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本期演讲👏,想念肯尼亚😭。 李奕,FarmWorks CEO。 从麦肯锡离职后,李奕在肯尼亚找了一块地,做起了农场主。 不仅要跟着货车去凌晨三点的市场,在非洲最大的贫民窟里卖番茄,还要研究更高效的运输路线和市场更需要的蔬菜种类。 目前李奕在肯尼亚山脚下有三个农场,150英亩的土地,有近一百个员工。和当地3500多户小农合作,实现农业可持续。 * 【一些美图】 * 【时间轴】 02:09 干咨询这么多年,看不到自己的点子落到实处 03:53 从麦肯锡辞职,我在肯尼亚搞农业 04:54 肯尼亚的农业现实:生产力低,潜力大 08:29 好的生意并不复杂,我们一头管生产,一头管销售 13:03 和农户合作收购,既解决了销,又稳定了供应 15:58 有目标的支持,好过广撒网地培训 18:27 卖菜确实不太赚钱,如果再不走量的话,那我这个公司永远起不来 20:12 别人都在搞AI了,我还在种菜卖菜 21:58 钱从哪里来?是靠援助吗?
张翎,作家,《唐山大地震》原著作者。 在海外做听力康复师的十七年里,张翎的病人来自世界各地。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曾阴差阳错被卷入一场战争,携带着累累伤痕走进她的诊室。 战争和灾难虽已结束,创伤却在这群人的生命记忆留下了烙印,甚至成为几代人需要共同克服的重荷;经年累月,伴随他们成长、老去。灾难不受国界限制,它的“溢出物”绵延不绝,流淌到世界的任意角落。其中小小的潜流,刚好流入张翎的视野,成为她笔下的一个人物,一段故事。 * 完整音视频图文 张翎:只有记住的才可以存活 * 【时间轴】 03:35 我真正成为作家时已经人到中年 05:20 靠着工厂自学的英语,我考上了复旦大学外文系 10:31 人在海外,一路漂流 11:57 作家面临两大陷阱,一是太穷,一是太富 15:35 职业经历使我更关注战争带给人的长期影响 22:16 诺曼底之后,我就没听过这么美妙的声音 26:44 我虽没亲历过,但我看见了灾难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32:35 活着就有各种各样的可能 * 签名版《归海》
欢迎收听本期炸裂演讲👏请准备好掌声和笑声。 刘海平,深圳技术大学助理教授。 刘海平曾经分别在一家婚恋咨询公司和一家PUA培训公司做田野调查。她发现,在遭遇情感挫折后,几乎总是女性在试图通过求助咨询师挽回前任。源自美国夜店文化的PUA,被培训公司包装成了不善交际的青涩男青年学习恋爱的圣经,他们跟着导师学习提升品味、展示自己的高价值,从而轻松“狙击女神”。 虽然现在婚恋专家已经风头不再,PUA也已臭名昭著,但情感仍在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理性化,成为被检查、评估、计算的对象。在这个“情感资本主义”时代,我们还能拥有不那么工具化、程式化的亲密关系吗? * 完整演讲图文视频:计算爱情 * 【一些一看就懂的图】 👇 万能模型 👇异常丰富的朋友圈 👇图文不符,声东击西 👇高价值朋友圈公示:在泳池边搔首弄姿,从背后拍 👇遇见谁,决定我走到了哪 👇遇见谁,决定我被拍成什么样 👇不能说似曾相识,只能说一模一样 👇我成了高价值展示工具人 * 【时间轴】 03:58 把科学研究包装成婚恋指南高价贩卖给渴望爱情的女性 07:54 最赚钱的业务是挽回前任和击退小三 09:49 万能模型:亲密关系咨询产业化 12:38 谁痛苦、谁付费、谁改变 16:31 PUA课程:帮你实现情感自由 21:04 加了PUA导师和学员,我的朋友圈变得异常精彩 23:54 你连妆都不化,怎么可能是研究PUA的? 26:51学习PUA有用吗? 30:05 无尽的自我提升和无法言说的痛苦 35:56 智者不入爱河,冤种重蹈覆辙,寡王一路硕博,我们终成富婆 37:45 情感资本主义时代席卷而来,接受爱情的正常性混乱 * 【一个预告】 从2021年开始,刘海平老师在大学里开设了一门性别与婚恋课,讨论的内容既包括演讲中提到的情感咨询与PUA培训,也包括亲密伴侣暴力、分手、生育、家务劳动、男德班等更广泛的婚恋相关的议题。 1月份我们将和刘老师一起录制一期播客节目,聊一聊在课堂上观察到的新生代的性别和婚恋观。欢迎在小宇宙和网易云音乐关注一席的播客节目@席外话,期待本期节目上线! 关于亲密关系,你有什么体验、困惑和疑问,或者对当下社会中的亲密关系现象有什么观察?欢迎留言写下你的想法和问题,我们将从中选择一些和刘老师一起探讨。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与青春期的孩子有关,也与告别青春期的你有关。 钟馨乐,友乐青春教育工作室主理人。 校园恶性欺凌事件常常出现在新闻中,每次出现都会引起讨论——为什么校园欺凌层出不穷? 