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没有缺席的父亲,或许就没有焦虑的母亲

父亲节临近,在小时候每年歌颂“父爱如山”的文案里,我们对父亲这个角色的认识,似乎一直很单薄。 “缺席的父亲和焦虑的母亲”,对80、90年代生的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养育者搭配。本期节目,我邀请了一位多年好友——我在新西兰打工度假时认识的“工友” Vincent,一起聊聊他成为父亲的选择。我们聊到: * 知道要成为父亲时做的准备 * 与自己父亲的关系,以及代际创伤的影响 * Vincent:成为父亲是责任和榜样,榜样的核心是夫妻关系 * 相信和信仰的力量:不孤独不迷茫,是因为有更高力量的指引 * 如何实现和维持美好的亲子关系? * 移居加拿大对养育孩子的影响 「本期嘉宾」 Vincent 父亲,英语老师,神学研究生在读,现居加拿大 「时间轴」 00:55 成为父亲的考量和选择:首先是一个好丈夫,其次才会是好父亲 4:45 Vincent和自己父亲的关系,上一代传统东亚父亲对这一代新生父亲的影响 10:18 信仰的力量,或者说更高力量对我们的意义:看见自己的破碎,认识自己的局限,动用大脑中链接灵性的皮层,接受一些指引,度过一些极其痛苦和无解的时刻 15:58 Vincent是怎样的一位父亲?“不要逼我自夸啊!” 17:26 家里的核心关系不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父母的亲密关系,是孩子长大后亲密关系的范本 20:32 一个愿意全身心陪伴孩子的父亲:不止人要在,魂也要在 一个愿意给孩子自由空间的鼓励型父亲:培养孩子专注力,不打扰是我的温柔 26:52 父亲的榜样:言行合一,言传身教 32:03 享受当下不管在什么环境都会放声高歌的乐观的父亲 34:14 移居加拿大对养育孩子的影响:优势和劣势 |相关书籍| 《内在觉醒》(美)Lisa Miller ☀️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 法国里昂心理咨询工作室主理人,身体疗愈法受训背景 (深度放松疗法sophrologie 以及催眠疗法)。 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中医爱好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致力成为一位有温度的疗愈者,陪伴与见证每一段活出自己的旅程。 🔆 Linmin 人生教练 Co-active Coaching受训背景,ICF认证共创式教练。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Linmin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 ENFP高敏感非标东亚人,用生命影响生命,与你一起探索人生目标,用“北极星”指引,助你活出自我实现、身心平衡和专注当下的人生。 长期招募心理咨询和教练来访者,欢迎与我们链接! 欢迎关注订阅我们的频道,也欢迎给我们提意见和反馈!

42分钟
99+
10个月前

25. 高敏感人无痛成为「终生学习者」,不再学得像个NPC

脑科学研究表明,高敏感人士思考时的大脑是类似树状或网状的发散型结构,这直接影响了高敏感人士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的方式。如下图所示: (注:右侧为高敏感或称“多向思考者”思考时的大脑活动情况) 当不了解自己的大脑学习特征时,我们不免对自己的学习力产生怀疑,本期节目,我们从自己的学习特点出发,深入全面地探讨了关于学习的一些问题: * 我们为什么学习? * 如何保持长久学习力,做动力小马达? * 如何提高学习动力? *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 找到学习方法后,保持学习的几点要素 * 如何提高理解能力? |时间轴| 为什么学习和学习动力 00:35 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内在驱动力和外在驱动力 2:33 如何判断自己对学习的内容是感兴趣的? 5:22 如何探索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事物? 8:02 如何看待探索到自己感兴趣想学习的东西,对目前主业没什么帮助这件事? 12:30 听友提问: 学习动力嘛,我是有的,但不能持久,怎么破? 16:47 尝试新的事情,但发现这件事并不适合自己,要放弃吗?如何承担放弃成本? 学习节奏、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 19:40 网状思维的高敏感人士:学习前需要搞清楚该领域的底层逻辑,一句话说清楚你在学什么 25:47 建立整体框架,串连组块,填补“知识的缝隙” 32:44 欧美教育对个性化学习的尊重和实践 35:44 关于“聪明”的讨论 41:34 “一万小时定律”:掌握学习方法之后,刻意练习的重要性 42:00 学习类型测试: 听觉型、视觉型和动觉型 45:59 动觉型/高敏感在放松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最高 53:02 如何让0-10的学习过程变短,不再学得像个NPC? 58:07 学习交流是大家互相填补知识缝隙的方式 添加微信:jaymina (备注:听友群),获取学习类型/思维类型的测试题 欢迎报名【高敏感】主题团体工作坊: |相关播客| E35 知识的缝隙 ☀️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 法国里昂心理咨询工作室主理人,身体疗愈法受训背景 (深度放松疗法sophrologie 以及催眠疗法)。 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中医爱好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致力成为一位有温度的疗愈者,陪伴与见证每一段活出自己的旅程。 🔆 Linmin 人生教练 Co-active Coaching受训背景,ICF认证共创式教练。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Linmin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 ENFP高敏感非标东亚人,用生命影响生命,与你一起探索人生目标,用“北极星”指引,助你活出自我实现、身心平衡和专注当下的人生。 长期招募心理咨询和教练来访者,欢迎与我们链接! 欢迎关注订阅我们的频道,也欢迎给我们提意见和反馈!

