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你的咖啡,和它背后的土地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们一样,一天不喝咖啡就难受,早C晚A (早上coffee晚上Alcohol)成为日常。我们往往只关注手上这杯饮品的风味和品牌,却很少注意到为我们培育咖啡豆的土地和辛苦耕种的人。咖啡贸易是最活跃的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之一,然而由于我们对咖啡的共同的喜爱和咖啡豆对生长环境的挑剔,咖啡带上主要产地的景观以及农民们的生活都永远地改变了。 在一些富裕的国家和产业成熟的地区,咖啡不仅是农作物,而且造就了繁荣的旅游业。在夏威夷和哥伦比亚,人们不仅可以品尝到品质新鲜,风味独特的咖啡,更能在咖啡田间,亲自体验咖啡种植、采摘的过程。然而在故事的B面,在巴西、埃塞俄比亚等其他产区,在咖啡农为世界带来优质咖啡的同时,热带雨林却在不断消失,农民也食不果腹。在埃塞俄比亚,农民往往只能获得一杯咖啡购买单价的千分之一。而相似的贸易公平问题,也发生在我国的咖啡产地云南。 全球化让我们每个人的消费行为和千里之外的土地绑在了一起,也希望这期节目能让大家更了解手中的这杯咖啡。 |合作品牌 Seesaw 咖啡 冷萃咖啡液系列(长颈鹿/亚洲象/桂花)产品链接如下,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了解参与方式!https://m.tb.cn/h.fJCOvHm?tk=MejO2jCWm3q「Seesaw冷萃咖啡液美式浓缩黑咖啡长颈鹿亚洲象桂花风味无添加糖」 |时间轴 02:47 爱上咖啡的故事 14:20 在夏威夷参观科纳咖啡农场 21:36 哥伦比亚独特的咖啡景观 35:40 巴西咖啡园的种植历史 40:33 咖啡发源地埃塞俄比亚 51:31 云南咖啡与贸易公平 |相关阅读 《黑金》(2006, Marc Francis, Nick Francis) The Conversation: Why shade-grown coffee is good for birds and farmers UNESCO: Coffee Cultural Landscape of Colombia The Vanabond Tale: The best towns of the Columbia Coffee Region Keeping a Tight Lid: Th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of Coffee Plantations in Nineteenth-Century Rio de Janeiro, Brazil (Tania Andrade Lima) Love Big Island: The Kona Coffee Guide The Spruce Eats: Ethiopian Coffee Culture |内容作者 背景音乐: Old Hawaii (Julius H) Cumbish (Kevin Macleod) Background Village Marimba (SOFRA) Under the Kadam Tree (Hall, Ken, Golden, Niel) 主题音乐: Collage Talk (肖恩) 封面图片: Delightin Dee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犒劳伊娃和肖恩: 请在公众号给我们打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59分钟
99+
2年前

45|地球迟早要灭亡,宇宙移民哪家强?

由于受到宇宙暗能量影响,本期节目出现不知来源的杂音,猜测是来自外星文明的呼唤。 地球最近不太平,我们开始考察起了宇宙房地产。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区位,权衡利弊,我们选定了三个热门开发区域来安置我们未来位于太空中的家,一个是月球,一个是火星,一个是近地轨道。这三个区域的房产不仅临近CBD,其中火星直达地球只要半年,资源丰富,充满了各种放射性物质,风景优美,可以随时欣赏沙尘暴,太阳风等各种独特天象,同时还有各种全球一流设计师为我们量身定制的豪华住宅可供我们选择。为了在众多的设计大师推出的太空楼盘中,做出最佳投资方案,我们特地请来了常青藤宇宙暗物质物理博士为我们提供最科学的咨询,为我们现场解答宇宙买房哪家强,请大家不要错过,听到就是赚到! |时间轴 03:01 登场! 研究暗物质的Nick 08:40 为什么建筑师开始研究太空建筑? 15:25 哪里是我们的新家园? 21:14 月球之家:我们去过的地方 33:17 火星大开发:希望与挑战 53:24 近地悬浮酒店:下一个旅行目的地 59:36 太空旅行与心理健康 65:15 星际殖民的重要技术:冷冻 66:27 太空环保问题 69:41 虫洞:星际旅行任意门 |本期嘉宾 Nick|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学博士 |相关阅读 Youtube: NASA JOHNSON 太空中的衣食住行 Moon Village Nüwa Martian City SPACE X-MARS & BEYOND-THE ROAD TO MAKING HUMANITY MULTIPLANETARY MARSHA-AI SPACEFACTORY'S MARS HABITAT World’s First Space Hotel to Open in 2027 Mars Ice House BIG建筑设计事务所—— 火星科技城 Malaysian designers propose building colony on Mars from locally grown bamboo |内容作者 背景音乐: Space Chillout (Penguin Music), Spirit in the Sky (Norman Greenbaum) 主题音乐: Collage Talk (肖恩) 封面图片: Mike Kiev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犒劳伊娃和肖恩: 请在公众号给我们打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76分钟
99+
3年前