我们很容易以为欺凌是因为某个“坏孩子”的作恶,并困惑为什么正值青春花季的孩子如此残酷。然而,校园欺凌并不是某个坏孩子的问题,而是孕育于“有毒”的社会文化——单一的价值体系下,孩子们尚未学会尊重与自己不同的人。 “友乐青春”通过支持老师们建设一个平等尊重的校园环境,从源头上预防校园欺凌的发生。尽管一个真正零欺凌的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一些力所能及的改变依然在发生。 * 完整视频图文演讲:钟馨乐 欺凌之网 🎙️ 本周六,一席回到北京,12.23一席北京场,详情👉从三万英尺着陆 * 【时间轴】 02:58 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为什么这么残忍 04:21 有毒的性别文化在青春期尤为凸显 07:49 女孩们的地下战争更隐秘且难以识别 09:25 只惩罚个别坏孩子很难真正解决欺凌问题 12:56 一个老师面对欺凌的做法,会对欺凌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15:37 从小摩擦到逐步升级,有太多介入的机会但都被错过了 19:06 老师应该教孩子更符合主流,还是鼓励孩子做自己? 23:01 让被欺凌者勇敢一点,是一种傲慢的苛责 24:09 当旁观者站出来去制止时,50%的欺凌都会在10秒之内结束 29:25 比起课堂上怎么教,教育者的日常言行可能是更重要的 31:57 走出一小步永远都比追求完美更重要
欢迎收听本期AI脱口秀👏看看什么时候机器人能帮咱洗洗袜子做做饭。 许华哲,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 ChatGPT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与技术的互动方式。如果它不仅仅存在于数字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以实体形式出现,会是怎样呢? 具身通用人工智能(Embodied AGI)试图做到的,就是让机器人不只按命令行动,还能感知周围的世界,理解在发生什么,像人类一样作出反应。许华哲的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帮助机器人去理解这个世界,让它们即使在复杂的物理环境中,也能灵活地操作物体。 试想一下,在未来的某一天,当你下班回家可能会看到机器人在厨房里准备食材、包饺子、做饭,甚至打扫卫生、洗衣服。那么,实现这一天还需要多长时间?拥有实体的智能体会变得更加聪明吗?随着机器人变得越来越智能,人类将面临怎样的新挑战和机遇? * 本段介绍由ChatGPT创作 🎙️ 「席外话」更新!欢迎收听最新一期,站在厦门望台湾👉一个福建人的普通话焦虑 🎙️【更多AI】👉听说你在open AI工作过,有人高薪挖你吗? * 【一些AI奇巧淫技】 👇一道门难道英雄汉 👇这是机器人吗? 👇给你捋捋耳机线🎧 👇包饺子(此处略过) 👇包饺子(神器) 👇把面团切开 👇成了!皮厚馅小😭 👇身体交互的学习结果,丝滑! * 【时间轴】 03:00 为什么AI把我想做的事都做了而我不想做的它也不想做? 03:50 在人工智能领域,困难的问题是易解的,而简单的问题是难解的 05:51 通用具身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机器人 08:15 通用具身人工智能到底如何帮你收拾厨房做顿饭 10:31 先让它有感知,比如帮你捋耳机线 11:55 然后让它形成世界模型,比如帮你包饺子 18:08 虽然不会捏褶儿,但它终于包出了一个皮厚馅小的饺子 19:16 它还要有泛化能力,比如举一反三 21:47 身体与外界交互,也可以发展出智能 25:58 越来越通用的具身智能一定会加速前进,但挑战也仍然存在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 空腹慎点! 洪爱珠,写作者。 在台湾,卤肉有多种做法。洪爱珠的版本是带皮肩胛肉下锅炒焦,红葱头过油炸酥,再炒糖乌。糖色一转,速速下肉翻炒,锅边呛半碗米酒、半碗酱油,激出烈香。最后加清水炖煮,等到香气弥散整个房间。 靠着这手台式卤肉,留学在外的洪爱珠不仅解了思乡苦,后来甚至卖起了卤肉。 米苔目、炸芋枣、高丽菜卷,许多像卤肉饭一样的美食流淌在洪爱珠的笔端,随文字翻涌而来的是家庭记忆、生活琐事,大到相亲时的一碗面,小到台风天里的一锅粥。餐桌上的事并不总是尽善尽美,但练会一道家常菜,也许能锁住一份随身携带的安慰,“长路走远,是自保的手段”。 🎙️欢迎收听我们的新播客「席外话」,最新一期节目 声音vlog:坐上公交去闲逛 📖 完整音视频图文演讲:人的风土,在家庭餐桌上 * 【一些美图,越看越饿】 👇家族大拜拜 👇兜面 👇乌鱼子 👇高丽菜卷 👇炸芋枣 👇绿竹笋 👇包粽子 👇卤肉 👇切仔面 👇爱珠和外公 * 【时间轴】 01:51 把一道家常菜反复练熟,是自保的手段 04:32 我是从这道菜开始疑心我的身世 07:27 舅舅一年只下一次厨,就为这道菜 08:40 打开强光照射一片乌鱼子 10:01 家常菜有多个版本,但每个主妇有自己的巧思 12:41 笋乡的子民最懂得把握时间 13:41粽子之争其实是在维护从小吃到大的口味 16:49 我家的卤肉有母亲特别指定的部位 21:48 从鼻子吃到尾巴,一席猪的盛宴 22:58 外公是「拢切来」,我只能「切三样」 25:44 祝福我们好好吃饭,宝爱家庭餐桌 * 【更多一席】 #肖扬:1000小食
