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期】 本期返场嘉宾于建刚(鱼缸),半农半X的新农人,可以撸起裤腿下地干农活,也可以为品牌筹谋规划、指点江山。不过今天我们聊的品牌是他离开北京奥美、上海朗涛后,和太太一道创建的农业手工业品牌「梅和鱼」。 做这期对谈的起因来自于另一期聊经济下行阶段还能不能做生活方式品牌,鱼缸听了之后在微信上跟我说,其实他回乡这些年创建「梅和鱼」的过程一直都是在践行一种生活方式,农业手工业也可以做成生活方式品牌。 从实操层面来看,更容易推行生活方式的品类一般都是能够激发目标受众热望,也就是对某一种更理想的、高于现实的生活方式的渴望。因为高于现实,就有了一个需求上的缺口。因为满足了这个需求的缺口,推行这种生活方式的品牌才更容易被受众关注和接受。那么,农村、手工、家庭小作坊式的产品能不能往生活方式品牌的方向去做呢?针对「梅和鱼」,又如何去概括这个品牌想要传递的生活方式呢? 一方面我很推荐大家去关注「梅和鱼」的自媒体号,另一方面,也希望借此抛砖引玉,激发有兴趣的朋友来持续探讨如何打造生活方式品牌这个课题。 04:21 品牌所提倡的生活方式要跟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建立关联 10:18 为什么「梅和鱼」要回到传统?回到传统对你们的生活方式、对产品来说意味着什么? 16:22 现代农业把农业变成了工作,农人与自然和土地的深刻连接正在丧失 21:50 「梅和鱼」目前的品牌使命、定位,和背后的思考 30:31 如何才越能体会到一种生活方式的本质和原貌? 36:57 推荐「梅和鱼」自媒体号,很好看很有意思 本期音乐: 瓦依纳《田歌》 提及书籍: 1. 费孝通《乡土中国》 2. 邹汉明《塔鱼浜自然史》
【关于本期】 这是一期快乐的蹭饭聊天局。本期嘉宾,望乡、Leo和Lisa,都曾有过广告公司创意工作经历。我们从望乡投入的跑步和Leo爱好的做饭起头,饿着肚子深入探讨了怎么才能把热情,不论是对工作还是生活里朴素的兴趣,更长久、更有滋有味地维持下去...... 02:36 跑步的初衷是为了减肥,也有成就感驱使,更是为了好玩 07:49 创意高潮是能创造自己想创造的东西,带领团队一起闯关,还能赢得客户信任 13:43 即使当兴趣变成了工作,你还是可以去创造新的“好玩” 17:49 有一个愿意长久投入去做的兴趣,这些人能量是很足的 23:44 什么是创意?不要用狭隘的视角理解创意 35:08 创意可以从任何小事里创造出来 40:24 好策略就是好创意 45:09 热情也是需要刻意维系的,也需要有张有弛 51:08 把大目标切成小目标,先从小目标一点一点来 最后祝大家龙年大吉!新春吃好喝好! 热情可抵岁月漫长,欢迎其他有奇妙热情的小伙伴邀请我来采访你们~~ ---------- Leo当晚大菜的一小部分,后来吃得太高兴就忘记拍照了 望乡的100天早餐不重样计划 望乡设计的昂跑新春计划
【关于本期】 上一期由于录制时间有限,我们还有一些准备好的话题没有展开,其中就有「洞察」这个点。但是,洞察又非常不容易聊,随口两句也讲不清楚。我就想起2019年我们做过一次对外的品牌策略课程,其中专门花了两节课来聊洞察。本期是其中的第一课筛选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启发。我自己也等于又回顾了一遍,挺好挺好,也希望后续能有更多新的案例和感悟加进来,寻宝游戏不断继续...... 02:00:00 到底什么是洞察? 03:40:00 洞察不是观察,那什么是观察? 09:25:00 洞察到处都是?去哪里寻找洞察、积累洞察? 18:06 人性洞察、文化洞察的商业转化 20:35 什么是创意洞察? 25:37 如何去判断写下的洞察是不是个好洞察?第一是真实性 31:15 第二是相关性,尤其是品类相关性 37:28 第三是独特性。讲了一百遍的洞察便不再是洞察了 未完待续......相关视频会发布在公众号「就那点小破事儿」。