61分钟
2k+
10个月前

24. 心理素质不好?容易紧张?如何获得松弛感?

《歌手2024》正在热播,无修音的直播让“那英紧张”登上热搜,关于紧张这个话题,段老师和我有很多的感触。这期节目里,我们聊到: * 有天生容易紧张的人吗?完全不紧张可能吗? * 普通人紧张的原因,过度紧张会怎么样? * 如何克服过度紧张感? * 明明知道练习(突破舒适圈)可以增强自信减轻紧张,但一直无法踏出第一步怎么办? 欢迎加入听友群进行话题讨论,分享你的困惑或感悟,一起成长和互相疗愈,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备注:听友群) |时间轴| 1:03 每个人都会紧张,高敏感人士一般更容易紧张 3:55 成长经历中养育者的不合理高要求,让我们对“犯错”和“没做好”异常紧张 7:57 拥有松弛感的前提:犯错成本 11:02 犯错成本高的人如何获得松弛感? 13:05 家庭贫困的青少年 vs 中产阶级的青少年,不同的紧张原因 16:00 孩子会吸收父母的紧张--你感受到的紧张可能不是自己的 20:04 产生紧张的原因总结 22:08 紧张也不都是坏事,适度紧张有利发挥 24:04 如何缓解过度紧张感?1)日常生活中的“习惯性紧张”是一种生存保护机制 35:01 如何缓解过度紧张感? 2)撕掉标签,去做一些让你微微感到害怕的事 38:17 如何缓解过度紧张感? 3)通过获得正向反馈,让成功的经验写进身体细胞 43:58 听友提问:心里觉得不紧张,但手环提示心跳加速,怎么办? 45:25 听友提问: 完全没有体会过松弛感,如何破除习惯性紧张? |相关书籍和播客| 《内在觉醒》(美)Lisa Miller 49 能靠他人,就不必靠自己——多重迷走神经理论及运用 18 【冥想】给身体植入信念 ☀️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 法国里昂心理咨询工作室主理人,身体疗愈法受训背景 (深度放松疗法sophrologie 以及催眠疗法)。 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中医爱好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致力成为一位有温度的疗愈者,陪伴与见证每一段活出自己的旅程。 🔆 Linmin 人生教练 Co-active Coaching受训背景,ICF认证共创式教练。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Linmin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 ENFP高敏感非标东亚人,用生命影响生命,与你一起探索人生目标,用“北极星”指引,助你活出自我实现、身心平衡和专注当下的人生。 长期招募心理咨询和教练来访者,欢迎与我们链接! 欢迎关注订阅我们的频道,也欢迎给我们提意见和反馈!

