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财务分析篇:如何正确理解现金流的流入与流出?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这期内容是现金流量表的最后一期,主要是为了解答部分网友的疑问,希望大家认真听讲,因为这些疑问很可能也正困扰着你。针对企业的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我们可以分别求出对应的现金流净额,现金流净额为正数,说明企业的现金正在净流入,反之、现金流净额为负数,说明现金正在净流出。 以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例:假如某家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00万,说明在经营层面该公司的现金净流入了500万。相反、如果该数值为-500万,说明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现金净流出了500万。具体理解起来也很简单:公司卖商品收到的钱小于生产商品时的成本,就会出现现金净流出的状况。 说道这很多人都能理解,但是一谈到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时候,有些人就犯了难...我们以投资活动为例:假如某公司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00万,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投资过程中公司的现金处于净流出的状态,这种状态很多人会用金融投资的场景去解释,比如公司花钱投资了其他公司的股票,结果产生了亏损,于是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数。 这么理解当然是对的,但是“投资”这个行为分两种,买股票这种行为属于金融投资,除此以外还有实体投资。把钱拿去盖工厂、买设备也叫做投资。假如我的公司是一家物流企业,之前有20辆运输卡车,现在我又花钱买了10辆卡车,这也叫做投资。 当我多花钱买10辆卡车的时候,花出去的钱属于流出,这时候投资活动现金流就会流出一部分钱。有流出就有流入,花钱买卡车让钱流出去了,那什么情况下钱能流进来呢?答案是卖掉卡车的时候...假如买10辆卡车花了1000万,当我卖掉这10辆车的时候卖了700万,车这种东西几乎没有升值的可能,所以卖掉的价格必然会低于买入价。 700万卖掉之后,我公司就收到了这700万的现金,用当初的1000万减去700万,实际上现金流出的金额是300万,假如我的公司只有这一项投资活动,那么当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就是-300万。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工厂里的机器设备也都价格不菲,但设备与车辆一样几乎没有升值的可能,他们身上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几乎都是负数。 但不要因为是负数你就认为这些东西没用,因为公司把设备买来不是为了它能增值,而是为了通过设备能提高经营效率,买这台设备虽然是亏钱的结果,但这台设备会在经营过程中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你可以理解为设备通过消耗自身价值带来了更高的其他经济价值。 所以当你看到一家公司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数时,不要总以为是人家炒股亏了钱,人家只是处置了一部分不需要的固定资产,而很多固定资产都是消耗品,拿在手里不会增值的,而这都会导致现金流净额为负数。 最后说说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数时,大部分人都会理解为公司借的钱变多了,这些钱都流入到了自己手里,所以筹资活动现金流才会是净流入。可当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负数时又该如何理解?先明确一点:你借别人的钱都是要还的,借钱的时候钱会流入到你手里,但还钱的时候则是从你手中流出。 筹资活动现金流金额为负数,说明此时此刻公司还钱的金额要大于借钱收到的金额。比如今天我需要归还200万,这些钱是我早期借的,但我今天又向银行借来了100万,这时候流入的钱是100万,流出的钱是200万,所以当期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00万。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5分钟
72
1年前

378.财务分析篇:如何分析不同企业的现金流?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之前的内容说过:现金流量表分为三大项,分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和筹资活动现金流。这三项任何一项现金流都可以是流出的状态,但唯独经营活动现金流要保持净流入才行。当企业没钱的时候会怎么办?答案当然是想办法搞钱..那怎么搞到钱?渠道有三种:1.通过日常经营搞钱,2.通过投资搞到钱,3.通过筹资搞到钱(也就是借钱)。除非公司本身就是一家投资公司,否则靠投资或筹资的方法搞钱显然没有持久性。 这时候你会发现,最安全、最可靠的搞钱方式就是经营,至少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是这样...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数比什么都重要。这时候你可能会有疑问:那其他两项现金流是不是没有参考价值了?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的企业是不是不值得投资?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你的经验相对有限,那我建议你多挑挑经营活动现金流长期为正的企业,这类企业多数是有一定规模的成熟企业,投资这些企业带来的风险也相对较低。