【关于本期】 我和Yawei以我们正在合作的一个品牌策略项目为起点,“复盘”了我俩在这个项目操作过程中闪现过的困惑与感受,有些可能之前提过,有些没有......无论如何,是我们自己的一个小结,也希望对乙方的策略人或是甲方营销部触及品牌策略思考的小伙伴们能有一点启发,更希望能不定期地持续做一些这方面的探讨。 01:38 老板一会儿说我的策略写得太空,一会儿又说太具体。你到底是要怎样?! 13:46 为什么说广告公司很多时候写的是传播策略,而不是品牌策略? 31:25 为什么planner和文案各自都要出一句话?brand proposition和slogan有需别吗? 34:25 做品牌策略人有意思吗? 40:26 品牌策略人的存在有价值吗?我们如何理解自身的角色定位? 44:48 所谓的策略工具真的有用吗?不要轻视工具,也不要成为工具的奴隶 59:00 今天的职场嘛,有时候也有必要进行一些自我“麻醉” 1:08:12 乙方的策略人也要懂得察言观色
【关于本期】 本期的三位嘉宾Faye、Tata和Yawei都曾经全职投身于广告、公关行业,而目前的身份都是freelancer(自由职业者)。她们做freelancer的年月有长有短,但除此之外,也都在探索新的副业,希望在持续学习和实操积累中实现兴趣与收入兼顾的“第二增长曲线”。 她们主动把自己推向边缘化生活的过程也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 --- 在混沌中寻找新的支点,也是重新审视自己、挖掘自己、打造新的自己的开始。 09:42 自由职业者如何找项目? 19:17 职业经历比较短的同学适合做freelancer吗?找得到项目吗? 26:58 Freelancer不是等活儿的临时工,而是自己的BD 37:09 营生的freelance工作之外,还在拓展新的副业。你们都在做什么? 54:26 找到感兴趣并愿意长期付出的领域,你对自己的人生一下子有信心了 P.S. 有兴趣更多交流的朋友,也可以直接关注她们的社媒账号。 Faye的微信公众号:王叨叨叨 Tata的微信公众号:业余时间;小红书:二嗲萌Tata Yawei的还在筹备中......
【关于本期】 本期没有嘉宾,浅聊了一下我今年两次去香港后的一点感受,关于城市品牌定位,以及品牌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01:04 香港,亚洲国际都会 Asia's World City 12:21 对于社媒时代的品牌来说,ACTS > ADS 22:56 新加坡的品牌关键词:SMART 29:05 NATION BRANDING - 国家品牌 40:55 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 【西九龙区】 【卡地亚特展】 【‘飞龙’出街】
【关于本期】 这是《稚园稚造》第一次在户外聊天,大疆“小蜜蜂”收音效果有限,但主体声音还是清楚的。 背景里有咖啡机研磨的声音,有周边三三两两的聊天,也有山脚下湄公河上突突驶过的大小游船。所有的声音在收音器材中都被同比放大了。 这是一个静谧平和的下午。 阳光正好,微风习习。 这是一个琅勃拉邦的寻常下午。 这期的嘉宾合力,我在加拿大读书时的同学兼好友,目前是能投居正琅勃拉邦酒店的执行董事兼业主代表(下属包括琅勃拉邦铂尔曼酒店、万象永珍精品酒店),在老挝当地工作生活三年有余。 缠着他来录这期播客,希望能够借由他拨开老挝的第一层面纱。接下来的,就需要热爱旅行的朋友靠自己的双脚去探索了。 我这次只去了琅勃拉邦和首都万象,没有去万荣。 拉邦是愿意不断回来的地方。 一方面,口口声声厌倦了现代城市急躁、雷同、表面光鲜却内在平庸的面目,而另一方面,却又根本没有勇气摆脱都市生活、消费社会长期驯养的奢求与贪婪 – 要便利、要舒适、要享受,还要宁静、要有原始趣味、要亲切真诚的关系,要有一点无视商业化消费主义诱惑的单纯…… 拉邦几乎能够完美满足这既要又要、贪得无厌的魔怔。 为拉邦说好话也让我很纠结。想要分享心头好,希望更多的朋友来到老挝、认识老挝,却又始终都有一点隐忧: 不知道下次来,看到的仍是独一无二的琅勃拉邦,还是下一个网红打卡地?
