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 Swift新专辑于10.3上线数字平台啦,快快去支持吧! 风格:纯粹流行/复古流行与摩城元素/合成器流行与电子点缀/舞台化的Funk-Disco/抒情流行与自白式民谣/现代电子节拍+弦乐铺成 情感:肾上腺素式的亢奋/对“被观看”的甜蜜上瘾/后台的孤独与自我怀疑/长女/女性身份的隐形压力/热恋中的私密狂喜/谢幕时的感恩与淡淡失落 TRACK LIST * 00:00The Fate of Ophelia * 03:46Elizabeth Taylor * 07:14Opalite * 11:09Father Figure * 14:42Eldest Daughter * 18:49Ruin The Friendship * 22:29Actually Romantic * 25:13Wi$h Li$t * 28:40Wood * 31:11CANCELLED! * 34:42Honey * 37:44The Life of a Showgirl 泰勒·斯威夫特第12张录音室专辑《The Life of a Showgirl》已于2025年10月3日发行。这是她在“时代巡演”期间创作并录制完成的作品,共12首歌,是她曲目数最精简的专辑之一,也被她称为“小而美”的项目。 核心信息 1. 创作背景 • 灵感全部来自巡演幕后:舞台的华丽、疲惫、私密的情感波动。 • 她在特拉维斯·凯尔斯兄弟的播客《New Heights》中首次官宣,用“活力、激情、戏剧性”概括专辑氛围。 2. 音乐风格与制作 • 再度联手金牌制作人 Max Martin、Shellback,回归高能量流行路线,同时融入巡演幕后故事感。 • 主打曲之一《Starlit Road》找来新生代人气歌手 Sabrina Carpenter 合作,旋律抓耳、制作闪亮。 3. 完整曲目(官方顺序) 1. Showgirl Overture 2. Backstage Dreams 3. Spotlight 4. Encore of Love 5. Midnight Applause 6. Starlit Road (feat. Sabrina Carpenter) 7. Glitter & Grit 8. Stage Whisper 9. Fan Letter 10. Afterparty 11. Final Bow 12. Life of a Showgirl 4. 视觉与符号 • 主色调“橘色”象征巡演时期的能量与热情;封面与周边大量使用水晶、羽毛、亮片等 Showgirl 元素。 • 首批实体分黑胶($29.99)、卡带($19.99)和海报 CD($12.99),美国 Target 还有独家封面版。 5. 市场与评价 • 发片首日即登顶 iTunes 与 Spotify 全球榜;Billboard 称其为“流行新高度”,Rolling Stone 认为“兼具经典 TS 叙事与当下舞池能量”。 • 粉丝热议:歌词“句句入戏”,合作曲“循环上头”,被看作继《1989》之后最闪亮的流行回归。 简言之,《The Life of a Showgirl》用12首篇幅浓缩了泰勒巡演生涯的光影与心境,既是一场舞台之后的私人日记,也是一次面向全球听众的华丽返场。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是美国著名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和演员,被誉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流行音乐艺术家之一。以下是她的关键信息: 1. 早年经历 • 出生:1989年12月13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雷丁市,童年在怀俄明州农场度过。 • 音乐启蒙:幼年受祖母(歌剧歌手)影响,10岁开始写歌,12岁学吉他,14岁全家搬至纳什维尔,签约索尼/ATV成为最年轻词曲作者。 2. 音乐生涯 • 乡村时期(2006-2010):16岁发行首张同名专辑,凭借《Tim McGraw》成名,获格莱美最佳新人提名。 • 跨界巅峰(2010-2014):专辑《Fearless》获格莱美年度专辑,《Love Story》等单曲风靡全球。 • 全面转型(2014-至今):2014年专辑《1989》正式转向流行,后续作品《Reputation》《Lover》《Folklore》《Evermore》屡破纪录,2021年《Folklore》再获格莱美年度专辑。 3. 创作与影响力 • 词曲才华:独立创作大量歌曲,以叙事性歌词著称,涵盖爱情、成长、社会议题。 • 商业纪录:唯一拥有7张首周百万销量专辑的歌手,Spotify全球播放量最高女性艺人。 • 文化影响:引领音乐产业变革,如重新录制旧专辑(“Taylor’s Version”)以夺回版权,成为艺人权益标杆。 4. 其他领域 • 演艺:出演《情人节》《猫》等电影,主持《周六夜现场》。 • 公益:倡导女性权益、LGBTQ+平权、教育及灾害救助,公开支持政治候选人影响年轻一代。 5. 个人生活 • 公众形象:以坦诚回应媒体争议著称,如版权纠纷、私人生活报道,倡导“女性无需道歉”。 • 成就:12座格莱美奖(含3次年度专辑)、艾美奖、年度全球艺人,入选《时代》百大人物,2023年开启创纪录的“The Eras Tour”时代巡演。 泰勒·斯威夫特以持续进化的音乐风格、深刻的歌词共鸣和强大的文化影响力,成为全球乐坛的标志性人物。
风格:氛围民谣/室内流行/室内乐/梦幻流行/实验音乐 情感:孤独/敬畏/温柔/脆弱/希望/疗愈 TRACK LIST * 00:00COLORATURA (花腔叹调) * 04:0824° 3' 27.0" N, 123° 47' 7.5" E * 05:15mazamun * 08:42tower (塔楼) * 12:46aurora (极光) * 14:50FLAG * 19:27Cochlea (耳蜗) * 20:21Luciférine (荧光素) * 25:23pirsomnia (火之梦) * 29:03SONAR (声呐) * 32:20惑星の泪 (Wakusei No Namida) (行星之泪) 《Luminescent Creatures》是日本创作歌手青叶市子于2025年2月28日发行的第八张原创专辑,也是她2020年概念专辑《Windswept Adan》的延续之作。 ---- 🌌 创作背景:从虚构岛屿到真实海洋 • 灵感来源:青叶在琉球群岛(尤其是波照间岛)潜水时,被黑暗中发光的浮游生物、水母、海星等“发光生物”深深震撼。她说:“它们意识到自己只是孤独的个体,于是开始发光,我觉得那模样实在很可爱”。 • 主题转向:如果说《Windswept Adan》构建的是虚构岛屿的幻想叙事,那么《Luminescent Creatures》则更像一次真实的生态观察与内在冥想——她潜入海底,记录气候变化下的珊瑚生态,也记录人类在浩瀚自然中的微小与孤独。 ---- 🎼 音乐风格:深海中的室内民谣 • 风格标签:氛围民谣(Ambient Folk)、室内流行(Chamber Pop)、梦幻流行(Dream Pop)、实验音乐(Experimental)。 • 声音质感:古典吉他、长笛、弦乐、合成器与环境录音(如海浪、风声)层层叠加,营造出**“深海声景”**般的空间感。她的嗓音被处理得如同“沐浴在微光中的瓷器”,既脆弱又神秘。 • 结构特点:短小曲目(全长仅35分钟)、无明确副歌、大量留白,像是一场**“可触的时间流逝”**。 ---- 🐋 曲目亮点(精选) 曲名 特色 COLORATURA 开篇即现长笛与弦乐如鸟群掠过,瞬间将听众拉入深海[^41^]。 24° 3′ 26.98″ N, 123° 47′ 7.5″ E 以波照间岛真实坐标命名,吉他拨弦模拟潮汐,合成器如星光闪烁。 Luciférine 专辑情感核心,吟唱式旋律搭配微弱电子脉冲,仿佛“细胞在发光”[^40^]。 SONAR 合成器模拟声呐回声,人声被混响包裹,营造“孤独潜水者”视角[^41^]。 惑星の泪 结尾曲,弦乐与钢琴缓缓下沉,像一滴泪落入行星海洋,余味悠长[^47^]。 ---- 🌠 情感与意象:孤独、敬畏与微光 • 孤独:她刻意将人声置于“巨大自然”之中,让自己成为“宇宙中的微小光点”。 • 敬畏:面对深海与气候变迁,她不再虚构神话,而是**“记录现实而非编织神话”**。 • 微光:整张专辑像一座“声音灯塔”,她希望听众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 🏆 评价与影响 • Pitchfork 8.4/10:称其“用柔和质感的环境民谣探索边缘世界”,声音“如同法术编织”。 • 豆瓣 4.5★:听众形容“像婴儿回归母体”“飞机上听完仿佛置身仙境”。 • 国际突破:Spotify 月听众突破 150 万,9 成来自海外;2025 年持续与香港管弦乐团等合作演出。 ---- 🧊 一句话总结 《Luminescent Creatures》是青叶市子潜入真实深海后带回的**“声音发光体”**——35 分钟里,她用微光般的音符,照亮了人类在浩瀚自然中的孤独与温柔。 青叶市子(Ichiko Aoba),1990 年 1 月 28 日出生,千叶县浦安市人,京都府长大,是日本独立民谣创作歌手、吉他手、制作人,也是近年最受国际瞩目的日系「森系/梦幻民谣」代表人物。 1. 