而有些企业比较特殊,他们是初创企业,规模较小、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较高,这些企业在早期会出现长期亏损的状态。 比如国内的京东、拼多多,国际上的亚马逊、特斯拉等等。现在看来都是“赚钱小能手”,但当初可是常年亏损的状态,这些初创企业普遍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不营业就亏钱,营业就会亏更多钱。这类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经常会出现负值,也就是经营产生的现金是持续流出的状态,卖货收到的钱还没有成本高,这就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数。 但这些企业最终都活了下来,这是为什么?答案就在筹资活动现金流中。通过经营还无法实现现金流入,但是可以通过筹资的方式不断搞到续命的钱。筹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向银行借钱,另一种是找投资人花钱投资自己。国际上通常选用第二种筹资方式,因为这么做公司所承担的风险会比较低。 当公司缺钱的时候就会不断去找投资人,只要投资人花钱投资自己,公司就有新的资金为自己续命。当然,作为“报酬”公司也会不断出让自己的股权给这些投资人。这类公司在现金流量表中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经营活动现金流经常为负数,而筹资活动现金流经常为正数。 如果你面对的是这类初创企业,请问你会去买他们的股票吗?单从财务的角度去分析,你会发现这类企业的现金流并不健康,多数现金来自筹资活动、而不是经营活动。但这些公司后来都成为了行业赫赫有名的企业,如今的利润也很可观,也为当初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投资收益。 从结果来看,这些企业都是值得投资的企业,但从当初的现金流去分析的话,这些企业似乎又没有太高的投资价值。那么这类初创公司到底值不值得投资呢?答案是值得投资,但要冒更高的风险。所以这道题具体如何选择,更多是取决于你的投资风格。人们看到的是阿里、京东的成功,但在早期有无数的电商企业都在与他们竞争,在那个群雄争霸的年代,你如何保证买到的是阿里、京东,而不是其他企业呢? 一家经营活动现金流长期为正的企业,多数是业内成熟企业,投资他们或许不会带来夸张的回报,但收益的确定性会比较高。一家经营活动现金流长期为负,主要靠筹资续命的多半数初创企业。这类企业一旦买对,投资回报将非常惊人,但背后要承担的投资风险也非常高,所以要不要投资这类企业,主要靠个人眼光和信仰。除非你对这家企业非常了解,对企业所在的行业发展也非常有自信,否则不要轻易去尝试高收益高风险的玩法。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5分钟
54
1年前

377.财务分析篇: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有哪些关联!?

内容来自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先明确一点:现金流量表只统计企业现金流的变化,换言之、不是现金的东西是不会计入到现金流量表中。现金是财富的一种,但财富不一定只有现金。企业有很多固定资产,这些资产也很值钱,但这些资产的变化不会计入到现金流量表,比如公司旗下有100辆运输卡车,这些也都是公司的财富、公司的资产,但这些车辆的变化、比如贬值升值变化不会计入到现金流量表中,因为这些财富并不以现金的形式存在。 以个人为例:假如我在北京有10套房,总价值1个亿。但我每个月的收入只有3000块...因为收入很低,所以我每月的开销也很少。会计给我做了一张现金流量表,表中的每个科目数额都很小,但这并不代表我很穷。10套房子随便卖出去几套,我都将获得几千万的现金,但由于房子不属于现金类的资产,所以即便我有再多的房子,我的现金流量表中也不会计入这部分价值的变化。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可以更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现金流量表只统计现金的流动状态,那么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有没有也只统计现金的科目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货币资金”。资产负债表的第一个科目就是“货币资金”,货币资金就是指企业手里拥有的现金。既然表达的都是现金的状态,那二者的具体关系又是什么呢? 说的通俗一点:货币资金就如同钱包,而现金流量表只统计一段时间内现金的变化。比如一段时间内企业现金流入了10块钱,这10块钱就会加到货币资金当中,货币资金就会多出10块钱。而到下一个计算周期时,假设现金流出了3块钱,这时候货币资金里的钱就要减去3块钱,变成了7块钱。 不难发现,“货币资金”一直在统计存量,而“现金流量表”只统计某段时间内的现金变化。这里的“某段时间”通常指一个季度,因为企业需要每个季度披露一次财报。以上的例子结合实际再讲解一遍:我们假设A公司刚刚注册成立,还没有发布财报,而在过去的一个季度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如下: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500万,投资活动现金流金额为-100万,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00万。 这意味着公司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入了500万,而投资活动中现金流出了100万,筹资活动中又流出了200万,最后算一笔总账:发现该公司最近一个季度现金流入了200万。很明显这200万得益于经营过程中收到了大量的现金,所以即便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在流出,但企业最终的现金仍处于流入状态,共流入了200万。 而最终流入的200万由于是现金,所以这200万就是企业当期的货币资金的数额,即货币资金等于200万。