47分钟
1k+
11个月前

23. 从疗愈到连接:在人际关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疗愈当然不是仅仅为了疗愈。 我们私以为,疗愈的终极考验,或者终极验证标准(如果有的话)是,你是否可以在和他人相处、和这个世界相处的时候,越来越轻松自在,越来越开心,越来越自然地向世界和他人打开那个真实的自己。 不管是i人还是e人,对人类来说,深度关系不是讨好,不是假装,不是你像变色龙一样穿上一件适应环境的衣服,让别人都来喜欢你(而这往往也会适得其反)。深度关系是你在充分了解自己和尊重自己的前提下,用自己真实的样子去地与人交往,是一次次边缘脑共振的过程,一次次边缘系统互相调节的过程,这过程肯定不会是完美无暇的。 放下社交完美主义的执念,社交都是磕磕碰碰的,我们可以穿越一次次恐惧,每次都稍微比之前多一些些勇气,勇敢去表达和沟通,去修复你认为值得的但却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裂痕的关系,真心换真心,我们都能收获健康且互相滋养的深度关系。 成为真实的自己,建立真实的关系,你会上瘾的,因为做真实的自己太轻松了! 【时间轴】 00:15 段老师惊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每个个体的影响远比我们想象得要大 03:00 一切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 05:04 i人需要的社交是怎么样的? 08:01 “能靠别人,就不必靠自己” 10:09 《爱的起源》:互相开放共振的人类大脑,倾诉者和被倾诉方都同样受益 12:49 边缘脑/情感脑被负面情绪支配时,是没法进行充分共振的 15:00 开放共振的大脑,似乎是心理咨询师和教练工作状态下的大脑 18:45 高敏感e人的社交是怎么样的? 20:14 i人并不等同于社交能力不足或社恐 22:27 社恐,怕人,到底在害怕什么? 25:36 这里更正一下:并不是你认为别人有危险都是养育者给你的信念,也有可能真的是遇上了个危险的、反社会人格或精神变态者。 26:15 人际关系的敌人:外在批判者(觉得别人在批判你) 29:03 缩减外在批判者:哀悼的四种方式——愤怒、哭泣、语言宣泄和感受 33:51 正面的社交经验会让社恐一点点不再害怕社交 34:07 人际关系的另一个敌人:内在批判者(总是过度反省、批判自己) 36:40 缩减内在批判者的几个阶段:僵住、与好友确认、获得支持系统 39:02 赶走内外在批判者之后的自然社交:主动行动 act vs 被动反应 react 44:34 只有你向世界发送了真实的信号,你才能真正被看见和被理解 48:49 没有社交完美主义,我和段老师也经常吵架(笑) |相关书籍和播客节目| 《被讨厌的勇气》 《不原谅也没关系》 56 不想再讨好,又渴望被喜欢(嘉宾Steve) 49 能靠他人,就不必靠自己——多重迷走神经理论及运用 EP31 《爱的起源》:后天要见你,我从今天就开始期待了 ☀️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 法国里昂心理咨询工作室主理人,身体疗愈法受训背景 (深度放松疗法sophrologie 以及催眠疗法)。 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中医爱好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致力成为一位有温度的疗愈者,陪伴与见证每一段活出自己的旅程。 🔆 Linmin 人生教练 Co-active Coaching受训背景,ICF认证共创式教练。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Linmin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 ENFP高敏感非标东亚人,用生命影响生命,与你一起探索人生目标,用“北极星”指引,助你活出自我实现、身心平衡和专注当下的人生。 长期招募心理咨询和教练来访者,欢迎与我们链接! 欢迎关注订阅我们的频道,也欢迎给我们提意见和反馈!

49分钟
1k+
11个月前

22. 从“内耗王者”到“让万物穿过自己”

曾经的我,被叫做“内耗王者”是一点也不夸张,我那高速运转不停歇的大脑时常在猜测别人的想法,ta为什么不回我信息?后悔懊恼我竟然说了那样的话,做了那样的决定,焦虑担忧未来我要做什么工作啊,我这一生该怎么过啊?我还喜欢把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总觉得自己不够好;难得休息日,却充满了“休耻感”,觉得不做点什么就要被社会淘汰了啊!总也放松不下来。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探讨了“精神内耗”,什么是内耗?为什么会产生内耗?我们聊了内耗的几种不同形式,也分享了自己身体力行后觉得有效的相应解法。 最后我们也探讨了“觉醒的大脑”,即一套神经元回路和更加宽厚的大脑皮质皮层。美国心理学家Lisa Miller博士使用前沿科学研究人类的“灵性大脑”,她发现了去链接更高力量会对人类身心健康起到的积极作用。 感谢青豆书坊对本节目的支持,欢迎大家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减少内耗”的tips,评论区会抽出三位听友分别送出一本《内在觉醒:关于联结、疗愈与提升复原力》。 |时间轴| 00:13 什么是内耗? 01:10 为什么会产生内耗? 07:15 看到自己内耗背后的需求,并满足它 9:43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加内耗? 不同内耗类型及“解法” 11:28 思维反刍,猜测他人想法 16:22 后悔、懊恼、放不下过去的事 23:12 担忧、焦虑、过度想象还没发生的事 27:06 总是把事情往坏处想,永远要做好最坏准备,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 29:37 对未来感到迷茫,不知道要去哪里:给自己经历的每个阶段取一个更豁然开朗的名字 38:23 拖延、完美主义、无法行动:成就型内耗 内耗可以是好事吗? 44:40 允许和接纳一切发生,不去预设任何事情 49:55 内心世界被重组的时机:针对去疏通那个“被卡住的管道” “会不会是我们有一个精神生物钟,它让我们陷入绝望、迷失方向、愤怒、悲伤、沮丧,通过对自己提问、感受在生活中孤立无援,或者体会空虚和恐惧,才能让我们与生活产生更深的联结?” 《内在觉醒》 53:40 与祖先的连接,一种更大的力量 57:08 不相信灵性,是在不相信什么? 58:55 段老师的灵性体验: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获取更广阔的世界观 |相关书籍和播客节目| 《内在觉醒》 (美) Lisa Miller 104 她是道士,也是收费女王,还教好女孩越狱 106 除了丧、颓、躺,低谷期,还有哪些让人豁然开朗的名字? EP10. 让万物穿过自己 因缺爱而内耗的人,只是心里缺了一面镜子 ☀️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 法国里昂心理咨询工作室主理人,身体疗愈法受训背景 (深度放松疗法sophrologie 以及催眠疗法)。 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中医爱好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致力成为一位有温度的疗愈者,陪伴与见证每一段活出自己的旅程。 🔆 Linmin 人生教练 Co-active Coaching受训背景,ICF认证共创式教练。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Linmin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 ENFP高敏感非标东亚人,用生命影响生命,与你一起探索人生目标,用“北极星”指引,助你活出自我实现、身心平衡和专注当下的人生。 长期招募心理咨询和教练来访者,欢迎与我们链接! 欢迎关注订阅我们的频道,也欢迎给我们提意见和反馈!