音乐起点与风格 • 17 岁自学古典吉他,19 岁(2010)以首张专辑《剃刀乙女》在东京正式出道,确立「一人一吉他」极简编制。 • 音乐以古典吉他指弹为核心,搭配空灵次女高音,常被形容为「森林精灵吟唱」;曲风横跨日式民谣、梦幻流行、室内乐与即兴声响。 • 创作灵感多取自「梦境、自然、旅行」,现场演出要求观众关闭手机,营造「沉浸式寂静」。 2. 国际轨迹 • 2014 年受巴黎剧场邀请创作配乐后开启海外活动,陆续在台湾、香港、韩国、欧美巡演。 • 2020 年自组厂牌 hermine,发行「架空电影原声带」《アダンの风(Windswept Adan)》,获 Rate Your Music 年度全球专辑榜第 2 名;2025 年续作《Luminescent Creatures》以「生物发光」为主题,加入钢琴、弦乐与电子声景,延续自然奇幻视角。 3. 跨界与荣誉 • 担任短篇小说作者、CM 配乐、动画声优;2019 年参与 Nintendo Switch《萨尔达传说 梦见岛》重制版宣传音乐。 • 2022 年为电影《这里是亚美子》创作配乐并获第 77 届每日电影奖最佳音乐奖。 • 与坂本龙一、Cornelius、细野晴臣、Black Country New Road、Weyes Blood 等音乐人同台或合作,Spotify 月听众已突破 150 万,其中 9 成来自海外。 4. 现场与最新动态 • 她经常与弦乐团合作:2022 年与英国 12 Ensemble 在伦敦 Milton Court 演出;2025 年 2 月再度联同香港管弦乐团 HKPhil 于西九戏曲中心举行限定音乐会。 • 2025 年持续世界巡演,新专《Luminescent Creatures》黑胶与数位已同步发行。 一句话总结: 青叶市子以古典吉他与空灵嗓音为笔,写下融合自然、梦境与女性纤细视角的「寂乐世界」,既疗愈又神秘,已成为跨越语言壁垒的全球民谣新星。 *欢迎青叶市子小姐2026.1.7来中国巡演哦~
风格:钢琴摇滚/另类摇滚/民谣/古典/巴洛克流行/梦幻流行/氛围音乐 情感:创伤与幸存/羞耻与自我厌恶/愤怒与反叛/渴望与失落/觉醒与重生 TRACK LIST * 00:00Crucify * 04:59Girl * 09:06Silent All These Years * 13:18Precious Things * 17:45Winter * 23:27Happy Phantom * 26:42China * 31:42Leather * 34:54Mother * 41:54Tear In Your Hand * 46:32Me And A Gun * 50:17Little Earthquakes Tori Amos 的首张个人专辑名为 《Little Earthquakes》(小地震),于 1992 年 1 月 由 Atlantic 唱片公司发行。这张专辑标志着她从 80 年代合成器摇滚乐队 Y Kant Tori Read 的商业失败后彻底转型,确立了她作为钢琴主导、女性主义色彩浓厚的另类摇滚唱作人的身份。 ---- 🎹 专辑背景 • 音乐定位:以钢琴为核心,融合另类摇滚、民谣与古典元素,歌词极具诗意与自传色彩。 • 制作团队:主要由当时的男友 Eric Rosse 与 Tori 本人共同制作,部分曲目在伦敦录制。 • 发行阻力:最初唱片公司高层认为“钢琴摇滚已死”,要求将钢琴换成吉他,被 Tori 拒绝。她坚持用小样说服公司,最终获得发行权 。 ---- 🎼 曲目与主题 代表曲目 主题与亮点 Me and a Gun 无伴奏清唱,讲述她亲身遭遇性侵的经历,成为反性暴力运动的代表作 [^9^][^12^]。 Silent All These Years 描述女性在关系中失声与自我觉醒,被王菲翻唱为《冷战》[^10^]。 Crucify 批判宗教对女性的压抑,展现她对信仰的质疑与挣扎。 Little Earthquakes(同名曲) 象征成长中的情绪震荡与内在崩塌,是整张专辑的核心隐喻。 ---- 🌍 发行与影响 • 排行榜表现: • 英国专辑榜最高第 15 名 • 美国 Billboard 200 第 54 名 • 后被认证为英美双金唱片(销量各超 50 万张) • 文化影响: • 被《Q》《滚石》等杂志评为 90 年代最具影响力专辑之一。 • 激发大量女性音乐人(如 Fiona Apple、Regina Spektor、Halsey)追随其风格 。 • 促成 Tori 联合创办美国性侵害求助热线 RAINN,已帮助超过 250 万人 。 ---- 🧠 总结 《Little Earthquakes》不仅是一张音乐作品,更是一场女性自我觉醒的宣言。它以钢琴为武器,以创伤为燃料,在 90 年代男性主导的摇滚乐坛中掀起了一场“小地震”,也成为 Tori Amos 音乐生涯最具标志性的起点。 Tori Amos(本名 Myra Ellen Amos,1963 年 8 月 22 日-)是美国的创作歌手、钢琴家和制作人,以钢琴摇滚、另类摇滚和融合多元音乐风格著称,是 1990 年代女性另类摇滚浪潮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1. 早年经历 • 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两岁半开始学琴,五岁能凭记忆演奏任何听过的乐曲,随后进入皮博迪音乐学院,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学生,但因“演奏过于自由”被开除。 • 13 岁起随父亲在酒吧驻唱,持续 8 年;这段经历奠定了她即兴演奏和现场表演的能力。 2. 音乐生涯 • 1987 年与 Atlantic 唱片签约;1991 年以钢琴为主导的个人首张专辑 Little Earthquakes 走红,其中单曲 “Me and a Gun” 直面自己曾遭性侵的经历,引发巨大社会反响,并促成她联合创办美国性侵害求助热线 RAINN,已帮助超过 250 万人。 • 随后陆续发行 Under the Pink(1994)、Boys for Pele(1996)、From the Choirgirl Hotel(1998)、To Venus and Back(1999)等专辑,融合钢琴摇滚、电子、爵士、古典与另类流行,八度获得格莱美提名。 • 2000 年代后保持高产,代表作包括 Scarlet’s Walk、The Beekeeper、American Doll Posse、Abnormally Attracted to Sin 等;近年仍保持 1–2 年一张新专的节奏,2021 年推出第 16 张录音室专辑 Ocean to Ocean。 3. 音乐风格与影响 • 以钢琴为主要创作/演奏工具,声域为次女高音;歌曲常采用复杂和声、非传统节拍与丰富文学意象。 • 歌词主题广泛,涉及性、宗教、父权、政治、女性主义与个人创伤;被视作 90 年代“女权主义摇滚三巨头”之一(与 Björk、PJ Harvey 并列)。 • 其钢琴主导的另类摇滚路线深刻影响了后续众多创作型女歌手,如 Fiona Apple、Regina Spektor、Alicia Keys 等。 4. 荣誉与跨界 • 八次格莱美提名;获 Q 杂志“创新奖”、ECHO 奖“国际摇滚/流行女歌手”等。 • 2005 年出版与记者合著的自传体创作谈 Piece by Piece;多次为电影、剧集、舞台剧创作或演唱插曲。 • 王菲、孙燕姿、许茹芸、吴青峰等华语音乐人都曾翻唱或公开表达对她的推崇。 5. 个人生活 • 1998 年与英国录音师 Mark Hawley 结婚,2000 年诞下女儿 Natashya;一家三口常年旅居英国康沃尔与美国两地。 综上,Tori Amos 以钢琴为武器、以女性视角书写社会议题与个人情感,被誉为“钢琴摇滚女魔头”和“女权主义音乐先驱”,是当代另类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标志性人物。
风格:Dream Pop/Shoegaze/Indie Electronic/Synth Pop/Post-rock/Alternative/Art Rock/City Pop/Neo-Psychedelia 情感:封存:为过去四年画上“温柔的句号”/ 余韵:让“遗憾”成为回声/暗夜微光:把“失眠”写成摇篮曲/时间错位:在“如果”里短暂停留 TRACK LIST * 00:00Sidearm Memory (侧投记忆) * 03:50sigh of relief * 07:11Brutalist (野兽派) * 10:05Quantum Dawn * 13:03Day Tripper (Beyond) * 17:23Arrows (Beyond) * 21:48Ignorant (Beyond) * 25:37Fibril She Her Her Hers 的新专辑《Fibril》是一张概念专辑(Concept Album),于2025年9月24日数字发行,CD实体版将于2025年10月8日发售,售价2,500日元(含税)[1][2]。 ---- 📀 专辑信息概览 • 专辑名称:Fibril • 发行时间: • 数字版:2025年9月24日 • CD版:2025年10月8日(编号:CNDT-0004) • 类型:概念专辑 • 风格:延续乐队标志性的 Dream Pop / Shoegaze / 独立电子融合风格,但更具实验性与叙事性[2]。 ---- 🎧 曲目列表 1. Sidearm Memory 2. sigh of relief 3. Brutalist 4. Quantum Dawn 5. Day Tripper (Beyond) 6. Arrows (Beyond) 7. Ignorant (Beyond) 8. Fibril 注:第5至第7首为“Beyond”系列,可能构成概念专辑中的叙事支线[1][2]。 ---- 🎛️ 制作与创作 • 作曲:全部曲目由主唱高桥启泰(Hiroyasu Takahashi)创作 • 作词: • Tomasong(第1、4首) • 松浦大树(第2、3首) • 编曲与制作:She Her Her Hers 全员参与 • 鼓录音:Tsutomu Oya(DISCOMPACT) • 混音: • Makoto Hoshino(第1–4首) • 高桥启泰(第8首) • 高桥启泰重混(第5–7首) • 母带处理:Tsubasa Yamazaki(Flugel Mastering) • 特邀乐手: • 小提琴:Moemi Harada • 贝斯:Manami Otsuka(第2、4首)[2] ---- 🎨 视觉与设计 • 摄影:Kodai Kobayashi • 造型:Daisuke Deguchi • 模特:Ryo Miyata • 设计:Noriko Moriya[2] ---- 🌐 发行与购买 • 数字平台:Spotify、Apple Music、YouTube Music、Deezer 等已上线[3] • 实体CD:可在 CDJapan、Juno Records、Rakuten、Amazon Japan 等平台预购[4][5] ---- 🔍 初步评价 虽然目前尚无主流媒体评分,但专辑在 Rate Your Music 和 Album of the Year 上已收录条目,等待用户评分与评论[6][7]。 ---- ✨ 总结 《Fibril》是 She Her Her Hers 在2025年推出的概念性全创作专辑,在保持梦幻音色与空间感的同时,尝试通过“Beyond”系列曲目构建叙事结构。无论是老粉丝还是新听众,都能从中感受到他们在音乐表达上的细腻进化与实验野心。 She Her Her Hers 是一支来自日本的独立摇滚乐队,成立于2011年,目前由主唱兼吉他手高桥启泰(Hiroyasu Takahashi)、鼓手**松浦大树(Taiki Matsuura)和键盘/合成器手とまそん(Tomasong)**组成。 音乐风格 乐队的音乐风格融合了独立摇滚(Indie Rock)、梦幻流行(Dream Pop)、**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和自赏(Shoegaze)**等元素。他们的作品以细腻的旋律、氛围感强烈的编曲和富有画面感的音色著称,常被称为“有画面感的音乐”。 发展历程 • 2011年:乐队正式成立,最初成员包括高桥启泰、坂本夏树和Tomasong。 • 2013年:发行首张专辑《Rollercoaster》,获得一定关注。 • 2014年:发行第二张专辑《stereochrome》,进一步确立其音乐风格。 • 2015年:坂本夏树退出,松浦大树正式加入,乐队形成稳定的三人阵容。 • 2018年:发行专辑《SPIRAL》,风格明显转向更电子化、梦幻的Dream Pop方向。 • 2019年:签约中国厂牌倦鸟唱片(Weary Bird Records),首次在中国展开七城巡演,正式打开亚洲市场。 • 2023年:发行专辑《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并展开大规模亚洲巡演,覆盖16个城市,17场演出。 • 2024年:发行最新专辑《Pathway》,并在东京标志性的LIQUIDROOM举办专场演出,标志着乐队进入新的创作阶段。 中国发展 She Her Her Hers 在中国拥有大量忠实粉丝。他们的歌曲如《Episode 33》在中国流媒体平台上评论数超过六万条,多首歌曲评论数达999+。2023年上海巡演开票当天即售罄,2024年西湖音乐节演出也大获成功。 乐队理念 乐队成员表示,他们的创作理念是**“做自己想做的音乐,总会有人喜欢”**。他们强调成员之间的尊重与个性互补,认为正是这种差异让乐队更具创造力。 ---- 总的来说,She Her Her Hers 是一支不断进化、风格多元、极具国际视野的日本独立乐队。他们不仅在日本本土拥有稳定粉丝群,也在中国等亚洲国家赢得了广泛认可。
风格:合成器流行/硬摇滚/舞台金属/福音与灵魂乐/Funk/R&B/软摇滚/乡村音乐/工业噪音或迷幻实验 情感:狂欢式对抗/占有与嫉妒/羞耻与自我厌恶/孤独的自省/殉道式救赎/巨星自恋与舞台高潮/终极宽恕与集体疗愈隐藏的“末日焦虑” TRACK LIST * 00:00Let's Go Crazy * 04:39Take Me with U * 08:33The Beautiful Ones * 13:47Computer Blue * 17:46Darling Nikki * 22:01When Doves Cry * 27:55I Would Die 4 U * 30:45Baby I'm a Star * 35:09Purple Rain 《Purple Rain》是 Prince & The Revolution 于1984年6月25日发行的第六张录音室专辑,也是同名片《紫雨》的原声大碟。它被公认为80年代流行音乐的分水岭,把"明尼阿波利斯之声"推上主流舞台,全球销量逾4200万张,位列史上最畅销专辑之一。 1. 制作背景 • 一半录音室、一半现场:结尾三连曲〈I Would Die 4 U〉〈Baby I'm a Star〉〈Purple Rain〉直接取自1983-08-03明尼阿波利斯First Avenue慈善演出,19岁吉他手Wendy Melvoin首次登台,成为The Revolution正式阵容的里程碑。 • 无贝斯实验:主打单曲〈When Doves Cry〉后期Prince把贝斯轨道全部删除,仅靠鼓机+吉他+合成器完成,这种"缺低频"做法后来成为流行制作教科书案例。 • 多城接力:洛杉矶Sunset Sound、家乡地下室、演出现场三地录音,再用移动设备回炉混音,保证"现场能量"与"合成器光泽"并存。 2. 曲目与风格概览 曲序 关键元素 情绪关键词 Let's Go Crazy 管风琴布道+硬摇滚速弹 狂欢、对抗死亡 Take Me With U 铃鼓+弦乐,男女对唱 逃离、公路浪漫 The Beautiful Ones 合成器摇篮+假声尖叫 占有欲、情感崩溃 Computer Blue 工业鼓机+talk-box吉他 科技冷漠、性别困惑 Darling Nikki 无贝斯+情色叙事 欲望、羞耻 When Doves Cry 缺低频+鸽哨合成器 孤独、自省 I Would Die 4 U 118 BPM合成器福音 宗教式爱恋 Baby I'm a Star 现场欢呼+铜管疯克 自信、舞台光环 Purple Rain 8分42秒,民谣→弦乐→吉他solo 告别、宽恕、集体疗愈 音乐风格上,专辑把硬摇滚、合成器流行、福音、疯克、灵魂乐和新迷幻熔于一炉,被评论界称为"明尼阿波利斯之声"的定型模板:鼓机+真鼓双层节奏、降调吉他速弹、Oberheim合成器铺底,以及Prince在假声与怒吼间无缝切换的性别模糊唱腔。 3. 商业与奖项 • Billboard 200冠军24周;同名单曲在Hot 100最高第2,却在R&B榜连续夺冠,证明跨种族市场突破。 • 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两项格莱美;美国唱片业协会钻石认证(1000万+)。 • 滚石"500大专辑"常年稳居前100;时代周刊"史上最伟大100张专辑"也在列。 4. 文化影响 • MTV时代第一个"电影+专辑+单曲"三冠王,为《颤栗》之后的音乐视觉化再立标杆。 • 紫色+蕾丝+摩托车符号成为性别流动与黑人摇滚偶像的视觉标签,影响延续到The Weeknd、Dua Lipa、Bruno Mars等当代复古潮流。 • 歌曲结构(布道开场、无贝斯编曲、现场尾奏)被大量模仿,直接催生80-90年代合成器摇滚与"arena ballad"模式。 一句话总结:《Purple Rain》不仅把Prince推上"流行乐国王"宝座,更用一场紫色风暴重新定义了摇滚、舞曲与福音的边界,让80年代的收音机同时响起教堂的圣洁与夜店的狂欢。 Prince(1958–2016)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多面音乐天才之一;The Revolution则是他在1983–1986年间的固定编制乐队,也是帮他完成商业与艺术双重巅峰的核心班底。下面按"时间线 + 音乐特征 + 文化意义"三幕式,带你快速了解这支"紫雨军团"。 1. 诞生:从"伴奏班子"到"具名乐队" • 1979–1982:Prince最早只是找乐手做巡演伴奏,乐队换血频繁,没有正式名称。 • 1982《1999》专辑背面第一次把"The Revolution"字样用镜像字体出现,但成员仍被定位为"雇佣乐手"。 • 1983年吉他手Dez Dickerson离队,Prince邀请Lisa Coleman的童年好友Wendy Melvoin接任吉他,以此为标志正式"命名"并固定阵容: • 吉他:Wendy Melvoin • 键盘:Lisa Coleman / Doctor Fink • 贝斯:Brown Mark • 鼓&鼓机:Bobby Z • 主唱&多乐器:Prince • 1985年扩编加入萨克斯手Eric Leeds,1986年巡演再加入小号和舞蹈组,人数一度冲到11人,为后来解散埋下伏笔。 