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欢迎来到农林市场,一个已经消失的菜市场

|本期内容 以下文字来自于重庆悦来美术馆“重建菜市场”展览引言: 农林菜市场坐落于广州市东山口竹丝岗社区,与我工作的扉美术馆仅一墙之隔。在过去的3年,我带领学生在农林菜市场和44位摊贩一起完成了一系列的空间改造项目。2020年10月20日,经营了39年的农林菜市场因违建原因被有关部门责令拆除。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农林菜市场将被一个社区花园所取代,而在那工作的44位摊贩就地解散,被迫在街头继续摆摊谋生。 望着这些流落街头的摊贩们,我的心情不觉沉重起来。这种沉重不仅来自于对这个群体苦难的共情,还源于长久以来在强大的体制面前产生的那种痛楚和深深的无力感。在城市发展不可阻挡的浪潮中,农林菜市场的44位摊贩就像是44朵无足轻重的浪花。在农林菜市场轰然倒塌的那一刻,他们被溅洒的无影无踪,似乎从来没存在过一样,连同名字一起也被人们遗忘了。他们当中,有独自在菜市场卖鸡肉32年,养活一家4口的湖南岳阳人郑爱萍;有从童工开始做起,然后把弟弟和弟媳妇一起带到菜市场卖冻肉的广东云浮人岑秋颜;有12年前为照顾生病的家人,辞掉公司文职在菜市场卖菜的陕西西安人郭文正;还有在菜市场卖豆腐28年从未回过老家,只盼着在广州有个容身之地再衣锦还乡的安徽马鞍山人祁红艳。 贾樟柯说,当一个社会横冲直撞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无视那个被你撞到的人。我知道,不只是那44位失去菜市场的摊贩,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那个被撞到、被无视的人。纵使失去无力挽回,重建又何尝不是一种抵抗?于是,我决定与那些和我怀着相同愿望的人为44位摊贩、也为我们自己重建一座农林菜市场。当我把要在美术馆重建农林菜市场的消息告诉摊贩们的时候,他们没有流露出一丝的喜悦,反而质问我:“你在美术馆盖菜市场和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还不是天天被城管赶?有谁会在乎我们?”我知道,无论怎样的“重建”,都改变不了此刻正流落于街头的摊贩们所遭受的艰辛和无助。但我还是天真的奢望,在这样一个如此高雅华贵的艺术殿堂里重建一个被拆的菜市场,来给予那44位摊贩一个本该有却从未获得的尊重和礼遇。 如果说,过去的3年我在农林菜市场所做工作的意义,是尝试重新唤醒摊贩的自尊,那么在悦来美术馆,我则希望可以借助此次的重建,将摊贩内心深处一直以来渴望的东西——生而为人存在的权利,还给他们。 对我来说,这种重建是一种看见、一种纪念、一种讴歌,更是一种无声的呐喊。 ——何志森 这期节目我们将拼贴菜市场背后不同人的声音,包括建筑师何志森老师、摊主代表祁红艳、摊主黄素玉的女儿郑楚容与纪录片导演谢琳。我们想邀请你一起来讨论菜市场在我们生活中的意义。 你有什么与菜市场有关的记忆?你认为在现代化的城市中菜市场扮演着什么角色?欢迎留言告诉我们。请不要忘记订阅口头拼贴,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3:23 美术馆里再现农林菜市场 05:40 建筑师何志森老师的讲述 26:49 豆腐摊摊主祁红艳的讲述 53:10 海鲜摊摊主黄素玉的女儿郑楚容的讲述 67:37 纪录片导演谢琳的讲述 86:10 如何看待城市中菜市场的命运? 98:51 关于成都菽香里菜市场的计划 109:07 如何在快速的城市更新中正确对待菜市场? |本期嘉宾 何志森 | “重建菜市场”发起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 扉美术馆馆长 祁红艳 | 农林市场豆腐摊摊主 郑楚容 | 农林市场海鲜摊摊主女儿 谢琳 | “重建菜市场”声音制作、 纪录片导演 |特别鸣谢 唐璇 | 协助录音 谢琳 | 提供菜市场声音与剪辑指导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 蜻蜓FM | Pocket Casts 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119分钟
1k+
3年前