欢迎收听本期演讲👏 梁自存,HOPE学堂创办人。 HOPE学堂是一家服务于中职学生的公益团队,成立至今已经七年。借助戏剧、心理健康辅导、职业探索等方法,帮助中职生成为自立、自主、自信的青年人。 结构性困境是HOPE学堂每天都在面对的,尽管如此,一些微小又重要的改变仍在发生,比如建立一所职校生成长路上的精神驿站,当他们需要支持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力量。 * 欢迎收听订阅我们的新节目「席外话」,小宇宙搜索「席外话」或点击本播客banner跳转。 * 【时间轴】 03:26 到职校里工作,我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 07:02 学习成绩提不上去,不完全是因为自己不努力 11:03 混日子vs摆烂 14:40 学生不听话,所以要加强管理 16:27 70%的职校老师认为学生素质差 19:26 在职校能否学到“真本领”? 23:09 谁想做流水线呀,你想吗? 24:53 待遇有保障、付出受尊敬,这是劳动者应该获得的 25:39 我们的工作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 * 【更多一席】 冯军鹤:我们在语文课上说脏话 张秋子:活着图个啥?
何鲜,产品设计师,Studio Monana 创始人。 2020年,因为疫情,何鲜想设计一个在家里也能生产的产品。 她从短视频平台里寻找民间手艺人,并到他们生活到地方采集灵感、学习经验,再加入自己的想法,成立了“老铁设计公司”项目:用河南商丘的民间铸锅工艺做音响、用江西上饶的钩针工艺做围巾和背包。 何鲜想让设计师之外的人参与其中。在她的工作室里,还有一群小朋友设计师。从2021年开始,何鲜持续开放招募超初级插画师,“招聘”小朋友设计师一起“玩”出好的设计。 * 【一些图片】 👇桌边花瓶 👇羊毛毡网 👇铁锅模具 👇噫,这是个音响呀! 👇皮影灯 👇 劳动妇女包 👇 苹果包 * 【时间轴】 01:46 把花瓶移到桌子边上会怎样 05:32 把羊毛毡做成网,就像困在房间里的小羊 09:08 你必须要问“老铁,这个卖吗?” 11:35 我攒的易拉罐不够咋办,“你家窗户是铝的吗?” 13:47 我把音响丢进锅里,大哥说噫,这是个音箱呀! 15:41 几乎所有包都卖掉了,只剩一个“早生贵子”卖不掉 17:34 我们把小朋友请来当设计师 19:27 100块可以让城里的小孩请妈妈喝一次咖啡,如果给到更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呢? * 【劳动妇女包在这里买】👇 【劳动妇女包】三款预售
欢迎收听本期「席外话」👏 这期的主题是野生动物保护,我们请到了南京红山动物园救护中心的陈月龙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韩雪松对谈。 陈月龙是忠实的野生动物爱好者,曾在北京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做过野生动物的铲屎官,给狗獾做过华丽的食物丰容;现在他在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担任救护中心技术主管,依旧每天都和动物打交道。 韩雪松是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读博士生,2012年起从事黑颈鹤及青藏高原湿地鸟类繁殖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研究。2018年起加入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在三江源项目中负责黑颈鹤及欧亚水獭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两位老师的工作都是跟动物有关,但又有所区别。在这次对谈中,他们主要聊了各自与动物打交道的故事,回应了大家好奇的一些问题,比如: 难以捉摸的鼬科动物在想什么? 视力不太好的狗獾怎么吃东西? 野猪为什么那么喜欢跑到城市里? 