68分钟
4k+
11个月前

21. 原生家庭|你一直在等的人,是多年后的自己

你一直在等的人,是多年后的自己。 今天很开心邀请到我们的朋友安娜,我们一起探讨了“那些有伤的童年”,成年后的我们如何看待家暴、情感忽视和情绪虐待? 之前我们有一期节目聊到,每个人出生就像一个手机裸机,不带有任何功能和设置,我们的养育者和成长环境就像给手机装上各种应用一样,给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看待世界的初级设置。 今天我们聊原生家庭,我们回顾过往,不是为了去责怪谁,而是去看看这些被装上的应用软件,如何影响我们长大成人,而这些回顾、分析和探讨,可能最大的意义在于—— 让我们更清醒地从过去束缚我们的枷锁里挣脱出来,真正从过往经历里看到自己无限的力量。 |本期嘉宾| 安娜,旅居巴厘岛的ENFP快乐小狗 |时间轴| 01:26 安娜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 3:13 安娜如何看待自己“有伤的童年”? 6:04 父母的局限,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10:32 第一次对原生家庭给来的影响感到无力 12:40 亲密关系——原生家庭的照妖镜 19:43 看见健康亲密关系和原生家庭的原型和模版 26:04 感恩和肯定自己身上的一点点变化,不断激励自己,因为你是在从零开始学习什么是健康的亲密关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28:36 孩子健康成长起来是养育者、天性和主观能动性三者共同的作用 31:30 关于原谅: 行为上的原谅 vs 情感上的原谅 37:46 疗愈过程中一直跌回原本的模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42:50 修复关系的重要性,“不要因为理解养育者的局限而局限自己” 44:25 关于“臣服”和“原生家庭有罪论” 53:17 假设你有选择,你想换个童年吗? 58:26 如何疗愈你的童年创伤? 1:07:32 你一直在等的人,是多年后的自己 |策划| 段老师和林敏计划在五月份推出一个为期12周的陪伴营,为大家创建一个被倾听和关注的安全空间,支持和陪伴你的疗愈过程,觉察和感受自己的身体和情绪,减少内耗,回归当下。 在陪伴营中,我们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提醒对方未觉察的固有模式,互相注入力量和信心,帮助大家更好地走出有伤的童年,活出真实的自己。 具体信息请关注播客公告栏和听友群信息,也欢迎来链接我们:微信:duanyanping-zixun 或Jaymina 「本期主播」 ☀️ 段艳苹 心理疗愈师 法国里昂心理咨询工作室主理人,80后,二孩妈。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更好地疗愈自己,疗愈他人。 🔆 Linmin 人生教练,已完成ICF认证共创式教练培训。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ENFP高敏感非标东亚人,二十岁穷游世界,三十岁沉浸生活。 欢迎关注订阅我们的频道,也欢迎给我们提意见和反馈!