24|长大后我们为什么爱上了自然?

|本期内容 这期非常主观地聊一会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对自然的态度的转变。正如许多在城市里成长起来的小朋友一样,小时候我们一直都对自然环境不太感冒,觉得最香的还是在家看电视、吹空调和打游戏。但在渐渐长大(变老)的过程中,我们开始产生了拥抱大自然的诉求。有人是出于对健康的焦虑;有人是由于对繁忙人类社会的疲惫;有人是出于潮流的驱动;也有人是因为好奇心和探索欲。这些诉求把我们带到了大自然里——不过是不同的自然。景观历史学家约翰·迪森·亨特就把自然分为了三类:第一自然(First Nature)是未经人类碰触过的自然;第二自然(Second Nature)是农业自然和城市空间;第三自然(Third Nature)是我们设计师创造的景观化的自然。但在追逐自然的过程中,在城市中长大的人难免把自然空间看成供我们欣赏或寄托自身情感的审美客体。这种传统的康德美学也导致了自然的价值被分为了三六九等:更高的山、更宽的水、更大的树是美;而小土丘、小水沟、歪脖子树是丑。这种观念进而导致我们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一些不符合传统审美价值但却有很高生态价值或文化价值的自然空间。现代的“环境美学”提出了将自然作为我们人类栖居空间的一部分,作为一个栖居者去欣赏、去爱护它一草一木本身的、无关人类主观情感的美。因而在这个气候不断变化的时刻,我们人类也许能和自然和平相处久一点。 你热爱自然吗?你有什么在自然中的奇遇?欢迎留言告诉我们。请不要忘记订阅口头拼贴,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2:23 最近都去了哪些自然空间? 05:50 小时候对大自然的感受 11:10 不同地方对自然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15:48 我们是哪一刻爱上了大自然? 27:23 在自然里的有趣冒险经历 33:20 城市生活中有什么添加野趣的办法? 41:18 为什么我们会爱上自然? 42:54 自然作为一种客体和作为一种状态 49:42 审美消费主义影响下的自然 |本期嘉宾 伯纳德 |相关阅读 《Greater Perfections: The Practice of Garden Theory》 (John Dixon Hunt) 《Lost Child in the Woods》(Richard Louv) Children don’t Like Nature as Much as Adults—But Preferences Change with Age (Jack Wang) New York Times: Since When Have Trees Existed Only for Rich Americans? |背景音乐 Rain Forest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 | 荔枝FM | 蜻蜓FM | Pocket Casts 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57分钟
99+
3年前

23|为什么城市和我们都对外貌如此焦虑?

|本期内容 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外貌焦虑似乎成为了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无论是长相焦虑,身材焦虑,衰老焦虑或是脱发焦虑,我们对于外貌的关注每天都被广告、影视作品和社交媒体不断地加强。在随大流追求完美外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追求似乎没有尽头,每天都会有新的“范本”和“专家”来告诉你什么是“高级感”,什么已经成为”俗辣“。于是我们只好一边数着钱包里的钱一边迷茫着到底要把今天这点钱给哪个商家。 在今天的外貌比拼中,单单人美是不够的,现在的美人都追求"氛围感“。氛围由脸发展到头发丝,又蔓延到了屏幕里那个美美的背景空间。于是适合拍照的网红空间就成为了人们外貌焦虑的外化实体,各种INS风、工业风、加州风的设计模板成为了城市里速成的财富密码。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举起手机按下快门,越来越多的无人机飞上天空,设计师也越来越关注起设计的社交媒体属性。公共空间变得一尘不染;建筑的材质变得越来越光滑闪亮;植物被换成了统一挺拔的花树;城市似乎也被构建成了我们手机上的完美图景。 可当下一阵风潮袭来时,谁又能留下呢?那些被牺牲掉的回忆和生活又该何去何从? 你有外貌焦虑吗?你对网红空间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告诉我们。请不要忘记订阅口头拼贴,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3:07 我们是如何认知自己的外表的? 15:32 我们都因为外貌焦虑做出过什么努力? 20:48 我们对外貌的追求有底线和极限吗? 28:54 外貌焦虑是如何被构建出来的? 42:53 社交媒体与视觉传播是如何让焦虑蔓延到空间的? 48:29 设计师如何看待"网红空间"的需求? 63:39 不同尺度的空间如何应对设计的"潮流"? 70:11 城市如何面对城市形象焦虑? 81:16 我们有办法缓解焦虑吗? |本期嘉宾 小张 |背景音乐 Soundtrack From the Starcourt Mall (Bryan Teoh)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Pocket Casts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公众号: 口头拼贴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85分钟
99+
3年前