这时候到了第二个季度,在第二季度中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是500万,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是-200万,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是-400万,同样算一笔总账,发现这个季度该公司的现金处于流出状态,净流出了100万。 这时候货币资金中的200万就要减去100万,还剩100万。以上就是整个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的关系,准确的说是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后你就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当你看到企业的现金流量一直处在流出状态时,先别着急给企业判死刑,你应该再去看看企业的货币资金还有多少,如果货币资金的钱还很充沛,说明企业目前还有足够的现金应对风险。 这就像好比一个人失业在家,现金流一直是负的,但他过去的积蓄非常多,足够支撑他很长时间的开销。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5分钟
73
1年前

376.财务分析篇:现金流量表中各个科目代表的含义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继续讲解企业的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分三大项,分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和筹资活动现金流。每个现金流中存在许多细分科目,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些科目,这将有助于你更好的理解企业运转的逻辑。 首先来看经营活动现金流:顾名思义,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都记录在这其中,这里面着重讲讲以下几个科目,第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就如字面意思那样,企业获利的过程就是将生产的商品进行出售,当然了、有些企业可能没有实物商品,比如一些设计公司、咨询公司等等,他们能出售的“商品”其实是劳务,企业将商品或劳务进行出售就会收到现金,属于现金流入。 第二:“收到的税费与返还”,这个科目有些人可能不太理解,缴税都是把钱花出去,好像从来没听过还能收到钱。有些企业所处的行业可能比较特殊,会受到税收政策的优待,企业正常缴税之后可以退还一部分税费,这时候退税的部分就会回到企业的账上,这就形成了一笔现金流入。 以上说的都是收到现金的科目,与之对应的就是支出现金的科目。比如“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企业会把自家生产的商品出售给别人,但换个角度想想,企业也可以是消费者,向它的上游企业购买商品,比如购买原材料等等,这时候就会产生现金流出。 下一项科目是“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这个科目很好理解,就是指企业给职工开工资,对于企业来讲这属于现金流出。然后是“支付的各项税费”,这也属于企业的现金流出范畴,任何一家企业都需要履行纳税的义务。以上这些都是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出的科目。知道了流入的现金也知道了流出的现金,最后做个减法就能求出现金流净额,也就是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然后我们再来讲讲投资活动现金流的部分。同样的,投资活动也分为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现金流入的科目有“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这是指企业花钱进行了一笔投资,比如花钱投资了其他公司的股票,等将股票卖掉后如果有盈利,那么这部分盈利就属于公司的现金流入。 然后是“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这个科目容易和上面的科目混淆,我需要举个例子解释一下:我的企业持有其他企业的股票,或者理解成股权也可以。这家公司最近实施了现金分红,我的企业作为股东分到了这笔现金,而这笔现金就属于“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上面的科目不同,我并没有卖掉股票,我收到的现金是对方的分红,而不是卖掉股票后取得价差。 然后是下一个科目“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名字很长,但理解起来并不难。所谓的固定资产多半指公司的设备、厂房等硬件。当初买这些东西是花钱的,现在把这些东西卖掉的话公司自然会收到钱。比如一家物流公司有200辆卡车,因为经营不善决定卖掉其中的50辆车,卖掉后就会产生现金流入,也就是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入。 以上是现金流入部分,现金流出部分非常好理解,只需要将上文的例子反过来理解即可,在这里就浪费时间了。说完了投资活动现金流,最后就只剩筹资活动现金流没讲。老规矩:先从现金流入的部分讲起,第一个科目叫“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我的企业缺钱了,找了一批投资人来投资我的公司,投资人把钱投到我公司的时候,我的公司就会收到一笔现金,这就是“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属于现金流入。 企业缺钱的时候也可能会去借钱,比如向银行借钱,这时候得到的现金就叫“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这也是现金流入的科目。同样是借钱,企业可以向银行借钱,也可以向广大投资者借钱,这时候企业会发行债券,谁借我钱,我就给他债券作为凭证。借到钱时公司同样会收到一笔现金,叫做“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这同样是现金流入的科目。 至于现金流出的科目都是相反的理解方式,大家自行理解就好。至此、现金流量表中所有科目全部讲完,如果你能完整的理解这些科目,那你将清楚的知道企业都在做什么,做了之后又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判断都会成为投资决策的关键。财务分析很枯燥,但却是拉开你与其他散户的关键,告别韭菜,先从财务分析开始~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6分钟