68分钟
1k+
1年前

20. 高敏感人群:看见真实的自己,活出自洽的人生

生而敏感,你没有错。 本期节目我们受邀做客三文鱼 电台,和主播小姨一起畅聊关于“高敏感”的话题,这也是我们播客关于“高敏感”的第二期节目。 希望本期节目可以给对自己高敏感特质有困惑、无法充分接纳完整和真实自己的朋友一些些启发和力量,希望我们都能真正去看见原原本本的真实的自己,一点点创造出适合自己、让自己感到舒适的生活环境,活出自洽的人生! |本期嘉宾| 小姨:独立设计师 &「Serious Studio」创始人,现居北京 |时间轴| 01:15 小姨分享自己是如何发现是高敏感的,以及分享了自己的高敏感特征:对气味、噪音非常敏感,喜欢建立秩序获得日常的舒适感,非常能够和他人共情,在场景中代入自己;不敢看恐吓的画面,无法和他人吵架,不喜欢冲突等等; 04:10 Linmin 分享自己是如何了解到高敏感,以及在有了高敏感孩子之后,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高敏感,包括:对情感的深刻体验、细腻的观察力、以及深入思考的能力; 07:50 段老师分享个人经历,总是感觉自己和别人不在一个节拍上。当和专业的人沟通以及自己阅读书籍之后,她才发现,自己并不是有缺陷,只是自己大脑的运行机制和别人不太一样,完全地接受了自己。 12:30 当小姨知道自己是高敏感之后,反而对自己的敏感、退缩、疲倦找到了依据,而不是一味的自耗和自我攻击。以及小时候那些「任性」的反应也知道为何会那样,通过自己学习和探索,更好地和自己相处、和他人相处,更加珍惜自己这份独有的特质。 17:13 高敏感是中性的,它和所有特质都一样,有优势也有劣势。 19:50 1997年,同为高敏感体质的心理学家Aron博士最早提出了叫做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HSP 这个概念,他用四个Does 总结了高敏感者的一般共性。D:代表深度加工信息的能力,会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大量的反思。O:代表容易被外界环境过度刺激。E:代表他们对于消极和积极的事物都有比平常人更大的反应,快乐会加倍,抑郁起来也会加倍的悲伤。S:代表他可以感知到事物的细微之处,连别人的微表情都逃不过他的觉察; 23:20 当段老师知道了自己是高敏感之后,就放弃了向别人证明自己,开始做一些滋养自己的事情。了解高敏感,更像是阅读使用自己的说明书,可以更好地活出自己。 30:30痛苦、焦虑、悲伤和不知所措的感受都是暂时的。很多事情的终结以及失败,并不是真正的失败,也不是自己不好; 34:03 高敏感人群在正面鼓励的环境中可以更好地做自己,发挥出自己全部的优势; 42:35 选择适当的人和事情,运用成长型思维,以及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更多的关爱,提高自己的能量; 52:50 Linmin 分享自己内向的家人在生活中是如何表现的,内向不等同于社交能力差,内向也是中性的,没有好坏,内向者也有自己的特征,不能强迫任何人去改变成社会需要的样子; 01:01:20 高敏感人群发自内心的去坚持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想到要做这件事就特别开心,不是任何人或者社会强迫的; 01:06:40 世界需要各种各样的人,你必须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做决定,清楚知道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同时,要对世界保持开放,保持好奇,当你了解到了这个世界和人类是如此不同和有趣的时候,你也会更好地和自己相处、和他人相处。 高敏感测试题: https://hsperson.com/test/highly-sensitive-test/ 这个链接是线上英文版的高敏感测试,是阿伦博士关于The Highly Sensitive Person 研究的网站。如若需要,可在浏览器选择“翻译成中文”。 我们设置了一个投票,想大致了解下听友中高敏感人士的比例,感谢大家参与投票! |相关书籍推荐| 《兰花与蒲公英》 《发掘敏感孩子的力量》 《天生敏感》 《多向思考者》 《高敏感父母》 《成瘾》 联系我们: 添加微信(加听友群):duanyanping-zixun 或 jaymina (备注小宇宙)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有想听的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

75分钟
5k+
1年前

19. 所有的追寻,都没有一个“我”

泽龙好像一直在过着很“特别”的生活 :他不坐班,会骑数月的单车去“间隔年”、赤脚跑马拉松、学习中医、禅修等等。近几年,他长居西安终南山,发起“非二元”对话。本期节目,段老师邀请他来对话,一起了解他的心路历程。 |本期嘉宾| 王泽龙,自由职业者、译者,致力于向国内读者介绍“彻底非二元”,促进对话与交流。译有安德烈亚斯•穆勒(Andreas Müller) 的对话录 You Will Never Be Free: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Non-duality 中文译名:《你将永远插翅难飞》,并正在翻译该作者的其他书籍。 如果大家对本次对话及“彻底非二元”感兴趣,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圆满无条件。 |时间轴| 内观 03:15 什么是内观,内观不属于任何一个宗教 6:35 什么是向内看?看见即疗愈 跑步 9:15 单车旅行间隔年,马拉松、极限跑,这些运动如何改变一个人? 13:40 人类为什么奔跑?人《天生就会跑》 17:45 “在场” 和 “不在” 20:10 为什么很多人完全体会不到跑步的乐趣? 27:00 对生命的不确定性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探索 中医 29:30 什么是中医? 31:35 中医是怎么治病的 ?郭生白的本能论:顺势利导,执中和谐 35:30 外源性疾病和内源性疾病 37:05 西医和中医的治疗效果 心理健康 39:40 心理健康 - 意念能 - 情志 44:42 关于原生家庭:看到你的“出厂设置”,是什么限制了你 非二元 49:00 摆脱了原生家庭的影响,算是自由了吗? 51:00 真的有一个“我”吗 ? There is no one 60:20 在西安终南山的生活 相关书籍 《天生就会跑》(美)克里斯多福‧麥杜格(Christopher McDougall) You Will Never Be Free: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Non-duality 中文译名:《你将永远插翅难飞》(德)安德烈亚斯•穆勒(Andreas Müller) 联系我们 添加微信:duanyanping-zixun 或 jaymina (备注小宇宙) 小红书:身心健康工作室 邮箱:[email protected] 如果有想听的内容,欢迎给我们留言。

63分钟
2k+
1年前

18. 旅行续命、不去会死,物理空间的转移这么大的魔力?