22|逃避不可耻,但逃避去读博没有用?

|本期内容 在成长为一个设计师的路上,我们遇到过许多才华横溢也非常善良的老师,这在我们心中种下了成为教育者的念头。毕业之后,当面对着复杂的风云变幻的世界和生活压力,许多人更会怀念起象牙塔里的美好,萌生出这样的想法:要不去读个博士当一个高校老师吧? “当老师多好,有寒暑假、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生活稳定压力小”我们常常会对高校的老师有一些既定印象。本期嘉宾胡老师称这三点为大众对博士和高校老师认知的“三大误区”。那么真实的博士生活是怎样的呢?如果读博——当老师这条路这么轻松愉悦,为何会有上个月的上海知名高校教师因为不满学校苛刻的淘汰制度而最终选择对决策者拔刀相向的悲剧呢? 设计博士在广大的博士群体中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科的综合性以及重实践的特点导致了大部分从业者往往难以做到学术和实践两开花。如果要求我们有十年以上实践经验、获得博士学位甚至博士后经历、同时满足许多高校对35以下的年龄限制,胡老师笑称”我们需要从幼儿园开始就从事实践工作”。我们也谈到了现有的高校中“非升即走”的淘汰制度对于高学历人才的消耗,由此引发的东西部、不同高校之间学术资源分配的不均和逐渐拉大的差异可能拖慢了学科的发展。 那么你对读博的看法是怎样的?我们也欢迎正在读博和从事高校教职的听众给我们留言。请不要忘记订阅口头拼贴,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3:08 如何看待复旦大学姜博士案件 10:18 读博的原因有哪些? 24:00 学术研究与实践的差别 28:13 胡老师为何选择成为大学教师? 30:47 高校教师三大印象 35:39 博士生的日常生活 42:43 博士与论文的纠葛 48:45 “非升即走”的预聘长聘制 59:19 什么样的人不适合读博? 63:28 博士除了当老师还有什么就业选择? 69:30 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有哪些? 86:36 当前的高校人事制度有什么可以改善之处? 94:59 胡老师对想读博的人说的话 |本期嘉宾 胡老师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 |背景音乐 Painful Disorientation (Kevin Macleod)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Pocket Casts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100分钟
99+
3年前