68
1年前

375.财务分析篇:如何分析现金流量表?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现金流量表有三大项,分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和筹资活动现金流。每一项现金流都可以求出现金流净额。以经营活动现金流为例:公司在经营的活动中会流入一部分钱,也会流出一部分钱。用流入减去流出,得出的如果是正数,说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是净流入的状态。相反,如果得出的负数,说明公司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是净流出的状态。 其他的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计算,但这时候你会产生一个问题:现金流净额有正有负,到底是正的好还是负的好?我想所有人的答案是正的好,如果现金流净额为负数,说明企业的现金流一直是净流出的状态。 但是当你查看过几家公司的财报后就会发现,你很少会看到三大现金流均为正、或均为负的状态,有时候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但其他两项为负。或者,有的企业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但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等等... 面对这种情况,你如何理解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呢?在这里我分享一点自己的经验:如果你仔细观察过就会发现: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有正有负,但经营活动现金流通常为正数。因为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通过经营赚钱,也就是通过生产产品,然后卖出高价从而赚取利润。 如果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数,尤其是长期为负数的时候,意味着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直处在亏损状态,这就好比卖货收到了500万,但成本却是600万,收到的还没有花出去的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就等于-100万。当然了,偶尔的负数也算正常,毕竟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可能遇到销售淡季,或者销售乏力的时候,但如果经营活动现金流长期为负数,那就说明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是长期亏损的状态。 刚才说过,多数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普遍为正数,这是因为经营作为每个公司的生存之道,必须要保证经营的成果。筹资活动现金流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企业在某一个阶段缺钱了,它就会想办法去筹钱,借的钱流入到公司手里,且流入的钱远远多余公司要归还的钱,这时候公司的筹资活动现金流就会是正数。 相反,如果企业近期不需要筹钱,而在过去借的钱正好在近期需要归还,这时候流出的钱就会多于流入的钱,此时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就会是负数。所以当你看到筹资活动现金流为负数的时候,不要紧张,这说明公司最近不怎么缺钱,借的钱少了,但早期借的钱又需要归还,所以还的钱比借的钱多,因此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才会是负数。 投资活动现金流也是同理,企业会把钱用于实体投资,比如扩大生产线等等。企业也会拿钱去做金融投资,比如去投资其他公司的股票等等,这些都属于投资的范畴。投资有赚有亏,这都很正常,但公司的经营却容不得亏损,尤其是长期亏损。 所以三大现金流当中,经营活动现金流最好是正数,它如果是负数意味着公司赖以生存的方式都赚不到钱,你认为这样的公司还能活多久?你可能会说公司可以去借钱啊,的确、公司缺钱的时候的确会去借钱、甚至借很多的钱,这时候筹资活动现金流会变成正数,但借钱的目的也是为了今后的经营回归正轨。如果经营成果始终得不到改善,借的钱再多也只会是累赘。 这就好比一个人缺钱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赚钱、而不是借钱,借钱解决燃眉之急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赚钱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的话,通过一直借钱为生的行为你认为能持续多久?记住!经营是所有企业立足的根本,其他所有行为都是为了企业在经营上可以做到更好,如果经营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公司与得了绝症没有差异。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5分钟
72
1年前