【关于本期】 我们最近正在合作的客户是一家国内知名的轻食餐厅集团。在与客户的分享讨论中又一次聊到了打造生活方式品牌这个课题。而这个课题本身,在之前服务过的很多客户愿景里都出现过,行业品类不一。 那是不是所有品牌都可以拥有成为生活方式品牌的梦? 成为生活方式品牌对品牌自身而言有什么好处呢? 生活方式品牌是不是一定是为了满足人们更高层级的生活渴望? 对于品牌策略人而言,又该从何入手,帮助客户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在一个整体经济下行的环境里,还有没有必要和可能性去打造生活方式品牌? 说实话这期播客很干,可能不太容易听明白,是我们大约两年前的一期视频分享的音频剪辑版。在shownotes里会有一些辅助页,希望能够帮助听友理解。 反倒是这次的项目很有意思,除了设定品牌方向之外,还涉及到品牌社媒内容的策略规划和传播战役的建议规划,为了保证策略能够尽量完美落地。希望等待后续合适的时机,可以跟大家分享。 最后,再次感谢我的前同事Ivan和我一起做了这个小课题,并在播客中分享了他对MUJI案例的研究发现。
【关于本期】 Katy Guan(关晓愉)很年轻,今年刚满30岁。她在25岁时升任某国际性4A公司策略总监,29岁成为策略长(Head of Planning)。2018年,我曾经邀请Katy来给小伙伴们分享她在戛纳收获幼狮金奖的经历与感受,结果那一次留给我最深印象的细节反而不在戛纳,而是她描述自己日常工作中是如何准备提案的 -- 从节奏、语调到目光接触、肢体动作,她会在家对着镜子一遍一遍地演练。听上去似乎有一点old-school,但我喜欢这个小女孩的「老派」。 Katy对自我培育、自我成长颇有心得。接受挑战、抓住机会、磨练专业、多向学习、主动积累、调整内驱......如果不能够不工作,那就「为自己而工作」。 来听听Katy更多的分享吧。
【关于本期】 本期嘉宾梁伟丰Leong,今年4月刚刚从BBDO大中华区主席的职位上卸任,目前正在筹备自己的创新产品品牌、继续写歌、经营在小红书和微博的个人号,并且将要开启播客「转角的清吧」。 02:45 为什么可以保持情绪稳定? 24:38 作为创意leader,怎么去判断一个idea到底好还是不好? 30:53 你是一个好leader吗? 32:34 做了30年广告,你如何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 44:32 媒体传播环境的改变对广告代理行业的冲击大吗? 58:33 曾经辉煌的大广告公司是否能够应对变化的环境? 1:06:55 对于创意人来说,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1:11:01 正在做的新品牌?
【关于本期】 本期纯闲聊,源自于个人兴趣:我爱读书,哈哈哈哈。 两位嘉宾是我熟悉的小伙伴 - Ivan和Kyle。聊得很随便,也没怎么剪辑,原生状态,倒也挺自然,很开心。 小伙伴们也顺势推荐了不少有意思的书,有兴趣的听友可以找来读一读。也欢迎大家在留言里推荐值得一读的小书哈~~ P.S. 本期提到的用NeedScope来区隔知识获取的不同需求与目的。
【关于本期】 本期嘉宾菠萝哥在运动品牌营销领域浸淫了许多年,目前是斯凯奇中国营销负责人。 今年citywalk热风吹起,斯凯奇作为特别拥有走路鞋专线的运动品牌当仁不让地跻身其中。 但是,如此普的走路真的能够被大众市场接受为一项运动吗? citywalk真的能够赋予走路新的魅力吗? citywalk本身有可能长期持续吗? 除了citywalk,走路还有什么值得挖掘的亮点吗? 还有,走路是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与某一个品牌强绑定的吗? 走路这件事情值得品牌投入和付出吗? 关于以上一堆问题,我们来听听菠萝哥是怎么说的...... 另外,这期的开头还夹带了一点私货。我们在17年给马蜂窝客户建议过一款新形式的旅游攻略产品--音频攻略。为了更好地卖给客户,当时还制作了一些demo。虽然质量比较粗糙,但直到今天,作为旅行爱好者,我仍然很渴望有这样的产品能够陪伴我的旅途。而音频攻略本身,其实就是虚拟版citywalk向导。 音频部分,感谢我的朋友刘耐贡献声音,可依完成剪辑。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