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个故事:“不好意思,你冒犯到我了”

本期聊到的内容有: 00:00:25 听众留言 00:22:17 2021年第一期随机波动《是谁在抑止女性冒犯和写作》的灵感;杨笠代言英特尔事件 00:23:51 冒犯的定义 00:25:10 倘:冒犯以被冒犯者的感受为基准 00:27:56 东:信息接收者接收到自己没有预料到的信息,从而造成冒犯 00:28:16 东:冒犯触犯到了个体的底线,或触犯了公序良俗 00:31:05 超:在沟通中进行优化,以避免冒犯 00:32:40 力:冒犯是不是一定是坏的? 00:34:45 珊:冒犯如果是弱者对强者的冒犯,应该值得支持 00:35:30 冒犯的场景:日常生活、社交媒体、职场 00:37:58 东:在日常生活场景中,如果两人之间的交流,互相有交流意愿,则不太会产生冒犯 00:40:15 倘:沟通中的身份,我们既可能是冒犯者,也可能是被冒犯者 00:42:00 倘:被冒犯者表达自己被冒犯的权利很重要,但在杨笠的事件中,举报引入了公权力,破坏了冒犯者与被冒犯者之间的关系 00:42:25 倘:职场性骚扰只用“冒犯”一词形容,会消解事件的严重性 00:46:05 珊:《海马星球》中提到“向下的自由” 00:53:34 力:冒犯让你感到的不适到底来自哪里? 00:56:54 珊:职场上对女性因刻板印象而形成的冒犯,对女性来说,也常常需要自己经过一番努力才能意识到 01:01:13 冒犯的必要性 01:07:47 幽默中的冒犯 01:14:50 亲密关系中的冒犯 01:08:25 力:在沟通过程中释放善意,对沟通感到困扰的朋友可以看《非暴力沟通》;说出自己真实的处境和感受有必要性 01:23:00 倘:公共领域中更多社会共识的存在,会影响到所有的信息接受者,也许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冒犯 01:25:55 对冒犯的回应 01:28:21 东:被冒犯者应该阐述清楚自己被冒犯的理由 01:32:44 超:指出冒犯之处后,避开冒犯之处,甚至在不必要时放弃沟通 01:34:40 力:找到自己被冒犯的那套语言可能很困难 01:37:10 倘:冒犯方与被冒犯方也许可以在沟通中共同寻找冒犯之处 BGM 弹钢琴的楠楠 - 【钢琴】母系社会 Daigo Hanada - Follow Me To The Moon