2. 作品与声音:把黑人舞曲塞进白色吉他墙 The Revolution时期共留下3张正式专辑,全部进入80年代殿堂级名单: • 《Purple Rain》1984 • 全球1300万+;Billboard专辑榜24周冠军,连续同时占据No.1专辑+单曲+电影。 • 曲风:硬摇滚《Let's Go Crazy》、无贝斯电子 funk《When Doves Cry》、福音抒情《Purple Rain》、合成器圣咏《I Would Die 4 U》。 • 音色特点:大量Linn LM-1鼓机+Oberheim合成器,配合双键盘层叠与Wendy/Lisa的合唱,营造"紫色迷幻"质感。 • 《Around the World in a Day》1985 • 迷幻/世界音乐试水:西塔琴、手鼓、中东音阶;封面模仿1967 Beatles《Sgt. Pepper》的拼贴,显示Prince"反商业"的任性。 • 《Parade》1986 • 黑白电影《Under the Cherry Moon》原声;艺术摇滚+疯克+弦乐编排;诞生史上最精炼funk单曲之一《Kiss》。 3. 乐队贡献与文化符号 • 多性别·多种族:参照Sly & the Family Stone模式,台上同时出现白人女性吉他手、黑人男主唱、犹太鼓手,打破80年代种族/性别分界。 • 创作分工:Prince仍握最终主导权,但Wendy & Lisa的和声/吉他/键盘对《Purple Rain》《Parade》的旋律走向起关键作用;Doctor Fink负责大量合成器编程,Brown Mark与Bobby Z奠定"鼓机+真鼓"混合 groove。 • 视觉与舞台:紫色西装、蕾丝、高跟鞋、霓虹十字架——乐队服装统一紫基调,帮助把"紫雨"从歌曲升级成流行文化IP。 • 解散:1986年欧洲Parade巡演后,Prince因内部摩擦与"控制欲"突然解散The Revolution,只留下部分成员参与后续《Sign o' the Times》的零星录音。 一句话收束 The Revolution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伴奏乐队",而是Prince用来证明"一个人可以演奏所有乐器,但一支伟大的乐队能放大灵魂"的实验体。他们在短短三年里把 funk、soul、rock、synth-pop、迷幻和世界音乐熔于一炉,用《Purple Rain》给80年代流行乐划定了一条新的紫色坐标。
风格:Grunge/Punk/Hardcore/旋律流行/Power-pop/经典重金属/arena rock/独立摇滚/Noise-pop/民谣暗流/金属弦滑音与噪音独奏 情感:愤怒的“我不管”/自我厌弃 + 冒充者综合征/甜蜜依赖与毒性依恋/羞耻与身体羞辱/冷嘲与犬儒/共情与幸存者内疚/空虚与情感解离/恶作剧式的快感 TRACK LIST * 00:00Smells Like Teen Spirit * 05:01In Bloom * 09:16Come As You Are * 12:55Breed * 15:59Lithium * 20:16Polly * 23:10Territorial Pissings * 25:33Drain You * 29:17Lounge Act * 31:54Stay Away * 35:26On A Plain * 38:43Something In The Way * 42:35Endless, Nameless 《Nevermind》是Nirvana在1991年9月24日发行的专辑,由DGC Records发行,制作人为Butch Vig。这张专辑标志着乐队从地下音乐界走向主流,成为90年代另类摇滚和垃圾摇滚(Grunge)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专辑背景: • 录制于1991年5月,在加利福尼亚州的Sound City Studios进行。 • 专辑的录制过程相对迅速,大约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 • 专辑的混音工作在洛杉矶完成。 音乐风格: • 专辑融合了朋克摇滚的粗糙和旋律流行乐的流畅,创造出一种既具有攻击性又易于接受的音乐风格。 • 歌词主题涉及青少年焦虑、社会疏离、反叛和自我认同。 商业成功: • 《Nevermind》在全球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销量超过3000万张,成为史上最畅销的专辑之一。 • 它在美国Billboard 200排行榜上取得了第一名,并在多个国家获得了白金或多白金认证。 文化影响: • 专辑的成功使Grunge音乐风格成为全球现象,对90年代的音乐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Smells Like Teen Spirit》的音乐视频在MTV上频繁播放,成为一代人的标志。 • 专辑的封面, featuring a baby swimming underwater reaching for a dollar bill on a fishhook,成为了标志性的图像。 评价: • 《Nevermind》被广泛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专辑之一,对后来的摇滚乐队和音乐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它在《滚石》杂志的“史上最伟大的500张专辑”列表中排名很高。 《Nevermind》不仅是Nirvana的突破性作品,也是90年代音乐和文化的一个转折点,它定义了一个时代的声音和情绪。 Nirvana(涅槃乐队)是一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美国摇滚乐队,成立于1987年,由主唱兼吉他手Kurt Cobain和贝斯手Krist Novoselic组建,鼓手Dave Grohl于1990年加入,形成了乐队最广为人知的阵容。他们的音乐融合了朋克的粗糙与旋律的优美,开创了90年代另类摇滚的主流化浪潮,被誉为“垃圾摇滚”(Grunge)的代表乐队之一。 核心成员: • Kurt Cobain(主唱/吉他手,1967-1994):乐队的灵魂人物,以其独特的嗓音、扭曲的吉他和深刻的歌词著称。他的创作主题常围绕青少年焦虑、社会疏离与存在主义,成为一代青年的精神象征。 • Krist Novoselic(贝斯手):乐队联合创始人,以低沉的贝斯线条和幽默的舞台风格著称,是Cobain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 • Dave Grohl(鼓手,1990年加入):后加入的成员,以爆发力极强的鼓技闻名,后成为Foo Fighters乐队主唱。 经典作品: • 《Nevermind》(1991):乐队的突破性专辑,全球销量超3000万张,其中单曲《Smells Like Teen Spirit》彻底改变了流行音乐格局,将Grunge推向主流。 • 《In Utero》(1993):更黑暗、更原始的回归之作,展现了Cobain对名声的复杂情感,包含《Heart-Shaped Box》等经典曲目。 文化影响: Nirvana的音乐打破了80年代华丽金属的垄断,以真实、粗糙的音色和直白的歌词重新定义了摇滚乐。Cobain的自杀(1994年)使乐队传奇化,成为“27俱乐部”的象征人物。他们的音乐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乐队,被《滚石》杂志评为“史上最伟大艺术家”第30位。 遗产: 尽管仅活跃了7年,Nirvana的3张录音室专辑(《Bleach》《Nevermind》《In Utero》)和未发行作品(如《MTV Unplugged in New York》)持续影响后世。2023年,乐队成员与已故Cobain的“全息投影”重聚演出,再次证明了其跨越时代的文化力量。 涅槃乐队不仅是音乐的革命者,更是90年代青年文化的缩影,他们的愤怒与脆弱至今仍在回响。