发布这期节目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三八妇女节在即,结合这期主题,我重新了思考了我作为女性,作为一个出生时因为性别就让父亲感到失望的女孩,一个一直疯狂在探索出路、挣脱命运枷锁的女人,旅行之于我的认知、世界观和命运轨迹的重大意义。 大概十年前,我计划将自己到处游荡的感想出成一本小书,那时我邀请了一位有出书经验的朋友, 也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位电影导演— 陈小雨,帮我给书写序。以下是其中一段: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留心去注意过自己的生活,在生命开端的这十几二十年,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是他人设计好的。父母、亲戚、学校以及社会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网。网中有若干选择,每日的饮食、未来的爱人、交友的范畴、学习的方向、就业的策略……无论喜欢与否,大多数人必须在网中找到一种生活。但总有一些小鬼,伸长脖子,眼巴巴地望着网外充满未知和危险的地方。 和我一样,林敏没有选择网中的生活。我们都是在2011年去的拉萨,那时候我们还不认识。但驱使我们出去的动力是相似的。物理空间上的转移是改变生活方向最直接以及可行的方式。一张廉价的硬座火车票或者一个简单的搭车手势,就可以将未知的“远方”变成已知的生命体验。我们似乎一直都清楚出行对现下实际生活的丰富和未来生活可能的拓展是多么重要。” 在这个可以相对自由地探讨女性主义的时代,我越发觉得旅行对于女性拓宽认知、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加开放的人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视野决定认知宽度,实实在在去不同的地方体验,用心去感受相似或差异、美丽或丑陋、发展或发展中,你就会变得更加包容和开阔。 不管是“粗糙“的背包旅行,还是精致city walk,在旅途中“看见自己、悦纳自己、奖励自己、感受自己、充盈自己、欣赏自己”;不管是一个人的旅行,还是情侣,是家庭旅行,都让自己把心打开,拥抱一切,感受一切,放松自然地,“做地球的孩子”。 |时间轴| 01:29 Linmin到处看世界的动力从何而来? 04:28 正式的穷游:厦门到丽江48小时火车硬座体验 05:55 2010年掀起的“休学辞职去旅行”浪潮 13:06 你和美景隔着距离,或许是因为你把感受关起来了 17:00 如何“克服”去到陌生地的恐惧、不安或不适感? 25:00 改变段老师对旅行看法的一次经历 30:25 听友关于“旅行的意义”的回答 34:02 让旅行成为充电方式的前提:放松的能力、主动去链接他人 40:05 Linmin旅行真的不咋做攻略… 44:30 亲子旅行经验分享:良好亲子关系是一切的基础 55:36 旅行一定是浪漫的吗? 56:00 听友征集:那些让你觉得旅行太棒了、太值了的时刻 以下是出自公众号:歪哦啦Viola 的一段话,正是“旅行的意义”: ⭐旅行的治愈感,在于创造了「新的体验」 🔻得以打破「常规」和「重复」,也在大脑中创造了新的神经回路 🔻当我们在旅行中,意味着遇到新的刺激源,惯常反应被阻碍,因而需要重新思考给出非惯性反应,又或是跳过思考以直觉反应。 🔻因为面对着新鲜的环境与刺激,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到当下」、打开感官感觉,而这正是「疗愈的核心」 🔻旅行不是概念上的「重塑自我」,而是事实意义上、神经意义上的「重塑与疗愈」 🔻其他任何类似的新鲜事物的尝试:进入新环境、新的文化;包括瑜伽、舞蹈、奏乐等「需要打开感官」和「对当下的关注」的活动也都具有这般疗愈效果。 |本期音乐| 陈绮贞- 旅行的意义 |本期书影音| 舒国治《台北小吃札记》、《理想的下午:关于旅行也关于晃荡》、《流浪集:也及走路、喝茶与睡觉》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月亮与六便士》、《刀锋》、《人生的枷锁》 石田裕辅 《不去会死!》 纪录片《搭车去柏林》谷岳、刘畅