44|当情怀变成商品,1200书店的自我审视

近年来,每个购物商场搭配一个装修精美的书店好像成为了高端商业的标配。从国内书店连锁品牌方所、钟书阁,到国外引进的文化IP茑屋,书店早就不再是卖书的店这么简单,而是成为了地产商的文化门面,城市的旅游景点,文青的社交空间。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24小时书店1200的创始人刘二囍。曾经他也是一位设计师,在台湾研究所攻读建筑硕士期间,受到台湾诚品书店的启发,决定放弃建筑,转行当一个书店老板。他在广州体育东开了第一家24小时书店,希望能够为无处可去的人们在深夜提供一个暂时的栖身之地。然而随着书店的扩张,开书店早就不是一腔情怀这么简单,当面对资本的入场,人们消费习惯的转变和疫情的打击,是生存还是迎合人们对理想国的期待,也变成了书店店主们需要做出的抉择。 |时间轴 02:05 关于刘二囍与1200书店 08:31 24小时书店历史 16:42 24小时的书店是如何运转的? 21:29 1200书店对经营模式的探索 26:31 为什么商场需要书店? 35:18 书店不靠书盈利该靠什么? 42:50 网红书店会只是昙花一现吗? 47:07 书店这么难为什么还在坚持? 55:38 未来书店的发展方向在哪? 62:36 设计背景能给书店经营带来什么? 67:55 给想开书店的人的建议 |本期嘉宾 刘二囍|1200书店创办人,负空间设计联合创始人 |相关阅读 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 颜值救不了实体书店,方所还能引领潮流吗? 一个叫1200的书店,和一场事先张扬的死亡 The 10 Most Famous Bookstores in the World |节目音乐 背景音乐: Je Suis Seul Ce Soir (Swing 4) 主题音乐: Collage Talk (肖恩)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犒劳伊娃和肖恩: 请在公众号给我们打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73分钟
12k+
3年前

43|和校董事聊聊海外画图员求职二三事

最近北美建筑市场又变得红火了起来,很多设计公司的老板们又开始将魔爪伸向了刚毕业的小白菜们。想当年我们也是一颗颗新鲜懵懂的小白菜(也许现在还是),跌跌撞撞了几年之后,我们也奇迹般的找到了工作实习,熬过了新冠,忍住了转行的诱惑,在设计这一个成长期很长的行业里暂时的坚持了下来。回想起来,才发现自己好像做对了一些事情,也不知不觉犯了一些傻。这期我们邀请到了一位在设计师职业成长方面很有经验的学长大魔王。作为宾大校友会董事,他长期志愿参与宾大就业指导和招聘会面试。同时他个人经营的自媒体账号也采访了很多深耕于行业内各类型公司的资深建筑师。我们希望把这些自己和从前辈那里学习到的经验分享给大家,让大家在求职季不那么迷茫,也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成长,继续在我们热爱的设计事业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时间轴 01:32 关于肉山大魔王 09:26 建筑师在美国找工作的经历 28:27 找工作什么环节最重要? 52:32 求职方法论:人脉拓展 56:01 面试应该注意什么? 61:02 在美国做设计工作的感受 72:06 海外设计师有玻璃天花板吗? 76:04 怎么看待建筑职业的长远发展? |本期嘉宾 肉山大魔王|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友会董事,美国注册建筑师,项目管理专家,绿色建筑专家,健康建筑专家 |相关阅读 Zippia: Architect Statistics and Facts in the US AIA: Membership Demographics Report 2019 Zippia: Landscape Architect Demographics and Statistics in the US |节目音乐 背景音乐: You're Gonna Make It (Dope Saint Jude) 主题音乐: Collage Talk (肖恩)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犒劳伊娃和肖恩:请关注口头拼贴公众号输入“打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79分钟
99+
3年前