115分钟
43
3年前

第18个人:雷雷和Xianan:女权主义者的实践与研究

雷雷:英国历史系博士生,研究题目是从种族和性别的视角看十八十九世纪中英之间的饮食交流。英国华人女权小组VaChina的成员之一。 Xianan: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性别研究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性别理论,女权主义政治经济学,非洲政治与妇女政策。英国华人女权小组VaChina的成员之一。今年7月底,她会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OAS的法学院教授“gender and conflict性别与冲突”暑期学校,为期两周。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关注学校官方twitter: SOAS Online Academic Summer School。 00:02:33 VaChina的建立过程 00:04:50 VaChina曾经做过的活动与现在正在进行的活动:性别与种族面向;社群内部与向外延伸 00:07:42 在国内和海外做女权小组的不同点和连结点:性别与种族交叉 00:12:43 中国留学生从国内主流群体到以白人为主导的国外社会中成为少数群体,建立社群这样的安全空间,供留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 00:15:10 做社会活动中的审查与自我审查 00:15:50 留学生作为种族主义中的受压迫者总是容易自我批判,而不会考虑到自己受到的结构性迫害 00:17:21 留学生反思自身可能存在的特权 00:18:03 留学生如何从自我照料走向群体性照料 00:19:04 留学生所处的多重边缘性,作为能够反思的女权主义者,会产生一种创造性的知识生产和行动 00:21:34 雷雷对于学术圈的反思,如何把女权主义视角放进研究中去 00:23:10 学术研究与社会运动对社会贡献的不同 00:25:00 新冠疫情对雷雷的影响 00:27:05 Xianan对性别研究的反思 00:28:00 Xianan的研究:在卢旺达大屠杀之后的妇女参政与国家重建,从阶级与性别的视角来进行研究 00:28:40 新冠疫情对Xianan的研究的影响 00:30:59 女性之间友谊的滋养性 00:32:24 学习如何做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讲好精彩动人的卢旺达妇女故事,影响中文和英文世界的非学术社群对非洲的理解和印象 00:32:54 社会与学术界仍然以白人男性为主,因此需要更多的女性学者的参与 00:34:40 性别研究在不同学科的运用,好的研究最重要的是问题意识 00:42:35 如何让更多的男性学者与男性朋友加入性别研究的讨论 00:49:25 男性学者多引用女性学者的论著 00:51:16 女性学者应该如何引用别人的论著:Sara Ahmed与Cathy Park Hong 00:52:45 学术性的会议和协会的男女比例 00:53:15 新冠疫情下对男性学者与女性学者的影响不同 00:56:24 女性博士生常常需要在助教工作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劳动 00:58:17 少数族裔女性在学术界和社会运动中的研究与行动 01:08:18 看到社会运动中的同伴比看到曙光更重要 01:10:35 女权主义式的社会运动的特别之处 推荐 万青执导的纪录片《七上八下》 黄惠侦执导的纪录片《日常对话》 肖美丽的播客《有点田园》 S.M.吉尔伯特 、苏珊·古芭《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 廖敬仪、杨子曦、王笑哲《后生价值》——《性别知情书单:理论与在地议题篇》 https://www.wolai.com/dW1np5X3tv9YczS66j71mm Scott, Joan W. “Gender: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al Analysis.”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vol. 91, no. 5(引用格式不完整) Ahmed, Sara. Living a Feminist Life. Duke University Press Books, 2017. Hong, Cathy Park. Minor Feelings: An Asian American Reckoning. One World, 2020. BGM 弹钢琴的楠楠 - 【钢琴】母系社会(原唱:张惠妹)

75分钟
99+
3年前

第99本书:萨拉·沃特斯《指匠》与朴赞郁《小姐》

本期聊到的内容有: 00:00:50 提醒:电影《小姐》是韩国“限制放映”级影片,请谨慎选择观看。又:剧透预警!本期有海量剧透哦~ 00:01:08 《指匠》作者萨拉·沃特斯简介; 00:02:44 维多利亚时期历史及文学简介; 00:08:32 2016年韩国导演朴赞郁把《指匠》的故事移易至日本殖民时期下的朝鲜,改编成了电影《小姐》; 00:09:36 苏/南淑姬视角下的故事展开; 00:12:04 小说中提供了精神病院的一个内部视角; 00:14:12 莫德/秀子眼中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00:16:21 绅士/藤原伯爵形象在书与电影中的不同展现; 00:21:28 在某种意义上,绅士的行为是挑战阶层框架的尝试; 00:22:20 舅舅/上月教明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00:25:42 萨克斯比大娘看似出场不多,实则掌控全局; 00:28:08 在萨克斯比大娘眼中,贵族生活就是理想生活,然而这个计划最终没有一个赢家; 00:31:34 两位女主角的情感脉络与情欲流动; 00:38:41 书中结局比电影结局更具反叛性; 00:39:39 莫德与情色文学的支线和两人的情感关系相呼应,从压抑到释放,到反叛和掌握主动; 00:41:26 萨拉沃特斯观看《小姐》之后表示“讽刺的是,尽管这部电影由男性导演指导,他对于有一点的改编是很忠实的,那就是女性需要挪用男性情色传统来探索自己的欲望。” 00:42:44 两位女主角不同视角下心理活动的转变和错位是整部作品的亮点; 00:43:17 苏为莫德磨牙的情节成为两人情感升温的重要一环,且在莫德视角下,这份经历对她的触动更大; 00:44:48 毁掉书房情色作品的情节是全书/全片一个巨大的反叛点; 00:45:43 “指匠”“手指”“手套”等意象的深层象征; 00:47:22 透过文学历史上的“疯女人”形象看“疯癫”如何被定义成一种疾病; 00:50:58 遍地疯人院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没有话语权,几乎任何理由都可能成为她们被男性送进疯人院的原因; 00:54:21 日本殖民时期朝鲜的生活图景; 00:55:40 日本殖民时期朝鲜与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的现实映照; 00:59:11 在空间层面,电影《小姐》里的大宅很好地移植了原著中布莱尔庄园的压抑感,“门”元素的使用也成为主人公打破束缚的某种象征; 01:01:26 这种时代的移易可能掺杂了导演的私货,被殖民者的客体地位与女性在历史中的地位类似; 01:02:17 电影中男性对情色作品的痴迷更多的是殖民背景下男性权力丧失、身份危机之下的某种慰藉; 01:03:01 电影第三部分的改编过于“爽文”化,原著中莫德掌握话语权的行动更有力量感; 01:04:40 电影中的性场景是否充满了男性凝视?为什么BBC版本更让女性有代入感? 01:06:07 BBC《指匠情挑》与电影《小姐》关于“磨牙”画面的不同处理:私人亲密氛围与观众的强烈在场; 01:07:17 女导演Jill Soloway关于影视中“女性凝视”的阐释也许可以带给我们更多思路。 本期使用的bgm有: BBC- Fingersmith 影视原声 BBC- Fingersmith Theme Song Julia Florida Johann Sebastian Bach-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 01 - Aria