374.财务分析篇:现金流量表有哪些信息?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企业的财务报表有三张,分别是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的部分已经全部讲完,今天我们继续讲解第二张报表,也就是现金流量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展示了企业“有什么”,而现金流量表展示了企业在“做什么”,至于利润表则展示了企业“得到了什么” 用这种方式理解三张报表较为通俗,当然了、还有更通俗的理解方式:企业“有什么”都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企业拿着自己拥有的东西“做了什么”则记录在现金流量表中,企业做了某些事情后又“得到了什么”则记录在利润表中。 企业“有什么”我们在早期的教学中讲的非常清楚,答案是企业有资产、有各种各样的资产。企业拿着这些资产去做一些事情,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一定会用到钱,有时候会把钱花出去,有时候又把钱收回来。通过钱的进出轨迹我们就能知道企业都做了什么。 作为一个一线工人、你用肉眼能看到企业做了什么,但作为一个会计,看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也能看出企业都做了什么。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问:那企业到底做了些什么呢?其实答案在早期的教学中就已经提到过,企业永远只做三件事,也就是筹资(融资)、投资和经营。 筹资的意思是想办法搞到钱,然后拿钱去投资实体,比如建厂房买设备等等,最后就是经营。既然所有的公司都在做这三件事情,那么现金流量表也将围绕这三件事情记录数据。打开某家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你会发现现金流量表分为三大项,分别是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和筹资活动现金流。 刚才说过,资产负债表展示了企业“有什么”,现金流量表展示了企业在“做什么”,而企业只做三件事情,那就是筹资、投资和经营。所以现金流量表就围绕着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记录下了所有的数据。以筹资活动现金流举个例子:公司向银行借了500万,这500万是企业收到的钱,这时候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就是500万,准确的说是收到500万,属于现金流入。 企业在过去也借了不少钱、其中的300万刚好是今天到期,那么这300万也属于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只不过这回是支付300万,因为你需要把钱再还给银行,属于现金流出。用企业流入的现金减去流出的现金就叫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以上文为例:流入的钱是500万,流出的钱是300万,所以该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就是200万。 企业所有在筹资过程中产生的现金往来,都将记录到筹资活动现金流当中,其他的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也是同理。公司售卖商品这是经营的范畴,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现金往来就应该记录到“经营活动现金流”中。比如企业售卖商品的收入是500万,这笔钱是经营活动的范畴,所以会计入到经营活动现金流中。 公司采购原材料属于购买商品,这也是经营活动的范畴,假如购买的商品是300万,那么300万也将计入到经营活动现金流中。不同的是500是属于现金流入,300万属于现金流出,用流入减流出,得出的200万就叫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用这种方式你还可以求出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你学会了吗?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79
1年前

373.财务分析篇:资产负债表—什么是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整张资产负债表分为三大项,一个是资产,一个负债,还有一个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也叫做股东权益。资产和负债的部分已经讲完了,今天就该轮到所有者权益。光听名字很难理解何为所有者权益?但如果换一个词的话你会瞬间明白。 其实所有者权益就等于公司的净资产。当你用公司的资产减掉负债时,得出的金额就等于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资产减负债也可以理解为净资产,所以净资产和所有者权益代表的是一个意思。 那为什么上市公司的财报非得用所有者权益呢?写成更容易理解的净资产岂不是更方便吗?如果一家公司、尤其是非股份制的公司,它的净资产可以用净资产去理解,但股份制的公司由于发行了很多股份,而这些股份都被不同的股东所拥有,所以为了更好的体现这些股东所拥有的权益,所以用所有者权益去表示公司的净资产。 举个例子:公司的资产是500块,负债是200块,净资产则是300块。300块属于公司的净资产,而公司又被无数股东们所拥有,所以这些净资产也叫作所有者权益、也就是股东权益。汉字是一种很奇妙的语言,有时候你加一个字进去,或许就能更好的理解。 比如你将“的”这个字加进去,所有者权益就变成了所有者的权益,所有者的权益不就是公司的净资产吗?整个公司都被股东们所拥有,当公司的净资产是300元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300元属于股东们的权益,股东也就是所有者,所以300块也叫做所有者权益。 