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 唐山暴力案——《厌女》的实操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厌女”和“同性恋憎恶”是构建父权制,将男人和女人、主体和客体、奴隶主和奴隶进行文化区隔的三驾马车。 男人的同性社会性欲望,建立在厌女症的基础上,由同性恋憎恶来维系。 把女人作为共同的祭品,是男人之间增进连带感的一种仪式。 ----------------------------------- 我为涉案的所有人员都在三分钟内完美地表现了“厌女”结构里的所有标签化行为而震惊——我们有超越文化旧俗的、真正的自我意识吗? 简述监控视频展示 的暴力案犯全过程; 案犯看似“混乱”的“谁过来打谁”,反应的是对女性个体的简化和弱化——所有的女人没有区别,都是【该被我打】的“低等生物”; 三理论要素对犯案过程的行为分析: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代表性主体是第一个动手的绿衣男、从始至终坐在远处观望的两个男人和全程冷眼旁观女人挨打的白外套绿裙子女。 * 对于很多男人来说,一生无法散去的恐惧就是被其他男人认为“不具有‘男子气概’”。 * 担保一个男人为男人的,不是异性的女人,而是同性的男人。 * 女人有时会把自己当作女人中的“例外”,将除自己以外的女人“他者化”,从而把厌女症转嫁出去。 厌女——火速加入打人行列的黑衣男、好不容易赶上一脚的白衣男 * 男人不是对女人的属性、而是对女人的符号发生反应而已。绿衣男和女孩并不认识,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不知道她是谁、姓甚名谁,但可以对女孩说“想操你”。 * 绿衣男的动手就是“蔑视”的具象,在他的眼里,女人是低等的性客体,应该无条件满足性主体的欲望。 * 男人为成为男人而实践的同化与排除行为,不是单独一人能完成的——“歧视需要三个人”。 * 白衣男特别忙,忙着打人,打所有女人,相比于绿衣男的目标明确,白衣男参与其中就是为了享受作为出拳的主体、作为可以凌驾于受害女性之上的权利主体的快感。 * “保护”不过是“所有”的另一种表达,却成了“爱”的代名词,这正是“权力的色情化”。 同性恋憎恶——白上衣黑短裤男、白衣红鸭舌帽男 * “厌女”源于对“不够男人”的那些人的憎恶,也就是说,如果圈子里有人做出了同情女人、帮助女人的行为,则意味着对其他男人的背叛,理应得到整个圈子鄙夷和惩戒。 三理论要素对舆情发酵过程的行为分析: 男性同性社会性欲望——女有“沉默如海”,男有“志无悔”。 * 他们用他们在“保护”他们的兄弟,他们在“保护”这些代替他们用暴力手段强化父权制的流氓。 厌女——造黄谣、对“发声”男的追捧、恨身生成女儿身、网暴祸及妻女; * 娼妇和良妇的区隔; * 总有女人必须以男人为归属; * 在很多人眼里,女人还是父权和夫权的财产; 同性恋憎恶——用英雄崇拜来对冲自身的口碑危机; * 男本位的视角看世界——重要的不是女人面临的危险,是男人的口碑危机。 关于超越了厌女症的未来世界,就像马克思关于废除了阶级的未来世界所言,我们只能说:“由于我出生成长在一个厌女症根植太深的世界,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厌女症的世界。” “规格外”的女人们,一面与自我厌恶做斗争,一面争取和其他女人的团结。这就是女性主义。 愿我们永不遗忘、愿我们永不放弃。