70分钟
99+
3年前

第72个故事:你的穿衣自由吗?

本期节目录制于……我们录制外貌焦虑那期节目的当晚== 虽然两期节目上传之间隔了几个月,但这个话题不会过时,欢迎大家和我们分享你的穿衣故事~ 00:00:17 本期节目录制背景:没有聊完的外貌焦虑 00:02:41 服饰背后的性别偏见:男装与女装的口袋差异 00:03:18 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穿衣自由与不自由 00:05:21 “爱美羞耻”:老师和家长宣扬的“爱美”与学习的对立让年少的倘不敢表达对外貌的追求 00:06:58 林珊也曾深受环境影响,与喜爱穿衣打扮的同学保持距离(大学之后又真香了) 00:10:26 服饰选择背后的成长经历,选择的转变也并不容易:穿还是不穿裙子、修身还是宽松 00:13:15 要不要穿碎花——有一段时间林珊的穿衣选择都是出于取悦他人 00:14:32 进入大学之后的倘:从摆脱“爱美羞耻”到寻找自己的风格 00:16:54 你喜欢穿吊带吗?你会剃腋毛吗?不剃腋毛就不够得体吗?我们可以拥有腋毛自由吗? 00:20:56 不同场合的不同服饰规范:如何看待穿睡衣出门;大法官金斯伯格的蕾丝衣领对男性衣着规范的挑战 00:26:53 服饰品牌的变化:从大胆设计、解放女性身体到“BM女孩” 00:28:59 大码模特与码数污名:服饰的尺码设计仍然有很多改进的空间 00:30:48 林珊出国之后的变化:码数选择的增加与对所谓“胖”和“暴露”的释怀 00:33:01 不同社会环境下穿衣自由的不同尺度:林珊在日本直观感受到他人对穿衣的凝视;倘在法国感受到的对穿衣的包容,在家乡小镇感受到的“目光” 00:39:01 男性就有穿衣自由了吗:样式与颜色选择,社会包容度也在变化 00:42:43 “时尚”裹挟着消费主义,但也包含对社会规则的挑战 00:43:09 舞者、偶像等公众人物的穿衣搭配:男性与女性之间穿衣规范的边界在被打破 00:48:26 欢迎分享你的故事,你的穿衣自由吗?