打开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最后一大项就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后面通常会用括号写了股东权益,表明是所有者权益与股东权益是相同的意思。今天的内容有点绕脑,我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用一句话概括:所谓的所有者权益和股东权益是一个意思,是指股东们享有的权益,而股东们享有的权益就等于公司的净资产。 打开一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用公司的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最后得出的金额用老百姓的话理解就是净资产,而这个“净资产”一定等于股东权益对应的金额。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图中这家公司的资产总共是2416.04亿,负债总共为323.57亿,用资产减去负债,2416.04-323.57=2092.47亿。而这个数字就等于图中划线部分、也就是股东权益对应的金额。该公司的股东权益合计就等于2092.47亿。 你们也可以用我这种方式随便找一家公司算算,这有助于你更好的理解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另外,整个所有者权益中的科目我就不一一细讲了,因为所有者权益对投资分析没有太大的帮助,你只需要弄明白公司的资产和负债部分就足够了。假如一家公司涉及财务造假,造假的部分也大概率出现在资产和负债部分,所有者权益是结果,它是不太可能出问题的。 这就像我中午吃了2个包子,晚上吃了2个包子,于是总共吃了4个包子,但实际上我中午只吃了1个包子,如果你判断不出我撒了慌,单看结论4个包子你是看不出任何问题的,因为造假也要讲逻辑的,我既然撒谎中午吃了2个包子,那我在写结论的时候一定会写成总共吃了4个包子。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65
1年前

372.财务分析篇:资产负债表—企业如何做大资产!?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问大家一个问题:公司要如何做大资产呢?除了通过日常经营、不断去赚更多的钱之外,上期说过增加负债也是做大资产的方法之一。也就是向别人多借点钱,这样公司手里的钱就会变多,钱也就是资产,钱变多了,资产也会变多。 但投资人也不是傻子,这种通过提高负债增加资产的方式、很多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有一种方式却很隐蔽,它是利用财务手段增加的资产,普通投资者很难察觉。有时候你会看到公司披露最新一期的财报后、资产会突然大增,负债没有任何变化,但资产却突然变多了,这时候很可能就是通过财务手段实现的。 不同的资产有不同的计价方式,有些资产是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计价的,比如金融资产。举个例子:我公司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这些股票也属于我公司的资产,请问这些资产值多少钱呢?答案很简单,股票的价格都是透明的,在股市中就能看到,你看到的价格就是当前的市场价格,所以这部分资产的价值很容易衡量。 类似的还有房产,房子的交易同样透明可查,所以房子这种资产也很容易计价。但有些资产则不同,他们不像股票、房子一样有极高的交易频率、也没有同类资产可以做参考,这类资产是如何计价的呢?比如我的公司是一家煤炭开采公司,我公司名下有一座矿山,请问这座矿山该如何计价呢? 这座矿山是5年前买的,5年后的今天它应该值多少钱呢?矿山这类资产比较特殊,你很难以现在的市场价格衡量,因为它压根就没有参考的东西,针对这类资产,做账时会用最初购入的价格去计价。也就是最初花多少钱买的,就计多少钱。假如5年前我花了10个亿买下来了这座矿山,这笔资产就会计为10个亿。 但有些人可能发现了一个问题,用当初购入的价格去计价似乎不太科学,毕竟资产这种东西它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最科学的还是以当下的市场价格去计价。但是我刚才也讲过,有些资产的市场价格没有参照物,所以很难去寻找所谓的市场价格。但资产这个东西又的确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 答案是增值的部分当做没发生,减值的部分需要计提。以刚才的矿山为例:5年前我花了10个亿买下这座矿山,这笔资产计价为10个亿,5年后的今天这座矿山如果增值了就当没看见,它的价格还是以10个亿计价。但如果5年后矿山贬值了,那么就需要将贬值的部分计提出来。具体如何计提减值的暂且不论,大家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就好。 由于这种特殊的记账方式,意味着公司持有的资产中很可能存在已经大幅增值的资产,但这些资产还有没有体现在财报上,比如刚才提到的矿山。我花了10个亿买下的矿山是一座煤矿,5年后煤炭价格暴涨,我这座矿山的价格也必然暴涨,但由于资产增值的部分不会体现在财报上,因此这座矿山一直是以10亿的价格计价。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这一现象呢?答案是先卖掉矿山然后再买回来...假设矿山目前的价格是30亿,我公司可以先卖掉这座矿山然后再花30亿买回来,这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没变,矿山还在我公司的手里,公司也没有任何损失,但公司的资产却多出了20个亿,由于矿山进行过交易,购入的价格是30亿,所以30亿是这座矿山目前的价格,比之前的10亿多出了20亿。 这时候你会发现公司的资产会突然大增,资产大增,公司的股价就会得到提振,因为持有同样的股票数量,你能换来跟多的资产,换做谁都想要这样的股票。不过我想说的是这种方式增加的资产都是不可持续的,有幸让你遇到那就偷着乐,手里的票很可能因此出现上涨,但如果你想买入这类公司的股票,理由就是因为公司的资产大增,那我劝你还是三思后行吧,因为等你买进去的时候这个消息早就被市场消化了。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5分钟