60分钟
2k+
1年前

17. 古筝运动医学: 音乐、运动、觉知与身心健康

本期嘉宾是一位资深的古筝老师— 臧婷婷。 臧老师从音乐角度介绍了关于音乐学习和演奏的内容,除此之外,节目中段老师和臧老师更多地探讨了适用于所有学习和工作的一个基本的底层逻辑:能量水平和觉察能力,时刻关注自己的身心是否平衡。 声明:本节目不包含任何医学建议和用药指导,仅代表个人看法和经验分享。 【本期嘉宾】 藏婷婷,古筝演奏家、教学老师,“古筝运动医学”创始人,26年教学经验,她从身体入手,解决众多的弹奏问题,如腱鞘炎,独家提速秘法,解锁按滑、按颤难点,协调演奏动作等。 感谢听友群群友zyb的帮助,以及群友觉酱的引荐。节目中所有的古筝乐曲均由藏婷婷老师弹奏。 金刚功带练(免费) 周一至周五8:45-9:00(遇节假日开课暂停) 金刚功练习入群、课程咨询与报名请联系 :15011038146 微信:huixinqs 小红书/抖音/b站 ☛藏婷婷古筝运动医学 公众号 ☛古筝运动医学 「加听友群」微信jaymina或duanyanping-zixun(备注:小宇宙) 【时间轴】 片头曲:《洞庭新歌》 1’20臧老师学习古筝的经历以及臧老师体会到的钢琴和古筝的区别 配曲:钢琴:l’argument de l’ange, Hicham Chahidi 配曲:古筝《高山流水之流水》 7’30古筝运动医学创建的契机:生育后弹奏水平的下降 配曲古筝《高山流水之高山》 11’30 生育前后:饮食、睡眠、休息、运动的重要性 14’00 为什么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体质比不上上一代父母? 15’54 现代人“摧残”自己身体的方式 配曲古筝《高山流水之武林逸韵版》 18’30 你有没有觉知? 24’45 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 配曲古筝《高山流水之高山》 30’27 身心的相互影响:身体能量与心理创伤 配曲古筝《高山流水之武林逸韵版》 37’43 腱鞘炎是怎么回事? 43’00 什么是“塑料体质“?怎么改善? 46’46 现代常见的腰酸背痛肩痛都和能量是否通畅有关,可以练练“金刚功” 配曲古筝《高山流水之流水》 50’47 关于练功的一些建议 55’42 力断气不断、意不断,根本的东西是什么? 配曲古筝《高山流水之流水》 1’02:20 关于学习音乐的天赋和童子功的问题 :五音不全、唱歌跑调是天生的吗? 片尾曲:《古筝渔舟唱晚》 🔆本期主播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法国里昂心理咨询工作室主理人,80后,二孩妈。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更好地疗愈自己,疗愈他人。 欢迎在以下平台订阅关注我们的播客: 苹果播客、小宇宙、网易云音乐、QQ音乐等泛声音播放平台。 也欢迎给我们提建议和反馈,我们下期再见!

70分钟
1k+
1年前

16. 异乡x新西兰|移民之路和归属感

新西兰对我来说,是那遥远的年轻时代的回忆,而对晶晶来说,新西兰是她过去十一年里的日日夜夜。 本期嘉宾晶晶,是我在新西兰打工度假时认识的朋友,她和我一样,大学毕业后只身一人背着比自己体重还要重的背包来到南半球间隔年。时隔十一年,我们又一次谈到那梦幻一般的旅程,我们几乎是全程欢欣喜悦地聊了对新西兰的初印象,做过的最享受的工作,和度过的不那么享受的日子。我们也聊了晶晶之后的新西兰定居之路,从WHVer到留学生,从新移民到永久居民。这一路,是独立、选择、努力、梦想、勇气和某一刻感觉到的归属感。 希望大家收听愉快! 【身心健康工作室】播客祝大家过年好,龙年快乐!听友群:jaymina(备注小宇宙) 「本期嘉宾」 「本期主播」 🔆Linmin 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Kinder Familie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15+ 年瑜伽练习者、健身习惯保持者。非标东亚人,二十几岁穷游世界,三十几岁沉浸生活。 「异乡·新西兰 x 晶晶」 【缘起】 01:20 晶晶为什么去了新西兰:可不能浪费考好的雅思 5:20 去新西兰之前做了哪些准备 【新西兰打工度假】 8:10 我们对南半球和新西兰的初印象 11:10 奥克兰初印象:空气很好但没有人 13:00 在一个完全没有华人的地方“逼着”自己精进英语 17:50 初到新西兰WHV最难忘的事:这个世界上美好的善良的人 19:50 新西兰看病记:急诊室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人 22:40 从未有过的体验:樱桃工-世界上最好的工作 26:00 遇人就送中国结:中国文化乱输出 28:15 一些不那么享受的时刻 【新西兰工作签证】 31:14 拿到雇主担保签证和第一年WHV生活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33:50 最初在新西兰完全没有异乡孤独感:工作、学习、练英语,还出了本书 37:45 人生变故,在无数个崩溃的夜晚痛不欲生,好友相助走出低谷 【留学-学生签证】 41:20 从WHVer变成留学生的心路历程 留学最大的挑战:上课听不懂 44:00 留学的每一天都好精彩啊! 【新西兰永居】 47:00 有一种移民叫来都来了:多一种选择 49:35 永居后的异乡归属感,是否更加需要去追寻? 52:11 你对自己选择的总结:感激相遇、感恩家人的爱和温暖、感激自己勇敢的选择 58:00 小总结 【相关信息】 • 新西兰打工度假签证(Working Holiday Visa) Working Holiday 指到异地或异国去打工,可以去农场、工厂、旅店、边打工赚取旅费边游玩,给人生增加丰富的阅历和回忆,是如今比较流行的年轻人间隔年的方式。目前对中国开放打工旅行签证的国家有新西兰和澳大利亚。 奥克兰:新西兰北岛最大城市 基督城:新西兰南岛最大城市 冷知识:新西兰首都是惠灵顿 • 换宿网站: 全球性比较大的农场换宿网站主要有: Wwoof(http://www.wwoof.net/ )World Wide Opportunities On Organic Farms HelpX(http://www.helpx.net/)Help Exchange Wwoof和HelpX不一样的地方应该可以从名称中看出来,Wwoof的范围较小,针对的是有机农场或者倡导有机生活方式的农场主、家庭等,但也因为这样的针对性,想体验有机农场生活的,在Wwoof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HelpX的受众可以是农场(分为有机农场和非有机农场)、果园、家庭换宿、青年旅社、B&B、酒庄等。