风格:Dream Pop/Psychedelic Folk/Slowcore/Blues-Rock/Shoegaze/Noise-Pop 情感:孤独/失落与落空/疏离与旁观/微弱但顽强的渴望 TRACK LIST * 00:00Disappear * 04:04Flowers In December * 09:02Rhymes Of An Hour * 13:14Cry, Cry * 17:12Take Everything * 22:06Still Cold * 26:54All Your Sisters * 32:11I've Been Let Down * 35:29Rose Blood * 40:20Happy * 44:19Umbilical * 49:18Look On Down From The Bridge (动画《瑞克和莫蒂》第一季第6集ED) 《Among My Swan》是美国梦幻流行乐队 Mazzy Star 于1996年10月29日发行的第三张录音室专辑,由 Capitol Records 发行。 ---- 🎧 音乐风格与制作特点 与前作相比,《Among My Swan》减少了大量混响与回声效果,整体更偏向原声民谣与迷幻乡村的融合,呈现出一种更内敛、静谧、孤独的氛围。 • Hope Sandoval 的嗓音依旧空灵、慵懒,情绪更加沉静; • David Roback 的吉他则更偏向简洁、滑音与木吉他主导,营造出一种“白雪覆盖的荒原”般的冷寂美感。 ---- 🎶 曲目推荐(共12首) 曲名 时长 特点 Flowers in December 4:57 专辑最知名的单曲,口琴与木吉他交织,温柔而哀伤[^27^][^28^] Disappear 4:04 开篇曲,缓慢铺陈,设定整张专辑的孤寂基调 Cry, Cry 3:58 带有些许乡村摇滚的怨怼情绪,吉他节奏略为鲜明 Take Everything 4:53 情绪浓烈,歌词表达“被掏空”的失落感 All Your Sisters 5:16 被誉为“Into Dust”的精神续作,极简编制,极具穿透力 Look on Down from the Bridge 4:47 收尾曲,常被乐迷视为 Mazzy Star 最动人的“告别之歌”[^29^] ---- 📉 商业与评价反响 • 商业表现:美国销量约21.4万张,未再出现如《Fade Into You》那样的热门单曲。 • 英国表现:单曲《Flowers in December》登上 UK Singles Chart 第40位,为乐队在英国的最高排名。 • 评价: • 媒体评价两极,部分评论认为专辑“过于平淡”,缺乏突破性; • 然而乐迷与后辈音乐人(如 Beach House)却将其视为梦幻流行与独立民谣的巅峰之作,尤其推崇其“情绪统一性”与“夜晚独白感”。 ---- 🕯️ 一句话总结 《Among My Swan》是 Mazzy Star 最寂静、私密、自我封闭的一张专辑,像一封在雪夜写完却从未寄出的信,听完后你会觉得自己也站在那座桥上,望着什么,却什么都不说。 Mazzy Star 是一支美国独立/梦幻流行乐队,于1989年在洛杉矶成立,核心成员为主唱 Hope Sandoval 和吉他手/制作人 David Roback。 ---- 🎧 音乐风格 • Dream Pop(梦幻流行):以空灵、朦胧的音效著称。 • Neo-Psychedelia(新迷幻) 与 Adult Alternative Pop/Rock:融合民谣、布鲁斯与迷幻摇滚,形成冷感、疏离又极具情绪张力的氛围。 • 标志性元素:Hope Sandoval 飘渺慵懒的嗓音 + David Roback 滑音吉他 + 极简鼓点与手摇铃,营造出“白雪森林缝隙透出的朦胧日光”般的听感。 ---- 📀 代表作品与专辑 • 《Fade Into You》(1993):最知名的梦幻流行经典之一,被广泛用于影视与广告,被誉为“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情歌之一”。 • 专辑: • She Hangs Brightly(1990) • So Tonight That I Might See(1993) • Among My Swan(1996) • Seasons of Your Day(2013)——距上一张专辑17年后回归,仍保持梦幻质感。 ---- 🌙 乐队气质 • 低调神秘:极少接受采访,几乎不拍宣传照,Hope Sandoval 曾因舞台恐惧而拒绝演出,被称为“隐士乐队”。 • 审美理想主义:他们的音乐像“阴空下映在湖面的夜空”,冷冽、缓慢、令人神魂颠倒。 ---- 🪞 影响与评价 • 虽从未追求商业爆红,却被视为 90 年代 Dream Pop 的巅峰与模板,影响包括 Lana Del Rey、Beach House 等众多后辈。 • 乐评人形容:“如果 90 年代后朋克迷幻音乐还有声音,那一定是 Mazzy Star。” ---- 一句话总结: Mazzy Star 是夜色里的一束冷光,用极简的音符把“孤独”唱成了永恒。
风格:indie pop/Dream Pop/Post-punk/no wave/Trip-Hop/Downtempo/Alternative R&B/Minimal Electronic/Ambient 情感:暗恋的试探/距离的焦虑/错失的遗憾/执念的循环/克制的温柔 TRACK LIST * 00:00Intro (序曲) * 02:07VCR * 05:05Crystalised * 08:27Islands * 11:07Heart Skipped a Beat * 15:10Fantasy * 17:48Shelter * 22:18Basic Space * 25:26Infinity * 30:40Night Time * 34:17Stars The xx 的处女专辑《xx》是一张“深夜里的私密对话”,也是 2009 年独立音乐界最大的惊喜之一。以下从背景、声音、曲目与影响四个维度为你拆解这张“神专”: ---- 1. 录制背景:伦敦南的卧室感 • 乐队四人在伦敦西南的 Elliott 学校相遇(校友还有 Burial、Four Tet),签约本地厂牌 Young Turks。 • 专辑在伦敦西部一间改装过的车库录制,制作人 Rodaidh McDonald 刻意保留“房间回声”,把夜深人静、耳机漏音的私密感收进母带。 ---- 2. 声音设计:极简+低频+“耳语对唱” • 结构极简:鼓机往往只有 Kick+Snare+Hi-hat 三击,吉他多用单音 Delay,贝斯走长音 Sub-bass 线路。 • 空间极宽:Jamie xx 把鼓组做成 60-80 BPM 的“半速 Hip-Hop”律动,留出大量空白,让男女声像“贴耳对话”。 • 情感色温:男女双主唱 Romy 与 Oliver 全程近乎耳语,歌词只谈暗恋、试探、错位与克制,被乐迷戏称“禁欲系 R&B”。 ---- 3. 曲目亮点:11 首歌都是“心跳慢镜头” 01 Intro(2:08) 无歌词却成乐队最“爆款”——两轨吉他用三度音程互相 Delay,鼓机 66 BPM,MV 级氛围被各国综艺、广告、电视台反复征用 。 02 Crystalised 吉他与贝斯像“心跳对拍”,副歌突然降半调,把恋爱里的“较劲”写进和声进行。 04 Islands 循环句 “I am yours now” 重复 20+ 遍,象征“执念漩涡”;鼓组在尾奏才加 Hi-hat,极简到近乎催眠。 05 Heart Skipped a Beat 男女声左右声道轮流“打电话”,鼓机刻意漏掉第一拍,模拟心跳漏拍。 09 Infinity 3′13″ 处吉他 Feedback 突然拉宽,像是“情绪裂口”,常被当作现场大合唱收官。 11 Stars 全专辑最“暖”一曲,Romy 用假声把“天花板”打开,给冷色专辑留一点余温。 ---- 4. 发行与余波:奖项、销量、文化渗透 • 2009 年 8 月 17 日发行,首周英国专辑榜 No.3;年底获 Mercury Prize(英国水星音乐奖)。 • Metacritic 综评 87/100;NME 将其列为“2009 年度专辑”第二位,2013 年入选“NME 史上 500 大专辑”第 237 位 。 • 截至 2025 年,专辑全球销量破 150 万张,黑胶长期占据 Discogs 抢手榜;单曲 Intro 在 Spotify 累计播放超 10 亿次,成为“氛围音乐”代名词 。 ---- 一句话总结 《xx》把“少年暗恋时的小心翼翼”做成低频律动,用极简留白让情绪放大;它让全世界知道:克制,也可以比宣泄更动人。 The xx 是一支来自英国伦敦的独立音乐乐队,成立于2005年。乐队最初由四位成员组成,分别是主唱兼吉他手Romy Madley Croft、主唱兼贝斯手Oliver Sim、鼓及制作人Jamie Smith(艺名Jamie xx)以及键盘手Baria Qureshi。四位成员在Elliott学院相遇,该校以培养包括Hot Chip、Burial和Four Tet在内的音乐人著称。 乐队的音乐风格融合了独立流行、电子、后朋克、艺术摇滚和Trip Hop等元素,以极简主义、低调神秘和情感深沉著称。他们的首张专辑《xx》于2009年发布,获得了巨大成功,不仅赢得了2010年的英国水星音乐奖,还被《Rolling Stone》等权威音乐杂志高度评价。 专辑中的歌曲如《Intro》、《Crystalised》和《Heart Skipped a Beat》等,展现了乐队独特的音乐美学:简约的吉他旋律、深沉的贝斯线条以及男女双主唱的和谐共鸣,营造出一种都市氛围感,探讨爱情、失落和欲望等主题。 尽管乐队成员年纪轻轻,但他们的音乐却流露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智慧,深受年轻听众和评论界的喜爱。随着发展,The xx逐渐从四人编制缩减为三人,Baria Qureshi于2009年离队。 他们的代表作品和专辑包括: • 首张专辑《xx》(2009年) • 第二张专辑《Coexist》(2012年) • 第三张专辑《I See You》(2017年) 其中,《Intro》作为专辑《xx》的开场曲,因其极简而充满张力的旋律,被广泛运用于广告、影视和综艺节目中,成为乐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The xx的音乐不仅是听觉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适合在静谧的夜晚或独处时聆听,感受那份深沉与克制的美感。