21|向导演黄河学习科幻片障眼法:场景设计的秘密

|本期内容 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设计与现实中的建筑设计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建筑学的前沿理论往往会率先被电影的场景设计师在科幻作品中实现。比如建筑电讯学派的Walking City移动城市概念就在电影《移动城市》中展现;矶崎新的空中城市概念也在电影《阿丽塔》和《极乐世界》中成为重要的背景设定。同时设计师常常受到科幻作品的启发,对未来城市形态和人在于其中的生活状态有了进一步的想象。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著名的电影概念设计师和场景设计师都有建筑学或城市规划学的背景。然而电影场景是服务于故事的,正如建筑空间是服务于人的生活一样。场景设计师在进行概念和场景构建时,要搭建的不仅仅是空间,更是一个服务于故事的、让人信服的、不喧宾夺主的世界观。 通过与黄河导演的聊天,我们可以了解到一部科幻作品的场景是如何从剧本上的几行字成为一个我们在大荧幕上看到的视觉盛宴;导演又是如何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最高效地利用场景来讲好故事。黄河导演还耐心地为我们解答了奥特曼为何时高时矮、雪国列车里的鱼为何没有贴壁游泳、侏罗纪公园的霸王龙为何被残忍肢解、魔戒里的人为何老在城门口聊天? 你心目中最震撼的科幻电影场景是什么?欢迎在节目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请不要忘记订阅口头拼贴,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2:04 关于导演黄河 08:04 每个人印象深刻的科幻电影场景 08:24 攻壳机动队:中国民间+赛博朋克 15:40 银翼杀手:概念设计的鼻祖 27:47 如何从现实世界挖掘视觉意象 34:01 从湮灭到雪国列车:科幻电影的世界观设定 42:03 科幻片障眼揭秘 63:51 场景设计的工作流程 76:10 导演与场景设计师如何合作 81:14 黄导眼中好的科幻片 83:41 ET外星人:儿童视角的科幻世界 88:06 AI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能否有爱 97:52 场景设计如何服务于故事 105:12 导演的责任与坚持 113:58 场景设计师的前景如何? |电影片单 《攻壳机动队》导演:押井守 《银翼杀手》导演:雷德利·斯科特 《银翼杀手2049》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 《湮灭》导演:亚历克斯·加兰 《阿丽塔》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 《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弗朗西斯·卡麥隆 《雪国列车》导演:奉俊昊 《侏罗纪公园》(1993) 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哥斯拉》导演:加里斯·爱德华斯 《金刚》(2005) 导演:彼得·杰克森 《奥特曼》导演:圆谷英二 圆谷一等 《ET外星人》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AI》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哪吒重生》导演:赵霁 |本期嘉宾 黄河 River 电影、电视剧导演 何盈 Micky He 《误配:包容如何改变设计/Mismatch: How Inclusion Shapes Design》一书译者 数据视觉化设计师 |背景音乐 Deep Space Adventure (Sci-fi Orchestra)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Pocket Casts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117分钟
2k+
3年前

20|从榕树头出发:行道树之于城市记忆与发展

|本期内容 上个月底,有许多热心广州市民反映珠江两岸许多大榕树疑遭砍伐。这件事在广州市民和景观设计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于每个岭南人来说,榕树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成长记忆和每一个生活场景中,无论是小时候与爷爷奶奶在树下乘凉、和小朋友绕着榕树玩耍,或是青少年时期每天踏着榕树强壮的根系,数着地上的果实等着自己暗恋的同学在街角出现。榕树以及发生在榕树下的记忆与场景共同构建了岭南人的文化认同和身份认知。同时榕树本身树冠茂盛,生长迅速的特点,也在改善我们城市的微气候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榕树存在着与目前城市开发方式不匹配的一些特征,比如不开花,落果,根系发达等,近几年有不少榕树都遭到了移植或砍伐。但这真的是唯一的方法吗?自然一定要让位于城市开发吗?打造城市形象,无论是花城或是生态城,真的能够一蹴而就吗?在城市面貌的考量中,公众与市民的意见应该如何被纳入?作为包容的城市中的包容的设计师,当我们在遇到问题和阻碍时,是否应该优先吸纳,治疗而不是铲除、抹杀? 本期节目,我们也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反思。欢迎在节目下方留下你的看法。请不要忘记订阅我们,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1:07 广州榕树事件背景 03:34 岭南记忆中的榕树 09:12 广州榕树现状与忧虑 17:10 行道树的价值 20:25 榕树的文化价值 27:48 城市形象营造中的理念冲突 33:20 如何看待行道树的生态多样性? 39:39 行道树与文化政策的关联 44:53 我们该如何对待行道树? |本期嘉宾 蚊子 |相关阅读 庄子慎之广嘢(视频号第29期) 从“绿化工具”到“绿色伙伴”——梅林中康路换树的反思 (刘雅) 广州市行道树技术工作手册(修编) |背景音乐 Morning Mood (Edvard Grieg)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Pocket Casts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52分钟
99+
3年前