48分钟
67
3年前

第71个故事:《戏剧新生活》,有戏剧有生活

本期我们聊了刚刚完结的综艺《戏剧新生活》,一句话:推荐! 当然啦,按惯例我们也分享了自己和戏剧的小缘分以及看过的戏剧,更是挨个聊了综艺里呈现的不同类型的戏剧。节目虽好,仍然有一些我们觉得很遗憾可以改进的地方。还是那句(每次聊综艺都会出现的)话:希望有女生版! 最后,如果有认识郑云龙和刘添祺的朋友……没事不用了 节目信息: 00:00:42 我们与戏剧相关的经历 00:11:31 社会学、人类学与戏剧的学科交叉 00:13:37 戏剧的定义 00:14:36 戏剧的起源和历史 00:17:20 珊越拾穗曾经聊到的戏剧 00:17:45 林珊曾经学到的戏剧:美国20世纪的戏剧、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古希腊戏剧、中国20世纪的话剧 00:21:38 倘曾经在北京的新清华学堂、北大讲堂、国家大剧院、保利剧院、蜂巢剧场、茼蒿剧场看过的戏剧;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 00:28:02 林珊曾经在北京人艺、蜂巢剧场、保利剧院看过的戏剧;在圣巴巴拉、洛杉矶、纽约看过的戏剧 00:33:25 《戏剧新生活》中的戏剧人:刘晓晔、修睿、吴彼、赵晓苏、刘晓邑、丁一滕、刘添祺、吴昊宸 00:40:42 《戏剧新生活》中的戏剧在我们心目的排名 00:42:42《养鸡场的故事》追求梦想的故事;赖声川指导下的改编;排练过程吸引人;戏剧如何抓住观众 00:46:40《鸡兔同笼》监狱中的父亲和探监的女儿的对话;剧中的性别问题:为什么成年男性演女儿的角色;为什么妈妈扮演反面角色 00:52:42 《出山》师徒的故事,徒弟要找自己喜欢女性;原版为《静止》,是精子和卵子的故事;剧中的性别问题:卵子形象被动 00:57:58 沉浸式戏剧《邂逅·似水》,在日常中出走的故事;形式感强烈,需要在现场看;欧丁剧团的训练方式 01:02:01 环境戏剧《倒影》基于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肖像》;排练时跳进水里的疯狂 01:06:03 《一个绝望的人》改编自法国剧作家嘉布里埃·迪莫瑞的同名戏剧,荒诞社会中的自处;戏剧节奏欠佳 01:07:31 《巴西》植物人和机器人的故事,平凡生活中的重击;演员表现极佳;映照现实社会中的照护问题;剧中的性别问题,妈妈的角色设置 01:20:21 《李尔马戏团——一部随机的即兴狂想曲》,形式大于内容,剧本撑不起来,演员信念感缺失 01:27:15 《心脏》改编自前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的《狗心》,人性的故事;沉浸感较强 01:32:52 《一座剧院》梦想与现实的故事;白色幕布的运用 01:35:59 偶剧《关于23号星球》男孩成长的故事;排练过程中让物体有生命感 BGM: 艺池吉他 - 【指弹】Imagine

104分钟
99+
3年前

第70个故事:《寻找莹颖》观后:一次女性与留学体验的私人分享

这是一场非常私人非常感性的分享,在看完纪录片《寻找莹颖》之后,我们在她身上看到了太多美好的东西,也看到了很多自己和身边朋友的影子。在这里我们把这部纪录片推荐给大家,也许多一个人看,章莹颖就会多存在在一个人的心里。 今天的分享以个人经历和感受为主(因为哭得有点厉害声音沙哑且时有颤抖,不好意思),之后我们会陆续推出关于种族、性别等维度的更深入探讨。 纪录片信息:寻找莹颖 Finding Yingying (2020),导演:施佳妍 节目信息: 00:00:42 2017年章莹颖绑架谋杀案简介 00:01:08 2020年纪录片《寻找莹颖》简介 00:01:35 这部纪录片打动我们的是对人的叙述 00:02:16 我们作为女生所面临的不安全感 00:04:31 该案件是我们出国以来受到的首次巨大冲击 00:05:53 质疑“女生不谨慎而上车”的话语 00:07:12 倘也曾经因为紧急状况上过陌生人的车,在整个过程中想的都是章莹颖;虽说有惊无险,但这就是概率问题 00:10:27 林珊走夜路时的恐惧感 00:12:07 这个社会不应该让女性问“我们能保护自己吗?” 00:12:14 2021年货拉拉女生跳车事件 00:13:52 2018年BBC《她说:女性人生瞬间》第五集《夺回我们的夜晚》 00:16:04 政策的伪善:凶手曾经在学校做过心理咨询表达自己的杀人意愿,但学校没有引起注意 00:17:22 以最大的恶意揣测这个凶手,凶手做心理咨询只是为了自己之后为自己做辩护 00:18:14 凶手的女友在得知凶手杀人之后,仍在凶手身边录音,以取得证据 00:21:07 在案件调查的纪录片中加入人性的因素 00:22:06 章莹颖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00:23:42 导演完全介入纪录片,但恰如其分,让人共鸣 00:27:27 纪录片可以让我们感到章莹颖离我们并不遥远,不管身处国内还是国外,所有女生都会共情 00:28:21 我们在章莹颖身上可以得到一种力量,在纪录片中看到了真实的人 00:32:03 纪录片让留学生这个群体具体化、个人化 00:32:29 纪录片可以让国家和学校反思相关政策和关怀 00:36:36 不同留学目的国的状况不同,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准备;我们珍视留学的机会,有很多收获,但也遇到过危险 00:48:55 多一个人看《寻找莹颖》,章莹颖就多留在一个人的心里,希望每个人都能去看这部纪录片 观看信息: 在美国中部时间2021年4月2日到4月9日,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Spurlock博物馆会免费放映《寻找莹颖》,在4月6日17点会有导演对谈,大家可以通过以下网站注册登记,届时会向你的邮箱发送影片和对谈链接。 https://www.spurlock.illinois.edu/events/event.php?ID=1967&fbclid=IwAR3T0EtWaFO5hWfeVUJ0jzLY4CwbuF2CuxF-3SElvCZqyXWezJtN46IkALA BGM Max Richter - Embers 南瓜饼儿x(翻唱) - 君のとなり(原唱hitomi)