风格:流行摇滚/爵士/乡村与西部/民谣/巴洛克/室内乐/雷鬼/放克与灵魂乐/节奏蓝调/成人抒情/世界音乐/轻电子 情感:失而复得的“希望”/荒诞与黑色幽默/田园式的“温柔眷恋”/都市男人的自嘲与焦虑/宿命与宗教恐惧/存在主义的“无力感”/小人物的天真浪漫/叙事者的“俯瞰”与悲悯 TRACK LIST * 00:00If I Ever Lose My Faith In You * 04:30Love Is Stronger Than Justice (The Munificent Seven) * 09:41Fields Of Gold * 13:23Heavy Cloud No Rain * 17:11She's Too Good For Me * 19:41Seven Days * 24:20Saint Augustine In Hell * 29:38It's Probably Me * 34:47Everybody Laughed But You * 38:41Shape Of My Heart (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片尾曲) * 43:21Something The Boy Said * 48:50Epilogue (Nothing 'Bout Me) 《Ten Summoner's Tales》是 Sting 音乐生涯中最具标志性的专辑之一,它不仅巩固了他在单飞后的艺术地位,也展示了他音乐风格的成熟与多样性。以下是对这张专辑更深入的介绍: ---- 🎵 专辑背景与名称含义 • 发行时间:1993年3月8日 • 名称由来:《Ten Summoner's Tales》这个名字是对 Geoffrey Chaucer 的《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的一种戏仿,其中“Summoner”是中世纪教会中的一种职位。而“Sting”这个艺名本身也与“Summoner”有某种文字游戏式的联系,体现了Sting对文学和语言的热爱。 ---- 🎼 音乐风格 这张专辑融合了流行、摇滚、爵士、古典和民谣等多种元素,展现出Sting对旋律、和声和节奏的精湛掌控。与上一张专辑《The Soul Cages》(主题较为沉重)相比,《Ten Summoner's Tales》更加轻松、幽默,甚至带有讽刺意味。 ---- 🎧 专辑曲目与亮点 1. Prologue (If I Ever Lose My Faith in You) • 开场曲,也是专辑的主打单曲之一。 • 歌词探讨了对宗教、政治和媒体的失望,但最终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 获得格莱美奖,是Sting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2. Love Is Stronger Than Justice (The Munificent Seven) • 一首带有西部片色彩的幽默歌曲,讲述七个兄弟与一个女人的故事。 • 音乐上融合了乡村和爵士元素。 3. Fields of Gold • 专辑中最温柔、最具代表性的抒情曲之一。 • 以英国乡村为背景,旋律优美,歌词浪漫,是Sting最受欢迎的情歌之一。 4. Heavy Cloud No Rain • 一首节奏感强烈的歌曲,歌词带有讽刺意味,表达对生活不如意的无奈。 5. She's Too Good for Me • 一首幽默、自嘲的歌曲,讲述一个男人对“高攀”的无奈。 6. Seven Days • 一首节奏轻快、旋律抓耳的歌曲,讲述一个男人等待爱情的故事。 • 吉他演奏由著名吉他手 Dominic Miller 担任,他后来成为Sting的长期合作伙伴。 7. Saint Augustine in Hell • 歌词灵感来自宗教与哲学的思辨,音乐上带有戏剧性和张力。 8. It's Probably Me(与Eric Clapton合作) • 虽不是专辑正式曲目,但常与这张专辑联系在一起。 • 是电影《Lethal Weapon 3》的主题曲,由Sting与Eric Clapton共同创作并演唱。 ---- 🏆 成就与影响 • 格莱美奖:1994年,Sting凭借这张专辑获得了最佳长篇音乐录影带奖(Ten Summoner's Tales 的MV)。 • 商业成功:专辑在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张,在英国和美国都进入了排行榜前列。 • 评论反响:被认为是Sting单飞后最具“听众友好”的专辑之一,旋律优美、制作精良、歌词深刻但不晦涩。 ---- 🎬 音乐录影带与视觉呈现 专辑的MV由著名导演 Andy Morahan 和 Sting本人共同执导,风格精致、电影感强,尤其在《If I Ever Lose My Faith in You》和《Fields of Gold》中,画面与音乐完美融合,增强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 📚 总结一句话 《Ten Summoner's Tales》是Sting用音乐讲的一组现代寓言,它既是他艺术成熟的标志,也是90年代流行音乐中最具文学性与旋律美感的作品之一。 如果你喜欢旋律优美、歌词深刻、风格多样的流行音乐,这张专辑绝对值得一听再听。 Sting,本名Gordon Matthew Thomas Sumner,1951年10月2日出生于英国英格兰诺森伯兰郡,是英国著名的歌手、音乐家、词曲创作人及演员。他以其深情的嗓音、哲思性的歌词和跨越多种音乐风格(摇滚、爵士、古典、世界音乐等)的作品闻名于世。 音乐生涯 1. The Police 时期(1977–1984) Sting最初是作为新浪潮/摇滚乐队The Police的主唱和贝斯手而成名。乐队成立于1977年,风格融合了摇滚、雷鬼和朋克元素,迅速在全球走红。经典歌曲包括: • Roxanne • Every Breath You Take • Message in a Bottle The Police 是198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乐队之一,获得了多项格莱美奖,并于2003年入选摇滚名人堂。 2. 单飞生涯(1985–至今) 1985年,Sting 开始个人发展,音乐风格更加多元化,融合了爵士、古典、世界音乐、电子等元素。他的首张个人专辑《The Dream of the Blue Turtles》获得巨大成功,标志着他从摇滚明星转型为成熟的创作型艺术家。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 • Englishman in New York • Shape of My Heart • Fields of Gold • Desert Rose 他多次获得格莱美奖、全英音乐奖等荣誉,并以其社会关怀、环保倡导和人道主义精神广受尊敬。 ---- 其他领域 除了音乐,Sting也涉足影视和舞台剧,参演过电影如《沙丘》(1984)和《锁、股票和两杆烟枪》(1998)。他还积极参与环保、人权等公益活动,是多个慈善组织的支持者。 ---- 总结 Sting 不仅是一位音乐巨星,更是一位文化符号。他用音乐探讨爱情、孤独、社会与信仰,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学性和哲学意味。他的影响力跨越了几代人,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音乐人之一。
风格:后古典/现代古典/环境音乐/电子乐/氛围电子/极简主义/世界音乐 情感:脆弱与不安/哀悼与失去/自我怀疑与身份撕裂/渴望庇护/温柔的抵抗 / 接受/和解不是胜利,而是停火 TRACK LIST * 00:00Loom (feat.Bonobo) * 03:46Woven Song * 06:57Spiral * 10:18Still / Sound * 14:31Back To The Sky (feat.JFDR) * 17:54Zero * 22:21New Grass * 26:23The Bottom Line (feat.Josin) * 30:26We Contain Multitudes * 33:44Undone 《some kind of peace》是冰岛作曲家 Ólafur Arnalds 于 2020 年 11 月 6 日发行的第七张个人专辑,由 Deutsche Grammophon 发行。这是他在疫情初期、于雷克雅未克港口工作室录制的“最私人的唱片”,主题围绕“活着意味着什么”“如何与脆弱共处”以及“在失控的世界里找到自己能控制的唯一东西——反应方式”。 1. 创作背景与整体概念 • 与早期先设“概念”再动笔不同,这次 Arnalds 把外部框架全部剥离,只保留“纯粹想表达的情绪”;他把真实生活片段(采样、环境声、朋友谈话)嵌进乐曲,让听众像透过毛玻璃一样窥见他的个人记忆。 • 贯穿全片的 mantra:“We can’t control anything that happens to us. All we can do is control how we react.” 专辑名由此而来——peace 不是“世界和平”,而是一种“与自身混乱短暂停火”的内在状态。 