42|我们对发量的执念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白居易这句诗可谓是道出了现代人的心声,随着工作的日益忙碌,不但我们的播客不时断更,伊娃的头发也是不时断根。在伊娃展开的朋友圈大调查里,许多朋友指出,解决脱发困扰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远离设计,别读博士。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有趣的是,咱们作为一个好不容易花了几百万年才进化得光溜溜的人类,为啥我们会对头顶这几撮毛有如此深的执念呢?据记载,从古埃及开始,人类就一直在不同的发量审美之间来回徘徊,时而认为头发阻挡了我们和神明连通,时而认为秃头的人就是坏蛋,时而觉得大脑门最美,时而恨不得把发际线粉糊到太阳穴。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我们如此重视我们的头发呢?秃头究竟是消费主义的虚张声势还是人类进化的必然呢? |时间轴 04:18 我们为什么要聊发量这件事? 07:51 为什么会长头发和掉头发? 36:58 毛发的审美变迁 47:47 我们为什么会对发量有执念? 56:05 对抗脱发的那些努力 66:06 头发背后的社会文化 80:41 未来的人类会放下执念吗? |本期嘉宾 胡老师|景观学博士、高校景观教师 |相关阅读 《头发:一部人类趣味史》(库尔特·斯坦恩 Kurt Stenn) 《千丝万缕:头发的隐秘生活》(爱玛·塔罗 Emma Tarlo) New Scientist: Is there an evolutionary benefit to being bald? |内容作者 封面图片: Ellen Qin 背景音乐: Chicago Shuffle Blues 主题音乐: Collage Talk (Shawn)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犒劳伊娃和肖恩:请关注口头拼贴公众号输入“打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84分钟
99+
3年前

41|都市里栽花种菜听蛙鸣:人人都能拥有的社区花园

参与本期节目互动,将有机会获得《社区花园理论与实践》,参与方式将在节目中说明,感谢大家支持! 这期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和我们一样“不务正业”的设计师:刘悦来老师。作为上海同济大学的教师,刘老师总在课余时间扛起锄头跑到社区的空地里挖土,浇水,听听蛙鸣,看看萤火虫。其实不仅是刘老师喜欢陶渊明式归园田居的生活,在像上海这样高密度的城市之中,很多的居民都享受这种亲眼见证一个生命破土而出的喜悦;很多的办公族都想念着乡间路边的野花;很多家长也希望从小培养儿童与自然的连接,这些共同的愿望将许多市民带到了刘悦来老师和他的团队的社区花园中。从2014年到现在,刘老师与四叶草堂通过和社区的合作,已经在上海建成了200多个社区花园。通过和刘老师的聊天,我们发现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社区花园其实并不困难。我们不需要专业的设计师,也不需要复杂的程序,只要我们愿意共同努力,让我们的社区和城市变得更加自然,更加开放,每个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社区花园。 |时间轴 03:06 什么是社区花园? 07:08 我想在社区空地种菜该怎么操作? 10:50 社区花园里的小动物 12:28 如何平衡社区花园中的公与私? 18:30 在中国建立社区花园的推动力是什么? 27:27 居民对待社区花园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32:52 自然:我在上海听到了蛙鸣 37:34 人文:打破社区的围墙 48:15 人民群众如何参与花园建设? 57:32 社区花园如何维持与经营? 66:47 社区花园如何由点成网? 71:28 社区花园对一线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 |本期嘉宾 刘悦来 | 同济大学景观系老师,上海四叶草堂创始人 |相关阅读 一席:共治的景观 刘悦来:从缝隙到路径,四叶草堂的社区花园实践 刘悦来:在上海建造2040 个社区花园 |节目音乐 背景音乐: Your Favorite Place (Madirfan) 主题音乐: Collage Talk (肖恩)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犒劳伊娃和肖恩,给比比买猫粮:请在公众号中给我们打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78分钟
99+
3年前