19|包容性设计:为我们的未来而设计

|本期内容 如何定义大众?如何定义普通人?如何定义一个标准人类?是标准的身高?标准的体重?标准的视力?标准的智商或是标准的肤色? 如果将所有人类的所有衡量维度取一个平均值,那么我们会发现这世界上或许不会有一个人是这样的一个标准人类。 如果不存在标准人类,那么便不存在一个标准设计。 而不够标准的我们,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被设计拒绝的时刻:是一个找不到的无障碍坡道,是在超市够不着的酸奶,是看不懂的菜单,或是一个不友好的软件界面。在这些不被包容的时刻,我们除了不便之外,往往还会感受到情绪上的伤心和无助。 作为一个设计师个体,我们对生活的经验总是十分有限的,我们也无法真正的体会到别人遭受设计拒绝时的懊恼,甚至因为身体机能不同被整个城市拒绝而被迫成为隐形人的痛苦。因此,为了使我们的设计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我们需要放下知识,数据和经验所带给我们的傲慢,打破设计这个闭环,邀请更多的多样性的设计者参与到设计过程中。在《误配:包容如何改变设计》这本书中,前谷歌用户体验设计总监作者Kat Holmes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什么是包容性设计,如何将包容性纳入到设计过程中,以及包容性设计的意义。本期节目,我们也邀请到了这本书的译者Micky和Eva,来和我们一起聊聊包容性设计。 你有遇到过不被包容的设计吗?欢迎在节目下方留言,告诉我们。请不要忘记订阅我们,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6:02 关于《误配:包容如何改变设计》 12:40 关于作者Kat Holmes 17:21 包容性设计可以被定义吗? 20:19 生活中遇到的不被包容的时刻 20:31 这本书诞生的过程正是发现误配过程 30:27 科技发展为何带来新的误配? 34:34 设计如何适应人的能力的变化? 42:36 如何看待人的标准与残障? 53:04 如何让更多人拥有设计话语权? 59:44 包容性的实例 67:12 由为残障而设计带来的设计革新 72:40 关于数据视觉化这项工作 78:03 职业选拨认证对包容性的背离 80:29 每个人对于这本书的最大收获 |本期嘉宾 Micky He 《误配:包容如何改变设计/Mismatch: How Inclusion Shapes Design》一书译者 数据视觉化设计师 现任职国内平安银行 前纽约银行体验设计专家,负责数据平台的产品设计 前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研究员,负责媒体实验室的体验设计 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远程交互(ITP)专业 作品曾登上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 Eva Chen 《误配:包容如何改变设计/Mismatch: How Inclusion Shapes Design》一书译者 交互设计师 纽约银行交互设计师 纽约大学电影学院远程交互(ITP)专业硕士 |相关链接 Mismatch网站 英文原版 Mismatch: How Inclusion Shapes Design 演讲视频: Kat Holmes: Rethink What Inclusive Design Means John Maeda: Designing For Simplicity |背景音乐 Ringtone (Adele Newiron)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Pocket Casts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92分钟
99+
3年前

18|欲望与空间:从指尖到床头的冒险

|本期内容 本期节目聊个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话题,那就是欲望。欲望是人性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欲望空间也是城市不可切分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古罗马的浴场或是现在的酒吧、夜店、电影院和爱情酒店,人们总能在城市中找到许多能唤醒或是释放自身欲望的空间。而随着性解放和当代性别认知的变化,传统的、服务于异性恋的欲望空间也不断被重构。新的符合当代多样化欲望需求的空间也不断产生和刷新人们对欲望空间的想象。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交友软件也使得部分的实体空间转移到了线上。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更是将欲望、性别和情感不断地剥离和细分。在一般的城市讨论中,我们往往对这类空间讳莫如深。今天,趁着骄傲月,我们就大胆的来聊一聊当代城市的欲望空间,尤其是性少数群体视角所认知的欲望空间。 感谢收听口头拼贴,欢迎在节目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你心目中的欲望空间。请不要忘记订阅我们,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1:34 话题背景:欲望和空间的关系 07:30 如何界定一个空间是欲望空间? 19:26 情欲空间有特定的要素吗? 27:58 如何界定“酷儿空间”? 35:04 情欲如何存在在虚拟空间? 39:17 交友软件的特有语言 43:35 如何看待虚拟空间对实体空间的冲击? 53:36 私密空间:从情欲到城市设计 68:37 酷儿身份的经验 |本期嘉宾 一份汉堡 |背景音乐 One Day Dream Heaven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Pocket Casts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79分钟
99+
3年前

