年营业收入在100亿元左右,净利润1.4亿。这个数字来自于胖东来在许昌、新乡两地仅有的13家门店,意味着其单店盈利能力已经超过业界所有的商超上市公司。 02:32 于东来隐秘的“网红”流量运营密码究竟是什么? 09:10 在爱与自由之外,教父于东来还能提供的是金钱激励。 15:24 于东来和胖东来更像是运营“流量”的大师。 19:41 胖东来在许昌已经潜移默化影响了很多服务业。

26分钟
99+
1年前

柔宇之死

界面新闻记者 | 陆柯言 徐诗琪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原文刊发于2024年05月10日 设计精巧的柔树曾是深圳机场的一大地标,恰如柔宇这家火爆一时的独角兽。 这棵由柔宇科技打造的5米高的大树,集成了500片柔性屏幕,每片皆都能实现人机互动,展示定制视频与图像。 柔树在深圳机场存在四年之久,每个月的维护费超过十万元。即便是在柔宇债台高筑、欠薪数千万元的时候,柔宇也没有放弃在这棵树上烧钱。直到2023年11月,柔宇在债务重压之下几乎无回旋余地,柔树才从深圳机场撤走。 柔树是柔宇的缩影。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柔宇过去总是与一些漂亮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它的创始团队来自清华与斯坦福,被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称为“中国最优秀的人才”;它是全球首家量产柔性屏的企业,其自称知名企业客户超过300家,“不乏LV、空客、苹果等行业巨头”;它声称独创的“超低温非硅制程集成技术”能够比肩三星,还比后者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精致包装的柔宇看起来无比完美,这让它迅速成为了资本的宠儿。 成立于2012年的柔宇在天使轮就获得了深创投、松禾资本等机构的数百万人民币投资,此后融资数额与估值一路飞涨。2020年估值已经高达60亿美元,成为全球成长最快的独角兽之一。 但12年后,曾疯狂吸金的柔宇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成为柔性屏巨头,而是成为了破产新闻的主角。 04:08 技术真相 12:04 真假订单 17:10 融不到钱了 22:17 聪明人刘自鸿

26分钟
99+
1年前

小红书进化论

界面新闻记者 | 肖芳 佘晓晨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原文刊发于2024年04月26日 小红书是什么? 它是一个形容词。比如,这张照片非常“小红书”; 它是一个图文社区,甚至成为当下年轻人和中产用户可选择的唯一一个图文社区; 它是一个搜索引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小红书代替百度,搜索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它是一个潮流策源地。从上海安福路到汉服拍照攻略,从露营到飞盘,小红书的内容不仅影响了年轻人想法,也正在影响他们线下真实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厌倦了带货主播的吆喝和短视频的喧闹,厌倦了社交媒体上的辱骂争吵和意见撕裂,想要退回到个人生活,想要安静一下,那你可能不自觉地就会打开小红书。喜欢它的用户认为这里相对其他的产品更加友善及平和。它关心个体,比如无论你发什么帖子,总会有人在下面要你的穿搭链接。 小红书就以这样的方式进行着自己的进化,并成为DAU(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2021年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 但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观察者们一度都很难看懂小红书。它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2019年,小红书曾在2000万DAU停留了较长时间,这让很多同行产生了误判。它的增长路径也确实和稳定发展的微信、野蛮增长的抖音有很大不同。小红书办公室曾经挂着的一副标语是,“任何值得去的地方都没有捷径”。这在某种程度上昭示着小红书对于高效和速度的不信奉,而这家公司的文化也和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大厂不同。 如今,在1亿DAU徘徊一年之后,面对巨头林立的互联网市场,小红书也来到了“不进则退”的拐点。它还将如何进化下去? 02:06 普通用户意识到了小红书的搜索价值。 06:37 真正意识到小红书增长潜力的却是字节跳动,他们在随后的数年间都有过应对的动作。 09:49 毛文超作为小红书最大的定义者,产生了最关键的作用。 12:43 和用户一起涌入的是品牌方。 16:29 小红书目前的微妙就在于可上可下——它还拥有继续向大众化平台增长的潜力,但如果运营失当,也可能就此沉沦。 21:13 在广告产品的搭建上,小红书的工具也还在打磨。

24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