59分钟
1k+
1年前

15. 我愤怒我有错吗?认真聊聊愤怒及其消解方式

这期我们要聊一聊愤怒。 现今社会好像大家都特别追寻“情绪稳定”这个状态,如果你发脾气或者表达出愤怒,就是一个情绪不稳定的表现,是应该被遏制的。 从来不发脾气、不表达愤怒的人真的就没有“愤怒”了吗? “善解人意”代表永远能理解他人,这就是高情商了吗? 通过这期节目,我们试图探讨什么是愤怒,如何识别愤怒这个情绪,怎样接纳自己的愤怒,以及如何更好地表达愤怒,才不至于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我们也聊到如何释放小时候或者之前积压的愤怒,在(可能是激烈的)愤怒表达后如何进行关系修复。 感谢听友Niki、眼睛、Xiaolan、Jessey和Helen参与本期共创。「加听友群」微信jaymina或duanyanping-zixun(备注:小宇宙) |时间轴| 关键词: 愤怒的识别和接受、表达愤怒、释放积压的愤怒、关系维护 【愤怒是什么?】 2:01 愤怒是什么?情绪是一套动作指令、某种行动的驱动力,即进化过程赋予人类处理各种状况的即时计划 6:00 情绪导致行动,这在动物或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7:50 孩子通过及时的愤怒表达,让愤怒自然疏解 10:17 为什么会有愤怒这个情绪? 【对愤怒的误解】 12:48 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情会有不一样的情绪反应:边界探测 16:01 为什么我不再是孩子后,越来越无法表达愤怒? 19:12 不表达愤怒不代表愤怒不存在,表达愤怒不等于关系破裂 22:44 表达愤怒的人可能处于被负面评价的劣势中 25:49 善解人意不代表我的感受不重要 【如何释放积压的愤怒?】 28:44 听友提问:如何释放小时候积压的愤怒 【 如何表达愤怒、如何平复愤怒?】 33:14 带着理解去疏解和表达愤怒 * “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在正确的时间,出于正确的目的,通过正确的方式生气——这却不简单。”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41:35 开始尊重自己感受后,几乎是有点“悲壮“地表达愤怒:就算关系破裂,我也不能再积压情绪了 43:45 看到自己和对方情绪背后的需求 【愤怒后,关系的修复】 45:45 听友问:在(可能是激烈的)愤怒表达后如何进行关系修复? 【如何面对和处理他人的愤怒、发火】 48:57 深呼吸、真诚沟通、明确边界:如果自己“有错”,允许对方发泄愤怒 🔆本期主播 段艳苹 心理咨询师,法国里昂心理咨询工作室主理人,80后,二孩妈。 定居法国的高敏感人士,多年的身心灵领域探索和学习者,瑜伽、太极、户外运动的实践者。更好地疗愈自己,疗愈他人。 🔆Linmin 荷兰跨文化研究专业硕士,【Kinder Familie Life Coach】工作室主理人;育有一儿一女,育儿育己。15+ 年瑜伽练习者、健身习惯保持者。非标东亚人,二十几岁穷游世界,三十几岁沉浸生活。 相关书籍和播客节目: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瑞恩·马丁(Ryan Martin) 纵横四海《你经历了什么》 纵横四海《情商》 《伦理学》亚里士多德

57分钟
2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