17|设计汇报秘史全公开

|本期内容 无论是面对评审老师,面对上级或是面对甲方,一想起汇报,可能还要用英语,整个人就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不同于画图,汇报所需要的技能点似乎点在另一个维度,导致我们常常觉得有人就是只出一张嘴到处忽悠人。其实,汇报讲究的是逻辑能力,共情能力,心理素质,语言能力和反应速度,而这些能力除了不断的练习和试错,几乎很难习得。今天,我们就扒开伤口!和嘉宾小刘一起跟大家分享我们的汇报血泪史,当众卡壳史,胡言乱语史和社会性死亡史! 当然这么多年的磨练和观摩学习,也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小小的经验,学会了不少看似高端实则万金油的汇报好词,想知道的话,就快点击收听吧! 感谢收听口头拼贴,欢迎在节目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你的汇报小窍门。请不要忘记订阅我们,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1:47 汇报中说重要还是图重要? 12:15 汇报之前如何做准备? 14:54 临时看图汇报大挑战 15:17 从鸳鸯锅聊到权力关系 18:15 从仙人掌聊到城市更新 21:25 汇报过程中大脑空白怎么办? 23:48 汇报遇到语言障碍怎么办? 27:52 遇到评委消极的评价怎么办? 36:22 英文汇报好词分享 |本期嘉宾 小刘 |背景音乐 Barroom Ballet (Kevin Macleod)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Pocket Casts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47分钟
99+
3年前

16|Green New Deal 绿色新政三千问

|本期内容 绿色新政Green New Deal (GND) 是美国涉及解决全球变暖和贫富差距等问题的一系列倡议和法案。绿色新政的名称来源于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是罗斯福针对于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做出的一系列经济改革和公共工程项目。在21世纪的今天,全人类都面对着相同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为了实现将全球气温增幅控制在1.5摄氏度和碳中和的目标,绿色新政由此诞生。绿色新政的决议案针对美国自身的贫富差距,就业和种族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具体的措施。而这一与环境优化和公共生活息息相关的倡议,也引起了景观,建筑,城市规划设计学界的关注,美国的景观建筑基金会也发起了“Super Studio 超级设计室”项目,号召全美的各大设计院校参与到绿色新政的畅想中来。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宾夕法尼亚大学超级设计室的助教和伊恩麦克哈格中心的研究员琦琦,来与我们讨论绿色新政的起源和利弊,它所引发的政治讨论,以及它促使设计师对行业长期所持有的非政治立场所做出的反思。 感谢收听口头拼贴,欢迎在节目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你对绿色新政和气候议题的看法。请不要忘记订阅我们,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2:45 什么是Super Studio和Ian McHarg Center? 04:24 什么是Green New Deal绿色新政? 05:33 绿色新政和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关联? 09:53 绿色新政诞生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11:03 什么是Sunrise Movement日出运动? 11:51 谁是AOC (Alexandria Ocasio-Cortez)? 15:28 如何比较绿色新政和美丽中国? 22:27 美国竞选对绿色新政有什么影响? 25:57 设计师为什么在讨论绿色新政? 29:32 景观设计师应该如何参与绿色新政? 34:36 如何面对学术与实践的差距? 42:50 景观设计的效用评价如何实现? 48:59 绿色新政实施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51:45 Super Studio里面有什么新的景观设计思路吗? 55:24 如何在保证环境公平的同时提升社区空间品质? 58:03 绿色新政有没有带来新的集资策略? 64:08 绿色新政对社会文化有什么贡献? 76:41 设计师如何应对清洁能源建设的前景? |相关阅读 Places Journal: "Design and the Green New Deal" (Billy Flem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Magzine:"The Green New Deal, Landscape, and Public Imagination" (Nicholas Pevzner) 《纽约时报》:“What Is the Green New Deal? A Climate Proposal, Explained” (Lisa Friedman) "Knock Down the House" (Rachel Lears) "Generation Green New Deal" |相关概念 The Green New Deal Superstudio The McHarg Center: The 2100 Project: An Atlas for the Green New Deal Sunrise Movement |本期嘉宾 琦琦 |背景音乐 Future Ambient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Pocket Casts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74分钟
99+
3年前