50分钟
23
3年前

第17个人:施东来——跨越国族的种族歧视

本期嘉宾:施东来,英国牛津大学英语系博士生 节目介绍: 美国时间2021年3月16日,亚特兰大发生枪击案,一名白人男性在按摩店枪杀八人,其中六人为亚裔女性。这一事件让身处美国的林珊再次感到恐惧和不安,同时对于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和仇恨犯罪这一话题,也终于觉得应该好好进行梳理和对话。这期节目原本是打算冷静几个月再回头过来探讨的,但该事件对留学生的冲击很大,美国各地也掀起了“停止针对亚裔仇恨”的抗议游行,社交媒体和学术机构也针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方方面面的探讨,因而有了这个相对临时的访谈。 访谈中对于种族、种族主义、白人至上主义的梳理,希望能给听众带来历史的纵深感,也希望我们都能反思自己在种族讨论中所处的位置。而针对亚特兰大枪击案,我们也给了自己的回应,关于该案的性别面向,我们未能深入,关于亚裔女性长期以来被性化这一点,林珊也未在节目中提及,难免有些遗憾。关于种族问题,常常具有极大的争议,每个人的观点,都可能存在很大的分歧,这些我们在节目中都有所提及,但其实还有更多的讨论和争议没能展开,希望能在接下来的节目中,与大家分享更多不同的观点。最后,还是想要呼吁大家联合起来,去关注和思考种族问题,多阅读、多讨论,如果允许的话,也参与到反种族歧视的运动中去。 节目流程: 00:01:37 亚特兰大枪击案事件介绍 00:03:31 亚裔在白人至上(中心)主义当中的边缘位置 00:05:10 亚裔是否能呼唤起如Black Lives Matter这样的运动;不同亚裔社群、不同亚裔世代对参与社会运动的争论 00:07:01 种族概念的发明,作为服务于殖民主义的话语体系,如德国种族“科学家”Johann Friedrich Blumenbach;种族歧视作为一种系统性歧视的形成 00:09:45 白人作为一个种族的建构过程与白人至上主义 00:10:10 亚裔作为“模范少数族裔”(model minority)的话语形成 00:11:59 Claire Kim所论述的“白-黄-黑”三角结构(triangulation) 00:14:23 “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 action)这一政策的争议 00:16:23 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种族、性别、阶级问题在种族歧视中交织出现 00:17:24 英国与美国在少数族裔问题的不同面向 00:19:34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讲师遭遇种族歧视事件 00:21:08 Asian/亚洲人在英国语境中的理解 00:21:55 中国国际生在美国的位置性(positionality):国际生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与特权(privilege) 00:25:19 美国的霸权位置致使社会运动具有更广泛的联动性 00:27:44 留学生应该对种族相关的议题有更多了解,甚至要在留学之前对此有更多的了解 00:33:23 王爱华(Aihwa Ong)的《弹性公民(Flexible Citizenship)》与全球化资本主义 00:34:40 可流动性与疫情导致的不可流动性 00:36:50 阶级/阶层问题在种族歧视中的体现 00:38:06 白人内部的复杂性 00:39:43 反白人至上主义和跨族群连结的阶级面向 00:40:31 施东来遇到无家可归者的经历 00:45:17 施东来关于黄祸话语研究的兴趣来源:在出国之后对Chineseness的反思;对美国种族歧视舆论导向的反思 00:52:30 美国研究中把种族讨论化约成美国国内的问题,而忽略种族的国际面向 00:53:43 美国学术机构中的学科建制 00:55:20 跨太平洋研究:陈查理这一形象的跨国性;跨大西洋研究 00:56:50 美国亚美研究作为施东来研究的“故意不对话”对象的原因 00:57:23 亚美研究与亚裔美国人的历史建构 00:58:58 华裔美国人和中国留学生回到中国的讨论 01:05:41 1982年陈果仁(Vincent Chin)谋杀案 书单: 黄运特《陈查理传奇》 “The Racial Triangulation of Asian Americans” by Claire Kim In Search of Our Frontier: Japanese America and Settler Colonialis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Japan's Borderless Empire by Eiichiro Azuma “Demarginalizing the Intersection of Race and Sex: A Black Feminist Critique of Antidiscrimination Doctrine, Feminist Theory and Antiracist Politics” by Kimberlé Crenshaw BGM: Goldmund - The Wind Wings