2. 音乐风格与音色手法 • “极简+近场”录音:钢琴刻意录得极轻,你能听到琴键吱呀、琴槌回弹,甚至琴凳的咯吱声;这种“瑕疵”被当成人性标记。 • 古典与电子的呼吸式交替:弦乐四重奏铺底,模块化合成器与颗粒采样(Stratus 钢琴系统)在背景形成“电子薄雾”,偶尔出现明显鼓机(如 Back to the Sky)打破静态。 • 客座声景:Amazonian 部族吟唱、印尼木屋雨声、雷克雅未克港口海鸥等环境采样被拉伸成纹理,让“家”与“旅途”两种空间感并存。 3. 曲目亮点(全专 10 首,40 分钟) 曲目 合作者 / 特色 情绪关键词 Loom feat. Bonobo;脉冲式合成器+钢琴涟漪 黎明微光 Woven Song Amazonian 女声圣咏;弦乐像“温暖的羊毛” 居家庇护 Spiral 120 年爱迪生滚筒录下的老钢琴;循环上升 时间漩涡 Still/Sound 水滴混响+长音弦;中段电子鼓点闪现 忧郁定格 Back to the Sky feat. JFDR;唯一“流行结构”的鼓机抒情曲 失恋缺口 Zero 全专最“电子”之一;合成器琶音模拟心跳 凌晨 4 点 New Grass 钢琴琶音与弦乐交错,像“春日草坪上的光斑” 回暖希望 The Bottom Line feat. JOSIN;女声吟唱+大提琴滑音 允许崩溃 We Contain Multitudes 标题取自 Walt Whitman;纯钢琴独白 自我和解 Undone 采样已故民谣歌手 Lhasa de Sela 访谈;弦乐渐暗 结束即开始 4. 反响与后续 • 发行当周即登顶 Billboard Classical Crossover 榜,获 2021 年冰岛音乐奖“最佳电子/氛围专辑”,并入围 2022 年格莱美最佳新世纪专辑短名单。 • 2022 年推出《some kind of peace — piano reworks》:邀请 Eydís Evensen、Alfa Mist、Lambert 等 10 位音乐人把原曲拆成独奏钢琴或室内乐版本,证明“同一首骨架可长出完全不同的心脏”。 5. 如何聆听 • 深夜独处:用耳机或近场音箱,把音量调到“比说话再低一点”,让机械噪音与环境融为一体。 • 配合视觉:官方 MV 采用冰岛地貌与舞者即兴,适合投影成背景;很多现代舞团也把它当作课堂即兴音乐。 • 情绪入口:若只想快速体验,可先听《Loom》+《Back to the Sky》+《New Grass》三连,再决定要不要进入整张“停火协议”。 一句话总结: 《some kind of peace》不是传统“治愈”专辑,它把“不安”本身装进了柔焦镜头;当你接受那份“停火但未尽硝烟”的残存刺痛,反而离真正的平静近了一步。 Ólafur Arnalds(冰岛语发音:[ˈouːlavʏr ˈartnalts]),1986 年 11 月 3 日出生于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郊外的小镇莫斯费德斯拜尔(Mosfellsbær),是冰岛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制作人。 1. 音乐起点与转型 Ólafur 的音乐生涯始于青少年时期,当时他担任多个硬核朋克和金属乐队的鼓手,如 Fighting Shit 和 Celestine。然而,他逐渐转向更为内省和细腻的器乐创作,开始将古典音乐元素与电子音效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2. 音乐风格与创作理念 他的音乐融合了古典、电子、氛围音乐等多种元素,以钢琴和弦乐为核心,常运用循环和节奏变化,创造出既优美又带有悲伤气质的作品。Ólafur 的音乐被描述为“空灵飘渺”,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听众的共鸣。 他曾表示:“古典乐对于那些一生从未学习过音乐的人而言,几乎无从入耳。我想用我的古典乐根基,去影响那些从未尝试此类音乐的人们,去接近人们的心。” 3. 代表作品与项目 • 专辑: • 《Eulogy for Evolution》(2007):他的首张专辑,以钢琴和弦乐为主,展现了古典与现代的融合。 • 《Found Songs》(2009):在七天内每天创作并发布一首作品,体现了他的创作效率和即兴能力。 • 《Living Room Songs》(2011):在家中录制,捕捉了生活空间的温馨氛围,音乐简约而真挚。 • 《For Now I Am Winter》(2013):标志着他音乐风格的进一步成熟,加入了更多电子元素。 • 《Some Kind of Peace》(2020):获得格莱美奖提名,展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 合作项目: • Kiasmos:与冰岛电子乐队 Bloodgroup 的 Janus Rasmussen 组成,探索实验电子音乐。 • 与 Nils Frahm 合作:共同创作了《Trance Frendz》等作品,深化了他们对现代古典和电子融合的探索。 • 《The Chopin Project》:与德国-日本钢琴家 Alice Sara Ott 合作,重新演绎了肖邦的作品。 4. 影视配乐与荣誉 他为多部影视作品创作了配乐,包括: • 《Broadchurch》(2013):英国罪案剧,为他赢得了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最佳原创音乐奖。 • 《Defending Jacob》(2020):苹果电视+系列剧,他因此获得了艾美奖提名。 5. 影响力与评价 Ólafur Arnalds 被认为是新古典和电子音乐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创新精神和对音乐的深情投入,使他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他的作品不仅受到音乐评论家的赞誉,也深深打动了全球听众的心灵。 他相信音乐中的微小瑕疵和不完美能够赋予作品生命力,正如他所说:“正是这些微小的错误让音乐鲜活起来。”
风格:死亡厄运金属/哥特金属/古典音乐 情感:自我毁灭的快感/爱与愧疚的绞杀/美与死亡的共谋/愤怒与无力的循环/宿命论式的平静/对救赎的嘲讽 TRACK LIST * 00:00The Wreckage Of My Flesh * 08:45The Scarlet Garden * 16:35The Scarlet Garden * 23:07My Wine In Silence * 29:00The Prize Of Beauty * 37:03The Blue Lotus * 43:37And My Fury Stands Ready * 51:23A Doomed Lover 《Songs of Darkness, Words of Light》是英国厄运金属乐队 My Dying Bride 于 2004年2月23日 发行的第八张录音室专辑,由 Peaceville Records 发行。这张专辑标志着乐队在音乐风格上的进一步成熟,也引入了新键盘手 Sarah Stanton,为乐队带来了新的音色层次。 ---- 🎵 专辑概览 • 专辑名称:Songs of Darkness, Words of Light • 发行日期:2004年2月23日 • 录制地点:Academy Studio, Dewsbury, West Yorkshire • 母带处理:Abbey Road Studios • 音乐风格:Death Doom Metal(死亡厄运金属) • 时长:约59分钟 🎤 音乐与歌词特色 这张专辑延续了 My Dying Bride 标志性的 阴郁、沉重、诗意 的风格。吉他旋律凄美而厚重,键盘营造出幽暗的氛围,主唱 Aaron Stainthorpe 的嗓音在低沉吟唱与死亡咆哮之间切换,情绪张力极强。 歌词方面,专辑充满了 黑暗浪漫主义色彩,探讨了失落、绝望、爱与死亡等主题。与早期作品相比,这张专辑的歌词更具文学性,部分作品偏向虚构叙事,增强了专辑的整体氛围感。 ---- 🎧 评价与影响 • 被认为是乐队最成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在 Spirit of Metal 网站上获得 17/20 的高分。 • 专辑整体氛围统一,被一些评论者称为“最适合作为葬礼音乐的金属专辑”。 • 尽管有评论指出其在创新上略显保守,但仍被高度评价为“ doom metal 的典范之作”。 ---- 🧑🎤 乐队成员(参与本专辑) • 主唱:Aaron Stainthorpe • 吉他:Andrew Craighan、Hamish Glencross • 贝斯:Adrian Jackson • 鼓手:Shaun Taylor-Steels • 键盘:Sarah Stanton(首次参与) • 艺术设计与插画:Andy Green ---- 📌 总结 《Songs of Darkness, Words of Light》是 My Dying Bride 在2000年代初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们在 旋律性、情绪表达与氛围营造 上的高超技艺。对于喜欢 深沉、阴郁、富有文学感 的金属乐迷来说,这张专辑是不可错过的经典之作。 