61
1年前

371.财务分析篇:资产负债表—如何分析企业的负债?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继续往下讲解,先快速了解一下企业的非流动负债,内容很少,简单带过。非流动负债是指一年后需要偿还的债务,比如非流动负债的第一项为“长期借款”,所谓的长期就是指一年后需要偿还的债务。如果是一年内需要偿还的那就叫短期借款,属于流动负债的范畴。 另外,其他科目与流动负债的部分都差不多,唯一的差距在偿还期限上,比如“长期应付款”等等,加上“长期”二字它就属于非流动负债,去掉“长期”二字那就是应付账款,而应付账款属于企业的流动负债,这些都在之前的教学中提到过,大家一定要理清思路,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理解财务表达的信息。 整个负债的部分我们先讲到这儿,最后多花点时间讲讲如何分析负债。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企业的负债是包含于资产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看到企业的资产有100万的时候,说明这里面还包含了负债,假如负债是80万,说明80万包含于100万的资产中,这个逻辑非常重要,新手一定要理解。因为负债总是伴随着风险,所以做账的时候总会把负债部分单独写下,目的就是为让人们清晰的看到企业的资产中有多少风险,也就是负债。 从上面的内容中你还能得到一个信息:那就是当一家企业想做大资产的时候,可以通过负债的方式实现,这不是最好的办法,但确实是个办法。用正常人的理解,做大资产应该做大净资产,也就是让公司自己的东西变多、变值钱,而不是通过借钱的方式让公司有钱,因为借的钱总是要还的。 所以当你判断一家公司的资产是否足够多的时候,一定要学会看一项指标,叫做“资产负债率”。公式很简单,用企业的所有负债除以所有资产就可以了,该指标观察的是企业负债占资产的比值。比如资产负债率40%,意味着公司的负债占了总资产的40% 学会了这个再去判断一家公司的资产:资产很大,但资产负债率偏低,这样的公司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多。相反,有些公司资产很大,但资产负债率极高,这种公司的资产主要都是靠负债实现的,典型案例就是房地产企业。绝大部分地产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都超过80%,资产看似很多,但由于是通过极高的负债实现的资产膨胀,公司日常的经营也如履薄冰,一点点的经营风险就有可能让公司爆雷,出现资不抵债的风险。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水平的资产负债率才算合理呢?其实没有非常标准的答案,或者说最标准的答案永远50%。有人说30%-70%最合理,有人说40%-60%最合理,但说来说去,给的范围都围绕着50%波动,因为50%是最挑不出毛病的分水岭。当一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0%时,意味着就算公司50%的债务出现了风险,他也可以通过变卖另一半50%的净资产来还债。 可当负债比率超过50%的时候,意味着一旦发生最坏的情况,公司即便砸锅卖铁也还不上欠下的钱。虽然不能刻板的用50%来衡量所有公司的债务风险,但至少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那些资产负债率远大于50%的企业需要引起你的重视。你学会了吗?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56
1年前

370.财务分析篇:资产负债表—什么是“流动负债”?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阳了的第五天,身体恢复了很多,就是嗓子还有点哑。今天继续讲解资产负债表,之前讲的都是资产端,今天起进入到负债端的内容。与资产一样,负债也有流动和非流动之分,也就是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所谓的负债你可以理解为企业欠别人的钱,如果欠的钱需要在一年内还清,那么这部分负债就属于流动负债,反之,需要一年后还清的钱就叫非流动负债。 按照顺序我们先来了解流动负债中科目。内容非常简单,因为这些科目与资产中的科目都是相对的,只要你认真听过之前的内容,负债端的科目理解起来将会非常容易。 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流动负债的图片,按照顺序、你首先会看到“短期借款”这一项,想必光听名字大家也能理解是啥意思。假设公司向银行借了钱,期限是不足一年,那么这笔钱就属于企业的短期借款,因为是借的、所以它也属于公司的负债。 再往下看你会看到非常熟悉的字眼——“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企业的资产中有一个科目叫“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二者只有一字之差。以应收账款为例:企业应该收到但还没收到的钱,叫做应收账款。反过来,企业应该支付但还没付出去的钱,就叫应付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的资产,那么反过来,应付账款自然就是企业的负债了。 背后的逻辑在早期的教学中都有过解释,不明白的同学建议去回听一遍。按照顺序继续往下看,你还会看到“预收款项”一栏,它跟资产中的“预付款项”同样是相反的理解方式。A公司向我公司购买了价值500万的商品,A公司提前预先支付了500万给我公司,这时候我公司预收款项就会多出500万。因为我公司还欠着A公司500万的货,所以这笔钱属于我公司的负债,因此“预收款项”属于公司的负债。 然后再来看看“应付职工薪酬”,就如字面意思一样,每个企业都有职工,每个职工都有薪资福利,但是请注意一点,职工薪酬前面还有“应付”两个字,它是指那些应该支付给职工却还没支付的钱,这些钱暂时还在公司手里,此时该笔账会被计入到“应付职工薪酬”当中。因为是企业欠员工的钱,所以该科目属于公司的负债。 有些大企业会给职工较多的福利,比如离职后的补偿,长期就职福利等等,这些钱都会被计入到“应付职工薪酬”中。 那么流动负债的最后一个科目是“其他应付款”,理解方式跟上面的应付账款一样,具体的细节在早期的内容也都有过讲解,希望大家多听听前面有关资产方面的教学。 学懂了资产之后,负债端的内容学起来非常快,一期内容就能讲个七七八八。那么下期我们再着重讲讲如何去分析今天所讲的这些负债科目。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66