野生动物保护是一件「圈地自萌」的事吗? 人类应该与野生动物保持怎样的距离? 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是在用爱发电吗? …… 👇出现在玉树城区的欧亚水獭 👇狗獾 * 【时间轴】 01:42 二人花式寒暄 04:33 韩雪松为什么选择做野生动物保护 07:35 第一次在玉树见到水獭 14:48 中国水獭的回归与保护 16:27 难以捉摸的狗獾在想什么? 25:20 每个水獭都有一块石头,你要捡着了就会有好运气 34:13 视力不太好的狗獾怎么吃东西 39:00 金刚狼(狼獾)的英勇事迹 44:10 中国水獭面临的威胁和保护 47:10 长三角一带能看到水獭吗 50:00 保护动物其实是保护关系网络 51:54 Q&A * 【关于席外话】 一席制作的播客节目,演讲的延长线,深度聚焦讨论你我关心的问题。 往期节目: Vol 5 办公室扫「毒」 Vol 4 全世界都是忧伤迷茫的年轻人 Vol 3 听说你在openAI工作过,有人高价挖过你吗? Vol 2 孔大山&孙一通:UFO大会奇遇记 Vol 1 失业三年,越来越自信了 添加yixixiaobian进听友群
欢迎收听本期「汉字」演讲,厘清一些似是而非的「常识」。 葛亮,古文字研究者,上海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在研究古汉字的过程中,葛亮通过甲骨、金文、简帛等出土文献分析汉字源流与演变规律,发现今天的很多“常识”,实际是反常识的误区,不一定符合古人造字和书写的方式。 语言中很多抽象概念很难画出具体形象,我们认为的会意字也可能不是看上去的含义。那么古人到底是怎样创造汉字的?“家”是根据屋里养猪而生活富足的意思造出来的吗? 当古人面对各种生活需求,很多时候会跟我们做出一样的选择。所以我们看待过去的关键是回归常识,“把古人当人看”,也以更真实的方式理解我们自己。 * 【一些图片】 * 【时间轴】 03:30 你不认识的古文字,汉代以后的人基本也不认识 05:28 一些看着没问题的「常识」,其实都经不起推敲 08:33 商朝人也用毛笔写字 12:50 时间、意识、情感、观念,这些画不出来的东西怎么办? 14:40「我」是一种兵器 16:59「令」是口对着跪着的人说话 17:22「今」是为「噤」而造 18:48「家」里不是一头普通的猪 21:10 只有把画不出来的问题解决了,才可能真正记录语言 23:12 无趣才能稳定,稳定才能长久 25:04就突出那么一点儿,还不够有意思吗? * 【更多汉字常识】 欢迎加🛒:葛亮著《汉字再发现:从旧识到新知》
张川川: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研究内容聚焦于养老、医疗、教育和就业等民生领域,尤其关注老弱病幼贫等弱势群体的福利。 “五险一金”中,年轻人最关心的莫过于养老保险。伴随着低出生率的新闻,以及个人养老金政策的出台,许多年轻人会有这种焦虑:等我老了之后,还发得出养老金吗?我可以靠社保的钱养老吗?不缴社保、断缴社保有什么后果?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请经济学家张川川老师做了一次全面的科普,详细介绍了养老金制度。我缴的养老金都去哪了?未来我领取的养老金又是从哪来? 面对收支缺口,老金制度改革能否解决?除了延迟退休,还有别的解法吗?世界其他国家有哪些做法? * 【时间轴】 02:28 农村老人的养老金问题 06:01 城镇养老金制度:钱从哪里来? 07:02 养老金的计算标准 08:42 等我退休的时候,会不会没有养老金可领? 09:59 到2050年之前,一定会出现收支缺口吗? 10:51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12:43 其他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是什么样的? 15:18 老年人的养老金在涨,我的工资呢? 18:17 回老家养老,在工作地的养老金能带走吗? 20:01 如何应对可能的亏空? 26:24 延迟退休真的那么“可怕”吗? 29:42 养老金和强制退休为什么挂钩?退休制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2:23 听说编制内人员退休更有保障,是吗? 35:56 自由职业者怎么交社保比较划算? 37:33 攒够多少钱可以退休? 39:19 从现在开始不缴社保?可行吗? 49:16 “经济学不是教你精打细算,经济学很讲究同理心。” 52:14 经济学研究方向:初期更关心增长,现在更关注分配,关心弱势群体、人的发展。 注:节目录制时是203年3月,8月份城镇职工退休金上调,各地相应调整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现在全国农村基础养老金平均水平在120元左右(音频中还是80多块)。有些地方90+,有些省份110、130、180,大部分在120元左右。 * 【关于席外话】 一席制作的播客节目,演讲的延长线,深度聚焦讨论你我关心的问题。 往期节目: Vol 5 办公室扫「毒」 Vol 4 全世界都是忧伤迷茫的年轻人 Vol 3 听说你在openAI工作过,有人高价挖过你吗? Vol 2 孔大山&孙一通:UFO大会奇遇记 Vol 1 失业三年,越来越自信了