40|回到原点:与丁力扬溯源宾大与中国现代建筑百年

|本期内容 我们在刚接受国内本科建筑教育时,都进行过许多基础训练,如仿宋字练习,色彩晕染,平面构成等。但是很少有人会跟我们解释,这一套练习竟是百年前由我国第一批建筑留学生远渡重洋为我们带回来的。 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我国的第一批建筑留学生远赴世界各国学习现代建筑理论与技术。当时宾夕法尼亚大学正值其包扎体系的鼎盛时期,吸引了二十多位我国顶尖学子,包括梁思成、杨廷宝、童隽和林徽因。他们归国后开启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建筑实践和教育。他们从宾大所学出发,以大量的实践与对传统建筑的深入研究,为现代建筑在中国的萌芽埋下了种子。在全球化的当代,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快速建设带来的同质化现象中,本土建筑师也在反思与探索如何在中国建造出具有本土性的现代建筑,其中的代表便有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与前麻省理工系主任张永和。有意思的是,他们所接受的建筑基础教育也能溯源到第一批宾大留学建筑师。 2022年1月28日,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图尔特·韦茨曼设计学院将联合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共同举办“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展览,力求传达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中西对话、世代对话、以及同时代实践者之间的对话。我们特别邀请了策展团队主要成员丁力扬老师和我们聊聊当回看经典作品时,除了欣赏精美的图纸之外,我们还能学习什么?当进行本土化探索时,我们又该如何在全球化的“普通话”与本土化的“方言”之间寻找平衡?中国建筑如何彰显我们的文化魅力和时代精神? 本次展览将于2022年1月28日至5月16日在宾大建筑档案馆及费舍尔美术图书馆展出,欢迎关注。请不要忘记订阅我们,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7:01 展览的受众与想要传递的信息 11:27 如何理解现代性? 16:44 从宾大毕业的中国第一批建筑师的作品如何体现现代性? 24:12 中国建筑教育体系溯源 34:18 当今的留学生还能给中国带去什么? 48:20 王澍与张永和的作品如何代表中国现代建筑? 71:03 中国现代建筑有形成“中国性”吗? 88:40 中美建筑教育新的差异 |本期嘉宾 丁力扬 | Marywood大学Assistant Professor,宾夕法尼亚大学PhD candidate,建筑师,编辑,译者,历史学家 |相关阅读 中国建造:现代建筑百年对话 他们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造了600座房子,100年不过时 吉首美术馆(非常建筑) 王澍"富阳文村"(摄影师李樾祺) 材料大师:王澍和陆文宇的传统瓦片 东钱湖专家工作室(张永和) 欢迎订阅宾大设计连线公众号持续关注展览信息 |背景音乐 Motivation Anthem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 蜻蜓FM | Pocket Casts 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93分钟
99+
3年前

39|集合啦!设计师宠物

|本期内容 我们身边很多设计师都有自己的小宠物。根据狗民网的调查,我国现今的城镇宠物家庭渗透率已经超过了24%,但据肉眼观察,设计师群体中这个比例似乎更高一些,甚至超过了70%。除了常见的猫狗之外,设计师朋友还有养仓鼠、密袋鼬、蜥蜴等各种各样特别的异宠。不同性格的人似乎对于宠物也有不同的偏好。今天我们想和大家聊一聊:是什么让日理万机,连睡觉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的设计师们,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养宠物,宠物对我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其实,有不少著名的设计师和艺术家同时也是著名的猫奴和狗奴,比如柯布西耶,安藤忠雄,林樱,毕加索,达利等等。对于有些设计师来说,养宠物不仅仅意味着陪伴。比如著名的时尚设计师老佛爷卡尔·拉格斐的宠物猫Choupette对他来说,就是灵感的源泉和身边最亲近和信任的伙伴。甚至于在去世后,他将价值21亿的遗产全都留给了他的灵感缪斯Choupette。 然而由于我们周边的空间和建筑一般是围绕着人的需求和尺度来设计和打造的,因此城市中的很多空间可能对宠物不是那么友好,比如在户外的公园中,宠物会因为误食一些对他们来说有毒的植物而生病;在炎热的夏天,狗狗会因为光脚踩在炙热的沥青路面上而被烫伤。由于城市中宠物友好的空间不足,人和宠物之间的冲突也可能对人和宠物都造成伤害。怀着对宠物的关怀与爱,许多有才华的设计师和宠物家长也设计了不少宠物友好建筑和宠物友好空间,比如Architects for Animals “Giving Shelter” 便邀请了许多著名建筑师,为宠物设计家具和建筑,同时通过拍卖募捐来帮助猫狗收容所。纽约的Neighbourhood Cat则设计和制作了说明书,教大家如何用身边常见的废旧材料制作简易流浪猫庇护所。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设计师真是矫情,自己养养也就算了,花费这么多的人力和金钱来为宠物做设计有必要吗?在做这期节目之前,我也曾问过我自己这个问题,但是看着躺在我身边的小毛孩,回想着他刚从收容所回到我家痩兮兮的样子,我想做这些应该是值得的。在我们和宠物的相处中,并不我们我单方面的付出,宠物也带给了我无法计量的成就感,价值感和情感支持。正如收养了15只流浪猫的Peter Cohen所说的:”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个体无能为力的大问题,但是我们至少能为一只小猫解决一个小问题。“ 你有宠物吗?你觉得你是猫人还是狗人?宠物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请不要忘记订阅口头拼贴,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2:32 集合了,设计师宠物们 04:40 臭臭爸妈:养猫养狗的不同感受 09:17 小张:养仓鼠就像吃臭豆腐 14:45 Eva:大力士猫咪比比 17:35 如何在家布置一个宠物的空间 34:33 著名设计师的宠物们 38:03 设计师更适合养猫养狗? 47:30 生活中对宠物不友好的设计 55:58 狗公园设计 66:12 宠物建筑到底为谁设计? 81:40 我们为什么会养宠物? |本期嘉宾 臭臭爸+臭臭妈|景观设计师 臭臭 摩卡 COCO的主人 小张|常驻嘉宾 景观设计师 麻薯 肥皂 熊大 熊二的主人 麻糬|公婆类仓鼠 肥皂|一线侏儒仓鼠 熊大|熊类仓鼠 熊二|熊类仓鼠 比比|美国田园猫 臭臭|美国田园猫 摩卡|暹罗猫 COCO|六个月大的比熊狗 普洱|美国田园猫 话梅|美国田园猫 |相关阅读 B站:快乐爪爪 ASPCA 美国防治虐待动物协会:Toxic and Non-toxic Plants List 知乎:如何给猫设计一间猫屋?(城视窗) Architects for Animals®“Giving Shelter” Architecture for Dogs |背景音乐 Jingle Bells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 蜻蜓FM | Pocket Casts 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94分钟
99+
3年前