1年前

369.财务分析篇:资产负债表—什么是“待摊费用”?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继续讲解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端,今天要讲的内容是“待摊费用”。先来猜猜待摊费用属于流动资产还是非流动资产呢?答案是不确定,一般流动资产中会用“待摊费用”记载。如果是非流动资产则会用“长期待摊费用”来记载。所以该科目可以是流动资产也可以非流动资产。 我在文稿中放了一张图片,该图中的划线部分显示的是“长期待摊费用”,所以图中的待摊费用属于非流动资产。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是待摊费用?先看看官方解释:待摊费用是指已经支出,但应该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各项费用。把这句话通俗的翻译一下:所谓的待摊费用是指企业花出的一笔钱,这笔钱是一次性支出的,但要在今后的财报中进行分摊。待摊的待可以理解为“等待”,待摊的摊可以理解为“平摊”。 一笔等待平摊的费用就是待摊费用。接下来举个例子深入了解一下:公司日常中会用到许多办公用品,例如铅笔、纸张、墨水等等,当这些物品被耗尽的时候公司就会去采购,可问题是你会因为少一张纸而单独去买一张纸吗?会因为少一支笔单独买一支笔回来吗?当然不会... 公司一定会集中大量采购这些用品并使用一段时间。比如公司花了12万买了一批办公用品,并计划使用一年时间,请问此时你如何将这笔账计入财报呢?答案是计入到待摊费用中,12万是一次性花出去的钱,按理说当期的待摊费用中应该写上12万才对,但因为这笔费用能持续消耗1年时间,所以需要进行平摊,如果平摊到每个月的话,那就是1万块 如果公司每个月发布一次财报,那么这笔费用会体现在待摊费用中且数额为1万,而到了第二个月还是1万,第三个月还是1万,直到1年时间过去这笔费用才算消耗光。最后总结一下:公司为了采购办公用品花了12万,这些用品预计使用一年时间,所以12万的费用需要平摊到未来的一年中,每个月平摊1万元。 所以当公司花费这12万的时候,待摊费用一栏的金额写的是1万!而不是12万!而到了第二个月待摊费用金额仍是1万,以此类推,直到1年到期时这笔费用才会归零。现在再去回看待摊费用的定义:已经支出,但应该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费用叫做待摊费用。除了上述例子以外,像房租、广告费等都属于公司的待摊费用。 比如公司租了一间办公楼,每月租金1万块,但租金通常都是年付,也就是公司会一次性支付一年的租金、即12万。这12万会计入到公司的待摊费用,具体的计入方式为每个月1万块。这12万的房租可能是这个月一次性支付的,但这个月的待摊费用金额应该写上1万块,而不是12万。当然了,今后每个月的待摊费用都是1万块,直到一年期限到期。 待摊费用没有太多的分析内容,只作为公司经营状况的知识点去了解就好。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4分钟
72
1年前

368.财务分析篇:资产负债表—“无形资产”和“商誉”的概念

微信公众号:小生聊投资 公司的非流动资产中有一项无形资产,就如字面意思那样,看不见摸不着、不以实物形式存在的资产就叫无形资产,常见的无形资产有公司的商标、产权、专利等等,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又确实具备经济价值,所以管他们叫做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没有太多分析内容,无形资产的多少与企业自身的属性相关,有些企业注重研发、比如科技企业,不创新无异于等待死亡,所以为了干掉对手,公司会在研发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研发会带来更多的技术专利,而这些专利就是公司的无形资产。 有些公司属于传统行业,不需要花费过多精力、财力去搞研发创造,那么这类企业的无形资产可能会比其他行业少一些。讲完无形资产再来聊聊另一项资产,叫做“商誉”,名字很有特色,但独特的名字背后也蕴含着独特的风险。在过去商誉也属于公司的无形资产,但新准则出台后,商誉就被单独作为一类资产进行统计。 商誉多发生在企业并购时期,假如A公司并购了B公司,也可以通俗理解为A公司花钱买下了B公司,假如B公司的净资产是100万,而A公司却花了1000万买下了B公司,这时候A公司多花的900万就属于商誉,属于A公司的商誉。你可能会好奇:为何要花1000万去买100万的公司?多出的900万花在哪了呢? 举个例子:你花100万开了一家饭店,隔壁老王想花钱买下你的饭店,请问你会以100万卖给老王吗?当然不会,因为经营饭店可以实现不断的创收,你当然不可能用“原价”卖给对方,而是以高于100万的价格去卖,至于高出多少需要二者协商后决定。 回到公司层面也是一样,只有100万净资产的B公司,A公司却花了1000万并购,多花出的900万是对B公司今后价值的认可,认为B公司在未来的经营中会带来超出900万的价值。而多花出的900万属于A公司的商誉。至于B公司的价值到底值不值这些钱,只有日后才知道...而这就是商誉的风险。 如果B公司今后带来的经济价值达不到900万,那么A公司就要蒙受损失,损失的部分会通过商誉减值的方式体现出来,比如B公司除了自身的100万价值之外,额外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只有200万,200万距离900万还有700万,而这700万就要被减值掉,属于A公司的亏损。 相当于A公司买下B公司后亏损了700万。这种情况在历史中也发生过,许多收入不错的企业商誉减值后、突然在某一年出现了收入大幅下滑的现象,所以商誉过高不是好现象,尤其是商誉占资产比例过高的公司要提高警惕。 (内容已登记版权,翻版必究!)

3分钟
56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