69分钟
25
3年前

第69个故事:林珊xKevinxYahia:我们来聊聊酷儿

嘉宾介绍: Kevin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博士生 Yahia 墨尔本大学亚洲研究院博士生 00:04:35 我们对酷儿/queer的理解 00:13:05 个人接触酷儿这个词的经历和影响 00:17:01 我们如何互相尊重地对话:“不是‘你是什么吗?’,而是‘你喜欢男生吗?’”;电影节宣传标语“我们要看同性恋电影”。 00:20:03 再聊身份与研究:如何平衡我与研究的距离感 00:27:30 酷儿研究在北美的理论走向:去身份化;生命时间体验;酷儿历史的建构 00:33:45 华语酷儿叙述脉络:伶人作为酷儿的原型人物;爱情;同志族群和家庭的关系 00:42:55 酷儿翻译研究,以1990年代华语文学作品男性同性情欲的再现 00:50:01 酷儿研究中以男性为中心的原因:同性恋文化和酷儿文化的区别;父系社会的历史遗留导致的边缘化 00:55:55 跨性别者(transgender)和双性人(intersex)相关的电影和纪录片 01:00:03 对《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及其他近年来相关华语电影的讨论 01:09:15 从欲望及酷儿翻译研究的角度解读《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原著和电影 01:13:09 需要更多样化的酷儿叙事;如何看待他者化 01:18:23 嘉宾作品推荐: Kevin: The Line of Beauty by Alan Hollinghurst; The Book of Salt by Mounique Truong Yahia: What Belongs to You (2016) and Cleanness (2020) by Garth Greenwell; The Membranes by Chi Ta-wei 节目中提及的书目和影视: 郭强生《断代》《寻琴者》 纪大伟《膜》 王小波《似水柔情》 白先勇《孽子》 邱妙津《鳄鱼手记》 《ponyboi》 《寻常女孩》 《揭开面纱:好莱坞的跨性别人生》 《二毛》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谁先爱上他的》 《亲爱的房客》 《燃烧女子的肖像》 《小姐》 《丹麦女孩》 "The Life of Infamous Men" by Foucault Queer Theory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Language, Politics, Desire by Brian James Baer Transgender, Translation, Translingual Address by Douglas Robinson The Passion Projects: Modernist Women, Intimate Archives, Unfinished Lives by Melanie Micir I am my own wife: the life story of Charlotte von Mahlsdorf by Charlotte von Mahlsdorf BGM:林子安anviolin -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小提琴純音樂版(翻自 于明葵)

82分钟
84
3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