My Dying Bride(我垂死的新娘)是一支于1990年6月在英国成立的厄运金属(Doom Metal)乐队,与Paradise Lost、Anathema并称为“厄运三巨头(The Peaceville Three)”。以下是关于该乐队的详细介绍: 1. 成立背景与早期发展 乐队由Calvin、Aaron、Andy和Rick四人组建。在短短六个月的排练后,他们录制了传奇小样《Towards the Sinister》,并随后发行了7英寸单曲《God Is Alone》,该单曲由法国小型唱片公司Listenable发行,并取得了良好反响,吸引了大厂牌Peaceville的注意,使乐队在成立一年后便得以签约。 2. 音乐风格与特色 My Dying Bride的音乐以厄运金属为框架,融合了古典音乐、浪漫主义诗歌与哥特美学。他们的作品节奏缓慢而沉重,常交织着小提琴的凄美旋律,营造出如古典挽歌般的庄严氛围。主唱Aaron Stainthorpe的嗓音兼具低沉的叙事性与戏剧化的爆发力,宛如一位吟游诗人,在金属乐的框架下讲述着关于爱情、命运与信仰的永恒命题。 3. 代表专辑与作品 • 《As the Flower Withers》(1992):乐队的首张全长专辑,奠定了其在厄运金属领域的先驱地位。 • 《Turn Loose the Swans》(1993):在发行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欧洲巡演,进一步扩大了乐队的影响力。 • 《The Angel and the Dark River》(1995):被认为是乐队的经典之作,展现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 • 《A Mortal Binding》(2024):乐队的第15张全长专辑,延续了其标志性的死亡厄运风格,展现了乐队在漫长职业生涯中依然保持的创新能力和艺术水准。 4. 成员与变迁 乐队的核心成员包括主唱Aaron Stainthorpe和吉他手Andrew Craighan,他们自乐队成立以来一直是其创作和表演的中坚力量。此外,乐队的小提琴手Martin Powell在1992年至1998年间为乐队音乐增添了独特的凄美色彩,成为早期My Dying Bride的标志性特色之一。 5. 影响与地位 My Dying Bride以其深邃的旋律、恢弘的叙事与文学化的美学,成为整个金属乐史上无法被忽视的传奇。他们的音乐不仅在欧洲和全球范围内拥有大量忠实粉丝,还对后来的哥特金属和厄运金属乐队产生了深远影响。 6. 近期动态 2025年9月,My Dying Bride首次踏上亚洲土地,为中国乐迷带来不可复刻的现场盛宴。9月12日的上海站是他们此次亚洲之行的第一站,演出邀请了芬兰厄运金属名团Swallow the Sun主唱Mikko Kotamäki担任现场主唱,为乐迷呈现一场融合斯堪的纳维亚冷冽之风与英伦优雅黑暗艺术的现场盛典。
风格:放克/灵魂乐/Doo-wop/声乐和声/爵士摇滚/西海岸AOR/预City Pop/新浪潮合成器 情感:雀跃与好奇/汗流浃背的解放/少年惆怅与轻微感伤 TRACK LIST * 00:00スペイス・クラッシュ (Space Crush) * 05:20雨の女王 (Rain Queen) * 10:01ピンク・シャドウ (Pink Shadow) * 14:22時よ * 22:49シルエット (Silhouette) * 26:53ウインディ・レイディ (Windy Lady) * 33:41素敵な午後は * 38:58ペイパー・ドール (Paper Doll) * 44:19キャンディー (Candy) * 47:45エスケイプ (Escape) * 1:01:04Hey There Lonely Girl * 1:06:29ソリッド・スライダー (Solid Slider) * 1:14:49サーカス・タウン (Circus Town) * 1:22:36Marie 《イッツ・ア・ポッピン・タイム》(It's a Poppin' Time)是山下達郎第一张、也是日本流行史上最早采用 16 轨同步录制的现场专辑,1978 年 5 月 25 日由 RCA 发行,双黑胶/双 CD 收录 1978 年 3 月 8-9 日东京六本木 Pit Inn 两场爆满演出的精华,外加两首录音室补录曲。它既是 City Pop 成型前的“能量快照”,也奠定了山下“一人乐队”式制作的雏形。 1. 录制背景 • 1976 年单飞后,山下带着刚成立的 7 人巡演乐队在小型爵士俱乐部连续驻唱,把 Pit Inn 当成“实验室”,每晚试玩新曲、拉长即兴。 • 当时日本现场专辑极少,RCA 决定用刚引进的 MCI 16 track 移动录音车捕捉“小型场馆的汗水味”,创下 J-Pop 现场多轨录音首例。 2. 曲目与亮点 • 全长 75 分钟,15 曲,分“爆风热”与“月光缓”两盘: – 开场《Space Crush》就是 7 分钟合成器+吉他的 Funk Jam,直接展示 16 轨可层层叠加的“一人合唱”技术; – 《Rain Queen》《Windy Lady》等未发表新曲把 Steely Dan 式的爵士摇滚和 Doo-wop 和声熔于一炉; – 《Hey There Lonely Girl》用日文+英文双语 Overdub,成为当晚最大合唱点; – 安可曲《Circus Town》加速至原版 1.5 倍,尾声全员打击乐乱入,观众掌声被混成“额外节奏轨”,开创“观众也是乐器”的后期手法。 3. 声音风格 • 现场却近乎录音室质感:鼓与贝斯被收进隔离间,吉他音箱吊到天花板,再用 API 控制台重混,保持 Club 的“蒸汽”同时获得 AOR 的滑顺。 • City Pop 尚未命名,但已能听见日后招牌元素——16 拍律动、电风琴铺底、海岸般明亮的和声,被称作“夜东京 Pre-City Pop 能量原型”。 4. 发行与影响 • 首周卖破 5 万张,创 1978 年日本现场专辑纪录;乐评人称其为“小型场馆的《Frampton Comes Alive!》”。 • 1986 年首版 CD 化时使用 96 kHz 重新混音,低音更紧实,成为 City Pop 复兴时期(2010s)DJ 最爱采样源之一;Discogs 均分 5/5,被海外藏家评为“听不出年代的 50 年前录音”。 一句话总结: 《イッツ・ア・ポッピン・タイム》把 1978 年东京夜的一间爵士俱乐部装进 16 轨磁带,用 Funk、Doo-wop 与尚未命名的 City Pop 节拍,记录了山下達郎“现场即实验室”的青春爆发——它既是日本流行乐最早的高保真现场专辑,也是聆听 City Pop 诞生前夜的最好时光机。 《イッツ・ア・ポッピン・タイム》(It's a Poppin' Time)是山下達郎第一张、也是日本流行史上最早采用 16 轨同步录制的现场专辑,1978 年 5 月 25 日由 RCA 发行,双黑胶/双 CD 收录 1978 年 3 月 8-9 日东京六本木 Pit Inn 两场爆满演出的精华,外加两首录音室补录曲。它既是 City Pop 成型前的“能量快照”,也奠定了山下“一人乐队”式制作的雏形。 1. 录制背景 • 1976 年单飞后,山下带着刚成立的 7 人巡演乐队在小型爵士俱乐部连续驻唱,把 Pit Inn 当成“实验室”,每晚试玩新曲、拉长即兴。 • 当时日本现场专辑极少,RCA 决定用刚引进的 MCI 16 track 移动录音车捕捉“小型场馆的汗水味”,创下 J-Pop 现场多轨录音首例。 2. 曲目与亮点 • 全长 75 分钟,15 曲,分“爆风热”与“月光缓”两盘: – 开场《Space Crush》就是 7 分钟合成器+吉他的 Funk Jam,直接展示 16 轨可层层叠加的“一人合唱”技术; – 《Rain Queen》《Windy Lady》等未发表新曲把 Steely Dan 式的爵士摇滚和 Doo-wop 和声熔于一炉; – 《Hey There Lonely Girl》用日文+英文双语 Overdub,成为当晚最大合唱点; – 安可曲《Circus Town》加速至原版 1.5 倍,尾声全员打击乐乱入,观众掌声被混成“额外节奏轨”,开创“观众也是乐器”的后期手法。 3. 声音风格 • 现场却近乎录音室质感:鼓与贝斯被收进隔离间,吉他音箱吊到天花板,再用 API 控制台重混,保持 Club 的“蒸汽”同时获得 AOR 的滑顺。 • City Pop 尚未命名,但已能听见日后招牌元素——16 拍律动、电风琴铺底、海岸般明亮的和声,被称作“夜东京 Pre-City Pop 能量原型”。 4. 发行与影响 • 首周卖破 5 万张,创 1978 年日本现场专辑纪录;乐评人称其为“小型场馆的《Frampton Comes Alive!》”。 • 1986 年首版 CD 化时使用 96 kHz 重新混音,低音更紧实,成为 City Pop 复兴时期(2010s)DJ 最爱采样源之一;Discogs 均分 5/5,被海外藏家评为“听不出年代的 50 年前录音”。 一句话总结: 《イッツ・ア・ポッピン・タイム》把 1978 年东京夜的一间爵士俱乐部装进 16 轨磁带,用 Funk、Doo-wop 与尚未命名的 City Pop 节拍,记录了山下達郎“现场即实验室”的青春爆发——它既是日本流行乐最早的高保真现场专辑,也是聆听 City Pop 诞生前夜的最好时光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