51分钟
99+
2年前

010. 我的《康熙来了》私藏集数Top10

我就是喜欢听她们叽叽喳喳地谈论鞋子什么款式好看、哪条牛仔裤要配哪双鞋、之前谈恋爱做过什么蠢事,甚至是炫耀在酒吧里面如何受欢迎,如果我浑身上下只能保留一样“女性主义战士所不该保留的陋习”,我愿意用此生不沾男人去换回继续看《康熙来了》的权利。 他们长大了、我也长大了,台北101在我心里不再高大,邰智源引以为傲的14万粉丝数我甚至想说一句“就这?”,但是我永远记得一个15岁的女孩,透过电视去憧憬这个世界的样子。 ------------------------------------------------ * 最特别主题 1. 2013.06.27几近全裸人体素描比赛——失落的纳豆、发光的雨柔、充满生命力的曲家瑞,充满能量的美艳女明星、愁苦的笑星,节目组完美的“冒犯”。 * 美食系列 1. 2015.10.12大学学区铜板美食大推荐——青春啊、大学生啊、幸福感唾手可得的生活啊! 2. 2011.12.20这些女艺人怎么都吃不胖——去台湾旅游的一天eat list,让我们一起感谢曲家瑞老师! 从“吃”这件事,看得见大陆与台湾的这些年;我作为大陆人,对台湾的生活毫无隔阂;从对“吃”的充分、旺盛的个人意见,看台湾的社会民主化现象——珍视“个人意见”,坚持发声。 * 女性叙事 1. 2004.12.21姐姐妹妹站起来——谁看了都会叹息的、完美的少女时代,哪怕是她们也会。 2. 2011.11.29女明星秋冬美鞋大赏——做为“疯狂”消费者惊艳亮相于这个时代的女性们。 3. 2014.10.20 好妈妈给准爸爸上的第一堂课——怀孕、生产、育儿,我的学习从这里开始。 4. 2015.01.29 Girl's night!明星人妻的解放时间——酗酒的妈妈,聊很大的妻子,为女明星们(部分地)代表妈妈发言而鼓掌。 5. 2015.02.27当女人惊觉自己是老妹的那一刻——年龄焦虑、滚。 6. 2014.09.11 女明星意想不到的欧巴桑行径——我们总会变成真正的妇女、不优雅,但坚强而完整。 7. 2015.11.09 她们从少女聊到妈妈经——《康熙来了》走过的这么多年,所有的女嘉宾就展示出了她们的生命历程,我们的记忆总在某一刻闪光,我们的历史也不会被淡忘。 还有我爱的小甜甜、殷琦、罗妹妹、艾丽丝、Janet、小米、严立婷、徐晓晰、钱韦衫,我喜欢这些女明星,是她们装点了一个小镇女孩的梦。 以及最重要的,在女性主义研究中也经常被忽略的“女性身体经验”——没有痛经、孕吐、阵痛、漏尿、乳头皲裂、产后抑郁、身材走样、没有淌过重男轻女亲戚们在看见女儿时发出的叹息,你有什么资格说“我虽然是个男人,但我懂女人的苦”? 女性在《康熙来了》,被允许独立讲述自己的故事、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快乐、悲伤、心碎、嫉妒、幸福、仇恨,女性说自己的历史、女性用自己的声音与这个时代共振。 片尾曲:《你怎么说》 演唱者:独立唱作人(……)徐薇老师

32分钟
1k+
2年前

【WP009】读书分享 | 《她身之欲》——她们的欲望、震耳欲聋

世界上本就只有两种女人——一种是因为种种原因做了小姐的,另一种是因为莫名其妙的幸运而不必做小姐的。 相对于男性工人,女工们在投资者的眼里是更受欢迎的,作者提到,一方面是女性外来工年轻、健康、勤奋,二是与男性外来工相比她们往往更能忍耐、顺从。 资产阶级的婚姻就是一种卖淫,所有的工资劳动都是一种形式的卖淫。 日常实践虽微小、琐碎,却是日复一日的积累,女性在其中慢慢地成长、成熟,自我形象不断发生变化,观念、价值也不断更新。当群体的政治抗争缺乏其发生的土壤与动力时,这类微小抵抗就成为其最有力的表达,越是日常、零散就越有力量。 --------------------------------------------------------------------------------- 《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动人口社群特殊职业研究》 作者:丁瑜 * 从我的邻居姐姐最近的“反叛”开始讲起; * 被观察的“小姐”; 1. 从厂妹到“小姐”;从别无选择到两相权衡;缺失的城市身份; 2. 出卖肉体的无五险一金的贫苦劳工; 3. 法制盲区、滥用药物、精神软化——“小姐”们面临的万丈深渊; 4. 夜场策略——用广告人精神调动“性资本”,分发“性货币”;初恋感、书卷气、生活斗士; 5. 小细节——可以上床,但不能接吻; 6. “摩登崇拜”——为什么称她们为“小姐”; 7. 渴望——探索世界、被爱、消费主义; * 观察“小姐”的女学者; 1. 侵入者、观察者、评价者——小姐的怀疑、攀比和让人瞬间破防的真挚的祝福; 2. “小姐”们的倾听者,她们的情感浮木——没有自己的房间,女性可以有听众、或者最起码有本日记; 3. 讲述“小姐”故事的人——让世界,知晓我姓名。 * 阅读本书的普通女人; 1. 我们距离成为“小姐”有多远?——150块、生一次有人关心的病那么远; 2. 如果有某种相形见绌; 3. 所有女人的欲望都是一致的。 * 由“小姐”、客人、学者、读者共同构成的世界。 1. 到底是工作、还是犯罪?——打工人“小姐”化; 2. 我们还有没有能力、听见别人的声音? 3. 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如此需要“小姐”? 4. 如何深刻得理解“反叛”? 5. 我喜欢这个越发喧哗的世界。 能走到这里,我们背后都是整个世界。 BGM:《I am a woman》,Emmy Meli 相关影视:《三十而已》、《我不是药神》、《钢的琴》。