万象新课「中洲奇观」,是「奇幻影视中的西方建筑文明史」的第二季,共7集。 主讲人:刘妍,建筑历史学者,现任教于昆明理工大学。 这门课讨论《指环王》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聚焦建筑场景,考察原型,分析性格,追问建筑在影视中如何参与角色塑造,在现实中如何影响日常生活。 👇中洲奇观为免费视频,扫码可观看全部视频 * 【时间轴】 00:27 谁能不爱慕精灵呢? 04:47 「北欧版香格里拉」的文化想象 07:24 西方建筑的千年主题:以古典为主线、对古典的反复偏离与复归 -古典:希腊柱式、罗马穹顶 -中世纪:罗曼和哥特,欲与天公试比高 -文艺复兴:新的技术知识重构古典 -巴洛克、洛可可:动感的、断裂的 -新古典主义:辐射到美洲和殖民地 10:30 世纪之交,新的时代到来了 14:13 为什么我们仍然觉得精灵世界太过唯美 16:32 矮人宫殿:几何、水晶般的规整 22:27 矮人风格在美国摩天大楼上大放异彩 29:09 水上的台榭宛如仙境,水边的建筑危机重重 34:54 通向树冠,深入地底——中世纪最神圣浪漫的建筑成就 40:14 再插播一则云南旅游广告 44:37 从墨瑞亚到波斯波利斯:百柱大厅的最后荣光 👇瑞文戴尔 👇罗曼教堂 左:德国玛丽亚拉赫修道院 © Nikanos CC BY-SA 2.5/右:法国圣托菲姆教堂 © Hans Peter Schaefer CC BY-SA 3.0 👇哥特教堂 左:法国兰斯大教堂 © Johan Bakker CC BY-SA 3.0/右:德国科隆大教堂 © Thomas Wolf CC BY-SA 3.0 👇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堂 © SBA73 CC BY-SA 2.0 👇孤山脚下埃瑞博 👇You Shall not Pass! 👇美国摩天大楼代表作 👇托尔金笔下的瑞文戴尔 👇云南尼汝河瀑布 👇 法国兰斯大教堂 © Denis Doukhan from Pixabay 👇通过拱肋将屋顶的力收束到柱子上 👇云南建水颜洞 👇波兰维利奇卡盐矿 © NataliiaBashmakova CC BY-SA 4.0 👇《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剧照 👇土耳其地下水宫殿 © Kurmanbek CC BY-SA 4.0 👇莱尔修道院圣堂 © Ángel M. Felicísimo CC BY-SA 4.0 * 【一些人与事】 -1 《消失的地平线》 詹姆斯·希尔顿James Hilton著,描述了喜马拉雅山脉一个神秘的村庄。 -2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 旅行圣地,主要景点:松赞林寺、纳帕海、普达措国家公园、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不用感谢👏 -3 安东尼·高迪·科尔内特 Antoni Gaudi Cornet 西班牙建筑师,他广为人知的作品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圣家堂。 -4阿道夫·路斯 Adolf Loos 奥地利建筑师,著有《装饰与罪恶》:The evolution of culture marches with the elimination of ornament from useful objects. -5 路易斯·沙利文 Louis Sullivan 美国建筑师:Form ever follows function. -6 《编木拱桥:技术与社会史》 刘妍首部学术专著,以编木拱桥(以闽浙木拱桥为代表)为突破口,讨论不同族群的文化选择与文化追求。 👉:刘妍限量签名版《编木拱桥》在售:建桥,别建墙 -7 《尼罗河上的惨案》(1978) 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改编的电影,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尼罗河等均在影片中呈现。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