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本书是来自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故事的主人公查尔斯原是位证券经纪人,40岁的时候突然离开了结婚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来到巴黎开始追逐画画的梦想。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励志故事,在文章的最后,他在巴黎贫困交加,甚至沦落街头,到最后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死之前叫人把他的巅峰之作付之一炬。他的后半生不是在追逐梦想,而是在追逐着自己的命运,正如他所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现实生活里,我们也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但我们所追逐的真的是自己的梦想吗?还是家庭与社会为我们建构的画面呢?在每个人的心中,月亮和六便士到底指代了什么都有所不同,也许你知道,也许你并不清楚。在有月亮的晚上,可以读一读毛姆的这本书,认认真真地想一想。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不是某一本具体的书,而是更宽泛的读书体验:我们会如何选择睡前读物?火车读物?厕所读物?就好像美食家讲究美食与酒的搭配,喜书之人也会根据不同时空选择不同的书。离节目录制时间过了很久,近来的夜晚我在读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每天一章,节奏刚刚好,不会一口气想要看完又有恰到好处的趣味,读完刚好睡觉。那,你呢?最近在读什么书?欢迎听完节目和我们分享你的选择~
第8本书是来自罗杰泽拉兹尼的短篇小说《趁生命气息逗留》,泽拉兹尼是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大师,曾摘取六次雨果奖和两次星云奖。这篇文章讲述了人工智能渴望学习人类情感转化成人的故事。读完不禁让我想到前段时间看的电影《她》,同样是未来世界人工智能的主题,科幻的外表下却是对人性对情感的思考。如果你渴望了解科幻文学却不知如何入门,这篇文章或许是你最好的选择之一。PS. 文章的标题出自豪斯曼诗集《什罗浦郡的浪荡儿》的第三十二节,在此把这首诗送给大家,宜转赠有缘人XD 来自远方,来自黄昏和清晨, 来自十二重高天的好风轻扬, 飘来生命气息的吹拂: 吹在我身上。 快,趁生命气息逗留, 盘桓未去, 拉住我的手, 快告诉我你的心声。 现在就请告诉我,我便能够回答, 我如何能够助你, 直到我踏上漫漫旅途, 向那风的十二重彼方。
这期节目录于2015年4月,却一直没有上传。今天在喜马拉雅电台榜单上看到蔡崇达的《皮囊》上榜,突然想起珊越拾穗对《皮囊》的批判性理解。《皮囊》和《乡关》都是个人史,但或许作者出于不同世代的原因,也或许更深刻的原因,呈现出非常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内核却是相同的:就是对于家乡最深的怀念。这是珊越拾穗一次很特别的尝试,在对比性的阅读中,希望能给听众带来更多的启示。
第6本书来自米兰昆德拉的《笑忘录》,这是一部关于遗忘与记忆、关于布拉格、也关于魔鬼和天使们的小说。作品以1968年苏联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为时代背景,描写了捷克不同阶层知识分子的多舛命运。书中不同的章节一个接着一个,如同旅行的几个不同阶段,朝向某种独一无二情境的内在,而旅行的意涵已迷失在广袤无垠的内在世界。读完这本书很久了,文中细节已经遗忘大半,但读完之后那种隐隐的沉重感却一直萦绕,挥之不去。
第5本书是来自川村元气的《如果世上不再有猫》。曾经有人告诉我,有的书厚厚一本,读完就忘了,有的书随手就能翻完,却可以回味良久。《如果世上不再有猫》一定属于后者,这本书问道:如果,每让世上消失一样东西,就能让你多活一天,你会选择让什么消失呢?会有一样东西,能让你甘愿牺牲自己的性命而让它留在这个世上吗?它会是什么呢?初看这个问题好像可以做出无数选择活到天荒地老,但仔细一想又似乎什么都无法割舍,人的内心就像一个黑洞,往往不愿失去任何东西,就试图有所得。但现实恰恰事与愿违,无论是时钟还是电影,理所应当般的拥有让我们忽视了它的价值,假如没有明天,我们可以过好现在吗?
第4本书是来自赖声川的《如梦之梦》。“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严格的说,这是一本剧本,我们有人去看了话剧有人只读了文字,书面和舞台两种形式相互映照,“如何讲述”和“如何呈现”成为我们讨论的焦点。整个故事从1920年代上海长三堂子的妆阁,到1950年代法国诺曼底的城堡,从1990年代法国巴黎的小公寓再到21世纪台北的病房,读完掩卷竟有恍惚之感。似真似梦的故事中,写满了生命轮回,浮生若何,如梦之梦。在活得越来越现实的今天,反而开始渴望不经意的荒诞,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看这场8小时的史诗大戏。
第3本书是来自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在这本书中,二十年代的巴黎恰如一席流动的盛宴,声色光影永无终点。读完这本书,除了歆羡旧时巴黎活跃的思想与文艺气息,更讶异于一个完全不同的海明威,这个穷困又热情的年轻人和后来那个大胡子黑脸庞的海明威真的是同一个人吗?但细想想不觉好笑,那些已成经典传奇的人物毕竟也都曾年轻,也都曾迷惘困惑,和现在的我们一样。BTW,二十岁的海明威真的帅哭了~~封面图来自伍迪艾伦的电影《午夜巴黎》,书和电影同看,更有味道。
第2本书来自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这是在僻静街道旁的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我们对文中的几个小故事各有所爱,然而这些故事最终巧妙的在时空交错中连结成了最柔软的整体,相信这本小书可以在寒冷的冬夜里给你带来无尽的温暖与希望。
第一本书来自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这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做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书中描写了现实中无法找到,然而内核又与现实紧密相关的一座座虚构城市。我们从书中的文字出发,探讨现实中的城市,回忆自己生活在城市中的点滴,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畅想城市这个话题。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