57分钟
99+
2年前

【WP008】我上过春晚!从农民工子女到留学生

我记得很多细节,春晚排练从半年前就开始了、每天发放的盒饭很好吃,硬生生把我的脸吃圆了一圈、某位女高音演唱家的步子很大、裙摆上亮晶晶的饰品在空气中鼓动,刮伤了我的手,一位歌手当时人气很旺,上下舞台的时候被保镖手拉手围成的人墙挡住,仿佛另一个世界。 在朋友圈发了这难得的作为北漂打工子女的回忆,竟然和大学的一位校友在经历方面的相似性认了亲,我来自江苏、他来自浙江,我们在北京都读到初三,拿着可以上重点高中的成绩回老家,成为留守青春期少年,复读、中考、高考,重新回到北京,一所还算不错的211大学。现在他已经硕士毕业在央企工作,解决了户口,我即将留学回国,拿了上海的offer准备走留学生落户。 从农民工子女到大城市真正的居民,这条路我们走了二十多年。 -------------------------------------------------- 我是个北漂二代,我是个打工子弟; 艰难地在京上学记,对北京的执念,对大城市的执念; 既不是北京人,也不是江苏人,我失去了身份认同; 我的匮乏、我的痛苦、我的幸运、我的幸福。 我对个体记忆的担忧,我对互联网存储记忆的欣喜,我的、我父母的独特生命体验不应该被历史淹没,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有机会向世界喊话,我来过、我活过。

31分钟
85
2年前

【WP003】26岁以后,我多次建议父母离婚

我的父亲对我说,’为了你,我会忍耐你妈妈的’。 我的母亲说:“我都是为了他好啊!怎么现在都变成了我的错?” 我痛恨自己、厌恶自己,我为什么既做不了救世主,又在无意间成了个累赘? 我劝他们离婚,我多次劝他们离婚,我一次次证明了,在这个家庭里,我是无足轻重的。 我,我觉得好累。 ---------------------------------------------------------- 在畸形的婚姻关系和亲子关系之间,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们找得到一切自认为完美无瑕的理据和逻辑,有些事还是做不成,有些人还是帮不到。 我不准备给出任何建议,我对此无能为力。 我只是把个体的经历和思考放在这里,无论你正处于哪个位置,我相信你都绝不孤独。 * “失声”的父亲; * 委屈的母亲; * 恶劣婚姻关系的社会和环境因素; * 工具化、边缘化的孩子,就这么沿着错误的道路长大; * 《不成熟的父母》 片头、片尾曲: 《亲密爱人》歌手:王若琳 一点录(节目)后感: 录节目仿佛成了我做思维冥想的途径,为了完成节目,我想说的话通常需要写提纲、熟悉、表达、复听、粗剪、补充细节、细剪,这些步骤。我要说的话被听了一遍又一遍,我和自己的对话是细致的、有来有回的、毫不仓促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情绪有了出口,我的思绪得到了妥善的对待,我在照顾自己、我在帮助自己,这让我少了很多恼恨,因而得到了平静。 人最后还是得自己成全自己。

30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