15|明星景观师星座排行颁奖礼

|本期内容 【迷信警告】能不能拿奖全看命?星座竟在冥冥之中影响着我们的设计?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选择了适合我们性格的职业发展道路,也许能让我们的事业更加顺利。口头拼贴为大家盘点了十二星座和风火水土四个星象的性格特征、他们适合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及各星座的代表明星景观设计师。我们也统计了各个星座的明星景观师数量。 由此,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特别颁发三个重要奖项:ASLA星座选择奖、明星景观设计师星座奖,和伊娃明日之星奖。想知道你的星座有没有上榜吗?赶快来听听看吧! 我们也将在微博同步图片版的统计结果,欢迎关注! 感谢收听口头拼贴,欢迎在节目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你对星座性格或者景观大师的看法。请不要忘记订阅我们,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5:09 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的星座分布 07:20 小张分析金牛座性格与获奖的关联 10:42 景观大师的星座分布是怎样的? 12:17 水瓶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20:36 双鱼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28:18 白羊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32:20 金牛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38:21 双子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41:33 巨蟹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44:20 狮子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48:00 处女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54:08 天秤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59:10 天蝎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63:05 射手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66:22 摩羯座性格与代表景观大师 70:36 颁奖环节:哪个星座景观大师人最多? 72:44 星座排名:ASLA选择奖 73:57 星座排名:著名景观大师奖 75:17 星座排名:Eva朋友圈奖 |本期嘉宾 小张 |背景音乐 Brewing Potions (Rafael Krux) Adventure Movie Animation Soundtrack (Julius H) Inmenso (Charles Michel)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Pocket Casts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79分钟
99+
3年前

14|遭遇了何志森的人生会怎样?

|本期内容 设计难道真的不能拯救世界吗?谈人文关怀就是设计师自嗨吗?没盖过房子也能叫建筑师吗?为什么参加过何志森Mapping工作坊的大家都转行了?真实的Jason到底是怎样的?大家可能不知道,其实一娃是Mapping工作坊的元老。所以!本期我们请到了因为一系列的Mapping工作坊和广州菜市场项目而红遍宇宙的何志森老师来当我们嘉宾,同时邀请了五位(包括一娃)在2013到2021这八年间参加过不同时期的Mapping工作坊的同学来回顾(吐槽)一下,在他们眼中的Jason老师是怎么样的,当他们的人生遭遇了何志森之后又有什么变化?Jason的设计理念又对大家有什么影响?由于本期过于精彩,内容超长,请大家按需参考下面的时间轴收听你最感兴趣的部分。 感谢收听口头拼贴,欢迎在节目下方留言,告诉我们你的何志森老师MAPPING工作坊的看法,也可以留言问Jason问题,我们可以拉他来回应。请不要忘记订阅我们,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议都可以通过微博或邮件来和我们交流讨论! |时间轴 01:29 何志森和他的朋友们 06:46 Eva Cai的人生怎么样了? (规划转景观) 18:05 Jason回应Eva Cai吐槽 25:20 彭哥的人生怎么样了? (规划转交通工程) 30:22 Eva Chen的人生怎么样了? (景观转交互设计) 35:45 Jason回应身份质疑:建筑师还是艺术家? 44:33 设计如何关注个体的需求 51:54 Natasha的人生怎么样了? (建筑转生物医学转护理) 57:22 Jason谈转行 66:12 Jason对大家的性格分析与Design Thinking对人的影响 80:29 Jason的“灯”是什么?工作坊的理想 97:46 为什么今天来的都是女生? 100:59 意外大来宾陈铭 101:35 陈铭的人生怎么样了? (建筑转Data Science) 106:36 Jason谈创业与创新 113:17 总结和寄语 |评委嘉宾 何志森 (Jason Ho)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教师 Mapping工作坊 发起人 扉美术馆 馆长 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 博士 微博@何志森_Mapping工作坊 |吐槽嘉宾 彭哥 Eva Chen Natasha 陈铭 |相关阅读 从追逐气球到跟踪尿壶的何志森 |背景音乐 80s Guitar Riff (Capewest) |收听方式 推荐您使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喜马拉雅订阅和收听我们的节目,您也可以通过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Pocket Casts或其他泛用性客户端找到我们。 |联系方式 微博: @口头拼贴CollageTalk 邮箱: [email protected]

117分钟
99+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