38|家与街头很近,但谁让回家的路那么远?

|本期内容 在刚来到国外时,我们和许多留学生一样,都被街上随处可见流浪汉所震撼。特别是疫情发生之后,经济的下滑和失业率的上升,更使得街头的流浪者多了起来。在美国,每年有超过50万的人因为经济、身体或精神疾病等原因流落街头。曾经我们也以为,流浪者要么是有一个非常悲惨的人生,要么是有一些不可饶恕的伤害自身或他人的恶习,但一旦放下成见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就会发现流浪者中的许多人都跟我们一样有着普普通通的昨天,只是一个不留神,摔了一跤,滚下楼梯,反应过来时,却再也没了重来的力气。 因为无家可归,流浪者不得不深夜在街头游走,在地铁站里过夜,在排气口上睡觉取暖,甚至在街头支起帐篷,这些行为似乎和我们以往直觉所认知的“美丽城市”形象不符。由于对流浪者的偏见,许多城市里的其他居民也对流浪汉的存在感到担忧甚至害怕。这些固有的认知催生了许多让流浪汉本来艰难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的政策与设计,比如说反露营的规划条例和许多敌意建筑与防御性设计。然而社会保障资源的不足让这些恶意的政策和设计都只能是掩耳盗铃,流浪者不会因为驱逐而消失,他们只会不断地在一次次驱逐中,逐渐丧失生活的勇气的尊严,跌入更深的谷底。 那么,设计能如何帮助流浪者呢?许多设计师,公益组织,政府机构都做了许多的尝试。看过了许多不同的案例之后,我们可能要消极地说:设计也许不能解决流浪汉的问题。但要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勇敢,从而重新开始也需要城市的设计与管理的共同努力。 你对流浪者有什么看法?你认为设计能如何帮助无家可归的人们?欢迎留言跟我们分享!请不要忘记订阅口头拼贴,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2:30 城市中流浪者的定义与现状 08:48 流浪者为什么流浪? 10:30 故事一:失业的养马人 18:48 故事二:失去家庭倚靠的女生 20:21 故事三:酗酒成瘾的金融工作者 23:52 住房保障与流浪的关联 26:26 流浪者的“家”长什么样? 29:38 洛杉矶流浪者聚集地Skid Row的历史 34:58 敌意建筑与防御性设计 44:30 庇护所可以解决流浪问题吗? 51:28 疫情期间面临的新挑战 58:37 景观设计上的尝试 |相关阅读 Podcast: Why I am homeless? Youtube Channel: Invisible People AIA Architect: Can Design Help Solve LA’s Homeless Crisis? (Steve Simino) Curbed: L.A. Built a Tiny-House Village for Homeless Residents, and Some Aren’t So Sure About It ( Alissa Walker) KCRW: New East Hollywood government-run homeless encampment to offer emergency services, but it’s not cheap (Anna Scott) National Alliance to End Homelessness: State of Homelessness: 2021 Edition National Alliance to End Homelessness: Hotels to Housing Case Studies 风景园林新青年:流浪者的天堂 |背景音乐 Dave's in Town (Gabriel Douglas)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 蜻蜓FM | Pocket Casts 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66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